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宋朝白釉壶:空前繁荣,独具特色

宋朝白釉壶:空前繁荣,独具特色

古代瓷器壶 宋朝官窑瓷器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毒酒子母壶

2020-10-30

古代瓷器壶。

在宋朝,中国的瓷器发展行业已经迎来了属于它们的空前繁荣,不仅仅是在瓷器铸造的数量上,更是在其制作的优美程度以及工艺特色上都进行了空前的发展。南北窑各自为伍进行烧制,其中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白釉瓷颇有名气,其产品的外观犹如玉质般润泽,品种较为多样且精美度较高,以青白壶的烧制量为最多,样式以及纹饰等种类都非常丰富,“白如玉、声如磐、薄如纸、明如镜”是白釉壶的代名词,也是景德镇窑烧制瓷器最大的特点,釉面淡雅、胎薄如壁,加之其造型大气端庄优美,深得世人喜爱。

宋朝所烧制的白釉瓷器胎质较为细密且透光度较好,对于原料的提纯程度较高同时工匠师傅对于工艺的技术的掌握更加的熟练成熟,所以普遍性白釉瓷具有着流动性较大,收藏价值较高的特性。从其造型特征上看,虽然在其瓷器的种类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其光泽度上以及瓷器的纹饰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例如:白釉龙口刻花执壶,该瓷器造型较为特殊,以葫芦为其瓷器的主题,在其圆腹上侧进行修饰,是宋朝创新壶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其釉质光润度非常高,釉色白中透露出青色,收藏价值极高。

白釉壶的装饰手法又是其一大特征,在南宋时期烧制的白釉壶主要是通过刻花、划花来进行装饰,内容上主要是以牡丹、荷花等以花卉为主的图案,这类的瓷器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美感较强,还有少量以人物故事为主的图案,虽然类型较少,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其瓷器的美感。

最初的执壶是由青铜器变化而来的,宋朝时期发展兴盛时期,明朝时期在其发展上渐渐落寞,但是白釉瓷器却促进了整个瓷器业的发展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特征流行趋势。

在五代时期,青瓷和白瓷的质地较为粗糙,图案的精美程度也远远落后,宋朝一改之前烧制特色,烧制出的青瓷和白瓷以质地精良、出产量较多开始迅速发展。胎质虽薄但却坚硬,釉色似白似青,都造就了白瓷的独特性,而白瓷壶则是将其瓷器的优点发挥至极致。以宋朝时期白釉执壶为例,该壶呈现为尖唇、盘口、短颈、斜肩的样式,通体都施加了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周身布满了细密的开片,器型非常规整,除了少量的瓜棱进行装饰之外,没有在进行更多的装饰,也是反映出当时宋朝社会追求极简之风的社会环境,所以宋朝时期白釉壶收藏空间较大。

宋朝白釉壶精品赏析及拍卖成交价格:

1:南宋/元青白釉刻花花卉纹卧狮壶,尺寸:,估价:HKD 25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2,200,000 ,成交时间:2014.10.09,拍卖公司:邦瀚斯拍卖行,拍卖专场:香港十月专场拍卖会。

壶呈球体,上有塑贴卧狮一只,形态生动,其脑门上方有一洞以便注水,其尾曲起成柄,直流上塑贴凤首特征,浅圈足。壶肩饰覆莲花纹,壶身划地,上刻花花卉纹,主次分明,通体施青白釉,止于足处。

2:北宋定窑白釉执壶,尺寸:高20厘米;通径16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这件定窑执壶壶颈中直、壶身圆而硕、向下渐收、壶柄细巧而线条流畅婉转,上装饰卷草纹,流短而小、向上微弯弧度和谐,原配壶盖保存完好。通施白釉,洁净素雅,下承圈足,足底见胎,胎质泛黄。此件执壶造型简洁大气,不作细抠。配合肥硕的壶身显得端庄韵雅,极富宋代朴素清雅的审美特点。且原盖保存完好,殊为难得,颇具收藏价值。

3:南宋青白釉瓜棱壶,尺寸:,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1,240,000 ,成交时间:2014.10.09,拍卖公司:邦瀚斯拍卖行,拍卖专场:香港十月专场拍卖会。

