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没骨花鸟艺术之美“水点桃花”

没骨花鸟艺术之美“水点桃花”

陶瓷艺术 瓷器鉴别 瓷砖

2020-01-25

陶瓷艺术。

粉彩瓷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它以精良的工艺、细致的材质、清秀俊雅的色彩在世界享有盛誉。其中粉彩花鸟画尤为出色。从雍正时期开始,粉彩花鸟装饰即致力于追求恽南田没骨花鸟画效果,然而,由于工艺技术与历史原因,使其长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没骨表现。直到“珠山八友”刘雨岑创造了“水点桃花”的技法,才宣告了粉彩瓷没骨花鸟装饰的最终成熟。

景德镇7501水点桃花毛瓷器茶杯

一、粉彩没骨花鸟艺术的发展

提起恽南田,绘画艺术界无人不知。其成就是复兴、发展、改造、形成了清朝时其颇具影响力的没骨画技法。追根寻源,历来视徐熙之孙徐崇嗣为没骨花鸟画之鼻祖,恽南田在《花卉册画跋》中亦说:“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从中指明“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知后人之所崇尚也。”还有明代的孙隆即运用了没骨法进行花鸟画的创作,实为清代没骨花鸟画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恽南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没骨技法进行大力改造与创新,其技法之精熟,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止,以致效仿者众多,形成唯美的没骨花鸟流派。直至当代,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影响力经久不衰,仍散发出夺人的艺术魅力。

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而粉彩花鸟装饰极为盛行,颇受恽南田为代表的没骨花鸟绘画艺术之影响,成为清代粉彩花鸟画的发展之主流。在清代粉彩瓷创烧前,以传统的釉上五彩为瓷上主要装饰,其对线条的格外重视致使没骨之法无用武之地。到了康熙晚期,受珐琅彩的影响,粉彩瓷才应运而生,粉彩与民间气息浓郁的釉上五彩开始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粉彩瓷的兴起也正是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极为风行之时,因而粉彩花鸟装饰逐渐受恽南田没骨花鸟画的风格影响而大行其道,到雍正年间粉彩瓷产业进入了鼎盛时期,没骨花鸟画风格也因此在雍正粉彩瓷上广泛流传,成为当时粉彩花鸟画的主流风格。当然,因雍正粉彩受传统风格的影响太深,没骨花鸟装饰并未完全排斥线条的运用,其装饰的形式及外观,已经融入了恽氏没骨花鸟画技法,只不过粉彩线条轮廓注重柔淡工细,因而并未在画面上引人注目,但比传统釉上彩有着明显的进步。

在当年,粉彩装饰的革新可以说是与没骨花鸟装饰绘画分不开的,它影响着陶瓷文人的思路,也直接促使釉上五彩花鸟装饰的衰微。这是因为粉彩花鸟装饰的没骨风代表了清代宫廷审美倾向而受到帝王的关注,并由官窑进一步影响至民窑。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及技艺角度分析,雍正年间粉彩花鸟达到高峰以后便未见到有新的进展。一直遵珣旧的程式。无疑这不利于粉彩没骨花鸟艺术的发展,直至民国,陶瓷文人的崛起,改变了粉彩花鸟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刘雨岑的粉彩没骨花鸟绘画“水点桃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革新作品。

二、“水点桃花”的传播者

历史不可能沉静的,民国时期就涌现出一批文人瓷画家,他们锐意创新,在继承清末浅绛彩文人画风格的基础上,其艺术特色与传统的粉彩花鸟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也就被称之为“新粉彩”。而在民国陶瓷艺术进步人士中,“珠山八友”无疑是杰出的佼佼者。刘雨岑就是以花鸟瓷画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粉彩花鸟风格。其颇具传统色彩的花鸟瓷画画风工细,清丽雅致,颇得恽南田神韵,采取的仍主要是与雍正粉彩类似的技法,操作上先淡描线勾勒轮廓,再填以玻璃白以油料洗染明暗层次,具有浓郁的宫廷院体气息。在此基础上,刘雨岑不断地深入进行技艺探索,并终于独创了一种“水点桃花”技法,不勾线条,只以色料渲染。

景德镇手绘高档陶瓷餐具-水点桃花

刘雨岑独创的“水点桃花”技法是以绘制桃花为典型,但不是专一的绘制桃花而采用此技法,没骨绘制技法是技艺的通称。此技艺的创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此后,“水点桃花”的技艺效仿者越来越多,因为它是粉彩花鸟完全意义上的没骨技艺革新。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不用勾勒轮廓线,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桃花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色彩鲜艳饱满,花瓣娇嫩欲滴。一枝桃花,清丽纤巧,俊秀飘逸,既简洁又美观。工艺上改变了以往用油料洗染的技法。而这种技法源于没骨花鸟国画技法,因此该技法是粉彩技艺中的一种创新。刘雨岑的“水点桃花”融国画之精髓,含没骨之技法,得瓷上国画之美誉而大放异彩。形成既具工笔基本态势,又融入写意点虱的新气象。以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用瓷都由粉彩“水点桃花”来装点,可见“水点桃花”的装饰之大美。

