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瓷器鉴赏与收藏

瓷器鉴赏与收藏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收藏

2020-11-03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叶佩兰,1937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56年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半个世纪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庋藏文物的整理、定级、存档工作,还考察过中国南北方的古瓷窑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各省市参加文物局特许出口文物鉴定工作,在多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举办的陶瓷鉴定学习班授课。曾赴英国、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曾编著《斗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中国彩瓷》《汝窑聚珍》等书籍,其中《元代瓷器》荣获第二届全国对台宣传画册二等奖。

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化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委员会委员。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瓷器收藏的门坎儿较多,不是指价格,而是指鉴别。瓷器不像书画,瓷器不知道作者,于是给造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瓷器鉴赏与收藏》一书以鉴赏与收藏为着眼点,由业内权威专家李知宴先生主编,系统地讲述了各个时代的瓷器发展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鉴定特点,文字翔实,体例严谨,既有专业的艺术品鉴赏鉴定知识与技巧,又有指点迷津的鉴赏指南,同时收录了大量近年来拍卖市场的艺术品图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博采众长,在第一时间,从各个角度方位,提供第一手的艺术品收藏鉴赏知识与资讯。

明宣德时期瓷器有哪些种类

宣德窑生产的品种之多是空前的,釉下彩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斗彩。单色釉方面有甜白、红釉、蓝釉、洒釉、仿龙泉釉、酱色釉、低温绿釉、孔雀绿釉、仿哥釉和仿汝釉,杂釉彩方面有刻酱彩和各种金彩器等。

青花瓷器

宣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样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面肥厚闪青,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常见纹饰有枇杷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梅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凤、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锦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釉里红瓷器

宣德釉里红瓷器继承了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工艺并有所改进,呈色更加鲜艳稳定。在传世实物中,宣德釉里红瓷器都是官窑器,以三鱼高足碗及三果高足碗稍多见,但传世数量亦有限。如果仔细观察,看上去相同的三鱼或三果高足碗,其实是两个品种,除了釉里红以外,还有一种是将白釉按纹饰剔去,填上红釉,为一次高温烧成的剔填红釉品种。

白釉瓷器

宣德白釉不同于永乐,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长物志》说“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并且器面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釉面的这种特殊现象,在明代为宣德器所独有。器型主要有梅瓶、四方折角瓶、钵、高足碗、鸡心碗、撇口式盘、碗、抱月瓶、大盘、墩式碗、葫芦瓶等。

宣德时期白釉多见浅划暗花,薄胎器上的暗花部分和胎釉的白色相比,往往微有青色。图案花饰以缠枝花和龙凤纹为多见。凡半胎的盘、碗之类器物,器壁薄而器底稍厚且不透亮。款识有青花款及浅划暗款两种,青花款除中、小盘类书于器物外底,其他琢器往往书于器物口沿处。

红釉瓷器

宣德时期的红釉比永乐时期的鲜红釉颜色略深,并且有鲜红和豇豆红两种,鲜红因烧成气氛的不同,有深、浅不同的红色,习称宝石红、祭红等等。鲜红釉的器型以盘、碗较多见,僧帽壶、梅瓶、莲瓣纹卤壶、梨形小壶、香炉、洗等则数量较少。大多无纹饰,仅少量有刻划暗龙或莲瓣纹装饰。

宣德红釉瓷器分里外全红和里白外红两种, 口边都有一圈自然形成的很窄很齐的白边,也称“灯草边”,只是宣德红釉瓷的白边没有永乐时的白,略带青灰色,因此也有称之为“虾背青”的。在自然形成的器口、器足及凸棱处白边的映衬下,宝石红色更加光彩夺目。

宣德红釉器有的器壁上有极细的暗花。圈足内一般是白釉,有青花或暗刻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蓝釉瓷器