壶直口,溜肩,丰腹,腹往下收窄,平底,壶身呈十瓣瓜棱形。盖中央下凹,贴有模塑莲花,曲流,弧柄,柄及盖上各有一贯系口,颈处贴有两道模板。肩及底部刻有绳索纹,在壶身瓜棱形处刻有简单线条,加上釉色晶莹,青素典雅,属难得之作。

4:北宋青白釉瓜棱式注子温盌,尺寸:注子通高:22厘米;温盌:15.2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1,187,5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青白釉注子配温盌,二者组合成套,在北宋士人阶层甚为流行。本品造工精致,盖钮蹲狮,盌作仰莲式,盌体八瓣花造工饱满,诚为精品,甚为难得。注子温盌合称注盌,乃温酒用具,屡见于宋画。

5:宋定窑白釉剔花莲纹执壶,尺寸:底径8.7厘米;高21.5厘米,估价:RMB 900,000 ,成交价: RMB 972,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国枰拍卖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拍卖专场:2019北京华夏遗臻艺术品拍卖会。

定窑是官窑白瓷窑场,主要生产地在河北省曲阳县润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定窑白瓷胎料加工精美,胎薄而轻,色调柔和,艺术价值很高。

6:北宋湖田窑青白釉狮钮温壶(一套),尺寸:通高26厘米;壶高22厘米;通径17厘米;碗口径19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温壶即水注,系五代到北宋时期流行的温酒酒具。由注子和注碗上下两部分组成,注子为分酒器,注碗又叫温碗,有注热水保温和注冷水冰镇两种功用。此件注子盖顶塑一狮钮,身姿灵动可爱;注碗深形,花口圈足,碗内底有四个与注子底部相对应的支烧痕。壶身饰瓜棱形出筋,注子作瓜棱花形,壶流下花纹与碗口沿处花纹上下呼应,调和优美,浑然一体。如此件器形完美的成套温壶实属罕见,功能上究极精妙,工艺难度高超,匠心独具,充分展现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艺,为宋代瓷品中存世较少的器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7:北宋青白釉褐彩胡人吹笙壶及暖杯,尺寸:,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687,500 ,成交时间:2014.10.09,拍卖公司:邦瀚斯拍卖行,拍卖专场:香港十月专场拍卖会。

瓷壶的口沿、留、及上腹部作塑形处理,形如胡人吹箫,以褐彩描绘胡人五官,衣纹,胡人脖颈后部至壶上腹部作一流线型耳。腹部下方刻划数道线条。暖杯葵口外撇,腹部平直下首,圈足,外壁刻划层层叶片。二器造型古朴,拉胚痕迹明显。

8:宋代定窑白釉多穆壶,尺寸:高17.5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11.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 ,成交时间:2018.09.09,拍卖公司:山东海纳百宝珍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通体象牙白釉,有“泪痕”,定窑特征明显。僧帽口沿,曲柄上卷云花饰,器身凸起弦纹加鼓钉装饰,有阿拉伯穆斯林风格。属宋代上层人士所用之器。

9:北宋(960-1127)定窑白釉执壶,尺寸:口径7.7厘米;底径7.2厘米;高21.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495,6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执壶流行于唐、宋,是当时装盛沸水点茶所用的注壶,也称烫瓶。本品为北宋早期制器,既有唐、五代遗风,又体现着宋代典雅优美、平和简素的新风尚,符合工艺美术时代风貌演进的基本特征。相较于唐、五代,此壶颈部变细、腹变长、足加高。敞口唇沿,束颈明显,丰肩,长圆腹上阔下收。底出饼状实足,足壁微微斜下,不同于唐、五代的明显外倾。肩部一侧出短直流,一面有执柄连接颈肩。执柄系由唐、五代时期的带状演变而来,前端为两股泥条,从转折处变为三股,便于持握。外壁施釉不及底,胫部见垂釉。釉光温润,釉色白中闪青。胎质细白,具粉质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邢窑白釉穿带壶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唐代陆羽《茶经》说邢瓷的釉色“类银”、“类雪”;李肇《国史补》中又有“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评语,可见邢瓷在唐人心目中的位置。上海博物馆有数量颇丰的白瓷收藏,并有多件邢瓷精品,邢瓷白釉穿带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穿带壶高29.5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3.5厘米。其形体为小口、直颈、腹稍扁,并有较为宽大的圈足,圈足稍浅而略微外撇。此器器身硕长,双肩及肩下的小腹部各有一系,上下系之间又各有三条凹槽。整器胎质细腻纯净,釉色晶莹洁白,造型古雅稳重,堪称上品。

