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淘词语文网 > 陶瓷文化 >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 导航 >

成化斗彩也曾不招待见

成化斗彩也曾不招待见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2020-10-27

【www.taoci52.com -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法制晚报讯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的高价拍出,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有明一代,彩瓷缤纷,虽说是各有千秋,但民间早有“首成化,次宣德,次永乐,次嘉靖”之说,而为成化彩瓷赢得明代彩瓷之冠的就是成化斗彩瓷器了。这夺冠的成化斗彩瓷器究竟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小巧素雅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又有着怎样不凡的经历呢?

为何盛极一时创出前所未有“差紫”器物色彩容几十种

为何盛极一时创出前所未有“差紫”器物色彩容几十种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青花相结合的彩瓷,这种工艺在宣德年间有了萌芽。

《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是景德镇御器厂产量激增,朝廷用于烧造官瓷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特殊时期,成化斗彩瓷器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当然,成化斗彩瓷器的成就,与宪宗皇帝自身的修养与喜好彩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宪宗帝本人非常爱好艺术,尤其擅长丹青,涉猎山水、人物、花鸟等门类。当时画院兴隆,许多职业画家应诏入宫,以其精湛的技艺,博得皇家青睐。

成化斗彩,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纹饰美,画技高,彩料精,颜色柔和悦目。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青花作轮廓线,画完后再附上白釉,入窑经1200℃上下高温还原焰烧成瓷,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二次低温烧成。这种烧制工艺使成化时期成为斗彩工艺的鼎盛时期。

除了形体较之前秀美之外,成化斗彩的色彩种类也丰富了,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采用不同的矿料配比,提炼出多样的彩料,使每一种颜色都出现了许多种色调,如黄有娇黄、蜜蜡黄、姜黄之别,紫色不仅有深浅,还创出了前所未有的“差紫”。器物上的色彩常有几种至几十种之多,是当时彩瓷的高峰。这也是后世如何用尽心力仿造都不能达到的高度,更是成化斗彩瓷器物以稀为贵,价值连城的潜在原因。

为何无大器

宪宗缺乏安全感器形放弃大气派

成化斗彩无大器,盖罐的高度大约是8-13厘米,鸡缸杯就更不用说了,大约只有3厘米高。而且配色也很简单,对比十分鲜明,红配绿、黄配绿、黄配红等等,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绿、黄三种颜色。其实,成化瓷器的种种特别也与成化皇帝有着莫大关系。

明宪宗一生专宠比他大10余岁的万贵妃,而宪宗对万贵妃的痴情让他母亲周太后百思不得其解。周太后曾问明宪宗:“万氏是哪儿长得好看,让你对她如此痴迷?”宪宗回答说:“万贵妃的抚摸能够让我心安,这与她的相貌无关。”可见身为皇帝的他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宪宗的幼年是在一个没有父亲关爱,也没有政治依靠的险恶环境中度过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宪宗,对强刺激的色彩、庞大的体积都不感兴趣,反而对柔和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小物件充满着好感。《李朝实录》中记载,成化十七年时,皇帝对朝鲜成宗下达的命令这样说道:“各样雕刻象牙等物件,务要加意造作,细腻小巧如法,无得粗粝。”

再加上万贵妃对成化斗彩格外喜爱,因此宫中每日都要进呈一件小酒杯、小茶碗、小碟之类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可以说是在一种邀宠心态下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传世成化器中多为闺阁中的玩赏品的原因之一吧。

为何落寞

嘉靖崇尚道教五彩瓷器高调登场

小巧素雅的成化斗彩瓷器虽然名贵,但它也没有得到每位皇帝的钟爱,在明嘉靖年间它就曾经有过一段低迷期。

经过成化斗彩高难度的施彩技术的锤炼,再加上嘉靖皇帝是道教的终极追随者,宫中每次设坛斋醮的时候,坛内都要悬挂许多五色旗,开始大量烧制五彩瓷器。嘉靖朝五彩器如此之多与道教宣扬的五彩辟邪有着必然的联系。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什么样的瓷器,完全是由统治阶级的爱好决定的。嘉靖帝的崇道使瓷器纹饰也深受道教的影响,道教色彩的纹饰在瓷器上广泛使用,如云鹤、八仙等,简单的子母鸡纹饰显然已经不符合嘉靖帝的喜好了。而且,嘉靖时期纹饰比以往更加注意寓意,通过图案的相近“谐音”,讲究如意吉祥的寓意。

