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保养 > 导航 >

陶瓷保养要诀

陶瓷保养要诀

瓷砖保养 古代瓷器怎么保养 陶瓷艺术

2020-03-05

瓷砖保养。

中国古陶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受到众多藏者的喜爱,是中国传统收藏的支柱之一。陶器是易碎品,同时,易受尘埃、紫外线等侵害,如果保养不当极易损坏。因此,收藏陶器应加强保养。

1.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温差过大容易损坏陶器,室内的温度宜保持在17—25℃左右,湿度宜在50%—60%,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5%—6%,过于干燥和潮湿都不利于陶器收藏。

2.强烈的紫外线容易造成陶器表面颜色变化,釉层脱落。所以,要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不透光窗帘,或采用有色玻璃。

3.过量的灰尘,易对陶器形成一定的损害。造成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应定期除尘,陶器最好存放在柜中或框架上面。

4.陶器容易破碎,其耳部、把部、口部等部件较脆弱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不宜经常用手直接触摸,挤压这些易碎部位,搬动陶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磨擦。

5.古陶器除少数传世品,大部是地下出土的,由于长埋地下,易被盐类及其他杂质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也易吸附在器物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前,应先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干燥。

6.如果陶器某些部位产生裂纹,器壁或器表出现风化、彩绘和釉层出现剥落,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继续扩大对易破损的部位也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加固。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瓷选购:选购地板砖要诀详分析


选购地板砖要诀详分析

1、为了节省,许多工薪层舍不得花大钱购买上好的地板砖,事实上,这是误区。地板砖是易磨损件,太便宜的低档货不耐磨,时间一长出现质量问题,这时再来补救就难了。此外,太便宜的地板砖不防滑。

2、选购地砖,最好尽量购买同一批号的箱装地砖,防止较大的色差。

3、市场上的地砖可以按平方米、按块或按箱卖。一般档次比较高的瓷砖多按面积销售。而腰线多是按块卖。因此,购买瓷砖前应计算要铺贴的面积。(不少建材商店备有换算图表,根据面积即可查得所需的地砖数。注意要加上一些备用数量,因铺贴时难免有些损耗。此外,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允许买多了的货品退货。

地砖小知识:基本概念及分类

地砖是主要的铺地材料之一,其品种有通体砖、釉面砖、通体抛光砖、渗花砖、渗花抛光砖,它们的特点是质地坚实、耐热、耐磨、耐酸碱、不渗水、易清洁、吸水率小、色彩图案多。

地砖适合于铺设客厅、厨房、卫生间的地面,厨房、卫生间宜用防滑地砖。

质量好的地砖规格大小相同、厚度均匀,地砖表面平整光滑、无气泡、无污点、无麻面、色彩鲜明、均匀有光泽、边角无缺陷、90度直角、花纹图案清晰、抗压性能好。同时地砖均不得有结构分层等缺陷存在,凸背纹高度和凹背纹深度均不小于0.5mm。

常用规格为400mm×400mm、300mm×300mm、200mm×200mm等。选材宜选用优等品或一级品。

地砖所需块数可按下式计算:

地砖块数=(铺设面积/每块板面积)×(1+地砖损耗率)

