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永乐青花鸡心碗

明永乐青花鸡心碗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青花碗 古代瓷器碗

2020-10-31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昌盛,国泰民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烧瓷技艺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青花鸡心碗便是在那一时期横空出世。在当时,明成祖朱棣放宽了海禁政策,重新恢复海上丝绸之路,为更好的进行海外贸易,国内不少瓷器的烧制均将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进行巧妙融合,其中青花鸡心碗便是一典型代表。在增添阿拉伯特色的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瓷器以典雅见长的浓浓中国风,接下来,将为各位详细介绍这一中西合璧的瓷器。

明代永乐青花鸡心碗,形状碗腹较深,碗口较大,碗足较小,呈圆状。之所以被称为鸡心碗,原因是碗底有类似于鸡心形状突出。青花鸡心碗有大小两种规格,永乐年间烧制的鸡心碗足较矮,胎体较轻,而宣德年间的鸡心碗碗足变高,胎体也相对厚重。青花鸡心碗外壁花纹多采用花瓣,除此之外鸟兽人物也时常出现,二者相互融合寓意深远。永乐青花鸡心碗色泽艳丽,绘制技法娴熟,烧瓷技艺高超,纹饰细腻,无不展现出了永乐年间烧瓷技艺的出神入化。鸡心碗首创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朝历代多有仿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永乐年间出土的青花鸡心碗实属瓷器之最。目前国内外现存的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大多采用花卉,据目前资料显示完整的青花鸡心碗共有三件,他们分别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而在这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又属三者之最。WWw.TaOCi52.CoM

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因其品质上称,色泽鲜艳,在古玩市场一直备受追捧,被坊间戏称为“贵族青花瓷”。青花鸡心碗价格不菲,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在2007年由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的明永乐青花伊斯兰花纹鸡心碗市场估价70万港币到90万港币之间,便最终以84万港币成交。但如今市面上仿制品较多,且仿制技法高超几乎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各位藏友如若想收藏还需仔细甄别才是。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明永乐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明永乐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器形

永乐时期,瓷器器形清秀,非常圆润,十分灵巧。由于频繁的对外交流,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含外来色彩的造型。

比如:天球瓶,包月瓶(背壶),扁腹绶带葫芦瓶,藏草壶,卧壶,执壶,无挡尊,香薰,烛台,花浇等,具有波斯文化中较早的金,银,铜,玉,料及陶瓷造型特征。

胎土

永乐时期瓷器胎土淘练精细,胎骨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温润细腻而著称。

圆器中的撇口瓶器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器口沿多圆润,不见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旧之一。

釉面

永乐瓷器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白釉器的口边与底角釉薄处多闪白色或黄色,釉汁厚聚餐闪浅淡的瑕青色,一般匀净,少有厚薄不匀现象。薄处泛黄,厚处呈现浆白色,或稍闪色。有些器底白釉开有细片纹。

此时官窑与民窑常用的装饰,有海水,卷草,缠枝莲,竹石芭蕉,折枝枇杷,莲瓣,暗龙等。青花纹饰线条细腻,清晰,风格潇腻;所用金彩成色赤足,红彩色彩。

色料

青花瓷器的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香艳。所用“苏麻尼青”料,烧造时候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现凹凸不平。

器足

常见器足有以下几种: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浅圈足,裹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外底边角微有突出的齐平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的内壁与底面连接,印玄纹一周;器心多为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梅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状。

款式

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式,始于明代永乐,多为四字篆书,笔法折角处浑圆,起落壁处尖细,字体结构紧凑。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鉴别

总之,鉴别永乐瓷器值得注意的诸特微中,以造型特点和胎足处理最为重要,因为每一个时期都有特定的胎足处理手法,留下不可磨灭的永久痕迹。

国瓷精华——明永乐翠青釉碗


青白瓷是指我国宋元时代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瓷窑所烧制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其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显青,介于青白两色之间,故而称为“青白瓷”,又因为这种瓷器佳者釉色透亮,光照见影,所以还有个俗名叫“影青”。

