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古董 > 导航 >

古董瓷器鉴赏入门和快速提高

古董瓷器鉴赏入门和快速提高

古代瓷器古董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0-10-27

古代瓷器古董。

说起这古董瓷器鉴赏这一概念其实所指的是非常的宽泛,久在我们现在的古董市场上和书籍中都没有任何一本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能够一言以蔽之,而且在大家日常所说的文物鉴赏中,或多或少的都是偏向经济利益范畴的古董瓷器,也就是收藏界里的鉴赏。

在古董瓷器的鉴赏这一方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的是到底什么古代的物件可以被我们称之为古董,其实所谓的古董就是以前的人们所说的古玩,它是凝聚了我国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精华;是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者和承载者,它的出现和流传对我国的现代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有效自在即文字记载来看鉴赏古物、收藏古玩这一门艺术一直是都是我国古代帝王、官宦、文人等上层阶级的文化特征。

这一种状况在我国的古代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时至今日,在电视、广播、网络等众多媒体的推动下,由以前只能在帝王之家和藏于豪门之室的古玩,转变为现在任何喜欢这一艺术文化的人都可以收藏,那么作为刚接触这一艺术的我们,有这么鉴赏瓷器的入门指南呢?

我们先要明确我们收藏这一古董瓷器的目的。作为一般收藏古董瓷器的人来说他的目的分为以下这三种:①投资性收藏、②观赏性收藏、③研究性收藏。但是在大多数的收藏中人们都是以投资性收藏居多,其次研究性收藏,最后观赏性收藏。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就大概知道了自己所想要收藏古董瓷器的方向了。

我们首先来说投资性收藏的古董瓷器,收藏者必须要熟悉市场、熟悉行情、熟悉古瓷品类、收藏爱好的变化和价位走向,并且能够预测它的未来发展,在进行古瓷器投资性收藏,必须严把鉴定关,并且像对待其他投资行为一样,充分认识它的风险性并做好应对的准备。其次就是对于研究性收藏的古董瓷器来说,它在选择古瓷收藏对象上有这特殊的要求,就是指的是否能够满足学习与研究需要为取舍标准。没有学习研究价值的,即使有利可图而不取极有学习研究价值的,虽残器片瓷而不舍。以上就是作为古董瓷器鉴赏的一些技巧。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怎样提高瓷器鉴赏能力


经常看到有网友问怎么样才能提高鉴赏能力。余虽学疏才浅,但愿将自己多年来观察瓷器的一点体会奉献出来,既是希望能对初入门者有所帮助,也是基此抛砖引玉,期盼学界仁人志士不吝发表真见卓识。余深知网上藏龙卧虎,高手如林。余之浅见如有谬误,敬请斧正。

余认为,掌握瓷器鉴赏技巧,首先要学会判断瓷器的新与古。当然,判断新瓷与古董的方面很多,如胎土 釉质 器型 彩料 画风等许多方面都是必须考察的重要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看包浆。而包浆又是通过光线来显示的。因此,瓷器表面有无包浆与是实光还是虚光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质 釉层 釉面,使釉面之光现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将实光称之为宝光 苏光 蛤蜊光 木纳光等等;将虚光称之为火光 贼光等等。包浆是瓷器随着年代沉积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件瓷器既是无人去动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后,自然也会虚光退去,实光显现。造假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釉面虚光减弱,但他造不出包浆。可见学会看包浆是何等的重要。但由于各种瓷器釉面的千差万别,用肉眼看包浆往往判断不准。怎么办?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解决的办法。我的办法是用侧光放大镜对焦观察。即用20倍灯光放大镜观察釉面时,你会发现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会有一处亮点。你将手中的放大镜调整到亮点 光焦与视线三点成一线,然后慢慢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现,新瓷的釉面犹如一层金属膜,将光线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无变化的耀眼强光,或者形成一层绞丝状强光;而古瓷就会光线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织、山峦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这样长期观察,你就会学会准确把握釉面包浆的深浅。还有可以通过大量的照象观察去总结把握包浆的经验。

学会看包浆只是解决了正确区分新瓷与古瓷、真品与赝品的问题,但还不能断定古瓷的年代、类型(如是低温釉器还是高温釉器,是单元胎质还是两元胎质或者现代混合胎料,是斗彩、五彩、粉彩还是珐琅彩?)、窑口等等。因此,当你拿到一件瓷器,通过观察包浆初步确定为古瓷之后,还要进入第二步的考察,即通过观察瓷器胎土的颜色、硬度、质感,器型特点,修底修足风格,釉质颜色及透明度,釉层厚度,釉面硬度、光滑明亮度及润泽度,气泡的疏密、大小及通透感,青花发色及青花在釉下釉中釉面的特征,斗彩五彩粉彩等釉彩的呈色及质感,画风、绘画技法及绘画水平等等诸个方面一一进行祥细审查,以大体确定其年代、类型及窑口等。

