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抱月瓶特征及价格

清代抱月瓶特征及价格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瓶 价格瓷砖

2020-10-30

清代瓷器鉴别。

抱月瓶,又称“宝月瓶”,由于其腹部为圆形,如一轮满月,因此叫“抱月瓶”。抱月瓶属于清代的一种瓷器,器型为直颈、小口,瓶颈两侧为双耳状。

抱月瓶早期起源于是宋元时期,那时西夏流行挂在马鞍旁并且为陶制的马挂瓶,这种马挂瓶民族风格十分浓厚;到了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抱月瓶才较为常见;但到了雍正时期,皇帝不喜欢抱月瓶,遂停烧;直到乾隆时期,抱月瓶又重新开始烧制,此时的抱月瓶类型多为青花抱月瓶。

在乾隆年间,皇帝十分喜爱抱月瓶,该时期抱月瓶可谓宫廷重要陈设瓷器之一。它的工艺、纹饰在这个时期逐渐提升,瓷器造型和花样纹饰创新多变,常见形状有扁壶状和圆状。

扁壶是古代陶瓷中一种特殊器型,尺寸往往不大,模制而成,印花装饰,常见图案有胡人、狮子等异域文化风格,多设穿绳携行。虽然它不属于主流器型,但扁壶往往伴随特殊的历史背景,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在明朝,扁平抱月瓶的数量要比圆壶多一些。

相较于明朝的扁壶抱月瓶,清代的抱月瓶两面圆形居多。康熙时期的圆形抱月壶,高度一般小于27厘米,上沿口略大,体形略小,两面扁平。当然,高度39厘米左右的也有,只是数量较为稀少。但是无论是大器型的抱月壶,还是小器型的,其市场价值都非常昂贵。

曾经一场瀚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器形硕大,风格雅致的清代“三教九流抱月瓶”珍品引人注目。该抱月瓶高31.5厘米,风格上与传统的抱月瓶同种有异。蒜头式的瓶口,莲纹图青花,颈部饰灵芝如意纹,下接圆腹,腹部浑圆状;瓶壁采用清代独创的装饰手法,青花卷草纹钩边,其间填豆青釉,釉下暗刻缠枝花卉纹;正中着“寿”字篆书,四面衬以青花如意形花叶,下接椭圆足,足绘蕉叶纹。整个造型张弛有度,秀丽端庄。

据外媒报道,2018年法国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时期的葫芦“抱月瓶”瓷器引发巨大反响,该抱月瓶底部为乾隆六字篆体方形印章,瓶身有“佛门八宝”浮雕图案,侧面为精美白底蓝色藤枝穿花纹案,估价在60万至80万欧元之间。诸如此类的高价抱月瓶还有很多,在瓷器类别中它也以一种特别的存在散发着魅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中国陶瓷传统器形——抱月瓶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明代以青花为装饰,是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豆青釉加青花以及青釉暗刻的装饰手法很早便出现,而此件“三教九流抱月瓶”同时采用这两种装饰手法,相得益彰,殊为罕见。凸显此器卓然超群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本品存世极为珍罕,器形纹饰相类者,仅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回流一件,其余尚未见于世。

清代荸荠瓶特征


陶瓷,中国古代陶瓷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一直是我国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世代发展中有朴实的、有繁华的、有简单的。这里面呢有一种瓷器是清朝康熙年诞生的,由雍正官窑烧造,属于宫廷御用瓷器,它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外形如荸荠,所以叫做荸荠瓶。

宋朝灭亡之后,很多瓷器泯灭在世间,乾隆感到可惜,立志要重燃瓷器文化。清代宫廷,乾隆帝酷爱瓷器的钟爱不亚于他对写诗的热情,狂爱就意味着精益求精,他的严格体现在对景德镇御窑厂要求严格,环环的检查严格。同时也把宫廷艺术的核心价值加赋到了瓷器之上,不仅讲究外观,创造也得有寓意。

