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艺术瓷砖 > 导航 >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艺术瓷砖 陶瓷艺术 磁州窑瓷器鉴别

2020-03-10

艺术瓷砖。

元代 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

此枕应是根据历代吟咏王昭君的诗歌,以及金代女画家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元代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元杂剧等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的。 该瓷枕为长方形,以五条直线间杂绳纹绘饰边框,画中六人或骑马或骑着骆驼列队迎风前行,愁云惨淡,气氛萧杀,但见匈奴迎亲队伍中最前面一人腰挎弯弓,肩扛长旗,风吹旗动,飒飒作响。紧随其后的胡人壮如虎姿,右手擎举一只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这只飞禽看作是一只大雁,正落在胡人手上倾听身后的琵琶曲,倒真暗合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誉了。传说昭君出塞时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第三名胡人乘马侧身而行,只见他一边手弹琵琶,一边看着后面骑着黑马的王昭君,本欲让她高兴起来的,但昭君心中正在怀想元帝,身后家国眼前沙,从此别亲赴天涯,听得曲中胡音,愈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泪湿裘袍,她头上戴着的风雪帽簌簌而动。身后的侍女此时怀抱着昭君时常在汉宫弹奏的琵琶,来时知道塞外风沙大,还特意将琵琶包裹了起来。眼看着主人哭泣不已,她心中亦不免暗自悲伤。最后一名胡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自顾前行,他不并理解这个日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本族的阏氏(王妻)为何还要垂泪伤心?画面中三只猎犬前呼后应,为徐缓前行的队伍增加了一线动感。天空行云,地上奔犬,中有骑人,画面构图得法,情景交融,场面宏大。 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该瓷枕是五人图,前行第二人手上没有飞禽,队伍中最后一人没有手持胡旌,而且图中只有两只猎犬。相比之下,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这方“昭君出塞图”瓷枕尤显珍贵。 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睦友好达半个世纪。磁州窑艺术家创作“昭君出塞图”瓷枕,借古托今,表达了对元代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殷切希冀,也寄托了对汉族中兴的深切期盼,立意高远,真可谓是千古一枕。

精选阅读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元代 白地黑花“南中咏雁”瓷枕

该瓷枕绘有唐代诗人韦承庆在被贬往岭南途中的故事,长方形的瓷枕,由五条直线描绘边框,边框与开光之间,大小花瓣簇成朵朵香菊。开光内韦承庆一手持行仗,且闲意地将行仗搭在右肩上,左手持一小扇,简衣无裹,一个人孤独地行于山间小路上。回首北望,见一神龙在天,北飞而去。路花野树,山石杂草,远峰寥落,一派惆怅氛围。画家以情入笔,构思奇特。但见勾勒远峰落笔羸弱,点苔峰青若愁容细语,山石哑然,道树倾斜,似要安慰孤独之人。画家落笔如神,物状其心,寓情于峰石草树之中,创造性地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物的情态。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物我同状,可见画家匠心独运之功力。最为奇妙的是画面上北飞之神龙,实为神来之笔。 初观此枕,以为是一幅望龙图,但整图气氛萧杀,又让人不明所以。只单看此画,定然不知是韦承庆其人。在看过此枕前立面四句诗后,不仅会让观者大赞其妙。诗云: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汝与同归。此诗正是韦承庆被贬途中所作,诗题为《南中咏雁》》。与原诗“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对照之下,画枕中诗句仅改动两字,移一处词序。此处看似略改,不仅合律,较原诗更增愁绪,意味极显深长。尤其是将“得与尔同归”,改作“得汝与同归”,突出归雁(神龙代指),更切诗题,将诗人意愿化作一只北归之雁(龙)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见磁州窑艺术家的文学修养之深。更为奇妙的是,磁州窑艺术家在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时,将画面中北归群雁改为神龙形象,暗示了韦承庆贬谪岭南的时间。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韦承庆原来是在神龙初年(705年)被贬,神龙竟然是一物双关,在画中代表了神龙年号。而北雁被神龙形象代替,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虽遭贬放,仍渴望被新皇帝召回王都,继续忠君报国之志,无奈渐行渐远,孑然南下,神龙北去,心中政治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到此观者则会恍然大悟,拍案称奇了。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元代白地黑花南中咏雁瓷枕