三、 “水点桃花”装饰之美

粉彩“水点桃花”既不同于工笔重彩风格,也不同于水墨写意之技法,而是兼具工笔与写意二者特色,在构图形式与章法上有着与工笔花鸟相同的严谨工致,而又不会受到工笔勾染之法的限制,具有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显现出独特的没骨之美,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徐崇嗣的没骨绘制技法:“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从徐崇嗣的言论中可理解色彩的运用是没骨画的成功与否。由于粉彩“水点桃花”色调的多样性,因此色阶层次丰富,掌握得当,一笔之下见光影,所谓光影就是摄影术的光影处理技法,使色、光、态、韵相结合,致使色彩层次表达得更丰富。由此达到色中之色、色外之色的生动、和谐的效果。

顾名思义“水点桃花”可见“水”的运用与否是决定色彩之美的根本,因此创作者应对“水”与“料”的控制须掌握得当,利用水晕的变化而使花朵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甚至四季的变化都能完美体现,更为巧妙的是“无色之色”,也就是一笔晕染,玻璃白底上并未均匀着色,而是有大量留白之处,不但不影响色彩的表现,反而折射的层次如光影照射,显得更为鲜活自然,因此“水”是该技艺的创作之魂。WWW.TaoCi52.Com

形式之美也是粉彩“水点桃花”具有的特点。从形式上分析,该艺术多取文人绘画式构图,诗、书、画、印一应俱全,有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使之作品高雅,构图简洁。而且构图多为折枝式,清新雅致的文人画风无所不在,设色工丽,构图严谨,浓厚的院体气息映入眼底。使之不失高雅,不失华贵,所表现的花卉题材成为雅俗共赏的形式之美。

粉彩“水点桃花”另一美那就是立意之美。透过一件优秀的粉彩“水点桃花”之作,可领略创作者以借物抒情来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它不仅因其色彩和形式之美而为人所喜爱,还因立意之美丰富画面之意境,虽然桃花是一种花卉形象,但要把桃花那种柔而不弱、艳而不俗,枝枝挺立,骨子里蕴含着一种劲健的傲气表现出来,那需要创作者有着自身的品格和修养。否则就会失其神韵,失其精髓,更谈不上优秀之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水点桃花:燃情岁月中的一抹红


1975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期间文艺界遭受打压,在这种特殊的压制的时期,“7501”毛瓷却以其四绝超尘于世,实为难得,其陶瓷工艺精良,绘画装饰简洁而富有深意,点寸间带有诗意,实乃陶瓷博林中的精品。

1975年初,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按中共中央办公厅要求,为毛主席生产一套既能保温又能防尘、容量合适的生活用瓷。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接受了这一任务,取代号“7501”,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总共烧制22窑共数千件毛泽东主席专用瓷。“7501”毛瓷属于中国红色官窑,中国红色官窑经过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红色官窑”产品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第一”,“一切服从、服务于大众”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指导思想和方针。尽管“文革”中为不计成本、只求精品的“红色官窑”,在制作了大量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文革”专用宣传口号的生活用瓷外,也生产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美艺术瓷,例如“7501”毛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不含镉、无铅毒,而且重量轻、色泽美,釉色亮丽,如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毛瓷”四绝:白如玉,景德镇独有临川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器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明如镜,瓷器表面如镜面一般泛银青色光泽;薄如纸,瓷壁厚度不足毫米,透光度极佳接近透明,最特别的是如此薄的瓷器注入开水却无烫手感;声如磬,用手指轻敲扣瓷器,声音清脆悦耳。这些瓷器装饰上追求简洁、端庄、稳重、典雅并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器型线条流畅,造型饱满大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毛瓷水点桃花茶杯

“7501”毛瓷的陶瓷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7501”毛瓷陶瓷绘画釉上彩主要以釉上水点桃花纹、釉上水点红梅纹和釉上翠竹红梅纹三种纹样构成,釉上彩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家采用流水工作线形式,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分工合作,如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填色、贴底款等。设计者刘平的水点桃花纹最为有名,其借鉴中国画写意没骨画法,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作品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清新脱俗,工艺不凡,由于毛主席对此花式的满意,所以“水点桃花”也被专用来指作“毛瓷”。釉下彩主要以釉下红梅纹、釉下芙蓉纹两种纹样构成,釉下彩装饰一般覆盖在釉层底下,经1400摄氏度高温烧结后,其耐腐蚀性强,无有害元素流出,是最为理想的陶瓷装饰,特别用于日用瓷中。在绘画工艺上采取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与分水填色,其没骨画法在精修的坯胎上用墨线勾以轮廓,在进行点色绘画,墨线在烧制过程中自然消失;分水填色即在墨线中加入乳香油成分,在填色过程中根据墨线轮廓自行将颜色分开,这样画面层次感增强,颜色干净。这两种绘图工艺使得“7501”毛瓷生气盎然,着色轻重得体,明快老练,颇具大家风范,代表着中国20世纪制瓷的最高水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主席爱梅一生,“7501”毛瓷绘画装饰元素大多数除了水点桃花图就是翠竹红梅,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竹子它代表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梅竹题材的瓷器体现出用瓷者的器宇不凡,坚韧不拔的蓬勃志气。翠竹红梅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绘制,其造型设计形态生动,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富有空间感,枝杆用色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给人以静制动、高雅大气。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陶瓷艺术,“7501”毛瓷作为可以代表红色官窑文革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艺术的时代化、多元化的新领域,是我国人民智慧与凝聚力的载体,是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对于研究我国“红色官窑”陶瓷,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现实出发,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501”毛瓷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陶瓷工艺技术、造型形式、设计思维和材料的特殊性、艺术语言的多样化等都可以直接引发欣赏者独有的审美感受,“7501”毛瓷装饰独特的审美韵味将会大放异彩。

