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黑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辽金时期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宋辽金时期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瓷器鉴别 古代黑釉瓷器 怎样鉴别辽绿釉瓷器

2020-03-10

黑釉瓷器鉴别。

黑釉酱斑瓶 北宋

黑釉三足炉 北宋 赣州窑

黑釉三足炉 南宋 赣州窑

酱釉柳斗罐 南宋-元 赣州窑

黑釉罐 南宋

黑釉小罐 南宋 吉州窑

酱釉罐北 宋-金 耀州窑

酱釉盖钵 北宋-金 耀州窑

黑釉弦纹梅瓶 北宋

黑釉漏花朵花纹瓶 北宋

黑釉出筋罐 金

黑釉酱斑长瓶 北宋

黑釉酱斑盖钵 北宋-金

黑釉酱斑盖钵 北宋-金

黑釉荷叶盖罐 宋

黑釉白覆伦香炉 北宋

黑釉白覆伦钵 北宋-金

黑釉荷叶盖罐 金

黑釉研磨器 金

黑釉剔花卷草纹罐 辽

大同窑口器物 金 山西博物院藏

黑釉剔花卷草纹梅瓶 金 大同青瓷窑

酱釉罐 辽

酱釉罐 辽

酱釉罐 辽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梅瓶 金

黑釉出筋花口瓶 金

黑釉出筋瓶 金

黑釉出筋执壶 金

黑釉出筋钵 金

扩展阅读

古代瓷器:宋金时期黑釉盏珍品欣赏


建窑黑釉银兔毫盏南宋建窑

建窑兔毫盏北宋建窑

黑釉瓷器的蓬勃发展并非无因生成,而是有着历史、社会、地域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料丰富,这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属于低档原料,在地面上很容易找到,陶瓷工匠们就地取材用于制造黑釉瓷。

有充足制瓷原料是制瓷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保证,在北方的许多煤田中有多层可供烧造瓷器的高岭石粘土矿存在,但原料质量不很好,加之淘洗不够纯,很难做出轻薄细腻的白瓷和青瓷。

虽然北方的邢窑、汝窑、定窑、耀州窑有很好的胎土,其精细程度并不比南宋官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差,可是毕竟生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地区的需求。

12345下一页

古代瓷器:明清时期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明永乐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

明永乐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

明永乐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出土

明代黑釉梅瓶

清康熙黑釉笔筒

清康熙黑釉胆瓶

明清时期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元代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油滴玉壶春瓶 元 山西窑场

油滴玉壶春瓶 元 山西窑场

红油滴茶罐 元

黑釉剔花填白卷草纹嘟噜瓶 元

褐釉剔花卷草纹嘟噜瓶 元

黑釉剔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元

黑釉刻划莲荷纹梅瓶 元

茶叶末釉剔花卷草纹梅瓶 元

黑釉剔花卷草纹梅瓶 元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黑釉剔划莲荷诗文罐 元

黑釉刻划花卉纹梅瓶 金-元

黑釉刻划莲纹梅瓶 元

黑釉酱彩花卉纹嘟噜瓶 元

黑釉白覆伦银斑碗 元

黑釉酱斑嘟噜瓶 元

黑釉酱斑罐 元

黑釉酱斑梅瓶 元

黑釉酱彩鸟形花嘟噜瓶 元

黑釉银彩鸟形花嘟噜瓶 元

褐釉酱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

黑釉轴头等一组(同出于黄褐釉糊斗内)元

古代瓷器:元代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油滴玉壶春瓶元山西窑场

油滴玉壶春瓶元山西窑场

红油滴茶罐元

黑釉剔花填白卷草纹嘟噜瓶元

褐釉剔花卷草纹嘟噜瓶元

黑釉剔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元

黑釉刻划莲荷纹梅瓶元

茶叶末釉剔花卷草纹梅瓶元

黑釉剔花卷草纹梅瓶元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汉魏六朝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鸡首壶 东晋 德清窑 高24.6厘米 口径9.2厘米 底径14.7厘米 高梧楼藏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

德清地区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黑釉唾壶 东晋 高10.7厘米 口径9.6厘米 底经10.6厘米 高悟楼藏

酱釉唾壶 东晋 德清窑 高8.3厘米 口径8.9厘米 底经9.8厘米 高梧楼藏

褐釉多足砚 南朝 高7.1厘米 口径19.5厘米 底经25厘米 高梧楼藏

黑釉碗 南朝 广东窑场 高5.3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经3.1厘米 1985年深圳西乡流塘村南朝墓出土 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盘口瓶(低温釉陶) 北朝 高28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经8.2厘米 乐道堂捐赠 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瓷简史