地砖损耗率为2%-5%,规格越大,损耗率越大。

地砖在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摔扔。

地砖应在室内贮存,按品种、规格、级别、色号、尺寸分开堆放。在室外堆放时应有防雨措施。

【陶瓷文化】紫砂器辨伪鉴定要诀


自明代以来,有关紫砂器的实用鉴定著作和文献资料稀少,加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器物凤毛麟角。一些鉴定著作多以博物馆藏品为例,不能全面反映500年来紫砂器的真实面貌,加之紫砂器又是一个极富个性化的器物,所以鉴定紫砂器的确切年代和作者真伪一直困扰着收藏者,成为久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结合紫砂器泥料、造型、装饰等,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真伪鉴定应从①原料材质②练泥与烧造③制作工艺④个人风格⑤印款特征五方面着手,通过分析、观察、上手、耳听鼻嗅、寻找佐证五种方法加以分析和对比,不断摸索,找到时代特征。下面分五个时期进行论述:一、明中期紫砂器特征:1.原料材质:为原矿粗砂,呈紫褐色与灰褐色,胎体近似缸体,手感较重、粗糙。2.练泥与烧造: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3.制作工艺:为全手工筑成型,壶体由上下两节粘接而成,壶内有明显接痕和指印,壶盖面和壶舌、壶底与壶身均为粘接而成,壶体表面用木拍拍成,再用竹片精加工,表面留有竹纹痕迹,壶底稍变形内凹成锥体,壶嘴有指纹,采用镂塞法与壶身相接,所有接口均不修饰,无把,唯串线提梁式。造型简单、古朴,如鼓墩。4.个人风格:明中期以金沙寺僧与供春为代表,开始逐渐掌握了砂泥的特性,提高了制作工艺和手法,壶型古朴、大气,实用功能与美观增强,趋向成熟。赵梁,制壶多提梁式;董翰,善造菱花式;时鹏、元畅二人,式样较多。此四人为当时制壶四大名家。至李茂林制小园式和菊瓣式,采用匣装烧制。5.印款特征:明中期有印款,均为竹片刻之,字边沿泥外翻,字体为楷书。时大彬是此时期最负盛名的紫砂大师,最初仿制供春,做大壶,后来结识了陈继儒、王世贞等著名的书画家和学者硕儒,深受启发,而改制壶型,以更加适应文人阶层追求淡雅超俗的审美风尚,并创造了一整套合理而完备的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奠定了中国紫砂名陶的地位,进入紫砂创作的成熟期,此时期紫砂器与早期有了明显的改观,涌现出不少紫砂名人。1.原料材质:为原矿料,铺砂和调配砂,外观颗料明显,壶身常夹金砂,壶面质感丰富,作品手感舒服,因用料实在,故分量仍偏重,但色彩较早期丰富,呈灰褐、紫褐、黯肝、砖红、冷白等等。2.练泥与烧造:练泥,采矿后天然风化再用木杵舂之,然后浸入水池,取浮面细砂泥,练熟后再制作器物,故胎骨较粗,约20目~30目,颗粒明显、饱满,肉眼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2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外表,胎身明显凹凸不平。因温度不易掌握,有加热过温或欠温现象表现在壶上,声音多为缸声,较沙闷,基本上无钢声。3.制作工艺: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把采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明显,不作刻意修饰。有些壶身有指螺纹。型体以大为主,一般壶流为三弯,接口在壶身中间,流下部弯形较直,外径较粗大,流上部位较细。把型较大,多为耳型,上端明显粗于下端。直流,有向上之意。其工艺如瓷器一样为典型的“粗大明”特点。4.艺术风格:造型以光货为主,不作装饰,少量作品在嘴与把上稍以龙口、凤作装饰,工艺上不精细装饰,整壶显得古朴、典雅、大气、稳重。实用功能较强,但也有仿瓜果形状及捏塑装饰作品。开始有佛像、动物等造型摆件。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时大彬为明万历至清顺治人,作品敦朴妍雅、实兼其长,妙不可言。陶土之内杂以金砂,用拍筒身或镶筒身手工制作,初制大壶,游娄东后始作小壶,流与把采用早期的“镂孔塞泥法”与壶身相接,流与把上留有指螺纹和标识,款法用竹刀刻之,书法逼真,在《黄庭》、《乐毅》帖间,世人无法仿。5.印款特征:基本上以竹刀或钢刀刻底印、舌沿、流下,并附干支纪年号,楷书为主,盖内、把下无印款。有少量壶在底内盖篆体印章,但壶身刻字均在明末陈用卿制壶以后。三、清康、雍、乾三代紫砂器特征清三代紫砂器的式样比明代更加奇特,同时开始注重器表装饰。其式样千姿百态,有仿古铜器造型,仿花果等紫砂象生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装饰风格发展到了顶峰,有泥绘、加彩、浮雕、堆泥、贴花、施釉、搅泥、镂孔、包漆、包锡、磨光等,层出不穷,因器思变,可说是集中了中国陶瓷工艺之大成。值得一提的是官窑和宜钧窑,由于皇帝的爱好,此时出现了宫廷指定烧造的皇室用器,高贵、华丽,工艺繁琐独特,有珐琅彩绘,描金,皇帝御题诗等,品位极高。宜钧釉紫砂发展也达到了高潮,釉色丰富,有仿钧、哥、汝窑等。