另外,嘉靖御窑瓷器追求器型的变幻无穷,这时出现了多边形瓷器,比如盒,就有圆形、长方形、六方形等等。同时,嘉靖御器厂还生产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器形,如方斗杯、马蹄杯等。很明显,成化时期小巧、形状单一的斗彩杯盏碗碟已经落伍了。

为何稀缺

烧造瓷器减少

后世工艺不达标

虽然斗彩瓷器在嘉靖、万历时期不太流行,但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从明末开始一直都是极为可观的。

斗彩瓷器在成化朝盛极一时,此时朝廷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内臣,经常趁机贪赃枉法,朝廷却听之任之。这种现象成化一朝都没有改变,直到弘治年间。《明史》记载:“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这种做法虽然杜绝了内臣鱼肉百姓的情况,但也意味着弘治斗彩瓷器的产量极少,甚至可能都没有进行过烧造。

嘉靖至万历时,五彩多受青睐,斗彩瓷器的烧造不受重视,产量变得更少。而且,多以成化斗彩器为蓝本进行简单模仿,其造型、纹饰虽与成化器相差无几,色彩却受当时风格浓烈的五彩器影响,略显浓艳,特别是青花料的呈色,蓝中泛紫,与成化时的素雅相去甚远。

隆庆朝斗彩瓷器更为罕见,值得注意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成化斗彩花卉纹浅杯中,有的被磨去“大明成化年制”的底款,蒙以矾红彩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这似乎表示着隆庆一朝对成化斗彩虽极力推崇,但技术上又难以企及,只好采取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将成化斗彩瓷器改款后冒充本朝作品。

万历三十六年以后,直至崇祯年间,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景德镇御窑厂被迫停止烧造,一代名瓷斗彩的烧造遂亦暂告终止。

到了清早期,即使在清宫廷,成化斗彩鸡缸杯也只能依稀见到。乾隆皇帝在《丙午御题仿古鸡缸杯》一诗中曾对成化斗彩鸡缸杯大加赞誉:“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康、雍、乾三朝纷纷命景德镇御窑仿制,尤以康熙时期所仿斗彩鸡缸杯最佳。由于皇帝喜爱,宫廷对皇家用瓷规定又很严,如果有成化斗彩器流出宫廷,绝大多数被发现后皆难逃被砸碎的命运。从此,成化斗彩器就深居皇宫,民间连三朝仿品都很难见到,真正的成化斗彩器更近奇缺。

为何画鸡

宪宗赏《子母鸡图》萌发心愿

在成化斗彩中,最著名的要数成化斗彩鸡缸杯了。鸡缸杯应称“鸡纹杯”,但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成化斗彩鸡缸杯器外多绘有子母鸡的纹饰,雄鸡昂首,母鸡低头觅食,小鸡们环绕着母鸡作扑食状,周围还搭配着不同种类的花。可为什么杯子上经常画鸡呢?

《韩诗外传》中记载:“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由此可见,鸡被称为“德禽”,曾作为君子为人处世的标榜。而且生活和谐的子母鸡图能够体现平静安逸的家庭生活,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以此为题材作画。

恰巧明宪宗非常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很有感触,就在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以表达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据说成化元年是鸡年,“鸡”又与“吉”同音,因此,既包含了成化元年的特殊含义,又暗示着“大吉大利”。

成化斗彩器上的主要纹饰就这样定了。

为何是酒器之最

皇帝御用酒杯

不做上品流通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皇帝御用酒杯,官窑瓷器是不做上品流通的,好的进贡,次的砸碎、掩埋,民间流传几率极低。也因如此,鸡缸杯历来深受历代皇帝钟爱,且咏言颂赞,历代仿品不少。

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值钱十万。这就说明在明代时,成化斗彩鸡缸杯就已经十分名贵。

隆庆年间进士、曾任都御使、兵部尚书等职的郭子章在《豫章陶志》中称赞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

