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彩瓷器 > 导航 >

古彩瓷画大家方复教授新作欣赏

古彩瓷画大家方复教授新作欣赏

古代彩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金彩瓷器鉴别

2020-10-15

古代彩瓷器。

方复教授师承古彩宗师段茂发,长期从事釉上彩绘。他熟悉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古彩创作刻意求新,厚胎瓷古彩人物、薄胎瓷粉彩人物绘画功力颇深,运用古彩、粉彩、新彩等装饰技法娴熟老练。

他的古彩作品线描雄健苍劲,设色富丽;粉彩作品娴雅秀逸,重气质和神似;新彩作品淡雅清新,轻松明快。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造型能力。

藏乐阁最近拜访了方教授,方教授之子接待了我们,得知教授身体状况很好,并欣然向我们展示了他父亲的新作《别窑记》,笔者特将教授的新作展示如下,供广大藏友鉴赏。

《别窑记》56*23辛卯年

名家鉴赏:“投军别窑十八春,一双儿女长成人,夫妻相见不相识,只恐英雄走错门”。这四句诗词是对此作品最好的诠释。此件作品方复老师大胆尝试,用色方面较以往而言更加丰富。方复老师熟悉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笔力刚健中见柔婉。

《西厢赴约》47*20庚寅年

名家鉴赏:《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下结合的爱情故事。方复老师熟悉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把民间故事融入于瓷瓶中。他笔下的仕女,体态婀娜多姿,衣物纹饰色彩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

《桃园三结义(三面镶器)》48*19*17庚寅年

《桃园三结义》三面图

名家鉴赏:《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此件作品,方复老师巧妙的结合器型,运用戏曲人物,将这一历史典故刻画得淋漓尽致。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现代粉彩瓷画艺术鉴赏与收藏


粉彩瓷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凝集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当今,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精品已成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有识之士争相投资的收藏鉴赏新热点。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古往今来,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精湛的工艺制作技巧,以及极富民族文化意蕴之特色为收藏家们收藏的重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近三年来的国际拍卖市场上,元代、明代瓷器的收藏热潮已从高峰逐渐回落,而清代粉彩瓷画艺术精品的成交额正在大幅攀升,似有凌驾元、明二代官窑瓷品之上之势,成为新一轮收藏家们不惜重金收购的重点。2002年5月7日,一件清雍正年制的粉彩 "蝠桃福寿"橄榄瓶,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纪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势头。与此同时,现代粉彩瓷绘艺术名家作品的成交价格也在大幅上扬。1990年,据笔者所知,一件署名为景德镇 "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所绘满尺粉彩的《一苇渡江》瓷板画当时仅以人民币8千元价格出售,而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 《黄山云海图》瓷板画以36万元人民币价格被河北石家庄一公司收藏。此后有不少艺术家所作粉彩瓷画作品不断创出历史性价格新高。如今全国不仅出现了一批私人博物馆、收藏馆、艺术馆,还出现了一批越来越专门专项的粉彩瓷绘艺术作品收藏家。现代收藏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雅玩和爱好,而是走向投资意识的深度觉醒。现代中国陶瓷艺术精品、特别是粉彩瓷绘艺术作品等受到越来越多投资、收藏家的追捧和厚爱。

一、粉彩瓷画作品收藏入门

粉彩收藏者要使自己的粉彩艺术作品收藏水准达到较高层次,亦必然对粉彩艺术品加以深入和详尽的研究,最初可以从认识陶瓷器物的特征入手,一件上好的粉彩陶瓷艺术作品应是器、功、色、釉俱佳。器:作品造型美观,器质料优、工精,此种坯胎绘制的作幕一造型精巧,胎体厚薄有致,瓷质细腻光润,色泽似玉而透彻,无桔皮釉,无变形开裂、釉惊,用手轻弹声音脆亮。功:指粉彩制作工艺与绘画装饰图纹营造能力,一要看其作品制作工艺是否复杂,难度系数有多大,是否运用了多种艺术装饰手法;新工艺、新材料,二要强调作品装饰线条的准确流畅,层次的清晰、布局虚实与作品纹饰主题意境的表现是否得体;三要看器物造型与装饰图纹的结合是否完美。粉彩绘画的图纹一般为山水、花鸟、人物、图案纹饰表现,粉彩山水瓷画作品要审其势;花鸟瓷画作品要赏其态,人物瓷画作品要品其神,图案纹饰要观其味。色彩:是粉彩瓷画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第一感官冲击,粉彩作品色料的选择与收藏,要求作品烧制成瓷后色彩的纯正,即无过火 (烧老),欠火 (温度不够),漏色 (纹饰有些没有颜色)、色脏(超过画面纹饰的所需颜色)等,如烧制时温度过高,则色泽发黑,反之则温度不够,颜色亦无光泽。釉:指粉彩陶瓷作品釉面的质量,这种美体现在瓷器釉质的光洁感、透彻感、凝重感。好的粉彩瓷绘作品要求瓷面明而不浮、润而不懈、腻而不浑。继而研究作品的表现内容题材和形式纹饰的风格特点,最后对其作品的意境、气韵、情感和格调做出评价。

一般而言,一位有成就的粉彩瓷画名家,艺术经历,应包括学习期、成长期、艺术成熟期、艺术巅峰期和衰退期,而每个瓷画艺术家在这些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又有各自不同的风貌。