邢窑白瓷虽在唐代有显赫的名声,且在北方白瓷中独树一帜,但随着光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它的辉煌逐渐被岁月所湮没,由于其窑址未被发现,故后人提到邢窑白瓷总有不知其所之感,甚至对邢窑的存在与否表现出怀疑的态度。1980年,唐代邢窑窑址在河北省临城县祁村以及内丘县城相继发现,窑址出土物与《茶经》、《国史补》的记载相符,证明系唐代邢窑窑址,由此揭开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邢窑之谜”,沉埋千年的古窑终于重见天日。

从窑址出土的精白瓷片来看,邢窑瓷器的胎质细如澄泥,釉色润泽晶莹,其白度之高,令人惊叹,证实了古人的描述不是虚妄之谈。窑址中的瓷片经科学测定,釉的含铁量为0.64%,胎的含铁量也仅0.61%。在中世纪的唐代,先进技术设备缺乏,条件也比较简陋,能够烧出如此洁白的瓷器,确实十分不易的,它已远远胜过同时期甚至以后的许多瓷窑烧造的产品。实际上,这些精白瓷器已经不是普通百姓家的生活用具,而是“长安城内帝王家”库藏中的艺术珍品,也是文人雅士的玩物。从唐代宫殿遗址以及上层官僚墓穴中出土的刻有“翰林”二字和刻有“盈”字铭的精细白瓷看,足以证明邢窑白瓷是尊为统治阶层烧制的高档产品。

邢窑白瓷的产品以碗、盘、盒居多,瓶、壶类器物较少,这里所介绍的穿带壶,是邢窑中极为少见的制品。这种壶也称背壶,古代也叫做携壶,有嗽叭状口、外侈小口和花口等形制,都是由盘口穿带壶演变而来。壶系的制作也大同小异,有二系、四系或六系的多种。有的肩腹两边有沟槽,自肩至下腹或直接连到圈足,有的器物圈足两边有孔。制作穿带系、沟槽和足孔,是为了穿入绳索或皮带之用,便于在身上或马上携带奶、酒和水等液体饮料,这种穿带壶应当是当时适用于马上活动的贮藏器。

就目前所知,穿带壶在北方边远地区制作较多,如磁州窑、定窑以及辽瓷中都有各种不同形制的穿带壶。由于这件穿带壶是早年出土的瓷器,在邢窑窑址发现之前只能属不明窑口之物。随着内丘和临城邢窑窑址的发现,穿带壶的产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6.8cm,口径4.2cm,足径8.4cm

生产时代:宋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壶

说明:宋

壶顶部为凤头形,高冠,大眼,曲喙,凤顶花冠为注水口。长颈上凸起三道弦纹,圆腹丰满,宽圈足。壶体一侧为长圆形弯曲的流,另一侧为圆柱形柄(流、柄为后修补)。腹上部刻划缠枝花卉纹,下部刻划蕉叶纹。通体施青白釉,釉层较薄。

此件凤首壶之造型虽源于隋、唐时期受波斯风格影响的器物,但它的器腹等部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隋、唐时期的凤首壶壶腹多修长,并在上面堆贴纹饰,而此壶腹部造型圆鼓,装饰手法采用刻划花。经与窑址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对比可知,此壶为广东西村窑制品。

西村窑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目前国内的出土物及传世品都非常少,而在东南亚一带特别是菲律宾则有大量出土。

永乐甜白釉三壶连通器


永乐一朝,奉成祖之命,景德镇御窑巧匠精研甜白佳釉,专制单色雅瓷。然甜白之器,烧制极艰。景德镇市珠山中路东段两相邻永乐地层,所出瓷片,逾98%乃甜白残件,可见御窑屡败屡试,无奈弃绝废品无数,仅挑其中佳器寥寥,上供朝廷。

「甜白」一词,最早见于明末黄一正万历十九年(1591年)万历十九年本《事物绀珠》,据〈永乐宣德窑〉条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且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承赵宋晶莹青白、延蒙元枢府卵白,然永乐甜白,主要以釉石炼制,几乎全无石灰石等迭烧而成釉灰,所含碳酸钙比当时景德镇其他白釉要低,加上白瓷高岭土含量甚丰,仅有微量铁和钛,是以制得甜白雅器,白若琼花。自永乐一代,后世居然无一朝能超越。

