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釉里红很少见,原因是什么?

元青花釉里红很少见,原因是什么?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瓷砖是什么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2020-10-27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顾名思义就是,在青花的中间加上釉里红作为一种装饰,也是当时装饰瓷器的一种手法,被人们俗称为“青花加紫”。元青花釉初创于元代,釉里红的化学成分就是氧化铜,因此易挥发,所以对于工匠师傅来说难度把握还是非常大的,景德镇的工匠师父能够把这个本来毫无关系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也促进了元代瓷器的生产技术,但是为什么现在元青花釉里红很少见呢?

首先,青花釉里红的烧制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因为青花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锰和钴两种元素,然而釉里红主要的化学元素是铜,两种材料的熔点和结构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说要同时把两种材料制作在一起,还要烧出颜色,是非常考验技术的活,也正是因为这种工艺的缺失,让元青花釉里红变得十分稀有,最终也成为了元代中瓷器界的珍品。

现在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类似的瓷器,在世界上仅存的只有四件,其中有两件还在国外,在国内的其中一件河北博物馆的藏品,是现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釉西红中的极品了。

在元代青花热一直受大家欢迎,之后的釉里红更成为大家心中的稀品,也是由于这样很多仿品也随之出现,从真品和仿品比较来说,还是有好几个地方是可以辨别出真假的,胎骨是否太过细腻,还有瓷底旋消痕是否清晰,还有就是看是否人为出窑红的一些情况。还有点仿品,他其中用的呈色剂不是釉里红,最后的发色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可以从这些地方去判定是否是真品。总的来说如果有磁环研究釉里红的朋友,可以多去博物馆或者可以多看看釉里红的图录都能够帮助到大家分析判断釉里红的真假。

除了元代有釉里红,在其他朝代也有类似的瓷器产出,但是最为珍贵的还是元代的青花釉里红,无论是从烧制难度,还是制作工艺细节上,都是不可复制的。近几年也有很多的藏品研讨会和鉴别会,有点藏家所收藏的青花釉里红甚至用几大卡车都难以拉下,还有的藏家甚至说自己的藏品是家族祖传的,从历史来看,烧制青花釉里红不过只有20年的历史,并且大家也知道青花釉里红的产量也不大,所以对于这些藏家带来的青花釉里红还是存在着很多不争的事实。

青花釉里红现在尚存的已经是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也是只有一二,所以说大家在对这些藏品的坚定的时候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何可以鉴定已经在上文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可以通过以上的几种方式,进行甄别真假。如有有误的请大家指出来,以后注意改正,如有对青花釉里红非常感兴趣的藏家,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讨论,青花釉里红还有那些值得大家去发现的。

青花釉里红瓷器图片及价格:

1:清雍正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尺寸:高51.5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147,200,000 ,成交时间: 2019-06-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即为「唐窑」所出无上隽品,其体量恢宏,直颈粗壮,腹部浑圆,造型及纹饰母本当自永宣御窑天球瓶化裁而来,足胫部绘海浪翻滚,口沿绘海水纹一周,其间留白,自右向左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横款,字体工整隽秀。颈及腹部通体满绘云龙图案,青花绘云气翻卷,汹涌澎湃;釉里红绘一苍龙于云气中腾跃,口齿怒张,须发披散,气势磅礡,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肌肉鼓胀,龙爪为三趾,皆锋利尖锐,气势撼人。其身形于云气中时隐时现,将飞龙在天的灵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艺术表现力,明显受到南宋陈容的绘画风格影响。