瓷器中的青釉、黑釉、白釉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三种单色釉。

其实黑釉并不都是纯正的黑色,是有浓淡深浅色差区别的,即使同一地区、同一窑场,甚至是同一作坊,由于每次釉料配置的细微差别,烧窑时窑内气氛变化的不同,高温值及保温阶段时间长短的差异,釉层的薄厚区别等等,都会导致出窑后的不同色调,出现黑、黑褐、酱、茶叶末等深浅不一的釉色,所谓窑分五色,其实都归属于黑釉器。

真正意义上的黑釉瓷的烧成是在东汉时期。一般说来,汉代黑釉瓷,其胎质不如青瓷细腻,不同窑口生产的黑釉瓷,其产量和品质各不相同,产品质量以越窑为最好;同为黑釉瓷,质量上又有精细之分,碗、壶等饮食器和酒器,胎质较细,而瓿、罍等大型容器的胎质较粗。

汉代黑釉瓷施釉一般不到底,釉层一般不均匀,但少数的黑釉瓷,釉色丰厚,滋润如玉,黑如乌金,美观夺目。说明东汉时期,黑釉瓷的制造水平已相当高超。

黑瓷的成熟期在两晋时期,东晋德清窑的黑瓷,出土了成熟的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呈黑色或黑棕色等,釉质滋润,色泽黑亮如漆,风味独具。同时,北方黑釉瓷也在北朝后期烧成,但整体质量、产量皆低于南方。

随着唐朝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黑釉瓷也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北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烧制黑釉瓷的窑口,如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禹县的下白峪窑、鹤壁窑、郏县窑,陕西省铜川黄堡窑,山西省的浑源窑,山东淄博的磁村窑等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中,推崇茶圣陆羽“青则宜茶”的情趣,所以,越窑青瓷的地位仍然坚不可摧,黑釉瓷仍然未能挤入当时瓷器的主流。

至宋代,黑釉瓷才真正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

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君臣斗茶之风,席卷朝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这一风尚,极大地刺激了黑釉瓷生产的兴盛和繁荣。其时,黑釉瓷品种大量出现,质量空前提高。

宋代生产黑釉瓷的主要窑口有: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和福建建窑等。其中,建窑和吉州窑茶盏最受推崇。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

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隋唐五代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花瓷瓶 唐 高11.6cm 口径3.8cm 底经4.3cm 高梧楼藏

花瓷花口胡瓶 唐 高31.4cm 底径8.6cm 红苒精舍藏

花瓷双系蒜头瓶 唐 高24.8cm 口径2.4cm 底径8.5cm 红苒精舍藏

花瓷双系瓶 唐 高28.5cm 口径9.2cm 底经13.2cm 红苒精舍藏

花瓷注子 唐 高32.2cm 口径1.2cm 底经13cm 红苒精舍藏

唐花瓷

钧瓷始于唐,初名道玄瓷,后名“花釉瓷”,又名拓釉花瓷和花瓷。这种花瓷由于在黑釉、褐釉,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高温烧制而泛现出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班,或蓝、白、绿、灰相间的流纹,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突破了唐代以前单色釉一统的局面。

唐代“花釉瓷”和宋代“钧瓷”有相似之处,据唐人南卓《羯鼓录》记载“该瓷产于河南鲁山”,经故宫博物院1977年三次排员赴河南调查,在鲁山段店和禹县的上白峪发现了唐代窑址。因禹县是宋代“钧窑”的故乡,与唐代“花釉瓷”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被陶瓷史学界称之谓“唐钧” 瓷。

唐代花釉瓷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它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而闻名于世,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唐三彩”并称唐代两大彩瓷成就,与“密色瓷”、“唐三彩”共称唐代三大名瓷,存世量比宋代五大名窑还要稀少。

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花釉瓷……利用釉的流动,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表似无形,妙趣横生,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声。”

赵青云、许天申在《钧瓷的兴起及其工艺持片》一文中也说:“唐代花瓷出现,为宋钧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钧瓷在北宋成为五大名窑之一是与唐钧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的。”