青白瓷的烧造是从北宋初期的景德镇开始的,自10世纪至14世纪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广泛流通海内外。宋代烧造青白瓷的窑场很多。江西有景德镇、乐平、宁都等窑场。湖北有武昌窑。虽然各地窑场竞相烧造青白瓷,但其胎骨不如景德镇青白瓷轻薄,釉面不如景德镇青白瓷细洁光亮,釉色不如景德镇青白瓷纯净,造型不如景德镇青白瓷丰富,纹饰不如景德镇青白瓷清晰,装饰题材也比景德镇青白瓷简单。

对于青白瓷的呈色原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景德镇五代以后的瓷器抽取标本作了胎釉分析,其胎AL2O3含量低,约17%左右,耐火度不高,可塑性差但洁白度高,质地细腻有利于釉的表现,烧出色质有如玉的特征。瓷器的釉用风化程度较浅的瓷石(俗称“釉果”)配以适量的“釉灰”制成。釉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景德镇的釉料为重石灰釉,氧化钙含量较多,烧制时流动性大,所以烧成器物表面光亮透明,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呈水绿色,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它青中有白,白中显青的“青白玉”特征。同时到了北宋中晚期后,由于装烧方法的改进,还原气氛得到有效控制,青白瓷真正达到了色质如玉的效果。元代早中期景德镇青白瓷虽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不如宋代青白瓷精致茂美,质量趋于下降,宋代青白瓷色质如玉、轻盈秀丽的两大特征到这时渐趋于消失。不过,促使青白瓷生产走向衰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景德镇在元代中期创烧出了其他的瓷器品种。因此也改变了景德镇传统瓷釉。到了明代我国陶瓷生产结束了长期以来以青白瓷为主的局面,进入了绚丽多彩的彩瓷时代。其制品无论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超越了前朝。江西景德镇以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丰富的自然资源、成熟的技术条件,以及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刺激下,明代景德镇无论是民营窑场还是官办御器厂都有相当大的规模。武汉博物馆收藏的明永乐翠青釉碗,就是一个典型的明景德镇官窑精品。该碗通高5.5厘米,口径11.8厘米,敞口,口沿外撇,深腹折腰,平圈足。1991年出土于武昌县龙泉山明楚昭王墓。楚昭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1370-1424),昭王墓建于洪武十五年(1382),坐落于距武汉城区21公里的龙泉山天马峰南麓,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出土时该碗深藏于一个盛满液体的白瓷盖罐中,釉面光润,色泽青翠,犹如毫无瑕疵、晶莹剔透翠玉一般,十分精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何鉴定明永乐青花瓷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的主流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今日,就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为本报读者支招。

器型:明永乐瓷的造型以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而著称。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大盘底足多为细砂底,用手抚摸光滑温润,有如糯米粉感,时有小块铁色斑。永乐瓷器一般为底足平削,小器底釉呈波浪纹,圆器中的撇口器口沿极薄,尖而不圆。常见的圈足有高深外撇式,内墙外撇式、里直外收式、齐平式等。

胎釉:由于烧成温度高,釉面白中泛青,呈肥亮感,少数瓷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纹饰:常见的纹饰有海水纹,卷草纹,竹石芭蕉纹,仰莲纹等。花卉中以缠枝莲、牡丹、菊花、灵芝、月季多见,动物纹饰方面主要是龙凤、麒麟、海水异兽纹等。这个时期的绘画出现双勾填色,即线勾轮廓,内用小笔填色,改变了元代和明洪武一笔点画的风格。

款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冠以帝王年号款始于永乐,自此成为定制。但永乐青花官器中署款并不多见,仅见青花压手杯器里中心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另外还有图案花纹围绕款字,绘双狮滚球的,球心书写年款;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篆书款;以双鸳鸯围绕,里心四字款。款字笔道浑厚圆润,多为圆角,刚劲挺拔。后来的仿造者多用四字、六字楷书。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鉴赏


