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的区别

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的区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瓷器的旋纹鉴别 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2020-10-30

青花瓷器的鉴别。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大国,我国古代所制作的瓷器精巧绝伦、巧夺天工、造型独特、手法精湛而且艺术观赏性极高其收藏价值不可小觑,使得青花瓷不仅在我国深受我国国人的喜爱还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在瓷器中我国最出名的就是清朝时期青花瓷了,在这一时期瓷器发展百家齐放各具特色,使得各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仅使传统的白底青瓷的工艺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还出现的新的烧瓷工艺,明清时期瓷器技艺的发展使我国闻名于世界,不管是在顺治康熙年间,还是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在我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使我国的青花瓷技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这关于青花瓷造型特点、制作工艺及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特点我们今天就不给大家介绍了,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讲青花的绘画技巧的上区别,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的就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的区别。

说起这青花瓷器的折枝纹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所绘画的内容主要是以折枝花鸟题材为主,所绘画的内容与周围所绘画的纹路没有任何的关系使之形成一个个体的单独花纹。由此就被人们称之为“折枝花纹”,其主要绘画的内容一般为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而这青花瓷瓷器的缠枝纹也同样是我国青花瓷器上的一种装饰纹样,它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名字有“串枝纹”、“万寿藤”、“卷草纹”、“转枝纹”等的说法,缠枝纹绘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画技巧更多的是代表着我国古代传统装饰艺术的特色,它蕴含着我国古代东方独特的艺术之美及深远的文化意义。它所绘画的内容上大都是以“S”型的曲线为主,主要用来表现动物、植物的自然之美、来表现他们的线条之美,崇尚自然美学。缠枝纹可以分为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等,这是与青花瓷器的折枝纹最大的不同之处了。

总体来说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都是我国古代在青花瓷器的绘画技巧方面的最高成就了,它们各具特色,互相照应、相辅相成,它们不仅仅是青花瓷器上简单的花纹,更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


永宣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

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宣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青花盘为明永乐官窑的经典品种,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胎釉精细,色泽深翠,产品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此盘以缠枝莲纹为主要纹饰,构图疏朗大方,多出几分文人气息。盘外壁内壁均绘缠枝莲纹图案,盘心绘宝相花一朵,绘画婉转流畅,釉色肥莹,胎体光润,青花又有大量晕散,苏麻离青氧化铁之锡光几乎凡深处皆有,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作品典范之作。

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盘 尺寸:

口径:8.2cm

高:3.9cm

足径:2cm

赏析青花瓷:缠枝牡丹花卉纹


 

赏析青花瓷:缠枝牡丹花卉纹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的经典代表之一,其制作精美且传世极少而闻名,故而异常珍贵。古朴、典雅的造赏析青花瓷:缠枝牡丹花卉纹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种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

上海君道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四海珍瓷展厅展出了一尊高17cm,口径10.5cm的青花小罐;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最大径在肩部,腹斜收,平底内凹。器身内壁施白釉,肩腹满饰牡丹缠枝花卉纹,彰显富丽堂皇,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视觉效果极好,用线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别具一格。此青花牡丹缠枝花卉纹小罐,烧制工艺精湛,极为难得。

自从著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以2.3亿高额成交后,近几年的青花收藏市场可谓是风声水起,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从各大拍卖公司每年的成交情况来看,青花瓷在市场的欢迎度一直非常不错。目前全世界能够发现的青花瓷器真品也不超过500件,所以收藏家手里如果能够有一件到代的、青花真品,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和值得骄傲的。正因为如此,青花瓷器才会在艺术品市场有如此多的买家群体愿意花费大笔金额去购买。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此罐器形典雅,釉质肥润,罐形周正,通体以青花装饰,自上而下分绘纹饰,层次丰富清晰,青花色泽浓艳,绘画流畅,为难得的青花陈设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它可以反映出历史文化、科技工艺、美学艺术。而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小罐作品制作更是精美绝伦、鹤立鸡群,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勾画出丰富的内涵,必然会引起收藏者的爱戴,成就较高的市场价值。

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高足碗


成化御窑烧制之高足碗,娴雅秀丽,质臻至美,古往今来,无可望其项背。青花瓷以永宣时代最具代表性,而成化瓷亦为中国御瓷最为珍罕的逸品。

成化青花乍看或似朴实无华,经仔细鉴赏,方显雅韵,高足碗亦然。此类器并非供远观炫示,而应静心观赏,方能体会瓷匠之臻艺,瓷质之上乘,触感之温润,白瓷青花之隽秀,及纹饰独特设计之精妙。

此成化青花高足碗外壁绘缠枝秋葵,碗心覆瓣牡丹。此纹饰永、宣亦有烧造,成化则晚期始生产。此碗釉面细腻如脂,为成化官瓷杰作。缠枝花卉纹亦见于永、宣二朝;而成窑纹饰,则略有变化,令图案更富动感,静中显动。