花瓷注子 唐 高15.1cm 口径7cm 底经7.9cm 高梧楼藏

花瓷注子 唐 高17.5cm 口径7cm 底经5.1cm 高梧楼藏

花瓷罐 唐 高23.8cm 口径10.3cm 底径9.8cm 乐道堂藏

花瓷罐 唐 高29.1cm 口径10cm 底经8.8cm 暂得斋藏

花瓷双系罐 唐 高18.8cm 口径8.8cm 底经9.3cm 乐道堂藏

花瓷罐 唐 高18.2cm 口径9.8cm 底径8.7cm 红苒精舍藏

花瓷双系罐 唐 高10.8cm 口径13cm 底径9.1cm 高梧楼藏

花瓷三足盘 唐 高4.4cm 口径25.4cm 红苒精舍藏

黑釉剔填兽面纹枕 唐 寿州窑 高6.3cm 长15.8cm 宽10.4cm 上海世华艺术馆藏

花瓷花口碗 五代 高5cm 口径13.6cm 底经5.8cm 高梧楼藏

黑釉盖罐 唐 高14.4cm 口径6cm 底径5.9cm 乐道堂藏

黑釉凤首壶 唐 高38.5cm 口径4.3cm 底径14.1cm 红苒精舍藏

鸡首壶

最初的鸡首壶是在盘口壶的一侧肩部塑一个尖嘴无颈的实心鸡头,相对的另一侧从肩部到盘口塑鸡尾。鸡头纯粹是装饰,而鸡尾可当把手用。大约在东晋时,鸡嘴改作圆形,中空成管状,从而成为具有实际倾倒作用的“流”。鸡首壶后来持续发展,越做越生动优美,一直流行到唐中期,才衰微下去。

“鸡首壶”并不是古代的称呼(古作“罂”),而是现代依据器形命的名,但它已具备了现代茶壶的基本形状,可以看作是茶壶的祖先。

唐中期以后,取代鸡首壶的是注子。由盘口变成了撇口,颈变得粗短,器身变高呈圆筒状,鸡头被简化为短小的管状流,流和把依旧安在肩部两侧,有的保留了系,平底沙胎(后来也发展出了圈足),整个器形显得稳重端庄。

黑釉葫芦瓶 唐 高11.8cm 口径2.6cm 底径5.8cm 高梧楼藏

黑釉注子 唐 高9.2cm 口径4.3cm 底径4.8cm 高梧楼藏

外茶叶末内白釉三足铛 唐 长安醴泉坊窑 高3.3cm 口径9cm 高梧楼藏

外黑内白釉把杯 唐 长安醴泉坊窑 高4.8cm 口径8.1cm 底经3.8cm 高梧楼藏

外黑内白釉钵 唐 长安醴泉坊窑 口径10.2cm 底经2.5cm 高梧楼藏

外黑内白釉钵 唐 长安醴泉坊窑 高3.3cm 口径7.1cm 底经2.1cm 高梧楼藏

外茶叶末内白釉钵 唐 长安醴泉坊窑 高5.3cm 口径9cm 底经1.7cm 高梧楼藏

醴泉坊窑

醴泉坊窑在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中有明确的纪年,它上限为开元二十四年(736),下限不晚于宝应二年(763)。醴泉坊窑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唐三彩,兼烧黑釉、白釉及部分素烧瓷。它的发现被考古界称为是继唐代巩县、陕西黄堡窑之后的又一大唐三彩窑址。

黑釉瓜棱注子 唐 黄堡窑 高19.8cm 口径7cm 底经7.2cm 高梧楼藏

黑釉刻花填白彩注子 唐 黄堡窑高24.3cm 口径7.9cm 底经6.5cm 高梧楼藏

黑釉渣斗 唐 黄堡窑 高10.7cm 口径13.3cm 底经8.5cm 高梧楼藏

褐釉葵口碗 唐 黄堡窑 高7.9cm 口径16.2cm 底经8.3cm 1987年陕西铜川黄堡窑窑址出土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盖盒 唐 黄堡窑 高11.4cm 口径12.7cm 底经8.9cm 1984年陕西铜川黄堡窑窑址出土深圳博物馆藏

黄堡窑

黄堡窑是唐至五代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窑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北的铜川市黄堡镇。黄堡窑烧造瓷器产品种类繁多,从釉色看有白釉、黑釉、黄釉、青釉瓷器等,器型既有食具、酒具、茶具,也有文房用品、化妆用品等。

黄堡窑在中晚唐始烧青瓷,此时青瓷产品从胎质致密程度到釉色均匀与否都处在摸索和模仿的层次,器物种类也相对较少,纹样比较简单。

五代开始,黄堡窑青瓷烧造量大增,胎质细密,釉色莹润,对纹样与造型既有创新也有借鉴学习,精品大量出现,为宋代耀州窑盛烧及贡瓷地位的确立,青瓷产品的大量外销,耀州窑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褐釉如意头形瓷枕 唐 黄堡窑高17cm 口径13.5cm 底经9.7cm 1986年陕西铜川黄堡窑窑址出土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小瓶 唐 高10.2cm 口径4.5cm 底经3.7cm 高梧楼藏