如果仅仅是为了欣赏古陶瓷的艺术魅力而并不打算收藏,只要学会了看包浆、断年代、分窑口、归类型,就足以尽情享受中国古陶瓷那种千变万化、鬼斧神工的绝妙艺术造化了。但搞收藏甚至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仅仅掌握这点知识就不够了。不说别的,只拿造假来说,中国历史上古而有之。而现代赝品仅是出自我们同代人之手,相互之间在时代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并无大的差别,他们的假冒之作尚能骗过很多人的眼睛,更何况那些出自对我们来说几乎毫不了解的时代背景下的古人之手的仿古之作,鉴别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在看包浆、断年代、分窑口、归类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观察、分析上手之器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细部特征,看其是否完全符合它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时代的一切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走眼、不失手、不上当。

前面仅仅是谈了些瓷器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但那仅仅是鉴赏瓷器的一种程序和方法,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具体的知识性和实质性的问题。但是,就象蒸馒头那样,你会蒸很好的馒头,可你手上没有面粉 酵母 水、燃料和锅灶等,你还是蒸不出馒头。只是了解了鉴别瓷器的一些技巧,如果没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厚的实践经验,再好的鉴定方法也派不上用场。那么,知识和经验从哪里来?一个字就是”学”。怎么学?我觉得这倒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目前瓷玩界分什么学院派和实践派。我看无论哪个派都应当是立足于实践,同时这种实践又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克服了焦躁和盲动的实践。 因此,建议刚入门的藏友在”练摊儿”的同时买几本书看看。买书一定要有选择性:一是要买那些针对性强的以介绍景德镇出土文物 ,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各大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图录为主同时兼具知识性的书籍。一般不要去买那些纯理论性专箸。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收藏而不是想当学者,那些引经据典的空洞理论对我们实在是用处不大,甚至还会落入歧途。二是要买那些大出版社出的正版书,千万不要买那些地摊书。记得我曾在一位收藏大家朋友的家里见到一本台湾出版的古瓷器鉴定巨箸,上面介绍的数百件历代官窑器,几乎全是现代赝品。我们学了这样的书,岂不是上了贼船?

鉴赏瓷器归根结底靠得是眼力,而眼力则是心力的反映。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心里没底儿,眼睛就会茫然。鉴赏瓷器也是一样。如果对某一时代某一窑口某一类型的瓷器事先在脑子里没有一个完整清晰而又准确的概念,当遇到这种瓷器时,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常听有人吹嘘,他玩儿瓷器几年几十年,上手过瓷器几万甚至十几万件。其实,无论玩多长时间,见过多少东西,只要没有自觉地进行过系统地研究,终久也不过是个“二把刀”,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这是因为,鉴别一件瓷器需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事项,每一事项都有不同年代不同窑口不同类型的不同知识内容。如果不是通过大量的、系统的、仔细的、反复的观察、联系和对比,而仅仅是靠上手瓷器去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不仅太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我们”炼摊儿”也好,跑博物馆也好,都不可能那么方便。 家里拥有大量的瓷器供我们去作系统的研究更不现实。而只有通过看书去系统反复地观察分析大量的图板来获取知识,才是最便捷、 最经济、 最现实的。

瓷器入门(一)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粗略地介绍一下瓷器入门知识。

唐三彩:专指唐代烧制的一种低温釉的陶器。釉面呈现黄、白、绿、蓝、赭、褐等多种颜色,但以黄、白、绿三色彩为主,故而得名。唐三彩盛于开元年间,天宝以后数量减少。其有很高的工艺和欣赏价值。

元代青花瓷的特征

什么是青花瓷?

青花瓷即白底蓝花的瓷器,英文名称为:Blue and White。是用钴作为色料,直接在瓷器的胎上绘画,然后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烧造而成的瓷器。

造型特点:大、小并存。大型器粗犷、浑厚,小型器粗朴、实用。

大型器的特点:以进口钴料绘画,呈色浓艳,纹饰布局繁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装饰纹样以牡丹、莲花、龙、凤、人物等较多。

小型器的特点:以国产钴料绘画,呈色暗淡;纹饰布局疏朗,以菊花、梅花等多见。

延祐型(小型器)青花主要特点是:以小型器为主;青花色料为国产钴料,成分为高锰低铁,呈色青蓝偏灰黑,青色比较清淡;纹饰的交笔处呈褐色,多以卵白釉作为低釉;在时间方面早于进口钴料,只涂不画,中期出现了画,画面以疏朗清雅为特点。纹饰题材以梅花、菊花为主要。