紫砂器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期。1、原料材质:紫砂材质常见铺砂,沙料较细而匀,泥料色泽润活,手感细滑,如熟豆沙泥,易出包浆,色彩绚丽灿烂,极其丰富。2、练泥与烧造:练泥采矿后天然风化再用磨子加工,故泥料较细,约50目~60目,在20倍放大镜下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粒,胎身表面较平整。烧造采用龙窑,温度较均匀,由于技术提高,故无过温、欠温的现象。声音基本上为“哨哨”铁器声,朱泥例外,在30倍以上放大镜下看,胎骨结构为玻璃体。3、制作工艺:采用拍筒身和镶筒身,也有制壶大家坚持以手捏为主。如陈鸣远、邵旭茂等,壶身无指螺纹。此时期流相接处位于壶身中部偏下,流下弯曲弧度较大,把的形状较多,但比明代要小,而且把上下粗细变化不大。流、把采用明接与暗接,接口修饰均较好。基本为独孔,汉方等较大型壶为直排长孔和双眼、四眼孔。一般圆壶在手工加工后,当紫砂坯体尚未完全阴干时,外壁在木盘上轻细修刮,达到精圆。4、艺术风格:清三代作品,造型丰富多彩,制作精良,富丽堂皇,均不惜工本,充分体现了皇家气派和奢靡之风。清三代的紫砂大家有陈鸣远、惠逸公、邵旭茂、王南林、杨季初等人。5、印款:均为篆体方印,金石味很浓,一般在底部,盖内少有,把下印很少见,刻款为钢刀刻之,在底部,还有楷书刻堂名款。此时期名匠有:陈文居、陈文伯、陈子文、葭轩、郑宁候、虞荣、邵玉亭、陈荫千、陈汉文、张怀仁、杨季之、杨友兰、邵基祖、邵德馨、陈觐侯、许文龙、王友兰、华凤翔等。四、清康、雍、乾三代宫廷紫砂器特征清三代由于皇帝对紫砂器的宠爱,不但从地方进献名家紫砂精品,还从民间进贡名壶再由造办处进行彩绘泥绘、描金等精加工供皇室使用。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官内务府档案中有记载。康熙朝:在紫砂胎上画珐琅,有茶具、笔海,其他素壶则未见。珐琅彩紫砂茶具有壶、盖碗等。紫砂胎骨较松,在胎上先罩一层红褐釉,然后加画珐琅彩。另一种,材质为红泥,泥质细腻纯洁,较少杂质,表面淡红而不浓妆,艳而不腻,在壶身加画珐琅彩。画珐琅以花卉为主,有彩桃、月季、菊花、葵花、牡丹等,还有龙、凤、云彩图案。底款字以珐琅彩题写“康熙御制”楷书,有黄、蓝两色,蓝釉款加一白釉底,式样为大方章或大圆章,均带框。雍正朝:目前所见在紫砂胎上(胎体较松)先罩一层鸡黄釉或蓝色宝石釉,再进行彩绘,以牡丹为主,壶型为瓜果型,并在花蕊、叶纹、壶嘴口、颈口、壶底边勾金粉,整壶色鲜亮,富贵、大气。底内盖无边框“雍正御制”方章。乾隆朝:由于皇帝风流儒雅,又是品茗品泉的专家,对宜兴茶具的喜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凡是向宫廷进献的紫砂精品全部以本朝年号为款识,器物最多,有珐琅彩、描金、粉彩、泥绘、浅雕等等,并亲自题诗、词。皇宫定制珐琅彩,有壶具和文房用具。五、宜钧釉紫砂器的特征宜钧釉紫砂器是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始创于明万历中期,由制壶名家欧之明创烧,发展于清雍、乾朝,釉面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窑纹片者,主要是仿钧釉。色彩甚多,以“灰蓝釉最为珍贵”,另外有“天青、天蓝、月白、翠绿、乌黑”等诸色。宜钧釉从明末开始进献于宫廷,乾隆后较少,至清末民初又开始仿制。宜钧胎骨为紫砂,因存在时间短、制作昂贵,故留世甚少,较珍贵,现故宫也只有20余件藏品。1、原料材质:材质一般较粗,胎体,较为轻薄松脆,便于釉面粘连。2、烧造与练泥均同于一般的紫砂器工艺。3、制作工艺:采用手工拍筒身和镶筒身,在成型的紫砂器上等胎干再浇釉烧造,有双单皮之别,单皮釉很薄、失亮,紧绷于胎体之上,好似一层薄皮紧裹器身,双皮较厚,釉肥亮泽,上有桔皮棕眼,光润可鉴。4、艺术风格明代紫砂胎外挂满釉,颜色以“灰蓝釉”为主,深艳光亮,“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欧窑为手工制作,壶体内有指纹印,罕见,为宜钧之极品。清三代:造型以壶为主,还有文房、耳尊、兽面尊、香炉、瓶、笔架等等,颜色以天蓝、天青、月白、翠绿为主。天蓝釉面有窑变流淌感,犹如朵朵羊绒,很好看,或天青中朵朵小白花。天蓝釉一般窑变为“龟裂纹,蓝天中点点红星,还有流淌的水纹感”。翠绿釉窑变为草绒中朵朵红花、艳丽多彩。月白釉一般为仿哥、官窑以开片纹饰为主。紫砂胎外一般不挂满釉,露底、口沿。清末民初:胎骨较紧份量偏重,釉面流淌感不强,无龟裂纹和红花点点,一般蓝、白分离,羊绒为小圆圈。基本没有满釉器物。5、印款:明代挂满釉,底印不清。清三代底印为“荆溪自省”、“澹然斋”,此二印一般也是在满釉器上,但印章较重还能看清。“大清乾隆年制”分满釉器和露底器。人名款:清乾隆以葛明祥兄弟二人为最,一般底部不挂釉,印章“葛明祥造”四字,楷书,以方印为主,也有圆印。清末民初为人名款。宜钧器由于釉汁掩盖了紫砂固有的天然肌理和质朴古雅的艺术本色,加之工艺要求复杂,制作成本高,在明末清初风行一阵后,很陕便衰落了,但它毕竟曾经辉煌过,是宜兴紫砂器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明代洪武瓷器鉴赏要诀