该瓷枕绘有唐代诗人韦承庆在被贬往岭南途中的故事,长方形的瓷枕,由五条直线描绘边框,边框与开光之间,大小花瓣簇成朵朵香菊。开光内韦承庆一手持行仗,且闲意地将行仗搭在右肩上,左手持一小扇,简衣无裹,一个人孤独地行于山间小路上。回首北望,见一神龙在天,北飞而去。路花野树,山石杂草,远峰寥落,一派惆怅氛围。画家以情入笔,构思奇特。但见勾勒远峰落笔羸弱,点苔峰青若愁容细语,山石哑然,道树倾斜,似要安慰孤独之人。画家落笔如神,物状其心,寓情于峰石草树之中,创造性地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物的情态。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物我同状,可见画家匠心独运之功力。最为奇妙的是画面上北飞之神龙,实为神来之笔。初观此枕,以为是一幅望龙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汝与同归。此诗正是韦承庆被贬途中所作,诗题为《南中咏雁》》。与原诗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对照之下,画枕中诗句仅改动两字,移一处词序。此处看似略改,不仅合律,较原诗更增愁绪,意味极显深长。尤其是将得与尔同归,改作得汝与同归,突出归雁,更切诗题,将诗人意愿化作一只北归之雁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见磁州窑艺术家的文学修养之深。更为奇妙的是,磁州窑艺术家在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时,将画面中北归群雁改为神龙形象,暗示了韦承庆贬谪岭南的时间。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韦承庆原来是在神龙初年被贬,神龙竟然是一物双关,在画中代表了神龙年号。而北雁被神龙形象代替,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虽遭贬放,仍渴望被新皇帝召回王都,继续忠君报国之志,无奈渐行渐远,孑然南下,神龙北去,心中政治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到此观者则会恍然大悟,拍案称奇了。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枕欣赏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把它作为祛火明目、延年益寿的夏令寝具。 大约北宋初年,磁州窑开始烧造瓷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间长达八九百年。磁州窑的瓷枕以造型优美、釉色光亮、装饰丰富而闻名。

金 磁州窑绿釉模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印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印花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白底黑花虎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磁州窑瓷枕器型新颖,大方可爱。有如意头形、腰圆形、虎形、八角形、长方形等。

金 磁州窑绿釉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印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人物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龟鹤人物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釉色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白地黑花瓷枕是磁州窑最有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白地黑花亦称铁锈花,“白如雪,黑如铁”,黑白对比,是磁州窑系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方法。这种黑白相生的独特装饰手法,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的技法与陶瓷业结合起来。白地黑花瓷枕通过黑与白、粗与细、雅与俗、细腻与粗犷的反差与对比,展现出一种色彩之美、朴素之美、意蕴之美,使产品极富艺术魅力。

金 磁州窑绿釉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兔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芦雁瓷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瓷枕不仅是实用器,也是卧室中的摆设品,因此很注意装饰效果。其装饰纹饰取材多样,多取材于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不仅有精细入微的花鸟鱼虫,还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诗词、散曲、谚语、名言警句也成为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装饰内容题材广泛、时代特征明显,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被誉为古代“民俗博物馆”。 民间工匠的画风粗犷、洒脱,书法艺术奔放、豪迈,题材生动活泼,写意性强,这样磁州窑瓷枕既有文人气息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率真、随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韵味、又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实用品。这种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总之,磁州窑的工匠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曲、书法、绘画与陶瓷造型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把当时的民窑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也给后人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生动绚烂的精神世界。

古代瓷器: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枕欣赏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把它作为祛火明目、延年益寿的夏令寝具。大约北宋初年,磁州窑开始烧造瓷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间长达八九百年。磁州窑的瓷枕以造型优美、釉色光亮、装饰丰富而闻名。

金磁州窑绿釉模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印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印花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白底黑花虎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磁州窑瓷枕器型新颖,大方可爱。有如意头形、腰圆形、虎形、八角形、长方形等。

金磁州窑绿釉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印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磁州窑白釉黑花人物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磁州窑白釉黑花龟鹤人物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釉色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白地黑花瓷枕是磁州窑最有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白地黑花亦称铁锈花,白如雪,黑如铁,黑白对比,是磁州窑系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方法。这种黑白相生的独特装饰手法,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的技法与陶瓷业结合起来。白地黑花瓷枕通过黑与白、粗与细、雅与俗、细腻与粗犷的反差与对比,展现出一种色彩之美、朴素之美、意蕴之美,使产品极富艺术魅力。