2:清乾隆御制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大天球瓶,尺寸:高48.1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56,640,000 ,成交时间: 2019-10-07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瓶直颈粗壮,腹部浑圆,圈足。口沿绘海水纹,外壁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出海,足胫部绘海浪翻滚。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颈及腹部通体满绘云龙图案,青花绘云气翻卷,汹涌澎湃;釉里红绘一苍龙于云气中腾跃,口齿怒张,须发披散,气势磅礡,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肌肉鼓胀,龙爪为三趾,皆锋利尖锐,气势撼人。其身形于云气中时隐时现,将飞龙在天的灵动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艺术表现力,明显受到南宋陈容的绘画风格影响,见墨龙图、九龙图(图九)。明朝龙纹之特色均可多于本器:三爪,扁鼻,怒目圆瞪,鬃毛秀密,龙角煊赫。此瓶借鉴清代顺治时期经常使用的「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卷云纹刻划细致,画面写实。青花发色幽蓝,沈静典雅,矾红彩亮丽纯正,色彩对比和谐悦目。画艺高超,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充分地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本品所绘苍龙气势万千,飞腾于海面云气之间,红蓝辉映,成功的将宋人绘画技法与瓷绘这一新的艺术载体结合起来,令观者不无赞叹不已。前文已提及,本品所绘云龙纹样为自陈容墨龙图而来,气韵生动,锋利的三趾龙爪尤为引人注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式龙纹常见于唐、宋、元工艺美术,清代则极为罕见,此时官窑几乎都为模式化的五爪龙,考其缘由,当是本品以陈容画作为粉本,是一件独特的「画意」御瓷。

3:清乾隆釉里红“穿枝螭龙”图葫芦瓶,尺寸:34厘米,估价:HKD 9,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43,220,000 ,成交时间: 2010-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春季拍卖会。

4: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抱月瓶,尺寸:高38.7厘米,估价:HKD 22,000,000 ~ 32,000,000,成交价: HKD 33,040,000 ,成交时间: 2019-04-02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造型优雅隽秀,直口短颈,左右附饰二耳,玲珑别致,釉质温润莹白,器身前后均绘饰立龙海水纹,以青花绘祥云与浪涛,层次清晰,尤见浪涛动感强烈,以釉里红绘画正面立龙,巧缀青花点睛,其雄硕遒劲,威仪横贯,气夺千里。所施釉里红一色妍丽,发色于市场流通中为极上品,含蓄之美宛如佳人初醉,与青花明快鲜亮之色,相互辉映。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5: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太极八卦纹三弦莱菔尊,尺寸:高18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HKD 24,100,000 ,成交时间: 2017-11-29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款。

6: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尺寸:高36.5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16,100,000 ,成交时间: 2017-06-25 ,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件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梅瓶是乾隆官窑早期仿永宣中的绝佳上乘之作。此瓶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圈足。颈部与底胫部饰一周蕉叶纹,瓶腹绘满缠枝莲纹,莲花硕大饱满,莲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莲叶舒展,缠绕于花间。底部落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隽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莹亮,纹饰层次丰富。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沈之色,相互辉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本品二色俱佳,殊为不易,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本拍品具有显著的清乾隆时期梅瓶的特征,乾隆时期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其纹饰、青花发色带有明显的仿照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烧造的特点,永宣青花备受乾隆帝推崇,明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乾隆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烧造技巧。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仿明代宣德的精品。

7: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狮子绣球天球瓶,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16,100,000 ,成交时间: 2017-12-04 ,拍卖公司: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直口较粗,圆腹,假圈足。外壁以釉里红和青花相间绘以纹饰,口沿及肩部各饰以锦地及如意云头纹,瓶腹绘狮球纹,狮子神态灵动,活灵活现,底部饰莲瓣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8:清雍正贡御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尺寸:高48.1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4,950,000 ,成交时间: 2018-11-24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造型来源于西亚的陶制马挂瓶,是乾隆官窑代表器物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所记:“(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可见此类“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是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至为珍贵。本品造型典雅敦庄,直口两侧附双螭龙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为饰。口沿回纹之下饰折枝灵芝。器腹中心凸起,内绘朵花一枝,其外满绘缠枝莲纹,整体构图疏放有致。釉里红上配以胭脂紫料(复烧),妍丽醒目,与青花苍靛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器烧造工艺繁复,呈色俱佳,殊为不易。