此外,粉彩瓷画艺术的收藏之所以极具魅力,就是因为收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 "求知"过程。此间积累的经验,可形成高眼力的储备,使其收藏者学识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同时,还应在研究其作品创作,作者个人表现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其研究向横向地域风格和纵向时代风格扩展,以便更大程度的获得其粉彩艺术藏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二、粉彩瓷画作品收藏的艺术

粉彩瓷画艺术作品的收藏,是一间科学、亦是一种艺术。收藏者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成就的收藏家,就应该讲究其收藏作品的方式方法,即其科学性、艺术性。
"谁能把握住机遇,谁将是最大的赢"。收藏景德镇粉彩陶瓷,应注重专题式珍品收藏,使自己的收藏品有特色,才有价值。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自清以来,流传于世的粉彩艺术陶瓷品种数以万计,珍品无限。单凭收藏者自身之力,即便家有万贯之财,也难于收其全面。面对粉彩瓷画艺术作品这一大千世界,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重点地进行收藏。我们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大体也是各有重点、各有特色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收藏明、清官窑瓷器和历代名窑陶瓷为主,上海博物馆以收藏名窑陶瓷器为主,而景德镇陶瓷馆则以收藏景德镇瓷器为主。

(二)名家作品收藏

粉彩瓷画艺术名家,是同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家少、作品亦少,它是赏瓷、藏瓷者渴求的对象。当代粉彩瓷绘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已故陶瓷艺术家的 "绝品";二是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院校教授的作品;三是著名陶瓷美术家和老艺人的作品;四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已故粉彩名家的作品,由于年代较长,艺术水平高,现存作品数量稀少,寻觅难得,可遇而不可求,而显得弥足珍贵。

现代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院校教授的粉彩艺术作品,以恢宏的气度,深入挖掘民族艺术意蕴,把陶瓷艺术创作和现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以高超的技艺,创作的艺术作品,艺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又有很高的知名度,颇具收藏价值。

著名陶瓷美术家和老艺人的作品,其绘画功力深厚,技艺精湛。作品既有中华传统粉彩艺术之底蕴,又有一定的创新与发展,其作品价值不菲。

当今粉彩瓷画艺术名家作品的收藏,可以说是刚刚兴起,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潮时期,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大师,教授及陶瓷美术家高手云集。这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价值高又有很高的知名度、收藏价值极高。

有眼力的收藏家,粉彩瓷绘艺术作品收藏除上述名家外,还可有超前意识,应对具有实力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应予以重视。高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瓷艺术家有旺盛的创作精力,灵活的思维能力,顽强的进取精神。他们的作品有很大升值空间和发展潜力。高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头角渐露、艺术纯火、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其身份还没有达到大师级境界。他们的作品货真价实,艺术热情高、对收藏者心存厚爱,对名利追求心强,而不及市场价格,但过不了多长时间、艺术辉煌、职位显升一跃千里,其身份、市场价也有青云直上的可能。如有的著名老陶瓷艺术家,在成名前,作品数百元就可收藏得到,而现在,其作品售价在数千元都难得其精品,收藏作品升值幅度大,这种实例大多、举不胜举。

(二)特艺粉彩瓷的收藏

特艺粉彩瓷装饰,花色品种繁多,以制作精湛、装饰精细为特色。现代仿古粉彩瓷,为陶瓷绘画、造型与装饰完全仿古,此种装饰形式多见于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此类仿古粉彩瓷品,一来满足了一批收藏者好古尚古之需;二来也有利于景德镇粉彩瓷画艺术品的流传、普及与发扬光大。

此类仿古粉彩瓷为无固定稿本、样式,一般是仿其基本笔意或师其某朝、某代作品之画意。此类作品、在用笔、构图布置、色彩表现等方面自然随意、不生硬、较多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绘画表现功力。由于其作品大多师法清代画风,故款识亦书大清xx年制,而不书作者款。此种形式装饰表现费工费时,时人很少人绘画。所以非常受收藏家欢迎,价值不菲。

粉彩艺术品专题收藏,不仅使收藏者财力集中,而且使收藏者精力集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收藏者的收藏鉴赏能力,购得精品,成为行家里手。

收藏粉彩瓷绘艺术作品,贵在精、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况且一般收藏者精力、财力、居室的空间因素等影响,也很难收藏很多。收藏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识、修养、地域环境、经济实力等择其所好,重点收藏,只有珍品收藏,才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追求高雅艺术享受,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之中,自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如今,一些精明的收藏者,开始以收藏品养收藏品,用投资的眼光注重藏品的经济价值。具体地说,就是收藏者不断地盘活收藏资金,将某些藏品推向拍卖交易市场,在市场上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然后再在收藏的过程中觅回新的藏品,有计划地使藏品保值增值。

同时,要注重其藏品的研究,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决不能忽视研究自己的藏品,如果只收藏而不加研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藏品保管员。要将自己所藏作品及与之相应的科学、艺术问题进行研究,如作品的艺术内涵,表现手法,装饰构图与表现纹饰的时代背景等,上升至理论学术的高度,加以认识,才算得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古青瓷鉴定与欣赏


