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 导航 >

明清甜白釉瓷怎样鉴别真假

明清甜白釉瓷怎样鉴别真假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唐朝形窑白釉瓷器鉴别 白釉瓷器怎么鉴别年代

2020-10-30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甜白釉瓷是明朝永乐年间御窑厂专门烧制的一种洁白如玉的釉色瓷,简单一点说就是在非常薄的胎体上,加入不含铁或者是含铁量非常低的白色乳浊釉,再用高温焙烧,从而还原成色非常白的莹润釉色,给人带来一种“甜”的感觉,所以被称之为甜白釉瓷。

根据现在已经知道的文物考古文献,能够证实的是永乐年间开始大批量的烧制甜白釉。永乐甜白釉瓷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胎体如果迎着光的话是透视的,可以看到非常浅的粉红色;二是釉面积釉的地方呈现出虾青色,而宣德年间的甜白釉还是薄和厚两种瓷胎。不过,浅划暗花者增多,可以看到纹饰是龙凤以及缠枝花,落款除了暗款之外还添加了青花款。宣德早年釉面和永乐一样,到了中晚期釉面比较常见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没有落款的甜白釉瓷都是橘皮纹的判定为永乐、宣德年代。

永乐甜白釉釉色不仅结拜肥厚,而且温润如玉,没有棕眼。能够看到釉面有非常多极细的小孔,也就是“棕眼”,并且呈现出很难被看到的橘皮纹。因为孔眼非常小而且紧密,他们和釉内的小气泡让光线变得散射,于是会产生某种特殊的柔和感,让甜白釉成为不同于邢窑、定窑、德化窑的一代绝品。

永乐甜白釉胎体非常薄,能够看到手指上的螺纹,大多数没有纹饰,也没有暗花,题材一般是双龙或者是双凤、莲花、牡丹花等等圆润流畅的图案。仿品不仅纤细而且呆板,不过肉眼很难看出来,需要借助透光才能看到。迎着光线透视,胎釉是肉红色的,在底部折角积釉的地方会有虾青色、水绿色的光泽。釉面有时会出现青色、白色、灰色三色交杂在一起的橘皮纹以及少量的缩釉点。

永乐甜白釉瓷的纹饰通常会在内壁和盏心部位雕刻,宣德白釉碗会刻在外壁或者是底部,此外纹饰会更多一点。永乐甜白釉的釉层会有厚薄的区别,在器物的口、足边缘以及带系的菱角部位会出现一点胎骨,足边缘的釉面比较整齐,施釉不畅,白瓷的底部不透明,永乐甜白釉瓷一般都是无款的。

还有所永乐的甜白釉瓷的薄胎会有款,一般为“永乐年制”这四个字,四壁非常薄因此会透光,但是釉瓷的底部并不透,不单单是因为胎厚,而且还因为烧制的技术有不同。永乐的甜白釉在明代就有仿照,但是胎体比较厚重,釉面会有闪黄或者是闪灰。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白釉瓷器的特征及鉴定真假


白釉瓷器,是我国古瓷器中历史较为悠久的瓷器之一,始现于南北朝,在隋朝后发展趋于成熟。中国的白釉瓷器是先从青瓷、青白瓷、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慢慢发展过来的。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如果釉料中含有氧化铁,烧出的瓷器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青色,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那么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不同时期的白釉瓷器有着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由于制瓷工艺、胎质、釉料等方面的提高,烧制出来的是青白釉瓷器,白而不莹,白中闪灰,高雅淡洁,色润雅秀。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了色泽明亮的“象牙白”,永乐窑烧制了温润如玉的“甜白釉”,这些在后来都被称作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唐以及五代时期,白釉瓷器的釉面白度在制作时得以增加,由原先的施化妆土改为了选用高质量原料,如此一来,瓷器的釉面也变得更加光洁。该时期大部分的白釉瓷器内外会施加白釉,底部无釉,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雪白,造型规整大方。

由于白釉瓷器在唐宋时期可算主流瓷器,而且名窑迭出,如宋定窑、邢窑、越窑、龙泉窑等等,所以制作出来的诸多白釉瓷器都被民间视为标准仿制。所以,为了能够不被仿制品混淆双眼,了解白釉瓷器的鉴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瓷器有了解的都知道,任何一件青花、五彩以及粉彩都是以白釉作底色的。白釉的配色在各朝代都不一样,所以掌握了常见时期白釉的配色,就自然能辨别市场上标识的白釉瓷器的真假了。

