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磁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磁州窑珍品赏析

磁州窑珍品赏析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鉴别

2020-03-10

磁州窑瓷器鉴别。

北宋点绿彩梅瓶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黑剔花莲荷纹长颈瓶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行炉

宋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

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腰圆形枕

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罐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罐

宋代绿釉剔花折枝牡丹纹长颈瓶

宋代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宋代白剔花(深剔)卷草纹水注

宋代白剔花(深剔)碗口长颈瓶

宋代白剔花(深剔)牡丹纹如意形枕

剔花,是在做好的胚胎上,厚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覆盖黑釉、绿釉或白釉,刻出主题纹饰之后,把多余部分剔掉,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视觉效果。入窑烧制前,还要再罩一层透明釉。日本人把这种剔花技法称为骚落,白地黑剔花的叫黑骚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腰圆形枕

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荷叶形枕

金代白地黑剔花大罐

金代绿釉黑地白剔花兔纹大罐

金代黑剔花卷草纹嘟噜瓶

金代黑剔花卷草纹玉壶春

金代磁州窑及磁州窑系产品,在宋代以剔花为主要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制了绘划花、白底彩绘、红绿彩、黑釉线条、黑釉铁锈花等众多名贵品种,使得磁州窑艺术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金代的剔花,比较宋代,有了复杂的边饰。

金代白底黑彩绘划花鱼纹钵

金代白地黑花折枝牡丹纹芍药尊

金代白地黑花鸟纹虎形枕

金代白地黑花鹿纹如意形枕

金代白地黑花鱼纹如意形枕

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赶鸭纹如意云头形枕

金代白地黑花童子放鸟纹八角形枕

绘划花是金代最为盛行的装饰艺术,在黑彩上刻划出筋脉,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减少了工艺程序,从而提高产量。宋代到金代,再到元代,工艺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金代白地彩绘折枝花纹虎形枕

金代褐釉白地彩绘花草纹虎形枕

金代白地彩绘镜盒

金代红绿彩折枝花卉纹碗

金代红绿彩折枝花卉纹钵

金代红绿彩仕女

金代三彩迦棱频伽

金代三彩剔花莲荷纹腰圆形枕

金代的磁州窑艺术,在宋代的黑白对比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彩绘的技法,华丽而古朴。其中红绿彩、三彩均为为二次烧成。

淄博窑黑釉线条罐

黑釉线条器,以淄博窑为代表的装饰技法,古朴凝重。

金代黑釉铁锈花牡丹纹矮腹梅瓶

金代黑釉点彩铁锈花梅瓶

金代黑釉点彩铁锈花橄榄瓶

金代黑釉铁锈花点彩梅瓶

金代黑釉铁锈花折枝花玉壶春瓶

金代黑釉窑变釉牡丹尊

黑釉铁锈花是磁州窑系独创的装饰技法,以点褐彩为主,绚丽多姿,精彩纷呈。

扩展阅读

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赏析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 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 该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属白釉系列,底径6.7cm,口径4.3cm,高26.9cm,是宋代典型梅瓶器型。造型为蘑菇翻卷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内凹足。从整个造型看,端庄挺拔,器物线条流畅,型体饱满、匀称、轻盈,充满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动。珍珠地始见于唐代,这种融汇了西方外来设计因素的器皿图案,运用此技法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属登封窑使用较高级的装饰技艺。密集的圈点纹饰,也有较大面积的花卉图案,形成视觉对比,表现了梅瓶的精细和大气。制作技艺高超,装饰法独特,纹饰生动、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点比例对称,艺术感极强,显示出磁州窑技术的娴熟,最能代表表现宋磁州窑典型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珍罕瓷器,极具很强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 现此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珍藏于上海远大博纳拍卖有限公司,将参加上海远大博纳和香港环球国际联合举办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古代瓷器:宋、金、元磁州窑瓷枕赏析


狭义磁州窑,邯郸的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的窑场。磁州窑的各种瓷器,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青、白瓷的温润细腻,不同于青花瓷的端庄秀雅,它有一种古朴、奔放、粗狂的美。磁州窑的发展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期以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为创烧期,中心窑厂是观台,是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仿北方发展比较成熟的定窑、耀州窑,生产日用瓷器。第二期以北宋晚期,磁州窑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白地黑花,黑白色差强烈对比,独树一帜,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唐宋以来崇尚的单色釉的审美情趣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三期为金代,是观台窑发展、繁荣时期。不仅生产日常生活用瓷,还生产陈设器、宗教用瓷和建筑用瓷。其多彩的釉色和多样的装饰技法,种类繁多的纹饰图案。第四期为元代,元代末年严重的水患使得以观台镇为中心的窑场衰落,烧瓷中心转移到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装饰风格粗犷,主要生产大型器,造型厚重,如酒坛、酒缸等,明清时期以彭城镇为烧造中心。宋代磁州窑瓷枕主要有叶形枕、豆形枕、腰形枕、银锭形枕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白地釉下黑彩剔划花、珍珠地划花、蓖划花等,白地绘黑花的装饰纹饰在北宋末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瓷枕上的主要主体纹饰有婴戏纹、熊戏纹、团花和花瓣纹、虎纹、龙凤纹、文字等。枕墙上常装饰卷草纹、忍冬纹及变形草叶纹等,也有素面不装饰的。