青釉陶瓷是中华民族古文明文化的重大发明,创世界陶瓷艺术之先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青釉瓷的出现理论上可以追溯到我国商汤时期,始称原始青瓷。从考古资料记载,从山西夏县发现的原始青瓷瓷片标本来看,约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有了原始青瓷。这里我们且不考究原始青瓷发明的具体时间,但从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器物发展到原始青瓷器的过程实是人类历史一具大的飞跃,也为迄至宋元时期青瓷器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瓷器是以古朴典雅、端庄秀丽的器形,幽静文雅、深沉涵蓄的气质而深受世人的青睐。其釉质追求若冰如玉、晶莹滋润,釉色呈奉纯正淡雅、层次丰富。工艺讲究作工精细,线条流畅。鉴于青瓷器特有的风格,因此成为历代皇宦权贵,文人雅士追宠与收藏的目标。北宋时期的五大官窑除定窑外,其它均为青釉瓷器。特别是钧瓷,虽属青釉瓷系但不是普通的青瓷,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浑厚凝重的釉质、五彩斑斓的釉色居瓷林之首。青釉瓷器以丰富的内涵,神奇的韵味列瓷林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之星。如何欣赏,如何鉴定古青瓷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一下看法。

一、判窑口是鉴定古青瓷的基础

元代以前青釉陶瓷器物的鉴定,窑口的判定是基础条件之一。古青瓷是我国陶瓷业的先驱,窑口遍及大江南北。汝窑、钧窑、官窑、耀州窑,临汝窑在我国北方,哥窑、越窑、龙泉窑,瓯窑,婺州窑以及南宋官窑郊坛下窑、修内司窑在我国南方。众多的名窑口加上其他窑口的效仿,大有“器成天下走”之势。所以器物窑口的判定与否是鉴定古青瓷的主要基础。

二、器形是鉴定古青瓷的主导

古青瓷器物的器形形成,具有传承性和借鉴性。社会背景,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客观因素所形成的规律是古青瓷器物形成的主要条件。传承性的概念是:受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制约,以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器形和历代瓷器传统器形为蓝本,延续和发展所形成的器形。借鉴性的概念是:以其它窑口的器形以及另类器物如:青铜礼器、玉器等为范,着重于观赏和实用性。所以古青瓷器物的器形因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用具体的规格来衡量,要根据它的具体特征来认定。首先要掌握器形的形成规律,是否符合时代的风俗风貌,其次要区分官窑民窑的器物器形,官窑器器形拘谨,形式单调。民窑器器形开放,形式多样。总之,鉴定古青瓷器要着重于古。要古朴,有古风、有古韵。而且要形式美,线条流畅,庄重协调。

三、胎质是鉴定古青瓷的条件

宋元以前的青瓷制作,各窑口基本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胎骨的原料主要是高岭土,俗称陶土。各地由于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差异,陶土中所含的各种矿物质和化学成分比例不一。鉴于各窑口制作与烧制工艺的不尽然,因此胎骨的内在质就会表现出各自明显的特征。汝窑瓷器:民窑器胎骨粗而厚,呈灰色胎;官窑器胎骨细而薄,呈浅灰白色,俗称香灰胎。钧窑瓷器:民窑器胎骨粗而疏,厚而坚,呈灰、深灰色或土黄色;官窑器胎骨呈沙粒状厚而坚实,多为灰色胎。由于胎土内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铁元素,烧制温度在一定的条件下,裸釉处多呈酱红色,其程度和氧化铁含量多少有一定的关系。青瓷器的胎骨原料主要为可塑性和柔韧性较强的多年风化沉积岩,所含腐殖质较多,虽经多次淘洗沉淀,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这对古青瓷的鉴定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四、釉质色泽是鉴定古青瓷的主要因素

唐代以前的青瓷主要以生活需求为主,以祭祀礼器、陈列瓷为附。发展至北宋,人们的审美观随着物质基础的夯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在满足那种玻璃质感,光度透度较强,以石灰釉为主烧制成的青瓷器物。而是追求温润如玉,荧光内含,聚沫攒珠,层次丰富以石灰碱釉为主烧制的青瓷器物。北宋五大官窑中的青瓷系均以釉质釉色而闻名。汝官窑器物的釉色以天青色,月白色为主,和着如冰似玉的釉质恰似:碧水清潭,文静幽雅,底润深含不露。钧官窑器物的釉色以飘逸的兰色乳光为成色基调。特别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行成的红色,紫红色等窑变效果,斑斓绚丽,和着浑厚凝重的釉质恰似:潺遄溪流,蜿蜒激淌,极尽风流悌傥。所以各青瓷窑口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各自具有特色的青瓷器物,在鉴定的过程中,要熟悉各窑口不同的特征,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五、纹饰是鉴定古青瓷的必要方式

青釉瓷器在宋元时期以前,应用纹饰工艺的窑口占的比例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越窑、婺州窑、瓯窑、耀州窑以及临汝窑。主要表现手法是:点缀、堆塑、刻花、印花等手法。工艺精湛,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形态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渲染力。六朝青瓷多采用褐彩点缀,南朝多用各式刻划的莲瓣纹。宋元时期的耀州窑,临汝窑以刻花印花为主,主要有:团菊、缠枝菊花、缠枝牡丹、莲纹、卷草纹、海水纹、水波游鱼纹以及鸟禽、婴戏等纹饰。还有一些堆塑饰件如:衔环兽头、龙形、蛙形、代表吉祥的禽,兽等。这些辅件大多用于瓶,炉,罐的上面。汝,官,哥,钧窑的器物,极少采用纹饰工艺手法。主要是以端庄秀丽的器形,温润如玉的釉质,纯正幽雅的色泽以及自然形成的流纹,开片而赢得世人的青睐。著名的开片纹有:鱼子纹、蟹爪纹、冰片纹、金丝铁线。流纹有:蚯蚓走泥纹。古青瓷的鉴定,纹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法工法运用与否,纹路纹理是否自然,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六、制作工艺是鉴定古青瓷的重要手段