宣德时的蓝釉瓷器因其色呈深蓝色,像蓝宝石那么光润幽亮,因此也称之为“宝石蓝”。常见的器型有盘、碗,还有水仙盆等不常见的器型。和红釉器一样,蓝釉器口边、足边也有自然形成的窄齐白边“灯草边”,器里也是蓝或白两种颜色,部分盘壁有极浅的暗纹。圈足内白釉,有青花暗刻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

洒蓝创烧于宣德时期,因其色如雪花隐于蓝釉内,所以又名“雪花蓝”或“青金蓝”,用竹管醮蓝釉往白釉上吹,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是吹釉,形成蓝白相间深浅浓淡大小不一的特殊釉面,像天空中织着的密密麻麻的雪花,又像雪地上撒落的蓝粉,这类品种常见厚胎盔子碗或钵缸。有的光素无纹,有的釉下划暗纹饰,多刻款。宣德洒蓝器传世极为稀少,一般常见者为洒蓝刻花龙纹钵。

孔雀绿釉瓷器

孔雀绿釉是两次烧成低温釉品种,即在高温烧好的白釉瓷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制。还有一种在高温烧成的涩胎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成。这类瓷器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子易脱落。釉子颜色很像孔雀羽毛的颜色,因此得名。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宣德层出土了孔雀绿釉大碗及高足杯,釉层很薄,透出下面的白釉,器里亦为白釉,足稍高。

明宣德•白釉暗刻龙纹罐

明宣德·白釉暗刻龙纹罐

高20.5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下暗刻云龙纹。色泽淡雅柔和,刻花刀法娴熟,纹样生动细腻。

明宣德•白釉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

明宣德·白釉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

高10.3厘米,口径15.2厘米

撇口,深壁,下腹微硕,圈足。此类碗形,造型如钟倒置,故通称“仰钟式碗”。碗心及碗壁均在坯土未干时先锥划凤凰一对,穿飞于转枝及缠枝莲纹中,内口沿划卷草纹一周,外底边则为双层仰莲瓣纹,纹饰锥划后再罩白色透明釉。胎骨稍厚,白釉微泛浅青,圈足露胎处呈浅橘色,并夹带铁斑,底部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红釉暗花双龙纹盘

明宣德·红釉暗花双龙纹盘

高3.7厘米,口径18.1厘米

盘底内凹外凸。内外壁均施红釉,底施白釉。内壁印饰双龙赶珠纹,印纹稍深,凸起纹饰略见白筋,口足均露白边,釉面多橘皮纹。胎质细腻洁白,胎釉间泛浅橘色。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青圈。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碗

直径10.9厘米

宣德本朝碗,内外施浓艳红釉,釉质晶莹凝厚,口沿留一线灯草口,红白分明。据文献记载,此品种釉料中加有红宝石粉末,故有特殊的红宝石般色泽,流传至今,较为难得。口沿小修。“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明宣德•霁蓝釉盘

明宣德·霁蓝釉盘

直径18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里外满施霁蓝釉,釉层较厚,釉面泛橘皮纹,颜色深沉艳丽,非常高雅。

明宣德•孔雀绿釉白里暗花双龙纹盘

明宣德·孔雀绿釉白里暗花双龙纹盘

高3.9厘米,口径17.9厘米

撇口,弧壁,圈足。外壁施低温孔雀绿釉,器内壁锥印双龙纹,盘心浅划三朵排列成品字形的云纹。内壁及底施白釉泛青,釉色莹亮蓝绿,口白底深,底边积釉一道,边线不匀,釉面满布细小开片纹。圈足露胎,胎质洁白。器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鼎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鼎

高12.2厘米,口径15.1厘米

全器以七道双凸弦纹为饰,外罩孔雀绿釉,内白釉微泛青,有黑疵斑点,足部积釉处呈色深蓝,足底无釉,孔雀

明宣德•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

明宣德·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

高7.5厘米

高足外撇,杯底与高足接合。因凸节把便于在马上执饮,故又称为竹节把杯或马上杯。杯上绘庭园、湖石、蕉柳,一仕女执扇坐于庭内,注视两童嬉戏草地花间。图案皆以小笔蘸画,笔触圆润流畅,花色浓艳,釉面橘皮纹明显,为宣德官窑的典型器。