“7501毛泽东用瓷”水点桃花瓷的第一次拍卖


1996年12月14日,有人把68组88件“毛主席用瓷”委托北京的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次在京城进行了拍卖。这场“毛主席用瓷”的拍卖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和国内外许多电台、电视台、报纸的记者,都来到预展和拍卖现场采访报道。挪威国家电视台还制作了一部有关“毛主席用瓷”的电视专题片,当年圣诞节前在挪威播出。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到:“这是在购买一段历史。”;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都说:“这批瓷器的拍卖和天文数字之价格,显示人们对这位革命领袖极大的崇敬。”

这次拍卖会是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的,拍卖场上有数十人参与了竞买过程,当首件拍品“中号水点桃花合器”以6.2万元落槌时,场上即刻沸腾了。在每一件瓷器的竞买过程中,号牌林立,此起彼伏,每件瓷器的成交价格都超过了原来8,000-10,000元的估价许多倍。最终,68组“毛主席用瓷”全部成交,总成交价达870万元,平均每组瓷器12.8万元,最贵的一组拍出了66万元,创下了当代新中国瓷器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

“毛主席用瓷”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这就要说到“文革瓷”。在我国当代陶瓷史上,文革是一个重要时期,陶瓷界和收藏界常常将这一时期的瓷器称为“文革瓷”。“文革瓷”的制作工艺、造型和风格均有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革后期的1975年,江西景德镇曾专门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了一批“毛主席用瓷”,这是中国当代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当时对外严格保密,因此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毛主席用瓷”代表了新中国“文革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这一史实就是因这场“毛主席用瓷”拍卖会才得以大白于天下的。

“毛主席用瓷”的由来是这样的:

1974年,江西、山东、湖北等五大名窑所在地的省革命委员会接到了中央指令,要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作一套生活用瓷,要求它超越前代,代表出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各地都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设计方案和样品,经选定,设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提交的设计样品一举夺魁,它是以明朝正德官窑瓷器的器型为基本造型蓝本,采用半薄胎高白釉新工艺制作,瓷器通体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在白色釉面上饰以粉红色桃花并有绿色相衬的“水点桃花”图案。后来,景德镇陶研所又采纳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对原设计进行了三项重大修改:

1、传统的釉上彩的原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因此要改为釉下彩的生产工艺;

2、因为毛主席政务繁忙,饮食无定,所有的食用容器都要加配盖子;

3、将“水点桃花”的图案改为毛主席喜欢的梅花图案。

此方案确定后,经当时的“中央文革”审阅,报毛主席批准,于1975年初,由中央正式下达了有关生产文件,代号为“7501工程”。

“7501工程”生产文件正式下达后,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带领工作组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轻工业部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镇最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及高级工程师徐亚凤、刘平和彭召贤等人。此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极其严密,窑场四周都设立了岗哨。

1975年底,景德镇烧制出千余件“7501瓷器”。这批质地极佳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它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从这批上品中又精选出两套,每套138件,并派专人护送到中南海。每套中包括:9-15厘米盖碗48件;15-30厘米盖碗(又称合器)40件;1号和2号茶杯各10件;调羹10只;布碟10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1件。

毛主席水点桃花7501专用瓷合盒器

陶研所接到上级指示:生产“7501”余下的产品要全部就地销毁,不得保留。但实际上当时陶研所只销毁了以盖碗为主的一小部分瓷器。余下的除一部分陈列在该所贵宾室的珍品柜以外,其余均封存入库。

文革后的1982年,陶研所将所封存的部分“7501瓷器”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其中也包括试验时留下的釉上彩“水点桃花”。不过,分发瓷器时,只分了碗、盘、杯、勺等小件物品,像饭锅、品锅等大件产品和盖碗等均未分发。