黑釉模印贴花犬鸟纹罐 唐 黄堡窑高10.7cm 口径10.7cm 底经9.4cm 暂得斋藏

黑釉模印贴花蝴蝶纹双耳罐 唐 长沙窑 高18.2cm 口径12.6cm 底经13.7cm 高梧楼藏

黑釉瓜棱双系罐 唐 高14.7cm 口径4.8cm 底经6cm 高梧楼藏

黑釉双系罐 唐 高27cm 口径21.4cm 底经15.1cm 高梧楼藏

褐釉兽形砚滴 唐 长沙窑 高梧楼藏

褐釉骑马人物塑像 唐 长沙窑 高6cm 高梧楼藏

长沙窑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其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称“铜官窑”或“瓦渣坪窑”。

长沙窑始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产品的问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长沙窑是一处民间的瓷窑,早期以烧制碗、盆、壶、罐等生活器具为主,后来也兼烧镇纸、砚台等文房用品和动物造型的玩具。其制品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不少出口,远销至日本、朝鲜、暹罗、南洋甚至西亚、非洲等地。

褐釉鸟形砚滴 唐 长沙窑 高梧楼藏

褐釉鸟形砚滴 唐 长沙窑 高梧楼藏

褐釉双耳榼 唐 长沙窑 高24.8cm 口径6cm 底经11.2cm 上海世华艺术馆藏

藏品包含数十个窑口的黑釉产品为:德清窑、长安醴泉坊窑、黄堡窑、长沙窑、寿州窑、建窑、遇林亭窑、赣州窑、吉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浑源窑、大同青瓷窑等。

收藏机构为:深圳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婺源博物馆及上海高悟楼、九砚山房、观叶楼、广州红苒精舍、暂得楼、深圳宝光艺术等。

古代瓷器:汉魏六朝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黑釉鸡首壶东晋德清窑高24.6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14.7厘米高梧楼藏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

德清地区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黑釉唾壶东晋高10.7厘米口径9.6厘米底经10.6厘米高悟楼藏

酱釉唾壶东晋德清窑高8.3厘米口径8.9厘米底经9.8厘米高梧楼藏

褐釉多足砚南朝高7.1厘米口径19.5厘米底经25厘米高梧楼藏

黑釉碗南朝广东窑场高5.3厘米口径7.8厘米底经3.1厘米1985年深圳西乡流塘村南朝墓出土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盘口瓶(低温釉陶)北朝高28厘米口径11厘米底经8.2厘米乐道堂捐赠深圳博物馆藏

黑釉瓷简史

瓷器中的青釉、黑釉、白釉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三种单色釉。

其实黑釉并不都是纯正的黑色,是有浓淡深浅色差区别的,即使同一地区、同一窑场,甚至是同一作坊,由于每次釉料配置的细微差别,烧窑时窑内气氛变化的不同,高温值及保温阶段时间长短的差异,釉层的薄厚区别等等,都会导致出窑后的不同色调,出现黑、黑褐、酱、茶叶末等深浅不一的釉色,所谓窑分五色,其实都归属于黑釉器。

真正意义上的黑釉瓷的烧成是在东汉时期。一般说来,汉代黑釉瓷,其胎质不如青瓷细腻,不同窑口生产的黑釉瓷,其产量和品质各不相同,产品质量以越窑为最好;同为黑釉瓷,质量上又有精细之分,碗、壶等饮食器和酒器,胎质较细,而瓿、罍等大型容器的胎质较粗。

汉代黑釉瓷施釉一般不到底,釉层一般不均匀,但少数的黑釉瓷,釉色丰厚,滋润如玉,黑如乌金,美观夺目。说明东汉时期,黑釉瓷的制造水平已相当高超。

黑瓷的成熟期在两晋时期,东晋德清窑的黑瓷,出土了成熟的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呈黑色或黑棕色等,釉质滋润,色泽黑亮如漆,风味独具。同时,北方黑釉瓷也在北朝后期烧成,但整体质量、产量皆低于南方。

随着唐朝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黑釉瓷也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北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烧制黑釉瓷的窑口,如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禹县的下白峪窑、鹤壁窑、郏县窑,陕西省铜川黄堡窑,山西省的浑源窑,山东淄博的磁村窑等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中,推崇茶圣陆羽青则宜茶的情趣,所以,越窑青瓷的地位仍然坚不可摧,黑釉瓷仍然未能挤入当时瓷器的主流。