9: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尺寸:高47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11,500,000 ,成交时间: 2013-10-06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乾隆御瓷风格奢华精致,所绘主题多以各式吉祥图案为主,甚而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地步,故如此瓶以青花绘大幅风景图于其上者,诚然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在众多华丽御器中,格外引人注目。瓶作灯笼形,外腹环饰庐山风景图,若长卷延展,主峰突兀,飞瀑直下,诸多山峦起伏迭嶂,云雾缭绕,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湖水微波荡漾,小舟轻泛,好一幅如诗如歌之画卷。笔法细腻入微,钴蓝似水墨般浓淡有致、远近有别,最高峰处还留“匡庐”二字突显主题,云蒸雾罩间恍若神迹,亦真亦幻,不是仙境甚似仙境。颈部以青花釉里红作边饰以衬托,青花作枝叶,釉里红为花朵,自上而下绘梅、牡丹、莲花、竹各一周,口沿下为一周规整的如意云头纹,与之相对,胫部与近足处分绘松树和如意云头纹以呼应。设计精妙,制作规整,俊逸之中不失御瓷规范,不愧巅峰时期之御窑佳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发生剥釉的原因是什么?


剥釉也是由于釉与坯体膨胀不一致产生的,如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的膨胀系数,釉便不能抵抗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张力作用,故釉与坯体分离剥落。有时,釉坯之间的高温化学反应会生成盐类,此时也有剥釉现象发生。

防止剥釉的方法可以从釉与坯两个方面进行。

① 改变坯的组成来防止釉裂的方法有:

1) 减少SIO2的成分,增加可塑性粘土的成分。

2) 用高岭土或瓷土代替可塑性粘土。

3) 增加长石的成分。

4) 适当减少细颗粒原料的含量。

5) 略降低烧成温度。

② 改变釉的组成来消除釉裂的办法有:

1) 降低釉中A12O3和SiO2的成分,或者增加熔剂。

2) 部分SiO2以硼砂代替。

3) 釉中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用高分子量金属化合物来代替。例如Na2CO3用CaCO3或BaO来代替。

4) 在高温下短时烧成,或烧成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产品的烧成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可以得到很高的烧成完好率。低于此温度则产生釉裂,而高于此温度则产生剥釉。

到底是改变坯,还是改变釉的组成,主要由具体情况决定。解决剥釉和龟裂是陶瓷工作者经常碰到的难题,但完全可以克服,只要小心和较长时间的进行实验,找出坯釉两者膨胀系数之适当的比例就行。

脱釉的其它原因有:

1) 油或脂肪附在坯件表面。

2) 在上釉前坯体表面过于光滑。

3) 尘粒附在坯件表面。这在"补水"时必须清除。

4) 若粗粒子存在坯体中,当加热和泠却时,膨胀和收缩都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因而产生脱釉。可塑性原料和瘠性原料混合不均匀时,同样会产生脱釉,所以必须搞好真空练泥。

5) 球磨釉料过细以及配方中釉原料在高温时表面张力太大,或者润湿性能欠佳都会引起脱釉。

元青花釉里红价值多少


在我国的陶瓷记载中,存世最为稀少的便是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如今,全世界的大小种类的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也仅有300多件,元釉里红有10件左右,而元青花釉里红仅仅只有三件。

青花釉里红,又称“青花加紫”,是青花瓷器上用釉里红釉色加以装饰的。青花瓷最初出现于唐代,但是釉里红品类是元代才开始制作。而这种新的釉下彩品类,标志着元代生产技术的进步。

釉里红在我国属于传统釉下彩的装饰之一,它以铜为作着色剂色料,在坯体上描画各种纹饰,然后再施加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釉里能透出红色的纹样,所以称“釉里红”。釉里红合格品的烧成非常困难,所以釉里红产品都极为名贵。大部分的釉里红是与青花一起相结合进行装饰的,这种品类叫“青花釉里红”。青花本稀少,元代釉里红瓷器更是比元青花稀少珍贵,所以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品屈指可数。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以氧化铜和氧化钴在白色瓷坯上绘彩,然后施以高温釉后在窑炉中用约1200℃的还原焰烧造而成,在其表面呈现红、白、蓝相间的花纹的瓷器。“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雅到致,又有釉里红的浑厚壮丽,色彩丰富,形成了一种既高雅又朴实的艺术风格。也正因如此,青花釉里红瓷器成为了我国极为珍贵的品种之一。