金磁州窑绿釉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兔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芦雁瓷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瓷枕不仅是实用器,也是卧室中的摆设品,因此很注意装饰效果。其装饰纹饰取材多样,多取材于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不仅有精细入微的花鸟鱼虫,还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诗词、散曲、谚语、名言警句也成为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装饰内容题材广泛、时代特征明显,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被誉为古代民俗博物馆。民间工匠的画风粗犷、洒脱,书法艺术奔放、豪迈,题材生动活泼,写意性强,这样磁州窑瓷枕既有文人气息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率真、随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韵味、又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实用品。这种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总之,磁州窑的工匠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曲、书法、绘画与陶瓷造型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把当时的民窑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也给后人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生动绚烂的精神世界。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赏析


狭义磁州窑,邯郸的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的窑场。磁州窑的各种瓷器,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青、白瓷的温润细腻,不同于青花瓷的端庄秀雅,它有一种古朴、奔放、粗狂的美。 磁州窑的发展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一期以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为创烧期,中心窑厂是观台,是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仿北方发展比较成熟的定窑、耀州窑,生产日用瓷器。 第二期以北宋晚期,磁州窑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白地黑花,黑白色差强烈对比,独树一帜,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唐宋以来崇尚的单色釉的审美情趣开始发生了变化。 第三期为金代,是观台窑发展、繁荣时期。不仅生产日常生活用瓷,还生产陈设器、宗教用瓷和建筑用瓷。其多彩的釉色和多样的装饰技法,种类繁多的纹饰图案。 第四期为元代,元代末年严重的水患使得以观台镇为中心的窑场衰落,烧瓷中心转移到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装饰风格粗犷,主要生产大型器,造型厚重,如酒坛、酒缸等,明清时期以彭城镇为烧造中心。 宋代磁州窑瓷枕 主要有叶形枕、豆形枕、腰形枕、银锭形枕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白地釉下黑彩剔划花、珍珠地划花、蓖划花等,白地绘黑花的装饰纹饰在北宋末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瓷枕上的主要主体纹饰有婴戏纹、熊戏纹、团花和花瓣纹、虎纹、龙凤纹、文字等。枕墙上常装饰卷草纹、忍冬纹及变形草叶纹等,也有素面不装饰的。

