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中国古陶瓷制瓷原料概说

中国古陶瓷制瓷原料概说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

2020-03-05

【www.taoci52.com - 中国古代陶瓷器】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古陶瓷成型工艺概说


中国古陶瓷的成型工艺也是随着人们对泥土的认识不断增加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在上古的时候,人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于是开始有意识的以泥巴去制作一些日用器物的形状。在这个时候这种以手工形式捏制出来的器物还不能被称做陶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了经过火烧制的泥制品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这个时候陶器的制作还是以手工捏制为主。也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先用柳条或者是藤条编制成型,然后再将调稀了的泥土糊抹到这些柳条框架上,再送进火里烧制。但无论如何在商代以前陶制品还是以手工捏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捏制法”和“泥条盘筑法”。

“轮制法”的出现可以说是制陶业的革命性进步。“轮制法”使得制作陶胚大大加快,胚体也更加规正。一般认为“轮制法”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而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陶车转动的很慢,这也许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机械装置的认识还不足,或者是当时黏土制成的胚体机械强度还不够,不能承受很快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但毕竟陶器的制作已经开始由纯手工转向机械化制作了。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快轮成型技术就出现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利用快轮成型方法是:将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利用陶车的转动,辅以手工将胚胎拉制成需要的形状,取出晾干。然后在半干的胚体上修胎,挖足,再采用剔刻、划、画、堆塑等方式做出各种文饰图案,最后上釉,这样一件陶瓷器物就顺利成型了。如果是大件器,则需分上下两截分别拉坯,然后用胎浆或胎泥连接成整器。

除了主流的陶车轮制法外,由于一些特殊器型的要求,还有采用其他特别的成型方式。比如采用陶范模制成型。唐三彩的人物,动物等就是这样分两边模制后在合为一体的。还有一种叫雕镶成型法,就是将泥胚先制成胚板,切成适当的条块,再根据要做器物的形状用泥浆把各块胚条粘接起来,最后修理表面而成型。比如一些方型的尊、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成型的。

中国古陶瓷烧成工艺概说


一件精美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个复杂的工艺过程。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陶的发明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泥土、石料、水、火等物质的某些特征,进而学会了控制和利用这些物理或化学的特性,最终烧制成了瓷器。清乾隆时的督陶官唐英曾编成一部《陶治图说》,将瓷器的烧成工艺按制瓷顺序概括为二十幅图画,并配有解图文字。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部较为完整地记录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专门著作,其主要内容被许多研究论述陶瓷的专家学者所引用,曾有研究机构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古代文献记述结合调查部分仍沿用古老原始方法制瓷的小作坊工艺流程,将瓷器烧成工艺归结为如下几个主要程序:

(一)采集瓷石瓷土:瓷器都是以瓷石和瓷土(高岭土)为基本原料烧制而成的。先人们最初是在生活中发现经火烧过的泥土会变得十分坚硬,并在千百次实践后发明了陶,在烧制陶器原料选择中发现了瓷石瓷土并烧制成了瓷,瓷石瓷土具有烧成瓷器所必需的矿物成分和特性。

(二)粉碎磨细瓷石瓷土:将采集到的瓷石瓷土利用专门工具进行粉碎磨细。例如在古代用巨碾或巨石锤在石臼内把原料舂细。

(三)陶洗澄淀细瓷粉:把加工成极细碎的石土瓷料倒入或方或圆的陶洗池内进行陶洗。具体作法是依山就势,利用斜坡,从高而下建三、四个池子(多至五、六个),将细碎瓷料倒入池子化成泥浆,水浆经不同池子顺势流向低池子中,粗大的瓷料先沉淀,最细的瓷料沉淀在最低的池子内,蒸发水分后成泥块状,也就是制瓷坯泥。多次揉和后即可用来制作瓷坯了。

(四)制作瓷坯:将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一般是转轮,也有模框等,由已熟能生巧的工匠们妙手做成各种器物晾干。当然制作的方式方法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如由先古时期的泥土涂抹,泥条盘(圈)筑到利用慢轮进而快轮旋制,如果是大件器,则需分上下两截分别拉坯,然后用胎浆或胎泥连接成整器。