至正型(大型器)青花的特点:以大型器为主,大碗、盘、梅瓶、玉壶春瓶、高足杯等;青花以进口钴料为着色剂,称为“苏泥勃青”或“苏麻离青”,来源于波斯等地,成分为高铁低锰,呈色浓重鲜艳,蓝中泛黑,画面的局部有黑褐色的结晶斑,手摸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元代后期常见;多以青白釉作为低釉;纹饰布局繁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繁而不乱;题材植物纹为主,牡丹花、莲花常以大花大叶的形式出现,丰满富贵。动物纹中的龙,细颈,瘦长身,三爪或四爪,苍劲有力,时代特征非常明显。人物纹是元青花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多以高士图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辅助纹样以变形莲瓣和蕉叶纹常见,相邻莲瓣之间留有空隙,蕉叶中茎涂实,不留白。这都是元青花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以画面规整繁密。

瓷器入门(二)


紧接着上一篇瓷器入门的介绍,此篇瓷库小编将着重讲解明清时期的瓷器入门知识。

明代早期彩绘瓷

胎、釉、彩的特征:胎细而白,釉白中泛青。进口钴料绘画,呈色清翠浓艳。

永乐瓷器造型秀丽俊俏,纹饰以折枝瑞果纹较多,布局疏朗秀丽,多留空白

宣德瓷器造型相对较大,纹饰以人物纹较为典型,布局较繁密

宣德年款 字体刚劲有力,自然大方,个别草率不拘。书写位置极多。

明代中期彩绘瓷

青花瓷的特点:胎体细腻洁白、轻薄,釉层肥润,成化胎釉最好。钴料为国产平等青(陂塘青),色调淡雅清新。造型轻巧俊秀。纹饰布局疏朗。

成化斗彩瓷

彩:起源于宣德,成熟于成化。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的彩绘瓷。方法为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五彩填涂,相互争奇斗艳,故曰“斗彩”。

斗彩创烧于成化时期,流行于江西景德镇等地,“斗”是斗拢、凑合的意思,用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五彩填涂,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故称“斗彩”。

明代晚期彩绘瓷

靖青花瓷的特点:青料为回青,呈色鲜美浓艳,微闪紫红色。大型器较多,造型粗犷。纹饰布局富丽繁密,缺乏层次感;道教色彩的纹饰最为流行。

嘉靖年款:字体瘦长,笔划较粗,刚劲中藏有秀逸。

隆庆年款:多为为“大明隆庆年造”,而非“大明隆庆年制”。笔划顿挫有力。

天启、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共有24年,官窑几近停产,故年号款瓷器极少。青花呈色比较复杂。纹饰中道教色彩减少,写实性的纹饰增多。与顺治时期同称为青花瓷史上的“过渡期”。

清代彩绘瓷

清代彩绘瓷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顺治

中期:康熙、雍正、乾隆

晚期:(1)嘉庆、道光、咸丰 (2)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青花瓷: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器物口沿多为酱釉口。青料以国产浙料为主,呈色开始出现远近浓淡之分。典型器形有筒瓶、净水碗、花觚、将军罐等。代表性纹饰有芭蕉麒麟、人物山水、花鸟等。

清代中期彩绘瓷

康、雍、乾三朝是制瓷业的最后一个兴盛时期,除青花瓷之外,新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的彩绘瓷品种。从乾隆后期开始,制瓷业开始衰落。

康熙青花瓷

典型的康熙青花呈色艳丽,俗称“翠毛蓝”, 青料为云南产的珠明料。

额头上写“王”字的正面龙是康熙中期典型的龙纹。

康熙年款:前期笔划较粗 后期笔划较细

康熙珐琅彩瓷器:

珐琅是一种由铝硅酸盐等矿物再加上氧化铅、氧化钡等助熔剂烧制而成的类似于釉的物质。瓷胎珐琅创烧于康熙中期。

珐琅彩的熔剂由氧化铅——氧化钡——氧化硅组成,这样的组成既增加了釉的玻璃感,又增加了釉的折射率,改变了釉的光泽,使人视觉上有凸起的感觉,但用手触摸釉面却是光滑的,形成了于五彩不同的呈色效果。珐琅彩的基本色泽有黄、蓝、绿、紫、白、黑等,金红(又称胭脂红或洋红)和玻璃白由西方引进。