1986年,国内一位陶瓷收藏家开始注意到“毛主席用瓷”的特殊价值,因此开始在景德镇陶研所的职工中进行收购。在最初两年里,他所收的产品中大部分是釉上彩试验品“水点桃花”,只有少部分为釉下彩产品中的碗和盘,但均无盖子。直到1989年,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时,轻工部举办了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陶研所来京参展,带来一批所藏的“7501”珍品,有碗、盘、壶、合、锅等容器,并均配有盖子。这是当时除中南海藏品之外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多、最全的一套“毛主席用瓷”。这位陶瓷收藏家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不失时机地将其全部买下。

1992年,新加坡一位商人也得到了消息,开始在景德镇收购散落民间的“7501”瓷器。一年后,他把收到手的瓷器运往新加坡展出,引起了轰动。

这次“毛主席用瓷”的拍卖会使得景德镇人也高兴异常,他们认为,这场拍卖会的成功,为中国的当代瓷器争了光,也为那些年萎靡不振的景德镇瓷器的推广销售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细说粉彩瓷艺术的独特之美


陶瓷工艺发展

我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各具多样,像景德镇在发展陶瓷工艺方面也是独具一格,相当的成熟,尤其是景德镇当中的粉彩瓷艺,在艺术以及制作的工艺上就有独特之处,我们单从它的历史价值上来看,像粉彩瓷上面的釉面制作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彩绘的始祖,在古代陶瓷釉面的发展进程当中,粉彩瓷的发展也是推动了釉面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在色调上增加了艺术的多样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价值,这样在上釉的时候,就形成了古代历史当中提到的“彩瓷”。

根据釉面的颜色发展,无论是深浅还是浓淡,无论是单色还是花纹,陶瓷的成型与釉面结合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样上色就可以保持长久不脱色!像粉彩瓷这一个瓷器来说,它是古陶瓷发展的一个模板,根据景德镇在陶瓷工艺上的创新,每一个古陶瓷的模板都是经过现代新工艺的配合研制出来的,这样的陶瓷艺术,是可以突出一定的个性美,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工艺上都是具有一定的独特工艺的,尤其是彩绘方面的优势,更能够给一些艺术者增加表现力,真正的推动了陶瓷行业的成熟发展!

另外很多人说粉彩瓷的出现在彩料涂色上也是有一定的变化,它可以说是一个精品佳作,尤其是在绘制方面,从打图,到做图,填色以及洗染等工序上,可以说是一个工艺的新创作,因为说粉彩瓷是釉面技术发展的鼻祖也是实至名归的事情!

图解康熙瓷器造型的艺术之美


康熙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风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康熙瓷器造型的形制

清康熙时期,瓷器的造型在形制上较前代有显著增加,可谓"制作日巧、无物不备"。这时器物的形制,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钵、瓶、罐、壶、尊等器皿继续大量生产之外,还出现了冠架、法器、灯罩、如意、鼻烟壶、臂搁等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品、文房用具和案头陈设等品种。同一品种不仅在样式上日趋丰富,显示出制瓷匠师在造型手段上不拘一格的构思。例如,与清代朝服马蹄袖相似的马蹄尊,有着满族人入关前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习俗的烙印。而且在原有样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使之具有新意。像凤尾尊就是明代花觚造型的演进,它变明器大口、鼓腹,其口颈外撇呈凤尾状,因此康熙朝的花觚亦称之为"凤尾尊"。

盖碗的盛行,是适应当时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尚的改变,在茶盏的基础上烧制的茶具。康熙时期的盖碗,带托者少,雍正以后,托子才普遍烧造,且形体多样,构成了日用茶具中三件套的配套器物。)

套杯是圆器成型上的非凡技艺,为康熙时首创。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人物纹套杯"三只一套,套叠自如,足见其成型上的高度技艺。)

攒盘是用以招待宾客时盛装果品的一种果盘,它由十或二十多块的几何形单体组成,这种器物的攒聚,要求达到单体之间弥缝紧密、浑然一体,其成型的难度不亚于套杯

这时流行的奇特挺拔之多穆壶和贲把壶,乃康熙时期中原地区与边疆各族人民的频繁接触中,制瓷匠师为适应民族地区的风俗和宗教需要所烧制的器物。中原和边疆各族人民在器物造型上的互相渗透变异,体现了一种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制瓷艺术中的反映。

造型严谨、精工细做

康熙瓷器造型最突出的特点,是制作极为严格、讲究。无论大件小器都制作精工、旋削认真,修坯一丝不苟。可以说康熙器物的造型口底、翻转,交待是最清楚的,为前代永、宣时所不及。而康熙瓷器即使是大型的器皿,那种影响器皿美观的接口痕迹亦基本消失。瓷器造型,对底部处理尤为严格、讲究。这个时期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碗类器皿的底足普遍采用挖足的手法。挖足不仅方便使用,也使造型显得更有神采。康熙瓷器的底部由于认真处理而出现的各种变化,更是成为后世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盘、碗的底部大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也有做成宽厚圈足和双圈足;瓶、尊一类的琢器底部,最外围旋进一圈,形成台状即俗称的所谓"台痕底",是康熙瓷器的独到之处。

