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怎样鉴别 > 导航 >

怎样鉴别书画装潢

怎样鉴别书画装潢

瓷器怎样鉴别 怎样鉴别瓷器 怎样鉴别瓷器好坏

2020-03-02

瓷器怎样鉴别。

每个时代的书画装潢各有各的特色,作为鉴别断代不可缺少的依据。

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

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天碧绫为装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书库,计有画幅六百四十六件。

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

康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是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

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怎样鉴别紫砂壶年代?


从明代中期紫砂壶创始以来,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和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定。历代的名家作品在当时就有仿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紫砂界高手都被延聘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精心仿制,这些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且水平极高,遗存至今,给我们的鉴定工作带来困难。近些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物的印证,对紫砂器制作年代的鉴定大有进步。老紫砂器的鉴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一、造型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时代精神的鉴定要素之一。紫砂壶从明代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砂壶主品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品风格。对紫砂壶的鉴定,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磁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二、胎质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与清代紫砂在砂料上的区别如同当时的瓷器一样,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5~~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个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此壶的砂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砂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瓮一起入窑所以壶身局部沾有少量釉泪。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砂,这种状况与工艺史的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清代制品砂料是细腻润泽的,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有些自然形的制品,仿生花果、动物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对于泥料辨认,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工艺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认识上的凭据之一。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期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同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此胎质较为疏松。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顺质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粘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不具有任何艺术品性,因为它不是紫砂,充其量是粘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四、款识和铭刻

这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作者、使用者等很多因素,这同样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均不相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有楷、篆并用,后期篆书为主。有些实物的鉴定我们就是根据造型、胎质、工艺款铭的一般规律而看出破绽的。

五、从风格品味上判断年代以其作者

紫砂器的年代并不算太久远,考古发掘出土物极少,各大博物馆的旧藏品也是很有限,绝大多数作品是由民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紫砂艺人制作砂壶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壶底或在壶盖、柄下端钤盖图章,也有用刀直接刻款的。由于印章材料坚固,名人印章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应该说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作者的直接依据。但也不尽然:其一,名工大师身后,其家人乃至门徒仍继续使用遗存的印章,是大有人在的;二,仿制得惟妙惟肖的名人印章和仿制名家砂壶是同步而生的。对于这种高水平的仿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印章的真伪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并不全面,还必须结合作品的风格品味综合地认识才不至于失之偏差。

一般的考古学家的断代方法是根据地层,依器物造型来分类归纳的,以造型为主线,总结、排比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并找出规律性。紫砂器的鉴定也是以造型为主线的,由于是纯粹个体的艺术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审美力、造型体系和所擅长的方面,每一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艺师,无论做成何种形制,采用何种署款方式,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时尚的变化,个人生活环境都直接影响到陶艺家本人对作品的创作态度与灵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流露出本人对紫砂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追求,这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品味。

怎样鉴别浅绛彩瓷的真伪?


雅致脱俗的浅绛彩瓷,是晚清至民国初年闻名遐迩的瓷苑奇葩,由于多是吴昌硕、吴待秋、黄士陵、王风池、金品卿等著名画家、书法家和御窑厂名匠的作品,品位很高,所以如今这些名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多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有的甚至突破了百万元,可见升值潜力之巨大。

浅绛彩瓷俗称文人瓷画,是以一种浓淡相间的水墨釉上彩料绘画纹饰后,再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花青等色彩,经低温烧制而成,色调清淡、优雅、柔和,富于水墨韵味。由于其艺术效果与纸本和绢本上的浅绛画相似,所以陶瓷界叫它“浅绛彩瓷”。浅绛彩瓷这种独树一帜的色彩和艺术个性,大大提升了它的鉴赏与收藏价值。从器形分,目前常见的浅绛彩瓷品类有瓷瓶、水洗、笔筒和鼻烟壶等。

浅绛彩瓷诞生于清咸丰年间,盛行于同治、光绪时期,衰落于民国年代,存续时间70年左右,其存世量远没有五彩、粉彩和青花瓷器那么多。特别是御窑中几位顶级名匠,都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与瓷绘技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相当高的,这也为收藏者提供了可以"捡漏"的机会。在众多的浅绛彩瓷作者中,目前最受追捧的是"珠山八友"的作品,因形神并茂、诗画合璧的特点深受藏家喜爱。