叶型枕珍珠地篦画划画 这里的珍珠地和璧划装饰有一个传承关系,两者的装饰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填在主体的图案的留白处,衬托主体图案.而壁画明显比珍珠制作要简单,从观台窑考古分期报告看,叶型枕是观台窑的典型器,珍珠地流行的年代是五代到北宋中晚期,而壁纹出现在北宋中期,晚于珍珠地,中期时两种装饰工艺并存,到北宋末金初,珍珠地逐渐被蓖划所取代,蓖划可以看成珍珠地的简化或替代品。 卧狮枕 文字枕 这类文字枕出现在北宋晚期,看起来像磁州窑典型白地黑花装饰,实际上与传统我们认为的白地黑花装饰是有区别的,这类文字枕是釉上装饰,文字写在透明釉之上,手摸上去发涩,辣手,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白地黑花釉下彩。(上手过,翟金禄的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与人有义,不右神天。感觉很奇怪,后来查资料,这一时期的这类文字枕的确是这样)白地黑花枕,年代定为北宋末年,主要是宋墓出土,比较准 宋末金初 总的来说,北宋以叶型枕、银锭枕、椭圆枕居多,文饰以刻划花、剔花和珍珠地,文字为主,广泛的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其装饰特点上迎合大众口味,造型古朴圆润、纹饰内容贴近民间生活,其装饰性是为实用性服务的。 那为什么宋磁州枕是怎样的装饰形式呢? 北宋是磁州窑风格最初形成时期,在官窑空前发展背景下,民窑只能针对平民百姓的喜好进行生产。观台窑主要模仿其他成熟窑口的工艺技术,此时的北方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所代表的是当时陶瓷文化中的主流,与磁州窑最接近的就是定窑。所以磁州窑大量出现模仿定窑装饰风格的的瓷枕。主要是这些剔刻划的,珍珠地主要应该是借鉴了金银器錾刻装饰。 金代磁州窑枕头 磁州窑在金代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磁州窑瓷枕在这一时期生产数量增加,造型多样化,主要有八角形、如意形、腰形、扇形、长方形等。到了金代,磁州窑独具特色的白地绘黑花装饰风格已发展成熟,主要装饰技法有白地绘黑花、白地绘划花、同时绿釉黑彩、绿釉划花、黑釉铁绘、三彩、浮雕式模印花等装饰风格大量出现。明显是受到了金人的审美情趣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此时,磁州窑瓷枕在纹饰上依然具有很强的民俗风格,笔绘技法的婴戏纹依然流行,笔绘花鸟纹饰在瓷枕上出现,并袭北宋工笔写实的画院之风。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宋陈宗训的《秋庭婴戏图》 宋末金初形成的黑绘枕。此时也正是北宋风俗画大发展的时期,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婴戏纹描绘上。如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宋陈宗训的《秋庭戏婴图》中孩童的描绘与此时期瓷枕上婴戏纹的发饰、服饰、体态、动作有一致之处。 花鸟枕花鸟枕 花鸟纹饰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较明显,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形式自由,内容丰富、风格也存在多样化,这是磁州窑民间审美趣味所主导的,多出了一些乡野间的意境,但是从笔法、构图确实袭北宋院体画中花鸟画的画风 绿釉三彩类,金代是彩瓷大发展的时代,绿釉,三彩、红绿彩,但磁州窑的红绿彩枕头见到的很少,河南窑口相对较多,比较来说,河南窑口的三彩、绿釉、红绿彩很丰富。 文字枕 金代文字枕文字内容以短语、短诗、对句为主,长篇诗文不多。 总的来说,金代以如意型、八角型、豆型为主,文饰以白地黑花、三彩装饰居多;枕面随型开光,开光内为主体纹饰,大小多在30厘米左右,面积相对较小,主体绘画多为小景式,枕侧面多为卷草纹。 为什么金代瓷枕出现了大发展?总结下来,可能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1)外因主要指北宋和金朝代更替了,但政治、经济和文化却有很强的连续性。金代沿袭了北宋的政治、经济制度,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燕京城布局与北宋汴京相同,甚至宫殿名也相同,地方也设镇市,商品交易自由。金代也实行铜禁,所以政策上的延续,使磁州窑在宋金战乱之后迅速恢复,同时那些与朝廷关系密切的汝窑等因政权更迭和战火而一蹶不振。 在文化上宋金更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宋代沿袭南唐画院之制,为了满足皇室审美的需要,设立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地位和素养得到提高,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尤其到宋徽宗时期发展达到的鼎盛。作为宋金更替的“靖康之变”发生的十分突然,社会没有经历一个明显的衰落期就直接进行了朝代的更迭。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看,王朝的更替往往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导致社会动荡,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社会政治、经济出现大倒退,再经过长年的战乱后所完成的。因此,在政治上的更替完成后,在文化上则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恢复期,并且这样的文化与前代文化在发展上经历过断层,其在文化特点上就更具个性,而非共性。但1127年,金灭北宋,在这之前北宋处在宋徽宗的统治时期,正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在文化上宋金时一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磁州地区沦为金朝统治区域下,恢复社会生产。 白地绘黑花的装饰风格是从北宋末期形成的,在其还没有来得及尽情发挥的时候,就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所幸的是,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没有因为社会动荡消失,反而更加发展起来,从金代磁州窑瓷枕纹饰上就可以看出其深受宋代院体画的影响。 (2)磁州窑兴盛的内因,磁州窑是民窑,不受朝廷束缚,能根据市场开发特色产品,种类繁多,适合不同阶层需求,白地黑花,彩釉瓷迎合了当时的审美使用情趣。 元代磁州窑瓷枕 元代磁州窑瓷枕造型统一,基本为长方形。元代瓷枕给人的第一印象,大—画的满。这时枕的尺寸多在30多公分、40多公分。瓷枕的装饰面增加为五个,装饰基本为白地黑花技法。枕面,沿枕面形状勾勒出多条边框,边框内做菱形开光,开光内为纹饰主体,主要有山水画、花鸟画及文字、人物故事画、等,边框与开光之间的四角空白处用菊花纹、葵花纹、荷花纹等填满。枕的前立面和后立面画面布局与枕面相同,主要纹饰图案为墨竹、花鸟,后立面装饰。有的5个面均为人物故事,像连环画一样。 这一时期的山水花鸟图案大有元代文人的写意风格。 文字枕 : 元代文字枕上多写诗词、歌赋,篇幅长,所写字体多样规整,篆书、行书、草书、楷书都有,多表现的曲牌(醉中天、山坡羊、朝天子、红袖鞋等),文字内容上多表现出文人隐逸思想,抒发感慨。人物故事纹,题材多是名人典故、元杂剧场景、佛道教题材故事等 王羲之爱鹅图(元 马元) 李白观瀑布(宋 夏娃 ) 昭君出塞姜太公钓鱼江革行佣供母24孝故事道人与鹿 僧稠降二虎元杂剧人物 五女图(五个面均有人物故事,围绕一个主题,连环画) 总的来说,元代以大长方枕为主,纹饰主要是白地黑花。 瓷枕的装饰内容较前代则更多地表现了故事性和思想性,人物故事、元杂剧场景、长篇诗词歌赋表现其上,其内在是更多地表达匠人或消费群体的思想意识。宋金时期瓷枕上的婴戏纹在这一时期很少出现,花鸟纹饰不再作为瓷枕的枕面的主体纹饰,而是在瓷枕的侧面进行装饰,枕的正面多装饰白地绘黑花的人物故事图案、山水画和诗词曲赋等。表现文人清雅、孤高、隐逸思想的内容增多,如墨竹图,山水等。 元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一般认为是元代文人直接参与了瓷枕的装饰制作,是与元代文人画的同步发展 元代虽结束了宋金的分裂与战乱,但统治者的分族而治,却也把汉族文人士大夫阶级埋葬了,传统的世家大族被颠覆,文人步入仕途的传统道路被改变,文人不钻营政治了,便将经历放在了文学创作上,话本、杂剧、南戏盛行,再加上外族的统治使得大批有志文人不屑入仕,纷纷归隐、避世,因此汉族文人中隐逸思想盛行,以示品节的清高。但文人的无奈、不甘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情则从当时的文学、书画作品中表达出来,而作为日常的生活用具,元代磁州窑瓷枕的画面也更多体现的思想性和故事性,从纹饰内容,绘画,文字表述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体现元代磁州窑装饰艺术深受文人思想的影响。元代瓷枕,有文人直接参与制作,并在瓷枕的装饰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使元代瓷枕实用价值弱化,变成文人士大夫追求出世隐逸思想的载体。