元朝的白釉有白里发黄和白里发蓝。洪武时,白釉有青白、青灰、卵白多种。永乐、宣德的白釉均为白中泛青,肥厚晶莹。成化时期,白釉表现为白而滋润,厚如凝脂,细腻温润。

弘治白釉分为灰青、卵白、亮青三种,在聚釉处会闪出淡淡的青色。万历年的釉色肥厚莹润,白中泛青,厚薄不均为此时的特色,釉层薄的有“贴骨釉”之称。

清三代的白釉光润细腻,白中泛青者居多。雍正朝为了烧造五彩瓷以及粉彩瓷,白釉中又多了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显得光亮,浆白色泽更白。而现代的仿品中,白釉皆为白中泛灰或者白中泛黄,没有莹润的光泽,远不及古瓷的白色好看,所以明白了白釉的配色,看得多了,自然就能选出真假了。

青白釉瓷介绍


青白釉是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一种釉色,由含铁量低于1%的釉料在12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白度达70%,特点是白中闪青,宛如青白玉,莹润透亮,光照见影,又称影青釉。

青白釉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俗称“影青瓷”。青白釉始见于北宋初期,宋、元两代在南方极为流行,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为著名。南宋时,采用覆烧方法,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的南方各窑也均有烧造。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湖北江夏的湖泗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的新创。其色调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间有刻花者。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迁,北方定窑的许多器制作技术,在景德镇仿制定窑瓷器。所产瓷器,胎体釉色纯白如粉,有粉定之称。受其影响,景德镇窑所烧青白瓷,装饰逐渐为印花所替代。

青白釉瓷器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纹样的凹下处积釉稍厚而较青,胎薄的花纹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称。

景德镇窑青白瓷曾作为贡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种有碗、盒、盘、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状,纹饰有牡丹、梅花、芙蓉、莲花、鸳鸯、鱼、鸭及儿童形象等,其装饰方法为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种类。

卵白釉——元代白釉瓷器精品


一般来说,白釉瓷器就是白釉瓷器,很少有其他别类,但在元代,白釉瓷器发展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种类,即卵白釉瓷器,这种瓷器对很多新手藏家来说都比较陌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卵白釉的釉质透明,釉色发白,微带青色,看起来像是鹅卵似的,因而被称为是卵白釉。在元代时期,这种瓷器才开始烧制,并一直延续到明初。卵白釉瓷器发展并不如元青花好,因此大部分说到元瓷器的时候,都会想到元青花。实际上,卵白釉瓷器也是元代非常有名且极为高档的一种瓷器,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

卵白釉瓷器是在宋代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经常下令让景德镇烧制这种瓷器供官府使用,甚至对于这种瓷器的烧制都是有限制的,有命令烧制的时候才能烧,其他时候是禁止烧制的,这也是卵白釉瓷器少的原因之一。那么,元代白釉瓷器中的卵白釉有什么价值呢?

一、等级高、质量精美,属于枢府釉瓷器

这种瓷器一般都是供给宫廷使用的御用瓷器,表现除了宫廷气质,因此装饰方面也更加豪华。比如卵白釉瓷器的纹饰多以龙凤纹、福寿纹、万寿、太禧等为主,这种只有官用或者是宫廷御用才能烧制。从工艺上来看,卵白釉的造型端庄敦厚,胎体洁白,釉层深厚,做工精巧,非常漂亮。再加上元代统治者以白为喜好,所以在元代白釉瓷器中,这种卵白釉瓷器的受欢迎度非常高,超过其他品种。

二、特定专用瓷器

其他的瓷器虽然也有皇家贡品,但也能为民间所得,只有卵白釉,仅为皇室贡品,民间是看不到,也用不到的。

三、等级森严,分类明确

虽然皇亲贵族才能使用卵白釉,但大家所用的卵白釉瓷器纹饰也是不同的,比如三爪、四爪的龙纹为宫廷、亲王、贵族所用,带有王、玉、德、国用等特殊铭款的也是特殊人群才能使用。而普通有身份的人家定制基本也会用这些字,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每一铭款为主。

在元代白釉瓷器中,卵白釉是精品存在。釉色明净,通体一直,不开片且不同命,这种瓷器的烧制受到限制,所以没有大面积的推广,这也是后期它的名气不如元青花的原因之一。不过,虽然不如元青花名气大,但这种白釉瓷器的市场价格也不算低,基本都在千万以上,再加上数量少,收藏价值极高。

元代卵白釉瓷器精品赏析:

