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艺术瓷砖 > 导航 >

艺术家与消费者联手发起的“双重反叛”

艺术家与消费者联手发起的“双重反叛”

艺术瓷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10-28

艺术瓷砖。

以客体作为叙事的手段,以讽刺作为表达的艺术——最近在家居设计界掀起的“颠覆革命”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就连最古老、最负盛名的英国工艺品——骨瓷——亦未能幸免。

确切地说,英式骨瓷目前正遭遇一场由艺术家与消费者联手发起的“双重反叛”:前者以暗黑叙事与尖锐讽刺颠覆骨瓷所固有的典雅贵族风,从头骨到战机纹饰,从解剖学演义到粗野主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骨瓷作为探索社会、政治及经济问题的载体;后者则以艺术之名寻求超越审美层面的情感共鸣,从而开始了从流水线消费到个性化收藏的华丽转身。

挑战偏见

“挑战人们对骨瓷的偏见即是我们存在的理由。”保罗·比夏普如是说。这位陶瓷专家于2009年创建了New English网站,旨在鼓励艺术家“创造出可以让人们一边微笑一边思考的作品”。在他看来,理想的骨瓷不仅可同时提供感官享受与实用价值,还能与人们建立情感联系。换言之,它能够“传达真正的意义” 。

对意义的探索与追求即是菲比·理查森的创作宗旨,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16世纪医疗版画及骨殖展示。她摒弃了那些“简单”或“漂亮”的图案,只为了“在设计中注入某种意义”。尽管如此,其作品依然不乏黑色幽默的气息。譬如“骨瓷”系列的名称本身便是一个双关语,每件作品表面均绘有骨骼图案,其中一组四件套咖啡杯恰好可以拼成一幅骷髅图;若是将那组十件套瓷盘悬挂在墙上,一幅完整的人体骨骼图赫然呈现在眼前——设计师乐此不疲地对骨骼进行分拆与重组,仿佛沉浸在一个童年的游戏中而无法自拔。

“艺术家从我们的集体思维中撷取了某个文化元素或记忆碎片,然后以扭曲的手法展开新的叙事。” 伦敦艺术商拉比·哈格的评论恰好可用来阐释卡伦·瑞安的“七宗罪”系列。印在瓷盘上的“愤怒”、“恐惧”、“内疚”、“悲伤”等字眼分外刺目,似要撕破最后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我试图将关于祖母家瓷盘的记忆融入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卡伦解释道,她喜欢在大甩卖时搜罗二手瓷器,以女性叙事手法——有时带有自传性质——进行再创造,其核心理念是“展示家居生活领域人类经验的深度与广度”。古老的釉质纹理即是历史的见证,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精彩的故事。

同样令人不安的还包括丹·鲍德温的头骨咖啡杯,杯底的蓝色刀片装饰颇具惊悚效果;巴西街头艺术家赫伯特·巴格里昂的骨瓷处女作则取材于略带黑暗色彩的民间传说;伦敦艺术家INSA设计的“高跟鞋”咖啡杯系列活泼风趣,极富青春气息,自杯沿缓缓“溢出”的24克拉黄金更是点睛之笔。据介绍,全套限量版餐具系列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街头艺术属于典型的反模式化风格。”哈格指出,正是“这种轻微的扭曲感”令上述创作脱颖而出,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愈颠覆愈热门

被颠覆的英式骨瓷大概已不再适合充当传统的生日礼物——假如对方对骷髅或人体解剖过敏的话。卡伦承认“人们确实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新骨瓷“并非全然指向暴力,其中也有爱与美的成分。人们之所以产生强烈的反应,亦是因其超越美学层面,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叙事之故”。

事实正好与人们想象中相反。颠覆派作品的人气与日俱增,其收藏价值逐渐受到市场认可。譬如那些绘有城市建筑的骨瓷起初除了建筑师外几乎无人问津,但很快便咸鱼翻生,销量剧增,其中最受欢迎的“伦敦国王十字街8号煤气柜”与“威尔士布莱纳文煤矿”系列几乎脱销。用瓷盘之类的传统媒介来承载自己偏爱却不讨好的粗野主义架构,设计师罗宾·法夸尔自称“乐在其中”。出人意料地,这种恶作剧式的自娱自乐之作开始吸引愈来愈多的客户,并与后者建立了情感及审美层面的互动关系。对此,哈格的解释是,消费者试图在新骨瓷中寻求个人意义——一种对真理与真实性的表达。