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匠师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具体方式,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拓展演变成有一定规律的工艺流程。这种规律性的工艺流程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所以它不具有绝对性。各窑口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制作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特点。

宋元以前青瓷器的制作属于发展和创烧阶段,制作工艺是根据实用性而形成的,总体看来较为粗糙。发展至宋代,特别是到了北宋中晚期,瓷器的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其制作工艺根据实用性和观赏性而发展成较完美的制作工艺。从瓷器的原料选用,淘洗、配比、制胎、切削、成型和施釉等技艺十分精湛。特别是烧造工艺更为讲究,器物的性质和烧造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美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器物采用满釉支烧方式,其次用垫烧和复式烧制方式,生活和其它所用的粗器采用的方式较随便一些。所以对古青瓷的鉴定,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器物,其制作工艺的与否是鉴定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七、沁色包浆是鉴定古青瓷的特殊方式

古青瓷最晚距今也有七八百年左右。历史的长河给它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俗称沁色包浆},也为鉴定古青瓷的真伪提供了特殊的方式。

鉴定古青瓷一要看,二上手,三品味。看:除器形,釉质,胎质外,还要看光泽。光泽是瓷器的外在表现方式,是衡量瓷器品位的主要条件。传世器物由于长时间的把玩与使用,其表面必然留下相应的痕迹,光的适度比较柔和,呈现出自然的陈旧感,似荧光状。出土器物并不一定表现的土痕累累,水渍斑斑。瓷器质量的成否与烧造方式,温度气氛息息相关。烧造程度好的器物,表面釉质强度较高,如果埋藏地方土质较干燥,所含酸碱性适中的情况下,器物表面基本完好且光泽亮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光泽会随着光阴而自然流失,显得温润柔和。反之,埋藏的地方土质湿度较高,所含酸碱性强,器物表面会显得土锈斑斑,失去原有的色泽,甚至面目全非。二上手,是直接感触器物具体特征的主要手段。首先重量感悟,古瓷胎质的细密坚实程度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发展性。器物的制成各窑口具有各自的具体特征,重量及重心是否适中,压手和轻浮感是否符合窑口及时代的特征。其次器表感抚,古瓷因年代久远,表面受客观因素的侵蚀,釉面会发生一定量质的变化,温润如玉。手抚如“乳犬毛肌”光滑柔软,十分舒服。一些土锈水沁较重的器物,也有相应的柔软感。三品味,所谓品味就是领会古瓷的韵味。万物皆有灵气。古瓷的灵气就是它的古风古韵。古瓷器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载体,饱含着中华历史的沧桑巨变。所以古瓷器物必须具备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

鉴定是一门学科,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容自然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鉴定学是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行为。鉴定是艺术,是欣赏水平与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掌握好鉴定这门学科,不但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全身心的投入,为更加繁荣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而贡献。

古陶器的仿制手段与几种鉴定方


[走进科学]淘陶:教你鉴定古陶器的几种方法

[内容速览]随着河南境内一座北魏时期古墓被盗消息的披露,在北京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批古陶俑。这批古陶俑的出现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并掀起一场北魏古陶俑“抢救性收购”的热潮。然而,古陶俑越收越多,其真伪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古陶器的鉴别显得愈发重要。古陶器到底有哪些仿制手段,鉴定专家会告诉你鉴定古陶器的几种方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在古玩市场,如果是真品,被人买走,就叫做“拣漏”;如果是赝品,被人买走,就叫做“打眼”。“拣漏”的人自然是满心欢喜,但是,“打眼”的人也绝对不会高喊“打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历来就有“古玩市场不打假”的习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习惯,所以热闹繁荣的古玩交易市场背后,就隐藏着很多行业里的秘密。要想在鱼目混珠的古玩交易市场中淘到古陶器的真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对古陶器真伪的鉴别能力。

1993年春天,某家报纸披露了一条消息,消息说,河南省境内一座北魏时期的古墓被盗,古墓中的陶俑陪葬品几乎被盗幕者洗劫一空,这个消息令中国考古界十分震惊和痛惜。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这些作为陪葬品的陶俑,是当时的人们仿照当时社会的各类人物还有些动物制作的陶器。那么北魏时期的陶俑,流传至今,就是我们出土的是极其有限的,数量非常稀少,那么,这些东西呢,无论是它的的考古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讲,它应该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的。

在中国的古代,上层贵族人物死后下葬的时候,要在其坟墓中放入大量的陶俑作为陪葬品,以显示其尊贵。正当人们为这批河南被盗陶俑的命运担忧的时候,在北京古玩市场,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993年10月,北京的天气秋高气爽,南三环的潘家园古玩市场热闹非凡。在一家出卖古玩的摊位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古代的陶俑,这些陶俑外表斑驳古旧,很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然而,它们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毛晓沪:中国人很忌讳这一点,他认为这东西不吉利,谁也不会说跑墓里挖来那个陶器摆在家里头,那玩意儿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里头是接受不了的。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蜂拥而入的外国列强为中国的古陶艺术所倾倒,他们如获至宝,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和外运,致使中国大量的古陶器流失海外。

毛晓沪:他们到中国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很了解,你像那个唐三彩、北魏的、汉代的这些俑什么的,他们认为呢,这正是体现了东方文化古代艺术的一种风貌,所以他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没有这种忌讳。

到了民国中期,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古陶器在欧洲的文物市场上价格飞涨。当时,最受外国人钟爱的中国古陶制品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带有釉面的陶器,它也是古代贵族人物的一种陪葬的冥器。一件黑色或者蓝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敬荣:唐三彩国外人为什么后来就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它颜色比较鲜艳,有点火爆热烈,代表着大唐盛世,所以美国人、欧洲人特别喜欢。