1:元卵白釉飞雁衔穗玉壶春,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4.05.31,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玉壶春瓶撇口束颈,溜肩圆腹。胎骨坚细洁白,通体施枢府釉,颈部刻两道弦纹,腹部凸塑飞雁衔穗纹,飞雁姿态柔美,线条流畅飘逸。枢府釉创烧于元代,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亦称“卵白釉”。元代 “国俗尚白,以白为吉”,人所熟知的元青花,其实是专为中东伊斯兰文化所生产的,纯粹的出口瓷器,蒙古贵族其实很少使用青花瓷,中东地区发现的元青花比其产地中国还多就是很好的证明。元尚白故并不沿袭宋制采用青瓷供宫庭使用,而是由官衙枢密院去景德镇定制白瓷。“有命则供,否则止”,因此元代有“枢府”瓷之称,其器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2:元卵白釉印云龙纹高足盌,尺寸:高9.4厘米,估价:HKD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HKD 50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3:元枢府卵白釉莲纹盘,尺寸:直径13.3厘米,估价:HKD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4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4:宋青白釉开光凤纹小罐青白釉刻花纹碗卵白釉花鸟纹碗(一组三件),尺寸:9.1;20厘米;12.4厘米,估价:HKD 20,000 ~ 30,000,成交价: HKD 475,000 ,成交时间:2016.12.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12月拍卖会。

5:元卵白釉印莲纹「枢府」款折腰洗,尺寸:直径11.5厘米,估价:HK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375,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10月拍卖会。

6:元卵白釉龙纹碗,尺寸:17.9厘米,估价:HKD 50,000 ~ 70,000,成交价: HKD 212,500 ,成交时间:2016.12.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12月拍卖会。

7:元枢府卵白釉模印缠枝莲盘,尺寸:直径16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07,000 ,成交时间:2014.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此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除底足无釉外,通体施以卵白釉,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盘内壁印缠枝莲纹,构图整齐有序,笔法精致。外壁素无纹饰。盘足径小而厚实,使盘显得墩实、稳重。底足修胎略简单、粗糙,这正是元代工艺之表现。总体来说,此盘造型规整,且釉润而厚,印花图纹清晰,是元代枢府白釉的优质作品。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元代枢府瓷器的造形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这种卵白釉瓷器又被人们称作“枢府瓷”。备注:伦敦拍卖,1997.03.13,Lot278

8:元卵白釉印龙纹折腰洗,尺寸:直径12.5厘米,估价:HKD 60,000 ~ 1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10月拍卖会。

9:元卵白釉“枢府”印花盘,尺寸:直径15.7厘米,估价:RMB 30,000 ~ 40,000,成交价: RMB 95,200 ,成交时间:2009.05.31,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年春季拍卖会。

元代沿袭宋代旧制,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它和管理文官的中书省并称“二府”。枢府瓷是元代景德镇的著名产品,因盘壁印有“枢府”二字而得名,为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官窑用品,其品质皆为卵白釉瓷之上选。如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盘心和盘壁印缠枝莲纹,“枢”、“府”二字对称置于内壁莲纹之间,釉汁均匀浓厚。

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器是宋代景德镇地区烧制的一种瓷器品种。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约1%,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俗称“影青瓷”。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高31.7cm,口径4.6cm,足径9.6cm。

瓶直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纹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纹两道,瓶身刻漩涡纹。器里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开碎片纹,素底。

此瓶器形大而完整,为景德镇青白瓷中罕见的器物,颇能代表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烧造水平。

据考古资料分析,景德镇窑五代时始烧青瓷和白瓷,质地较为粗糙。宋代改烧青白瓷,以质地精良、产量巨大崭露头角。青白瓷胎薄质坚,釉色如青天,故俗称“影青”,有一种类似青白玉的美感。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宋,高5.9cm,口径18cm,足径6.8cm。

碗敞口,口沿因覆烧形成较宽的芒口,斜腹壁,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内壁六条线出筋,碗心处刻划双鱼水波纹,刀法犀利流畅。外壁光素。

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釉色光润。盘心所刻划的两条小鱼在青色的釉面衬托下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嬉戏,形态自然逼真,艺术感染力极强。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创烧于五代,主要烧白瓷与青瓷。宋代该窑的制瓷技术更趋成熟,规模与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元明两代不断出现创新产品,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江西九江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纪年墓出土的青白釉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白瓷品,因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对于鱼龙混杂的瓷片市场,新晋藏家大都一头雾水。如何能鉴别真假?实际一点点,如何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怎样一步步提高自身的水平?