价为何如此高

明末清初一对鸡缸杯

能买625斤羊肉

其实,成化斗彩鸡缸杯能拍出2.8亿的高价并非偶然。明万历文人沈德符写道:“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这里说万历时成化斗彩杯每对就已经值银百两。

到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古代二十两为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也就是说到清初,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只就值银100两。

然而,“博银百金”“钱十万”在万历年间到底有多值钱?清初100两银子又能干什么呢?若是在不丰不歉的年月,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在万历时可值156石粳米,或250石小米,或12500斤面,或625斤羊肉。

明末清初时,37石米可保一个中等之家一年衣食无虞。100两银子在此时可购进约67亩田地。文/肖莹制图/刘江

延伸阅读

“斗彩”之名出自何时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如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谷泰撰《博物要览》云:“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谈,颇有画意……”再如明末沈德符撰《敝帚轩剩语》曰:“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中仍无“斗彩”之称谓,档案中涉及成化斗彩时使用的是“成窑五彩”之名。《活计档·清档·乾隆记事》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宣窑青龙白地罐一件……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窑五彩罐一件……”

考斗彩之名,最早见于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无名氏撰《南窑笔记》一书,该书在谈“彩色”时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晚清、民国时的谈瓷之书对斗彩的解释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义,莫衷一是。除斗彩之名外,又出现了“豆彩”,“逗彩”等名称。约成书于1906——1911年寂园叟撰《陶雅》卷下(十三)曰“何以谓之豆彩,豆者,豆青也,谓釉色之青如豆青者也。豆之青者有深有浅,厥色以至有不齐,大氐淡于康窑之硬绿也。纯色曰豆青,杂以他色曰豆彩。康窑之仿明人物颇多绘画豆彩者,大氐杂彩花纹,独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数,故别其名曰豆彩。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遂有曰豆彩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亦名之曰斗彩,言其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

1912年刊行的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卷二十四)曰:“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之骈连有同逗併。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殊非正诠……”

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杉村通造编《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窑》一书,对斗彩的解释仍沿用《陶雅》、《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书中曰:“斗彩,始自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实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也有人认为江西方言中,“斗”与“凑”发相同之音,故斗彩即“凑彩”,有“凑合”之意。

邛彩盛美酒 李白曾记否


唐代邛窑彩绘四系罐

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应该是对邛窑系陶瓷的最高评价。虽然在一千多年的烧制史上,邛窑并没有赢得如同唐三彩一般的传世盛名,但沉睡地下千年的漫漶时光,终究会出现在后世的赞叹之中。

四川多美酒,邛崃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她与司马相如“凤求凰”、“当垆卖酒”的故事传唱至今。斯人老去,独留美酒,到了盛唐时期,正是邛窑彩绘的黄金时代,邛窑彩绘陶瓷便是最佳的盛酒美器。可以想象,当邛崃美酒与邛窑彩绘陶瓷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会给那个时代的伟大诗人多么汪洋恣肆的富丽想象。

邛彩盛美酒,李白曾记否。我们已经无法追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绝世天才,但透过凝注陶瓷文化与酒文化的邛窑陶瓷器,似乎可以嗅到一个时代的荣光。邛窑历史悠久,在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在南朝即广泛使用化妆土美化陶瓷;在隋代就独树一帜地创造了釉下彩绘;唐至五代以其釉下彩绘著称于世,达到了它的历史高峰。邛窑陶瓷彩绘装饰十分普遍,邛窑陶瓷有单色釉,如青釉、棕黄色釉、褐黑色釉、灰白色釉。由于泥料较粗,普遍含有细沙粒,胎面普遍施化妆土,用当地原料配出浅黄、深黄、棕黄、老绿、翠绿、孔雀蓝、藏蓝、紫黄、黑色等色彩在瓷器上作画,大多数是釉下彩。由于邛窑瓷器釉层稀薄,釉下彩或釉上彩不易分辨,但大多数是釉下彩。以大片圆形彩斑、联珠、多层菱形、圆圈构成的图案,有些和刻花、划花、粘贴、捏塑、模印等共同组成装饰面。最突出的是彩画。这些釉下彩绘,由于工匠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书画艺术的功力,以没骨画的技法,率然落笔,粗悍展开,画出的花纹潇洒豪放,韵味无穷。