受欧洲古玩市场的影响,中国的古陶俑市场也在民国中期以后开始升温。随着考古业的兴起和发展,年代愈久远的古陶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特别是彩陶或者彩绘陶时期以前的陶俑作品,收藏界更是不惜重金加以收购。

可是,一连几天,出现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看上去很珍贵陶俑只是静静地摆在摊位上,尽管有许多人前来探询,却没有一笔交易成功。是因为它的价格太高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杨敬荣:就怕买假了,是都有这么句话,因为在这个搞艺术品收藏,都有这个真伪的问题,他只要是买假了的时候,这东西就是好多等于价值就荡然无存,你贵一点没关系,说这东西是老的将来肯定还会升值。

在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陶器的制造技术。相传距今一万多年前,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叫尤陶氏,她常用泥巴捏一些玩具供小孩玩耍。有一天,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家园。

毛晓沪:相传这场大火以后,悲伤的尤陶氏突然发现,她用手工捏制的各种玩具变得更加坚实,而且耐水。于是呢,人们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呢,制作各种器皿和食用器物,这样呢,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陶器就出现了。

在对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在6000年前,我国出现了彩陶。当时人们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当作盛水或者食物的食具,如陶罐等器物。而陶俑的出现是从秦朝开始的,这个时期的陶器已经发展到了彩绘陶的烧制时代。

毛晓沪:这种彩绘陶器呢,主要就是用来,作为贵族的陪葬冥器而制作的。

1993年秋天,在北京古玩市场上突然冒出的这些陶俑,就是彩绘陶。不久,一位在文物部门工作的文物专家也来到潘家园的古玩市场,摆放在摊位上的这些陶俑,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这些外表斑驳古旧的陶俑一一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从这些陶俑的艺术风格上来看,很像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这位专家突然想起了前不久报上登载的河南古墓被盗的消息,心里不禁疑惑,眼前的这些陶俑和被盗的北魏古墓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陶俑是被盗的真品还是高仿的赝品呢?

杨敬荣:陶俑尤其是陶俑,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这东西一值钱了,仿制品就开始出现了,而且仿的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很多这个高仿的产品,有的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像这样只是在造型上吸收古代陶器的一些装饰艺术风格,进行简单的模仿,仿制出来的陶器往往只是一般的工艺品,而对于古陶器的中仿产品,在仿制手法上就比低仿高超了一步。一般它是以古陶器的实物为蓝本,无论从造型还是从器物的装饰风格上都要与所仿制的古陶器相同。

主持人:最难鉴别也最容易使人上当的应该是一些古陶器的高仿品了。对于这些带有釉面的现代高仿唐三彩来说,作仿者同样采用了真品唐三彩的成型工艺,不但器物的造型、器物表面的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而且作仿者还下大工夫对新仿的唐三彩进行了作旧处理,而最容易让鉴别者打眼的往往就是陶器的旧貌。前不久我们的记者,暗访了一家仿制唐三彩的作坊,目睹了做仿者给唐三彩做旧的全部过程。

仿制者在对已经烧制好的唐三彩进行做旧时,先把唐三彩横着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氢氟酸或者醋酸的池子里浸泡,这样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从而去掉新仿唐三彩表面的亮光。然后将唐三彩捞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唐三彩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化学剂的池子里浸泡。

唐三彩的釉面上有许多小的裂纹,也就是一些小的开片,保存至今的古代唐三彩的开片裂纹都呈现出铁锈的颜色。仿制者利用高锰酸钾同样使新仿的唐三彩釉面的开片裂纹呈现铁锈色。最后把唐三彩埋在已经处理过的土里面,使其表面和腹内再沾上土锈。

其实,无论做仿者的手段多么高明,仿制的赝品与真品相比有多么逼真,但由于制作工艺上的限制,也总会漏出一些破绽的。

一般来说,用酸处理过的赝品,它釉面上的开片缝隙比较宽,而真品的开片缝隙相对比较细密。同时,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真品的开片像干枯开裂的河床一样,往往开裂的每一片的开片中心是往下凹下去的,而赝品开片的中心是鼓起的。

另外,带有釉面的古代陶器,由于埋藏在地下的时间过长,表面会出现脱釉现象。真品唐三彩的局部釉面是自然风化脱落,露出的坯体表面比较光滑平整,而赝品釉面往往采用电动刻笔攒下来的,尽管也出现脱釉现象,但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的麻坑。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再一点,土锈也是有区别的。自然土锈它是随着那个墓穴的坍塌以后,一点一点淤泥淤进去,一层一层淤进去的,这样它那个土锈非常有层次感,撒下的土锈往往它是颗粒状的,滚圆的,而不是那种层次感,淤上去的那个层状的,所以这个呢,仔细观察也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既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唐三彩赝品,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古陶佣也就有出现赝品的可能,那么,摆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古陶佣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这位文物专家和卖陶俑的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卖陶俑的摊主坦白地告诉专家,摊位上的这些陶俑是他一些河南老乡,在家乡经济开发区的施工中挖掘出来的,这些陶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陶俑还在河南老家。

专家凭着多年的鉴定经验判定,这是一批珍贵的国家文物。为了更加保险,这位专家从潘家园买走了几个古陶俑,回去后与几位专业人士对它的真假作了进一步的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与这位专家最初的判断不谋而合。