明宣德•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直径40.5厘米

敛口圆腹,圈足,细砂底,器型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外壁绘卷草、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卉,口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明宣德•洒蓝刻花莲塘鱼藻纹碗

明宣德·洒蓝刻花莲塘鱼藻纹碗

高8.9厘米,口径20.6厘米

外壁施蓝釉,釉下刻饰莲塘鱼藻纹,碗内及底部均施白釉,白釉尤泛青。蓝釉深浅不匀,浅处透白,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凹凸不平。在放大镜下,刻纹沟线内,蓝釉如孔雀绿色,呈色鲜丽。足圈平削露胎,质坚细腻。器虽无款,然形制、胎釉、纹饰应属典型宣德制品。

明宣德•釉里红刻花鱼藻纹荷叶盖罐

明宣德·釉里红刻花鱼藻纹荷叶盖罐

高25厘米,口径13.8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 圆唇,短颈,荷叶形盖,宝珠形纽,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红釉,肩部留白绘缠枝莲纹一周,胫下绘仰莲纹一周,腹部主体留白描绘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肩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高10.4厘米

通体施白釉,碗外壁饰釉里红三鱼,鱼头椭圆上扬,肚硕微垂,尾部肥大呈长圆翘起,内壁浅印双龙纹。胎质略厚,白釉莹洁,红釉色泽鲜丽。碗心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加双圈。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宋元瓷器鉴赏与收藏


李知宴

内容简介:

《宋元瓷器鉴赏与收藏》一书由国内知名鉴定专家李知宴主编,按窑口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宋元时期各具特色的瓷器的发展、胎釉、器型、纹饰等情况,精益求精的官窑工艺绝伦,注重实用的民窑简朴大方,融合异国风格的外销瓷特征明确,三者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共同构成了宋元瓷器的灿烂文化。

李知宴,1937年出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整理研究故宫珍藏的官窑瓷器,进行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系统地开展对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近50年来一直从事陶瓷考古、陶瓷器艺术鉴赏、陶瓷真伪鉴定工作。在中国、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陶瓷文章200余篇,已出版专著或合著20余本。其主要专著有《中国陶瓷简史》《中国陶瓷》《中国釉陶艺术》《唐三彩》《中国陶瓷文化史》《史前—五代的中国陶瓷》《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等。

南宋 龙泉窑青釉鼓钉三足洗1口径16.5厘米

南宋 龙泉窑青釉双鱼耳瓶高17.1厘米

南宋 龙泉窑青釉贴塑龙纹盖罐高25.4厘米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春睡仕女枕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缠枝莲纹梅瓶

外销瓷系里青瓷与青白瓷的特点

◇青瓷

龙泉窑青瓷在中国瓷器的外销中所占比重极大。在南亚、东非、日本和伊朗等国均发现了大量的龙泉青瓷。尤其是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水的12 700多件的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龙泉窑瓷,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虽然目前还广州、泉州和温州等古代窑口还没有发现大量龙泉窑系青瓷外销的记载和实物,但在浙江宁波宋元市舶库附近的东门口海运码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龙窑青瓷,显然是要输出时被损坏而丢弃在此。无论是数量的巨大还是品种的丰富均可弥补我们对于龙泉青瓷外销认识中的不足。这批龙泉青瓷的胎质细腻、洁白,釉层凝厚,滋润如玉,颜色呈粉青、翠青和梅子青等色。器型有宋元时期常见的夹层碗、莲瓣盘、折沿盘、直口盅、敞口洗、葵口洗、鬲式炉、鱼耳瓶、贯耳瓶