康熙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对原料的配比有一定的要求,胎土比明代瓷器采用了更多的高岭土,原料的处理也做到精细淘洗。康熙瓷胎,质白缜密、坚硬纯净,素有"糯米汁"之艳称。较明代瓷胎更加细腻、滋润,很少杂质,一般肉眼难以发现孔眼。瓷胎的组织致密、均匀,使胎质的比重大为增加,正是人们通常称赞的康熙瓷器"胎薄、份量重"。这时的器物体积也比较硕大。琢器中的大件,如尊、觚等,尺寸之大,胜过明代嘉靖、万历时期。

康熙瓷器的造型特点--阳刚之美

康熙瓷器造型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风格挺拔、遒劲,体现出阳刚之美。这种美的形态,可以用"大"字来概括。

器物体积硕大所唤起的是一种力量上的审美感受。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万寿字瓶",高达82厘米。瓷器所具有的阳刚之美,更在于造型的挺拔、遒劲。这一时代风格的形成,从器物的形状来看,则是出现更多的方形器,如:蟠螭耳方瓶、方棒棰瓶、六方执壶等等。

这时的器物形体转折清楚、肯定,各部位间有明确的交接线,有清楚的线角变化。诸如观音尊、莱菔尊、荸荠扁瓶等,细部处理都一丝不苟。

当时新创的棒棰瓶最具有代表性。这种以形似洗涤衣服用的木头棒棰而得名的器物,虽有方、圆两种不同的外形,然它们颈、腹之间转折的线角都非常明确。使人感到硬挺而有力。因此,康熙瓷器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其形体结构也是产生这种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康熙瓷器的线型较多地以直线为主。

陶瓷造型中,不同的线型,对人们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直线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康熙瓷器挺拔、硬棒的气势神韵,从线型的角度也体现出造型的阳刚之美。但是,并非僵直、板滞,而是在直线中寻求变化,以做到直而不板、刚中见柔。富有独创的方棒捶瓶更是运用方圆对比的手法,成为康熙瓷器烧造成功的范例。

陶瓷造型中的所谓直线,不同于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康熙瓷器往往在直线中含有曲线的成分。这时的所谓直筒形的笔筒,其实它的立面轮廓线也微微内凹,而观音尊、花觚、圆棒捶瓶等,都是以直线为基调中保持有曲线的内涵。当然这种曲线的长度有限、曲度也很小,并不影响线型的主体所形成的特色,却体现出刚中带柔的风韵。

装饰与造型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任何陶瓷的装饰都要结合并适应形体的特点。康熙瓷器的装饰即密切配合造型,在艺术风格上两者完全谐调。康熙彩瓷生产中居主流的青花和五彩之瓷绘,以铁线描的笔线,匀挺有力地勾划纹饰的轮廓,而五彩的色彩更是不分浓淡地敷以各种浓重的原色,色彩单纯强烈,烧成后晶莹亮丽,有一种坚硬的感觉。总之,从笔线到色彩,康熙瓷器的装饰与造型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使整体统一在同一基调之中。

陶瓷作为一种艺术的形式,它反映的时代精神虽不像绘画、雕塑艺术那样直接、具体,但亦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并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说《康熙南巡图》一类的宫廷绘画。以形象手段夸耀太平盛世的辉煌、颂扬爱新觉罗·玄烨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所建立功绩的雄心,那么体现在陶瓷器物造型上的挺拔、遒劲的壮美之艺术特征,也是清代康熙年间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经济力量在造型艺术上的相应表现,是清圣祖执政时期时代精神的能动反映。

由于是"奉命制作",当时一些御用器物的造型,常常是规矩得近乎拘谨;严格得近乎束缚。这些作品既无实用意义,也谈不上审美价值。更有向主子奉迎献媚之意。如"福字壶"、"禄字壶"、"寿字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至于普通的食用器皿,这时更多地出现菱口、花瓣口形的盘、碗。这种过于矫饰的造型,失去了简洁朴素、落落大方的仪态。违背了实用原则而成为一种病态。

陶瓷花鸟绘画艺术浅谈


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中的一部分,它是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在不同造型的陶瓷胎体上进行装饰,主要方式是采用陶瓷类矿物质颜料,在高温火的作用下反应,从而实现其艺术价值。陶瓷绘画通常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己成型好的坯体上作画,接着上釉入窑烧制,最终得到成品;釉上彩则一般指在烧好的白胎上进行彩绘,再去烘烤,使彩料发生玻化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当丰富,既可以是工笔,也可以是写意和工写结合;既可以追求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同时还可以展现西洋绘画的丰富色彩和明暗体积的塑造。所以通常在立体的造型上进行陶瓷绘画,它所展现的是陶瓷的形体美、质地美、绘画装饰美的综合体现。

