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孔雀蓝釉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孔雀蓝釉瓷器的价值

孔雀蓝釉瓷器的价值

孔雀蓝釉瓷器的鉴别 古代蓝釉瓷器 清蓝釉瓷器鉴别

2020-10-30

孔雀蓝釉瓷器的鉴别。

孔雀蓝釉是因为通原色的作用,然后在烧制之后形成的蓝色为主色调的彩釉,又被人称为法蓝。孔雀蓝釉在唐宋时期被运用到官窑之中,但是在当时孔雀蓝釉瓷器并没有一定的规模。

孔雀蓝釉的瓷器在后来有一些偏绿色,所以有时也被人们称作是孔雀绿,孔雀蓝在初期运用过程当中,种类不丰富,只是在后来的不断实践过程中,它的一些特性被人们所了解,所以在陶瓷上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

孔雀蓝釉是在陶瓷上,一次性烧制成,后来在对瓷器更加严格的时候,需要先用高温烧制素胎,然后低温孔雀蓝釉再次进入烧窑,然后才能够给瓷器上色,有时候,工匠们还会在有孔雀蓝釉色的瓷器上雕刻花纹,采用一些点缀的东西,来让整个瓷器变得更加的美丽大方。

孔雀蓝釉瓷器釉面光洁明亮,色彩艳丽,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孔雀蓝釉因为是低温釉,所以很难保存下来,釉彩是很薄的,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大部分孔雀蓝釉色会脱落。在明代晚期的时候,孔雀蓝釉瓷器的产量直线下降,而清代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高峰时期,在清代康熙年间,孔雀蓝釉瓷器再次面世,并且成为了孔雀蓝釉瓷器的一次高峰。

在2018秋季第12期臻品拍卖会瓷韵古今专场上,由蒂施国际拍卖集团有限公司以RMB  4,402,320 拍卖了高62.7cm的清康熙孔雀蓝釉玄纹双耳长颈瓶。直口,长颈玄纹,溜肩,双耳鼓腹,圈足。修胎规整,造型古朴端庄,器型线条流畅优美雅致,胎体致密、通体施孔雀蓝釉,釉面莹润肥臾,蓝孔雀釉呈色亮丽,瓶身暗刻纹饰,刻画细致,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与孔雀蓝釉融为一体,若隐若现,极其壮观,底书“大清康熙年制”

在2019古艺华韵亚洲艺术品迎春拍卖会瓷器专场上,由英联邦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RMB  1,110,780拍卖了一件高35.5cm的清代孔雀蓝釉瓷器。此尊侈口,束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肩部对称两象首式耳,长鼻自然下卷成环,通体施孔雀蓝釉。孔雀蓝釉亦称孔雀绿釉,也称“法绿釉”、“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

可见,孔雀蓝釉的瓷器在现在也是有着很高的价值的,它存世很少,再加上孔雀蓝釉难以保存,所以价格昂贵,是极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一、“孔雀蓝釉”简介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特性慢慢被人掌握,在陶瓷界的应用也渐趋广泛。根据制作品种,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包括素三彩、五彩等)。

1、孔雀蓝单色釉

相对后两者,孔雀蓝单色釉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特别是早期精美程度不严格的陶类制品可以直接在坯上施孔雀蓝釉一次性烧成。对后来制作精美、要求严格的官窑瓷(图1)则要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罩低温孔雀蓝釉二次入窑方能成器。可能有时感觉发色单调,制作者还会使用暗刻花纹、釉面施金彩等方法进行点缀性装饰。

2、孔雀蓝青花

“孔雀蓝青花”(图2)是低温孔雀蓝与釉下青花的结合体,在绘制好的钻料表面覆盖低温孔雀蓝釉烧制。元代之前制作者没有掌握好烧造技术,产品普遍为“孔雀蓝黑花”,直到明宣德时期才在官窑体制下取得历史性突破,制作出名副其实的“青花”。由于该类器物涉及到使用钴料绘画,因此制作工艺较单色釉复杂,难度与艺术造诣都非前者可比。

3、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

在单色釉、釉下青花烧制获得稳步进展之后,御厂工匠还尝试把孔雀蓝与黄、褐等低温彩釉结合,共同装饰素三彩瓷(图3),甚至作为低温釉上彩运用到五彩器中,填补了当时的蓝釉上彩空白。

