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红釉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

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

红釉瓷器的鉴别 古代红釉瓷器 郎红釉瓷器鉴别

2020-10-27

红釉瓷器的鉴别。

永乐红釉瓷器指的是在明永乐年间烧制出来的一种瓷器,永乐时期,对于红釉烧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红柚瓷器,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瓶、盘、碗等造型,胎薄体轻,在造型方面十分的规整,大多数都是纯色的,上面没有任何的纹饰,比较少数会印有云龙纹。

红釉瓷器的制作基本上全部被皇家所垄断,在进行制作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是寻常老百姓的话根本就无力负担,同时由于皇室对红色、黄色等釉色的垄断,使得永乐红的瓷器精品基本上都是在御窑中出现。

明朝君主权力的强化也通过红釉瓷器展现出来,这个时期在进行红釉瓷器制作的时候有着十分严格的生产制度,包括完整的制作、管理以及使用制度。在制作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在不同的制作环节都是会有专人进行把控,这样的话就做到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永乐红釉瓷器的生产数量。而在管理方面,采用的是严格的匠籍制度,这两种生产、管理方式,使得红釉瓷器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红釉瓷器耗费了皇室数量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所制作出来的成品更加的精致,同时对于制作工艺上也是精益求精。对于所制作出来的红釉瓷器采用的是“优胜劣汰”的制度,只要是稍微有瑕疵的红釉瓷器都是会被打碎掩埋的。

从景德镇后期出土的大量的碎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红釉瓷器的制作难度之高,同时在成品率上也是比较低的,所以虽然是曾经大量的进行过生产,但是存世量并不多,“物以稀为贵”也是红釉瓷器的价格为何如此之高的原因。

决定红釉瓷器到底是不是精品瓷器,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瓷器的成色,红釉瓷器在进行烧制的时候所付出的劳力和成本会比同时期其他瓷器高很多,在制作工艺上也更难,极为复杂,同时由于严格的挑选制度,使得红釉瓷器精品实在难得。

永乐红釉瓷器烧造出来的釉色十分的均匀,多为鲜亮的颜色,虽然说明朝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进行红釉瓷器烧制的朝代,但是确实红釉瓷器得到了最为广泛发展的辉煌时期,所烧制出来的红釉瓷器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永乐红釉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明永乐红釉高足杯,尺寸:15.1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9,62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明初釉红瓷器,釉色艳丽夺目,却殊为珍罕。自元末伊始,景德镇御窑厂研制釉裹红,然铜红烧造困难,接近一个世纪的反复试验,自永乐时,才偶得如本品发色殷红亮丽之作品。明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因烧制失败而刻意损坏的残片,足见佳品之难求,成功之可贵,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2009年,页14,图10。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清宫旧藏永乐年款高足杯,外施铜红,内留素白,另有高足杯,无款,通体施红釉,饰以描金,见于《中国陶瓷全集》,上海,1999-2000年,卷13,图版12-17。东京出光美术馆又藏一例红釉暗花龙纹高足杯,书永乐四字年款,刊于《中国陶瓷:出光美术馆图录》,东京,1987年图版159,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80年4月15日,编号265。景德镇明御窑出土相类似的永乐署款红釉高足杯,宣德地曾红釉圆器堆中则发现无款红釉高足杯,另有宣德款外红内白高足杯,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图版24及46;图3则载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52-1。出土明初高足杯的外观比例各异,永宣之分并不明确,但刘新图在鸿禧美术馆图录中的文章中,附永宣瓷器线描对比图(页154),显示宣德高足杯口足外撇较永乐器略为明显。