在中国陶瓷绘画中,花鸟画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翻开中国绘画史,首先出现的是彩陶,继而青铜器,其后是帛画和画象砖,可见当时的绘画是从属于工艺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同时也引起了部分影响,使得绘画同政治、宗教、文学逐渐地结合,进而从工艺美术中分离出去,成为以笔及颜料为工具的独立的、纯粹的造型艺术--绘画。共同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美学观点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常常采用花鸟图案,“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己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史道硕的《鹅图》、顾恺之的《凫雀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唐代时期,花鸟绘画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80多人。如曹霸韩干擅长画马,薛稷擅长画鹅,韦偃擅长牛,卢弁画猫、李泓画虎等等。

如今,花鸟画仍然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画科之一。在工艺美术上,花鸟画的装饰作用更胜一筹。其原因可能与百姓生活相联,同时大自然中的花鸟不仅仅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以其优美的品性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所以无论是在陶瓷、染织、装璜还是雕刻工艺品,都离不开花鸟画。尤其是陶瓷工艺装饰,因为花鸟有一种吉祥的寓意,在陶瓷表面绘画吉祥物,更能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此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

自远古时代起,当人类尝试用艺术表现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在艺术中开始描摹那些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花鸟。这些艺术化的花鸟,不但较之自然界的花鸟更具典型性。元、明、清朝以来,青花、粉彩陶瓷艺术丰富,它们都大量地运用花鸟画来装饰,特别是粉彩,它具有清秀文雅、纤柔精致、色彩丰富的特点,所以工笔花鸟画便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法。众所周知,景德镇粉彩瓷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其问世发展至今,与中国画结下了难解之缘。尤其是在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下,无论是构图立意还是运笔设色及表现技巧和装饰风格,都在粉彩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工笔花鸟画对粉彩花鸟画的影响也可谓之深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粉彩花鸟画装饰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反映出“笔墨当随时代”深刻的哲理内涵。

陶瓷绘画更能表现出花鸟画优美的品性和生动的形象。清代的雍正时期,粉彩在画法上明显地受工笔画影响,尤其是花鸟画,无论在构图,设色和用笔方面,均可以看出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起主要作用。陶瓷绘画又不同于纯粹的中国画,它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创作时,它既要照顾到中国画的美学要素,而且又要符合其工艺特性,它的一切艺术美感最后都要通过“火”来实现,也就是“泥与火”的结晶。同时不同的造型也决定不同的绘画装饰,陶瓷的造型有平面和立体两种类型,平面的造型有如纸的特性一样可以进行独立的纯绘画创作表现,这与一般的中国画本质相同,最终作为一幅画供人们欣赏。

创作是学习陶瓷装饰绘画的最终目的。花鸟陶瓷装饰亦是如此。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经过构思、艺术塑造等步骤,进而达到工艺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炼出生活式的瓷上花鸟装饰,表现出自然界的花鸟在瞬息万变中的情态,花鸟的瞬间形神、动态、时间、场景尤为重要。所以作为一位为创作而创作的陶瓷艺人,钟情于大自然,亲身体验大自然生活,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花鸟的瞬间生动形象。所以我在花鸟绘画当中,也逐渐地形成了和大自然的美结合起来,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陶瓷艺人的共识。

忠于自然,又不为自然所限,以特有笔触实现特定主题内容,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才能匠心独具,婉转运用夸张和变化获取幽远的多方位形象感染力。所以有观念认为,时代变了,粉彩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也需要变,才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才能体现现代人的技艺和能力。如已故陶瓷美术家汪以俊,他为建国十周年创作的大型瓷板画《六鹤同春》,鲜明地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和绘画风格,他集郎世宁中西两法,于花树禽石,以明暗渲染,淑沈南画鹤勾勒精确,疏渲道地,效恽南田描花绘卉,色泽典雅,明丽神彩之笔触,形象地表现出一个“鹤鸣阳谷、苍松滴翠、牡丹吐艳、灵芝流丹”的繁华景象。以谐音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和平的良好夙愿。这件作品也被中外陶瓷界人士誉为现代工笔花鸟粉彩画的精品之作。还有陶瓷美术家章仕保的四幅条屏画《百鸟画》,如今也成为我们青年学习粉彩工笔花鸟画的好教材。因此我们作为下一辈学子,创新思维的概念是不能忘却的。

宋瓷之美


我的案头清供是几片宋瓷。薄胎、厚釉、冰裂纹,色取天青、粉青、炒米黄不等。灯下夜读时,拂不去的总是一片晶莹的静美。

也许它们来自城外的菜园,宋高宗退位时住的德寿宫就在此处。赵构是位典型的中国文人,战乱的颠簸和政权的孱弱,使这位风流天子对政治由无奈而心灰意冷。他需要精神平衡,自以为心中还藏有一片艺术之境。他不愧是位一流的艺术家,不仅对陶瓷、书画、园林一往情深,还能亲自为南宋画院出试题招聘画师。还记得那次考试是唐人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入考画师多数在成片竹林里,画一小酒店。独李唐所画不见酒肆,却在桥边挑出个招牌,上写一“酒”字。高宗大喜,为此写下了“李唐可比李思训”的御批。他有兴致时写几笔瘦金体,所画的小笔山水,已没大唐的气势,专写烟岚昏雨的凄清和朦胧之景。

他需要呼吸自然的气息,把皇家御苑都建在凤凰山上。也许受理学风气影响,宋宫皆仿江浙民居,崇尚简静,黑白分明,不施五彩。他望一眼宫内陈设,只有几件张浚进贡的北宋汝窑瓷器。他渴望能再烧出这种春水般柔和清澈的釉色,那是一种雨后初晴时淡淡的天青色,如美玉般可望而不可求。他黯淡的眼和心被这种波光折射出一种高贵静穆的情感。他沉思良久终于下旨:设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烧瓷!