很多文物在当今,不仅有欣赏价值,更有不菲的历史价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让现代人更好的了解古代历史和发展情况,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人提供了媒介。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为例,这个珍贵的文物,全国存世量很少,大部分都是假的,因而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真假判断。那么,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真假该如何判断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鉴赏一下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教大家如何去判断其真假。

在明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中曾提到过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其言道: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第,中间画着双狮滚球,球里面是“大明永乐年制”六个字,其杯细腻犹如米一样,为上上之品。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胎体非常洁白,而且青花青翠,青白相映,十分雅致,杯子内的图案十分精细,狮子杯沿上有梅花二十六朵,杯身是缠枝莲花,一共是八朵,杯足部分画有卷枝忍冬纹。整个杯子布局十分简洁,而且线条十分柔美,工艺超前。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特点有三个:

一、胎体洁白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胎体十分洁白,而且非常坚硬,它的原创材料是永乐官窑的陶土,经过细致陶炼而成,成型技术非常高潮,而且胎体十分光滑细腻,非常漂亮。

二、釉质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釉质比较肥厚,看不到橘皮纹。同时颜色看起来是青白或者是白中微微带点青,有些釉面散落之后,还能看到细小的蓝点,十分雅致。

三、青花呈色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原材料采用的是当时进口的苏泥勃青料,其特点是高铁低锰,而且颜色非常纯正。紫色比较浓重一些,青色当中带有星点状结晶,表面下凹有亚光。这种料在当时很少,再加上工艺技术问题,所以,真正制作出来的作品很少。

通过以上三点,就很容易判断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真假。另外,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存世量并不多,价格也不低,所以,收藏时要慎重。另外,古董可以买卖,文物是不能随意买卖的,这一点要谨记。

那么,民间有没有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存在呢?据了解,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仅在故宫收藏4件,其他的民间极少见到。有很多专家都认为,民间是不可能存在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因为这种文物十分珍贵。而也有一些藏家认为,民间是存在的,只不过都没有拿出来,大家不知道而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注意其真假鉴定,不要轻易收藏。

明永乐年款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瓷器绝大部分不书年款,少部分带有年款的可分为青花料或釉里红料书写款、锥刻款和模印款3种。款识字体以篆书虽为多见,另有个别楷书和行草。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目前仅见“永乐年制”、“永乐元年”、“永乐肆年”等,不见‘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故凡书六字款者,皆为伪款。

永乐官窑年款开启了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上书帝王年号款之先河。篆书款是永乐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目前所见皆为“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排列,按书写方法可分为青花款、锥刻款和模印款。永乐官窑青花器为数不少,但青花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上。据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 花心者又其次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件此种压手杯,一件杯心绘双狮戏球纹,球内篆书四字年款;另两件杯心画团花纹,五瓣葵花心内篆书四字年款。但目前尚未发现鸳鸯心者,也未发现谷应泰所说的六字篆款。锥刻款和摸印款主要见于永乐单色釉瓷器上,位置在碗、盘、高足碗等圆器的内底心或内壁,款字作两行排列于葵花心或单圈内。模印款主要见于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如甜白釉薄胎印花云龙纹盘和高足碗等。锥刻款则主要见于永乐红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如永乐红釉高足碗,此类碗有两种,一种是内白釉外红釉,碗内心单线圈内锥刻一朵五瓣葵花,花心内锥刻四字双行篆款,款字清晰;另一种里外通施红袖,碗内心刻划的四字款被红釉覆盖,不甚清楚。永乐官窑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对光侧视或透视方能看清。永乐篆书年款,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很有章法,笔道流畅自然,笔划转折处浑圆,字体结构严谨,苍劲浑厚,婉丽飘逸。此款识蓝本必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之手。有学者将上海博物馆所藏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一方端砚底部篆刻款“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认为,二者风格完全—致。因此,永乐官窑瓷器年款很可能是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下交景德镇御窑厂,由工匠们按墨迹摹写、刻划或做成泥模印在瓷坯上的。传世永乐瓷器上不见楷书年款,1979年至1988 年,景德镇珠山永乐、宣德官窑遗址出土了大量实物标本,其中有两块铜红料楷书“水乐元年”和“永乐肆年”题记的釉里红盘口瓶残片,款字书于瓶口外沿,笔法遒劲。这两片标本的出土,弥补了传世品中的不足,为研究永乐瓷器年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o