(五)装饰绘画:坯胎成型后,匠师们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绘纹,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印、绘画、雕塑等。刻划纹饰需在坯胎将干未干时用竹刀等特殊工具进行,印花或雕塑需在坯泥较湿时进行制作,而绘画则是在胎体凉干后进行,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绘制,如釉下青花用钴料,釉里红用铜料,五彩、粉彩等釉上彩则是用不同彩料在烧成的瓷器素面上再行绘画,然后经低温反复烧而成。

(六)均匀上釉:将装饰完毕的坯胎上釉。在不同时期所用的釉料不同,上釉的方法也不同。例如拓(涂)釉法,用笔或刷子蘸釉浆后涂于素胎之上;吹釉法,用管筒据需要,一端蒙细纱,蘸釉浆后吹于胎体之上,多次反复至均匀乃成;浸釉法,一般用于胎体外部施釉时,手持器坯浸入釉浆中轻轻上下拉动或左右转动,借坯体的吸水性让釉着附在胎坏上;荡釉法,把釉浆注入器坯内,上下左右旋荡胎体,使釉浆均匀附上器坯内壁,壶瓶、罐类容器常用此法;此外还可将坯体放在旋轮上施釉,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釉浆散甩到器坯内壁上,故称之为轮釉法。

(七)入窑烧成:将装饰绘画好的器坯上釉之后装入匣钵就可入窑烧制。一件完美的瓷器烧制成功与窑的形状,装瓷匣钵入窑后的摆放位置、烧成温度的高低、窑内火焰燃烧的化学变量等都有极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瓷质的瓷器烧成温度是有差异的,其平均烧成温度在1100℃-1300℃之间。因此,必须将瓷坯按窑内前后左右、上中下的不同温度位置码放,才能烧成各具特色的瓷器。

中国古陶瓷施釉工艺概说


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蘸釉又叫“浸釉”,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率、釉浆浓度和浸入时间决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荡釉即“荡内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然后将坯体上下左右施荡,使釉浆布满坯体,再倾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有一次荡釉的,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荡釉法适用于小而腹深的制品,如壶、瓶等内部上釉。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施釉方法。也适用于一面施釉的坯体。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将坯体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浆泼浇器物。大型的坯体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两人手法必须一致,才能使釉层均匀。

刷釉又称“涂釉”。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地涂在器体表面,多用于长方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补釉,或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况。刷釉最早见于泰汉时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处的局部施釉,故采用刷釉的方法。

吹釉适用于大型坯体,薄胎坯体、色釉瓷及需要上几种釉的坯体。用一节小竹管,一段蒙上细纱蘸取釉浆,对准器坯应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浆即通过纱孔附着在器坯表面,这样反复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适宜的釉层。根据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则吹三四遍,多则吹十七、八遍。吹釉的发明,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匀施釉。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

洒釉又称酒彩。在坯体上先施一种釉,然后将另一种釉料洒散其上,使两种釉色产生网状交织,线面对比,方向变化的纹理。洒釉有全器洒釉,也有局部洒釉。宋吉州窑的玳瑁斑,即是将黄色釉洒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

轮釉将坯体放在旋转的轮上,用勺臼取釉浆倒入坯中央,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釉浆均匀地散开而附着在坯体上,多余的釉浆飞散到坯外。这种方法适用于盘、碟类形状扁平的器物。

陶瓷知识:中国古陶瓷成型工艺概说


中国古陶瓷的成型工艺也是随着人们对泥土的认识不断增加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在上古的时候,人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于是开始有意识的以泥巴去制作一些日用器物的形状。在这个时候这种以手工形式捏制出来的器物还不能被称做陶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了经过火烧制的泥制品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这个时候陶器的制作还是以手工捏制为主。也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先用柳条或者是藤条编制成型,然后再将调稀了的泥土糊抹到这些柳条框架上,再送进火里烧制。但无论如何在商代以前陶制品还是以手工捏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捏制法”和“泥条盘筑法”。

“轮制法”的出现可以说是制陶业的革命性进步。“轮制法”使得制作陶胚大大加快,胚体也更加规正。一般认为“轮制法”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而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陶车转动的很慢,这也许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机械装置的认识还不足,或者是当时黏土制成的胚体机械强度还不够,不能承受很快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但毕竟陶器的制作已经开始由纯手工转向机械化制作了。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快轮成型技术就出现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利用快轮成型方法是:将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利用陶车的转动,辅以手工将胚胎拉制成需要的形状,取出晾干。然后在半干的胚体上修胎,挖足,再采用剔刻、划、画、堆塑等方式做出各种文饰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成型的。