上手把玩

都说收藏比的是财力,但老藏家认为学识更加重要。对藏品的鉴别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大量的“实战演练”得来。“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书籍和影像学习能否速成?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廖星桥表示:“故宫博物院出过一套书,很有参考价值,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看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书是没有办法向你传达瓷片的真实触感的,上手把玩和看图片是不同的体验,更何况有很多图片都变了形呢。”

多位资深藏家对开始玩瓷片的建议是,瓷片价格不高,最好经常上手把玩,看多摸多了,细致的体会自然就出来了。楼钢透露,玩到熟练的藏家蒙着眼睛,光用手摸,也能知道手里瓷片大致情况。“就好比你在自己家里客厅坐着,有个人走过来,你可能不抬头就知道是谁来了。瓷片玩到熟了就这样的感觉。”

有了心得之后再常与同道探讨,效果就更好了。

到窑址去

古玩市场能淘到真品,也有很多仿品。第二个问题产生了:对于刚刚玩瓷片的藏家来说,无法判断手里的瓷片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把假的当成真的来学习,那不仅绕了远路,而且还是南辕北辙。

怎么才能知道手中的是真的还是仿的?楼钢介绍了一个方法:“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到窑址去,在窑址里收集到瓷片不会是假的。你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能收集合适的瓷片,还可以有盈利。所以说这是非常好的办法。”

廖星桥收藏瓷片多年,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也是到窑址去。“到窑址去就好比去学校学习,是最可靠的。有了这第一手资料,你才能识别各种瓷片,才能有完整的认识。”他说。

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类官窑标本南宋中晚期在龙泉地区有没有可能烧制南宋官窑?这是业界的一个话题。这件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的类官窑标本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这件标本也带有类官窑的典型特点:釉面开片,各种式样;都是黑胎,参照了紫金土的胎体;使用了石灰碱釉,釉面呈现失透状。

当然,近年来进入窑址采集已相当困难,各地都采取了古瓷窑窑址保护措施,一般有陌生人进入窑址区收集标本,很快就会有警方或治安员到来查询,如果没有正当手续,可能会被拘留,因此之前就要咨询好相关情况。

熟悉了窑址收集到的瓷片,那么真赝标准体系就能渐渐确立。

保持警惕

在初次接触瓷片时,保持警惕性是非常重要的。收藏陶瓷不“交学费”是非常少见的,但在“交学费”之后有没有学到本领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

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始终要保持警惕性。楼钢说:“当发现一件东西的价格和正常价格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贪小便宜的心理人皆有之,很正常。但当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要打个问号了。不要太早给自己捡到便宜的暗示,因为便宜往往是有问题的。”

拿放大镜都是装模作样?要看怎么用

初期接触中,放大镜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关于放大镜,有很多种看法。不少藏家专家都认为:‘放大镜没用!你看一个人拿放大镜左照右照的,这人是装模作样的。’另一种认为放大镜很重要,看铁锈看土沁看气泡,东西一上手就要用。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一拿起东西就用放大镜看,这是舍本求末。因为当你判断瓷器的第一眼是要看它的形制,感觉它的气韵。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要从宏观到微观,而不是第一步就看它细节。但是说放大镜没有用,我也不同意,放大镜帮助你寻找细节。举个例子,怎么区分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龙泉窑是一次上釉一次烧制,南宋官窑是多次上釉多次烧。因为每次上釉烧制都会形成一层气泡,而当你看到一件瓷器是有多层、重叠气泡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出它是多次上釉多次烧的了。它有可能就是南宋官窑了。所以使用放大镜,关键是你要用它来看什么。

其他的辅助工具如手电筒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使用一个辅助工具的时候,你要明白用它来做什么”。

元代卵白釉瓷器


元代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明《新增格古要论》:“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的记载表明,带“枢府”铭的卵白釉器在明代人眼中已是十分珍贵的佳作了。“枢府”字样的为元朝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除“枢府”外,卵白釉瓷器上还有“太禧”、“福禄”等铭文,然而大多数器物上则没有铭文,因此清《景德镇陶录》中所列“枢府窑”条目当是不确切的,而将这类器物称作枢府器或卵白釉器则较为恰当。烧造卵白釉器的窑址目前已在景德镇湖田地区发现,卵白釉器从元一直烧造至明代早期。

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枢府”即“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这些印“枢府”铭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还见模印有“太禧”即元代朝廷掌管祭祀机构“太禧宗煙院”的简称,以及“福禄”、“东卫”、“昌江”、“天顺年造”等铭文的器物,因此现在研究者均认为应以符合学术规范的卵白釉来命名这一品种。

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元代“枢府”瓷器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2003年7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盘以77.6万港币成交,由此估测,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器物施釉比较匀净,由于釉中含钙量较低,而含钾、钠成分较高,高温下黏度大,所以釉层较厚,釉面呈失透状,釉质温润,光泽内敛,色调均匀无开片,有的制品釉面有小棕眼。