2:明永乐釉里红暗刻云龙纹罐,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5,2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明代沿用景德镇为御窑厂窑址烧造瓷器,但其何时开始为宫廷服务烧制御瓷,一直尚未有定论,以文献来看有洪武二年说,洪武三十五年说、洪武末年说及宣德初年说,但洪武二年说显然与《大明会典》所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之记载相左。如据《大明会典》所载,则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景德镇仅为同磁州、处州一样的官府窑厂,而尚未成为独有的御窑厂。此一时期的珠山窑厂仍全面继承元代官府窑厂制度及特征,沿用元代瓷局管理之生产旧法,于正德年间的《饶州府志》也可见此类记载:“景德镇,即陶器之所,肇于唐而备于宋,国朝设局以司之。”故而洪武瓷器大多尚有元代之遗风。本罐即为此例,罐敞口,圆肩圆腹,内凹圈足。与洪武朝胎底无釉,显现火石红色不同,本品于器底罩施白釉。且釉色白润匀净,十分难得。通体以釉里红为饰,口沿、颈部以弦纹为饰,底部环饰仰莲纹,腹部主体纹样为奔腾的行龙,呈争珠之姿。龙首修长,如意云鼻上卷,龙角顺贴于首后,龙爪锋锐有力,龙身姿态遒劲,背鳍分明,四肢矫健,且于关节后方缀饰龙髯,姿态跋扈,动势鲜活。龙鳞描绘精准而清晰,背部、腹部、爪部、颈部过度自然,详尽而写实。周围折带云缭绕。此纹样之蓝本即可追溯至元代,尤以四肢于关节后描绘的龙髯最为典型,其例可参见赫赫有名的大维德瓶,现藏大英博物馆,因其颈部有明确祭祀铭文而可确定为元代至正年间产物。

釉里红为洪武一朝瓷器的主色,但由于烧造技术不成熟,发色多偏暗沉。如本品发色浓妍纯正者,实属难得。与元代繁杂满布的纹饰相比,本品之纹样布局更为疏朗简单,可谓既承袭于元,又有别于前元,其造型与纹样诚如景德镇御器厂石碑所载:“高皇帝以纯朴开基,敦大贻训,土硎可啜,奇巧不尚,有古帝王风度。”

3:明永乐釉里红暗刻海水龙纹梅瓶,尺寸:高33.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464,000 ,成交时间:2013.07.07,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嗣臻艺术品拍卖会第一期。

瓶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通体施红釉,釉不及底,瓶身暗刻龙纹,下面暗刻山和海,肩部暗刻云纹。龙身较瘦长,但比元之龙则要胖些。龙五爪。鬃毛上扬,做腾飞状,海水波涛汹涌,山势险恶。 釉面肥厚处闪虾青色,唇口釉薄处呈白色。瓶底为细砂,无釉,白中泛黄。

4:明永乐釉里红暗刻海水龙纹梅瓶,尺寸:高33.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100,000 ,成交时间:2013.12.01,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嗣臻艺术品拍卖会第三期。

瓶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通体施红釉,釉不及底,瓶身暗刻龙纹,下面暗刻山和海,肩部暗刻云纹。龙身较瘦长,但比元之龙则要胖些。龙五爪。鬃毛上扬,做腾飞状,海水波涛汹涌,山势险恶。 釉面肥厚处闪虾青色,唇口釉薄处呈白色。瓶底为细砂,无釉,白中泛黄。

5:明正德白地红彩折枝花果纹碗,尺寸:直径17.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白釉匀净细腻,红彩纯净,为此时期典型特征。外壁以红彩绘四组折枝花卉纹,胫部绘莲瓣图案,自口沿至外圈足,分别以三组双弦纹与一组单弦纹将图案进行分隔,主题鲜明。底部红彩双圈内楷书「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6: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双龙纹梅瓶,尺寸:高22.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釉里红品种,创烧于元代,因以在高温烧制环境下易于变色的含铜颜料绘制,而发色鲜艳,殊为不易,故自明早期后即鲜有烧制,直到康熙时期方才恢复,而如本拍品颜色纯正者,则极为少见。胎质细腻,白釉温润,釉光如玉。唇口,束颈,溜肩,梅瓶形器身,造型端庄。瓶身以白釉为地,釉下绘两条鲜红五爪龙纹为主题图案,青花双点龙睛,龙身腾跃,火云高飞,红白两色交相辉映,格外醒目。