与此同时,新骨瓷的日渐流行亦是人们对流水线生产的一种反抗。“自金融危机以来,零售商一直在打大众牌,但是消费者需要不一样的东西。” This is a Limited Edition网站CEO达伦·莱利称,该网店代理的城市涂鸦艺术骨瓷产品要价不菲,销量依然节节攀升。Shop at the Savoy网站总经理西蒙·汤普森亦对此表示赞同:“我们的客人当中有许多大收藏家,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一些略带黑暗气息的哥特风作品往往能带给人惊喜,譬如马克西姆的“美心鳞翅目”系列,初看不过是斑斓可爱的彩蝶,细看才会发现蝶翅上方竟是一颗颗骷髅!据介绍,这套售价100英镑的限量版咖啡杯在各个年龄段的客户群当中都极受欢迎。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情是,我们的晚宴正变得愈来愈索然无味,亟须加入一些“有趣的戏码”——还有什么比咖啡杯上的骷髅更能刺激你那疲软的神经呢?

“将陶瓷作为迷你艺术品加以收藏并展示,这项悠久的传统正逐渐得以恢复。”按照比夏普的说法,骨瓷既是一种实用型家居装置,亦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存在,这种矛盾的迷人特质赋予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与创作活力。至于这场颠覆游戏最终将走向何方,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小编推荐

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谈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关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外。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晴”,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既写实又夸张;既要求逼真,又讲究装饰性。传统人物瓷雕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学习中国人物画对于古装人物瓷雕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古装人物瓷雕也是如此,石湾‘公仔’的传神、古朴和苍劲,德化瓷塑观音的慈祥端庄、衣纹流畅婉转,以及景德镇瓷塑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造型简练、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他还结合其创作,具体谈了他从国画中汲取了哪些营养,“我创作的《文成公主》瓷雕,文静典雅,脸型圆润(成鸭蛋形),发饰细腻,衣纹简练而又流畅,都吸收了中国人物画的营养。而瓷雕诸葛亮,又类似国画中兼工带写,着重了形象刻划,前额开阔,仪态自然,眉宇间表现出思虑远谋,而衣纹都是寥寥几下,借用了国画的‘钉头鼠尾描’”。

我们知道,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著名陶瓷雕塑家、周国桢先生对泥条盘筑工艺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论述。他在《本土意识的崛起――谈泥条盘筑陶艺》一文中写道:“近来,我运用古老的盘筑工艺创作动物雕塑作品,深有体会:泥条盘筑不仅可以作为成型手段,而且它的立体线条比绘画艺术中的平面线条有更广阔的表现余地。因此,我在成型中非但舍不得抹去那凸现的线条,反而要设法发掘它潜在的表现力。这是我自然要综合借鉴中国画等门类中的线条的表现力”、“盘筑工艺的基本语汇是以线造型,但表现对象的形体上不能满足整齐划一的线条排列。要讲究线条的对比变化,例如粗细、长短、疏密、虚实、浓淡、穿插、扭结,从而产生线条的节奏韵律。有的线条可以淡化,形成块面。这样形成了线面的二层对比,互为映衬,互为突出,犹如水墨画中的黑白关系,有时还要在线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的适当位置上,加上一些圆点,以示提神或补缺,或者产生装饰性的效果(有的还同时起到加强外壁的支撑点的作用),这样,又形成了点线面的三层对比关系,交相辉映。”

陶瓷艺术家要打造自己的风格


黄景锋 青花釉里红瓷瓶《喜讯》

中国陶瓷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陶瓷艺术不断创新的历史。

然而,漫步我国主要陶瓷店铺和主要艺术陶瓷市场,那些毫无新意,放之万代而皆准的翎毛,山水、花卉、走兽几乎充斥着所有陶艺画面;似曾相识,题材雷同的作品比比皆是;陶艺装饰的人物画、人物雕塑,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是西施浣纱、昭君出塞、古典仕女,无新意可言;有些陶艺家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把现代陶艺当成工艺品,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没有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把陶艺视觉化,还没有把“器”转化为“艺”,还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上。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更好地把握,创新性不足,尤其缺乏当代(时代)元素。