此器造型奇特,口作杯狀,下有一周锯齿纹,杯底有花形筛孔,通过颈部內管及其下之三根扁管与三个带圈足球状皿相连通。颈之外层以镂空花纹为饰,器身饰凸起的弦纹七道,其间锥刻阿拉伯錾花纹样。此器物為世上仅见。三個球状皿的下半截为轮制旋削成型外,其余部分均采用模印分段黏接而成,其转折接合处作子母口,此器部件甚多,结构复杂,成型難度大,相信当时制作成品率不高。

此在中原地区罕见之造型,除了用于伊斯兰地区赏赉外,此类器物在中国作为陳设观赏之用;而于郑和下西洋之后,未见御窰再有烧制。同样瓷品,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亦藏一件1983年明御器厂出土之復修品。

永乐 甜白釉三壶连通器 尺寸:

口径:8.8cm

高:33.8cm

足径:16cm

国际陶瓷文化的空前盛宴


月记窑,400多年窑火不熄,铭有“月记”款识的瓷器曾一度销往世界各国。而今,月记窑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知名陶艺家的到来。

10月21日,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彩球飘扬,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古老的月记窑再次沸腾了。来自美国、英国、立陶宛等9个国家11位国际陶瓷艺术家和20多位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陶瓷艺术家齐聚这里,开展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千年瓷都首次拉开了国际陶瓷文化盛宴的大幕。

柴烧研讨:共续千年柴烧技艺

10月21日下午,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召开,30多位国内外陶艺家齐聚月记窑,就如何塑造德化当代陶艺形象以及柴烧文化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你看到的这是柴烧之后的效果,所有的这些黄色和红色全都是陶瓷本身接触到陶火后产生的。”来自澳大利亚的陶艺家杰奥拂瑞·艾勒·克瑞思宾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国家独特风格的陶艺作品,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重现火焰中逝去的35年》的论文报告。同样来自爱沙尼亚的克思蒂·莱玛、中国陶艺家毛新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张南章分别作了题为《柴烧的技艺》、《柴窑的魅力》、《关于德化窑柴烧文化的思考》的研讨报告,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专业性强、分析观点精辟。

柴烧是延续几千年的最为原始的陶瓷烧制技艺,随着工业化进程已基本上被现代工业手段所取代。如何使柴烧技术符合现代社会特别是环保的要求,让千年文明造福于人类,成为当代陶艺家的一大课题。此番国际陶艺家聚首德化,围绕国内外柴烧技艺和柴烧文化发展趋势,陶艺家的创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交流,促进了国内外陶瓷艺术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增进了友谊。

荷兰陶艺家特瑞杰·婉·格雷思这样说:“因为德化是以瓷著名,我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更多中国的瓷器,尤其我也做茶壶,所以我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的中国的瓷器(茶壶),我觉得很高兴,也是一种学习。”国际陶艺家们表示,将以德化月记窑国际陶艺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共同促进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承柴烧文化,推动柴烧技术在国际的影响力。

作品捐赠:共展世界陶艺精粹

10月22日,参加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的11位国际陶艺家向县陶瓷博物馆捐赠了8件陶瓷艺术作品,给我县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县陶瓷博物馆负责人向捐赠陶艺作品的国际陶艺家颁发了收藏证书。

这8件陶瓷作品,形状各异,风格独特,陶壶苍劲古朴,敞口碗色彩绮丽、酡红色瓷砖雅意精巧,这些作品来自不同国家,出自不同陶艺家之手,充分体现了各国迥异的陶瓷文化和各陶艺家不同的陶瓷艺术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具有很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立陶宛陶艺家茹达·思琶莱特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她有很多的作品,但是博物馆肯定是保存她的作品最好、最完整,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地方,而且,她的作品本身就像她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也就是说她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到中国,远离她的家乡来到中国的南部,她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许多国际陶艺家参观了县陶瓷博物馆后,对我县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深感惊叹。县陶瓷博物馆是弘扬我县陶瓷文化、展现我县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国际陶艺家向我县陶瓷博物馆捐赠作品,对进一步丰富我县陶瓷博物馆的馆藏,弘扬陶瓷文化,促进我县与国外的陶瓷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和产业合作,提高我县陶瓷博物馆的影响力,繁荣我县陶瓷艺术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作交流:共享陶瓷文化大餐