洪武瓷器一直是瓷器界收藏热门之一,但是鉴定洪武瓷器的注意事项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今天普及一下洪武瓷器的鉴定要诀,希望对大家的收藏之路有一定的帮助。

明代及洪武釉里红瓷

开片洪武釉里红,虽画元纹五爪龙。

泡杂大泡比元小,落笔中灰边确红。

绘画三法提高快,明代釉厚查飞红。

白地中泡浅又亮,可见护胎釉色红。

底部刷纹显粗糙,高温釉下釉里红。

注解

洪武釉里红有小开片,纹饰像元,但画五爪龙,涂抹红釉中间色泛灰,边沿确红,绘画中的线绘、拔白、涂绘三法已成熟,明代因釉厚、泡亮,泡也就比元代的泡多,但没有温度计不好控制,有飞红现象,底有的有护胎釉,釉呈红色的,有明显的刷迹,有的是糙底。釉厚处有黑绿色斑迹。

洪武瓷器的画工

洪武画艺元代样,画工纹饰器形象。

有点变化也不大,变在料细色层上。

注解

洪武的画工以元为基础,朱元璋虽定都南京,占领景德镇,但是工艺匠、窑工没有随政治上的改变而改变,但工艺匠、窑工在正常的技艺中是发展的,所以在用料、瓷土、和釉料上有发展。

洪武瓷器看釉泡

明代洪武面釉灰,釉里青花带微黑。

好似白地点青花,气泡大小都不一。

釉红青花肥光润,小泡随多相对低。

排列整齐较密集,白中泛青论密稀。

注解

洪武时期釉色显灰色,青花釉里红带微黑色,有一小块小块的黑青色,白釉部分也有虾青色,气泡大小不一。釉里红显肥亮,肥润。小泡较多但都在底层,用三四十倍放大镜仔细看釉面开片,泡密集排列整齐,白釉部分白中泛青。纹饰多数用元代纹饰,有的纹饰局部是明代的,但型、釉是元代的。

洪武瓷看泡简句

洪武釉灰青花黑,大小泡存釉下黑。

红青两釉亮肥润,小泡稍密齐匀低。

注解

洪武瓷釉面显微灰,青花纹饰发黑灰,也有发蓝微灰的青花釉,釉下用镜看大小泡都有,泡色显黑色,洪武红釉和青蓝釉跑显肥润,小泡在周围密齐、匀,在釉最低层,贴胎面。

洪武釉里红

明代洪武少有款,釉里红瓷灰晕散。

莲瓣分开混元代,细查器形和接点。

纹饰层多带元气,镜下观察开片展。

口底不同很明显。

注解

洪武器件有款的极少,釉里红多晕散,莲瓣纹饰的画法是联体,元代则是分开的,细看底部和器件的接点是能看出来,元代有四接五块之说法,元代多数是多层纹饰。白釉部分显虾青色。元代和洪武是一样的,洪武釉里红有开片,口底元代和洪武有的器件已很明显是不一样,如:削刀的精度,口的形状,是梯形还是唇口型。

洪武瓷器传世量不是非常大,但是却是造假业的宠儿,能收藏一件已是幸运之极。要多注意细节,多上手,多看真的,逐渐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

古陶瓷大师介绍古瓷辨伪6要诀


黄云鹏介绍,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便出现了原始瓷,汉代在浙江上虞地区出现了青瓷,至唐代,瓷器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品。唐宋开始有人收藏瓷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收藏之风日盛,仿古瓷应运而生。于是,陶瓷的鉴定便成为了一门深奥的学问。

黄云鹏详细介绍了古瓷辨伪的六大要诀:

1、造型: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可能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亦很重要。

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产品面貌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5、款式:款式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款式特征也是鉴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6、看瓷器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会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

古壶辨识五点要诀


1、仅凭外观容易上当:经近年来由于古壶行情看好,不少壶商利欲熏心,找来一些宜兴艺工,将新壶外观处理得跟古壶没两样,面对这些“假古壶”,唯有从造型、时代背景特色、落款习惯等方面,仔细辨认,若光从外观,百分之百会受骗。

2、从壶身情形辨识:另一个辨识古壶的方法是,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群所周知,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

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3、根据出水孔数辨识: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据笔者所知,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4、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400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壶。其次,陈鸣远首开“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5、从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

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说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对照甲子年表可知,万历丁酉年是万历二五年。

壶谜在购买古壶时,务必对该壶的制作历史背景、特色、风格或作者的习惯、特色详加了解。

听资深人士谈工薪阶层收藏陶瓷要诀


收藏是既有文化又有钱的人的事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经济实力,但也并非仅仅是高收入群体的专利。即使月入三、四千的工薪阶层,也具备收藏艺术陶瓷的基本条件。如何入手收藏陶瓷,怎样评估和看待当代陶瓷的价值,是横亘在每一位意欲涉足藏海的工薪人面前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陈也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著名的文化传播机构了了亭主理人的收藏金句!

小编:国强民富的时代造就了收藏的繁盛。您认为收藏的本质是什么?