7:明永乐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果盘,尺寸:高4.5厘米;口21.5厘米;底12.3厘米,估价:HKD 280,000 ,成交价: HKD 528,000 ,成交时间:2012.01.08,拍卖公司:澳门龙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新年艺术品拍卖会。

此盘敞口,浅腹,葵花形盘口,通体以白釉为底,壁内外以釉里红绘以缠枝花卉纹,釉面光洁明亮,釉色莹润,釉质滋润透亮,胎体细腻。底落“永乐年制”四字款。

8:清乾隆仿永乐红釉高足碗,尺寸:直径15.2厘米,估价:RMB 220,000 ~ 28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8.06.20,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敞口,深腹,腹部下收,下作梯形高足,通体施祭红釉料,釉料色泽深沈凝厚,呈现静谧雅致气韵,器表质感光滑莹润,流露含蓄内敛之美。整器外表未琢丝毫纹饰,碗身造型简约有力,雍容大度,既富柔美华丽之质,又具端庄雅正之姿。高足内壁施纯净白釉,其上落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本品造型简约瑰丽,实为个中上,外壁霁红流釉明显,故有仿永乐、宣德红釉之意。相类器传世亦不多见,可见日本长尾美术馆旧藏一例;南京博物院藏一例,录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南京博物院编著,页197。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售出一例,编号3022。此三例为与本品一致造型,余见乾隆红釉高足碗皆为浅口,高足弦纹者,故本品于同时期作品烧造更为稀有。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霁红釉瓷器的详细特征及价值走向


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非常珍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霁红”,在宣德时也称“宝石红”;其后,才有人称为“祭红”和“积红”。它们数量稀少,因烧成难度极大,从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工艺师望而生畏,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多有缺陷,也有烧成褐红、粉红,以至苹果青等色层。至乾隆初期,还偶有精品。

霁红被誉为千窑一宝,其主要特点是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热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其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非常漂亮。《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了解更多的历代陶器瓷器知识。

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中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颜

色,火改变了陶坯的化学成分,火把泥土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景德镇人创造了祭红、郎红等彩色陶瓷,也创造出陶瓷的神话。现在,景德镇人依然延续着500多年古老的技艺,也延续着土火相融的传奇。

特点一:霁红釉瓷器没有裂纹,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非常适合被用来制作成为餐具、茶具、酒具等一些日用瓷器。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原料与配方中的氧化钾和氧化钠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如果系数大的会就会出现裂纹了,如果氧化钾和氧化钠再多一点,膨胀系数更高,产生更多的裂纹之后就会成为纹片釉,比如钧红以及郎窑红就是两个列子。这种制品非常易碎,所以要要加厚坯胎的方法来保护它们。因此,大多数铜红釉瓷器的坯体都是比较厚的,只有两种除外,一种是美人醉,还有一种就是祭红釉了。

特点二:霁红釉瓷器釉面不流。因为祭红釉瓷器的这个特点,所以它不会脱口,口项和底坝会形成非常魅力的灯草边,坝子也不会粘着垫饼,坯胎十分轻薄。

特点三:工艺处理得好,血红色调赏心悦目。祭红釉的釉层比较细胞,而且是在没有经过煅烧的生坯上,在烧制的过程之后,氧化对釉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祭红釉比钧红以及郎窑红的成品率都要低,烧制的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所以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

祭红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霁红釉瓷器近几年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拍卖公司状态