二、“孔雀蓝釉”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其制品在唐宋期间的商贸往来时被带到中原并在金、元民窑中陆续制作。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一对孔雀蓝黑花玉壶春瓶是我国较早期的孔雀蓝制品。从金、元产品工艺看,13世纪的磁州窑系翠蓝器(图4-1)水平相对较高,至今有不少绘画精美的“翠蓝黑花”器存世。(编者注:随着桂林明靖江王陵墓群出土孔雀蓝黑花梅瓶实物面世,结合器形演变,以往定为元代的一些孔雀蓝黑花器被现今研究界明确定为明代产品。)需要特别指出,有关学者根据科学成分分析发现该类制品使用低温石灰釉,与我国传统上以氧化铅为助融剂的低温釉配方并不一致,因此推断该类色釉极可能是引进西亚地区的原始配方,这也解释了孔雀蓝釉的原始起源问题。

景德镇在元代浮梁瓷局建立后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图5),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可惜大部分金彩发掘前饱受土壤侵蚀已经脱落。从整体发掘情况看,元代出土器品种较少,说明当时御厂孔雀蓝釉制作尚未形成太大规模。

初识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一、“孔雀蓝釉”简介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特性慢慢被人掌握,在陶瓷界的应用也渐趋广泛。根据制作品种,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包括素三彩、五彩等)。

1.孔雀蓝单色釉

相对后两者,孔雀蓝单色釉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特别是早期精美程度不严格的陶类制品可以直接在坯上施孔雀蓝釉一次性烧成。对后来制作精美、要求严格的官窑瓷(图1)则要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罩低温孔雀蓝釉二次入窑方能成器。可能有时感觉发色单调,制作者还会使用暗刻花纹、釉面施金彩等方法进行点缀性装饰。

2.孔雀蓝青花

“孔雀蓝青花”是低温孔雀蓝与釉下青花的结合体,在绘制好的钴料表面覆盖低温孔雀蓝釉烧制。元代之前制作者没有掌握好烧造技术,产品普遍为“孔雀蓝黑花”,直到明宣德时期才在官窑体制下取得历史性突破,制作出名副其实的“青花”。由于该类器物涉及到使用钴料绘画,因此制作工艺较单色釉复杂,难度与艺术造诣都非前者可比。

3.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

在单色釉、釉下青花烧制获得稳步进展之后,御厂工匠还尝试把孔雀蓝与黄、褐等低温彩釉结合,共同装饰素三彩瓷,甚至作为低温釉上彩运用到五彩器中,填补了当时的蓝釉上彩空白。

二、“孔雀蓝釉”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其制品在唐宋期间的商贸往来时被带到中原并在金、元民窑中陆续制作。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一对孔雀蓝黑花玉壶春瓶是我国较早期的孔雀蓝制品。从金、元产品工艺看,13世纪的磁州窑系翠蓝器水平相对较高,至今有不少绘画精美的“翠蓝黑花”器存世。(编者注:随着桂林明靖江王陵墓群出土孔雀蓝黑花梅瓶实物面世,结合器形演变,以往定为元代的一些孔雀蓝黑花器被现今研究界明确定为明代产品。)需要特别指出,有关学者根据科学成分分析发现该类制品使用低温石灰釉,与我国传统上以氧化铅为助融剂的低温釉配方并不一致,因此推断该类色釉极可能是引进西亚地区的原始配方,这也解释了孔雀蓝釉的原始起源问题。

景德镇在元代浮梁瓷局建立后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可惜大部分金彩发掘前饱受土壤侵蚀已经脱落。从整体发掘情况看,元代出土器品种较少,说明当时御厂孔雀蓝釉制作尚未形成太大规模。

三、明清“孔雀蓝釉”器的制作与发展

可能是明初御厂瓷业制作分工尚不细密,至今,景德镇珠山遗址出土情况显示洪武、永乐两朝没有制作孔雀蓝釉器。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孔雀蓝釉器制作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统治者对御厂瓷的严格要求促使其单色釉、釉下青花制品精益求精。这些发展情况都在此时的三足炉、高足碗、盘、碗等造型多样的传世品中得到体现。