从这可以反映出,我国陶瓷艺术家缺乏的不仅仅是“文化”、是“知识”、是“理论”、是“思想性”,更缺乏的是艺术家与社会存在的接触、参与、责任和考察、感悟、体验。

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笔者调查研究表明,一是,创新需要冒险,创新成本高、代价大、时间长,而模仿和抄袭,时间短、成本低、风险小、赚钱快,所以,当某一个新画面或某个题材受到市场追捧时,仿佛一夜之间,市场上就会出现雷同的画面或题材,不仅伤害了创新者,还打击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导致创新者不多;二是,部分陶瓷艺术家,甚至大师、教授,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只要作品卖得出高价,就顾不了许多,自己画不蠃,就叫学生或子女代笔,自己仅签个名字,导致作品水平不高;三是,部分艺术家成了名人、成了大家后,就成了社会活动家、交际家,在艺术上不思进取,不愿创新,吃老本或借鉴国画图册,或借鉴当代艺术,导致作品或千画一面,或题材雷同,或似曾相识;四是,目前我国一些陶瓷设计者,相当一部分只有中专或初中文化水平,其技艺大多通过拜师学来。他们无法吃透中西文化的精髓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涵义,以至于中国的传统风格继承不足,西方的现代流派又学不到家,使得设计(绘画)的产品难登大雅之堂。

艺术贵在原创,艺术贵在风格。

在过去,历代陶瓷先辈们,不仅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品,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旗帜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综观古代陶瓷,那流光溢彩的陶瓷古彩、粉彩、青花、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窑变、雕塑、玲珑、薄胎乃至陶瓷形态造型与绘画技法等的屡屡创新,为中国陶瓷原文转载于华夏陶瓷网文化的衍进与发展奠定了重重历史丰碑,彰显出不同历史年代的个性特色。

在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等老一辈艺术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原创精神和个性风格,同样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王锡良先生长期深入生活体察真山真水实景实物,有条件时便去游览名山大川,但更多的是利用节假休息日,到田头、村舍、山林、旷野,去捕捉自然美和人情美,并将它师法自然,长期写生的成果融汇到陶瓷艺术上,健笔凌云,姿意纵横,形成了一种气魄,一种神韵,一种风格,终成一代大师。

在陶瓷艺术创作上,张松茂先生认为陶瓷美术要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特色,要用自已的语言再现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抒发陶瓷艺家自己的情感和意识。为此,他60 多年如一日,整个生命甚至每个细胞都和陶瓷、粉彩、颜色融为一体,被人称为 “画呆子”。他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绘制作品极为认真细致,哪怕一根线条、一笔色彩,都要自己满意,从不马虎了事。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瓷都景德镇负责,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

可以说,王锡良、张松茂等大师用自己的原创艺术,打造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陶瓷艺术一代宗师和金字招牌。

在当代,艺术以纯粹“模仿”为途径的年代早已远去,21世纪是人类历史的崭新时代,新的时代理应有新时代的艺术。正是由于每一个陶艺家的观念与思考的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其间风格的多元化,于是我们感受到了种种生命状态的鲜活律动。因此,当代陶瓷艺术家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语言和时代特色,不仅要博古通今、纵贯中西,还要深入生活、熟悉题材、刻苦钻研,练就扎实的绘画功底,更要打破常规,打造自己的艺术风格。正如知名陶瓷评论家绍继梅先生所言:陶瓷美术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不是单薄、粗糙、丑陋、庸俗,而是本色的淳朴与真率。陶瓷艺术家要忠于自己的天性、才能和幻想,忠于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受,无论工笔、写意、工兼写,或者抽象、异化,都应有陶瓷的特色,有艺术家自己的风格,要充满生机和朝气,才能使陶瓷美术产生永久性的魅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艺术陶瓷要实现再飞跃,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如何创作出把民族工艺、民族精神、民族工艺和时代精神、消费时尚、前卫意识有机融合起来的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突破性的艺术陶瓷种类,并引导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市场的潮流。

而这当中,陶瓷艺术家的原创精神和艺术风格起着关键作用。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

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钧瓷艺术家首先要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独创性总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不重复他人的作品。能独辟蹊径,有自己的特点、风格。

要有精品意识。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不要为了获利什么作品都拿到市场上出售,有些艺术家习惯将精品自己收藏,把不太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出售,这就是缺乏精品意识的表现。

要有荣誉意识。艺术家要出售自己的作品,同类作品价格要统一,要珍惜自己的声誉。

要有长远观点。钧瓷艺术家应做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功夫才能出好作品。长远观点表现在市场交易中,就是诚实无欺,不做一锤子买卖。

要有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钧瓷艺术家的学历、职称、师承、艺术经历、艺术成就、著述,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的次数、在行业内的影响等。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家的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