南越王博物馆馆藏十大瓷枕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现藏500余件陶瓷枕,其中200余件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捐赠的,在此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件精品,以飨读者。

北宋定窑珍珠地划婴孩纹腰形枕 最具艺术美感的珍珠地印花定窑枕,长24.3厘米,宽19.9厘米,高11.4厘米。

印花是宋代河北定窑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法之一,工艺素雅的定窑印花瓷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所谓珍珠地,是在纹饰的空隙处填印细而密的珍珠纹,故又称珍珠地划花。

这件瓷枕是珍珠地花纹枕中的佼佼者,它在灰白色瓷胎上施以印花珍珠纹作地纹,在枕面中心划一丰腴肥满的婴孩,枕侧面配以印花纹和珍珠纹,整件瓷枕造型完美,构图匀称,划法流畅,充满了艺术美感,也充分展示了定窑的工艺水平,是罕见的定窑珍品。

北宋汝窑天青釉如意形枕 现存最大的汝窑瓷枕,长23厘米,宽28.5厘米,高12厘米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首,窑址1987年被发现确认,在今河南宝丰县的清凉寺,即宋代的汝州辖内。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存世仅20年左右,其传世品不足百件,是五大名窑中最少的,且散落于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汝窑瓷器之珍罕。

汝窑瓷器胎质坚细,多呈香灰色。釉色以青釉为主,分为天青、蛋青、茶青等多种。这件瓷枕是现存汝窑器中最大的,也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汝窑瓷枕,十分珍贵。其胎灰白色,施天青釉,釉色莹润,可见玛瑙泡和玛瑙光 (编者注:有学者认为此枕或系钧窑系产品,过去还有“汝钧不分”的说法)