陈也君:有消息显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10%的人有收藏爱好。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开始收藏,收藏是一种文化。历史越是悠久的国度和民族,这种文化氛围就越浓厚。

收藏的乐趣很多,包括寻寻觅觅的乐趣,讨价还价的乐趣,展示交流的乐趣。为了追求这种乐趣,你就会主动地读书、研究、思考。

我认为,归根到底收藏的本质文化因素大于经济因素,收藏行为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利,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值得提倡。另外一方面,收藏融消费和投资为一身,而且可以反复消费(欣赏),既可愉悦身心,又可创造财富,以收藏为中心,可以延伸出很多种享受和活动。

北京有一位老同志,75岁开始着手收藏,景德镇、龙泉等地的瓷器都是收藏对象。他曾经分别花6500元和3.3万元买了2件艺术瓷瓶,后来分别以1.8万元和4.4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因为收获良多,其老伴和子女都非常支持他。而老同志为了学到更多的收藏知识,他大量翻阅书籍,主动和圈内人士交流,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也影响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加入了收藏队伍。

入行收藏理念为先

小编:对于工薪阶层而言,收藏艺术陶瓷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陈也君:理念决定行动。收藏最重要的是确立收藏理念,理念确定了,收藏起来就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状态。

首先要考虑好收藏的对象和品种。是做大师瓷的小件收藏,还是做中青年的中大件收藏?这是一个问题。

工薪阶层毕竟经济不十分富裕,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型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三个要求,就是品位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

当然,如果钟情中大件陶瓷,选择的对象则更多地倾向于目前价格尚处低位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

将多余可支配的收入来收藏某位艺术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或者某种风格艺术家的作品……资金投入收藏,既可欣赏怡情,亦可以瓷会友。有的人喜欢收藏大师、教授的作品;有的喜欢收藏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不管是选择哪种,只要适合自己,并乐在其中,就很好。比如收藏茶杯,各式各样的茶杯,各个产瓷区、各个年代的茶杯都收藏,家里成为茶杯的天地,闲暇之时,就拿上一件在手中把玩,就很有意思。

收藏门槛可高可低

小编:你认为购买艺术陶瓷,多少钱可以上手?

陈也君:我说了,作为收藏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理念,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事。比方说,如果资金不充裕,但是又喜欢大师作品,一件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怎么办?其实大师们小件的作品,像盘、茶壶、笔筒。不妨从这些入手,小件同样倾注着艺术家的心血。类似于企业白领、公务员等工薪阶层,是艺术品市场的关键支撑,是市场的潜力股。他们虽然不能大笔投入,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收藏品会琢磨,能研究,愿交流。他们知道怎么去享受自己的藏品,一器在手,其乐无穷。

收藏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性格、爱好确定收藏方向,门槛可高可低。关键在于持续投入,坚持。按每月结余1000元计算,全年可有近万元的结余。可以攒一年的钱,买一件大师的小件作品或者中青年的中大件作品,也可以一年一年地攒起来,集中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精品。前者10年下来就是10件作品,有数量的优势,而后者则更多地集中精品,有品质的优势。

市场黑马何处觅

小编:景德镇从事艺术陶瓷创作的人林林总总,该如何选择收藏对象呢?

陈也君:景德镇画瓷器的有数万人,而且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外来艺术家涌入,个人觉得其中有1%是画得比较好的,越早收藏他们的作品,未来的收益就越大,但艺术品的价格走势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价格越来越高。“只带口袋,不带脑袋”的行为是收藏大忌。

捡漏、发现黑马是初涉收藏领域者常有的心态。相对而言,我更看好学院派的发展潜力。我认识一位80后年轻人,是陶瓷学院李磊颖教授的学生,已经拿到了研究生学历。这位年轻人,潜心创作,精神一丝不苟,青花、色釉、粉彩、新彩等手法均有所涉猎,有很深的中国画、书法、篆刻功底。他不仅与学院派交流,也和传统派交流,注重向陶瓷界的各类能工巧匠学习,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技艺日渐看涨。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却颇受市场欢迎,一个小件的花鸟摇铃尊,价格已经攀到了5000元。

对于陶瓷经纪机构而言,发现并培养黑马是不可偏废的两面。我们早期就开始关注的李磊颖、王秋霞、赵紫云、俞军等大师如今都达到一定高度,和他们一路走来,我们也受益良多,同时,我身边一些跟着往前走的武汉收藏界朋友也都很受益。

作品、艺品和人品

《瓷器》:除了形式和内涵外,收藏艺术陶瓷还要注意什么?

陈也君:选择收藏对象,除了考虑作者的名号和作品的好坏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的艺品和人品。艺术家的人品有争议,他的作品就不值得收藏。所谓艺品如人品嘛!