不同于宋朝的单色釉荸荠瓶,清代荸荠瓶的品种以茶叶末釉及黄地青花者居多,很难见到纯粹青花的。他们多数器型较大,青花色泽美艳,釉质肥厚,莹润如玉,清代的荸荠瓶颈长而粗,腹扁圆,荸荠瓶口外侈,圈足,器形规正,足端胎质洁白细腻,底部圆形平坦。

荸荠瓶和别的瓷器不一样,他一开始的实用性就不高,似乎生来就是被观赏的,釉色青中泛灰,开片舒朗有致,仿效宋官窑特有的大冰裂纹,配上浅黄色片纹,显得古朴庄重。制作精美且规范,风格属于雅致优美。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美好的瓶形加上霁蓝釉的淡雅色彩,美轮美奂。

看来是在追求明代的永宣青花晕染风格效果,与“仿旧须宗其典雅”这样清朝中期的宗旨结合。瓷器的口部、圈足分别是用缠枝花卉纹和卷草纹装饰,瓶身是青花双线纹。底部双圈有着“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字的格式为双行楷书,字体端正典雅。

荸荠瓶也有扁瓶。扁瓶的釉面凝泽失透,乳光内含,体态丰腴复而大方,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当属清末鳝鱼黄釉之精品,殊为难得。

清代乾隆创造的荸荠瓶样式艳丽繁华,瓶身的装饰设计多种多样,颜色也不再单一,有单色釉、粉彩、斗彩以及粉彩等等,在宋代繁盛的基础上更好的影响了瓷器时代。

朝代安稳,经济繁荣,清代初期的三代皇帝在闲暇之余不忘对瓷器的重视,使得荸荠瓶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给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填上了光鲜亮丽的一笔。

永乐青花暗刻双龙纹抱月瓶


龙乃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是祥瑞的代表。同时也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在明代瓷器上,明龙的形态强调端庄、威严,不再有元龙清新飘逸的的神韵。同时也有诸多变化,其特点有三。

明早期的龙,品相威武强调至尊无上。头部较大,躯干四肢粗壮,龙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力大如穿透之感;龙须浓密有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显得威风凛凛。

明中期的龙已无早期威严之尊之感,变得温驯而毫无野性,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双眼目光呆滞;即便是在海水云天间飞舞,也是匆匆行走,已无呼风唤雨的神力,更多的是在漫步嬉戏。

晚期时由于政权更迭,龙的形态已经变得松软无力,表情也较为怪异无神,龙身更为细长,龙纹简化,用笔更为草率。

此瓶体型硕大,瓶腹饱满圆韵,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厚重,口微撇饰缠枝纹,颈部绘青花宝相花,满腹绘青花海水纹,暗纹留白处饰腾龙纹,其腹部技艺又称为:“青花拔白”。海水呈翻江倒海之势,而龙呈凶猛腾空之状,气势磅礴彰显帝王至尊无上。龙爪孔武有力,身躯四肢粗壮,是为明代早期官窑瓷之精品大作。

永乐 青花暗刻双龙纹抱月瓶 尺寸:

口径:8.1CM

高:46.1CM

足径:10.1×14.5CM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双耳抱月瓶


数拍卖场的经典瓷器,「青花双耳抱月瓶」必占一席,不时见于各大拍卖行的图录封面之上。今季伦敦拍卖,苏富比封面就是青花双如意耳抱月瓶,48.3cm高,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估价£100万- 150万(RMB 870万- 1,300万)。

器形曲线圆滑,颈部细直,附带双耳,器腹扁圆,名曰「扁壶」。由于形似满月,故又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抱月瓶创烧于明代,原形应来自中东,后融合于中华工艺。大型扁壶烧制不易,会因承受不了窑内高温而坍塌变形。

随时代流转,抱月瓶器形亦常随之而有变。今次上拍的这一件,具明永乐瓷器两大创新特征 - 器身扁平、呈圆形,中心开光,开光内凸脐。青花发色方面,钴青点染纹饰,拟效明初青花之浓黑铁斑,亦挺具慕古味儿。