北宋当阳峪窑三彩刻莲凫纹腰形枕 最具代表性的当阳峪窑瓷枕,长28.2厘米,宽39.8厘米,高12.4厘米。

宋三彩继承了唐三彩工艺并且有所发展,其主要特点是釉色以绿色为主调,色彩丰富,布局规整,较唐三彩而言显得浑厚、凝重、古朴、幽深。此枕为河南当阳峪窑瓷枕的代表作。饰釉色彩绚丽,枕面用轻快的笔触刻划出两凫于荷塘戏水的图案。该枕造型优美,色彩明快,集中体现了宋代精致的三彩工艺。

宋金“大郭”款三彩胡人牵狮座枕 难得一见的胡人枕,长29.5厘米,宽18.8厘米,高14.6厘米。

枕面划双线如意形框,开光内饰珍珠地纹,划竹、石、双鹿图案,石上有一长尾猴的形象。枕身雕刻胡人侧卧牵狮形象,施绿、黄、白、黑釉,造型精美,神态和谐,通气孔巧妙地设计在狮子的两个鼻孔位置。底部钤印单线框“大郭”款。鹿通“禄”、猴通“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世俗祈盼。

北宋当阳峪窑白地划奔羊元宝形枕 最奔放的羊纹枕,长20.7厘米,宽14厘米,高10.9厘米。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当阳峪窑是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这件瓷枕在白地上用巧妙的构图和强劲的笔力勾划出一只狂奔的野羊形象,让人叹为观止。所谓划花,是在陶瓷器坯胎阴干后,用竹签一类的工具在胎面上划出线条花纹,装饰技法简单易操作,而好的工匠更可以借此技法传达出极为传神的信息。

金焦作窑三彩划执戟郎腰形枕 最拉风的人物枕,长26.1厘米,宽15.9厘米,高9厘米。

枕呈腰形,枕面划有一执戟郎形象。执戟郎为汉唐宫中负责宿卫殿门的武官。这件枕面的人物形象与很多神庙武官神像极为相似,着盔甲,左手持戟,身体正直而脸转向右侧怒目警视,飘带在肩部和盔甲上环绕,两侧还有祥云相伴,虽然只是描绘其半身,但其威风凛凛的姿态跃然枕上,非常拉风。

金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 最佳艺术造型的定窑瓷枕,长18.5厘米,宽22.5厘米,高17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这里唐宋属定州,故名。它始烧于晚唐,而终烧于元,北宋时期为其鼎盛期。

这件瓷枕集造型、印花、剔花技法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以灰白色半陶瓷胎塑出一手擎荷叶的娃娃形象,以荷叶作枕面,十分巧妙自然。娃娃侧身而卧,似睡似醒,酣态可掬。枕面剔刻褐彩牡丹纹,再配以缠枝纹,枕座上施有印花纹。整件器物构思新颖,结构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手持荷叶的童子形象与宋金磨喝乐风俗密切相关。婴戏纹代表着“宜男多子”的祈盼,是人们希望多子多孙观念的体现。

北宋新安城关窑珍珠地划双凤纹元宝形枕 最具代表性的新安城关窑瓷枕,长20.4厘米,宽12.4厘米,高11.8厘米。

新安城关窑是近年发现的豫西北宋窑址之一,其产品纹饰以珍珠地为主,布局排列整齐。这件瓷枕在灰白色的胎土上印珍珠地纹,再划出两只凤鸟纹,枕的侧面剔刻牡丹花纹。施灰黄色透明釉,釉色莹润,画工精湛,布局工整,可视为新安城关窑瓷枕的代表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 现存文字最多的瓷枕,长15.7厘米,宽42厘米,高14.4厘米。

这件“枕赋”铭瓷枕是目前所见唯一枕上说枕的实物,也是目前所见枕上文字最多的一件瓷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枕赋”描述该枕的产地、价值和功能以及当时人们对瓷枕的钟爱,洋洋洒洒265字。并署有制作者的名号“漳滨逸人”,底部有“王氏寿明”的印款。从流传下来的多件由他制作的瓷枕看,他是当时磁州窑的制枕高手,绘画、书法等都极有造诣。