从钧瓷艺术家的年龄层面来看、前辈艺术家或者以成名的前辈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已被世人所认可,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保值、增值功能。但知名度高的“婉儿”往往身价高,作品价格高,投资者在需要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应谨防为艺术家名其所累。

投资年轻为出名的艺术家花钱少,但风险大,因为不可预料将来他是否继续创作,是否会出名。投资此类艺术家要有巨大的超前性,如果投资眼光准,投资此类艺术家无疑会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根据有关艺术品投资的资料和经验,知名度和潜在知名度高的五六十岁左右的中坚辈钧瓷艺术家,其作品价格又比较低的,是最理想的投资对象。

购买渠道

购买钧瓷艺术品的俱到非常中,它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购买渠道必须保险,不会让购藏者购入假冒伪劣的钧瓷艺术品;其二,购买必须节省费用、即购买钧瓷艺术品的价格低,手续费多少。通常购买渠道有以下几种:

有信誉度的专卖店

钧瓷艺术品专卖店很多,关键是要从有信誉的专卖店购买。有信誉的专卖店必须有以下服务。

提供作品工艺特点、艺术特点的说明,提供该件钧瓷艺术品的真实情况,包括有关档案资料,作品证书,作者简介、作品说明、有关这件作品的评论、画册、包装,保存该件作品的注意事项,等等。

保证购藏者的利益,专卖店必须提供作品的真伪鉴定证书,最好带上保证卡,如果作者在世,最好让作者在保证卡上签名,以重逢证明该件作品的真实性。不管何种原因,如果购藏者发现作品不真实,专卖店必须包退。

分期付款的通融,对于大件高价位的作品,能够融分期付款的专卖店最有吸引力。

有条件回收原作的服务,可选择能够回收原作的专卖店。有时候投资者急用钱,所存藏品不能变现,这就需要已开始购买藏品时,选择有条件回收原作的专卖店,这样就更加可靠。

从大专院校、博物馆、展览馆等国家事业单位以正规手续购买

不少专家、艺术家在大专院校工作,有些专家、艺术家还带有学生、研究生,他们经常举办一些作品展览,同时也举办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品出售活动。在这些地方,作品的真实性是最可靠的,至于艺术品味和将来是否升值,那就看购藏者的眼光了。综合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以及展览馆都收藏钧瓷艺术品,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也会出售一些藏品,这些藏品大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作品,同时这些部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比较信得过。

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多多益善


陶瓷艺术是景德镇的文化产业,陶瓷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在景德镇放眼望去都是陶瓷,陶瓷赋予这个160万人口的小城市一种魔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文化人士、艺术家、学者和游客来到这里学习、参观、游览。然而笔者认为,景德镇这座城市当今出现了陶瓷文化的空前繁荣,也存在着他的矛盾,即看似多如牛毛的陶瓷艺术家,但少得很的是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大部分不合格甚至是伪艺术家与小部分优秀的真正的艺术家之间这种不协调的比例关系让很多人对景德镇陶瓷的未来忧心忡忡。陶瓷文化的繁荣对于景德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幸事,如果有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则来加以规范就更加好了,很多人认为大势如此,很是悲观,然而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死结,迟早会有解开的一天。

每一次大师评选必是这座城市沸沸扬扬的大事,笔者认为,评选大师这件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大师是多是少也没有根本的意义,大师的优劣才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师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物以稀为贵,真正的大师才是多多益善,倍加令人珍惜,大师是一个令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在景德镇,很多从事与陶瓷相关工作的人都披着“大师”的外衣,他们为名忙,为利忙,唯独不为艺术忙。当然,同样是在景德镇,笔者也被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所感染,他们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之情,对陶瓷艺术的执着态度,对陶瓷艺术的由衷赞美,对陶瓷艺术的关切之爱都让人感动,这种专注和投入是工作中最美的姿态,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位居何处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职业精神。笔者从这些优秀的陶瓷艺术家身上学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对待生活的感恩和对待社会的善意等美好精神,这些有益的养分也丰富了笔者的内心。所谓见贤思齐大概就是如此吧!

生于斯长于斯,在瓷都生长的每个人对陶瓷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更何况是陶瓷艺术家,作为代表这座城市陶瓷文化的先锋人物,笔者希望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壮大这支队伍,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陶瓷文化的繁荣作出积极的努力。我们每个瓷都人都有责任为这座城市更美好而努力,无所谓能力大小,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个人在规则的范围内规范自己,这座城市定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