永乐行草年款极少,仅见于民窑瓷器上,如山西民窑黑釉剔花小口瓶,腹部刻有“明永乐二年初四日置买酒平葫”十三字。字体结构松散,但笔道均匀,手法熟练,显示出民间瓷匠的书法修养。

陶瓷文化:如何鉴定明永乐青花瓷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的主流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今日,就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为本报读者支招。器型:明永乐瓷的造型以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而著称。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大盘底足多为细砂底,用手抚摸光滑温润,有如糯米粉感,时有小块铁色斑。永乐瓷器一般为底足平削,小器底釉呈波浪纹,圆器中的撇口器口沿极薄,尖而不圆。常见的圈足有高深外撇式,内墙外撇式、里直外收式、齐平式等。胎釉:由于烧成温度高,釉面白中泛青,呈肥亮感,少数瓷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纹饰:常见的纹饰有海水纹,卷草纹,竹石芭蕉纹,仰莲纹等。花卉中以缠枝莲、牡丹、菊花、灵芝、月季多见,动物纹饰方面主要是龙凤、麒麟、海水异兽纹等。这个时期的绘画出现双勾填色,即线勾轮廓,内用小笔填色,改变了元代和明洪武一笔点画的风格。款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冠以帝王年号款始于永乐,自此成为定制。但永乐青花官器中署款并不多见,仅见青花压手杯器里中心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另外还有图案花纹围绕款字,绘双狮滚球的,球心书写年款;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篆书款;以双鸳鸯围绕,里心四字款。款字笔道浑厚圆润,多为圆角,刚劲挺拔。后来的仿造者多用四字、六字楷书。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与外来影响


一、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

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前期,到元后期至正年间达到了成熟阶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造型种类繁多,生产数量增大,产品不仅供宫廷与民间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作为赠物及商品大量流往海外。

(一)、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款识

传世永乐青花瓷器书写款识的为数极少,这就为判断永乐青花增添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带永乐款的青花瓷器仅见到三件,款识均为四字篆书,三件为同形同纹的压手杯,仅在款识外面的局部纹饰有微小的不同,三件压手杯现为藏于故宫博物院。带永乐年款的还见之于白釉薄胎碗及红釉高足碗上,款识与青花不同,是与纹饰用同一印模于修坯时印上的。宣德青花瓷器则绝大多数均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书写位置不同,有书于器物外口的,写法均为六字横书;有书于器物肩部的,也为六字横书;书于器物底部的最多;也有书于器物里部中心的,两种均为六字双行直书楷款,外画双圈;有书于壶流外侧的,为六字直书楷款,外画双方栏;也有只书“宣德年制”四字楷款的,但为数较少,多写于器物底部。永乐宣德两朝相距时间不远,在款识书写上有四字与六字,篆书与楷书的不同差别。流传国内外的永乐宣德青花如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八百余件永乐宣德青花藏品也如此。长时期以来对于流传于世的十五世纪初期无款青花瓷器,在断代上经常摇摆于永乐宣德二者之间,有把无款的一概视为永乐时期作品,方法失之于简单,还应进一步从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帮更为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细微变化,从而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断代依据。

