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香炉 > 导航 >

陈巧生香炉价格

陈巧生香炉价格

古代瓷器香炉 美生瓷砖 价格瓷砖

2020-10-31

古代瓷器香炉。

我国的铜炉大部分的用途主要都是用来供奉,是我国古代铜器的独特品种,同时它也具有极其强的欣赏收藏的价值,铜炉有着吉祥的寓意。陈巧生出生于铜炉制作世家,最早从清朝开始就从事这铜炉和铜器的制作,陈巧生号炉香居士,他是家族技艺手法的第三代传人,整个家族在制作铜炉和铜器的地位上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名望。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陈巧生就致力于研究明朝时期到民国时期完全失传的宫德炉的制作手法,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古书,经过大量的制作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研制出了明代时期发明的宣德炉的制作方法,从而在铜炉和铜器行业名声大噪,也将铜炉行业开始了飞速发展。陈巧生所研制的铜炉,都是仿制与明清时期,表面上与明清朝制作的并无差异,制作的工艺十分的精湛,色泽温润,造型和明清时期并无大异,所以陈巧生的香炉价格也是不等,上等的价格可以到几十万甚至百万。

陈巧生制作的技艺精湛主要是因为他的制作步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会加入金、银、锡、镁等重金属,加入这些重金属使得香炉的外观更加的细腻,手感非常好仿佛像婴儿的皮肤般丝滑。其次是制作的时候程序比较多,所有用来铜炉的材料都经过了十二项的步骤进行炼制,使得铜炉的材料没有任何一点杂质,光泽度和纯净度上的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是近乎完美,最后是香炉最后的成色上,从它的原料,到它的器型上都是很完美的。特别是在香炉最后的神态上真的是有一种仙气的感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同时将制作的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离我们最近的2019年1月的英国皇家贵族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拍卖会山,陈巧生先生的香炉在此拍卖会上拍卖出了一百三十万的价格,这款香炉的造型是典型的我国古代造型高贵典雅的风格,工艺也是十分的精湛,在香炉的润色上也是非常的细心,色泽润和,成色像是我们现今保留下来的古府古檀色一样,虽然颜色略显深沉,但同时也充满的灵气之感,所以总体上看这款香炉也是属于上等的类别。

陈巧生先生在2010年亲自创办了位于江苏苏州的艺术馆,该艺术馆都常展出的都是陈巧生四十多年来的制作的宣德炉、香炉等等铜炉和铜艺作品,有许多的大众都慕名前往。陈巧生先生到目前为止所制作的铜炉款式已超1200种,其中最大量的优质香炉都在全国各地进行展览,越来越多的人都了解到了香炉的制作工艺以及它的前世古今。不得不说的是陈巧生先生的潜心研究才将我国失传已久的明清时期制作铜炉的技艺重新获得新的发展,虽然陈巧生先生香炉的价格较贵但是由于它的技艺以及存世量都不多,所以这个价格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仿古瓷器巧识别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古瓷香炉举要


《辞海》云:“熏炉,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香炉,烧香之器,也作陈设之用。”由此可见,熏炉与香炉二者功用是有所不同的。

宋代之前,多用熏炉,到了宋代,香炉制品出现了一个高峰。由于北宋统治者尚礼学,好古,使上流社会出现一种崇尚淳朴、自然、含蓄的审美观,香炉亦成为一种“神人合一”的时尚文化登上了文人士大夫的几案,并出现在帝王的内廷。瓷质香炉被上流社会当作高雅的把玩之物,置炉、晶炉、玩

炉,成为当时“焚香、烹茶、插花、挂画”所谓文人四艺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宋代“五大名窑”瓷业之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香炉成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

降至元、明、清,香炉由上流社会赏玩为主转向用于祈神供祖为主,观赏功能逐渐降为从属地位,从而也使香炉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在色彩上,由单色釉变为以青花为主流装饰。由于香炉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历史文化内涵,又成为占瓷收藏家青睐之物。

古瓷香炉器型丰富,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鼓钉、鱼耳、莲瓣、五足、三足、筒式炉等。现结合笔者藏品作些介绍。

筒式炉

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

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官窑、汝窑、龙泉等窑。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侈,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托炉

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炉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钵式炉