成化朝彩瓷的改革创新加速孔雀蓝釉变革,御厂工匠在原有孔雀蓝青花的制作基础上尝试将该釉与其他低温色釉结合,首次成功制作出使用孔雀蓝色调的素三彩瓷,从而把人们对其运用技术提高至新台阶,并在弘治、正德等朝不断沿用制作。

随着清代景德镇社会治安逐渐安定,御厂制作再次步入良性循环。康熙后期的官窑制作逐渐进入高峰,其中孔雀蓝釉的发展也具有了相当的水平。当时的觚、雕塑等非日用品造型也使用了该色釉,进一步壮大了孔雀蓝釉器队伍。

总结起来,明、清两代六百余年的孔雀蓝釉成长过程中尤以宣、成两朝发展变革最为显著。孔雀蓝釉青花制品在金元时期已经制作,但钴料发色明显偏黑,这除了与烧制技术不成熟、胎体直接施孔雀蓝釉入窑烧成有关外(针对孔雀蓝釉的一次性烧制而言),还可能与制作素胎时裸烧钴料,导致青花氧化变黑有关(针对孔雀蓝釉的二次性烧制而言)。

宣德朝的孔雀蓝青花钴料发色端正,不存在裸烧变黑痕迹。如果仔细观察部分器物口沿处,还可以发现二次孔雀蓝低温釉与一次高温釉衔接面存在素胎裸露情况,也可由此推测出当时御厂采取先烧制内部挂釉、外侧无釉的高温素胎,然后才使用钴料绘画外侧面、施孔雀蓝釉烧制的二次性工艺,从而保证了釉下青花的理想发色(此处笔者并不排除宣德朝在青花器上再次施孔雀蓝釉烧制孔雀蓝青花的事例)。

御厂从成化三彩鸭熏开始陆续使用孔雀蓝作为低温色釉之一参与低温彩瓷制作。观察明中后期的素三彩瓷可以发现孔雀蓝釉使用比较频繁,在调节各种色釉和谐中起到很大作用,有时还与金彩结合,制作出华贵的官窑器。

四:孔雀蓝及孔雀蓝青花的主要特征

不管是孔雀蓝还是孔雀蓝青花,它们基本都有以下共同特点,即铜蓝发色相对不稳定以及釉面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大小开片。

1.铜蓝发色相对不稳定

我国使用铜釉较多,利用铜元素在不同状况下呈现发色,如作为高温釉下彩的釉里红、二次高温釉豇豆红以及低温釉翠蓝、翠绿等。铜元素的诸多发色优点也导致它在不同配方、烧制过程以及所施釉层厚薄不同情况下极易影响成品发色,于是也因此出现“翠蓝”中的“孔雀蓝”与“孔雀绿”之分。

2.开片特征

由于孔雀蓝属于二次低温釉(御厂制作情况下),因此具有不少低温釉的共同特征,即容易因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严重者在受到风化、侵蚀时甚至出现釉面局部脱落现象。对比之下,清代康熙官窑制品改进较大,胎与釉面结合比较紧密,但在数倍放大情况下依然能观察到开片现象。

五、“孔雀蓝”在陶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孔雀蓝作为铜釉家族成员之一,其进步发展为制瓷者充分了解铜元素化学性质、掌握其他发色、推动新釉制作起到了铺垫作用。在元朝以前的彩瓷萌芽时期,孔雀蓝能独成体系,对活跃当时的彩瓷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彩瓷繁荣的明清时期,它又以不同角色融入单色釉、青花、彩瓷中,为制瓷发展添砖加瓦。

孔雀蓝釉,高贵冷艳,马未都也在推荐!


在林林总总的釉色当中,有一种釉色,神秘而不失高雅,沉静而不失亮丽,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它就是——“孔雀蓝”!

业内人把“孔雀蓝釉”又称“法翠蓝”,这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烧制后呈现亮蓝色泽,像孔雀开屏,绚烂鲜亮,品味高贵,气质优雅!