(二)、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原料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浓艳及银黑色结晶特征,目测可以看出它们使用的钴料是相同的。对于使用什么原料以及原料产地等问题,中外陶瓷学者过去做过不少探索,采取手段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化学分析及物理测定。文献最早提到永乐宣德青花原料的,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其中提到:“……我朝则专设于浮染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以“苏麻离青”为饰一语明确讲清永乐宣德青花原料名称,“苏麻离青”是永乐宣德青花的原料,“苏麻离青”之明名似即产地的译音;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称为“苏勃泥”,嘉庆年间蓝浦《景德镇陶录》又称之为“苏泥勃”,显而易见,“苏勃泥”或“苏泥勃”是从“苏麻离青”一名演译而来的。半个世纪以来,探索者以“苏麻离青”、“苏泥勃”及“苏勃泥”等名称为依据,对照亚洲出产青料的地区进行考证,遗憾的是这种考证多年来并没有得出结果。“苏麻离青”原料虽然没有解决产地问题,但是苏麻青料来之国外,这点则早为中外陶瓷学者所公认,都确认它是外来青料,外来青料是对国产青料而言的,永乐宣德时期除大量使用苏麻离青料之外,还少量使用国产青料烧制民用瓷器,有时也与苏麻离青料同时使用在一件器物上,像宣德海水龙高足碗,以苏麻离青料画龙,以国产青料画海水,前者呈色浓艳,后者呈色淡雅,起到了衬托龙纹的作用。三十年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还对永乐宣德苏麻离青料及国产青料进行了化验分析与测试,结果都表明功麻离青料含锰量少,铁及钴的含量较高,特别是铁的含量相当高;国产青料含铁量少,含锰量高。两者所含氧化金属不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苏麻离青含钴及铁高而呈现浓艳蓝色并带银黑色结晶斑;国产青料含锰高呈现了蓝中微泛紫色,含铁少没有结晶斑。化验分析所得结果,进一步证明两种青料所具有的特色,从数据上判明了苏麻离青料与国内青料的区别所在。

(三)、永乐宣德青花瓷器造型

不同时期都有其不同器形,由此形成时代风格。永乐宣德时期造型也有其时代性,一般的说,永乐青花器形较小,宣德青花器形较大,带有一定的规律;有些器物两朝都烧制,造型微有不同,纹饰也稍有区别,诸如梅瓶、花浇、卧足洗、如意耳葫芦式扁瓶、鸡心碗、鸡心小杯、折沿盆、鱼篓尊等等;永乐梅瓶下部比宣德〈封底〉时丰满,花浇形式大体相同,但在柄的处理上有明显区别,永乐花浇多为龙柄,宣德我为如意柄。此外卧足洗、鸡心碗、鸡心小杯、鱼篓尊等器永乐胎薄,宣德胎厚,区别比较明显。永乐时新出现的青花器物有双系小罐、三系把壶、双耳扁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双耳扁瓶、鸡心小杯、鸡心碗、卧足洗、花浇等等,肩部带两或三个小圆系的在永乐时期比较常见,如双系小罐小口,扁圆形腹,平底,肩部两侧各饰一个小系,小巧而玲珑,三系把壶也呈扁圆形,壶腹一侧有弯曲的短流,与流相对处为一竹节式壶把,肩部饰以三个小系,造型设计极见巧思;双耳扁瓶有两种式样,一种为直口,一种为洗口,腹部均为扁圆形,口至肩连以如意形双耳。宣德时期新出现的器形较多,碗、瓶、罐、壶等器物有多种形式,碗有一种浅式者,器大而胎厚,敞口,口缘削平,口以下渐瘦,圈足,这种碗流传较多,外口多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新型瓶式有腹部硕圆的天球瓶,与天球高度略同的扁瓶、有造型奇特的兽耳折方瓶和略仿石榴式的石榴瓶等数种。罐类出现新型者较多,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有豆式盖罐、灯笼式盖罐、以出戟盖罐最为罕见,罐肩部横出八个长方形横片,俗称出戟,盖及内底均横书“大德吉祥场”五字,造型是为了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壶类也出现了新型式样,以扁壶最为特殊,壶扁圆形,小口,硕腹,腹部一面坦平,另一面隆起,中心突出一圆形饰,无底足,担平的一面不施釉,似可靠墙、平放或立于支架之上;另一种壶体较小,上部为壶主体,一面有流,一面有柄,下有托盘,壶盘之间连以支柱,流上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高足碗永乐宣德两朝都烧制,宣德有款的居多,在无款的青花瓷器中,一种口大而撇,碗底部较瘦的,高足稍矮的具有典型永乐造型特征,与带永乐款的红釉高足碗造型特征相同。此外一种撇口底部丰富的碗两朝也都烧制,永乐时胎较薄,釉光泽度强,釉开细纹片,青料浓黑;宣德时胎较厚,釉面有细孔如橘皮,不开片,两朝区别点比较明显,鸡心大碗也有类似特征。