因炉体似钵而得名。明末清初广为流行。唇沿外侈,圆腹,圈足,有五彩、青花、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鼎式炉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炉体为三节组成,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浑敦厚,青花纹饰流畅。

陶艺大师陈贻谟


陈贻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尽管在淄博知道他名字的人不是很多,但在淄博乃至全国陶瓷工艺美术界他却是响当当的人物。

大师陈贻谟出身于传统陶瓷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陶瓷艺人,受家庭的熏陶,陈贻谟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触陶艺,几年下来,已完全掌握了陶器制作的工艺。新中国解放后,陈贻谟进入国营陶瓷厂当了一名工人。他开始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汉唐雕塑的艺术特色,又对比现代造型艺术的风格,这时候,他的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东西,开始有了他自己的风格特点。

1958年,陈贻谟有幸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开阔了眼界,受教于著名图案专家。副院长雷圭元和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教授,他又发现自己在创作上更多的不足,在这里他才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作。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勤奋好学,他进步很快,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1964年,周总理把他设计的竹节盖杯作为礼物送给了索马里国家元首。

改革开放以后,陈贻谟进入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张衡、祖冲之、孔子、蒲松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他的手中诞生。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国内外陶瓷艺术界的关注,他的作品先后在许多国家展出,有8件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瓷;还有11件作为珍品,收藏在全国一些大型博物馆中。1993年,陈贻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有了大师头衔后的陈贻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冲击,他开始改变他的艺术风格。1989年,已是56岁的陈贻谟开始致力于黑陶艺术研究,他在黑陶艺术中追求现实主义的结合,利用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创作中。现代艺术雕塑流畅的线条,抽象的造型,更能体现出艺术家个人的创作风格与个性。陈贻谟的黑陶作品整体造型夸张,将传统文化的底蕴巧妙地融入现代感非常强的外形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黑陶凝重浑厚的质地材质美感,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作品更多的体现出了他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作品《衡》可以称为他近期的代表作:环绕太阳的地球和月球旋转于一条水平线上,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三个抽象的圆,一幅和谐的图案,构成了他对人类发展应遵循的规律的思考。

宋代介休窑香炉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黄,色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我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还有人认为这尊香炉可看到唐五代时期,但我觉得在断代时还需留有余地,毕竟介休窑烧造高峰期在宋代。

这尊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看上去大气高贵,古意盎然,拿在手中把玩,赏心悦目。

这尊香炉的外形的确很像新石器时代或先秦时期的陶豆器具,也与商周时代的青铜豆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它与陶豆、青铜器皿有一定的关系。

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高圈足、浅钵形、喇叭形、镂空形等,这是马家浜文化的特色。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为环太湖流域母系时期的典型文化。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在“禮”字的组成中,“豆”也是主角,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根据考证,陶豆主要用来盛放“菜”。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使用的餐具,与现代饭碗器具相似。陶豆的形状浅而小,不同于盛“饭”的钵,它只能盛放少量“副食”,很可能就是瓷盘的前身。主副食有所区别,这是稻作农耕社会派生出来的生活方式,也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传统特点之一。高而稳的陶豆,在使用中,既能突出豆器中“菜”的视觉效果,又与古人席地而坐生活方式相一致,方便夹“菜”,古人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我在撰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曾到介休窑考察,它位于晋中洪山镇,1957年搞农田水利时被偶然发现。专家认为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烧造规模、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但它烧造的器物白度较高,经科学测试为78.3℃,胎质细腻,透亮坚硬,敲击声音清脆,烧造温度应在1300℃左右,几乎可与现代白瓷媲美。具有“小家碧玉”的风范。

碗、盘和盏等器物的装烧方法多采用支钉垫烧,在器物的圈足上一般都垫有3个小支钉,支烧时钉尖朝下,依次叠放,烧成出窑后,碗、盘和盏等器物的内侧会留下3个细小的支烧痕迹,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所独有,也是我将这尊香炉看为介休窑香炉的原因所在。

瓷砖种类巧识别


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的增加,对瓷砖的装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瓷砖生产商不断的创新和推出更好的产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步瓷砖的种类也纷繁复杂了起来,主要包括抛光砖、玻化砖、釉面砖、通体砖、瓷质砖等。