画面所绘花卉为黄秋葵,有促进生育功用。宫廷御用器中装饰「秋葵」、「婴戏」等,暗含祝愿皇家「子孙万代」之意。相同纹饰之「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香港苏富比于2013秋季拍卖时,以港币1亿4124万港元成交。此对高足碗,虽形制有异,唯其矜贵程度,不相上下。

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高足碗 尺寸:

口径:3.5cm

高:9.1 cm

足径:3.9 cm

洪武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洪武一朝,因仰赖海外贸易进口之钴蓝料,受海禁影响,洪武瓷器釉里红多于青花。当时人们刻意追求一种青料发黑,可让画面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这与传统青花料截然不同,乃是当朝意识形态使然和统治者喜好所致。

此时期之瓷胎,一般较为厚重,呈白色略带灰色;釉面肥丰腴,传世洪武瓷器之造型、风格均带有元代遗韵。元代梅瓶器身修长,比例均匀;洪武则宽肩细颈,腹颈较元代梅瓶丰满;元代梅瓶底足微微外撇,而洪武时期则渐收到底;圈足早期为平底,中后期则为宽足平底,此种圈足唯洪武一朝独有,此为洪武梅瓶之造型特征。

此梅瓶器型典雅、画工精美,纹饰层次分明舒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边自上而下绘如意云纹,双龙戏珠纹,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团花纹,底部以仰莲纹为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

通体青花纹饰色度偏暗,图案虚实深浅分明,肩部以龙纹象征着皇权,彰显霸气。瓶体釉质肥润,瓷胎洁白,笔法流畅,充分反映了烧造者的独具匠心。

此器不仅是洪武时期的精品典范,且又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观,时隔六百余年任然保存如此完好,将是人类永恒的艺术瑰宝。

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尺寸:

口径:5.7cm

高:41.2cm

足径:12cm

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纹盘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在斗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烧的新品种,同样是先烧釉下青花,成形之后再烧粉彩,较之斗彩的表现力更强。由于烧造工艺复杂,因此成品率较低,因而传世品较为稀少。

此盘之青花发色淡雅,粉彩色泽浓艳,互为辉映衬托,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难能可贵之处是品相极好,且保存完好。装饰雍容华丽,通体点缀各式花卉,圃簇繁丽,青花粉彩相映,各尽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丛中,目不暇接。

其设计独具匠心,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其笔意精美绝伦,彩料妍亮,色彩搭配与转换之妙又恐非言语可表。

此盘以青花勾勒枝叶,以彩勾卷草、綠叶、花蕾。盘心正中以紅彩绘覆瓣红月季一朵,不敷玻璃白底,唯层次分明,其画法类似西洋画风;用粉彩绘粉紅、粉黃、粉蓝浓淡各异之大小月季八朵围绕,朵朵面向中心,显得立体体感极强;外壁亦绘同样题材纹饰。全器构图茂密,丰富多姿,让人目不暇接。月季花乃紫薇科,花似玫瑰而无刺,月季花月月季季开花不断因此而故名。四季花开,寓意富贵吉祥,璀璨長春之意。

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纹盘 尺寸:

口径:29cm

高:5.6cm

足径:18cm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_陶瓷知识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 口径9.3厘米 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尊


青花瓷是在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成品因花纹呈现青蓝色,故名“青花”,又因花纹与白地相间,亦称“白地蓝花”。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尊。

这件青花缠枝莲纹大尊高63.2厘米。分为三部分:喇叭形口、罐形腹和倒钵形底座,各部分单独分开烧制,最后连接而成。通体饰多层缠枝蕃莲、蔓草纹、蕉叶纹、忍冬纹、莲瓣纹、云雷纹等。腹体开光内以楷书撰写铭文,从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款大尊是唐英监烧敬献给皇宫,用来在朝阳门外祭祀东岳大帝的供器,成套共有五件:香炉一、烛台二、花觚二,称之为五供,这件青花缠枝莲纹大尊烧制时间为乾隆六年。纵观此尊,器形雄硕,工艺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有绝对的纪年铭,是研究乾隆时期瓷器的标准器,也是研究当时著名的御用督陶官唐英督陶业绩的重要资料。

青花工艺是在瓷胎上单独用钴蓝料进行彩绘的器物,所见最早的是于江苏省扬州市观音阁出土的唐代白瓷蓝彩折枝牡丹如意纹碗残器,该器为河南省巩县窑的产品,故此可以说青花肇始于唐代,到明清两代青花瓷生产达到鼎盛。青花色调于青蓝中蕴含丰富的变化,浓淡散晕,青翠披离,如同水墨画的效果。青花瓷器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的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瓷器的折枝纹与缠枝纹的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