香港邦瀚斯,2017年春拍,HK,540,000成交

如此器形及尺寸的扁壶,在拍卖场上算是经典瓷器。去年香港春拍,邦瀚斯(Bonhams)就以一对扁壶领衔,为美国丝绸大王威廉·斯金纳(William Skinner,1834-1902)家族旧藏,估价HK,000万- 3,000万,连佣HK,850万成交。

尽管器形及尺寸相类,纹饰上还是有分野。这类扁壶最常见绘八瓣纹饰,瓣内分别绘以佛教八宝图案(法轮、法螺、宝伞等……),就好像上述邦瀚斯这对。今次上拍的这一件,饰缠枝莲纹,繁而不拥。虽无绘八瓣,但「八月伴月」式的匀称布局仍在。

2003年香港秋季拍卖,此件扁壶在苏富比上拍,估价HK0万 - 300万,连佣近HK0万成交。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扁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拍品编号:10

高度:48.3cm

估价:£1,000,000 - 1,50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伦敦苏富比

场次:中国艺术珍品

拍品数目:151

预展时间:

2018/5/12 - 13|12pm - 5pm

2018/5/14 - 15|9am - 4:30pm

拍卖时间:2018/5/16|10:30am

清代转心瓶的价格


我国的清朝时期瓷器的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无论是从原材料,还是烧作的技艺还是造型特点上,都是我国千百年来瓷器发展的最好时期。因为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在加上现江西景德镇的天然原料,以及清朝时期独有的督陶官的监管,所以烧制出的瓷器十分的精湛。清朝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为康熙打下的基业所以至其之后的两代,国家较好管制,并且国家繁荣,皇帝也非常重视瓷器的发展。使得清朝时期的瓷器烧制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雍正时期烧制的瓷器同转心瓶得到了结合,成为当时时代一道亮丽的风采,成就不凡,成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篇章。

转心瓶是景德蓝下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名贵、稀有的艺术品,其中粉彩交泰转心瓶是清朝最具代表的瓷器,现是最为稀有的一种瓷器。交泰转心瓶是一种繁复奢华的一种艺术品,虽然仅仅是一件粉彩瓶在2011年英国伦敦拍卖行拍出了5.5亿的天价。其制作的工艺十分的繁琐,在花纹上加入了雕塑的镂空技艺,成熟的技师也无法独立完成,其瓶身的内部上方和瓶身的颈部相粘连,瓶身的下方与瓶身的内底相连接,这样子就可以转动瓶身。而且该瓶身从外观上看是分离又彼此粘连,这正是交泰转心瓶的特点,瓶身上下融合为一体,寓意着国泰民安,百姓富强,十全十美。雍正时期将这一发明进行投入大量的人力潜心发明研究,但由于当时的烧制技术方面有局限,所以转心瓶的存世量很少,由于清朝的衰败,所以也有大量的转心瓶流落海外,也有沉落海底的瓷器。

黄地珐琅彩花卉纹镂空描金四耳转心瓶,是由上品的珐琅瓷器所烧制,选取上等的细致白瓷,然后在由专门的宫廷珐琅师按照皇上的旨意进行烧制,经过炉火的低温烧制,在进行层层的加工,所制成,但是清代时期的珐琅彩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造价成本较昂贵,生产的数量也十分有限。粉彩缠枝莲纹双耳转心瓶2019年4月横滨国际进行拍卖,其预估价格在三万到五万,在转心瓶中的价格不算很高的,相对而言乾隆年间所制的转心瓶就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八十万的价格。

雍正时期所烧制的瓷器不同于以往时期的风格,它的总体风格是秀丽轻巧同时色彩也比较的独特,烧制的技术十分的精湛,雍正时期的粉彩是极其突出的,还一度取代了康熙时期的五彩地位。雍正时期还将粉彩的颜色发展到了顶峰,有了珊瑚红、墨地、淡绿等色彩,外观线条十分的柔和分明,主次层次也烧制的较好,颜色的半透明状十分的吸人眼球。雍正时期的技师发展也十分的高超,吸取了以往的经验还将西方的瓷器特色融入其中,形成新的转心瓶,虽然价格昂贵,也是有道理的。