制瓷原料分为几类?有哪些最基本的制瓷原料?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泥土做成了精美的陶瓷器,当这些陶瓷器最初运到欧洲时,轰动一时,称为"天上的珍品",其价格与黄金等同。这就是历史上"泥土变黄金"的事实,今天有"泥土"同样也能制成精美的瓷器,同样也能再现"泥土变黄金"的事实,可今天制瓷用的不是普通的泥土,这就在讨论"制瓷原料"的问题。

制瓷原料虽然有许多种,但陶瓷工业生产中有的最基本的原料是石英、长石、粘土三大类和一些化工原料。

上述三类原料,提供了配料的基本组分,并以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各"相"!,而构成瓷。

从工艺角度讲,它们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塑性的,另一种是非可塑性的。前者主要是粘土类物质,包括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烧后呈白色的各种类型粘土和作为增塑的膨润土等。这些可塑性原料在生产中起塑化和结合作用,赋于坯料以塑性与注浆成形性能,保证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它们是成形的基础,也是粘土质陶瓷的成瓷基础。

属于非可塑性的原料主要的石英,它可降低坯料的粘隆。烧成时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除石英外可以起到瘠化作用的尚有由粘土、高岭土煅烧后变成的熟料和碎瓷粉等。

长石则属于熔剂原料,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产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除长石外,还有伟晶花岗岩、滑石、白云石、石灰以及景德镇地区常用的釉灰等也起到同样作用。

中国古陶瓷鉴定方法介绍


欧洲人把中国青釉瓷器称为“雪拉同”。这个名词来源于是6世纪晚期,法国作家杜尔夫的长篇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被子搬上舞台。剧中男主角雪拉同穿的一件青色衣服极惹人喜爱,这种颜色一下就成为法国流行的颜色了。正巧中国的青瓷第一次传入法国,那青翠欲滴的釉色使法国人为之倾倒。以至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名称呼它,只有雪拉同那件衣服的颜色可以与之匹敌,于是人们就称这种青瓷为“雪拉同”。直到今天,欧洲许多人还常常这样称呼中国的釉瓷器。

青釉瓷器是以铁质为着色剂的高温颜色釉品种。考古学家们说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古人写出了“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脏赞咏青瓷。青瓷不但包括蓝、绿,而其质方面也有深浅不同。是因为釉层厚度和差别,烧成后呈现不同色调的缘故。

景德镇烧制青釉瓷器远在唐代即已开始。《中国青瓷史略》介绍,“离镇二十里,在湘湖田间,地名白虎湾的公路上,发现糖代烧造的青釉碎片极多,公路上,发现一般较厚,薄的较小,盘子底有釉,色泽极似长沙出不士的东西,青釉带黄。青的程度已接近越窑的艾色(即橄榄色)。施釉薄,有极细纹片,外面有凹痕,个一切制作显然是唐代的风格,后于湖田镇南入山约两三里,地名胜梅(俗称杨岭)的山坡,又发现当年烧造时成叠的窟底货之长,证实了当年景德镇也是烧造青器的“。

宋代,景德镇取各地名窑之长,在虾青、秘色以及白定的基础上创制了影青瓷,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面白而青,暗雕塑花纹,内外都可映光,故有人以叫隐青、或罩青。《竹陶说》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蝶,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白,微带青色也。

中国陶瓷原料概况


古语云:第一做皇帝,第二火烧泥……

陶瓷,土与火的情愫,水与土的升华,人文精神的载体,演绎着多少世事之沧桑。

陶瓷泱泱大国魂,风流滔滔五千年。陶瓷之于中国或者之于世界,无论是何种建筑与何种建设,无不因她的绚丽出世与变化而亦步亦趋。久违的秦砖汉瓦,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而近在咫尺的现代陶瓷又不得不让我们去关注她的典雅与富丽,她的精湛与广泛,她的出世与入世,她的灿烂与文明。

一片小小的陶瓷会牵动我们无数梦想,一片小小的陶瓷会感悟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家与陶瓷,品质与艺术,生产与管理,技术与实力,价格与市场,还有原材料的四面汇合,还有开采与检验……似乎这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在此时此刻又血缘般的亲近。

