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剔刻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定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划花刻花印花

定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划花刻花印花

剔刻花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黑淘刻花瓷器 珍珠地刻花瓷器真伪鉴别

2020-10-29

剔刻花瓷器鉴别。

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印花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如何分辨瓷器的装饰纹样


瓷器的装饰,从内容来看,包括构图、色彩和纹样三个方面。纹样,亦即纹饰,是中国传统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瓷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

几何纹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样,称为几何纹。如三角形、网格纹、方格纹、锯齿纹、圆圈纹、菱形纹、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

篦纹陶瓷的一种装饰纹样,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的篦状纹样。商用陶器上多见,瓷器上大量采用多见于宋元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瓷窑,以青瓷和白瓷器物最多。

联珠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形为联串的双圈圆珠组成。盛行于晋代南方青瓷器物上。

莲瓣纹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南北朝时出现,宋代以后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不同时代的莲瓣纹其风格又有所变化,有的修长,有的宽硕等。

缠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枝茎缠绕,成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构成缠枝花纹,如缠枝莲、缠枝牡丹等,为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把莲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把组合的画面,称把莲纹。始于北宋耀州窑,在青瓷碗内饰有三束“把莲纹”,并印有“三把莲”三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多见。

卷草纹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宋元明清许多瓷窑上广泛采用。

蕉叶纹以芭蕉叶图案组成的带状纹饰。宋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纹饰题材,明清时更为盛行。青花、釉里红、彩瓷均广泛采用,一般装在器物的底部和近底部。

回纹以形如“回”字组成的带状纹饰。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等几种,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颈部。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元明清时沿用。

璎珞纹璎珞原是观音菩萨颈或胸前的佩饰,形如串缀的珍珠。元代移植于瓷器装饰上,有较强立体感,是元瓷断代的重要标志。明以后多用笔绘,嘉靖时尤多见。

八吉祥纹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最早见于元代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上,明清两代青花和彩瓷上常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瓷窑烧制八吉祥纹饰的供器。

杂宝纹是用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用物品,如珠、线、方胜、如意、犀角、铃、灵芝、元宝、珊瑚、鼎、书、画、笔等组成的图案,因器物繁杂故名。如只选取其中八种组成图案,则称八宝。始见于元代,明清时普遍使用。

八仙图纹用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等八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组成的一种图案装饰纹样。如只绘八仙所持的葫芦、扇子、鱼鼓、笊篱、横笛、宝剑、阴阳板、花篮八种宝器,则称为“暗八仙”。这是清代景德镇窑常见的瓷器纹饰。

刀马人物图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如火烧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春秋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瓷器大量采用,构图复杂,人物生动。

三阳开泰纹取材于《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否极泰来,有吉祥之意,明清瓷器往往画三只羊,取羊同阳谐音,故名。如画九只 羊,则称“九阳启泰”。

五福捧寿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以四只蝙蝠环绕寿字,寿字中间又是画一蝙蝠,因蝠与福谐音,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瓷器始有,后历朝均烧制。

福禄寿纹器身上绘蝙蝠、鹿、松鹤蟠桃等,蝙蝠喻福,鹿意财禄,松鹤蟠桃代表寿,故名。清代瓷器上多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吉庆有余纹在器身上绘兵器戟、乐器磬和鱼纹,取戟与吉、磬与庆、鱼与余谐音,故名。多见于清代粉彩器物上,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一路连科纹器身上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取鹭鸶与路、莲与连谐音,故名。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此外,画鹭鸶芙蓉,则寓“一路平华”之意,画鹭鸶花瓶,则寓“一路平安”之意。

安居乐业纹器身上画鹌鹑落在树叶上,取鹌与安、落与乐谐音,故名。清代瓷器上多见,是一种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

岁寒三友纹器身上画寒冬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故名。始于元代景德镇窑,明清沿用。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刻花龙纹盘赏析


宋代“尚食局”款刻花龙纹盘

盘内龙纹(龙头局部放大图)