1、抛光砖

抛光砖是将通体砖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度比较高的砖。抛光砖的表面光滑坚固耐磨,比较适合用在阳台和一些外墙的装饰上,现在的抛光砖大多运用了渗花技术,可以做出各种的仿古、仿木的效果。抛光砖的优点:物放射元素、无色差、强度高、砖体较薄重量轻便于运输。缺点:由于抛光砖抛光时留下的凹凸气孔它的抗污性不强。

2、玻化砖

瓷砖分类中的玻化砖,玻化砖是由石英砂和泥按照一定的比例烧制而成的一种全瓷砖。经过打磨光亮不需要抛光,玻化砖的表面如玻璃一般光滑透亮,它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玻化砖的优点:色彩艳丽柔和、环保、砖体轻巧、耐腐性极强。缺点:由于玻化砖的材质和性能都较好,它的造价相对较高。

3、釉面砖

瓷砖分类中的釉面砖,釉面砖是由粘土、石英、长石烧制而成的。优点:表面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缺点:由于表面具有釉料,它的耐磨性就有所降低。但是釉面砖的色彩图案丰富、规格多、清洁方便同时防滑,被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厨房和卫生间里。

4、通体砖

瓷砖分类中的通体砖,通体砖是将岩石碎屑经过高压压制而成。通体砖的硬度高、吸水性低、耐磨性好。但花色相对于釉面砖来说就显得非常的单调,不过现在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素色设计,通透砖的运用也不失一种时尚。通体砖的优点:它的正面和反面材质和色泽一致、耐磨、防潮、经济实惠。缺点:污渍容易渗入、同时水分也容易渗入。

5、瓷质砖

瓷砖分类中的瓷质砖,瓷质砖就是吸水性在0.5%一下的瓷砖。瓷质砖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同时还具有高光性、高硬度、高耐磨、色彩小等优点。它具有大理石的光泽,瓷质砖的优点:重量较轻、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耐酸、耐磨等。缺点:瓷质砖由于大都进行抛光加工处理,砖的微孔结构会造成砖面吸污的缺陷。

巧认元代瓷器


一、辨态质。首先要看底足无釉的露胎处及器身的缩釉部分。像

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与前代器物相比胎骨较洁白;而近现代仿品胎质

则较坚密,胎骨颜色更加精纯如玉。 

二、辨纹饰。元代青花器物虽纹饰层次多,画面满,但大多繁而

不乱。如一个器物上所画图案多达七八层,也主次分明,有釉边角纹

饰、主题纹饰和次要纹饰之分。其绘画风格皆受当时人画写意手法的

影响,不论是花草、山水、人物等,均生动活泼,笔法挥洒自如。而

现代的仿品,其外形与纹饰虽然几可乱真,但绘画的笔法却生硬滞涩,

毫不流畅洒脱。 

三、辨釉色。元代官窑烧制的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是含铁量较高

的进口钴矿料。因而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鲜艳,色散晕。但现代仿

品所用的青花料大多数为国产料,含钴、锰量高,含铁量低,经过烧

制后所呈现的颜色为暗蓝色,没有元代官窑青花瓷那种鲜艳深沉的感

觉,釉光也有不同,元代瓷器的釉面在器物表面必然闪现一种深沉的

旧光泽,这种旧光泽天然浑成,并无刻意造就痕迹。

陶瓷文化:仿古瓷器巧识别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勉。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

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

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

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

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如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

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七是要借用于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真品古瓷气泡大小不一,间距较舒朗,而仿瓷气泡一般为细密而极细小,无自然风化的斑点,更无舒朗之感。

南宋 陈居中绘画作品


陈居中,南宋画家。嘉泰年间(1201-1204)画院待诏,生卒年不详。专工人物及马,杂画亦佳。擅画反映贵族游乐、出猎生活和表现少数民族放牧风情等题材,注重写实,观察入微,构图简洁,风格清新,富于生趣。明人题其《八骏图》称“精彩逼真似唐画,系临史道硕、韩幹之辈,为两宋人物第一神品也”(吴其贞《书画记》)。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布置着色,可亚黄宗道”。