由于浅绛彩瓷日渐走俏,伪品也开始入市,这就更加考验收藏者的眼力。浅绛彩瓷的作伪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新瓷新画:按照旧浅绛彩瓷的构图和风格,直接在新瓷胎上彩绘烧制。这类伪作以带有博古纹饰的大瓶居多。二、老瓷后画:作伪者寻得旧器物后,将上面原有的纹饰去除,再按浅绛彩的模式重新绘画,题假款于其上。三、添款改款:将绘画水平较高的无款浅绛彩瓷作品添加或改成名家题款,有的还故意搞成模糊不清的样子,造成欺骗性。四:珷玞充玉:珷玞像玉但又不是玉,即卖家为了盈利,故意把民国晚期的水彩瓷说成是浅绛彩瓷,以蒙骗收藏者。

鉴别浅绛彩瓷的真伪,除了要把握好胎质、釉色和器型等特征外,还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分:首先是名家彩绘和冒充名家的区别,收藏者要真正熟识各位浅绛名家的绘画风格,将他们的特点吃透,并知晓旧浅绛彩的风韵。其次是真款识与假款识的区别,由于真品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因此题款书法往往清丽流畅、极为考究,而作伪者大多书法拙劣、千人一面。三是浅绛彩瓷与粉彩的区别,一定要将民国年间的粉彩瓷、水彩瓷与浅绛彩瓷区分开来。四是浅绛彩瓷珍品与滥竽充数之作的区别,收藏者要盯住浅绛彩瓷艺人的佳作上,潜心收集艺术价值高的精品杰作,则一定会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怎样鉴别古瓷的胎色


研究瓷片的好处(优势)之一是能非常真切地观察古瓷的胎。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余,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视角。而这些信息却是整器难以完充分披露的。整器基本为釉层包裹,只在器底接触面(外底、足端处)及漏釉缩釉处显露“冰山一角”,且这些有限的“露胎处”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实信息,而常常是“假象”——往往是陶衣(化妆土)、氧化层(火石红)、酸碱腐蚀层、霉斑污染层、污物堆积层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而这些“假象”过去常被玩赏瓷器的人(包括一些古玩铺出身的老行家)认定为胎色(胎象),写入书籍,误人不浅。盖因他们从不研究瓷片,仅凭“底足”来研究某代某窑的胎色胎象的。(又往往注重官窑器或珍品,怎可能磕下一点来观察真实瓷胎,而又不屑于民窑大量残破古瓷,不入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得到的所谓古瓷器胎的的信息既少而不真实。这种把假象当作瓷器胎象的错误古代也有,比如将汝瓷的胎说成是“铜骨”。

实际上“铜骨”是汝瓷的胎的氧化现象,它确实存在,并且普遍,但却不是真正的胎色,真正的胎色前人也有说到,就是“香灰胎”。但什么是“香灰胎”?你最好别去焚香炉前找印证,因为古代的“香灰”是与现代“香灰”不同的,你最好是直接观察汝瓷瓷片,然后你才会明白什么才是古人说的“香灰胎”。

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圣地。自古以来,景德镇陶瓷发展迅速,官窑、民窑应有尽有,到了宋元明清时代,陶瓷瓷器大量盛产,为中国乃至世界遗留了大量的陶瓷文化,被称为是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景德镇陶瓷瓷器历史悠久,年份越长久其收藏价值也就越高,近年来随着“寻宝”节目的备受关注,形成了一股对于探寻陶瓷瓷器的全民热浪,其中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是很多收藏者所关注的问题。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构成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淡雅高贵的青花,还是华丽炫目的彩釉陶瓷,无不充斥着满身艺术与尊贵的气息。学会对于真假瓷器的鉴别,也算是对于陶瓷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尊重。

第一、要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文化

文化是陶瓷的精髓,也是历史文明的灵魂。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息的强国力量,也是能够提升国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动之气。学习如何鉴别景德镇陶瓷的真假,那么必须要先了解这里的陶瓷历史文化。

瓷都之国,是对于景德镇最好的美誉。从唐代开始,便有了景德镇陶瓷生产和使用的记载。洁白如玉的白瓷文化便是唐代的代表之作,宋代时期,景德镇陶瓷名震天下,尤其是官窑出产的陶瓷瓷器,更是作为殊荣赠予皇亲贵族,换句话说,清代景德镇官窑陶瓷瓷器,是身份的象征。后经过元、明、清的发展,让景德镇陶瓷彻底成为了天下陶瓷的圣地,清朝时期,陶瓷瓷器发展到了顶峰,为此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陶瓷文化。