揉泥、手拉坯、修坯、雕塑……10月23日,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的创作室里人气十足,来自不同国度的陶艺家熟练地在工作台前操纵着手中的瓷活,显得一点儿也不陌生,还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陶瓷文化浓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创作,我别无所求!”来自澳大利亚的陶艺家杰奥拂瑞·艾勒·克瑞思宾谈到初来我县的感受时这样说。荷兰陶艺家特瑞杰·婉·格雷思,笔者采访她时,她正自信地用手拉坯完成一个茶壶的盖子。她说,她知道瓷器是来源于中国,她所做的跟这里不一样,没德化瓷这么白、这么细,都是做些比较大的饮食器具等。谈到瓷土,她觉得这里的瓷土细腻柔软,拉坯时不好控制,她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也给她带来了不少乐趣。研讨会期间,国内外陶艺家在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进行现场创作,同时深入我县企业与部分知名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有效促进国内外陶瓷艺术和文化交流。

陶瓷文化是我县的根和魂,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月记窑作为我县现存为数不多的“龙窑”代表,延续着数百年的薪火,传承着深厚的传统陶瓷文化。为充分发挥我县陶瓷悠久历史,展示月记窑独特的原生态自然人文景观,传播古老而神奇的传统制瓷技艺,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今年初,我县着手规划建设当代国际瓷艺家创作交流基地,月记窑陶艺中心作为这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动建,并陆续开展一些陶瓷文化活动:6月12日,举办了“‘有德有壶’德化月记窑首届国际壶艺双联展”,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委员会会员、捷克几雷·拉斯托米加和中国台湾黄政道两位国际陶艺大师的精美陶瓷艺术品。7月7日至8月6日,邀请新西兰奥克兰陶瓷协会主席彼得·朗依及其他8位陶瓷家到陶艺中心驻地创作和学术交流,并建造一座国际标准的无烟柴窑。法国雕塑家伊汉朗今年四月底从陶艺中心一回国,就积极协助德化与法国盖贝维勒市缔结为陶瓷“姐妹城”。从创建陶艺中心至今已有30个国家200多位陶瓷艺术家到此创作,初步成为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家聚集、创作、展示、研讨、交流、辐射的重要基地,成为陶瓷艺术家的精神乐园。

此次国内外陶瓷艺术家欢聚一堂,共享陶瓷文化大餐,不仅是世界陶瓷文化的一次融合与互补,也促进对“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月记窑陶艺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现代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我县成为国际陶艺家文化交流中心。

辽代契丹瓷器——独具特点


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西元916年)建立了…

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西元916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随著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手工业中,制瓷业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五代以来,在我国北方的邢(今河北邢台市)、磁(今河北磁县)、定三州内,先后出现了制瓷业。定州在最北方,与辽接近。辽代的手工业各部门主要是由战争中俘获来的汉人和渤海人发展起来的,辽代的制瓷业当然也不例外。

据《辽史》记载,从太祖至世宗这一期间,辽对定州曾进行多次的掠夺。而定州所属的曲阳县境,是定窑窑址所在地。所以辽代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州的定窑。

契丹人在其未立国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渔猪为业,瓷业是没有根基的。辽的瓷业成就主要是华北地区汉族烧瓷工人的贡献。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北白瓷系统诸民窑相同。

辽在历史上不停侵犯北宋国土,为什麽?穷,国土上没什麽资源,北宋生活得好,他光瞧著不行,得过来拿点儿,所以辽多次进犯北宋。北宋重要的北方窑口定窑,在定州这个地方,曾在宋跟辽的拉锯战中五易其手。辽人看到雪白的白瓷,垂涎三尺。定窑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品。

天显三年(西元928年),辽兵又一次攻下定州,在那儿待了八个多月,很长的时间。八个月的时间足以把这个地方的经济以及生产情况瞭解透彻。辽国当时急需这些人才,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把这些人才带走了。所以辽代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叫“辽白瓷”,非常白,与定窑白瓷非常像,不是专业人员,几乎不能区分。

辽代瓷器的产生,跟当时辽和北宋之间订立澶渊之盟有关系。西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这一年签订的澶渊之盟,辽国得了便宜,坐享岁贡,每年宋朝政府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该给多少东西就给多少东西。这个大的政治前提的出现,为瓷器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生产基础,辽代的瓷器也得以发展。今天能够发掘出来的辽代的瓷窑大约有七座,离北京最近的一座就在北京门头沟。