而在如此珍贵的青花釉里红中,元青花釉里红大放异彩。元青花釉里红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非常大,特殊性又强,自身独特风格明显。

从元青花釉里红的呈色来看,色调主要有红偏紫黑,鲜红稀少,不过一般后者是烧制过度产品。由于元代烧成温度偏低,一般在在1250度以下,所以根据铜红呈色原理,元青花釉里红中少见铜绿色斑点,但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较为常见。

元青花釉里红的图案绘制方法有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等,结合了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绘画彩常见于早期产品,伴有刻画、雕捏、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小节。

元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难度大,主要类型有玉壶春瓶,大小罐类,梅瓶类较少;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有着简洁但独特艺术效果,艺术收藏价值极高。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什么?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什么?在釉下的红彩釉,经火一次性高温烧成。釉里红彩瓷最早呈现在元代,景德镇初次烧制成功,但并不完美。因为烧制技能难于把握,元代釉里红多烧成黑色或黑紫色,成品率适当低,尽管如此,可是开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把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能,呈现了很多的精品,如洪武釉里红双耳瓶。宣德时的釉里红,瓷器颜色更为艳丽。成化时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呈色淡雅鲜亮。万历时釉里红瓷以釉上汞红代之。万历官窑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等,其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非常顺眼。天启时也有青花釉里红,色彩不鲜,非浓即淡,釉面淡薄,画意粗豪,釉里红大多用在部分或装点于图画中,崇祯时未见釉里红商品。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整个明代1368——1644年,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为最高峰。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其中嘉靖,万历量最大。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坯裂的原因是什么?


坯裂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坯体收缩不均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坯体的抵抗能力而造成。下面具体分析一些情况。

(1)石膏模型过干、过湿以及模子太老,或新模表面的油膜妨碍吃浆,造成吃浆不均,坯体收缩不匀,而致开裂。

(2)石膏模的棱角太尖不易脱模影响收缩,同时使坯体造成应力集中,引起开裂。

(3)制品厚薄不一或操作时坯体在模型内存放时间过长,妨碍坯体正常收缩,也会造成开裂。

(4)泥浆不合乎要求或泥浆陈腐时间不够。泥浆的比重、水分、流动性等各种指标不符合要求,影响吃浆和脱模,同时还影响坯体的抗裂强度。

(5)配料时可塑料和脊性料的比例不合理,也会形成开裂。

以上原因造成的坯裂通常在坯体脱模后粘接前就能发现。具体原因不同,开裂的部位也各有所异。

(6)割口刀不锐利、削口不平,刀口没有及时抹水,打孔工具不锋利等,也易引起坯体开裂。但这些原因造成的开裂一般出现在割口和打孔的部位。

(7)坯体粘接的干湿不当,粘浆稠稀不适,接口不严不稳,也会造成粘接开裂。

(8)粘接时按力太大或不均,造成粘接开裂。

(9)粘接零件的配方不一致,成工艺指标不合要求。也常造成粘接开裂。

(10)坯体干燥不合理(一般是过急),使坯体收缩不均,而引起坯裂。

(11)操作中刷水过多或用力过重,使坯体产生隐伤。这种伤裂有时在烧后才能发现。

解决坯裂缺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先确定开裂的部位,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检查生产的全过程,对症下药。

“汝钧不分”的原因是什么?