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瓷器烧制的文化元素

在陶瓷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朝代的陶瓷构成是不一样的。比如唐朝时期,是陶瓷文化刚刚发展时期,此时期主要以白瓷为最。更是素有“假白玉”的美誉。而经历了宋代、元朝、明代、清代等历史朝代的发展,逐步的将书法、绘画、雕塑以及诗词与制瓷工艺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绚丽多彩的多彩艺术珍品。

而景德镇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青花瓷,一种清新脱俗,淡雅浓郁的独特艺术魅力。鉴赏者只有了解了这些关于景德镇陶瓷瓷器烧制中的文化元素,才能够更好的去鉴别景德镇陶瓷的真假,培养独立的锐智的眼光。

第三、观其落款、年份、以及陶瓷艺术瓷器的色泽

在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有查看其落款和年份的习惯。当然,这也是最为基本的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的基本要领。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如此去做出判断,其实困难度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去观察外形。外形包括瓷器的色泽和器型。对于历史悠久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品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陶瓷器型,这是陶瓷文化时代的象征。而且不仅如此,出了器型之外,在加入元素和色彩纹理运用方面也各不相同。

但是鉴别陶瓷时对于外形的把握和鉴赏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寻宝”节目中,很多收藏者对于自己收藏瓷器信心满满的,却在经过专家鉴定之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收藏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就是因为对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品的外形把控不足。

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民国19年(1930)、民国20年(1931) 王琦、汪野亭 民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 (六件)雅昌供图

民国文人瓷是思想创新的产物

珠山八友具备承上启下划时代意义

古瓷鉴赏专家楼钢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畅言:

作为文物研究学者,楼钢涉足文物古玩已近二十年,他的收藏涉猎较广。在他看来,民国文人瓷具备收藏价值的原因在于,它是传统瓷画工艺改革创新运动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文化意义。他形容文人瓷的诞生,“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过去瓷画工艺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能在瓷画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让传统的瓷画成为别具一格的创作,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

何许人 矾红描金四方琮式瓶 雅昌供图

欣赏简介

在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 珠山八友是转型创新的代表

收藏周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民国文人瓷?

楼钢:中国的瓷器分高古瓷和明清瓷,高古瓷以单色釉瓷器为主,上面很少绘制纹饰,元代以后,才慢慢把传统书画技艺融入到瓷器的制作里面,但纹饰方面更多的是承袭前人,比如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仍然是以工匠制作为主,谈不上有文人画趣味。到了晚清,江西景德镇的一帮画瓷画的艺人不再满足于工匠性的重复,开始有了创作的需求,而且技术的进步给创作提供了便利,不管是浅绛彩还是新粉彩,只要有白的瓷坯就可以画。当时的有识之士还通过结社来推广这种创造性的尝试,例如“珠山八友”。他们的这种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想运动,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以前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可以有一种思想性的产物,在瓷画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工艺陶瓷,其实很多地方如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潮汕枫溪都可以做,但是文人瓷的创作,还是以景德镇为主。

收藏周刊:在民国文人瓷中,“珠山八友”最受推崇,是不是“珠山八友”的技法和创意相对前两代更胜一筹?

楼钢:从工艺技巧、创作上,“珠山八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代如潘匋宇、汪晓棠等,他们是逐渐脱离匠气的尝试,但还不成规模,但是,到了“珠山八友”则是转型期的代表,奠定了文人瓷的基础,他们是从传统的工匠性往艺术创作转型。所以,我们要评判一个瓷器作品价值的时候,通常要从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价值考量。“珠山八友”等人的代表作品在这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浅绛彩和新粉彩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又是特定历史阶段标杆式的产物。现当代的瓷板画艺术水平可能更高,但在文化与历史境遇方面,少了“珠山八友”这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然价值就无法比拟了。

楼钢

中国古瓷收藏家、鉴赏家、作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现任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

谈本地现状

广东现阶段专业藏家寥寥

收藏周刊:目前广东在民国文人瓷的收藏方面怎样?藏家多吗?