辽代瓷器中有三彩器。宋代也有三彩,受唐三彩影响。辽三彩跟宋三彩之间,可能相互都有影响。辽代瓷器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瓷器,方盘,方形的盘子。瓷器一般都是圆的,上转盘一拉就圆了,方的反而不好做。那辽瓷为什麽做成方的呢?因为辽在历史上都是用木头盘,木头做成圆的麻烦,做成方的简单。所以当用陶瓷做的时候,还是沿袭旧制,也做成方的了。

辽代陶瓷器製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有些器形具有契丹族的民族特色,如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注壶等。

器物造型有其独创的风格,如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和鸡冠壶等,都是中原地区所罕见。有些品种的造型来自契丹族传统的皮容器和木容器,如鸡冠壶造型具有明显的皮革容器的痕迹,有的甚至把皮条、皮扣、皮雕花、皮绳环梁都一一表现出来,清楚地保留的游猎生活的形迹。

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蕴迷人的奇葩。它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其白山黑水般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凝聚和缩影。在契丹人的祖居之地——辽河源头老哈河(土河)流域,近些年来,零散地出土过许多精美的辽瓷。

这些瓷器当年都是披髮左衽的契丹人在这片土地上简朴生活的普通拥有。千百年后被农人在民间偶然遇到并挖掘。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文保部门搞文物普查,到老哈河流域各个小村徵集文物,人们纷纷把这些宝贝拿了出来。杯盘碗盏、碟盆盂盒、壶瓶坛罐……这数百件精美的辽瓷,数以千计的辽瓷残品和标本,演示过当年辽代一幅多麽立体而又庞杂的社会生活图景啊。

不管是装酒,盛水,储存马奶和牛乳,还是用作餐饮,那些茶、绿、黄、褐、青、白和三彩等器形纹饰繁杂、颜色用途不一的瓷器,都曾在各自的位置上富有灵性地陪伴过人们的生活。可以想像,当一个弥漫著水汽的早晨悄然来临,土河居民的日子也静静绽放在毡帐内外的瓷光之中;健美的契丹女子背起长颈瓶到河边取水,闪烁不息的水波漫过瓶沿,溅湿了古代的一片阳光;打猎男子背起箭囊跨马而去,背上斜背的那只装满了水的鸡冠壶格外耀眼;一大户人家的毡帐裡,一男侍已立身恭候在陈设有盛满食物的桌旁,等候主人到来,桌上的盛食器品类上乘,釉色簇新。

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

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

契丹类型的瓷器胎稍厚,釉质略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製的痕迹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徵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

运河陶瓷再现昔日繁荣


8日下午,“2018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在保利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从今天起至12日本届文物博览会面向公众开放,观众可通过现场登记方式,免费领取门票入场。

耀州窑瓷器还原宋代民风

本次博览会的最大亮点是以运河线路为主线,将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几个省市的收藏家协会邀请到现场,带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古玩艺术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窗口,“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也带来了约70件套出土自运河故道的文物,向公众展示昔日的繁荣景象。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丁仰振特别推荐了一个刻有“老虎斗蛐蛐”图景的蛐蛐罐。据介绍,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土、来自宋代的一件陕西耀州窑:蛐蛐罐的盖上有4个小孔;罐体表面,一只老虎和蛐蛐相对而视,一副决斗在即的架势,“看这刀法,一刀成型,完全没有来回用刀的痕迹,这就说明了功力。”丁仰振介绍,这件作品生动还原了当时的民间文化,“在蛐蛐主人心目中,蛐蛐就像老虎一样威猛,据我所知,这样的题材并不多见。”

罕见“聚宝盆”从美国回流

此次博览会110个展位汇集了来自瑞典、尼泊尔、香港、台湾、北京等地的知名古玩商以及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等10个省市的文物商店,数千件精美器物涉及瓷器、玉器、丝织品、书画等十余个门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年一度的文物博览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一些外地的收藏爱好者下了火车飞机,甚至提着行李箱就直接赶过来了。在“关海森鉴古沙龙”展位前,一件大型器物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器物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一个痕都斯坦玉碗,碗壁最薄处仅有3毫米;上面盖有银镶宝塔式宝盖,“整体造型特别像咱们汉字里的‘宝’字”。古玩行家关海森介绍,这件文物是从美国回流而来,而其背后的故事更为精彩。据关海森研究,玉碗经历了两次“转手”:首次由西亚作为贡品进贡给清宫廷,清廷又将其作为回赠的礼品赏赐给蒙古王公贵族或寺庙。由于是皇家赏赐,所以受赠方倍加珍视,对其再次装潢;于是,在原来的器物上重新设计,对其镶银嵌宝,配制底座以及一个银镶宝塔式宝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镶银嵌宝工艺明显要比玉碗的加工年代晚,“这是一件多次加工再造的重要礼器。”