“孔雀蓝釉”色彩介于蓝绿之间,以孔雀羽毛颜色为参照,釉色偏绿的“孔雀蓝釉”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则称为孔雀蓝。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传统色釉,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经商贸往来带入中原,元初时期,民窑开始烧制。孔雀蓝是低温釉,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施以低温蓝釉,二次入窑方成器。为丰富其表现形式,制作者还常常使用暗刻纹饰、釉上描金等技法进行修饰。

元代时,景德镇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从出土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孔雀蓝釉生产制作尚处少量试制阶段。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官窑体制下,充分的人力物力保证,孔雀蓝釉青花陶瓷生产制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遗憾的是,明代晚期一度产量剧减,几近消失。直到清康熙年间,孔雀蓝釉瓷器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新高峰。

较明宣德、成化时期,清康熙时期孔雀蓝釉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加丰富,或深沉葱翠,或清雅明快。除了日用器之外,觚、雕塑等非日用品等也出现了此类釉种。

建国后,景德镇建国瓷厂和雕塑瓷厂将孔雀蓝釉再度发扬光大,并表现在以瓷瓶和雕塑为代表的器物上,让更多的人来领略这一釉色之美!十大瓷厂解体后,尽管也有私人作坊再度仿制生产,其釉色却再没了计划经济时代厂瓷的自然和神韵,显得低级、呆板。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其观复博物馆和相关宣传平台上推广此类器物,让当年有些数量,如今已经停产的孔雀蓝釉瓷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林文/文)

孔雀蓝釉:那一抹雨过天晴的惊艳


孔雀蓝釉是一种美丽的色彩釉,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也有人称之为“法翠”、“法蓝”等,孔雀蓝釉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釉光华丽,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法花,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

纯净辽远丝路生辉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其制品在唐宋期间的商贸往来时被带到中原并在金、元民窑中陆续制作。从金、元产品工艺看,十三世纪的磁州窑系翠蓝器水平相对较高,至今有不少绘画精美的“翠蓝黑花”器存世。

中国在宋代已经开始生产孔雀蓝釉器物。在唐代,中国的孔雀蓝釉已经受到西亚的影响。据目前考古发现表明,孔雀蓝釉器物传入我国,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国刘华墓出土的3件孔雀蓝釉陶瓶。

刘华墓出土的3件孔雀蓝釉陶瓶均为小口、长鼓腹、小底,状如竖立的橄榄。瓶子表面施一种介于蓝、绿色之间的釉色,釉层较厚,学术界称此种釉色为“孔雀蓝釉”或“孔雀绿釉”。至于其来源,当与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海外交通贸易密切相关。五代闽国时期,王审知等统治者积极推动海外贸易,“招徕海中蛮夷商贾”,福州、泉州等地的贸易港口因此形成“填郊溢墎,击毂摩肩”的繁荣景象。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陶瓶,当是通过当时的海外贸易渠道输入福州的。

刘华墓出土的这3件来自异国他乡的孔雀蓝釉陶瓶,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同时诉说着千百年前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这些表明在中国陶瓷大量输入中亚、西亚的时期,也有少量的外来品传入中国。

清初·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秘冷艳世所罕见

景德镇在元代浮梁瓷局建立后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可惜大部分金彩发掘前饱受土壤侵蚀已经脱落。从整体发掘情况看,元代出土器品种较少,说明当时御厂孔雀蓝釉制作尚未成太大规模。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孔雀蓝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统治者对御厂瓷的严格要求促使其单色釉、釉下青花制品精益求精。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清代绽放至臻至美

清代是中国制瓷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早中期,为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而孔雀蓝釉这一品种在明代晚期曾一度产量剧降,难觅其踪,但到了康熙年间,孔雀蓝釉器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又一高峰。

康熙孔雀蓝釉较明代宣德、成化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多,有的浓重葱翠,有的淡而纯净。雍正、乾隆时,孔雀绿釉瓷器的造型种类较康熙时更为丰富。清代中期以后,制瓷业逐渐走向衰落。

清康熙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沉静高贵藏界宠儿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时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特性慢慢被人掌握,在陶瓷界的应用也渐趋广泛。根据制作品种,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1989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孔雀蓝釉暗花盘拍卖成交金额港币374万元。