楼钢:有但并不多。我知道有几位在这方面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在番禺,以收藏瓷板为主。还有一个是中山大学的博士梁基永,他曾专门研究民国文人瓷作,收了不少精彩的浅绛彩作品,还著有《中国浅绛彩瓷》《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除此之外,应该还没见到有很专业的收民国文人瓷的藏家。

收藏周刊:文人瓷中有没有表现岭南题材的?广东画家在文人瓷方面有没有什么表现?

楼钢:广东一些艺术家有在潮汕的枫溪瓷都作过一些瓷板画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文人瓷总体而言还是以景德镇为主。虽然,也有不少画家会去景德镇做工艺美术,烧制瓷板画作为留念,但这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带有有趣的、好玩的尝试。很多艺术都是文人玩出来的,就好比文人瓷也并非通过传统的工艺模式来实现,它更多的是尝试性的,是对心态的表现。

鉴藏

不推荐到天光墟淘真正“宝贝”

收藏周刊:您收藏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文人瓷?

楼钢:一般来说我不是特别注重去收藏晚清民国以后的作品,除非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初曾用两三百元的低价收过一个民国小名家1942年制作的一把壶,还用它来泡过茶,后来一个朋友见到很喜欢我就转赠给他了。还有一次去黄山,在屯溪老街买过一整套12件的盖杯,不足600元,是1937年昌江瓷业定制的,小名家手工绘制,后来也送给朋友了。2001年曾在香港用几千港币拍回了当年出口的落款为王大凡的一幅瓷板画,后转赠他人。手头有一个上世纪60年代出口的广口尊,虽然款识被磨去,但经景德镇陶院朋友们考证,很可能是早年的国大师为出口创汇专制的作品,瓶身由新粉彩加珐琅彩绘制,十分精彩,在广州古董街当时以500元买下。

收藏周刊:您也试过到天光墟淘宝吗?

楼钢:作为专业人员来讲基本不会光顾天光墟。到天光墟作为一种寻宝乐趣的意义会比买到合适的古玩的意义大,要想在天光墟找到合适的古玩,在近十年基本已经没有可能。它更多的是给那些新入行的玩家或者一些凑热闹的人士们提供一个练兵、娱乐的场所。包括北京的潘家园、各地文玩地摊,如果以淘宝为目的,我并不推荐。

上世纪60年代造就大批“赝品”

收藏周刊: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各地为了外销出口,都有对民国文人瓷的造假。根据您的观察来看,目前文人瓷的赝品多吗?是那时候外销出去然后近年回流的多,还是直接当前造假的多?

楼钢:以“珠山八友”为例,刘雨岑等人的作品艺术水平高,相应的价值也高,因此在当时就出现了仿品。例如可能会有一种情况,他们的弟子画的画,但是落款是“珠山八友”。瓷器需要手工制作,花费时间长,就会有“弟子代做,本人签名印章”的情况。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急需外汇,而出口中国传统工艺品就是实现出口创汇的三大货物之一。当时大量工艺瓷出口国外,很多落了前人款识,诸如乾隆年制、嘉庆年制都很常见,而且当时的工艺大师都会参与一起创作,有的签上了名,有的画完之后,名字都没签就送去了,这一类不能说是仿古,他们更多的只是一种完成出口订单任务的需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香港地区还可以见到这一类作品。比如香港的中艺、华润商场还能看到大批这样的货物,但仅作工艺品处理。现在由于文人瓷价格水涨船高,有些人收购这些工艺品,做旧处理后再回流回来。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玩市场兴旺起来后,才出现了以牟利为主要目的,正式仿制“珠山八友”作品的情况,包括景德镇也有专门仿制的作坊。但无可否认,前一批,就是当时工艺美术出口的那些作品,很可能就有很精彩的作品,甚至可能有“珠山八友”成员创作的作品。我就曾经见过王大凡被巴西藏友在海外买去的作品。因此对于鉴别这类文物,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期概念。

民国文人瓷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

收藏周刊: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楼钢:要想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并不那么困难,单从原材料上就有明显的差异。民国时期采用的是矿物颜料,整个做工不会那么精细,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60年代70年代的出口工艺品使用的是化工颜料,则可以制作非常细腻,质地薄、稳定性好、图层色差小。而且那个年代主要是手拉胚比较多,现在很多是模压成型的,从造型上看,也能看出区别。这个得多看多积累经验,就能分辨出细节上的差异。如果是专门仿制,同样用矿物彩作画,就比较难以辨别。