它们也许来自乌龟山的郊坛下旧址。每当我步入南宋官窑博物馆,端详着修复后的龙窑,眼前常会化出一片幻景。在那个千峰翠色的春天,一位满腹程朱理学的官员,展开按青铜器和玉礼器绘制的图录。细雨中一群身披蓑衣的窑工,表情缄默地燃香祭完窑神。坐定,喝一口酽酽的茶,捧起素胎上釉。在炉口看火焰的变化,根据变化迅速地选择时机加柴或封火。他们都是千里挑一的高手,把釉面的天然开片作为追求的境界。官窑的开片,本来是一种缺陷。但窑工们却凭着经验化腐朽为神奇,烧制出蟹爪纹、鳝血纹等不同纹饰。为了使裂缝着色,与“紫口铁足”匹配,又用墨汁、茶叶汤等高丹宁含量的液汁,染出了“金丝银线”的天然意趣,使宋瓷一跃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残缺美的顶峰。

只见春风杨柳中,一炉新瓷开窑了。窑场上一片肃穆。临窑督造的修内司官员,小心地捧起瓷器细细查看。如冰似玉无疵点的选入宫中,供皇上享用。稍有缺陷的,当场摔碎,决不流入民间。这就是南宋官窑传世稀少的原因。宋瓷的特点一是摹古,仿礼仪用器。青铜器虽好,毕竟体积太大,只能供于高堂。二是追求玉的效果,君子比德于玉,还是个“礼”在作祟。民间可管不了那么多,耀州窑、磁州窑,都以刻、划、绘为手段装饰器身。而高宗却嫌这些乱,他说“烟波名利不如闲”,有点儿看破红尘了。他喜欢简静之美,就没让它们跨入皇宫一步。当然,也决不允官窑流出宫外。难怪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卖的一件南宋官窑六方洗,成交价为2500万港币,拍出了中国瓷器的天价。

我那静静地伴我夜读的宋瓷呵!你们究竟来自何方?从寻找修内司窑址到仿制南宋官窑,已成了时下杭州的热门话题。可对于我,你仿佛是残缺的南宋的缩影。一首凄清婉约的宋词,一种弥漫着哀怨的境界。你像一位早逝的美人,留给岁月一瞥销魂的波光。那些淡泊到没留下姓名却留下精神的窑工上哪儿去了?那种创造了精光内蕴的大境界的艺术氛围上哪儿去了?

其实,世间人人都是收藏家,而收藏家是孤独的。我那案头的瓷片,就很难让人清玩出一份优雅。

呜呼!宋人的气息已消散于空间,南宋官窑可仿吗?

当瓷器遇见肖邦:在金沙欣赏艺术之美


11月3日下午,来自比利时的钢琴家奥利维耶·德·斯皮格雷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跨越三个世纪的优雅:(1740-2015)法国塞夫尔陶瓷制造局特展”,并即兴演奏钢琴曲。诗意的肖邦钢琴曲与优雅的法国瓷器相遇,协奏出美妙的艺术乐章。

作为“德克夏古典音乐奖”的获得者,奥利维耶·德·斯皮格雷在欧洲、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地举行过多场钢琴独奏会。并受邀参加过诸多音乐节,包括法兰德斯国际音乐节、比利时那幕尔瓦隆节、贝多芬音乐节等。他演奏的作品涉及广泛,以贝多芬为主,从巴赫到鲁托斯拉夫斯基均有涉及。

著名的“钢琴诗人”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所作的钢琴曲极富浪漫主义的诗意气息。皎洁的月光,水面的倒影,鸟儿的歌声,雨中的花园,迷蒙的大雾,雾中被淹没的大教堂……在斯皮格雷的演奏下,肖邦钢琴曲如同优美中带着淡淡忧郁的诗篇,讲述着作曲者经历过的生活、眺望过的视野。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塞夫尔瓷新的制瓷技艺被发明出来,造就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同一时期,肖邦也客居巴黎,在这里繁荣的浪漫主义艺术的浸润下,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钢琴与瓷器、音乐与陶瓷艺术、法国与金沙,在金沙的主题展厅中交汇,让观众欣赏到永恒的艺术之美。此外,演奏现场还有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他们聆听了斯皮格雷的即兴演奏,和他讨论乐曲创作灵感和演奏技巧,并共同表达了二者对法国塞夫尔陶瓷艺术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当天晚上,斯皮格雷又在金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肖邦的诗意与音乐”演奏会,本次活动由成都法语联盟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同举办,并得到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驻华使团的支持。斯皮格雷巧妙地将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另一典型代表——诗歌融入演奏之中。他在演奏肖邦的曲目时,不仅会做一些斯皮格雷式的处理,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更是让演出锦上添花。他特意节选法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桑、阿尔方斯·德·拉马丁和阿尔弗雷德·德·维尼的部分诗作,让观众在重温肖邦经典的同时与诗人们来一场浪漫的不期相遇。新颖的演出形式,不局限于对音乐的诠释或是枯燥的演讲及解析;而是来自于艺术家心灵深处对美、对音乐、对诗歌的共鸣。听众也将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遨游在古典浪漫主义时期,进入大师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最终步入神奇的艺术殿堂。