元代卵白釉瓷造型不见大器,多为盘、碗和高足杯等器型小巧的圆器,其中碗式见有折腰碗、斗笠碗、撇口碗等,以折腰碗最为典型,它的器型特点是撇口、斜壁,下腹呈直角形内折,小圈足,也有的为平实的小底足。而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所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样者高”,指的就是这种碗式。此外,传世卵白釉碗的器足也有元代景德镇产品的普遍特点,底足多无釉,外底心常有脐状凸起,削足规整,一些采用垫饼支烧的器物,底部常现火石红色砂底,并有褐色斑点,足墙边还常粘有砂粒。

卵白釉瓷器胎质细腻洁白,但胎体厚重,碗、盘类器物的底足更为厚重。釉色润泽失透,是一种含钙量低,含钾、钠成分高的石灰碱釉,这种釉具有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的特征。

元代卵白釉瓷的装饰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为本色印花装饰,纹样题材以各种花卉纹为主,亦有龙凤、云鹤及八吉祥纹等。由于器物施釉普遍较厚且呈失透状,所以传世器中一些制品内壁釉下模印纹饰往往显得不甚清晰。

元代的统治者非常喜欢卵白釉瓷,这与蒙古人崇尚白色有关。卵白釉瓷的卵白釉瓷与枢密院的军事活动及太禧院的祭祀活动非常相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宋朝,主流文化更喜欢青如玉的青白瓷。真实一朝天子一朝臣,统治阶级的审美观决定了大众的喜好。。景德镇官窑根据最高统治者的需求能制造出不同的瓷器迎合统治者,这也是其长年不衰的主要原因。

卵白釉瓷年代考


关于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现今有关论述文章中均断为元代。那么,入明以后是否就停止烧造了呢?而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其烧造年代的上限与下限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卵白釉瓷,因其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颇似鹅蛋色泽,故名。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卵白釉瓷器,在以印花为主的饰纹中间,往往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因此,卵白釉瓷一般习惯上又称为枢府瓷。

从目前所掌握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卵白瓷器在元大德年间(十四世纪初)已经烧造。所见主要出土例如下:

1、北京永定门外小红门元代张弘纲墓,出土一件卵白釉瓷炉。①据墓志记载,墓主张弘纲卒于大德五年(1301年),葬于大德九年(1305年),由此可知,该件卵白釉瓷炉的烧造年代当在1305年之前。

2、南朝鲜新安海底元代沉船,打捞出大量的卵白釉瓷器。②在沉船中发现有墨书“至治三年(1323年)六月”的货签,另有“辛未”年号铭的日用漆碗,若以与1323年相邻的“辛未”看,当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由此可以推断,该船在1331年以后沉没。船上所载外销的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当在1331年前后不会太远。

3、上海市青浦县元代任氏墓葬,出土有十六件卵白釉瓷,其中二件带“枢府”款铭。③据墓志考证,这批瓷器是在元后至元四年(1338年)以后随同墓主入葬的。

4、河北省磁县南开河元代沉船,出土有卵白釉瓷三件,其中一件带“枢府”款铭。④沉船的尾部书有“彰德分省粮船“铭文”,考元代彰德分省之名起自至正十二年(1352年),故沉船在1352年以后,船上所用卵白釉瓷器的烧造年代,当在1352年前后不远。

5、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出土有大量的卵白釉瓷,其中有带“枢府”款铭的,也有不带款铭的,其遗物堆积为元代后期的产品。

⑤此外,传世品中还有印“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太禧”是元代专掌祭祀的“太禧宗禋院”的简称,带“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是太禧宗禋院征用的贡瓷。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天历元年(1328年),置会福,殊祥两院,改置太禧院总之,二年改为“太禧宗禋院”。因此,带有“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当在1328年以后不久。

从上述资料中可见,卵白釉瓷至少在1305年前,即十四世纪初已经烧造,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

关于卵白釉瓷年代的下限,现今有关论述文章中均断在元代。那么,入明以后是否就停止烧造了呢?