珐琅彩器一般先在景德镇进行素烧,入宫后再由绘画高手进行彩绘,之后再低温焙烧而成。康熙时期的器表不施釉,直接在涩胎上施彩,彩料较厚,釉面往往有细小的冰裂纹。器表所绘的纹饰多缠枝花卉,纹样具有大花大叶的风格,在花蕊内常书“万”、“寿”、“长”、“春”字样。

康熙粉彩瓷器

粉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其作法是在绘画之前,先用含有砷元素较多的玻璃白打地,在白地上进行彩绘,使各种色彩都含有一定的乳浊感,从而达到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的效果。

雍正彩绘瓷

雍正青花瓷:胎釉洁白细腻;器物造型优美端庄;纹饰疏朗简洁。

乾隆彩绘瓷

乾隆瓷器质量较高,但胎质坚硬不如康熙,细腻不如雍正。造型方面,浑厚不如康熙,秀美不如雍正。多新奇的器形是乾隆瓷器最大的特点。青花呈色稳定、沉着。纹饰中,富、禄、寿吉祥寓意的题材比较突出

乾隆年款

特点:1、由以前的楷书为主变为篆书为主;2、由六字二行较多变为六字三行较多,而且多无圈框;3、字体方正,直笔较多,笔划粗细得宜。

清代晚期彩绘瓷

瓷器质量、数量都大幅度下降,只在光绪时有所复兴。器形比中期减少,且无多大变化。纹饰呆板粗俗,多歌颂太平、祈求吉祥如意之内容。

瓷器古董鉴定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古董瓷器,然而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出现很多在市面上,稍不注意可能就买到赝品。那么古董瓷器鉴定怎么做呢?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瓷器古董鉴定”

1、看古董瓷器的成型工艺:瓷器成型工艺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例如,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元代的青花瓷时,就要看它的瓷器史如何成型的。元代的青花瓷是脱坯脱出来的,而不是手拉坯。它们的区别就是拉坯薄厚较均匀,脱坯摸上去则会高高低低,不很均匀;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古董瓷器鉴别真伪的几个简单小办法]

2、看古董瓷器的款识:款识表明一件瓷器的时代、制作者、窑口等,也是鉴定古瓷器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明清古董瓷器大多是青花为主,如果用放大镜照一下,发现多是深厚下沉,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道光以后的款字泛青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清末有不少仿清代乾隆官窑的瓷器,然而字体、笔法与乾隆时不同,基本可判断为赝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依据。

3、看古董瓷器的注浆工艺:如果一件款式为清康熙年制的,采用的是注浆工艺,那么就可以确定是仿造品。因为注浆工艺是到了1949年之后才出现的制作工艺。

4、看古董瓷器的纹饰:瓷器上的纹饰都刻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又如元青花瓷器的纹饰,少则三、四层,多则七、八层,层次多布局密,这些不同的特征,都为我们判断瓷器年代提供宝贵线索。 [古董瓷器鉴别真伪的几个简单小办法]

5、看古董瓷器的釉质:不同时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古董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是看古董瓷器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例如老瓷器所谓的宝光,指的是站一米之外就能看出油油的光泽,光泽里含油,新瓷器的则是光泽直白,没有油光;很多仿古瓷器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油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瓷器古董鉴定”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瓷器彩釉初入门


中国瓷器的彩釉及装饰变化多端,并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容易令新晋藏家望而生畏。到底什么是彩釉?涉及到哪些主要瓷器品种?专家张为君曾于佳士得官网分享鉴赏瓷器彩釉的入门知识,在此整理,转给各位有兴趣的藏友。

▌什么是彩釉

张为君:彩釉通常是一层不透水或玻璃状的涂层,涂上瓷器后,通过焙烧与瓷器熔接,可用作染色、装饰或提供防水作用。彩釉中最重要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而彩釉的种类则取决于当中额外添加的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包括铜、铝,以及其他会改变彩釉黏稠度、颜色和质感的物质。瓷器可在焙烧前或后上釉;焙烧前上釉称为釉下彩,焙烧后上釉则称为釉上彩。

▌彩釉是如何出现的

张为君:由于不具彩釉的粗陶器及陶器大多有着许多细孔,难作容器之用,故彩釉的出现,原为实用而设。不过事实上,美感亦占据着部分角色。彩釉效果赏心悦目,因此即使瓷器没有细孔,工匠仍会涂上彩釉作装饰用途。早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中国已出现手制陶壶,但直到隋唐时期,陶瓷技术才发展成熟。当时的工匠能使用陶轮制造厚薄一致的容器,并在窑内烧制色彩斑斓的彩釉。