叶型枕珍珠地篦画划画这里的珍珠地和璧划装饰有一个传承关系,两者的装饰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填在主体的图案的留白处,衬托主体图案.而壁画明显比珍珠制作要简单,从观台窑考古分期报告看,叶型枕是观台窑的典型器,珍珠地流行的年代是五代到北宋中晚期,而壁纹出现在北宋中期,晚于珍珠地,中期时两种装饰工艺并存,到北宋末金初,珍珠地逐渐被蓖划所取代,蓖划可以看成珍珠地的简化或替代品。卧狮枕文字枕这类文字枕出现在北宋晚期,看起来像磁州窑典型白地黑花装饰,实际上与传统我们认为的白地黑花装饰是有区别的,这类文字枕是釉上装饰,文字写在透明釉之上,手摸上去发涩,辣手,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白地黑花釉下彩。1234下一页

古代瓷器: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赏析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该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属白釉系列,底径6.7cm,口径4.3cm,高26.9cm,是宋代典型梅瓶器型。造型为蘑菇翻卷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内凹足。从整个造型看,端庄挺拔,器物线条流畅,型体饱满、匀称、轻盈,充满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动。珍珠地始见于唐代,这种融汇了西方外来设计因素的器皿图案,运用此技法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属登封窑使用较高级的装饰技艺。密集的圈点纹饰,也有较大面积的花卉图案,形成视觉对比,表现了梅瓶的精细和大气。制作技艺高超,装饰法独特,纹饰生动、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点比例对称,艺术感极强,显示出磁州窑技术的娴熟,最能代表表现宋磁州窑典型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珍罕瓷器,极具很强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现此磁州窑珍珠地刻花梅瓶珍藏于上海远大博纳拍卖有限公司,将参加上海远大博纳和香港环球国际联合举办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元代 白地黑花“南中咏雁”瓷枕

该瓷枕绘有唐代诗人韦承庆在被贬往岭南途中的故事,长方形的瓷枕,由五条直线描绘边框,边框与开光之间,大小花瓣簇成朵朵香菊。开光内韦承庆一手持行仗,且闲意地将行仗搭在右肩上,左手持一小扇,简衣无裹,一个人孤独地行于山间小路上。回首北望,见一神龙在天,北飞而去。路花野树,山石杂草,远峰寥落,一派惆怅氛围。画家以情入笔,构思奇特。但见勾勒远峰落笔羸弱,点苔峰青若愁容细语,山石哑然,道树倾斜,似要安慰孤独之人。画家落笔如神,物状其心,寓情于峰石草树之中,创造性地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物的情态。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物我同状,可见画家匠心独运之功力。最为奇妙的是画面上北飞之神龙,实为神来之笔。 初观此枕,以为是一幅望龙图,但整图气氛萧杀,又让人不明所以。只单看此画,定然不知是韦承庆其人。在看过此枕前立面四句诗后,不仅会让观者大赞其妙。诗云: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汝与同归。此诗正是韦承庆被贬途中所作,诗题为《南中咏雁》》。与原诗“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对照之下,画枕中诗句仅改动两字,移一处词序。此处看似略改,不仅合律,较原诗更增愁绪,意味极显深长。尤其是将“得与尔同归”,改作“得汝与同归”,突出归雁(神龙代指),更切诗题,将诗人意愿化作一只北归之雁(龙)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见磁州窑艺术家的文学修养之深。更为奇妙的是,磁州窑艺术家在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时,将画面中北归群雁改为神龙形象,暗示了韦承庆贬谪岭南的时间。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韦承庆原来是在神龙初年(705年)被贬,神龙竟然是一物双关,在画中代表了神龙年号。而北雁被神龙形象代替,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虽遭贬放,仍渴望被新皇帝召回王都,继续忠君报国之志,无奈渐行渐远,孑然南下,神龙北去,心中政治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到此观者则会恍然大悟,拍案称奇了。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元代 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