为了避免这批珍贵文物的流失,这位专家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要求批拨专款对所有在河南出土的北魏陶俑进行“抢救性收购”。于是,在1993年年末到199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内,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的热潮。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

但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有关部门纷纷抢购,而这些陶俑的数量却总是有增无减。在很短的时间内,北京的各大古玩市场上,涌出了大批量的北魏时期的陶俑。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文物鉴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吕济民:开会的时候我去了,也有人说有三个是真的,也有人说是一个是真的。

为了澄清事实,平息纷争,国家文物部门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警方的配合下,对此事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最终,调查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批被当成古文物的陶俑,竟然是出自洛阳市南石山村的几个村民之手。

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这东西是我们生产的东西,是生产这仿古的,高仿的,是我们的作品我的作品,咱也有营业执照,啥都有。

坐落在洛阳市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是一个仿制古陶器的专业村,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古陶器。和其他人一样,高水旺二十刚出头就潜心研究中国古陶器的烧制技术,1990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陶器仿古工艺厂,专门仿制生产中国古代的各种陶器。没过几年,高水旺的仿古工艺厂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定货的客户纷至而来。1993年的一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客户来到了高水旺的工艺厂里。

高水旺:说叫咱给他定做一批北魏的陶器,咱就按照咱自己的有关的资料,就生产出来一批陶器,也是按照高仿的东西来制作,做完以后他们把货买走了。没有等几天时间,他们又拐回来了,拐回来就说你赶紧再抓紧时间再给我制作。前后下来生产有几百件东西。

突然拿下这么大的定单,高水旺兴奋万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烧制的这批陶俑仿制品竟然在北京文物市场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高水旺:有一天,咱县里头工商局、还有这个文物局、还有公安局,他们几个人都来到咱的厂子里边,他们说要把你这东西要暂扣,得拿走鉴定,把那一件东西拿走了,去鉴定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他们拿着回来,就说你这东西这个东西是你是生产的东西,不是这国家文物,反正咱也不知道咋回事。

高水旺原本无意和古陶器专家开这样大的玩笑,但传统的古陶器鉴定方法确实遇到了挑战。那么对于古陶器的鉴定,除了传统的“眼学”鉴定方法之外,有没有一种更加稳妥的办法呢?

吕济民:现在有办法。今后的鉴定呢这个路子是要走的,这个我们要继承传统,要发扬,同时要创新,得要有新的技术。

2003年的10月,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与中国科学家们一起,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利用陶瓷釉面的“脱玻化”现象,鉴定带釉古陶器的科技新方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立鹤:釉的原料实际上都是矿物,矿物 它都是结晶的是晶体,那么经过烧制以后它就熔化了,熔化了之后就变成玻璃,它就是烧它以后它储了很多能,你冷却以后它这个能要放出来,它这个结构不稳定,不稳定要变成稳定,它就要把这个能慢慢放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脱玻化”。

同一种器物,在自然界中存放的时间越长,“脱玻化”现象越明显。釉质脱玻化检测就是利用现代仪器,通过对陶器釉质“脱玻化”程度的检测,来判断它是古代的还是新仿产品。

2004年4月20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地来到了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这位男子说,这件唐三彩是他们家的祖传品,前段时间,他请陶器鉴定专家“掌过眼”,为了更加保险,他想请这里的技术人员用仪器再鉴定一次。

检测人员首先用仪器对唐三彩的腹部找了一个点进行检测,数据分析之后,判定这件陶器是唐代晚期的作品。然而,当检测人员在这件唐三彩马的一条腿上再找一个点进行检测时,问题出现了,这次的数据却显示这件唐三彩是新仿的赝品。同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仪器鉴定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

为了更加保险,工作人员对唐三彩的多个部位都进行了反复的检测,最后表明,这件造型为马的唐三彩,它的腹部和头部都是唐代的真品,但是四肢是后来嫁接上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件修复的仿品。

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杨宝庆:他给我讲,他想把这件唐三彩给拍掉,而且当时他要拿出一部分钱,这个希望我们中心给他出具一个真品的鉴定证书。

但是,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还是开出了“此产品经科技鉴定,数据与唐代晚期唐三彩数据有一定差距,与现代仿品数据相符的鉴定书。

主持人:我们欣慰地看到,鉴定专家没有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公正的权威,正因为古玩收藏这个行业有这么多的仿制手段,鉴定专家们更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将每一件藏品的鉴定结果公诸于世,避免一件赝品蒙骗更多的收藏者。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能与中国水墨画相媲美的墨彩瓷画


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一点点墨兑上不同比例的水,就能呈现出焦、浓、重、淡、清5个层次的色彩;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不同,就把浓淡轻重、凹凸远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水墨画。清康熙中期,水墨画成功地移植到了瓷器上,于是诞生出一个新的釉上彩绘品种——墨彩瓷。水墨离开了柔软的纸、绢,在光滑的瓷器釉面上同样能表现出“五色俱全”的妙韵。

墨彩始见于清朝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时期。康熙时的陶瓷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清末、民国时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时制品精美。

墨彩瓷画一般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上装饰墨彩画,可浓可淡。早期的墨彩瓷器以笔筒、笔洗、印盒、笔架等文房用具居多熏自墨彩瓷诞生起,就打上了“清雅”的印记。由于墨彩瓷比较少见,历来也不被藏家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专著也少;而且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出现比较晚,一见到墨彩绘瓷往往都认为是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其实,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陶雅》一书中,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而据考证,墨彩瓷画是从珐琅彩画派生出来的一种釉上彩画瓷,与粉彩瓷画的产生几乎同时。