“尚食局”款

浙江桐乡 杨博瓷

这件“尚食局”款刻花龙纹盘,盘口有一条冲线,盘内刻花龙纹,盘底铭文“尚食局”,从器型和釉色上看,当为宋代定窑陈设器具。该盘口径23.8厘米,底径9.5厘米,盘口冲线长约6厘米,白釉芒口。整器胎质细腻,体薄,釉色乳白带黄,芒口无釉处呈火石红及泥沁色,底满釉,釉下刻“尚食局”铭文。

细观该盘,盘内龙纹采用刻法表现,龙势行腾,昂首张口,有二角、生须和足毛,二爪、蛇尾、鱼鳞,形态健壮势威。刀法深浅不同,斜直各异,使得龙形立体感强劲,栩栩如生。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据考古和近年发现的定窑瓷研究表明:定窑初创于唐代早期,此时生产还较粗制,到唐中期有较大提高,胎质白度较纯,至晚唐五代十国及北宋,定窑进入巅峰,并形成风格独特的白瓷窑厂,烧制的瓷器受到朝廷的喜爱,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

尚食局创设于隋朝开皇初年,属门下省,唐时隶属于殿中省,北宋承唐制为殿中省。尚食局的职能是为宫廷负责膳食,也包括皇帝的用膳。定窑为宫廷烧的贡瓷大都刻有铭文,现在见到的有“官”、“新官”、“易定”、“奉华”等等。

定窑烧制在北宋早期采用支圈仰烧,中期因需求量大,工匠发明了覆烧工艺,此工艺在烧制时把瓷器反过来,因此器口无釉,俗称“芒口”。当时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工匠门又设计在器口沿上镶上一圈金、银或铜。但该龙纹盘已不见镶饰,个中缘由有待探究。

定窑的装饰也有时代特色,手法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其中以刻花方法最具艺术感。工匠运刀似笔,纹饰随着刻纹的粗细、宽窄、深浅变化,把图案表现得栩栩如生。此盘龙纹的刻法堪称精湛,龙势立体感强,体形矫健,仰首张牙舞爪行腾。

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有崇高的地位,并被赋予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在考古发掘出土或流传下来的古文物中,龙纹也一直被认为是皇权的代表。而此盘不仅有龙纹,又有官方“尚食局”的铭款,足以证明该器当为宫廷用瓷。而据笔者所查资料显示,定窑刻花龙纹盘并不多见。

定窑瓷器刻划花的艺术形式


定窑瓷器以白瓷闻名于唐宋,而定窑白瓷又是以刻花闻名于中国瓷器,定窑瓷器刻划花是以线条和纹饰体现定窑的艺术之美,也是定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定窑瓷器线条的韵律美

线条,是定窑装饰艺术唯一能表达形象艺术和作者意志的基本形式。以刀代笔,赋予其超自然的韵律神态。具有定窑独特的装饰个性,深得中国工艺美术大成精神和创造精神。

定窑刻划花的线条的种类

定窑刻划花的线条使用,可说无定式。但总括起来,也由三种线条演化而来:

一为始宽线,或称方起线。这种线条落刀较重,刻刀于器壁垂直度约为70度左右。线面较宽较深,线行由宽而窄,刻度由深到浅。定窑盘碗和瓶罐上的莲花辨线条就是始宽线。

二为始窄线,又为尖起线。这种线条,落刀轻微,力渐加重,线面由窄及宽,刻度由浅及深。与如上始宽线形式在刻划使转上正好相反。这是刻划中一项背向用刀的线条表现。莲花右侧花辨即采用这种线条。

三为变化线,顾名思义这个线条较随便,不受拘束。落刀可藏可露,刻度可深可浅,线面可宽可窄。根据形象形式,行刀弯转平侧不定,随意变幻,线条可弯似钩,圆如月。可呈抛物线或为一波三折。刻划花中莲叶托底一刀即是。