景德镇民间高手云集,精品迭出。我个人比较偏好诸如王锡良、方复、陈庆长、毕德芳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人品俱佳,这类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很受收藏群体认同。

艺术品市场通常10年有一次洗牌,思维独立,不断进步,潜心创作的艺术家才能笑到最后。(林文/文)

古瓷真伪鉴定要诀


古陶瓷收藏最大的难点是鉴别真伪,一不小心就打眼上当,轻者伤心伤肝,重则倾家荡产!因此,对于古陶瓷的收藏爱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乃是鉴真辨伪的问题。以下便是笔者多年来所积累的古陶瓷鉴真辨伪的几点要诀。

青花瓷的真伪鉴定

胎釉鉴定:鉴定古陶瓷的真伪,首先得看胎釉,如果首先看见其釉面有火刺光或带有木然的涩感,则证明此物为仿品伪作;真品温润如玉,既没有火刺光的刺眼,也没有木然的涩感。另外,大多伪品釉面都遍布有细小毛孔缩釉点,并整个釉面宛如人出微汗,若有此现象一般可以断为伪品。

青花纹饰及发色:古陶瓷青花纹饰一般都流畅不做作,不呆板、不生硬,并有层次;伪品则既不流畅还又做作、呆板、层次感不强,因为这是伪作者的刻意模仿的结果。青花纹饰以款识下沉者为真品,反之青花上浮则为伪品。古陶瓷的青花发色有的温和、有的亮丽,而伪品则不是呆木就是刺目。

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所藏明永乐青花三爪纹天球瓶

底足鉴定(这一点对所有古陶瓷之底足鉴定都为通用):首先底足不干不燥显湿润者为伪品(刚出土者或刚从水中取出者除外);干燥自然老化者为真品(老底者除外),这是因为古陶瓷的底足经自然老化,而逐步消去胎体内的水分而由湿变干。其次,如果在底足上看见火石红被透明釉罩着者,那它肯定是伪品仿作,因为火石窑红是所露之胎,即没有施釉的胎足其内含有矿物质受到窑火燃烧而自然泛露出的,怎么会跑到透明釉下面去了呢?分明是作伪者涂上去然后再用透明釉罩上去所致。

蛤蜊光的鉴定:有的青花瓷与彩瓷一样,同样也有蛤蜊光,尤其是家传用瓷,往往使用后铁质、油质、脏物等渗透入其釉胎之中,使之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后迅速扩散所形成的七彩霞光一样而滋生的蛤蜊光,并且还有犹如镀金产出的金色光,其妙无穷,且洗刷不掉,因此凡有这种金色之光、蛤蜊光之器则可定为真品,反之则为伪品。

土锈鉴定:出土的古陶瓷有的久经土浸而产生土锈,这样所产生的土锈一般难以一下洗刷掉(做伪者用万能胶等加土做粘上去的土锈一般也难于洗刷掉,然像这样所做成的土锈一用火烧便即现原形而掉落),反之一经洗刷就掉落者则为伪品。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古陶瓷的土锈鉴定。)

影青瓷的真伪鉴定

胎质鉴定:影青瓷即青白瓷的真伪鉴定,首先得鉴其瓷质,因为湖田窑的器物瓷质极好、质量极高,有的几乎达到了胎薄如纸、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视通透见指,宛如极富水头的白玉。而仿品则没有这种感觉,观之察之而是不具水头白玉、不清晰、朦朦胧胧。

釉面鉴定:温润如玉者为真品(湖田窑),亮丽或木然者为伪品,有一点点黑黄斑且深入胎骨者为真品,黑黄斑点在釉皮表上者为伪品;釉面有干燥自然的小碎开片的为真品,有显湿且机械木然的开片为伪品。

刻划花鉴定:影青瓷的刻划花真品飘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而伪品则缩手缩脚,木然呆板,极不自然。

底脚露胎器或覆烧的口沿露胎物。因影青瓷大都为出土这物,所以多少都乃有些土锈,如果这些土锈难以洗刷或火烧不下,则为真品,易洗刷或烧之即下乃是伪品。

彩瓷的真伪鉴定

馆藏徐仲南粉彩潇湘烟雨瓷板

纹饰鉴定:彩瓷上纹饰的周围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为真品。反之,清新亮丽又无蛤蜊光者则为伪品,并且纹饰周围带有银色“蛤蜊光”者也为伪品。

浅降彩的真伪鉴定:真品彩感朦胧,苍老自然、伤痕自然者真;观感彩纹亮丽、清晰、伤痕做作、纹饰呆板、木然、做作者是伪品。

胎釉、纹饰,底足鉴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纹饰、底足鉴定。仅一点不同,乃彩瓷多有没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为真品。

老胎新彩瓷的鉴定:第一要鉴定纹饰的周围有无真正的油盐光的蛤蜊光,后看其是否稳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稳定,轻浮、擦之即掉,或是带有银色的蛤蜊光,而断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说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纹饰之上有无自然的磨损伤痕;如没有,而彩下却有磨损伤痕,那则证明其是老胎新彩,试问,彩怎么会跑到伤痕上去?另外,纹饰彩上如若有磨损的伤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伤痕与彩下釉中伤痕不符,那也是伪品。

题款的鉴定:凭笔者以往经验,大凡题款题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围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现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仿做的题字款瓷都已有了“蛤蜊光”,这是因为仿做者在题款题字的料中加放了铅锡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围则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后便就有了“蛤蜊光”。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价格高涨,因此就越发得注意小心。凡在这题款题名的周围出现带银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镜观之,见款字之中也有点点银光者为伪品,或为老胎后加款;题款题字的周围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并随之向外扩散所产生的蛤蜊光,并见擦不掉洗不净者为真品。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款字如见其轻浮,鲜亮醒目,有上飘之感可定为伪品;款字沉稳不轻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见苍老者为真品,这样的款字既使周围没有蛤蜊光也仍可断为真品。