等。具有元代典型特征的有莲花碗、宽圈足碗、翻口收腹碗、高足碗、敞口小底碗、“增添福禄”款碗、菊瓣碗、蔗段洗、贴花双鱼洗、云叶洗、蔓草荷叶洗、花卉纹盘、菊瓣盘、大宽沿仰莲盘、大平底印花盘、堆花瓶、奁式炉、侈口盅、荷叶盖罐、灯盏等。这次发现的龙泉遗物与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水的器物中很多品种都是一致的,证明了龙泉窑系窑址和海运码头遗迹出土的宋元龙泉窑青瓷是作为外销瓷运到海外各国的。

东南沿海青瓷除龙泉窑外,其他还有泉州窑、汀溪窑和厦门窑等。泉州东门窑所出的碗、盘、碟、钵、盒等器物,主要作为外销瓷。釉色以青釉为主,也有带黄带褐的,色泽深浅不一。胎体较厚,有浑厚凝重之感,大型的碗、盘等表现得尤为突出。釉面呈现出细小的冰裂纹。纹饰以莲瓣、缠枝花卉和刻划的几何线纹为主,绘画较为简朴。同安汀溪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外销窑口之一。以器内刻饰划花纹、篦点纹,器外刻线条纹,底足无釉的青瓷碗为特点,被称为“珠光青瓷”。此种瓷明显受到龙泉窑影响,属于青瓷系,烧这种青瓷的碗在福建除了同安外,还有安溪、南安、闽侯、连江等,浙江有武义、东阳窑等地。

◇青白瓷

青白瓷窑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及沿海等省份,以江西窑场众多。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系为外销的一大品种,其规模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均不亚于龙泉窑系,当为这一时期外销瓷的重大组成部分。在江西,除景德镇窑外,仿烧青白瓷窑的还有吉州窑、南丰白舍窑、赣州七里镇窑、宁都窑、乐平窑、靖安窑、南城窑、婺源窑、横峰窑等。这些青白瓷窑中福建、广东两省的青白瓷主要作为外销。景德镇窑不仅外销,同时也要满足国内的需求。这些青白瓷的外销在亚、非等国家的沿海地区的古遗址中,均有出土。如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的埃及均有来自东南沿海的青白瓷。

宋代景德镇窑以胎薄釉纯,色泽青白的青白瓷而闻名,以质优而冠绝群窑,成为比较集中地代表宋代制瓷水平的一个名贵品种。在它的影响下,当时的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许多窑场均相继仿烧景德镇的青白瓷,其影响深远,在中国陶瓷史上形成了并列于青瓷窑系的“青白窑系”。

福建省在宋元时期烧造青白瓷的窑场有闽北的建阳、光泽、松溪;闽中的闽清、福清、连江、莆田和仙游;闽南的德化、永春、南安、安溪、泉州、同安和厦门等地。以德化窑及泉州附近的窑场最为有名。德化外销青白瓷品种齐全,数量众多,有青白釉印花军持、青白釉印花盖盒、青白釉瓶、青白釉印花盖壶、青白釉印花罐形壶、青白釉弦纹洗、青白釉印飞凤纹碗、青白釉莲纹碟、青白釉印花高足杯等。

广东潮州窑的青白瓷外销有青白釉瓜棱盘口瓶、青白釉刻花瓶、青白釉刻花碟、青白釉刻花碗、青白釉水盂、青白釉瓜棱罐、青白釉莲蓬式三联盒、青白釉瓜棱盒、青白釉圆筒身划花盒、青白釉圈足喇叭口低棱腹长流执壶、青白釉佛像。

尤其是潮州窑出土的一批西洋狗和西洋人高鼻卷发的头像瓷塑制作水平高超,当为适应当时外销的需要。广东西村窑外销青白瓷有青白釉长颈喇叭口点彩军持、青白釉绘花碗、青白釉划花碗、青白釉划花加彩绘花卉碗、青白釉鼓钉小缸、青白釉瓜式点彩小缸、青白釉壶、青白釉小花瓶、青白釉小杯和青白釉点彩小水盂等。这些多销往东南亚、日本、菲律宾等地。