在中国,如果说从事陶瓷为生的人是数以百万计,享受陶瓷的人又何尝不是数以亿计呢?有几个人生活中能离开陶瓷?有几个人不知道陶瓷?正如有几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一样。陶瓷无处不渗透我们的肌肤,无处不在开启我们这个文明的历史与嬗变、文化与交响。而组成陶瓷的千百种原材料又能来自哪里?我们可能去寻求一个让有心之人去揭示审美根源,了解陶瓷原材料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展望中国陶瓷的未来。我国陶瓷原料的储藏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国陶瓷原料矿物资源十分丰富,陶瓷原料矿点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我国陶瓷企业在长期的开发利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效益,其概述如下。

陶瓷粘土:如依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已经探明的陶瓷粘土矿床达到180余处。其中高岭土矿床,湖南占全国的29%,其次有江苏、广东、江西、辽宁、福建等省,探明的储量均达到1000万吨以上。福建省龙岩发现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岭土矿,其储量高达5400万吨。瓷石的储量以江西和湖南最多,湖南醴陵马泥沟的储量达到1亿吨。陶土的储量中以新疆为最,仅塔士库一地陶土矿储量就达到1.7亿吨。另外还有吉林、江苏、江西等省集中了全国75%的陶土储量。作为可塑性陶瓷原料的粘土,可用于陶瓷坯体、釉色、色料等配方。高岭土原料除了用于生产陶瓷产品外,还被广泛用于造纸工业以及建筑材料中涂料的填料等多种用途。

石英:石英在地球上储量多,在陶瓷工业中属于非可塑性陶瓷原料,可用于陶瓷产品的坯体、釉料等配方。我国优质石英资源储量丰富,以湖南、江西、河北、福建等省最丰富。它们通常以水晶、脉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燧石、硅藻土、海卵石及粉石英等形式存在。石英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石英是陶瓷坯体中的主要原料,它可以降低陶瓷泥料的可塑性,减小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在烧成中,石英的加热膨胀可以部分抵消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成为坯体的骨架,与氧化铝共同生成莫来石,能够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石英还能提高瓷器的白度与半透明度。石英在釉料中能够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减少釉的膨胀系数,也能够提高釉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腐蚀性。

熔剂原料:通常指能够降低陶瓷坯釉烧成温度,促进产品烧结的原料。陶瓷工业常用的熔剂原料有长石 钾长石、钠长石 、方解石、白云石、滑石、萤石、含锂矿物等。我国长石资源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等地。烧成前长石属于非可塑性原料,可以减少坯体收缩与变形,提高干坯强度。长石是坯釉的熔剂原料,在坯体中占有25%含量;在釉料中占50%的含量。长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烧成温度;在烧成中长石熔融玻璃可以充填坯体颗粒间空隙,并能促进熔融其他矿物原料;长石原料还可以使坯体质地致密,提高了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电气性能与半透明度。在各种陶瓷产品中,长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常用的陶瓷原料。

碳酸盐类熔剂原料:作为主要的陶瓷熔剂原料,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品种非常多。它们有碳酸钙、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菱镁矿 碳酸镁 、石灰岩等。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在我国分布面积很广。如方解石、石灰石,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石灰岩分布我国北方河北、内蒙、山西、陕西与大西南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出产方解石的地区有湖北鄂西咸丰、江西萍乡与景德镇、湖南湘潭;菱镁矿的主要产区集中在辽宁海城与营口,储量占全国80%以上,约为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山东、河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都产出菱镁矿原料。碳酸盐类熔剂原料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陶瓷坯釉料中主要是发挥熔剂作用。尤其在陶瓷面砖中,使用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其用量在5~15%之间。用于釉料中可以增加釉的硬度与耐磨度;增加釉的抗腐蚀性;降低釉的高温粘度与增加釉的光泽度等优点。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使用很多。

镁硅酸盐类原料:产地有辽宁、山东、内蒙、广西、湖南、云南等地。该类原料主要有滑石、蛇纹石及镁橄榄石。滑石在陶瓷工业中用途范围很广,可以生产白度高,透明度好的高档日用陶瓷产品、电瓷、及特种陶瓷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坯料中加入滑石后,可以降低烧成温度,扩大烧成范围,提高产品的半透明与热稳定性。滑石加入到釉料中时,能够防止釉面的开裂,增加釉料的乳浊性。并能扩大釉料的烧成范围,提高成品率。