(四)、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纹饰

永乐青花纹饰比较常见的为缠枝花或折枝花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件压手杯,杯外均为缠枝莲;画松竹梅的只有敞口碗,杯壁斜出,没有弧度,碗里光素无纹,碗外画松竹梅纹三组。锦纹也具有时代特色,在扁瓶瓶腹两面的主体纹饰均为锦纹;由六方、六角、磬式等图案拼组成具有图案效果的锦纹装饰;画花鸟纹的见之扁瓶的两面或高足碗内,题材有梅花鹊雀;画龙纹凤纹的不多,只有龙纹盘和凤纹壶,在盘的外面画两条行龙,中间间隔以几朵万字云,凤纹亦仅见之于三系把壶,壶腹部画两个飞凤穿行于花卉之间;画人物的比较少见,传世品只扁瓶一种,在瓶腹的两面画五个不同姿态的人物,其中两人持打击乐器做打击动作,两个持吹奏乐器做吹奏状,一人双袖扬起做舞蹈姿态,形态比较生动;此外还有画竹石纹的碗,碗外竹枝柱石,画意清新,但传世较少。主体纹饰有如上述者外,永乐青花瓷器在器物的里口、外口足外起边饰作用的辅助装饰有朵花纹、卷枝纹、回纹、锦纹、正反山字纹及图案花纹等等,朵花纹边饰多为五个花瓣的梅花组成,锦纹边饰有两种,更多的边饰是画一或两道线纹。

宣德时期御器厂为宫廷烧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余件,据明文献记载绝大多数为青花瓷器,这可以说明为甚么流传至今宣德青花仍然较多的一个原因,当前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宣德青花,故宫博物院得天独厚,收藏宣德青花多达七百余件,这是一批极为宝贵的财富,为研究宣德青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宣德青花不仅造型多种多样,纹饰也比较丰富,器物装饰花纹最常见的仍属缠枝或折枝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松竹梅等纹,在大型盘碗的盘身里外及盘心等部位更为常见。在盘心部位纹饰变化较多,有画折枝牡丹两朵的,一仰一覆,也有两朵牡丹并列的,均辅以枝叶,在枝叶的安排处理上也极尽巧思,既赋之以生机,又富图案效果;此外也有于盘心安排三朵、四朵以至五、六朵花卉的,都能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树枝线条生动流畅,也起到了烘托主题纹饰的效果。新出现的装饰花纹有仕女游园,在盘、碗、高足碗的外部画亭台楼阁园景,几个仁女游于其间,也有画吹箫引凤的。团龙、团凤以及团龙凤等纹饰也开始出现,在葵瓣式洗、莲瓣式高足碗等器物的里外、在每一花瓣上画以卷曲做一团的龙纹凤纹或龙凤纹纹饰,大大丰富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又赋予器物以宫廷御用瓷器的标记。海兽纹也属宣德时期新出现后种题材,在碗及高足杯的器物外面画不同形状的异兽于海水上,兽体一半在海水之上,一半陷于海水之中若隐若现。画海水龙纹的最为生动,宣德时期画师们对汹涌澎湃的海水以及漩涡、浪花的描写最为擅长,对龙纹的描画也极生动;海水龙有两种画法:一种为白地蓝花,一种为蓝色海水白龙,划刻龙体轮廓及脊麟纹,龙体矮健,四爪有力;龙本来是想象中的动物,但是经过画师们的生花之笔,把它画在瓷器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瓷器上书写藏文的也始于宣德时期,已见到的有僧帽壶,出戟罐、碗和高足碗,有在碗外通体写藏文的,有的在突出部位写藏文一周,也有只书写几个藏文的,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画一束莲花的宣德青花也传世不少,束莲纹始于北宋,此后即消声匿迹,至明宣德时又再次出现,并做为主体纹饰画在大盘的盘心部位。画枇杷绶带鸟的传世品有三件,均为同形同纹的大盘,盘心画折枝枇杷果一枝,一绶带鸟立于枝上做回首啄果状,布局与构图极佳,似取材于宣德时画院画家稿本。画灵芝纹的宣德青花较多,或为主体纹饰,或为辅助纹饰,有缠枝的,也有折枝的,壶柄上有竖画三个灵芝的具有图案效果。有在整器上画海水的,但不多见,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览一件青花双耳三足炉,炉体硕大,胎厚达4厘米,近底部厚达10厘米,炉口直而广,颈直而短,炉腹硕圆,颈两侧各有一冲天耳,腹下承以三兽形足,炉通体画海水,近底处画矗立的江牙,整个纹饰具有寿山福海涵意。此炉系仿照故宫博物院藏宣德款铜炉式样制做的,铜炉颈部凸起半球状漩涡纹饰一周,青花大炉亦照样模仿并画漩涡纹一周,此炉高达56.厘米,为传世宣德青花瓷器罕见的珍品。做为边饰和起间隔作用的纹饰题材常见的有卷枝、回纹、海水、朵花纹,变形海水、正反山字、正反云头及曲带纹等等,这些纹饰为明代中后期青花所继承。