“汝钧不分”的原因是什么?喜欢河南禹州钧瓷的人,会发现他们至今仍在烧造一种被当地称为“汝钧”的瓷器,这类瓷器釉色天蓝,在光线下透着一股微微的紫色,稍不留意,就跟汝州地区的新汝瓷混淆了。这类汝钧看起来没啥明显的窑变特征,釉色沉稳静谧,只是微微呈现的紫色,似乎在向人揭示着它们的钧瓷身份。

看似钧瓷,却又像汝窑瓷器,这就涉及了古瓷研究领域常说的“汝钧不分”问题。不妨从汝窑和钧窑的起源和发展说起。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汝窑胎质细润,多数像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部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汝窑烧造技术自北宋末年至建国初期这段时间内完全失传,基本成为一种定论。失传的原因被专家归为:宋金时期战乱不息,朝内自顾不暇,官窑遂告衰退。汝窑的兴盛因此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有人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在汝窑衰落后钧窑产品渐盛。汝钧二窑属于同类,不仅地域相距很近,而且所用胎土、釉料产地也相近。的确,考古发掘中有部分似汝非汝、似钧非钧、亦汝亦钧的青瓷产品,也佐证了“汝钧不分”的存在。清代皇帝兼大玩家乾隆曾将钧窑误为汝窑,并曾将汝窑误为钧窑。

从博物馆藏传世器物和收藏家手中实际藏品来看,汝钧不分也常被人们遇到。如首都博物馆藏有2件“汝钧”瓷,被首博定为“北宋汝窑龙首柄八棱杯”、“北宋汝窑玉壶春瓶”,北京市文物局定为“宋龙泉窑玉壶春瓶”,古陶瓷研究大家赵青云先生称之为“宋临汝窑胆式瓶”。

从典型传世藏品看,“汝钧不分”主要是指天蓝釉和天蓝釉挂斑的器型,追溯其源头:宋时烧造汝窑的汝州和烧制钧窑的神垕只有一山之隔,地理位置很近,交流和学习借鉴肯定比较频繁。汝窑消失后,大量工匠也会迁徙或受聘到临近的钧窑继续施展自己的手艺,并会把当初汝窑的烧造秘籍带到钧窑的烧制工作中,影响到钧瓷的器形、做工和釉色。笔者同时认为,流行于河南禹州地区“汝钧不分”的说法和南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粉青”釉青瓷,也隐约告诉世人:汝窑技术并未完全失传,只是在与钧窑等技艺融合过程中发生了某种流变而已。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汝窑技术并未失传,只是在南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宋时汴梁沦陷,北宋覆亡,部分汝窑工匠随着宋室南迁,并在南宋官窑烧造中继续传承中原汝窑的基本技术,只是南宋皇室成员并不像宋徽宗那样执着于汝窑,且南宋朝廷初期经济拮据,无法苛求瓷器,汝窑的技术就在南宋朝廷不太执着的质量标准中,悄悄发生了流变,并散布至民间。那些没有南迁的匠人,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继续着汝窑的烧造事业,在金人更加松弛的瓷器要求中,汝窑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汝钧。

可以存此一说,以待更多的考古资料加以证实。总之,因为汝窑、钧窑都在河南中部地区,瓷土成分相近,又都属于青釉类瓷器,这就为出现“汝钧不分”的品种提供了客观条件。“汝钧”属汝瓷的变异期、如宝丰县文管所收藏的被定为北宋中晚期的汝瓷天蓝釉敛口盂、北宋中晚期汝瓷椭圆八角把杯、北宋晚期汝瓷天青釉带盖钵、北宋晚期汝瓷天蓝釉带托钵、北宋晚期汝瓷天蓝釉碗等,都被归为“汝钧不分”之作。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伤

尺寸: 高51cm

估价: RMB 280-380(万元)

成交价: RMB 1045.00(万元)