1313清乾隆 霁红釉描金题诗400.00-500.00万 1,916.00万2005-11-28佳士得

0043明代 霁红釉鱼藻纹碗800.00-800.00万 990.00万2017-11-29国大鼎盛

4041明代 霁红釉高足碗360.00-720.00万 616.00万2016-11-11奥斯汀

0055光绪 霁红釉深腹宫碗476.20-476.20万 605.00万2018-01-31国大鼎盛

0047霁红釉碗470.00-470.00万 475.00万2017-05-28香港皇室贵族

景德镇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明宣德年间某天,皇帝着红袍偶从一件白瓷器旁走过,发现白瓷被映成了红色,独具魅力。于是,令景德镇御窑厂马上烧造。可窑工们几经试验,都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红色祭器。眼看时限将到,再烧不出来就要大祸临头。此时,一位老窑工女儿得到仙人托梦,要她投入窑火中以血染瓷。于是,她趁人不备投身窑中,只见一团炽热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为了纪念这位烈女,人们就把这种红色瓷器叫做“祭红”(霁红)。这种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祭红瓷,红而不艳,静穆凝重,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清乾隆帝曾在观赏一只宣德祭红梅瓶时大喜,特作《永宣窑霁红瓶》一诗赞许: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足空。

也有人说,窑工们多次试验无果,督窑的太监就把一批窑工关进监狱。扬言再烧不出红釉瓷,时限一到,就要通通问斩。一位老窑工的女儿闻讯赶来,发现父亲已身陷囹圄。为救父亲,女儿纵身跳入窑火之中……窑工们开窑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的陶坯竟呈现血一般的红色,红色祭器终于烧成了。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这种红瓷称为“祭红”,并在每次封窑时,都会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该习俗一直延续到至今。以后,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财力烧制祭红,无奈这种殷红的瓷器,如同神话中的宝物,十分难得。今天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近万件藏品中,仅存一件破碎残缺的明代宣德祭红釉刻龙纹梅瓶。

永乐红釉瓷器拍卖价格怎么样?


永乐红釉瓷器拍卖价格怎么样?红釉瓷创烧于元代,但元代红釉为初烧阶段,釉面呈色不稳定,多有飞红,到永乐时期,以氧化铜为发色剂的釉里红和纯正的铜红釉才烧制成功。铜红釉和釉里红瓷二者烧造工艺不同,在还原焰中烧成,釉里红为釉下彩绘,而红釉则在胎坯上施以铜红料而成。铜红料对烧成温度条件反映敏感,氧化铜在高温下极易挥发,温度的高低稍有偏差就会产生深浅不同的色调,因此烧成真正呈色艳丽鲜红的瓷器不是一件易事,成品率低。洪武在烧制红釉器上其工艺比元代有所进步,但还是红中带灰的色调居多,永乐红釉比洪武更进一步,由于胎质细腻,施釉均匀,更好地掌握了还原气氛,烧成的红釉器呈色鲜红,艳丽悦目,尤如通透的红宝石,故永乐红釉器又称“宝石红”。永乐红釉,色泽鲜红,红色鲜明均匀,釉层瑩润透亮,尤如初凝的鸡血,《景德镇陶录》载;“永乐鲜红最贵”之说是对永乐红釉的最高评价。永乐红釉都为官窑器,当时产量较大,但流传下来不多。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为发色剂的釉下瓷品种,永乐釉里红器由于烧造温度掌握得好,发色一般较正,少飞红现象,也少见洪武釉里红红中带灰,带黑的特点。青花釉里红是永乐瓷的又一品种,由于青花与釉里红在同一窑中,烧造温度各有不同,因此要烧成一件好的精品难度较大,不是一件易事,常见图案有一把莲纹,缠枝花等。器型有瓶,碗,盘,壶,但流传下来真正的永乐青花釉里红瓷极少。永乐红釉器以盘,碗,高足杯,梨壶,小件器居多,器内外都施釉,也有外施红釉,内施透明釉的,僧帽壶是永乐红釉中的典型精品。永乐红釉仿品不多,清康熙时仿得比较成功,但与永乐红釉仍有差别,朗窑红,祭红釉都是康熙仿永乐红釉的另创品种。都是以永乐红釉为基础,发展创烧的。

永乐红釉瓷器拍卖成交记录(部分)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0008明永乐红釉高足杯800-1200万万962万2011-10-05

4825清康熙仿永乐红釉模印暗20-30万万28万2010-06-05

738康熙仿永乐红釉暗龙纹高18-22万万165万1996-04-20

0114明永乐窑变祭红釉坠瓶7.8-9.5万万55万2003-10-26

1334明永乐红釉盘25-30万万79万2006-11-23

064清乾隆窑珊瑚红釉彷永120-150万万128万2013-10-04

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


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永乐时期,由于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比前朝明显增多,这是成功烧造出的鲜红釉器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宣德时红釉瓷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成型工艺比永乐时更好,而且烧造出的数量和器形也比永乐时期增加许多。这时的红釉器釉色光彩耀眼,红如宝石,后世称之为宝石红。那么,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呢?