笔者认为,至少在明代前期,卵白釉瓷还在继续烧造。

据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谓:

“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者足大,素着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格古要论》为元末明初人曹昭所著,成书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但至今,尚未发现有明初刻本。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较早的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5年)刻的夷门广牍本,广牍本分为上,中,下三卷,目前有曹昭自序。明季刻书之通病,校刻不精,伪误较多,广牍本亦有此疵瑕,但仍不失为目前所能看到的较接近曹昭原著的版本。

《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记载的“御土窑”,即元代专门烧造官府征用的卵白釉瓷窑,元代以烧小圈足、印花,内有“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为上品。所谓“新烧者足大”,“新烧”当指曹昭著书所处的那个时代,即明初。可见,卵白釉瓷明初仍在烧造。

明景泰七年(1456年),王佐开始《格古要论》的增补工作,历时四载,至天顺三年(1459年)校点完毕,刊刻行世。王佐在曹昭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材料,易名《新增格古要论》,共十三卷。从此,王佐的增补本,反比曹昭的原著流传的更为广泛。王佐在“古饶器”条中究竟续增了哪些内容呢?兹抄录明天顺六年《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如下进行比较:

“古饶器,出今江西饶州府浮梁县。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羊毛口者,体虽薄(一作厚)色白且涧(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器。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今烧此器好者色白而莹最高。又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

显而易见,王佐在开首和结尾部份进行了增补。王氏的增补虽寥寥数语,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材料。“今烧此器好者色白而莹最高,”句中的“今烧”当指王氏增补本完成所处的那个时代,即天顺三年(1495年)以前。由此可见,卵白釉瓷至少在天顺三年以前还在继续烧造。

英国达维特基金会收藏有一件著名的卵白釉瓷盘,盘内模印云凤纹及“天顺年造”四字款(见图一、二),这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有纪念款的卵白釉瓷。1980年曾在日本展览过,经英国、日本一些学者研究,时代断为元天顺年(1328年)⑥。笔者认为这个断代是值得商榷的。

理由如下:

1、以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来看,元代卵白釉瓷盘制作上的一般特征是圈足小,足壁厚,平切,足内无釉,底心有乳钉状突起。还有的如带“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盘,则圈足较大,但足壁厚,较宽,制仍保持元代卵白釉制作的风格。而达维特基金会收藏的那件卵白釉瓷盘,圈足相对来说要大的多,(见图三及附表)。从附表中可见,元代一般卵白釉瓷盘底径与口径的比例基本在1:3之间,而达维特基金会收藏那件的卵白釉瓷盘底径与口径的比例竟达到1:1.7。与“太禧”盘相比较,其底足斜削,足底“火石红斑”较多,亦不相同;相反,处处却呈现出明代早期盘,碗的制作特征。

景德镇卵白釉瓷盘底径、口径比例表

编号

出 土 或 收 藏 处

标 准 名 称

高度(公分)

底径(公分)

口径(公分)

底径:口径

1

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

卵白釉瓷盘

3.9

4.2

12.4

1:3

2

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

卵白釉瓷盘

4.2

4.7

13.3

1:2.8

3

河北磁县元代沉船

卵白釉瓷盘(“枢府”铭)

4

5.9

15.9

1:2.7

4

上海博物馆

卵白釉瓷盘(“枢府”铭)

4.1

5.2

16.1

1:3.1

5

英国达维特基金会

卵白釉瓷盘(“天顺年造”铭)

3.9

12.2

21

1:1.7

附表说明:

标本1,2见南朝鲜国立博物馆:《新安海底文物》1977年出版。

标本4为上海博物馆藏品。

2、从历史的角度考察,1328年7月,元泰定帝死于上都,内乱起,燕帖木儿等反于大都。9月,上都诸大臣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发兵攻大都,上都,打都兵战于大都附近月余,上都兵败,大都兵追至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可知天顺立朝仓促,为时仅月余,且在兵慌马乱之中。在当时的条件下,恐怕连天顺立朝的信息还未及传到景德镇,就已寿终正寝,又改朝换代了,若说在景德镇定烧瓷器,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由上述考证表明,达维特基金会收藏的“天顺年造”铭卵白釉瓷盘,它的烧造年代究竟如何,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笔者倾向于认为该件器物是明代天顺(1457-1464年)年烧造的。

附带要指出的是,现今陶瓷学界流行一种看法,有人据《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的评论,断言明初人对青花瓷的评价并不高,这未免有失偏颇。笔者认为,曹昭此处所谓“且俗甚”的青花瓷器,并不是通常所指的那种施透明釉的青花瓷器而是指施卵白釉的青花瓷器,因为从行文结构来看,尤其是在王佐后来的增补内容,表明通段文字均在谈卵白釉瓷,因此,中间不可能夹入与卵白釉瓷不相干的文字。否则,令人难以通读和理解。如果不是当时统治阶级和社会风尚的推崇,南京故宫、明初王公贵族墓葬出土的大批青花瓷器以及洪武(1368-1398年)后十数年即迎来了永乐、宣德(1403-1435年)我国青花瓷器的鼎盛时期,又作何解释呢?