孔雀蓝作为铜釉家族成员之一,是铜釉介于还原与氧化两大气氛之间的中间色,其进步发展为制瓷者充分了解铜元素化学性质、掌握其他发色、推动新釉制作起到了铺垫作用。在元朝以前的彩瓷萌芽时期,孔雀蓝能独成体系,对活跃当时的彩瓷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彩瓷繁荣的明清时期,它又以不同角色融入单色釉、青花、彩瓷中,为制瓷发展添砖加瓦。

孔雀绿釉瓷器收藏价值高吗


在中国的传统釉色中,绿釉是一种非常基础和经典的釉色。在汉朝,绿釉瓷器首次出现;到了明朝和清朝,随着绿釉工艺的发展,绿釉瓷器数量和种类多了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绿釉的釉色有了深浅的变化、纹路的创新。在此期间,绿釉甚至还风靡了一段时间。

在中国,绿釉瓷器算小众瓷器,烧造绿釉的窑口不多,所以留下的传世精品自然很少。但是,绿釉瓷器或端庄或典雅,或清莹或深沉的色彩,视觉美感是非常好的,所以其价值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众多绿釉瓷器中,有一种瓷器的釉色古雅秀逸,美如孔雀,在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广受青睐,他便是“孔雀绿釉”此瓷器。“孔雀绿釉”始于宋代的磁州窑,景德镇自元代开始烧制这种孔雀绿釉瓷器。它的出现,突破了中国传统低温绿釉那种深沉的青绿色,以雅丽明翠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绿釉瓷器中的珍贵品种。

在明清时代,孔雀绿釉并没有被大规模的使用。在明代,工艺技术和审美渐渐趋于成熟,孔雀绿釉色在明成华时期成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那么,如期奇妙的孔雀绿釉瓷器到底美在哪里呢?

孔雀绿釉又称翡翠釉、法绿釉,这种釉色鲜艳明净、沉稳端丽,宛如孔雀的羽毛,苍翠华美。孔雀绿釉瓷器不仅色泽美丽,青中带碧,而且色料与釉面更是交相辉映。孔雀绿釉瓷器的釉面清简素雅,无肥厚之感,端庄秀雅,气韵古朴,十分难得。

孔雀绿釉瓷器按照颜色划分,常分为深浅两种。深孔雀绿釉瓷器为尊,其颜色浓翠深沉、颇具古典之气;而浅孔雀绿釉瓷器色泽清丽,极具秀逸脱俗之美。

一般来说,瓷器重彩绘、纹饰。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装饰,在清代由于时代风格显著,已经变得更加多彩了。例如,清三代时期烧造的孔雀绿釉瓷器,除了原来的绿色不变,瓷器上色彩种类变得更丰富了,如龟绿瓷器。龟绿瓷器在釉面上彩绘黑彩图案,通体吹上绿釉,呈现出一器双彩的美感,十分特别,是绿釉瓷器中收藏价值较高的一类,它和孔雀绿釉瓷器一起,象征着绿釉瓷器的最高美感。

孔雀蓝釉,高贵冷艳,马未都也在推荐!_陶瓷知识


在林林总总的釉色当中,有一种釉色,神秘而不失高雅,沉静而不失亮丽,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它就是——“孔雀蓝”!

图|清康熙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图|清康熙孔雀绿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业内人把“孔雀蓝釉”又称“法翠蓝”,这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烧制后呈现亮蓝色泽,像孔雀开屏,绚烂鲜亮,品味高贵,气质优雅!

“孔雀蓝釉”色彩介于蓝绿之间,以孔雀羽毛颜色为参照,釉色偏绿的“孔雀蓝釉”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则称为孔雀蓝。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传统色釉,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经商贸往来带入中原,元初时期,民窑开始烧制。孔雀蓝是低温釉,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施以低温蓝釉,二次入窑方成器。为丰富其表现形式,制作者还常常使用暗刻纹饰、釉上描金等技法进行修饰。

元代时,景德镇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从出土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孔雀蓝釉生产制作尚处少量试制阶段。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官窑体制下,充分的人力物力保证,孔雀蓝釉青花陶瓷生产制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遗憾的是,明代晚期一度产量剧减,几近消失。直到清康熙年间,孔雀蓝釉瓷器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新高峰。

较明宣德、成化时期,清康熙时期孔雀蓝釉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加丰富,或深沉葱翠,或清雅明快。除了日用器之外,觚、雕塑等非日用品等也出现了此类釉种。