▌唐代:三彩瓷

明 三彩骑马男像瓦一对

宽26.5厘米

2016年9月15日在佳士得纽约

25000美元成交

张为君:“三彩”的意思是“三种色彩”,但其实只是统称,因为有些三彩瓷不止有三种颜色。常见的基本颜色包括绿色、米白色和黄色(西方称为“卵青釉”),但亦有棕色、蓝色及紫色。唐朝年间,三彩瓷常用作容器及人像等陪葬品。这些人像有不少地方都刻意没有上釉,因为彩釉稀薄,在烧制时不同颜色会混成一团,破坏人像的五官,因此工匠不会在这位置上釉,而是在完成后再以颜料上色。现时发现的大部分人像,其颜料部分大多已经脱落,因为颜料主要为有机物质;但彩釉部分则仍然鲜艳明亮。

▌宋代彩釉印象

北宋 耀州黑釉油滴瓶

高22厘米

估价:2000-,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南肯辛顿

2016年11月11日

张为君:宋代瓷器有别于唐代,以单色及类似翡翠银器和冰雪的冷色调彩釉为主。宋代单色彩釉虽然已有逾千年历史,但流传至今仍然时尚高雅。宋瓷的形态及彩釉配合得和谐完美,总会使我为之惊艳。最著名的宋瓷产自五大瓷窑,分别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及钧窑。

▌宋代:汝窑瓷

清雍正 仿汝窑花口碟

直径14.3公分

估价:10000-15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现时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瓷器是汝窑瓷。出自此窑的瓷器非常罕有,已知的现存珍品只有约70件。这种彩釉的特别之处,为当中含有当时极难开采的玛瑙。这些瓷器与龙泉青瓷一样含有氧化铁,令其呈现翡翠绿色调。汝窑瓷通常会加入裂纹效果,这种效果是由于彩釉冷却速度比瓷器快,并于表面收缩而造成。

▌宋代:哥窑瓷及官窑瓷

清雍正 仿官釉双龙耳壶

六字篆书款

高50厘米

估价:18万-22万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我们通常将哥窑及官窑的彩釉分为两个不同种类,纵使许多学者皆争论到底哥窑是否真正存在。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普遍认同官窑瓷及哥窑瓷都有独特的裂纹彩釉;一组幼细的金线,以及另一组色彩较深也较粗的线条,此种裂纹被称为“金丝铁线”。

▌宋代:定窑瓷

宋明 定窑鱼藻纹碗

直径16.2厘米

估价:10000-15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定窑瓷的特点是以象牙白色配上压花或雕刻装饰。除了白瓷,定窑亦有出产黑釉或棕釉,极为罕有。定窑瓷的特色是“泪痕”,这是部分定窑瓷表面像泪珠一样的痕迹,可证明定窑瓷的真伪,因为后期的仿制品通常没有泪痕。

▌宋代:钧窑瓷

明 钧窑天青釉渣斗

高11.7厘米

估价:3000-5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南肯辛顿

2016年11月11日

张为君:钧釉比其他四个窑的彩釉更加色彩鲜明。钧窑瓷以浓厚明亮的偏蓝彩釉闻名,每件瓷器的彩釉都独一无二。这种蓝色并非由颜料造成,而是由二液相分离的现象引致的错觉,形成乳白色的效果。由于彩釉中含有铜,因此部分钧窑瓷也有红色或紫色的色块。另外,大部分钧窑瓷均有“蚯蚓走泥纹”,形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由于后期的仿制品鲜有这种“蚯蚓走泥纹”,因此也是辨别瓷器真伪的理想特征。

▌宋代:青瓷

元明 14世纪

龙泉青釉花卉纹盖罐

高25厘米

估价:6000-8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南肯辛顿

2016年11月11日

张为君:西方将淡翠绿色的亚洲瓷器称为青瓷。青瓷彩釉源自中国,以浙江省的越窑及龙泉窑最为著名。青瓷技术其后传至韩国、日本及泰国。虽然这种瓷器被称为青瓷,但亦有白、灰、蓝、黄等不同色调,颜色取决于上釉的厚度、陶土的种类、彩釉的成分及焙烧的手法。在日本,蓝色的青瓷尤其受欢迎,这种色调的代表性瓷器,乃产自南宋年间的浙江省龙泉窑。