在定窑刻划花中,与龙纹、鱼纹、野凫相搭配出现的是流水纹和波浪纹。波浪纹和流水纹的形成,主要使用组线刀。为表现水纹的不同形式姿态,行刀宜多反转,并趋于深浅、虚实替,以表现水纹在不同形式下的美感变化。

定窑瓷器的装饰四大雕刻手法


定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白瓷闻名,宋代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争奇斗艳;龙凤,凫雁,鱼,鸳鸯,莺歌燕舞,纹饰多样,刻花、雕花、剔花、印花雕刻技法也各有特点。经过八百多年的沉睡,定窑家族终于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陈氏定窑则成为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定窑瓷器的装饰源于陈氏定窑人出众的才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

定窑刻花

定窑刻花,工艺便捷,用刀神速,表现形象潇洒奔逸,类似国画的大写意。定窑刻花历史上没有留下刀具及其技法的文字,其双线纹样还一度被陶瓷专家误解为“刻一刀,复一刀”,直到“名窑复兴时期中国定瓷之父”陈文增先生反复试制,发明定窑刻花刀具,刻花艺术密码才一一破解,谓之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只此三把刀具,花鸟鱼虫大千世界皆可纳于一器,刀线既可密不透风,亦可疏处跑马。定窑刻花不打草稿,须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件30公分左右的作品两分钟即可完成。

定窑印花。

定窑印花工艺繁杂,一刀一笔皆严谨有序,类于国画中的工笔画。北宋时定窑为皇室御用物品,纹饰多由皇宫提供,所以其艺术风格与皇室画风相统一。北宋徽宗赵佶提倡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的自然画风,生活气息颇浓。定窑印花工艺恢复先驱和焕女士自小学习工笔画,完成省科委计划内项目“定窑印花工艺及艺术瓷产品”,开发出一系列印花产品。与刻花的神逸相比,印花显得温和许多,描稿、拓图、定格、奏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致,细腻,工整,富丽,美而不媚,如当代自强、自立、自信的知性女子,优雅得体,让人一见赏心悦目。所以北宋定窑印花甫一出现即引来大江南北窑户商家趋之若鹜,一效倾城。但这成熟和知性却是内在修养的积累,积淀多了,韵味才够,是一种内蕴的古典美。

定窑雕花

定窑雕花以模印为主,原胎雕刻以凸起壁面1.5—2毫米为佳,精雕细琢,庄重秀丽,为确保纹饰清晰,模具使用次数严格控制在20次以内。1994年,“定瓷三杰”陈文增、和焕、蔺占献共同研发的、以雕花为饰的“日用美术定窑陶瓷”项目列入河北省科委计划内项目,1995年获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成为打开定窑艺术瓷日用化,走向民用、走进百姓家庭的金钥匙。雕花的美雍容淡雅,是温婉略带魅惑的女子,旗袍般内修外敛、凹凸有致是她最华丽的标志,流美婉转的诗情,令人高山仰止的画意,沉静光润。

定窑剔花

定窑剔花器物在宋代虽为小众产品,但也因其华贵典雅、装饰性强而在当代倍受推崇,成为陈氏定窑人艺术瓷创作的不二之选。定窑剔花不同于一般剔花定义上的剔地留花,靠釉与胎体之间的色差衬托形象。定窑剔花是在胎体上沿形象轮廓线由深向浅进行剔刻,不作留白处理,烧成后则出现如素描般的黑白灰色调变化。由深到浅剔刻的线面即是釉层从厚到薄呈现的色彩变化,比用颜色晕染或剔地技法更多灵动、梦幻色彩。定窑剔花工艺为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划针定形,后奏刀剔刻,是一种工兼写的技法,既有印花的精致细腻,也有刻花的飒爽神逸,具生动趣味和灵动之美。陈氏定窑结合自身胎釉特色,精心提炼剔花技艺,既清新明快,又素净淡雅,一如“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世纪才女冰心,对自然与纯真的追求是照亮其艺术前行的一盏明灯,陈氏定窑剔花则是陈氏人对定窑透明活釉纯情、隽永的礼赞。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宋)