用于墨彩瓷画的墨彩,其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墨彩是釉上彩,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上述原料的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的墨彩画和墨字,极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因此备受文人画家和藏家青睐。

墨彩瓷的数量不多,问世的年代也不太长。清代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精美的墨彩瓷,于是这种墨彩瓷自此才成为景德镇特有的一种传统釉上装饰。用墨彩来装饰瓷器,有如在白纸上作画一样;画面墨色浓淡相宜,色彩雅洁宜人,具有与水墨画同样的艺术效果。不过,当时称这种彩色瓷为水墨彩瓷。雍正时期墨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施绘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此时的墨彩瓷画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赭或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加施的粉彩面并不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雍正和乾隆的墨彩瓷中,有的器物上并加绘金色,也有的以其它色彩或色釉为底,如木化釉或珊瑚红釉彩瓷中的开框内绘以墨彩。

在小小的瓷器上并不能完美地展现气势豪放的大写意山水,也不可能真正达到那种烟云满幅的效果。所以,晚清的墨彩瓷绘家们继承了雍正墨彩瓷画精细的风格。不过,他们并没有完全因袭前人的旧例。这一时期的墨彩风格虽然还是以淡雅幽静为主,但题材和表现手法已经大大突破了前人的框架,达到了“无意不可入画”的境地。

墨彩瓷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词汇。这种彩色瓷从一诞生就并非只有黑白二色,有时为了使画面更丰富,画师们会在墨色中加入其他淡雅的颜色,如矾红、浅紫、淡蓝等,或者干脆以彩釉打底来托衬墨色。这种另加彩的绘制手法,并不会影响墨彩的清雅美丽,反而更能显出墨彩朦胧的效果。“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悦目。亦取气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也有了表现: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的墨彩瓷画,用墨的各种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质量和意境气氛。墨彩瓷画的人物形象,也基本上“扫去粉黛,淡毫轻墨”,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去赋形造象,表情达意,形成一种高度简洁概括而又明快的表现手法。到了民国,陈设瓷不再只是文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和有钱人的雅玩清供。这个时候,墨彩瓷画中所加的彩不再只是有限的几种浅淡色,或大量描金加红,或衬一个鲜艳的底色,直欲喧宾夺主。于是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在这个时期已成主流的“敷彩悦目”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民国的墨彩瓷画,红色温馨、蓝色清逸、黑色稳健尽在一管柔毫和三色兼妍中,达到了“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墨彩瓷画大体是以线条为主的工笔重彩。而墨彩瓷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绘制墨彩瓷画不仅要有细致的耐心,还要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的综合素质。由于墨彩瓷画的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画的盛行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墨彩瓷画自民国初期开始受到冷落。到了民国中、后期,墨彩瓷画几乎濒于失传。好在现在不少景德镇瓷画家们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艺术真谛,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全身心地挖掘、整理和振兴墨彩瓷画艺术,使墨彩瓷画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柴烧钧瓷的复烧与鉴赏


2011年10月,殷振志在《今日禹州》对柴烧钧瓷的鉴赏提出自己的观点:传世宋钧的美学境界深不见底,高难逾越。这除了宋代特定的文化背景外,更得益于它独特的烧制工艺--柴烧。

宋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不可再现,那是一个生活非常雅致的时代,具有一个审美倾向下共同的社会文化主导,而柴烧钧瓷工艺自金元时代断烧以来能否再现,柴烧钧瓷能否复活当年宋钧的神韵?这是一个悬而未决并亟需破解的谜团,因为它牵涉到钧瓷身世的一些大是大非。

先看柴烧钧瓷的复烧历程

位于禹州城内八卦洞附近的“双乳状火膛窑”,是1974年考古发现的钧官窑遗址。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测试,断定为北宋所筑,并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禹州市唯一的国家级文物遗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

双乳状火膛窑炉

在依地下筑的土窑里,在没有极高的科技条件或耐火材料下,靠木柴燃料能够达到1300℃的高温吗?没有足够的温度,能育化出五光十色的窑变吗?达到了1300℃的高温,土筑的窑壁能耐得住高温的熔化而不坍塌吗?这些非常逻辑的推论,使中外陶瓷界的一些专家学者曾断言:中国在宋代不可能烧制出这样独特的瓷器,博物馆中的传世宋钧只是一个传说,他的最早烧制时间应该是金元时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著名陶瓷专家金格里在考察了这座古窑址后,虽然承认宋钧官窑能够烧制钧瓷的事实,但他仍将其界定在理论层面。汝州一位颇具影响的汝瓷专家,则认为这样的窑炉至多是烧瓦用的,因为黄土的耐火度在1050℃以下,烧瓷几乎是不可能的。

看来,双乳状窑炉是按少女的躯体而建,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金火圣母”举身投火以血孕化只是增添了窑变得神秘,地下的考古发掘和理论研究只是确定结论的一个佐证。要完全消除人们的质疑,必须现身说法,靠事实验证。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也是一个充满冒险、极富刺激的挑战。像是心有灵犀,英雄相惜。2004-2005年一段时间内,星航钧窑、钧瓷研究所、晋家钧窑的钧艺家们先后开始了柴烧钧瓷工艺的复古之旅,这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创举。