建国后,景德镇建国瓷厂和雕塑瓷厂将孔雀蓝釉再度发扬光大,并表现在以瓷瓶和雕塑为代表的器物上,让更多的人来领略这一釉色之美!十大瓷厂解体后,尽管也有私人作坊再度仿制生产,其釉色却再没了计划经济时代厂瓷的自然和神韵,显得低级、呆板。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其观复博物馆和相关宣传平台上推广此类器物,让当年有些数量,如今已经停产的孔雀蓝釉瓷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林文/文)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有多大


高温蓝釉瓷是以氧化钴做着色剂的釉色瓷,它的真正发展是在元代,但其成熟当属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康雍乾三代,蓝釉瓷的生命活力是非常旺盛的。在众多蓝釉瓷器品类中,霁蓝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种。元代最先出现的高温蓝釉瓷就是霁蓝釉的前身。可以说,在整个蓝釉瓷体系中,霁蓝釉蓝如深海,是色调最纯正的。霁蓝釉是一种惯称,此前的称谓有“积蓝”、“祭蓝”等,后取“霁蓝”二字文采,故改称。霁蓝釉瓷器烧造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明代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霁蓝釉因为色调十分深纯、艳丽,比之柔艳的蓝宝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被美誉为“宝石蓝”。清代霁蓝釉烧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仿烧宣德时期的“宝石蓝”,另一种就是具有清朝时代特色的霁蓝釉瓷器。

什么叫具有清朝时代特色的霁蓝釉瓷器呢?小编举几个拍卖案例或许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达这句话的含义。早在2007年,北京翰海就拍出了一件通高65cm的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这件大瓶的颈部及圈足采用霁蓝釉描金装饰,瓶身腹部的六瓣瓜棱上则采用粉彩色绘,是一件霁蓝釉加描金并结合粉彩工艺的极品。在钱还很值钱的2007年,这件花卉大瓶就已经拍出了2408万元的天价。2009年,中贸圣佳国际又拍出一件高33cm的清乾隆-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霁蓝色如宝石,金彩富丽堂皇,最终获价896万元。2018年8月,雷纳德国际拍出了一件价值1320万元的清代-霁蓝釉-珐琅彩瓷瓶,此瓶高52cm,口径10.5cm,以霁蓝釉为地,上施珐琅彩绘,柔艳中又带华丽。

也就是说,清代有很多霁蓝釉瓷器并不是单纯的霁蓝单色釉瓷,而是加入了清代瓷器工艺中一些独特的装饰技法,其中以描金、珐琅彩彩绘、粉彩彩绘为主。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说这些霁蓝釉瓷器是具有典型清代特色的。而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出自清代御窑厂的这一类霁蓝釉瓷器的价格普遍比较不错,并且升值潜力也比较强劲。同时,一些流散到国外的民窑霁蓝釉精品也很受到藏家欢迎,这类瓷器因为不是官窑出产,所以往往初始价格不太高,再加上民窑霁蓝釉精品存世量本身不太多,因此很适合投资,其后期的价值增长幅度在正常情况下是比较快的。

当然,除了这种与其他装饰技法结合运用的霁蓝釉瓷器,清代纯正的单色霁蓝釉瓷也有很多价值不凡的,一般是御窑厂烧造,供宫廷贵府使用、陈设的。2011年,香港蘇富比就曾拍出过一件40.8cm的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获价1634万元。2018年,中正拍卖有限公司又拍出一件清-霁蓝釉四方倭角花盆,此花盆长17.5cm,宽17.5cm,高21.5cm,最终以812.9万元成交。如果这只花盆有人的意识,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值近千万。清代瓷器仿古之风很盛,蓝釉瓷也不例外。2018年,香港蘇富比拍出了一件高32.5cm的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壶,其依循汉代古青铜器及陶器风格,典雅简朴,最终获价792万元。相比于清三代瓷器,清晚期稍显逊色,但也不是没有精品。如2014年,翰风国际拍出了一件高29.5cm的清嘉庆-霁蓝双象耳琮式瓶,其为道光本朝官窑瓷器,成交价也是达到近50万元。

明代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大吗?