在近年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拍卖会上,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精品釉里红瓷器往往超过百万元,2000年上海国拍秋季拍卖会及200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两件不同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更是以662万元人民币和1045万元人民币,分别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价,其升值速度让国内外瓷器藏家瞠目。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估价在600-800万元人民币。究竟釉里红瓷器有何独特之处,让众多藏家竞相追捧?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元代的釉里红器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然釉里红器则极为鲜见。本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中华路、公馆岭地段在永乐前期与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些釉里红标本,其中有永乐元年、四年款识,从这些标本的外观看,铜红料烧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烧制釉里红比铜红釉难度更大。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自如描绘。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时期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得比较纯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则过于灰暗。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典型器如北京博物院藏桃果高足碗,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故宫博物院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青花釉时红始于元代。河北保定曾发现过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品种。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曾出土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把盏,并有宣德时期的青花这次里红器标本。成化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极为罕见,但偶有佳作。正德以后青花釉里红器比较少见,清代康熙时又发展起来,传世品中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器物,多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特别是釉里红呈色稳定,色泽比较浅淡。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是真正的的成功之作。唐英《陶成纪事碑》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青花画叶,釉里红绘花(果)的青花釉里红品种。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云波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此外还有青花加紫,即在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这也是青花釉红品种之一。

清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一对)

尺寸: 高45cm

估价: RMB 12-18万元

云南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 2001年11月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 高35.3cm

估价: RMB 600-800万元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

2001年12月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 34.4cm

估价: HK$ 500-600万元

成交价:HK$ 444.48万元

苏富比国际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紫砂壶显色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差别之一,是瓷器含铁量低(<1﹪),通常红色陶器含铁量大于5.5﹪,在正常烧成条件下,陶土含铁量不同,呈色不一。含量≦0.8﹪,烧成后呈白色;含量1.3﹪,烧成后成灰色;;含量2.7﹪,烧后呈灰色;含量2.7﹪,烧后呈淡黄色;含量5.5﹪,烧成后呈淡红色;含量8.5﹪,烧成后呈红色;含量10.5﹪,烧成后呈深红色。但陶土中含有的氧化铁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紫砂泥,就有下列几种;

矿物名称分子式矿物颜色

赤铁矿Fe2O3樱红、暗红色

褐铁矿Fe2O3、nH2O黄褐色至黑色

针铁矿Fe2O3、H2O淡红、淡黄、淡褐色

硫铁矿FeS2黑色

磁铁矿Fe3O4或FeO、Fe2O3铁黑色

经过紫砂泥中Fe2O3和FeO的分析,Fe2O3总7.41~8.62﹪,FeO为0.73~0.55﹪,赤铁矿占90﹪左右,其它为20﹪左右。同时由于MnO2、Cr2O3、CaO及其它少量色着色氧化物的存在,导致了紫砂泥的紫红色调。烧成气氛对紫砂壶的显色关系重大,对宋代中期羊角山紫砂器分析的结果:Fe2O3(总)8.24﹪,FeO5.44﹪,制品断面呈黑色,近代紫砂分析结果:Fe2O3(总)9.95﹪,FeO0.55﹪断面呈紫红色。运用精湛的烧成技术,制品可以获得要求的色泽。这就是紫砂壶显色的原因了。

外墙瓷砖脱落的原因 瓷砖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外墙瓷砖脱落的原因瓷砖脱落的原因是什么瓷砖装饰效果好、清洁方便、耐用,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开裂、空鼓、脱落等问题,那么瓷砖脱落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外墙瓷砖脱落的原因瓷砖脱落的原因是什么

1、瓷砖质量问题

如果瓷砖质量有问题,很容易出现脱落,一般瓷砖的吸水率超过18%。要是选购的瓷砖吸水率超过这个值,那吸水之后容易膨胀,遇到寒冷天气,则会出现脱皮、裂纹甚至是爆裂脱落的现象。

2、瓷砖浸水不当

铺贴瓷砖时,如果瓷砖浸水不当,会造成脱落现象,瓷砖表面过干,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瓷砖和粘接层之间的结合效果,从而导致脱落。

3、基层处理不好

铺贴前要进行基层处理,要是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瓷砖脱落。

4、施工工艺不当

如果铺贴时没有按照正确的铺贴方式,也会造成瓷砖脱落等问题。比如:施工时砂浆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等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青花釉里红很少见,原因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青花釉里红很少见,原因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