“天坛艺术馆—吉祥唐卡”展位上色彩艳丽的唐卡也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带来的作品涵盖唐卡的“前世今生”:既有来自几百年前的古代唐卡,也有装裱方式与之有所区分的现代唐卡,还有陶瓷与唐卡结合的最新文创产品,“陶瓷唐卡不怕风吹雨淋,让唐卡这一艺术品可以走到室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参展方特意在此次文博会上提供了绘制唐卡的颜料套装,让公众可以亲自感受唐卡千年艳丽不掉色的神奇魅力。

首场惠民拍卖会将举槌

随着文物博览会的开幕,一场特别的拍卖预展也已启动——首场惠民拍卖会将于11月11日14时进行。据活动承办方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立介绍,这场拍卖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惠民”。

据介绍,由于这场拍卖会大部分拍品是从参展商家以及市民手中征集而来,因此价格实惠亲民。据统计,这场拍卖涉及古玩杂项、瓷器玉器等门类,共计270件拍品上拍,部分拍品还将以无底价起拍。相比其他古玩拍卖会,这场拍卖会的保证金只需1000元,“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对文物交易、拍卖规则有更多的了解。”

宋朝哥窑瓷器怎么鉴定?


宋朝哥窑瓷器怎么鉴定?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是哥窑众所周知的特征。除此之外哥窑也以釉色制胜,哥窑瓷器里外披釉,均匀光亮,晶亮润泽。不一样时期的哥窑也略有不一样,今日瓷库中国小编为您分析的就是宋代哥窑特征。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别,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品种。哥窑瓷最明显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好像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包含的气泡好像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如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相互交错,因此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构成稍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虽然今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哥窑瓷器里外披釉,均匀光亮,晶亮润泽,不只扣之瓷音清亮,并且外型挺立大方,概括亦柔软流通。归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制胜。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大家喜爱,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个性,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造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怅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判定哥窑瓷主要从外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淳厚润泽,釉面开有巨细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

60时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开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有些为平常生活用瓷。但与另一有些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这二种哥窑的外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殿、现保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保藏品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传世哥窑”。

传世哥窑瓷器以仿古代青铜器外型的器物为主,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弦纹瓶等,也有盘、碗、洗之类。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烧练时大有些在器底用支钉,而当前发现的龙泉哥窑是不必支钉烧成的。这一闻名世界的传世哥窑的产地迄今还未发现,尚待文物考古专家的分晓。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定窑

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後,生产白瓷最好的窑。

定窑釉分北定、南定,宋室南迁之後,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定窑还有如柿子般颜色的红定、紫色的紫定、黑色的黑定等等。

一般的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雕花等各种图案包罗万象,其制作细腻精致、线条流畅、胎质坚细、呈乳白或象牙色,以碗盘较多,胎薄而圆正。为避免烧制变形,多采覆烧,再镶以金属作缘。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後人补刻的。

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哥窑

哥窑创使者为浙江省处州的章氏兄弟,哥哥章生一所烧者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者为「弟窑」,又名龙泉窑或章窑。

哥窑主要特徵是釉面裂纹开片,这种裂痕是由於釉与胎的收缩率大小的不同有的称为鱼子纹蟹爪纹,也有的称为百集碎。釉色有粉青、米色,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瓷胎呈黑褐色,口缘显出一道褐色边称为「紫口铁足」。

龙泉窑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宋代瓷业鼎盛,除上述五大名窑外,山西省平阳的平阳窑、陕西省耀州的耀州窑,福建省建安的建窑,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窑,也都烧制相当好的瓷器。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是华北大窑业中心,很受日本重视,历代都有大量的瓷器销往日本,日本人也把瓷器叫磁器,是有其原因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朝白釉壶:空前繁荣,独具特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朝白釉壶:空前繁荣,独具特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