1、典型器

在明永乐红釉器的传世品中,以带有永乐官窑款的器物最为典型。宣德朝的红釉器形丰富,传世品也多,其中以无款的红釉僧帽壶和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鲜红釉暗刻花梅瓶最为典型。前者壶口形状如僧帽,器物施鲜红釉,光泽度高,底部无款识。后者器表红釉经高温熔融后,稍有垂流,但垂流不过足,与足边齐削。

2、器形

明永乐、宣德时期红釉器造型有梅瓶、盘、碗、洗、高足碗、僧帽壶、莲瓣卤壶、梨形小执壶、凤首壶、炉等,均造型规整。其中宣德红釉梨式壶与永乐器形基本相同,只是壶腹略显肥厚,颈部盖上的系及宝珠顶较大,圈足较高。

3、胎釉

明永乐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高温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焙烧而成。一改元代暗红色调,鲜艳如初凝的鸡血,且呈色稳定,因色泽鲜红而名“鲜红”。宣德红釉器胎体较厚,釉层不流不裂,色调庄重肃穆,釉面匀称,艳如宝石。这时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致使口沿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圆润白边,俗称“灯草口”。

豇豆红 珍贵的红釉瓷器


豇豆红瓷器首创于清朝康熙时期,它是尤为珍贵的铜红釉品种,在高温条件下烧造而成。表面呈分布不均的粉红色,常伴有绿色斑点,和红豇豆颜色相似,故而得名。

铜红釉的雏形出现在唐朝的长沙窑;在宋朝时期钧窑工匠基本掌握了钢红釉的烧造技术,但是未能烧出好的铜红釉瓷器;在元朝末期,景德镇窑成功烧出豇豆红;在明朝永乐、宜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工匠完全掌握了铜红釉烧造工艺,先后创制多个红釉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工匠创制出郎窑红等新品种。红釉瓷器烧造在明代前期表现不错,但在成化之后一度陷入低迷,但是清代却创烧了很多红釉瓷器,实在是泽被万世。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相当繁盛,光是品种就有十余种,成功创烧郎窖红,意味着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工艺又上了一个阶段。而豇豆红瓷器是比郎窖红瓷器还要珍贵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再加上中国人推崇红色,其在清代瓷器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豇豆红不如郎窑红那般热烈浓艳,它是一种深浅相宜的粉红,温润雅致,赏心悦目。瓷器的釉色是烧造过程中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些瓷器的红釉中有苔斑,显得颇有意趣。一些红釉中掺杂深红色苔斑,一些红釉中掺杂绿色苔斑。含有绿色斑点的红釉瓷器,被人们称作““美人祭”和“美人醉”;颜色更淡一些的红釉瓷器,被人们叫作“娃娃脸”和“桃花泛”,虽然不如前者惊艳,但是却非常耐人寻味;颜色比前者更加浅淡或暗淡浑浊,被人们叫作鼠皮”和“偷树皮”。

若要在红釉瓷器的形容词前加上一个“最”字的话,豇豆红可以说是“最”珍贵的红釉瓷器。之所以豇豆红瓷器如此珍贵,一是因为豇豆红如美人面、婴儿脸一般精美细致;二是因为豇豆红的烧造难度非常大;三是因为只有清代康熙时期才生产豇豆红,并且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使用,故而流向民间的豇豆红非常罕见,大多是一些文房用具之类的小器。

豇豆红仿品或釉色黯淡昏沉,或器型线条呆板,即使和真品有相同之处,但是也远远不及真品,这主要是因为后人难以掌握豇豆红复杂的烧造工艺。大家在购买豇豆红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辨识真伪。