宋,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高5.4cm,口径30.4cm,足径13.6cm

盘侈口,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开,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称道。这件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器型大而规整,印花繁缛,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充分显示出定窑印花品种的制作水平之高,是清宫旧藏的定窑器之珍品。

宋代刻花梅瓶鉴赏


名称: 刻花梅瓶

制造年代: 宋

材料: 瓷土

规格: 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

收 藏 地: 上海博物馆

介绍

此件瓷器的瓶小圆口,短颈,长圆腹。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它是典型宋代梅瓶的造型。瓶身刻划缠枝牡丹纹,刀法洒脱自如,枝叶舒卷,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是典型的耀州窑鼎盛时期的风格。

耀州窑器以其色灰而坚致的瓷胎、青翠的釉色、犀利独特的刀工技法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比方青瓷的重要代表之一。据宋人记载,从宋元丰年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的三十多年里,耀州窑一直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贡瓷,供北宋宫廷使用。

近年来在北京广安门金代遗址所发现的300多件耀州窑青瓷标本,就是当年金兵攻陷汴京后从北宋宫中掠夺的战利品。近年来,在耀州窑的发源地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考古发掘中取得了极大的收获,它证明了耀州窑青瓷自唐代始烧,五代时渐入佳境,宋时窑工采用刻划花的装饰技法使其步入了制瓷的高峰,形成了强烈的装饰效果。金、元时期耀州窑青瓷仍在继续生产。

由于耀州窑有较高的瓷器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多有仿制品生产。由于目前工艺采用模制工艺,模制印记十分清晰,而刀刻技法也不如珍品犀利,给人以刀法圆润的感觉,釉色青黄,气泡浮于釉的表面,这些都是现代仿品显露出来的败笔。

湖田窑刻花梅瓶(宋)


湖田窑刻花梅瓶(宋朝) 高35厘米

景德镇著名古窑场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窑场中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启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田古窑遗址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旅游点。《南窑笔记》、《陶记》、《景德镇陶录》等古文献均有记载。始于五代,终于明。五代时烧制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条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元代创制了釉里红和卵白釉器(枢府器)等著名品种,并是青花的重要产地。明代只见青花和白瓷两种。青花多以“苏麻离青”为彩料,早期器皿多大盘,纹饰繁缛华丽,多为蓝地白花;晚期纹饰简洁、疏朗,器皿有折腰碗、高足杯等。

刻花豆青釉请您来鉴定


南昌新闻网讯 “这两件瓷器是我从乡下老人手里收来的,也不知是不是好东西,希望有专家或是瓷器爱好者帮我鉴定看看。”昨日,市民陈女士兴致冲冲地带着自己十分喜爱的两件瓷器来到本报,希望通过本报找到研究瓷器的专家,对瓷器进行鉴定。

记者看到,陈女士带来的瓷器一青一白。淡青色的瓷器表面光滑剔透,能够清楚看到瓷器上浅浅的淡雅花纹。而白色的瓷器体型类似将军罐,全身雪白没有任何花纹。可能是由于保存不当,瓶身处能够看到摩擦后产生的淡黄色痕迹。

据陈女士介绍,她是去年开始爱上收藏瓷器等古玩的,这两件瓷器就是她去年从南昌县泾口街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中收购来的。“当时看到那只淡青色的瓷器我就很喜欢,觉得特别好看。”陈女士表示,这两件瓷器都是老人家中世代流传下来的,淡青色的瓷器形似香炉,从外观上看可能是清朝晚期的豆青釉。“这只白色的将军罐可能年代不久,估计是民国时期的东西。”陈女士说到,“不过我收藏瓷器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是希望有专家能来鉴定一下。”

如果您对瓷器有一定的研究,或者对豆青釉非常了解,可以拨打86865119联系本报,帮助陈女士鉴定这两件瓷器的年代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