二、永乐宣德青花的外来影响

中国陶瓷自唐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频繁往来,陶瓷器大量地流传海外,一方面它对亚洲国家的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摹仿中国陶瓷之风一时兴起,今天了到实物的有日本仿烧唐三彩,朝鲜仿烧越窑青瓷,到了宋代这种影响更加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在对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唐代凤头壶、牛首杯等等器物可以看到这种迹象。明永乐宣德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都携带有大量的增物和供交换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大量地流传到东南亚和西亚地区不少国家。聪明智慧的景德镇制瓷工匠,以交换宝物之中汲取外来文化做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永乐宣德青花传世品中不乏看到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西亚地区特色的造型器物,有的造型或纹饰与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器物一样,有的在造型或纹饰上稍加改变,这些瓷器今天已被视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与西亚地区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人民友好往来与贸易交往等问题不可缺少的实物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吸收西亚地区因素的有以下九种器物,它们是天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如意耳扁瓶、执壶、花浇、鱼篓尊、折沿盆、盘座、直流壶和扁壶。它们有的摹仿陶器,有的摹仿黄铜器(Brass)有的摹仿金银器,以摹仿黄铜器的较多。

天球瓶其形为小口,口颈相连,腹部硕大如球,平底,是仿照叙利亚同式瓶烧制的,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有天球瓶一件;颈肩之间有双耳,纹饰分两部份,腹部上半为大小八组圆形纹饰,大者四组均刻阿刺伯文字,小者四组为卷枝纹,腹部下半刻阿刺伯文大字,两面各饰以一组圆形卷枝纹,凤纹之间均饰以凸起的乳丁纹。永乐宣德天球瓶只见之于青花瓷器,形式大同小异,均无耳,纹饰均为永乐宣德时期常见者,诸如缠枝花卉、云龙及海水龙等纹。

如意耳葫芦扁瓶有两种形式,一种上部为葫芦形小口,下部扁圆形;一种为下部稍大于上部,两种瓶的两侧均有如意形耳,下均为长方形圈足。此种瓶是仿照西亚地区同形陶瓶烧制的,在瓶的口部略有变化,主体纹饰两面也仿照瓶的宝相花式布局,传世品以宣德时期较多,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款的,均书于瓶口的下面。传世文物之中还有铜质者,造型、纹饰及年款均与宣德带款者完全相同,很有可能西亚地区有些种黄铜(Brass)双耳瓶,因此也有铜质仿制品。洗口如意耳扁瓶其形为洗形小口,瓶腹较大,圆而扁,口肩连以如意形双耳,宽圈足,肩部左右各凸起一圆饼。此种瓶式元与明初均未见过,从形式看也属摹仿西亚地区器形烧制的;传世青花瓷器中有永乐时期者,以两面画锦地纹饰及缠枝花者稍多,所画图案纹饰也具伊朗特色。