此外还有广东的萤石、霞石、锆石英,新疆的含锂矿物,东北地区的透辉石,遍布全国许多地区的硅灰石及磷酸盐类原料等,在我国的储量均非常丰富,许多原料可供使用上千年或上万年。这一资源优势既能够为继续推动我国陶瓷发展打下基础,又为我国发展陶瓷原料大批量出口,创造了丰厚的条件。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广东省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116种,其中具有利用储量的矿产有82种,部分非金属矿产丰富,储量资源在国内排名前五位的有10种,如高岭土、陶瓷土、大理石、玻璃砂、钾长石、硫铁矿等。用于生产陶瓷的原料有高岭土、耐火粘土、萤石矿、钾长石、硅灰石、石膏等矿物。下面就这些矿物资源情况概述如下。

1、高岭土矿

陶瓷工业是广东省高岭土用量最多的行业,年需高岭土约在120万吨左右。佛山地区高岭土原料主要来自沿海地区,清远、增城地区生产卫生洁具、高级日用瓷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中所用原料主要来自佛冈、中山、高要、惠阳等地区。

高岭土矿(包括陶瓷土)为广东省优势矿产之一,其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矿床成因类型多。1980年以来,发现和探明了一批质优、量大的高岭土矿床,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省内陶瓷用粘土矿区遍布全省,以潮州、惠阳、廉江三地瓷土规模最大,开发最早。如潮州飞天燕矿区已探明矿石储量3200万吨,该矿区高岭土除部分可用作低档铜版纸涂料外,主要是用作陶瓷工业原料。该矿矿石的原岩含石英量10~15%,长石晶屑5~10%,玻璃量10~15%,胶结物65~75%。矿石中粘土矿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埃洛石和水云母,呈鳞片状、眼球状、棒状,亦含有长石、石英残余碎屑及微量磁铁矿、褐铁矿、金红石、白钛石、锆石等。该矿年开采量50万吨,并建有年产10万吨的原矿选厂,主要供应本地及周边陶瓷行业。台山玉环矿区已探明陶瓷土及高岭土约450万吨,矿石主要由20~35%粘土、25%长石、32%石英和5~10%白云母及少量电气石、萤石及稀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埃洛石次之,伊利石占5~15%,蒙脱石占55%以下。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区。

2、耐火粘土

广东省耐火材料制品每年消耗耐火粘土约3万吨,用作陶瓷原料配料约30万吨,制作马赛克、无釉墙地砖餐具瓷器及高级瓷用泥饼出口用量约为2~3万吨,全省耐火粘土年耗量约为35万吨左右,全部取自广东省内各地产的软、硬质耐火粘土。

广东省耐火粘土矿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矿床,目前已知的矿床点主要分布于粤北的曲江、乐昌、粤中及珠江三角洲的清远、花都、东莞等地区。其中清远市高桥—龙塘矿区由两个矿床组成,分布于四周多为花岗岩出露的山间盆地第四纪沉积岩中,均为软质一、二级品耐火粘土。矿体呈层状,长为1000~2000米,宽500~650米,带状分布,厚1~3米,深0~10米,可露天开采。已探明D级以上储量为514万吨。矿石含Al2O332~45%,Fe2O31.5~2.5%,烧失量9~10%,耐火度为1710~1730℃,可塑性2.78~3.45,收缩率0.51~8%。

3、萤石矿

广东省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萤石年消耗量约为2万吨,冶金行业萤石年消耗量为1万吨,化工行业萤石年消耗量为1~2万吨,全省年需萤石在5万吨左右。

广东省萤石主要应用于冶金、水泥、玻璃和陶瓷的生产中,也是出口的矿产品。全省列入统计的探明D级以上储量1100万吨,居全国第六位,且多数已知矿床未勘探完全,尚有较大的潜在储量。广东省萤石矿体主要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脉状矿床,围岩以花岗岩为主,少数为火山岩,小部分可露天开采,主要分布于河源、兴宁、乐昌、南雄及佛冈等地的花岗岩体或接触内外带。矿体最长可达3公里以上,最厚达23米,一般延深150~360米,氟化钙含量39.77~96.02%,矿石经过手选可获高品位萤石富矿。