怎样鉴别紫砂壶质量的好坏


从古至今,紫砂壶因其工艺性、安全性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紫砂壶的热捧,紫砂壶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市场上一把真正的紫砂壶从几百到几十万的都有,也正因为看到了紫砂壶的价值较高,市面上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难以鉴别紫砂壶质量的好坏,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并从中渔利,而去年被多家媒体曝光的“毒紫砂壶”事件无疑让消费者对紫砂行业产生了一次信任危机,可想而知一把质量低劣的紫砂壶不但泡不出好茶更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而除了专业紫砂收藏者之外,普通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而很难买到一把质量过关的紫砂壶,今天就为大家支支招,教大家如何鉴别一把紫砂壶质量的好坏。请大家记住,紫砂壶的感觉是养出来的,往往比较养眼的壶比较容易迷惑人。

1、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基本化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

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假料,一些薄胎壶比较轻的)

3、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都是加化工料)

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

一种情况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这样的“泥壶”不要,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

二种情况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均匀。

5、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20-30倍放大镜看)。

6、原矿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

7、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有人为操纵的感觉。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8、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9、透气性不能做为检验原矿紫砂壶的充分条件,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

紫砂壶真假鉴别小常识

对于古壶来说,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做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做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对新壶的造假主要是雕刻名家印章,或者臆造名家款式。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也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鲜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蜡打磨上去的。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画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书画真伪鉴定呼唤科学体系


编者按:书画真伪科学鉴定是书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和规范艺术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实施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今年7月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充分利用已取得的传统经验鉴定的科学成果,对之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经验鉴定评判体系;同时,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到书画鉴定中,使二者有机结合,建立一套相对完整、规范的书画鉴定科学体系和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品市场,服务于社会。

该项目启动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分别于7月27日和10月30日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来自鉴定界、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建立“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各抒己见,本报特将两次研讨会的专家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张新建(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在其发展初期也存在种种问题,如诚信问题、秩序问题,但核心问题还是真伪的问题。目前作伪者使用高科技手段制作赝品,并进行集团化作业来扰乱市场,影响了中国书画的国际声誉。由于鉴定困难,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停止中国书画的拍卖,而佳士德公司虽然坚持进行中国书画的拍卖,但价格处于不合理的偏低状态。

中国传统鉴定靠的是目测手感及个人经验,存在师承的不同,鉴定家所处地域及接受文化的不同也会导致鉴定结果的差异。近年来有些专家的鉴定存在着浓厚的主观性、随意性,这些问题影响了专家的诚信及威信。加之有些专家对现代造假技术、新手段认识不够,也容易在书画鉴定中出现各种不准确的判断。如沈西峰副所长所提到的黎雄才、关山月事件问题,这也反映出目前国内在鉴定方面缺乏权威鉴定机构,出现了上述的官司纠纷之后没有相应的机构做出权威判断。即便有了机构鉴定,法院是否采纳仍是未知。以上种种问题都影响了专家的权威性及书画的声誉。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以传统鉴定为主、科学手段为辅的研究定位很好。科学手段只能作为材质断代的依据,我们应该先关注材质的断代问题,下一步再针对画家的个人风格进行判断。这个课题定位准确,对未来可实现的目标估计也很正确,但是工作量非常大。如何采集科技信息也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这次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牵头,首都师范大学作为科研单位进行协作,汇集全国鉴定家之经验,来推动科学鉴定系统的进程,无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是前进的一步。

白国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系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业务包括文化艺术科技理论及应用研究、文化数字技术研究与开发、舞台科技研究声乐和艺术医学科技研究与教学咽音矫治、乐器科技研究开发与检测、文化艺术遗产和传统科技收集整理与保护、艺术品鉴定与评估研究、艺术展览举办、美术考级、相关培训与咨询服务等。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是2005年向财政部申报并得到支持的。书画领域的发展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由于现在造伪的技术都采用科技手段,并且技术也在日益提高,这样就给传统的鉴定方法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书画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如何将专家多年的经验与科技手段进行结合,完善书画鉴定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首都师范大学曾进行过相关的科学鉴定方法的试验,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希望能在科学鉴定体系这一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沈西峰(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成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个新兴的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弊端。其中赝品泛滥是当前市场中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书画的作伪技术也越来越高,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伪作给传统鉴定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也抑制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2005年《中国文化报》对于首都师范大学欧阳启名副教授的“关于字画鉴定应用无损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的成果报道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果能将传统的经验鉴定成果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形成一套经验加科技的鉴定体系,将会使鉴定这门学问更科学更可信。于是我与欧阳启名老师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共同申报了“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这一科研项目。