星航钧窑仿建的双乳状火膛窑炉

依然是依地下筑,依然是没有耐火材料的保护,依然是硬木柴。为了真实还原古老的烧制,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在离古窑址150米的方位,选择和原窑址相同的土质土层,完全按1:1的比例复制建造了双乳状火膛窑炉。在试烧过程中,前两次实验真就出现了窑壁耐不了高温的熔化,经过再次修改方案,第三次实验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燃尽了4吨坑木,窑内温度最终达到了理想的升温曲线,那是古老的陌生到渐亲渐近的适应,是超强劳作和煎熬式的等待,是仿佛置身远古的恍惚和不计成本、烧制成功率极低的付出。

柴烧钧瓷的鉴赏

少女的躯体是美丽的,双乳状的窑炉演绎了这样的神奇,当两个窑炉装满了柴禾之火,主火膛的木柴被碳化,主炉的温度在升高,副炉的炭烧跟进了,这种分级燃烧、渐次推升、最后又同时加柴、共同助温的方法,真就验证了古老的技艺。而且,不同于后来的煤烧气烧,由于木柴的质地规定性,使柴的燃烧呈现出火焰极为柔和绵长的特性,使烧出的钧瓷非常具有宋钧的特征:如绸绫般的细柔,如玉石般的温润,折射着极地神光的魂魄和雅致,流露着江南水韵的明丽和妩媚。

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欣赏


堆雕中国水墨画。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应霍英东基金会邀请,旅澳艺术家连泽强近日来到广州南沙,参与组建南沙艺术中心,打造南沙文化名片。据了解,连泽强是一个游离于艺术群体的独立艺术追求者,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

独创立体堆雕陶瓷水墨画

连泽强于上世纪9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进修艺术,长期以来致力于向西方国家推广中国书画艺术文化、陶瓷艺术文化,近年独创出“堆雕水墨画”。

连泽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中叶至今,‘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由外国资本推动、操控的,追求反传统、标新立异、自我宣泄甚至暴力和血腥的‘伪当代艺术’,是对中国的一种文化入侵。我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拥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西方国家展现中国的传统艺术之美,用我们的真诚来感染他们,用真美善去打动他们,取得真正的话语权。”

“如何让西方人看得明白,并且爱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陶瓷就是能够让西洋画与中国画交汇融合的最好媒介!”连泽强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内的一场博览会上,他看到了用陶瓷做成的盆景,于是“灵机一动”,触发了用立体堆雕陶瓷展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灵感。就这样,连泽强奔走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在景德镇埋头苦干近10年,并最终研发、创新出“堆雕中国水墨画”。

“堆雕中国水墨画,既有传统中国画高远、平远、深远之‘三远’意境,又具有油画的立体质感。同时,通过陶瓷这个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亲和力,可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水墨画。”连泽强如是说。

提出对广彩瓷优化工艺改革创新

连泽强透露,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连泽强介绍,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彩曾经辉煌,远销世界各地。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传统的工艺和文化艺术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如何令广彩重新焕发活力,需要我们勇于革新。”谈到广彩的革新,连泽强指出了三点:“第一是优化工艺,第二是改革创新,第三是坚持传统。”

“在工艺优化方面,我们可以从坯胎、釉色、堆金、颜料等方面入手。以外销瓷为主的广彩,其坯胎多出于民窑,所以坯胎质量不能尽美尽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坯胎的质量已经大大超越前人。釉色方面,广彩讲究‘织于白玉之上’,强调‘白’和‘润’,可利用现代单色釉的发色技术,丰富和完善广彩瓷的釉色。同时,广彩工艺的堆金以阳金为主,如能大量利用本金和日本金,作品将会变得更华丽和辉煌。”

连泽强还提出,广彩瓷的改革创新,可从釉彩、器形和图案等方面切入:“传统的广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对此,我们可以作出多方面尝试,例如加入窑变、釉里红、青花等工艺,又或者尝试以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当然,广彩的革新,需要改革创新,更需要坚持传统,例如对中国画元素的加强,将中国书法元素进行有机融入等。”连泽强说:“只有深入回归传统、挖掘传统,才可以令广彩这门岭南传统工艺焕发新机!”据了解,连泽强的广彩革新方案已经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正在实践当中。

古陶瓷鉴别鉴定 需从四方面入手


古陶瓷收藏于其他类型的收藏项目相比较,由于起点高,投资多,难度大等客观原因造就了古陶瓷收藏者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如何提高古陶瓷的肩上收藏水平,这是所有古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所十分关注的。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船形壶1958年陕西宝鸡出土

高15.6厘米长24.8厘米

设计以船为形,腹两面以褐色彩绘出网纹,似反应当时人们驾船撒网捕鱼的生活,是半坡类型彩陶中的艺术珍品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形鼎

高29厘米口径29.8厘米

夹细砂红陶,胎质细腻,器型新颖别致,色彩鲜艳大方,是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

大汶口文化星纹彩陶豆

高29.5厘米

泥制红陶,器表施红色陶衣,彩用白、褐、黑彩巧妙地在口、腹、足上构成美丽图案,其八星纹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图案。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或明代的产品。

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究竟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他窑口制作的。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纪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甄别法在时间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李文跃的粉彩瓷绘艺术(作品欣赏)


“艺术要发展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保护和传承上,艺术作品要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李文跃告诉记者,那一段时间他停下笔不断思考,自己最擅长的粉彩画和墨彩画同时盘旋在脑海,他欣喜地开始进行了新的尝试:将墨彩、粉彩两种陶瓷表现形式和不同的陶瓷材质融合,他用墨彩状景写物,用粉彩刻画人物的神情意态,独具匠心创造出颇具特色的“粉墨彩瓷”新情境。

李文跃,1959年生于世家,毕业于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国家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著作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深圳文博会评委、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画院副院长、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