颜色釉瓷的真伪鉴定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红釉瓷鉴定:凡带有开片纹的红釉瓷,不管是霁红还是钧红还是窑变红或是炉钧红等,如若见其釉面上的开片交叉接口处有满是脱落而形成的点点小孔,则可断真品,因为这是年代久远而使开片的交叉之处釉瓷小点脱落而形成的现象,仿做之品是做不出这种自然脱落的脱瓷小孔的。如若要进行伪作,那也可一看便知是人为所做,因为其要做成这种脱瓷小孔便有人工凿迹,断不自然,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作伪之瓷。

底部鉴定:窑变红釉瓷的真品底部多涂有酱色釉,尽显沉稳、苍老、干涩者真,而显轻浮加鲜亮或湿、脏、平滑为伪品。祭红釉瓷因底多施釉,所以看底足就得多看圈足的露胎之处,一般圈足露胎处干燥具涩感者真,反之是伪品。

豇豆红瓷鉴定:绿色苔点自然分布且沉稳者真;分布不自然、做作、苔点过绿过大、醒目者是伪品。

蓝釉瓷鉴定:有多橘皮纹棕眼且多聚密集的小气泡,并发色不沉不稳者伪。发色沉稳,尤以明代蓝釉为沉稳,色蓝中带灰黑,极显苍老古旧;清三代的蓝釉除乾隆时有的蓝釉与晚清民国时的蓝釉即洋蓝相同之外,其他也显发色深沉,深蓝加暗色。

黑釉瓷鉴定:宋代建窑、吉州窑、金溪窑都生产黑釉瓷且各有风采。建窑胎多为紫色,坚硬;吉州窑胎多为黄色,粗而松;金溪窑则黑灰有之,土黄也有,黑灰者坚硬,土黄者粗松。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釉没有施到底,不但底足无釉,就是器物下部也大多无釉,所以这样也给我们鉴定其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要点,并从中可以鉴出:真品露胎处干燥,抚之涩手,伪品则显潮润,抚之平滑。没有被土锈吃掉釉的真品尽显莹润玉质,有猪油感,伪品则不是耀眼就是枯涩,真品被土锈吃掉釉的倒显干涩,并土锈深入胎皮的尽显苍老与沧桑;而伪品则是用硫酸、草酸等化工原料处理做旧,其虽然也显得釉面好像被土锈吃得脱皮脱壳的,然而“土锈”无法深入釉骨之中,一洗便掉,这就是真品与伪品的土锈之分。

淘金艺术品拍卖要诀


2005年7月29日,在中邦国际拍卖公司2005年夏季大型书画拍卖会上,张大千的巨幅山水画《江山万里图》以7300万元成交,打破了此前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保持的6930万元的纪录,创下国内书画单品拍卖新高……

2004年,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的总成交额就高达69亿元人民币,加上民间交易,全年的收藏市场交易总额在百亿元之上,而中国的收藏爱好者不低于6800万人。有业内人士称,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

号准市场脉搏 选择竞拍目标

事实上,自去年起,我国艺术品拍卖就开始成为投资热点,大批有实力的收藏者的进入,使得拍卖会屡创成交新高。由于拍卖会上名品荟萃,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为防止赝品,各大拍卖行都邀请专家把关,拍品可信度较高,安全系数较之从市场与民间收集也高出许多,到拍卖会上竞购艺术品,也成了艺术品投资者的首选。

投资艺术品能保值增值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投资行为,艺术品投资也是有很大风险。作为一项民间投资方式,飞速发展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泡沫(相关报道见本报7月18日A1版《揭开艺术品拍卖黑幕》)。不过,只要有良好的投资心态和技巧,艺术品拍卖会依然会是投资者的天堂。投资艺术品既不要头脑发热,人云亦云,人买亦买,但也不要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看准了条件成熟,该出手时便出手。

艺术品投资一般是沿着投资、收藏、升级、更新;再投资、再收藏、再升级、再更新的轨迹不断循环着。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在拍卖会上实现自己的投资目的呢?长期从事书画艺术品市场研究的马继东认为,投资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是趋冷避热。由于近两年字画市场成交活跃,行情看涨,如陆俨少的精品每平方尺一般要5万乃至10万元,而李苦禅、黄胄、启功等的作品也都被炒得很高,令许多买家看不懂。若是买家此时跟进,市场的风险很大,因此,投资者务必在运作中回避炒得过高的名家。除了避“热”外,太“冷”的画家也不宜碰。尤其是艺术在画坛上已有定论,并在市场上流通性差的画家要回避。比如谢公展、徐子鹤、张辛稼等,这些名家作品在大拍卖会上几乎看不到,即使在一些小拍卖会上,他们的作品成交也不理想,有的甚至屡屡流拍。所以,吃进他们的作品往往很难兑付成现款。