▌青花瓷

明宣德 青花灵芝龙纹大罐

六字楷书款

高35厘米

估价:60000-80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青花瓷泛指各种以蓝白色彩釉点缀的瓷器,这种瓷器是将钴蓝色的釉下彩涂上白色瓷器制成,而这种彩釉本身其实是透明的。青花瓷始于9世纪,并传承至清朝,堪称最受欢迎的中国瓷器,更是世上最名贵的瓷器之一。很多人视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为上品,但元朝及明朝的青花瓷同样极具历史、美学及经济价值。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身轻巧,蓝色鲜艳亮丽,此时期的青花瓷画风更加仔细高雅,因此备受推崇。钴蓝颜料在当时被视为矜贵之物,因由伊斯兰商人从波斯引入,所以早期的青花瓷装饰不少也呈现伊斯兰风格。青花瓷于17世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出口至欧洲,随即引起热潮,并出现大量仿制品,例如随处可见的垂柳图案。

▌窑变釉瓷器

清18-19世纪 窑变釉长颈瓶

高59.6厘米

估价:8000-12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清18-19世纪 窑变釉长颈瓶

高34厘米

估价:1200-18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南肯辛顿

2016年11月9日

张为君:窑变是以高温焙烧而成的蓝、紫、红色彩釉。由于彩釉中的铜或其他金属成份在稀薄的彩釉表面分解,因此形成幻彩的效果,成就独特的窑变釉瓷。即使瓷器的外形一样,亦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窑变釉瓷,因为窑变釉无法控制,因此更加引人入胜。虽然窑变釉瓷展现抽象美感,但市场价格却不如装饰精致的明清御瓷。窑变釉具有独特的抽象美态,它虽非典型的中国彩釉,但其色调亮丽,是我最喜欢的彩釉之一,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康熙:五彩瓷、粉彩瓷及素三彩瓷

清康熙 白地素三彩暗龙花蝶纹碗

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直径14.9厘米

估价:8000-12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五彩”原本指明朝,特别是嘉靖及万历年间以五种颜色装饰的瓷器。因为明朝尚未有蓝色珐琅,因此五彩瓷会首先焙烧一次后再涂上钴蓝釉下彩装饰,然后再涂上红、绿、蓝、黄、紫色的釉上彩,焙烧第二次。到了康熙年间,五彩瓷演变成现时西方学者所指的素三彩(famille verte),法文解作“绿色的系列”。这段时期的彩釉以清雅的绿色为主,并以其他颜色的珐琅点缀。康熙年末,中国引入粉彩瓷。粉彩釉主要为从胶体金提取的不透明白色及粉红色珐琅,由清朝的耶稣会教士带到中国。这种新颖的色彩,在雍正及乾隆年间也大受欢迎。雍正时期的粉彩瓷特点为精巧柔美,鉴赏家视之为最上等的粉彩瓷。

▌康熙:豇豆红釉瓷器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六字楷书款

直径7.4厘米

估价:50000-80000英镑

佳士得伦敦国王街

2016年11月8日

张为君:红釉还有不少名称,例如“苹果红”“美人霁”“娃娃脸”“美人醉”等,描述酷似嫰红肤色的色调。红釉瓷深受藏家喜爱,带有绿色斑点的珍品则更受欢迎。要塑造这种翠绿的效果,必须准确涂上含铜的彩釉,然后再小心烧制。这种彩釉在康熙年间独有,通常用于小型瓷器,例如文房摆设。

古董瓷器如何保养


古董瓷器如何保养

古董瓷器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体现着我国的悠久文化。一些瓷器保存到现在实在是不容易。一些收藏的朋友更是懂得这些瓷器的珍贵,因此小心翼翼的保养,有的干脆直接束之高阁,不去碰。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完全正确,瓷器需要正确的保养方法。

一、清洗

为了让瓷器看起来更加洁净,更加富有光彩,就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清洗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碱面到水里面,这样就很容易洗掉瓷器上面的脏东西了,用碱面洗了之后还要用水冲洗干净。注意的是,瓷器本身就比较光滑、易碎,碱面清洗后的瓷器更是光滑了,因此在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小心抓牢,避免造成瓷器的破碎。

二、釉彩的处理

一些瓷器经过了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些彩已经脱落了。这时候就不要对这样的瓷器置之不理了,要及时进行修补。对于已经脱落的就没有办法了。但是对于剩下的釉彩要小心保养。可以拿到专业的保养师傅那进行保养,也可以自己买一些粘合剂,涂在上面,将釉彩和胎粘在一起,尽量保持瓷器的完整,不要让釉彩继续脱落。

三、古董瓷器的存放

将古董瓷器买回来之后,进行存放。因为放在裸露的空气中,会氧化。所以尽量将古董瓷器放在盒子中。注意一定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盒子,不能太小,更不能太大,一般来说,盒子比瓷器大出5公分即可。