浅谈粉彩中的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的艺术特点


粉彩作为一个陶瓷装饰的画种,在我国的陶瓷艺术园地独树一帜,并以其淡雅柔丽的风格,数百年来唤起了人们的无限美感。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的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独,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线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粉彩写意花鸟是借鉴、吸收国画写意花鸟的特征和技法,结合陶瓷材质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粉彩写意花鸟在技法上脱去了粉彩工笔花鸟那种线条勾勒轮廓,层层洗染的工序以及工致、细腻的刻求,拓展、发挥了笔触、料色痕迹的表现力,强化了笔触和料色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并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于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简洁、提炼,重神韵意向,而且易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作者的艺术个性。

粉彩写意花鸟的创作要做到胸有成笔、意在笔先。因为粉彩写意花鸟具有写意国画的特点,要求形象高度概括,笔法洗炼,追求神似和韵味,因此一般不打轮廓,这就必须做到从全局着眼,心中有数,从画主体开始,大胆果断下笔,每画一个局部都必须顾及到整体效果,边画边看,统筹兼顾,逐步完幅,最后细心收拾,臻于完善。

粉彩写意花鸟水点法以水来调和颜料,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笔触和料色的韵致。一般用玻璃白打底,画花朵时往往在笔毫上先蘸较淡的料色,笔尖上蘸少许浓料色,施手法使料色产生由深及浅的色阶,然后进行描绘,自然分出层次,犹如国画中的没骨法。这样画出来的花瓣色彩层次丰富、滋润鲜活。所画的枝干也富有立体感,再以羊毫笔稍加皴擦,便产生出丰富的肌理效果。画叶一般用油性颜料,叶片不先勾线,先勾线的缺点是上料时容易被樟脑油榨开。

工笔花鸟画意在工整细致,从艺术的角度描绘了时花候鸟的景象。娄彩具备高度模仿工笔花鸟的优势特征,技法学习方便简单,因此可吸收借鉴很多式笔花鸟的章法、技法和画法,但它绝不应该是工笔花鸟的再现。粉彩艺术特点是画法生动多变,形象细腻逼真、颜色丰富、粉润柔和,其颜色粉质感强,是其它彩绘所不及的。我们要结合造型、釉色以及工艺材料,使它把工笔花鸟匠艺术溶化在自身的工艺技法和艺术处理中去,化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赋予自己的艺术精神。

好的作品要有好的素材,好的素材来源于平时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积累。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创作和国画一样,也需要经常进行实地观察和写生,要求创造者熟悉掌握各种花卉树木、规律,生存空间及其风格特点。如柳树:冬枯春发,主干有枯老苍霜的特点,而枝条却给人软嫩的感觉。所以,在绘制中一定要刻划出主干纹路苍老、柳枝软嫩、柳叶细而长,特别是垂柳,要表现出轻柔飘摇的姿态的特点。粉彩工笔花鸟瓷画既继承了传统陶瓷彩绘的优秀技艺,又有其自己独特的表现技巧取豪夺。它不受工艺的限制,在配料、作画、用笔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创作,是粉彩瓷画的重要特色。

粉彩是根据题材和画面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整个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过程。正如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以思想感情的淘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将意境充分表达在瓷器上,以之感染受众,唤起他们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是粉彩工笔花鸟陶艺作品的又不艺术特色。同时粉彩也根据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把艺术创作和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粉彩工笔花鸟技艺中的开拓创新里。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充分考虑表现自己的感受,呈现特定花鸟形象与人们精神生活的联系,以引发受众的联想与想象,由花鸟想到人,由自然想到人生,唤起有一定理想、道德和情操的人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以传达特定花鸟给予观者的感受和触动。粉彩陶瓷工笔花鸟艺术作品的主题、画面的虚实、手法的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掌握,都需要经过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材质精、手法新、意蕴深的作品,才会产生令人神往的艺术感染力。

工笔花鸟作为粉彩花鸟的"源"而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粉彩花鸟发展,在现今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粉彩花鸟自身特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粉彩花鸟会有更一步的发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没骨花鸟艺术之美“水点桃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没骨花鸟艺术之美“水点桃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