执壶为宣德时期常见壶形之一,壶体瘦而高,小口,口一侧有形方流,流口呈葫芦形,与流相对处有曲柄,口与颈相连,丰肩,肩以下渐敛,腹部近垂直形,圈足。此种壶是摹仿伊良十三世纪银壶造型烧制的,伊朗银壶腹为十方形,流向上翘起,圈足外撇,而宣德时期青花壶改为圆形腹,壶流改为平行,与壶柄高度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外撇圈足也改为直式。经过一些小的改变仍然保存了伊朗的民族形式,同时也适合了明代宫廷实用需要。

花浇也属永乐宣德时期常见的,一种新的造型,其形为口颈相连,腹近球形,口肩连以曲柄,底心内凹。花浇是仿照西亚地区黄铜及白玉花浇浇制的,黄铜者刻纤细花纹。永乐宣德青花花浇也传世不少,永乐花浇均为龙形细柄,宣德者柄为如意形,宣德花浇有六字横款的,均书于肩部。

鱼篓尊,浅式,敛口,口以下渐广,腹下部肥大,圜底。是摹仿西亚黄铜鱼篓尊形式烧制,西亚地区黄铜鱼篓尊有两种形式,造型大体雷同,仅口部稍有不同,一种为直口,一种为敛口,直口者器外刻有纹饰,敛口者光素无纹,永乐宣德均摹仿敛口鱼篓尊,外部多绘缠枝花卉,口下多画图案纹饰,器物里心画折枝花卉。折沿盆盆口沿外撇,盆身上部微狭,下部略广,盆身几近垂直,平底。折沿盆是仿叙利亚彩绘盆及伊朗黄铜折沿盆形式烧制,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品中有一件叙利亚烧制的彩绘折沿盆、盆外主体纹饰画团花四朵,花间均书阿刺伯文字。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仿折沿盆的流传不多,盆有大小,里外里缠枝牡丹、莲花及牵牛花纹的稍多,永乐折沿盆形式较小,纹饰富西亚地区特色。

盘座造型具典型西亚地区特色,上下均折沿,座身近垂直,中部凸起一周,盘座中空无底。此形是摹仿西亚地区黄铜盘座形式烧制的。黄铜盘座兴起于十三世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十四世纪时仍然盛行制做,据已知资料,目前收藏于埃及、英国及美国博物馆的十四世纪黄铜盘座共有八件,此外埃及开罗还流传有陶质盘座,它们形状特征大体类似,黄铜座器身外部刻团花及阿刺伯文。宣德时仿烧的青花盘座目前有两件,一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现藏于大马士革私人之手,两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盘座,乾隆时已收藏于清宫,曾定名为无挡尊,乾隆曾为此盘座写过诗句,今天应还它以盘座的原有名称。直流壶其形为撇口,球形腹,圈足外撇,腹上部有流,流直形向上斜出。此壶明显富有西亚地区金属器特色,传世永乐青花直流壶见过两件,一藏于故宫博物院,一流散海外,两件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

扁壶,为宣德时期一种造型奇特的壶,壶身小口无颈,有盖,腹硕大呈扁圆形,肩有双系,壶一面坦平无釉,盛物可靠于墙壁,不用时可平放,一面隆起,中心凸起一圆饼。此种壶式元末明初均未见过,是仿照西亚地区壶式烧制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件,壶身均画缠枝花卉,体积均较大。

除上述九种器形外,永乐宣德青花瓷中带西亚地区影响的还有不少,本文只做一扼要的介绍,系统的研究将是很有必要的。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明永乐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明永乐瓷器的造型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2、胎体、底足特征:明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3、釉面特征: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4、青花用料特征:明永乐瓷器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5、图案纹饰特征: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明永乐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6、款识特征: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永乐青花鸡心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永乐青花鸡心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