永乐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在我国的古代,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各个领域的文化都在发展演变,它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管是我国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的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陶瓷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是我国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人,而今天我要给大家来讲讲在我国及海外都享有盛誉的永乐甜白釉瓷器。

永乐甜白釉瓷器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最为特别的一种瓷器,它没有青花瓷器中蓝白相映的青花,也没有彩瓷器瓶身上的繁复绚丽的花纹,更加没有唐山彩中奇特的造型,它有的是孑然一身的纯净之色,但它既是只有一身的纯净色彩,却也同样不输于“浓妆艳抹”的彩陶,“淡雅舒适”的青花瓷,这就是在我国明清时期的永乐甜白釉瓷器,也是我们平时所俗称的单色釉。

简单的来说永乐甜白釉瓷器就是单色釉,也被人们称之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它是在我国古代的宋元时期开始烧制,在我国古代的明清期间由官窑所出品的单色釉瓷更是到达单色釉的高峰,甚至已经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明清单色釉瓷的精湛技艺,制作工艺成熟。也正是因为它有着如此之高的境界使它在现如今的拍场上屡创新高。而单色釉中有一个种类,一直以来被大家津津乐道,它就是甜白瓷。

永乐甜白釉是我国古代明朝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那么它为什么这么受人们的喜爱,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因为永乐白瓷成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可以光照见影,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其次瓷器上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就是以铁元素为主的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浅淡,釉面薄。第三在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形。僧帽壶的外型,源自藏式释教法会所用款式。在2012年的香港拍卖会上就曾经拍卖出过一件“永安全颂”僧帽壶。

其实永乐甜白釉还有着两个最为特别的特点,一是它瓷器的胎体是仰光透视,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呈现出及其浅淡的粉红色,十分的好看这也是收藏家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但是它的只有淡粉色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巨大的差别。二是在釉近底和底部一般会呈现出虾青色,十分的好看,这是人们喜欢收藏永乐甜白釉的第二个原因。

窑变釉瓷器足底特征


据史料记载,“瓷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能加,谓之窑变。窑变,指烧造瓷器时,在开窑后出现和预期形状或釉色不同的情况,或者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窑变简单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多种类型。

而“窑变釉”,顾名思义,指的是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釉色效果。由于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窑经氧化、还原作用,出窑后才会有超预期的意外现象。因为窑变釉的出现是偶然情况,没有固定规律,因此有俗语称“窑变无双”,来表示窑变釉的变化莫测。

后来,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逐渐深入,这种偶然产生的缺陷美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窑变釉也因其变化莫测、形态优美而被视为一种美的享受。或如灿烂的云霞,或如汹涌的波涛,或如奔腾的万马,被人们欣赏着,赞叹着。

在北宋时期出产的钧瓷,是窑变釉的典型代表。其胎体厚重,釉层肥厚,釉色属玫瑰紫、闪天青、天蓝最为珍贵。曾有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美词来赞美它的变化莫测、绚丽多姿。

到了清朝,又出现窑变红釉,它是在模仿宋代钧窑玫瑰紫彩釉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品种,它是作为一种特色品种专门生产的。特别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已经达到能人为配制釉料,自由控制火候的水平,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窑变规律。因此,在鉴别窑变釉瓷器的方面,变得有律可循了,基本鉴别点和窑变瓷器的主要特征、时代背景差距不大,足底特征也是和各个时期的瓷器类似。

以清代窑变红釉为例,雍正时期的窑变红釉,圈足露胎处常为浑圆的“泥鳅背”状,若是民窑器,底部会有明显的旋痕,器底会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后期的圈足露胎处略有棱角突起;嘉道时期的足部仍施均匀黄褐色釉,少数器底露胎无釉。