但是,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经验鉴定的成果目前基本上还处于个人“心得”阶段,如何丰富、完善传统的经验鉴定评价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同艺术品其他门类相比(如瓷器、青铜器),科技手段在书画作品中的鉴定运用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经验少、数据采集难等现实问题。

欧阳启名(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1997年我在法国卢浮宫第一次接触到用科技手法来鉴定油画的真伪后,就开始思考科学技术手段是否也可应用在国画的真伪鉴定中。1999年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申请项目,开始试验采用科技手段测试书法墨迹,发现不同人使用同种墨书写的文字,经仪器测试其墨迹表现出来的图谱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首都师范大学于2002年至2005年申请了国家科研项目,用红外、拉曼、荧光等仪器测试了不同年代的纸张、墨迹、印泥的图谱,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成分有着较大的差别。事实上经验鉴定也是科学,我们试图通过这个项目,运用科技手段来印证这一点。

申少君(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对绘画材料的研究,是对画材的判断。这只能作为真伪鉴定的辅助手段。比如说宣纸的制作,不仅仅是材料成分的不同,还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很重要的联系。而在墨与宣纸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在当代的宣纸上使用以前的墨作画,或在古代的宣纸上使用现代的墨作画,这些不同的作画方法产生的结果干扰了鉴定专家的鉴定思路和最后的判断。

在书画创作中,画底即宣纸是十分重要的。安徽泾县宣纸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是应该作为文化遗产大力提倡保护的国宝。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笔墨等材料的测试,研究它的各种组成元素、成分及工艺的改变,通过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的研究将会借机产生一种连动力,来推动对这些材质和制作工艺的保护。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对画材的材料成分和氧化程度等测定来对画材的制作时间进行断代。但是墨的笔速、层次却无法依靠科学测定出来,而且同一个画家的生平、年龄、身体状态都影响着他对笔墨的驾驭程度,也对画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单凭科技手段是无法对书画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判断的。

数据库建成后应该面向哪类群体使用?是为科研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服务还是直接面对普通人、服务于社会?这需要定位清楚。

单国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目前在经验鉴定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对画家个人风格、笔墨面貌的把握判断,这一点应该由传统鉴定专家来进行画家个案研究予以解决。二是对材质的把握,应采用科学仪器分析来进行材质断代。现代的扫描、激光打印技术,帮助了印章作伪技术,使得人的肉眼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是用无限放大技术就可以明白地看出此印章是切割还是人的手工雕刻。比如说画家用的墨是陈旧的墨还是做旧的墨,印泥及印章陈旧程度等都可以借助科学手段进行鉴定。对于画家的签名也可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笔迹学的鉴定。

针对某个画家的科学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用科学手法来采集他早中晚各时期的典型绘画风格。如不同时期画面中的石头、树木的画法,建立起数据库。在以后的鉴定过程中可以将作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画法相比对,做出真伪判断。但前提是可采集的作品是无可争议的真迹。因此这方面的工作也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这就需要鉴定专家对某个画家的绘画风格进行深入的专注研究。如博申研究张大千、郎绍君研究齐白石。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在保护艺术品、规范市场以及学术现代化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传统鉴定依靠的不仅仅是鉴定家的个人经验,还包括鉴定家的知识领域。靠经验鉴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是靠知识领域来进行鉴定就是科学的。现代科技手段在鉴定材料以及制成成品的工艺过程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相结合的体系中需要组织领导的调整机制。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以传统为主、科学为辅的提法是科学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说如何取样,70年代初故宫徐邦达先生就曾关注过以科学手法来进行书画鉴定,但因为取样过于困难,尤其是古代书画作品,最后只能以放大镜来观察分析。对于墨迹进行科学检测分析是可行的。墨汁写画到纸绢上面,会产生一系列氧化变化。这一变化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分析得到。用科学方法鉴定画家作品真伪时需要确立一系列的画家真迹来作为支持。在缺乏真迹的情况下,精印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找出画家个人审美及用色习惯(如色线形之间的关系)。总之要以真迹作为鉴定的标尺,而且这也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