吉州窑瓷器价格及特征


吉州窑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最具创造力、题材最为丰富的民间瓷厂,在我国陶瓷厂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推动了古代瓷业的发展。吉州窑生产出的瓷器具有着浓厚的文化、士人文化以及市井文化的大量体现,加上其吉州窑烧制出的瓷器品种较为的多样,造型千姿百态,装饰手法以及纹样丰富多彩,这些器物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以及形态,加上独特的贴花、剔花、印花等制作技艺之外,颜色上也变得较为多样,这也是吉州窑发展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

吉州窑的烧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茶盏的发展,木叶盏就是当时吉州窑烧制时间较长、做工精艺较为精美的体现,在其茶盏中碗内的装饰有桑叶或者漏花装饰的特点,另一特点加入了士人文化的影响,对于其市民文化和审美需求融入至其茶盏之中。对于泥料的选择、温度的要求以及制作的工艺都是非常高的,通过采用龙窑和馒头窑这两种形态进行制作,其烧制出的物件有着较大的差别。

吉州窑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其丰富装饰特点和装饰的手法大大的加入了吉祥的图案以及美好的寓意,通过对于文化的融合以及对于瓷器样式的设计去大大提升自己的出品量以及价值。通过将桑叶的晒干放置到单一釉色的胚体内部进行烧制,其中烧制出的效果以及釉色上透露出浓重的简朴感以及质感,在加入独特的剪纸贴花的工艺,应用到雕塑和绘画当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吉州窑对于瓷器产品的颜色较为的单一,主要是以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以及黑釉等瓷器颜色的加入,改变了其色调,通过其丰富的装饰样式以及独特的装饰手法,使其烧制出的瓷器更为突出显著。宋朝时期的吉州窑在对于器物的形态制作以及装饰的技法上将黑釉诠释的更加深刻,引领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黑釉的出现第一是通过釉色对于其素胎的不足进行修复弥补,第二是由于当时斗茶文化的流行对于器物的形态以及装饰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三是吉州窑对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刻画展现出了当下社会环境对于宗教文化的认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民间窑厂,其装饰的技法以及器物的实用性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通过其丰富的种类加入以及普通的工艺特点和民俗气息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收藏价值极高。

吉州窑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

1:南宋吉州窑仿豹纹釉梅瓶,尺寸:高21.5厘米,估价:HKD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2,242,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梅瓶也称「经瓶」,唐宋时较为流行,既为酒具,亦为赏器。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吉州窑瓷虽以碗类为大宗,但南宋末年至元朝年间亦偶见少量立件。

此梅瓶唇口、短颈、丰肩筒腹,平底内削修成圈足。瓶外施黄色釉,配以褐色斑点纹饰,装饰效果强烈。吉州窑创烧于唐而终于元,品种繁多,是一个综合性的窑址。吉州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装饰手法,皆惟妙惟肖,对后世及其他窑口均产生较大影响。

2:南宋/元吉州窑仿剔犀如意云纹梅瓶,尺寸:高22.2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2,92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仿剔犀纹梅瓶是吉州窑中罕见的品种。此一装饰是入窑前用浅黄色釉在黑釉上绘制出剔犀风格的图案后,再经窑烧而成。烧制过程中浅黄釉与黑釉交融,纹饰稍有流淌,并产生蓝色乳浊窑变,使装饰效果愈加丰富。

3: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纹梅瓶,尺寸:高22.8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1,8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4,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4月拍卖会。

4:南宋吉州窑仿剔犀四叶开光如意云纹梅瓶,尺寸:高20.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59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瓶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敛,内凹足。外壁黑地褐釉纹饰,自肩至腹部饰二个四叶形开光,各由相连如意云纹组成,开光外间以涡旋纹。颈部饰回纹,口沿点联珠纹。此器表现吉州窑首创的褐釉装饰手法,为入窑前在釉面绘浅色图案,经窑烧后稍有流釉,图案因此出现模糊的轮廓。这种装饰仿效当时的剔漆工艺,产生悦目的釉面装饰。