由于邛窑多生产民用品,所以创作十分贴近生活,四川自古以来尚酒,以陶瓷盛酒、酿酒由来已久,笔者曾见到一件唐代邛窑彩绘四系罐,从形制和规格来看,应该是实用盛酒器。诗酒相依。古往今来,无数雅诗妙词,华文彩赋,在歌咏文君相如情事时,总是会联系到邛崃的酒,也会联系到邛崃的盛酒器。邛崃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产美酒的地方,唐代时,邛酒酿造已发展到高峰,酒肆遍布,酒香弥漫。“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诗人此处在邛崃吟诵的“泥酒杯”,便是大名鼎鼎的邛窑系陶瓷。从彩绘四系罐的彩绘图案看,几笔浓淡涂抹,自成趣味,给人无尽想象,不知道如此精美的陶瓷盛酒器,诗仙李白是否还记得?

五彩与斗彩的区别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仅彩瓷品类就达数十种之多,有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等。其中,五彩与斗彩是继青花之后又出现的两种彩绘瓷器,问世以来深受世人的喜爱,但这两种彩瓷从器表纹饰看极易混淆。

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颜色,施彩多寡,是依据整体装饰效果确定的。五彩瓷又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据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

斗彩的含义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釉上彩与釉下彩争奇斗艳的意思;一种认为是釉上、釉下几种彩色拼凑、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关于斗彩这个品种出现的时间目前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代宣德官窑的创新品种;一说是明成化时期的创烧品种。但据文献资料可知,“斗彩”这个名称在明代还没有正式形成。明代晚期的一些书籍,如《博物要览》等,都没有“斗彩”这个名词,他们将“斗彩”称为“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即青花五彩,可见斗彩与五彩区别难度之大。“斗彩”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一书,书中写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但分析得不够全面,当时也是将“斗彩”与“五彩”相为混淆,不过能将明代彩瓷划分出斗彩、五彩、填彩三大类,已经难能可贵。

斗彩瓷属明成化最为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绝大多数为二方连续图案,或由伸展多变的不同形式的图案组成。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应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斗彩卷枝纹瓶、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绘制的斗彩珍品。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而青花五彩等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

从以上定义可知,斗彩与五彩的区别,就是斗彩分别与“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的区别。斗彩与釉上五彩的区别很容易,既斗彩有釉下彩,而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没有釉下彩。而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就不是很容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釉下青花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假设一件斗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完整的青花器。而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如果单纯用青花装饰它而不用其他颜料,入窑烧制后就是一件不完整的青花器,它上面的纹饰是残缺不全的。2、釉下青花表现量不同。斗彩瓷的纹饰中青花运用较多,而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3、釉上彩绘的装饰方法不同。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

乾隆斗彩描金花卉纹茶壶


乾隆斗彩描金花卉纹茶壶

多年前,我在外地一古玩市场淘到一把漂亮的茶壶。壶嘴到把全长20厘米,高14厘米,壶嘴和壶柄均饰有浅浅的浮雕,壶盖上也有一个浮雕蟠桃,与壶嘴的浮雕遥相呼应,特别有情趣。且茶壶看起来也有些年代,包浆自然,彩绘描金完好无损,壶身图案清晰别致,釉面丰润肥厚,品相比较完美,一见就让我特别欣赏。因为没有底款,应该是民窑烧制,而老板开价也不是很高,几经还价就顺利成交了。

后来几位资深的的藏友见过我的茶壶后,说这把壶应该是乾隆年间出的斗彩描金花卉纹茶壶,虽然是民窑烧制,但画工严谨,图案规整,色彩浓艳有致,可以说得上是民窑中的精品,非常值得收藏,价值应该高出买入价格的几倍,算是捡了大漏。收藏里的学问学无止境,不管是否捡漏,只要能淘到自己喜欢的宝贝,物有所值就可以了。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这跟当时的社会繁荣有关,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大不如从前了。我手中这件乾隆时代的斗彩描金花卉纹茶壶,可谓是斗彩瓷器最后的精品,非常有收藏意义。