欧阳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用科技手段进行字画鉴定在国外起步很早,如加拿大在鉴定油画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而德国则有一套完整的鉴定中国唐代瓷器的数据库。这说明建立书画鉴定的数据库是非常需要的,也可填补国际在书画数据库方面的空白。希望文化部在这一项目上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样本的提取上要给予支持。此项目的难度较大,需要时间较长,在结题形式上先以高水准的论文为主,专著及数据库则应是长期目标。

刘占文(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我很赞同上述各位专家的意见。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定位非常准确。科技只是作为鉴定的辅助手段来对绘画材料进行时间断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书画形式的不同,西方油画的材质使得其数据库的建立相对简单。中国书画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导致建立数据库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数据库的建立将会以简单直观的方式,为传统鉴定提供辅助资料,也可直接服务于社会。项目课题组应该思考数据库建立好后如何市场化?鉴定标准体系如何得到国博、故宫这些权威机构的认可?项目成果如何编纂成图书,把分散的资源合理配置?还应考虑如何通过此项目来推动个人书画的保护?例如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中国书画的防伪体系,或画家本人创作完毕后,自拍其作品上传数据库存档。

宋纪蓉(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这一项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是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采取科学手段对瓷器、青铜器的鉴定已经有许多人在做,但是书画因其难度大,做的人较少,没有经验可循。其次课题组应该明确采取哪些科学方法来进行无损试验包括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再次在取样问题上难度相当大。数据库的建立应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按时间顺序由后向前。这一点课题组提得相当好。先建立当代的画材数据库,要把近代的墨、印泥、纸张、颜料等物质性的样品收集全(全国的笔墨生产出的成品),然后再经仪器测试录库,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估计第一年只能实现发表一些高质量的论文这一个目标。

金运昌(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这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不要贪大求全。针对目前市场上泛滥的赝品绝大多数是造假手法低劣的低仿品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对书画材质组成成分的分析鉴定,将高仿低仿区别开来,筛选掉市场上90%的低仿作品。然后再进行详细的断代,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画家个人风格目前无法用科学方法进行准确鉴定,这也应该作为一个长期目标。

张忠义(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主任研究员):鉴定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而“经验鉴定为主,科技手段为辅”的提法是非常正确的。书画市场虽然目前较混乱,但经验鉴定在人们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的,不能完全抛弃。应与科技相结合,采用多种手段融合的方法来互相弥补不足,而且在对古代的书画作品进行判断时仍以目鉴为主。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项目作为一项科研项目,在科技手段的应用上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合适的、有效的科技手段。在传统鉴定手法的运用上也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知名的、公认的真迹作品作为判断的依据。

建立数据库是非常紧迫的。已有的、可用的数据应该录用采集。没有的部分,科技手法可以从装裱、纸、绢等方面进行断代。还可以从某一点上进行突破。如果能对画纸的年代做出准确断代,那么这一结论就具有了权威性,还可以推广到不同年代的绢、墨、印泥等方面。将来成立的艺术品评估中心应该积极吸纳各方面的人才,逐渐成为为社会服务的研究中心。

杨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艺术市场与科学是有着一定特殊关系的。目前的专家、权威这些概念比较混乱,希望能引入自然科学,在书画的依托物上进行鉴定。书画作品是精神产品,如果单依靠物质性的东西来做判断是不够全面的,但是可以作为补充。绘画材料的细微变化单靠肉眼进行判断是不够的,科学技术在此时就能提供参考的评判依据。

在建立数据库时,数据采集难这一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各地区博物馆的藏品如何进行采集?台湾地区收藏的作品如何采集其数据?数据将如何进行整理归纳?这都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聂崇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这一项目在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很多内容要研究探讨。如纸、绢、墨等都是手工生产,是师传的,具有秘密性,这里面也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除了物理化学的方法,课题组进行研究时,还有许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要去考虑。以“目鉴为主、科技为辅”的提法是正确的。目前已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如国家文物局曾组织过一次全国范围的书画真伪鉴定项目,并编制成12大本画册。课题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做细化深入的研究。