金晋南三彩剔花虎纹三瓣花形枕 最受金人喜爱的虎纹枕,长11厘米,宽24厘米,高8.8厘米。

华丽、雍容,用笔洒脱而不失法度,是山西晋西地区金三彩枕给我们的印象。由于受刚劲、质朴的少数民族风格的影响,瓷枕上那种平和、中庸、清淡的宋代风格已不再见,而宋代少见的老虎形象在金代瓷枕上却屡屡出现,有直接以虎形为枕的,也有把虎形象绘入枕面或枕侧的。这件瓷枕构图自然洒脱,用笔自由奔放,老虎的形象粗犷、凝练,呼啸生风,老虎口咬桃木,这应与《风俗通》记载的上古神荼、郁垒兄弟在朔山桃树下饲虎镇鬼传说有关。

古代瓷器:宋、金、元磁州窑瓷枕赏析


狭义磁州窑,邯郸的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的窑场。磁州窑的各种瓷器,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青、白瓷的温润细腻,不同于青花瓷的端庄秀雅,它有一种古朴、奔放、粗狂的美。磁州窑的发展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期以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为创烧期,中心窑厂是观台,是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仿北方发展比较成熟的定窑、耀州窑,生产日用瓷器。第二期以北宋晚期,磁州窑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白地黑花,黑白色差强烈对比,独树一帜,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唐宋以来崇尚的单色釉的审美情趣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三期为金代,是观台窑发展、繁荣时期。不仅生产日常生活用瓷,还生产陈设器、宗教用瓷和建筑用瓷。其多彩的釉色和多样的装饰技法,种类繁多的纹饰图案。第四期为元代,元代末年严重的水患使得以观台镇为中心的窑场衰落,烧瓷中心转移到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装饰风格粗犷,主要生产大型器,造型厚重,如酒坛、酒缸等,明清时期以彭城镇为烧造中心。宋代磁州窑瓷枕主要有叶形枕、豆形枕、腰形枕、银锭形枕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白地釉下黑彩剔划花、珍珠地划花、蓖划花等,白地绘黑花的装饰纹饰在北宋末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瓷枕上的主要主体纹饰有婴戏纹、熊戏纹、团花和花瓣纹、虎纹、龙凤纹、文字等。枕墙上常装饰卷草纹、忍冬纹及变形草叶纹等,也有素面不装饰的。

叶型枕珍珠地篦画划画这里的珍珠地和璧划装饰有一个传承关系,两者的装饰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填在主体的图案的留白处,衬托主体图案.而壁画明显比珍珠制作要简单,从观台窑考古分期报告看,叶型枕是观台窑的典型器,珍珠地流行的年代是五代到北宋中晚期,而壁纹出现在北宋中期,晚于珍珠地,中期时两种装饰工艺并存,到北宋末金初,珍珠地逐渐被蓖划所取代,蓖划可以看成珍珠地的简化或替代品。卧狮枕文字枕这类文字枕出现在北宋晚期,看起来像磁州窑典型白地黑花装饰,实际上与传统我们认为的白地黑花装饰是有区别的,这类文字枕是釉上装饰,文字写在透明釉之上,手摸上去发涩,辣手,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白地黑花釉下彩。1234下一页

古代瓷器:南越王博物馆馆藏十大瓷枕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现藏500余件陶瓷枕,其中200余件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捐赠的,在此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件精品,以飨读者。

北宋定窑珍珠地划婴孩纹腰形枕最具艺术美感的珍珠地印花定窑枕,长24.3厘米,宽19.9厘米,高11.4厘米。

印花是宋代河北定窑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法之一,工艺素雅的定窑印花瓷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所谓珍珠地,是在纹饰的空隙处填印细而密的珍珠纹,故又称珍珠地划花。

这件瓷枕是珍珠地花纹枕中的佼佼者,它在灰白色瓷胎上施以印花珍珠纹作地纹,在枕面中心划一丰腴肥满的婴孩,枕侧面配以印花纹和珍珠纹,整件瓷枕造型完美,构有学者认为此枕或系钧窑系产品,过去还有汝钧不分的说法)

北宋当阳峪窑三彩刻莲凫纹腰形枕最具代表性的当阳峪窑瓷枕,长28.2厘米,宽39.8厘米,高12.4厘米。

宋三彩继承了唐三彩工艺并且有所发展,其主要特点是釉色以绿色为主调,色彩丰富,布局规整,较唐三彩而言显得浑厚、凝重、古朴、幽深。此枕为河南当阳峪窑瓷枕的代表作。饰釉色彩绚丽,枕面用轻快的笔触刻划出两凫于荷塘戏水的图案。该枕造型优美,色彩明快,集中体现了宋代精致的三彩工艺。