总而言之,了解窑变釉瓷器的足部特征,是会因为其所处朝代不同、用料不同、用火不同,涂釉、修足技术、用釉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苹果绿类型的窑变釉是清代用吹釉技术吹的,釉面有涟漪波纹,耀州窑足釉边有火石红,压手杯砂足部是滑底,宣德盘子足部多为塌底等等。所以掌握各个时期颜色釉瓷器的区别,即能较为正确的鉴定窑变釉的区别了。

宋代天蓝釉瓷器的特征


蓝釉主要是通过天然的钴土矿为着色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都含有,最早出现于唐代的三彩中,属于低温蓝釉,在宣德时期被推选位商品,这一体现出它的地位,到之后的康熙时期出现了酒蓝釉等多个品种,而宋代出现得到天蓝釉瓷器主要是五大名窑中的钧窑进行烧制,为主色调,其中北宋时期的天蓝釉钧瓷碗为主要代表瓷器,其碗为大口,矮小但是腹部较深,瓷器的内外都施满了釉,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的时候会变为天蓝色,釉色较光亮,手感非常好,虽然瓷器内部和外壁都存在着细小的开片,但是因为其碗口微敛所以成为了它的一大特征,碗口的沿部釉色略微泛紫,“紫口铁足”的特征,釉面的色泽不容易脱落,所以通常都是直接在烧制好的素胚上进行直接的挂釉。

天蓝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是它改变的基础,在康熙时期开始烧制,釉色主要呈浅蓝色,就像蔚蓝的天空般,宁静淡雅,因为其含钴量在百分之二下,所以釉中的铜、铁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其瓷器整体的成色更加的完美,而这种天蓝色的瓷器主要是官窑产出的,一般都为小件的文房用具,后期才出现了瓶、罐等多种器型,所以说钧窑所烧制出的瓷器被誉为“国之瑰宝”,就足以展示出其瓷器的价值,因为只允许皇家所有,不允许民间进行收藏,器皿类造型的出现使其形式更加的丰富花盆、瓶、杯、碗等等,养花用的花盆数量最多,文房用品、盆等也有,也有专门用来观赏的,彰显其地位的、祭祀时所用的瓷器都有,品种多样、工艺精美。

宋代的钧瓷所烧制出的瓷器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风貌,极具个性,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出了天蓝还出现了天青、月白外、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质呈莹润状,乳浊状,似玉非玉的审美体验是其主要特征,展现出宁为玉全的民族气节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其瓷器的足部是最具有特征的,除了有圈足之外,其支足大多都采用如意之意,有着躲避邪恶的道家寓意, 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还追求者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瓷器的素胚加强了其胎体,在进行上色其釉面呈现了二次烧制的工艺使其釉面的光泽度更高,因为其足底施加的胎釉较慢,加入了支钉烧制而成,所以这也是御用官瓷精细的标志之一。

由于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天蓝釉瓷器较少,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电瓷制品则是模仿白釉或者棕油,所以在收藏价值和价格上和宋代的天蓝釉瓷器相差了很多,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有在其手感、光泽度以及对于瓷器的用料、烧制过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因为市场缺少传统的烧制所以说古代的天蓝釉搜藏价值和价格更高。

红釉瓷器(组图)


矾红彩藏草瓶 (--对) 清乾隆 高22厘米

估价:RMB80000一100000

此类器是清宫廷赏给藏传佛教喇嘛插草供佛之用品,故名"藏草瓶",又名"甘露瓶"。唇口,细长颈分段,中下部凸起一周,鼓腹,束颈,弧形足,以矾红绘折枝莲纹,此瓶主要流行于乾隆朝.

珊瑚红御题诗菊瓣形茶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口径11.2厘米

估价:RMB1O0000一120000

通体满施红釉,碗腹较深,碗盖弧形,均模印成菊花瓣状,碗底盖顶上的圈足和把环束腰外翻,内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体印章款,碗心和盖心亦描金乾降御制诗,落款为乾隆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时期仿制各类工艺品的瓷器制作成就极高,此对菊瓣形茶盖碗的釉色为模仿福建红皮漆制品,惟妙惟肖。

祭红釉梅瓶 清雍正 高30.5厘米

估价:RMB25000一35000

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红釉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