郭海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鉴定书画真伪可以先从文房四宝材质的鉴定做起。文房四宝是非常传统的工艺。生产地的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及生产者的不同,都会导致其产品也带有强烈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一特性对科学鉴定有着很大的帮助。文房四宝协会愿为课题组在绘画材质方面的研究提供大力的帮助和支持,为建立科学鉴定系统做出微薄的贡献。

杨臣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传统的目鉴方法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应靠科学来完善。科学技术可以在传统鉴定解决不了或出现分歧时,帮助其做出更客观的判断。鉴定家在对书画作品进行真伪判断时,依靠的是自己多年来对真、假不同作品进行评判时积累的经验。在对美术材料采集数据时的确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而且在对材质进行判断时,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区别对待,如纸张的断代就只能断前不断后。

王万良(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及社会服务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三大功能,因此首师大很愿意为艺术品市场提供服务。今年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共同成立了书画科学鉴定中心。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目前非常繁荣,但是各种鉴定机构是鱼龙混杂,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而目前首师大汇集了各学科的多种人才,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其中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合作即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首师大的仪器设备可以满足此项目的需求,首师大愿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携手合作,为艺术品市场制定出科学可信的鉴定体系,并使成果社会化,更好地为艺术品市场服务。

张鹏翔(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文化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结果。但科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不法之徒用高科技造假给科学鉴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但另一方面科学的快速发展也为书画鉴定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建立数据库非常重要,用多种测试手段来表现材质的特性,如纸张纤维的排列形式及长短粗细的不同。我曾与公安部合作墨迹鉴定的项目,通过测试不同制墨厂家产品中微量元素的不同,对37个厂家的墨迹进行了很好的区分。此种方法也可运用于书画作品的鉴定中。

甘学军(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拍卖行作为艺术品应用市场,目前所遭遇的最大难题仍然是赝品问题,赝品成了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导致书画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影响力都未能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当代艺术品的保真性也是其价格飙升的原因之一。目前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印象派艺术作品的高价位与二战之后对其艺术形式的创作跟踪及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是分不开的。国际上对印象派时期作品的鉴定分析也是从科学(如油彩、颜料等)和艺术(绘画风格、个人风格)两方面入手的。这一项目应首先关注明清时期的画作。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开展下去。这一系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大的,课题组也可以从其他鉴定行业吸取一些经验教训。目前的困境主要是数据采集难。我们愿与课题组合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刘人岛(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这一项目提出了目鉴与科技的结合非常科学准确。对造假者有威慑力,既保护了创作者的权利,也保护了收藏者的权益。国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艺术品鉴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评判的依据。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既增强了课题组的信心,也加大了他们的压力,总体来说还是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工作成绩。这一项目在不同的进展阶段要各有侧重,并尽快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近现代时期应选取那些公认的、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大师的作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而面对那些很难采集到真实数据的书画作品要仍以传统鉴定方法为主。与会的各位同仁从不同方面为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许多有效的信息。还希望各位代表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这一项目,并为它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支持。

书画收藏辨别的真与假


时下收藏之风盛行,而书画收藏又是个中翘楚,拥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因此,书画收藏的鉴赏与辨伪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辨别真伪。

一是看时代风格。书画艺术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密不可分,这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书画家都不会超越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秦汉时期的书法家,决不会书写行草和楷书,因为那是千年以后才出现的书体。这是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书画收藏艺术的时代风格即随着这种演变而发生变化。

二是看个人风格。书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师承渊源、审美观点,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笔法、用墨、用色和章法结构各有不同,因而便形成了每个书画家自己的艺术风貌,若能熟知主要书画家的收藏艺术风格及其特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投资失误。

三是看画纸和画绢。宋代以后的纸主要是棉纸和麻纸,纸的表面不很平匀,颜色呈灰白色,表里如一,作假画经常用颜色、茶水或熟地黄染纸,染出的纸深浅不一,具有水渍,也有的用烟水将纸染旧。真正的古字画天然古色,随着年代的久远,会风化出一种光亮平滑的包浆,古朴光润,古香古色,伪品与之相比,一看便知真假。绢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宋代绢横竖丝都是单丝,丝线较粗,颜色较深。明代绢竖丝仍是单丝,横丝则变为双丝,而且密度均匀整齐。清代绢横竖丝都变成双丝,经纬更加夹密。

掌握以上三个基本要点,平时多用心分析不同时期书画家的特点,定能帮助我们提高收藏方面的鉴赏与辨伪能力,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