此枕应是根据历代吟咏王昭君的诗歌,以及金代女画家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元代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元杂剧等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的。 该瓷枕为长方形,以五条直线间杂绳纹绘饰边框,画中六人或骑马或骑着骆驼列队迎风前行,愁云惨淡,气氛萧杀,但见匈奴迎亲队伍中最前面一人腰挎弯弓,肩扛长旗,风吹旗动,飒飒作响。紧随其后的胡人壮如虎姿,右手擎举一只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这只飞禽看作是一只大雁,正落在胡人手上倾听身后的琵琶曲,倒真暗合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誉了。传说昭君出塞时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第三名胡人乘马侧身而行,只见他一边手弹琵琶,一边看着后面骑着黑马的王昭君,本欲让她高兴起来的,但昭君心中正在怀想元帝,身后家国眼前沙,从此别亲赴天涯,听得曲中胡音,愈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泪湿裘袍,她头上戴着的风雪帽簌簌而动。身后的侍女此时怀抱着昭君时常在汉宫弹奏的琵琶,来时知道塞外风沙大,还特意将琵琶包裹了起来。眼看着主人哭泣不已,她心中亦不免暗自悲伤。最后一名胡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自顾前行,他不并理解这个日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本族的阏氏(王妻)为何还要垂泪伤心?画面中三只猎犬前呼后应,为徐缓前行的队伍增加了一线动感。天空行云,地上奔犬,中有骑人,画面构图得法,情景交融,场面宏大。 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该瓷枕是五人图,前行第二人手上没有飞禽,队伍中最后一人没有手持胡旌,而且图中只有两只猎犬。相比之下,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这方“昭君出塞图”瓷枕尤显珍贵。 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睦友好达半个世纪。磁州窑艺术家创作“昭君出塞图”瓷枕,借古托今,表达了对元代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殷切希冀,也寄托了对汉族中兴的深切期盼,立意高远,真可谓是千古一枕。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

此枕应是根据历代吟咏王昭君的诗歌,以及金代女画家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元代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元杂剧等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该瓷枕为长方形,以五条直线间杂绳纹绘饰边框,画中六人或骑马或骑着骆驼列队迎风前行,愁云惨淡,气氛萧杀,但见匈奴迎亲队伍中最前面一人腰挎弯弓,肩扛长旗,风吹旗动,飒飒作响。紧随其后的胡人壮如虎姿,右手擎举一只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这只飞禽看作是一只大雁,正落在胡人手上倾听身后的琵琶曲,倒真暗合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誉了。传说昭君出塞时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第三名胡人乘马侧身而行,只见他一边手弹琵琶,一边看着后面骑着黑马的王昭君,本欲让她高兴起来的,但昭君心中正在怀想元帝,身后家国眼前沙,从此别亲赴天涯,听得曲中胡音,愈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泪湿裘袍,她头上戴着的风雪帽簌簌而动。身后的侍女此时怀抱着昭君时常在汉宫弹奏的琵琶,来时知道塞外风沙大,还特意将琵琶包裹了起来。眼看着主人哭泣不已,她心中亦不免暗自悲伤。最后一名胡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自顾前行,他不并理解这个日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本族的阏氏为何还要垂泪伤心?画面中三只猎犬前呼后应,为徐缓前行的队伍增加了一线动感。天空行云,地上奔犬,中有骑人,画面构图得法,情景交融,场面宏大。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该瓷枕是五人图,前行第二人手上没有飞禽,队伍中最后一人没有手持胡旌,而且图中只有两只猎犬。相比之下,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这方昭君出塞图瓷枕尤显珍贵。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睦友好达半个世纪。磁州窑艺术家创作昭君出塞图瓷枕,借古托今,表达了对元代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殷切希冀,也寄托了对汉族中兴的深切期盼,立意高远,真可谓是千古一枕。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元代白地黑花南中咏雁瓷枕

该瓷枕绘有唐代诗人韦承庆在被贬往岭南途中的故事,长方形的瓷枕,由五条直线描绘边框,边框与开光之间,大小花瓣簇成朵朵香菊。开光内韦承庆一手持行仗,且闲意地将行仗搭在右肩上,左手持一小扇,简衣无裹,一个人孤独地行于山间小路上。回首北望,见一神龙在天,北飞而去。路花野树,山石杂草,远峰寥落,一派惆怅氛围。画家以情入笔,构思奇特。但见勾勒远峰落笔羸弱,点苔峰青若愁容细语,山石哑然,道树倾斜,似要安慰孤独之人。画家落笔如神,物状其心,寓情于峰石草树之中,创造性地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物的情态。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物我同状,可见画家匠心独运之功力。最为奇妙的是画面上北飞之神龙,实为神来之笔。初观此枕,以为是一幅望龙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汝与同归。此诗正是韦承庆被贬途中所作,诗题为《南中咏雁》》。与原诗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对照之下,画枕中诗句仅改动两字,移一处词序。此处看似略改,不仅合律,较原诗更增愁绪,意味极显深长。尤其是将得与尔同归,改作得汝与同归,突出归雁,更切诗题,将诗人意愿化作一只北归之雁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见磁州窑艺术家的文学修养之深。更为奇妙的是,磁州窑艺术家在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时,将画面中北归群雁改为神龙形象,暗示了韦承庆贬谪岭南的时间。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韦承庆原来是在神龙初年被贬,神龙竟然是一物双关,在画中代表了神龙年号。而北雁被神龙形象代替,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虽遭贬放,仍渴望被新皇帝召回王都,继续忠君报国之志,无奈渐行渐远,孑然南下,神龙北去,心中政治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到此观者则会恍然大悟,拍案称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