明代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大吗?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和蓝釉瓷器,十分珍贵。事实上,整个明代青花和蓝釉瓷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着奇妙的变化。早期颜色浓艳,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浓艳;器形早期硕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硕大;嘉靖万历瓷器的器形繁多,风格在硕大的基础上前后也有变化。晚明瓷器不仅品种多,产量也较高,现在的存世量相对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卖会上较容易见到,收藏的机会也多一些。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清光绪祭蓝釉赏瓶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明代蓝釉瓷器拍卖多少钱嘉靖开始进入明代的晚期,青花和蓝釉瓷这时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变得浓艳。官窑如此,民窑亦如此。明中期青花瓷用的那种发色淡雅的平等青不知是开采不到了,还是用完了,回青料开始登上了舞台,扮演了青花和蓝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也就有了浓艳,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有些发紫)自然被官窑垄断,差一些的则广泛用于民窑。

现在认为回青料与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黑点,偶有微紫现象,永宣青花蓝中常带微紫,嘉万青花瓷器几乎个个蓝中带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当时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一个很好的依据。

明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真假?现在认为回青料与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黑点,偶有微紫现象,永宣青花蓝中常带微紫,嘉万青花瓷器几乎个个蓝中带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当时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一个很好的依据。

嘉靖皇帝对道教十分痴迷,不是求仙就是炼丹。在皇帝的影响下,这时期的瓷器,不论官窑民窑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除了颜色外,八仙、八卦、云鹤、麒麟、灵芝、万年松、仙桃等纹饰多了,胡茹、香炉、仙槎等器形多了,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这一切皆与道教有关。器形变大与道教也有联系,那时实际使用的法器都较大,有些瓷器本身就是法器。

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明代蓝釉留白花叶纹抱月38-38万万2010-05-09

明代蓝釉兽耳瓶8-8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刻花鱼藻纹双连6-6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法华方炉0.1-0.3万万2010-04-10

明代蓝釉留白暗刻云龙火18-22万万2011-11-20

明代蓝釉束莲纹大盘990-1100万万2012-06-24

明代蓝釉三2-2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葫芦瓶20-20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花觚8-8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矾红鲤鱼描金水1.5-1.5万万2013-10-12

明代蓝釉堆塑夔龙葡萄水10-10万万2009-05-24

明代蓝釉刻龙凤穿花卷缸7800-7800万万2011-10-29

明代蓝釉碗0.08-0.08万万2008-12-14

明代蓝釉凸雕缠枝花纹葫380-380万万2010-07-18

明代蓝釉磨盘55-65万万2011-11-20

明代蓝釉瓷器真伪这时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少得多,也珍贵得多。青花的发色剂为钴料,钴料不可多得,优质钴料更是十分稀少。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蓝釉瓷也比青花瓷难烧。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氧化钴的形式存在,原本是黑色,还原后才是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混合在釉中要还原,窑炉工作时的气氛要求很严。那时虽然炼丹术盛行,化学方面的知识还没上升到理论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这也是蓝釉瓷比青花瓷珍贵得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明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明晚期的青花瓷虽然不可多得,但一些大的拍卖公司,在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中还时有所见,但这个时期的蓝釉瓷则可遇而不可求。嘉靖万历时期的蓝釉瓷也确实亮丽可爱,它往往不是简单的蓝釉而已,蓝釉中常带纹饰,这个纹饰基本是白色的。它是在上完蓝釉后,在半干不干之时,以小刀刮出纹饰,露出白色的胎,再在白色的胎上填上白釉。也有刮完不填白釉的,这种工艺在蓝釉壶上多见,纹饰有仙桃、麒麟望月等。

明代蓝釉瓷器市场行情如何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严格、淘练精细、胎体厚实、胎质较白。纹饰写意的多,人物挺拔;如画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龙纹较瘦、龙咀较长,称猪咀龙。晚期画龙略显草率,但龙爪有力,八宝图案较多,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的瓷器,如百寿、万福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麒麟,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工整细致,民窑则粗放、生动。这时期还有个较为奇特的现象,器物的底釉为亮青色,其清亮程度往往超过器物主体的釉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孔雀蓝釉瓷器的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孔雀蓝釉瓷器的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孔雀蓝釉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