5:南宋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尺寸:高21厘米,估价:US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USD 1,085,000 ,成交时间:2016.09.15,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9月拍卖会。

钤印款识:铭「飞鹤」。

6:南宋吉州窑木叶盏,尺寸:高5.2厘米;口径14.8厘米,估价:RMB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此盏敞口,斜直壁,浅圈足,作斗笠式。内外施黑釉,碗底内有木叶纹,木叶呈青黄的暖色调,呈曲卷折迭姿态,充满着禅意,圈足及底露胎,胎呈深米黄色。木叶盏可能为禅寺僧人们订制的特殊专用品种,其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颇近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理。木叶盏分为两类,一为斗笠型,二为束口型,是吉州窑最经典的品种,也是全世界各大藏家梦寐以求的宋瓷品类。同类器可参阅养德堂旧藏吉州窑木叶盏,亦是斗笠形木叶盏,2016年以220万拍卖成交。

7:南宋吉州窑黑釉梅瓶,尺寸:高19.7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684,4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吉州窑制器,素以碗、盏类为大宗,又装饰多见窑变、剪纸贴花、剔花、彩绘等,如此单色梅瓶者实属罕见。梅瓶圆唇口,窄折沿,短颈微束,圆折肩,长圆腹下部斜收,近足处稍内曲,隐圈足。外壁满施黑釉,足心挂釉,足底涩胎。釉面平整,釉色如墨似漆,色泽纯正,不见泛红。釉面见网格状开片,乃吉州窑制品常见现象。吉州窑黑釉瓷器的发色不似建窑和北方诸窑,釉面无浮光,质感自然古朴。整器造型特征符合南宋时期梅瓶的演进,但又明显有别于常见的吉州窑梅瓶,气质更为端秀雅致,比例精妙,线条流畅,素黑釉发色绝伦,品相完整,属吉州窑传世精品。

8:南宋吉州窑奔鹿纹盖罐(一对),尺寸:高18厘米,估价:HKD 370,000 ~ 570,000,成交价: HKD 437,000 ,成交时间:2014.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吉州窑是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口,创烧于唐末五代时期,以烧造罐、瓶、盘、碗日常生活用瓷为主。吉州窑在制瓷业交流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兼采宋代南北名窑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宋代吉州窑器物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此拍品所应用的 “白釉彩绘”是在磁州窑的影响下创烧的,开后来景德镇青花瓷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此品为两件一对,外观基本一致。直口微敛,筒状深腹,下腹弧内收,下承圈足,上配圆盖,与罐口等大,盖沿曲线平缓,状似斗笠。胎色米白,胎体细密,胎壁较厚,但结构合理,均衡庄重,实用与美观兼具。内壁留有清晰的轮制纹理,外壁修刮相对平整,线条优美。内壁及口沿上无釉,外壁罩稀薄之透明白釉,白釉泛黄,白度很低但透明度较高,釉下以黑褐彩彩绘装饰。口沿外宽频纹及弦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面六曲葵花形开光内绘奔跑的小鹿一只,脚下几笔添作草丛,整个造型动态十足,极具生活气息。图案仅寥寥数笔,但线条流畅,手法灵活。开光以外地子满绘缠枝卷叶牡丹纹,纹饰清晰,线条流畅纤细,颇具工笔画法精致之美。器盖亦以釉下黑褐彩宽频纹及弦纹装饰沿部,顶面绘折枝菊花。以开光形式组织纹饰并辅以地纹,使画面饱满又主次分明;白釉黑花装饰对比强烈,奔鹿、牡丹等吉祥寓意的纹饰充满浓郁的民间色彩,充分表现出吉州窑工匠们娴熟的瓷绘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9:南宋吉州窑玳瑁釉敛口盏,尺寸:高5.6厘米;直径11.6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247,8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此盏敞口,口下微收,浅圈足。内外施玳瑁釉,足底露白色胎。黑色釉面上,棕黄色釉层自口沿向内外碗壁流下,形成水流状斑纹,由内观之呈放射状,色泽有如玳瑁,瑰丽润泽,协调而富于变化。玳瑁釉是吉州窑变色中极有特色以及富有美感的一种,以其色形似玳瑁而知名,其工艺为先施含铁较高的釉料,然后随意甩洒较浅色釉料,两种色釉入窑烧制过程中幻化融合,形成千变万化的色斑,传世吉州窑玳瑁釉器除盏外,还有瓶、罐、炉等。