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甁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镂雕双鱼高足杯高10.5厘米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仰莲座狮子薰炉一对

陶瓷收藏与鉴赏:永乐时期瓷器收藏鉴赏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圆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部饰忍冬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胫部为析枝花卉纹。莲花在佛教艺术中被奉为"佛门圣花"。宋周敦颐"爱莲说"谓:余独爱莲之出污尼而不染,称誉莲花清高圣洁的品格。莲花是我国瓷器上典型的装饰图案,自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明代瓷器上莲花纹多种多样,有缠枝,折枝,串枝等形式。此器造型隽秀,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料,色调清雅明朗,纹饰描绘盘曲迂回,潇洒自然,线条舒展柔美,为永乐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盆

盆敞口,折沿,深腹,平沙底。通体饰青花纹样,外口沿为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内口沿绘江牙海水纹,内壁绘缠枝花卉纹,内心绘团花纹。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此器为永乐朝的创新式样,形制仿自伊朗黄铜折沿盆,而装饰是中国传统纹样,反映出明初中外文化交流与影响。造型简洁饱满,青花色泽浓艳,纹饰清新雅致。宣德时期有同样形制和纹饰的器物,宣德器浑厚凝重,永乐器轻盈秀美,艺术风格不同。清雍正时期有仿,但纹饰纤柔,线条不够豪放。

青花瓷器收藏与鉴赏


瓷器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瓷器的出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瓷器的英文:china,代表了瓷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瓷器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及鲜明的艺术价格。瓷器收藏俨然成为了中外藏家的最爱。

瓷器,收藏中第一大类。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收藏的热潮中来,对于收藏类别,则分为瓷器,玉器,杂项,字画四大类。而瓷器,绝对是收藏者的收藏首选。中国的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早至东晋,就出现过陶器,直至唐代,便出现过青釉瓷器,宋代时候则达到中国瓷器第一个高峰。宋代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在2012年的春拍市场中,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口洗大放异彩,4000万港币起拍后,经过34轮脚架,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宋代瓷器在全球范围的拍卖纪录。随着高价成交的消息传遍全球拍卖市场后,也标志着汝窑代表的宋代瓷器得到了收藏者的认可。

随后出现元代青花,元青花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天价,人们便开始对元代青花开始关注。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我国的外销瓷在世界上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由此让全世界都对于中国的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往往当欧洲人提到中国的艺术,第一想到的便是中国的瓷器。

到了明代,清代更是中国瓷器的另一座高峰。青花瓷,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尤其是清代的康,雍,乾阶段,瓷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顶峰,形体秀美,胎体轻薄,实彩细润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在当时那个年代,家里有没有瓷器,也成为了衡量贵族家族身份高低的标准及实力的象征。

中国瓷器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登峰造极的铸造工艺,也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兴与衰。中国瓷器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浓郁醇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风韵,征服了中外藏家。

伦敦是中国瓷器走向国际的据点。据业内专家介绍,由于英国有很多的艺术机构,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阿尔伯特和维多利亚博物馆、伦敦大学大伟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牛津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它们都收藏有中国大量的古董和高品质瓷器。而英国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藏的中国瓷器水准更高,也让世人钦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积累,英国伦敦才奠定了其作为中国艺术品尤其是瓷器的全球中心市场的地位。

因此,如果说英国的中国古陶瓷研究强化了中国陶瓷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学术意义,那么苏富比和佳士得则奠定了中国古陶瓷在世界艺术市场上坚实的商业地位,成为推动中国瓷器风靡海外市场的两股核心力量。这一点从两大国际拍卖行在伦敦拍卖会上的相互攀比就可以一览无余。