卵白釉青花瓷器在菲律宾曾有大量出土⑦,上海博物馆亦收藏有一件卵白釉青花瓷盘。该盘高3.4公分,口径13.9公分,足径7.1公分。通体施卵白釉,盘心以青花绘花卉图案,青花发色浓重,底足与元代器物相比,显然增大,足壁薄、斜削、中心无乳突,盘内模印缠枝花卉纹,是一件较精致的卵白釉青花产品。

从前述卵白釉瓷出土资料来看,处于元代中期1331年沉没于南朝鲜新安海底的中国沉船中,只有普通的卵白釉瓷,而不见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上海市青浦县任氏墓葬和河北省磁县南开河沉船中始见有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而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出土的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则属元代后期的产品。这是否暗示,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是在元代中后期才烧造的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文献记载。在元人的著作中,虽未见有这方面的直接记载,但是元末学者孔齐所著《至正直记》中,却给我们提供了价值的信息。

该书卷二《饶州御土》条谓:

“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

同书卷四《窑器不足珍》条谓:

“在家时,表兄潘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至正癸卯(1363年)冬记。”

分析上述文献记载,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看法:

1、“御土”为官府所垄断,显然,“御土窑”所烧造的瓷器为贡瓷,即官用瓷。

2、元代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药处犹如白粉”、“其质与色绝类定器”者,除卵白釉瓷外,没有那一种瓷器还可以类比。显然,所谓的“御土窑所烧造的瓷器就是官府征用的卵白釉瓷,即那种带动有五爪龙纹以及“枢府”和“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这与《格古要论》中的记述是一致的。

3、从“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的记载来看,“御土窑”当是元代“泰定(1324年)后又认本路总管监陶,皆有命则供;否,则止”⑧的贡瓷制度建立后设置的。《窑器不足珍》这条笔记有明确记年,写于至正癸卯(1363年),“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之“旧御土窑器”,往上推三十年,其烧造年代当为泰定后。此外,带有“太禧”款铭的卵白釉瓷的相对烧造所代在1328年以后,也从侧面证实了“御土窑”的烧造年代。既然“御土窑”设置于泰定以后,由此,可以推断出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的上限亦必在泰定后,即1324年以后。

其下限在何年呢?“枢府”款铭瓷的下限,也就是“御土窑”的停烧之年,即元王朝在景德镇的统治势力彻底动摇的那一年。

据《浮梁县志》记载,浮梁地区始乱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为农民起义连所占领。此后该地区局势动荡,战火不息,元王朝与农民起义军之间,农民军与农民军之间,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为朱元璋所统治⑨。在这期间,为元王朝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机构“枢密院”生产瓷器的“御土窑”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御土窑”的停烧之年在1352年,那么,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的下限亦必在1352年。

此外,据孔剂在《至正直记》篇首“礻集 记直笔”中自叙,是书著作年代是从至正庚子(1360年)记起,在有关“御土窑”的笔记中,他已将“御土窑”的产品称作“旧御土窑器”,并且明确地记述“今货者皆别土也”,可见,在孔齐著书的时代,“御土窑”已不复存在。这是一条很有力的佐证。

关于“御土窑”的烧造地点,笔者认为景德镇湖田窑南河南岸的刘家坞遗址,极有可能是其窑址所在地。据《元史·舆服一》记延礻右 元年(1314年)规定:“双角五爪龙”纹臣庶不得使用。因此,凡有这类龙纹的瓷器和窑具的混合堆积处,可视为官瓷的烧造成地点。从景德镇窑址考古发掘来看,目前发现元代官瓷的烧造地点有两处,一为湖田窑南河南岸刘家坞;一为市区上中华南路,而烧造卵白釉官瓷的地点仅一处,即湖田窑南河南岸刘家坞遗址。据《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一文报告:“南岸刘家坞的折腰碗和小足盘足多外撇,内壁多印有枢府二字,高足杯内壁的印花龙纹有五爪的。印证《元史》,这类器物应为当时的官用瓷;北岸的在造型上虽较接近,但足壁多垂直,内壁无款识,龙只有三爪、四爪,当为民用商品。⑩”这些推断是相当有见地的。

《景德镇陶录·枢府窑》条记载枢府窑为:“元之进御器,……器内皆作枢府字号,当时 民亦仿造,然所贡者具千中选十,百中选一,终非民器可逮”。这与窑址出土实况是相符的。而带“枢府”款铭的卵白釉瓷。仅在元、明人所谓的“御土窑”,即湖田窑南河南岸刘家坞遗址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录》所谓的“枢府窑”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清人改变了称呼而已。