古董瓷器是我国的国宝,是无价之宝,因此有幸收藏的人,一定要保养保养工作。

瓷器鉴定该如何入门


在英文当中,中国的简写为China,而China恰恰又是瓷器的英文,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之大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国瓷器从古至今都有它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精品代表。宋代的五大名窑所产精品令世界人民惊艳,元明清的瓷器制作更是不断的升级创新,精品不断。不过,在瓷器发展的漫长历史当中,仿制品瓷器同样也是数量众多,瓷器收藏者稍有不慎就会打眼买到伪造瓷器。那么,作为一名立志在瓷器鉴定有所成就的新人,瓷器鉴定要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

一、从瓷器的款识来确定新旧和真伪

据瓷器鉴定行的专家表示,在目前的瓷器市场,传世品和仿品最多的当属距今时间较近的明清时代的瓷器,而明清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绝大部分都有年款特征。例如,后人根据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征就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即“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当然,清代不同时期的瓷器在款识上也有类似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在相关的书籍当中都有记载。

二、根据瓷器的造型特点来鉴定瓷器的真伪与时代

据瓷器研究专家表示,瓷器的不同造型和特点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审美观点以及制瓷技术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制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瓷器造型变化上也是逐渐变化的,这一点可以从距离目前时代较近的元明清三代的瓷器的造型变化看出来。元代的瓷器造型多为常用的坛子,罐子,瓶,壶等一般器物,而且器形较大,胎体较厚,制作相对粗糙,而在明清时代的瓷器在造型上不仅仅有常见的日常器物,同时还增加了可供陈列欣赏类和文具娱乐类的瓷器,例如插屏,花托,花尊,笔筒,棋具,蟋蟀罐以及一些仿古礼器等。

三、根据瓷器的足底特定来辨别

根据大量不同时代的瓷器特征总结来看,元代以及以前的瓷器足底多露胎,而且胎质粗糙,在明清时代,足底开始挂釉且带有款识,自清代中期开始露胎瓷器基本全无。

瓷器的真伪辨别是每一个瓷器爱好者和鉴定师要求掌握的技巧,只有在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才会减少打眼的机会,淘到更多的真品瓷器。

瓷器收藏入门知识大全


一 、原料类

高岭土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

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

“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

——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

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

——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

——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

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

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

——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

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

——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

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

——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

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

——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

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

——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

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

——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

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二、工艺类

拉坯

——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

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

——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

——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

——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

——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

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

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

——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

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

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

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

(2)支圈叠烧,如定窑。

(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

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

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

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

——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

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

——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浸釉

——浸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蘸釉”。

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

釉层厚度由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进行控制。

适用于厚胎坯体及杯碗类制品施外釉

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升温,通过收藏渠道来参与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和其它的市场投资一样,在艺术品的投资上同样是存在着风险的。

只有收藏到真品,才能够升值。

不少人常常通过拍卖会的渠道去购买收藏品,但当前国内的拍卖还不十分规范,拍卖品的真品率也问题不少。

据报道,广东有一次陶瓷拍卖,真品率仅百分之一。

现在好多人都看好国外回流藏品,可是,在回流藏品中同样存在着真赝混杂的状况。

有一位藏家花了百万巨资从英国买回一批瓷器,后经专家鉴定,全部是赝品。

因此,为了躲避风险,在投资艺术品时,自己能懂得识别真假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识别真正的古瓷?

我国的瓷器生产,如果从商周时代算起,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综观历朝以来瓷器生产,都是在发展之中又有着各个朝代不同的时代特色。

因此,了解各朝瓷器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瓷器生产的不同时代特点,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去鉴识历朝历代的真品瓷器。

一般说来,瓷器的形制、纹饰、款识等,后人都是可以仿制的。

因此,拿到一件瓷器,鉴别真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这些。

当然,这些条件,在断代上是必须要考虑的。

比如,历代各朝在瓷器上绘龙的图纹都是各有特点的。

以清代为例,顺治朝的龙俗称鸡爪龙,龙爪画得犹如鸡爪;

康熙朝多见弓字龙、夔纹龙;

雍正朝的龙头常画得犹如鳄鱼,此外多见螭龙纹;

到乾隆朝,龙头画得像长须老头一样;

嘉道以后,多见带鱼龙,龙身很长,像一条在游动的带鱼,弓起像虾弓;

光绪朝多见点睛龙,龙眼之处像是刚点上去一般,特别有神。

知道了这些画龙特点后,凡见有龙图案的清代器,你就可以结合其它特征,准确断代了。

但在确定真伪之前,这些因素也只能是一些参考因素。

瓷器四要素

要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以下四个要素,那就是:

一要看胎质;

二要看施釉;

三要看彩料;

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

首先,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前,是属于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物的胎质构成比较粗疏。