国外由于对瓷器的收藏比国内早,收藏氛围浓,而且国外藏家资金雄厚,因此国内瓷器市场成交额与国外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同时表示,从近几年瓷器价格一路稳中有升的走势来看,他对国内瓷器市场还是很有信心。张跃进对此也表示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她认为,虽然国内拍卖行业才经过十几年的历程,的确还有些制度和服务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从瓷器方面来看,目前国内正在逐步赶追国际市场。而且随着国内藏家数量的增多、对瓷器认识程度的提高,中国瓷器会稳步上扬。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如果国内拍卖行能得到如“鬼谷下山”图大罐类似的精品,或许也能拍出那么高的价钱。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被整个世界关注着。

《彩陶鉴赏与收藏》


内容简介:

《彩陶鉴赏与收藏》

自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发现以后,中国彩陶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由于彩陶的造假比较多,其总量已经大于真品,如无本而仿、有本而仿、真器伪纹、拼接作伪等作伪手段都有见,鉴定时我们应注意分辨。《彩陶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彩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各时期彩陶特点、彩陶的收藏与养护,以及鉴定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文字翔实,图文并茂,让读者领略彩陶的无穷魅力。

姚江波

姚江波,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系,同年开始在河南三门峡博物馆、虢国墓地等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西周晚期玉器、青铜器及古瓷器的研究,先后在浙江大学、湖南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专著30余部,其中两部分别获得河南省三门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在各级报刊如《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等发表专业类文章50余篇。接受河南电视台《中华古代瓷器鉴赏系列》栏目100多期的专访,受到各界好评。

精选文章:

彩陶的收藏价值点及收藏渠道

彩陶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即成为收藏市场上的宠儿,中国彩陶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但中国彩陶的收藏主要以国内为主,国际上虽然也有一些中国的彩陶,但数量和种类都不是很多,在世界各地的古玩市场上基本上也很难觅到踪影。

新石器时代彩陶在市场上表现活跃,有一些显著特征。从大型古玩市场来看,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主要存量于大型古玩市场,如北京的潘家园、北京古玩城、琉璃厂等大型的古玩市场上就常见到彩陶的身影,而且从数量上看不在少数,但集中于专卖店倒是很少,只有几家,主要是零散地夹杂在一些小摊位之中,这些摊位之上有时摆放着几件彩陶,多则十几件, 但总量规模比较庞大。

从文化类型上看,在大型古玩市场上基本上新石器时代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彩陶都能见到,如大地湾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姜寨类型、大河村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类型等都有见,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数量上看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早期大地湾文化类型彩陶很少见,但半坡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则经常可以看到,而且数量比较多;后岗类型、姜寨类型、大河村等类型彩陶在数量上不是很常见,多数只是偶见;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则最为常见;而在马家窑之后的齐家文化彩陶在数量上则是急剧减少;再后期的四坝、沙井等文化类型彩陶出现的概率也比较小。由上可见,从大型古玩市场上的文化类型特征来看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就是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鼎盛和衰落有关,以兴衰为序列,初始期的大地湾彩陶在数量上比较少,而鼎盛期的半坡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以及马家窑鼎盛期的半山、马厂等类型彩陶较常见,而衰落期的沙井文化等类型彩陶出现的数量就更少了。