陶瓷斗彩制作工艺为经典


在古玩陶瓷市场古董珍玩瓷器种类里,我最喜的应是斗彩。并不是因为它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形成两种工艺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也不是因为它颜色丰富拥有红、黄、紫、赫、之外还有粉红、耦合、玫瑰、胭脂红,更不是因为它彩绘精细能与工笔画的艺术描写效果相媲美。它对我的吸引力在于它的陶瓷市场制作的工艺。

它创烧于明成化时期,由当时的皇帝朱见深亲自督造。一国皇帝,什么珍奇古玩没有见过?只此一点,便足可见其魅力之大。它是由擅长工笔的匠人先在烧好的陶胚上用青花料勾出轮廓后施釉,然后入1300摄氏度高温的窑里进行煅烧,再用矿物颜料在青花勾成的轮廓里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摄氏度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葫芦瓶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精细里改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斗彩罐有盖者多数为雍正时后配,所以以上所记“成窑五彩”可能就是成化斗彩。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记:“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宣窑青花有耳盖碗,五彩暗八仙铙碗,五彩的收小些,亦照样烧造……五彩洋花八宝大盘……五彩并莲茶碗……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传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其罐与花囊不可持去。”以上三例记事档中五彩器,结合传世品分析大都是斗彩瓷器,说明到清雍正、乾隆时期,斗彩与五彩仍未被区别,清宫亦将斗彩称作五彩。

斗彩的魅力,在于二次入窑煅烧烘烤,在于釉下青花勾线,在于釉上五彩渲染,买陶瓷更在于其制瓷工艺的独特。

中国瓷斗彩工艺借鉴景泰蓝说法与史实不符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纵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尤其是到了宋代,陶瓷艺术达到巅峰时代。以河南为中心的汝、官、哥、钧和以黄河以北的定窑代表着宋代陶瓷的最高水平。然而,呈现于《中国宋代瓷窑分布图》上的一处窑址却鲜为人知,那就是德州窑。德州窑曾留给后人太多的神秘和遗憾。

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也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陶瓷文化大型交响乐曲!在这美丽的乐章中,德州窑的作品又是一个难得的、跳跃的、和谐的音符!

800多年前,德州窑凭借运河之便烧制名瓷,德州窑彩瓷技术更是炉火纯青,生产的瓷器销往大江南北。然而直到2006年,沉寂已久的北宋残存德州窑才被发现、挖掘,重见天日的德州窑不但为北方龙泉、青瓷和红绿彩等众多瓷器找到了出产之地,也使这一黄河中下游极为重要的窑口重新回到世人视野。

从五代到宋朝再到元明,德州窑一路走来。她带着泥土的芬芳,她承载着德州人的智慧。从德州窑出土器物来看,以灰白胎质为多,另有少量褐色胎质器。器物大多为生活器皿,包括碗、盆、罐、枕、瓶、灯等,另有部分瓷俑和动物玩具,釉色以白釉居多,其次为黄釉、黑釉、灰釉等。装饰技法有划花、刻花、点彩、加彩、黄釉刻花、白釉黑花等。出土瓷器图案中有艳丽的红、绿、黄等色彩,这类工艺被称为红绿彩。这种红绿彩的工艺,就是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斗彩工艺的前身。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德州窑最繁荣的时期就在北宋,德州窑窑型为马蹄窑,因其平面结构呈马蹄状而得名,又因其立面似馒头状,俗称馒头窑,其窑型在北方窑中多见。此窑的特点是火膛呈扇面形,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券顶空间,窑后壁的正中和两侧共设3个烟道,烟道呈扇形,点火后,烟气从烟道直接排出,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受阻后再转向窑底,流经坯体后最终烧成。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德州窑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犹如昙花一现,一个重要的窑口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风沙中。德州的窑的消失,也曾留给众多考古学者和历史研究人员一个重要的课题。

历史往往要依靠数字来记载。数字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穿连起一个个事件、人物,横向关联,纵向伸展,于是形成了历史的全貌。在德州窑的历史长河中,断流长达八百年,曾代表了当时彩瓷技术的最高水平的德州窑已经绝迹人间。不知何人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续接德州窑历史。

我们相信,总会有人重燃德州窑的炉火,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理想之火正在熊熊燃烧,在德州窑里燃烧,它的温度高达1300℃,这个温度足以将所有的困难与挫折融化。(撰稿张春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