南宋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绢本设色,纵147.4厘米,横10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绘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在战乱时被匈奴人掠走,后为曹操派使节接回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这样一个情节:塞外的土坡沙丘之间,左贤王与蔡文姬端坐于氈毯上,汉使相向而坐,双方的随从侍于周围,车马都已准备完毕,等待踏上返回中原的征程。左贤王在双手托盘送到身体一侧接酒的同时,双眸仍注视着蔡文姬,神态凝重。蔡文姬身后站立着她的两个孩子,年幼的紧紧地抱住母亲。对蔡文姬而言,日夜思念的回归故土竟与亲生骨肉的决别交织在一起。画家成功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的场景。作者于人物的刻画上极见功力,蔡文姬的文雅端丽、左贤王的神凝重、幼子的驚恐、汉使的雍容,都十分个性化。就是双方随从的神态亦不雷同。环境的描写也反映出画家创作的精心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如俯仰蟠曲的枯木枝幹很真实地体现了塞外景物的特征,圈中马匹无论何种角度都描绘得很精神。全图线描细劲流畅,赋色绚丽匀整,风格细腻精致,是传世南宋人物画的佳作。此图无名款,旧题为陈居中所作。图中钤有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南宋 陈居中 四羊图

册页,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四只山羊在枯树下打斗、观望的不同动态,形象生动,逗人喜爱。全图用笔简练朴实,色调柔和中又有对比。以大面积淡墨渲染出坡地,将天地区分开来,并很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图中景物高低错落,画面富于变化,不愧为陈居中的传世佳作。

宋 陈居中《苏李别意图》卷,绢本设色,25.2×121.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守节不屈,徙北海牧羊十九年;李陵出征匈奴,力竭被执而降,武帝诛其家,遂不得归汉。李陵闻苏武将返,特来相饯,泫然对泣,不胜哀戚。画幅中苏武与李陵握手道别,景物萧瑟与人物愁蹙的表情相呼应。 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宁宗嘉泰(西元一二○一至一二○四)年间,任职画院待诏。此幅敷色古澹,从画风看,约是十四世纪中期后人临本。

陈居中《苏李别意图》卷局部

陈居中 (传) 明皇狩猎图 手卷

题识:嘉泰(1201)元年秋仲陈居中写。

钤印:秘府、曹鸣铎字振之、奉裕堂曹氏珍藏、蒲姑、杨泰、敬仲、柯九思印

说明:杨泰、柯九思跋。

陈居中 贵妃簪花图 立轴

陈居中 松泉高士 立轴

陈居中 1201年作 羌胡出猎图

桃源仙居图

尺寸:画心:36×300cm跋文:38.5×31cm

材质:设色绢本手卷

款识:嘉泰二年摹李道昭笔,居中。 钤印:奂阳(朱) 跋文: 大内藏珍爱宋人,每夸眼福到平民。君家自有佳山水,一卷携将不厌贫。僊山楼阁都无恙,世外桃源迹岂多。展卷百回看不厌,袌残猷记共摩桫。仲琴先生得宋陈居中画卷,携之羊城,相示别离。岁余,予在北平两经国庆,覩故宫之书画,忆旧卷而难忘,来书属题,因寄小诗以当怀想。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十日。容肇祖并记于景山堂。容(朱)肇祖(白) 签条: 宋陈居中画卷。容庚为嵩园题。钤印:容庚之印(朱) 鉴藏印: 宜子孙(白)惟寅秘玩(白)南邨(朱)孝标(朱)西秦张氏家藏之章(朱)霅溪钱舜举画印(白)宇昭孔明(白)蕉林(朱)吴逸士宋子虚(朱) 著录:《岭南学报》第三卷第二期P176—180,《宋陈居中画卷》,黄仲琴着,广州私立岭南大学,1933年。 说明:1.容庚题签条,容肇祖题跋。 2.梁清标、高凤翰、钱本诚、黄仲琴等收藏。

陈居中 (款) 瑶池会 手卷

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图》、《绝塞逢春图》、《进马图》等,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所作《四羊图》册页,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厘米,笔法简练朴素,用色柔和,对比强烈,无款,左下角钤有“陈居中画”朱文印,现藏故宫博物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陈巧生香炉价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陈巧生香炉价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香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