像唐三彩的胎质就是半瓷半陶的,比较粗松。

如果你见到的“唐三彩”胎质制造非常精细坚致,那么,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

再如,宋元时代吉州窑黑釉盏的胎质也是比较粗松的。

而且,当时工人在制作拉坯工艺时做得快速利落,每个碗底部只用竹刀迅速地刮一遍就算了,所以,留下的修刀旋痕非常明显,很粗糙。

如果你碰到的吉州窑碗修胎讲究、工细,胎质又是很坚硬、精细,那么,不必看其它方面,这个碗必定是后仿品无疑。

现在,元青花的瓷品很受藏家关注。

识别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较厚,釉面有堆脂感;

彩料使用“苏麻离青”,色泽浓翠,有铁斑等等的特点外,在胎质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般元青花瓷胎体都较为厚重,大器烧成后底部常有开裂。

胎质细白坚致,胎釉结合处常有淡红色火石红形成,这种火石红,在器身的白釉较薄之处也会泛出一种肉红色来。

如果“元青花”器釉面干枯,胎质粗松,又没有火石红,釉薄处也看不到肉红色泛出,那么,藏家就一定要小心对待。

此外,像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

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

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第二个是看釉面。

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

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

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与色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

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又不可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

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

这种釉粘着力强,可以施得很厚。

所以南宋以后的瓷器,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色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

另外,从釉面看,从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有利于鉴别。

像宣德、雍正等朝的瓷面都可见桔皮纹;乾隆单色釉器胎釉结合处的釉面可见细小的锯齿痕;

万历、康熙青花的釉面常可见指捺水印纹;

晚清几朝瓷器的底面釉上均可见高低不平的状况,俗称“波浪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第三是看彩料。

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

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

就拿绘青花所用的青钴料来说吧,明清各朝就是各有所用的。

洪武朝时,有进口、国产两种青料,进口料呈色鲜艳,国产料呈色灰暗;

永乐、宣德两朝官窑器多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青花上有“铁锈斑”;

成化到正德前期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秀气;

嘉靖到万历前期官窑器多用进口回青料,发色艳美,蓝中带紫;

万历后期至崇祯用石子青或浙料,除个别发色鲜艳外,一般都清淡无华;

在清代,顺治早期多用石子青,后期多用浙料;

康熙早期延续顺治,青花色泽灰暗,偶有清淡,中期多用浙料和云南出的珠明料,呈色翠蓝,层次分明,晚期呈色偏淡;

雍正、乾隆时,色泽不如康熙,层次也减少;

晚清各朝均有所退步。

根据使用青料的不同情况,就大致可以判断器物所属的年代。

其它的彩料也同理,不管是五彩或粉彩,不同的朝代所用的彩料都是有所区别的,熟悉了这些,也就可以帮助来识别和判断。

从彩料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用以区别五彩、粉彩和珐琅彩。

五彩器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均一抹色平涂,表面相对显得粗糙;

粉彩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粉质感,表面较平滑,但无玻璃质感。

粉彩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必定是五彩。

因为烧造温度高了,矾红要流淌,因此,若发现矾红粉化或玻化,则必定是民国以后的现代工艺;

珐琅彩也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油质感、玻璃质感,没有粉质感。

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出现。

第四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气。

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

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

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上面,就会有一层类似涂了薄油一样的温润的油光。

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

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

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

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

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

如果器物入过土,也应有土侵和灰皮等被腐蚀的痕迹。

新出土之物,闻之应有土香气味。

现在也有人工用酸腐蚀等方法来做的,但不像真正的土侵和灰皮那样深入肌理和无规律可循,闻之则有异味。

现在还有在烧造时通过用釉面涂锌来作旧。

因为锌元素在高温下比较活跃,能促使釉面气泡爆裂,以此达到作旧目的。

但涂锌作旧的器物,也可以识别:

涂锌的器物,高温下气泡是一次性破裂,不像自然老化的,有时间因素加入,因而是有多有少,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另外,涂锌件因气泡大量破裂,造成釉面出现流动,放大镜下可见弯曲的水波纹。

总之,凡是老的东西,必定有真正的老气留存;

凡找不到一点老气的器物,必定是新物无疑。

上述四个因素在鉴识时要结合起来考察,考察时还要结合形制、纹饰和款识等一起来考虑,如发现有一点不对,即可全盘否定。

之所以强调在鉴识古瓷时,要从上述四大要素去入手,是因为,这四点是现代作伪者较难仿出的。

关注古今艺事,品艺术生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董瓷器鉴赏入门和快速提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董瓷器鉴赏入门和快速提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古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