至宋代,黑釉瓷才真正进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

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君臣斗茶之风,席卷朝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这一风尚,极大地刺激了黑釉瓷生产的兴盛和繁荣。其时,黑釉瓷品种大量出现,质量空前提高。

宋代生产黑釉瓷的主要窑口有: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和福建建窑等。其中,建窑和吉州窑茶盏最受推崇。

随着两宋王朝的远去,斗茶文化、饮茶方式的改变,黑釉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且又因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后,素雅沉静的青花和五色斑斓的彩瓷,独领风骚、一统了中国瓷器的江湖。

黑釉瓷也就离中国瓷器的主流越来越远,并最终从中国瓷器史的嫡系中悄无声息退出了。

古代瓷器:隋唐五代的黑釉瓷器珍品欣赏


花瓷瓶唐高11.6cm口径3.8cm底经4.3cm高梧楼藏

花瓷花口胡瓶唐高31.4cm底径8.6cm红苒精舍藏

花瓷双系蒜头瓶唐高24.8cm口径2.4cm底径8.5cm红苒精舍藏

花瓷双系瓶唐高28.5cm口径9.2cm底经13.2cm红苒精舍藏

花瓷注子唐高32.2cm口径1.2cm底经13cm红苒精舍藏

唐花瓷

钧瓷始于唐,初名道玄瓷,后名花釉瓷,又名拓釉花瓷和花瓷。这种花瓷由于在黑釉、褐釉,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高温烧制而泛现出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班,或蓝、白、绿、灰相间的流纹,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突破了唐代以前单色釉一统的局面。

唐代花釉瓷和宋代钧瓷有相似之处,据唐人南卓《羯鼓录》记载该瓷产于河南鲁山,经故宫博物院1977年三次排员赴河南调查,在鲁山段店和禹县的上白峪发现了唐代窑址。因禹县是宋代钧窑的故乡,与唐代花釉瓷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被陶瓷史学界称之谓唐钧瓷。

唐代花釉瓷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它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而闻名于世,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唐三彩并称唐代两大彩瓷成就,与密色瓷、唐三彩共称唐代三大名瓷,存世量比宋代五大名窑还要稀少。

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花釉瓷利用釉的流动,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表似无形,妙趣横生,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声。

赵青云、许天申在《钧瓷的兴起及其工艺持片》一文中也说:唐代花瓷出现,为宋钧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钧瓷在北宋成为五大名窑之一是与唐钧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的。

花瓷注子唐高15.1cm口径7cm底经7.9cm高梧楼藏

12345下一页

唐代耀州窑黑釉瓷器欣赏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八大窑系之一,与宋代的“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耀州窑始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续烧,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前后有八百多年的烧造历史。   耀州窑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铁锈花等。其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一经窑变,气象万千,俊俏飘逸。一出世就显示出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其产品被誉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走进宫廷、深入官府,深受中外人士的追捧和青睐。

唐代 黑釉执壶、黑釉注碗

唐代 黑釉碗

唐代 黑釉执壶

唐代 黑釉执壶

唐代 黑釉钵、黑釉碗

唐代 黑釉盆

唐代 黑釉盖罐

唐代 黑釉双唇大罐

唐代 黑釉钵

唐代 黑釉罐

唐代 黑釉双耳罐

唐代 黑釉双耳罐

唐代 黑釉双耳罐

唐代 黑釉仕女瓶

唐代 黑釉瓶

唐代 黑釉瓜棱执壶

唐代 黑釉唾盂

唐代 黑釉车轮兽面座枕

唐代 黑釉瓜棱执壶

唐代 黑釉执壶

唐代 黑釉瓜棱执壶

唐代 黑釉塔式盖罐

古代瓷器:唐代耀州窑黑釉瓷器欣赏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八大窑系之一,与宋代的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耀州窑始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续烧,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前后有八百多年的烧造历史。耀州窑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铁锈花等。其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一经窑变,气象万千,俊俏飘逸。一出世就显示出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其产品被誉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走进宫廷、深入官府,深受中外人士的追捧和青睐。

唐代黑釉执壶、黑釉注碗

唐代黑釉碗

唐代黑釉执壶

唐代黑釉执壶

唐代黑釉钵、黑釉碗

唐代黑釉盆

唐代黑釉盖罐

唐代黑釉双唇大罐

唐代黑釉钵

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