其次是瞄准精品。现在要是想用几万元来投资大名家的精品,显然不太现实,像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因此,你可以把目标瞄准一些中档画家。但中档画家中大幅精品一般也要10万元以上,所以只能选择尺幅小一点的名家精品;同时,小有名气的画家中大幅精品或代表作也可以关注,如吴青霞、应野平、张大壮、顾坤伯、来楚生、谢之光等。

第三,要善于挖掘“黑马”。在字画市场上,挖掘潜力品种是获取最大收益的最佳途径。只要看得准,早布局,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像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只要在市场上吃进李苦禅的作品,现在至少有1倍以上的赢利。所以,寻找市场上的潜力品种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投资者要有自己清醒的判断,综合考虑作者的年代以及作品的存量等因素,在多方咨询和了解后再做投资,以免砸在手中。

当然,有人钟爱大师,有人青睐新人。具体如何出手投资则需投资者从中认真筛选,更要看市场上是否有合适的作品。只要把握得当,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书画如此,瓷玩玉器等收藏品也一样。

马继东还提醒投资者,不要因为过分重视真伪而忽视了艺术品市场的价值规律。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货真,就不怕价高,买了肯定会升值。艺术品终归是有自己的合理价值的,那些高得离谱的价格,脱离了艺术品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最终会套牢最后一个接手的人。

了解拍卖知识 把握竞拍时机

那么参与艺术品拍卖需要做好那些准备呢?业内人士给投资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了解真伪。投资艺术品虽然可以保值增值,但拍卖行对拍品的真伪并不负责。我国《拍卖法》规定,基于艺术品拍卖的特殊性,拍卖行对于已知的有关拍品的瑕疵有告知的责任与义务,若真的不知,通过预展和声明即可免去瑕疵担保责任。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讲,一旦有了竞买的打算,尤其是准备竞买价值巨大的拍品,最好谨慎一些。自己没有把握,多请几个专家“掌眼”、把关,不要草率从事,导致吃亏。

其次,要详细了解拍卖的程序,领会拍卖的规则,明确各方的责、权、利。我国各艺术品拍卖行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大型拍卖会,事前都要制作精良的图录,并附拍卖规则。作为投资者,尤其是初入道者,应明白图录只能作参考用,真要竞拍就必须到拍卖会前的预展上亲眼目睹拍品,并对其进行鉴定。不到预展现场,不对拍品进行论证就投资,其不利有二,一是过于轻率,二是放弃权利,这是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认真阅读拍卖行的拍卖规定,了解拍卖行、竞买人、买受人各自的权利、义务,了解拍卖的环节,是为参与拍卖做好准备也是自我保护所必需的。投资者应通过预展、阅读拍卖资料、与拍卖行工作人员交流等形式,了解拍卖行,并尽量选择那些规模大、业内口碑好的拍卖行。

最后,谨慎出手,切勿冲动。投资艺术品如同投资房地产、股票,也是存在风险的,同样需要做市场调研。以书画为例,画家名头当然重要,但这类画家的作品其价位前市场均有定论,而且因为价格已较高,因此假冒者众,投资此类作品门槛高,回报率高,风险同样高。一个画家虽然到后来名气很大,但其实就他个人而言,一辈子创作的画可以数以千计,其中平庸之作不少,不是每一幅都可以拍出高价;而现在名声不那么大,但作品功夫到家、质量极高,反而有升值的巨大空间。

从目前市场走势来看,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仍处在上升通道中,只要有兴趣、有实力、有技巧,任何人都会从中淘到宝贝,但就和股市一样“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风险很大,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驾御,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为规避风险积累经验,初入者可先观望学习或者尝试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大家共同出资出力,共享成功同担风险。

商报记者 刘杰

商报链接

艺术品竞拍三要

● 摸准行情看好样。艺术品拍卖时涉及到的真伪问题较多。拍卖行是否需要对这些物品的真伪负责?这些物品的真伪确实难辨,很难说清,拍卖行重视的是价值观念,买不买是由你自身而定,而作为一个竞拍人,则要倍加重视,对自己负责。

● 把握心态,叫好价。有两种叫价技巧:参加拍卖会的人多而杂,有抱着好奇心的,有想来买便宜货的,有来买紧俏商品的,有来买宝物、收藏品的,有来参加义拍的,也有的是抱着竞争的心态而来的,等等。拍卖有可能成为继股票后的又一个热点,尤其是对于文物的拍卖,作为一个拍卖人或者竞买人,就是要善于把握住形形色色的竞拍心态,使自己成为拍卖交易中的胜利者。

● 掌握规则,避免违约。拍卖是严肃的交易,涉及法律和商业道德,不可儿戏:不按时付定金,则拍卖行可将物品再行拍卖,差额由违约人补给、承担;不按规定日期提货,需付保管费用;如拍卖成交后反悔,除了承但本次拍卖的一切费用和差价以外,还要处以一定罚金;构成犯罪则追究法律责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保养要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保养要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保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