广东萤石矿皆由乡镇地方、集体和个体户开采,产量约12万吨。在生产萤石的县市,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选矿厂或萤石粉加工厂。除省内大量需求外,部分销往省外厂家,也有相当数量销往德国、日本、香港、美国等地。

4、钾长石

广东省钾长石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有13处矿床,80%是伟晶岩矿床,尚有热液交换和混合岩变质型矿床。矿床受大断裂带及侵及岩体影响。钾长石矿床主要是块状或是加工成200~325目的钾长石粉,供广东省内的陶瓷厂、玻璃厂及搪瓷工业使用。矿石含K2SO4达10%。在清远、中山、云浮、五华、高州等地约有10个点由地方小规模开采,年产矿石约2万吨。由于广东省内加工方法简单,质量不稳定,故部分高质量钾长石粉仍需从湖南购入。

根据近年来对五华白石矿床调查发现,该矿是广东省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地质工作程度已达勘探的钾石粉,属伟晶岩型,探明矿石储量263万吨。矿体呈脉状,长291米,宽40米,厚28米,含K2O10.3,Na2O1.82%,CaO1.31%,MgO0.085%,SiO268.45%,Fe2O31.33%,Al2O315.27%,烧失量0.85%。目前由地区组织非正规小型开采,年产不足5000吨,在五华城镇建设有磨粉工厂,矿石经选矿处理后,Fe2O3含量要降至0.28%以下,可供陶瓷厂作原料使用。

5、硅灰石

广东省的硅灰石矿主要分布于粤北酸性侵入岩与石灰岩接触变质带,朝天矿区上二统与花岗岩接触带,含硅灰石79%,石英6.7%,方解石8.2%,白度80.7。矿体长约1500米,宽490米,似层状,出露地表,精矿含SiO244%,CaO40%,年产数千吨,主要用于陶瓷工业、冶金等方面。

6、石膏

广东省的石膏矿主要分布于粤北、粤中及兴宁地区的第三纪、白垩纪内陆湖泊断陷盆地中,属沉积矿床。矿石类型为硬石膏、二水石膏、泥膏和纤维石膏,平均含CaSO478~79%,呈多层状。主矿层长2600~21000米,宽1200~4200米,单层厚0.2~2米。四会、三水、兴宁等地均已建厂开采,年产矿石约57万吨,产值5800万元人民币,全部供应广东省内自用,其中90%用于水泥生产,千余吨用作石膏板材、石膏粉及陶瓷模具等的生产。广东陶瓷原料企业与知名化工公司的相互协作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陶瓷化工原料可分为天然原料和化工合成原料,还可分为坯用原料和釉用原料,其中前者98%以上为天然原料,由不同的矿物质取得,后者包括化妆土、面釉、色料及各类添加剂。若中国以每年30亿m2的陶瓷产品来计算,每年全国的釉料总量需求为150~230万吨左右,而色料需求约9~18万吨左右,其中坯用色料需求较大。在中国搞陶瓷化工原料的企业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但其中有30家左右算是颇具规模,基本上可占总量的80%以上的产量,由于消费层次的差别,产品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其中中低档产品约占80%左右,高档产品约占20%左右,而较有规模的原料企业及化工公司60%分布在广东。这说明中国的陶瓷制品与中国陶瓷化工原料在走向中高档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就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素质和经营取舍了。走高端市场是极大的发展潜力的,走低档经营难以为继,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活生生的事例和数字在说明问题的,因此,陶瓷化工原料的标准化、均量化、精细化将是未来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有许多陶瓷化工原料公司在广东乃至全国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诸如:大鸿制釉、大宇制釉、正大制釉、禾合色料、金格釉料、远泰制釉、拜富色料、三原色料、民福色料、天成制釉、瑭虹制釉、中冠制釉、天宝颜料、中信矿业、诚信矿业等等企业,在今天这个陶瓷行业还是享有极高的声誉的,因为他们不但有自己的现代化生产企业,而且还有一大批善于沟通,精于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援。作为创品牌、重质量、闯市场的任何一个陶瓷生产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同这些具有实力的陶瓷化工原料企业合作呢?在广东任何一个生产基地,较之山东、福建、四川、上海、浙江、江苏、山西来说,原料供应与技术服务就像是在自己的身边,有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工艺问题、供应问题无法解决呢?

