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元朝设置浮梁瓷局为什么选景德镇

元朝设置浮梁瓷局为什么选景德镇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2020-10-27

景德镇古代瓷器。

元王朝在建国初年就设置浮梁瓷局。瓷局实物的特异纹饰由元廷“将作院”提供。该院下属机构分工极细,除有制造物品的专业司,局二十五所之外,还设有一职能特殊的画局。该局不生产任何产品,其职能是为将作院下属各专业司,局“描造诸色样制’,其规模略大于瓷局。历史的机缘出现在了元朝。公元1279年,元朝最终灭掉了南宋,统一了全国。而在此的前一年,也就是1278年,元朝就已经把统辖全国贡瓷的惟一官方管理机构―“浮梁瓷局”设在了景德镇。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应当说,这便是御窑厂的萌芽。“为什么元朝的统治者没有把管理全国的瓷局设在其他地方,而设在景德镇?这是由于景德镇在那个时候,吸取了北方定窑的不少的工艺特点,烧造出了含铅氧化物很高的一种白瓷,而蒙古族是很崇尚白颜色的,以白为吉。所以就因为景德镇瓷器是白颜色的,很符合蒙古族人的民族审美心理,所以他们就舍弃了其他的所有的地方,而选定景德镇。”如果说,最初景德镇是因为白瓷而得到了朝廷的青睐,那么浮梁瓷局的设立,则使景德镇的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使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很多新的品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尤其是在元代中期,景德镇创造出了成熟的青花瓷,标志着中国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这个时候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全国已经是举足轻重,但它还是隶属于浮梁县的。所以元朝在这里设立的瓷局还是叫“浮梁瓷局”。浮梁设县是在唐代,这里曾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写道“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到了宋以后,浮梁县下属的景德镇瓷业税收数额巨大,而且在元代以后又在这里设立了专门烧造皇家和官府用瓷的御窑厂,所以使浮梁县衙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浮梁县的县官尽管比其他的县官高出两级,但他也只能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并负责提供窑厂所需的柴米油盐。尤其是到了明代,御器厂的设立使景德镇御用瓷器的生产完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下了。

小编推荐

为什么景德镇陶瓷普遍比德化陶瓷贵?


说道陶瓷,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景德镇陶瓷。景德镇别名“瓷都”,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其实除了景德镇陶瓷,市面上现在较为常见的就是德化陶瓷了,但是相比于景德镇陶瓷,德化陶瓷的价格一般更为低廉,那么为什么景德镇陶瓷普遍会比德化陶瓷更贵呢?

一、从烧制技术来看

1、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传统德化粘土烧出的陶瓷很白、半透明,所以德化陶瓷以很白的陶瓷雕塑著称,但其多为低温瓷,耐酸碱腐蚀不强,时间久了很显旧。

2、景德镇瓷器,采用的是景德镇地区特有的高岭土,矿物含量丰富,经高温(1300℃以上)烧制,成色和质感都非常好,“明如镜,声如磬”就很好的说明景德镇陶瓷的特点,景德镇瓷土必须经高温烧制,做出来的瓷器属于高温瓷,所以成本较高,稳定性好,不会褪色,属于摆设、收藏的高档产品。

二、从绘制工艺来看

1、德化的瓷器更多的是利用贴花的技术,将颜料做成花纸,大量量产,直接贴在白瓷上,艺术性较为不足。

2、而景德镇的瓷器大都为手工绘制,笔触和细致的程度令人叫绝,因此产量低,质量好,大都价格不菲,一分价钱一分货,尤其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把茶壶的价格都令人咋舌。

简单的来说,景德镇陶瓷更注重陶瓷本身的质量,技艺高超,艺术感强,极具收藏价值。而德化陶瓷更追求性价比,所以质量一般,但是适合日常的使用。

景德镇和浮梁县境内窑型的演变


窑,陶瓷史学家给予了它多种含义:其一为产瓷区,如景德镇窑、越窑、德化窑等;其二为产瓷时代,如宣德窑、万历窑;其三为窑型,如龙窑、葫芦窑、柴窑等;其四指名人督造,如郎(廷极)窑、唐(英)窑等等。这里主要介绍景德镇和浮梁县境内的产瓷小区及其窑型的演变。

从迄今发现和发掘的古瓷窑遗址来看,共有三条脉络。第一条在昌江支流的东河上游地段,即以瑶里乡为中心,分布的古窑址30多处,覆盖面2.6万平方米,又集中于绕南、瑶里、长明和鹅湖乡的南泊村四大区域。第二条在大南河流域的寿安乡境内,顺上游而下的计有丰旺、宁村、南市街、柳家湾、凉伞树下、月山下和湘湖乡境内的湘湖、白虎湾,直至黄泥头。其中又以白虎湾和黄泥头遗存最为丰富。第三条在小南河流域,又集中于杨梅亭和湖田两处,堆积物达40万平方米。这些古窑群,兴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代万历年间,延续烧造近7O0年。除了遗存青白瓷、影青瓷、青花瓷外,还遗存有马蹄窑和葫芦窑,以及宋、元时期的作坊。此外,还有景德镇北端的四图里、西岸的潘家疃、十八渡和南岸的银坑坞等,这些古窑址,都为明代遗存。

从上述古窑群的分布和走向,我们看到了先民们制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些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制瓷原料,他们就地制造,就地烧制,然后运到景德镇销售。第二个重要因素是销售促进了产瓷区逐渐由远及近地向景德镇周边地区迁徙,然后全部进入了景德镇城区。

从产瓷区的迁徙,我们还看到了窑型的演变。在瑶里,已发现了元代龙窑遗址,这是古代烧瓷非常普遍的一种窑型,又非常适用于山区。白虎湾、黄泥头、湖田等地,都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河道两侧,于是先民们根据地形,先后发明了马蹄窑和葫芦窑。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绘制的葫芦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瓷窑群迁徙过程中,先民们又对窑型不断进行改革,经过长时间的科学实践,将葫芦窑中段凹进部份向上凸出,使之成了景德镇独有的一种窑型——蛋壳窑。由于它为景德镇独有,史学界称它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

镇窑又分以蕨萁和松枝为燃料、专烧粗瓷的槎窑,以专用松木为燃料、前面烧细瓷、后面烧粗瓷的柴窑。

槎窑的砌结工为本地人魏氏家族。龚銶在《陶歌》中说:“土著魏姓自元明(以)来,世为结窑,实有师法,不同(一般)泥水(匠)。乾隆以后柴窑的挛砌者为都昌余姓人所垄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

由于柴窑要毁掉森林,在20世纪6O年代被煤窑所替代。煤窑又因其烟污染空气而被淘汰。现在,瓷窑进化到只烧煤气、而且毋须匣钵装烧的梭式窑,归还了瓷都上空一片蓝天。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近代景德镇瓷业


[摘要]: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辟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稍后,以王晓棠、潘宇为代表的文人派改用粉彩颜料绘瓷,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色彩领域。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瓷苑名家王琦于一九二八年邀集数位志同道合者组成“月圆会”,每月十五聚会一次,研讨画艺,绘瓷作画,时人雅称其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八人: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尽管说法不一,然而,这十位艺人在当时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珠山八友”等人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名噪海内外。他们的成功,把景德镇的粉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