当然,对于元、明卵白釉瓷烧造情况的研究,还有待于景德镇窑址的进一步科学发掘。

怎样鉴别伪造瓷器


瓷器作伪比较多见的方法有换底.换底即把已经破碎了上半部的名窑瓷器的器底换装在另一件瓷器上, 再用铁锈溶液涂抹在接口的地方, 然后将铁锈烘烤干, 再在瓷器接口的地方烫上一层四川白蜡, 就弥补了痕迹.用这种方法的一般以底部有款的瓶、罐居多.因为一般人只注意款字的真假, 甚至有些人误认为款字是真的, 其他就不必考虑了.换底器物在外表不易觉察, 在器内则往往抹泥巴或污垢之类, 也不易看出破绽。鉴定这种瓷器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手往内壁探或用肥皂水清洗器内的泥巴或污垢, 就可发现接口痕迹.二是, 这种换底瓷器由于时代不同或窑口不同、工艺不同、质量不同等原因, 导致两者在釉色、花纹以及火光的强弱方面有细微的区别, 在鉴定时候如仔细观察这些方面, 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鉴定瓷器的新旧, 首先要以釉面有无`火光' (即釉面浮光) 为标准.年代久远的瓷器釉面蕴含的光泽如脂似玉, 光由内发;新瓷则带`火光', 明亮异常, 光在外烁.作伪者往往将新瓷的火光磨掉.磨火光的方法有用汗水摩擦玩弄的, 但很费功夫, 需一年半载才行.因此, 常常用浆砣轻轻磨擦, 但所磨之处有细痕;或用牛皮胶砣沾油磨擦, 使釉面平滑, 而光泽与旧器一样.用牛皮胶砣磨过的瓷器, 如果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看, 可见无数不自然的磨擦痕迹, 这也是判断瓷器真伪的手段之一.因此, 我们在鉴定瓷器时, 不能认为釉面没有火光的瓷器就一定是旧器.但是, 也不能认为釉面有火光的瓷器就是新器, 因为有极少数瓷器从未启封或使用过, 往往就带`火光'.因此, 还要结合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定。

把年代较晚的瓷器底款磨掉, 用颜料制作成年代久远的款, 再吹一层釉, 人窑中烘干, 亦可作伪.但因釉料及温度不同;其伪造的釉色往往与原器的釉色不同;而且新烧成的釉有火光, 还要设法磨去.因此, 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必须注意底釉颜色是否与其他地方的釉色一致, 并察看是否有火光。

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是: 旧瓷器如果有裂缝, 作伪者往往用刷将裂口刷干净, 然后将原釉磨去些许, 再用吹釉法上釉, 入窑烘烤成.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瓷器, 因为收藏时间长或者埋藏年代久远, 经常有磨伤或落釉的情况, 作伪者常在裂缝处作彩画, 以蒙混过关, 有的甚至在作了彩画以后再上一层漆, 如果没有热水烫过, 也难以知道它是伪器。

名贵的瓷器如果受到损坏, 例如香炉缺耳、缺足、瓶损口沿等, 作伪者常常以旧补旧, 加以釉药, 用火烧成, 与旧制瓷器差不多.如果再用吹釉方法在痕迹处上釉, 则补处无迹可寻.作伪者还经常利用瓷器形式多样这个特点进行作伪.例如高颈瓶, 如果颈以上损坏了, 作伪者就将颈以上全部磨去而变成短颈瓶, 其口沿则用吹釉的方法上釉, 再入窑烘烤, 即告成功.如不便采用吹釉的方法, 就将口沿磨成毛边状, 使人误认为该瓷器原系有盖的.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是用粘剂粘, 例如缺耳或缺手、足的佛像或人像, 常常用粘剂再补粘一个上去, 如不用力去扳, 也是不易发现破绽的.因此, 如果遇到有足、耳、柄及其他容易碰落部分的瓷器, 我们在鉴定时候就要详细观察其连接的是否有痕迹, 还要从釉的新旧、火光的强弱及造型是否合理来考虑, 如不合乎常规, 即可断定为伪器。

改补过的瓷器也可以用听声音的方法进行鉴定.完整无疵的瓷器用手叩击时, 其声音清脆悠扬, 改补过的瓷器声音沙哑而短促.瓷器的新旧亦可由声音辨别, 旧器声音清脆, 新器声音短促沉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清甜白釉瓷怎样鉴别真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清甜白釉瓷怎样鉴别真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