宋金大郭款三彩胡人牵狮座枕难得一见的胡人枕,长29.5厘米,宽18.8厘米,高14.6厘米。

枕面划双线如意形框,开光内饰珍珠地纹,划竹、石、双鹿图案,石上有一长尾猴的形象。枕身雕刻胡人侧卧牵狮形象,施绿、黄、白、黑釉,造型精美,神态和谐,通气孔巧妙地设计在狮子的两个鼻孔位置。底部钤印单线框大郭款。鹿通禄、猴通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世俗祈盼。

北宋当阳峪窑白地划奔羊元宝形枕最奔放的羊纹枕,长20.7厘米,宽14厘米,高10.9厘米。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当阳峪窑是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这件瓷枕在白地上用巧妙的构图和强劲的笔力勾划出一只狂奔的野羊形象,让人叹为观止。所谓划花,是在陶瓷器坯胎阴干后,用竹签一类的工具在胎面上划出线条花纹,装饰技法简单易操作,而好的工匠更可以借此技法传达出极为传神的信息。

金焦作窑三彩划执戟郎腰形枕最拉风的人物枕,长26.1厘米,宽15.9厘米,高9厘米。

枕呈腰形,枕面划有一执戟郎形象。执戟郎为汉唐宫中负责宿卫殿门的武官。这件枕面的人物形象与很多神庙武官神像极为相似,着盔甲,左手持戟,身体正直而脸转向右侧怒目警视,飘带在肩部和盔甲上环绕,两侧还有祥云相伴,虽然只是描绘其半身,但其威风凛凛的姿态跃然枕上,非常拉风。

金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最佳艺术造型的定窑瓷枕,长18.5厘米,宽22.5厘米,高17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这里唐宋属定州,故名。它始烧于晚唐,而终烧于元,北宋时期为其鼎盛期。

这件瓷枕集造型、印花、剔花技法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以灰白色半陶瓷胎塑出一手擎荷叶的娃娃形象,以荷叶作枕面,十分巧妙自然。娃娃侧身而卧,似睡似醒,酣态可掬。枕面剔刻褐彩牡丹纹,再配以缠枝纹,枕座上施有印花纹。整件器物构思新颖,结构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手持荷叶的童子形象与宋金磨喝乐风俗密切相关。婴戏纹代表着宜男多子的祈盼,是人们希望多子多孙观念的体现。

北宋新安城关窑珍珠地划双凤纹元宝形枕最具代表性的新安城关窑瓷枕,长20.4厘米,宽12.4厘米,高11.8厘米。

新安城关窑是近年发现的豫西北宋窑址之一,其产品纹饰以珍珠地为主,布局排列整齐。这件瓷枕在灰白色的胎土上印珍珠地纹,再划出两只凤鸟纹,枕的侧面剔刻牡丹花纹。施灰黄色透明釉,釉色莹润,画工精湛,布局工整,可视为新安城关窑瓷枕的代表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现存文字最多的瓷枕,长15.7厘米,宽42厘米,高14.4厘米。

这件枕赋铭瓷枕是目前所见唯一枕上说枕的实物,也是目前所见枕上文字最多的一件瓷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枕赋描述该枕的产地、价值和功能以及当时人们对瓷枕的钟爱,洋洋洒洒265字。并署有制作者的名号漳滨逸人,底部有王氏寿明的印款。从流传下来的多件由他制作的瓷枕看,他是当时磁州窑的制枕高手,绘画、书法等都极有造诣。

金晋南三彩剔花虎纹三瓣花形枕最受金人喜爱的虎纹枕,长11厘米,宽24厘米,高8.8厘米。

华丽、雍容,用笔洒脱而不失法度,是山西晋西地区金三彩枕给我们的印象。由于受刚劲、质朴的少数民族风格的影响,瓷枕上那种平和、中庸、清淡的宋代风格已不再见,而宋代少见的老虎形象在金代瓷枕上却屡屡出现,有直接以虎形为枕的,也有把虎形象绘入枕面或枕侧的。这件瓷枕构图自然洒脱,用笔自由奔放,老虎的形象粗犷、凝练,呼啸生风,老虎口咬桃木,这应与《风俗通》记载的上古神荼、郁垒兄弟在朔山桃树下饲虎镇鬼传说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