乾隆粉彩轧道描金开光花鸟纹抱月双联瓶


双联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现,流行于清代,因两瓶联成一体而得名。双联瓶还可称为“合欢瓶”,取和合吉祥之意。清代流行的双联瓶,是由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双联壶演化而来的,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窑大量烧制双联瓶,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等。

此器形式非常独特,器型由蓝、红两部分对称组成,形似情侣,清代宫廷档案把它称为“合欢瓶”的确名副其实。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六年“粉彩轧道描金开光花鸟纹抱月双联瓶”,配匣入乾清宫器皿内,后为养心殿藏品。

此双联瓶为模制结合而成,外表双瓶连合,内部相通,双扁圆体相连,工艺相当繁复难度极高。整器施红彩与翠蓝交叉替换为地,瓶身绘卷草纹饰及西洋花卉。两圆腹中心开光内各绘梅花、灵芝、喜鹊一对,以及鹌鹑、金穗、水仙,喻有“喜上眉梢”、“岁岁平安”、“芝仙长寿”之意。

整器全身彩绘吉祥花卉纹,色彩艳丽醒目。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纹饰为“锦上添花”,其中的卷草纹、缠枝莲,都是佛教常用的纹饰,暗含佛教蕴意。瓶内及底部均施松绿釉,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同款之双联瓶。观此瓶让人赏心悦目,无不感叹清宫御窑厂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此器乃乾隆官瓷中的耀眼明珠,国之瑰宝。

建窑建盏特征及价格


建窑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在以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早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先生就曾说过“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如此之高的评价足以展现出皇室的重视程度。“玉胎水盂”烧制成功代表着建窑地方性乡土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提升至宫廷之风的高贵韵味,将釉的原料、制作工艺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烧制出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足以展现它的魅力。

一、建窑工艺特色

从建窑的工艺特色上来看,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且黑釉盏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它的产品类型上看,有盏、碗、盘、碟还兼烧制了壶、灯、炉、梅瓶等,丰富多样。

从它的釉色胎质上看,使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做胎,胎体较为厚重且呈现为黑灰色、紫黑色,胎质虽粗糙但是非常的坚硬,露胎之处颜色暗沉无光、从釉质上看,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的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

从它的造型上看,因为造型多样,形式也需要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的形式,刀法也是非常的自然,虽然有垂流和窑变的现象,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外观呈现。

二 、建窑烧制特征

从建窑烧制瓷器的特征上看,以黑胎色、胎体厚重而闻名,但这恰好给建窑的瓷器贴上了鲜明的标签。

胎体厚重坚硬,胎色呈紫黑,不易氧化;釉色黑但是光润感较高,瓷器的内外都施加的釉,使其更加的相互映衬,流淌的兔毫纹,呈现出浓淡深浅、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现象,釉面呈现出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较为的多样且在其太阳光下,其黑色的釉面会呈现出闪烁的金红色光点,这也是建窑瓷器的特色。

建窑瓷器以碗盏较大,造型如同漏斗般的形状,分为敞口和合口两种,敞口较多,底为浅玉环圈足还有旋胚环圈足,甚至有些器物的底足部,还刻有“进王戋、供御”铭文的刻撰,是朝廷上等的贡品的标志。

由于宋朝斗茶风的盛行,主要烧制适宜为斗茶的黑釉茶盏,亦称建盏,以水吉镇窑制品为最,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并在其器底刻上“进盏”等字样,则是由建窑烧制而出。建窑烧制出的瓷器含铁量较高,使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最为其胎,其胎色深黑且较为的坚硬,“铁胎”这一次正是来形容它而出,内外均施加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正是建窑瓷器的特征,也是多年发展的根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抱月瓶特征及价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抱月瓶特征及价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