永安优势:原材料供应、技术服务就在厂门口

永安,永安,就有永远安居乐业的大环境之优势。第一优势:在于永安距三水只有一河之隔,离世界级风景胜地鼎湖山景区仅距28公里,工业用水更不用说,其浩浩西江、北江就有俯身即取之方便,而且是用之不竭,何况还有储水量达496万立方米的九坑河水库坐临身边。生活用水,鼎湖区有日供6万吨的自来水厂;第二优势:水路运输6~12公里内就有4个配套水运码头,河口左田码头,南江马房港码头、贝水码头以及国家投资兴建15个月后将竣工的肇庆新港(主营国内外集装箱业务运输的国际化港口),每个港口的船舶量达到1500~3000吨,仅肇庆新港就是国家投资12亿所配套兴建,船舶量达3000吨,极为便利的水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更有利于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陶瓷原料和成品依托强大的水运能力,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来,又源源不断地去,进而辐射到全世界各大码头,其运输之便之快捷是其它工业园区无法比拟的;第三优势:永安位置居于广东各大原料产区的中心位置,所谓出处不如聚处,此实为天下陶瓷原料一大聚,永安只距佛山这个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闻名的生产、研发、技术、营销、博览于一体的陶瓷中心只有半小时之远,与三水更是近在咫尺,与清远、肇庆等周边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只在40分钟车程之内,上涉西江之北方辐射,下涉广西之接都在一水之间,可谓中国陶瓷之聚宝盆。其与广东各大陶瓷工业园之比较,永安更有承接技术之优势,更有承接服务之便捷,永安的确是一个聚源、聚才、聚财的好地方,更是陶瓷工业理想的投资乐园。

中国古瓷鉴定“五步法”


“当中国的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陶瓷中国陶瓷依然灿灿生辉。”古代东西方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而“BIANCDECHINE”——“中国白”,这个颇具有东方意境的称谓是17世纪欧洲国家对产自福建白瓷德化白瓷的美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早已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彰显了德化白瓷精湛高超的工艺。

历经千年风霜,今天的瓷都德化古韵瓷香焕新颜,依然瓷香飘逸。在这片因瓷而灵秀的土地上,“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等美誉声名远扬。

瓷器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品种丰富、工艺精美、形式多样,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艺术性,受到了中外藏家的喜爱。

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外藏家喜欢古瓷呢?首先,中国的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从陶瓷发展史上来分析,宋代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它是宫廷烧制的皇室用瓷,其高端的品味和身份的象征,都让收藏者津津乐道。特别是明清瓷器的青花瓷器更是颇负盛名,青花瓷器色调典雅,明净可爱,单一的蓝色和莹润的白釉相结合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让人心生喜爱。其次,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我国的外销瓷在世界上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欧洲人一提到中国的艺术,往往想到的就是青花瓷和釉上彩瓷,外销瓷也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和喜爱而逐渐发展起来,被西方的宫廷贵族视若珍宝,竞相收藏。尤其是晚明到清代康、雍、干阶段,家中有没有摆放中国瓷器,也成为了衡量贵族家庭身份高低的标准。后来,清代的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这些品种,形体秀美,胎体轻薄,实彩细润至今让人叹为观止。总之,中国古代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浓郁醇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风韵,征服了中外藏家。

收藏作为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鉴赏研究活动,是聚集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手段,当下也出现了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和专业经验的大规模藏家,但当下一部分藏家还是以投资的形式搞收藏,缺乏对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研究。从目前状况来讲,藏家们还是应该多学习,首先要“三多”,即多看、多问、多比较,切忌盲目收藏、听流传故事、按图索骥等,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喜爱的古老艺术。

对于鉴别古瓷,叶佩兰简单教给初入收藏圈的爱好者“五步法”: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如宋代白瓷碗,敞口平底造型、碗中刻花浮雕莲瓣纹,是当时的主要审美风格;宋代白瓷窑色泽略偏黄,这是与其他时期白瓷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釉彩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藏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等,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底足因为有支撑物,凹凸点不同,有的上釉、有的无釉彩,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古陶瓷鉴定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走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之路。必须把单纯凭借专家经验的传统外观复写法与元素鉴定法和老化鉴定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古陶瓷鉴定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物工作者避免失误,才能使广大收藏者和消费者免除赝品的困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古陶瓷鉴定水平真正站在世界前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古陶瓷制瓷原料概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古陶瓷制瓷原料概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