从小古玩市场上看,盛世收藏。今日中国恰逢盛世,中国民间收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古玩市场星罗棋布,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如省会城市、地区级城市和县级市里都有一到两家古玩市场,甚至更多,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古玩市场都有很多彩陶,而是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如甘肃多数以马家窑彩陶为主,再如西安就是以半坡彩陶为多,再如河南的一些城市多是以庙底沟类型彩陶为多,等等,而在南方的一些小的县级市古玩市场找不到彩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古玩市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不仅仅是只限于街市的形式。在中国,民间交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就是在藏友和熟人之间私下的交易,这种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另外在农村可能会碰到很多上门收购的贩子,这应该说也是一种交易;文物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艺术品的需求,近年来也增加了文物商店文物的数量;还有就是拍卖行里也有很多彩陶供交易,总之中国彩陶收藏古玩市场多而复杂。从真伪情况看,无论是大型古玩市场还是小型古玩市场或是拍卖行等都有许多彩陶珍品,不少人都如愿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珍贵艺术品,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伪器在里面。真伪鉴别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伪器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先辨明真伪,另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是作为艺术品欣赏而购买,还是作为文物真品来购买。从收藏人群来看,彩陶的收藏人群很庞大,这源于彩陶自身的价值所在。彩陶开中国绘画之先河,在造型艺术、审美艺术、绘画艺术以及色彩艺术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对现代艺术更是有着借鉴的作用,是每一个画家和艺术工作者所追求的。

彩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特别是在文字没有产生的原始社会,彩陶就相当于一部浩瀚的史书,忠实地记录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新石器时代彩陶在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学、民族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于是博物馆、大学以及全球的众多研究机构便成为重要的收藏群体。正是因为彩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彩陶才具有了相当意义上的经济价值,产生了价格。不过近些年来,彩陶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虽然他们也很欣赏彩陶的艺术价值,但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具有升值潜力和保值价值的艺术品在收藏。

以上简单介绍了中国彩陶收藏市场的一些情况,虽然彩陶产生的历史很长,但彩陶在收藏市场上的历史却不是很长,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每一件彩陶能够保存到今天都是历经了岁月长河的考验,是相当珍贵的艺术品, 鼎盛期彩陶的数量更是稀少,那么根据“物以稀为贵”的价格原则,彩陶一旦在收藏市场上以价格的形式出现,那么必然会是一浪高过一浪,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彩陶的收藏渠道有很多,如拍卖行、文物商店、群众自发艺术品市场等都有见,都是有效的收藏渠道。而在这些渠道当中最可靠的无疑应属文物局系统中的文物商店,一是开店时间比较长,有一些老底子;二是货物真品比较多;三是自发性的艺术品市场,三五户成群,出售的彩陶真伪参半,难以辨认,全凭自己的眼力,难免有失。

八角星纹彩陶豆

齐家文化·兽形灰陶盉

辛店文化·双钩纹单耳鬲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三角纹圜底钵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人头器口瓶

典藏大系:叶佩兰《瓷器鉴赏与收藏》


叶佩兰,1937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1956年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半个世纪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庋藏文物的整理、定级、存档工作,还考察过中国南北方的古瓷窑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各省市参加文物局特许出口文物鉴定工作,在多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举办的陶瓷鉴定学习班授课。曾赴英国、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曾编著《斗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中国彩瓷》《汝窑聚珍》等书籍,其中《元代瓷器》荣获第二届全国对台宣传画册二等奖。

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化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瓷器收藏的门坎儿较多,不是指价格,而是指鉴别。瓷器不像书画,瓷器不知道作者,于是给造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瓷器鉴赏与收藏》一书以鉴赏与收藏为着眼点,由业内权威专家李知宴先生主编,系统地讲述了各个时代的瓷器发展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鉴定特点,文字翔实,体例严谨,既有专业的艺术品鉴赏鉴定知识与技巧,又有指点迷津的鉴赏指南,同时收录了大量近年来拍卖市场的艺术品图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博采众长,在第一时间,从各个角度方位,提供第一手的艺术品收藏鉴赏知识与资讯。

精选文章

明宣德时期瓷器有哪些种类

宣德窑生产的品种之多是空前的,釉下彩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斗彩。单色釉方面有甜白、红釉、蓝釉、洒釉、仿龙泉釉、酱色釉、低温绿釉、孔雀绿釉、仿哥釉和仿汝釉,杂釉彩方面有刻酱彩和各种金彩器等。

青花瓷器

宣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样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面肥厚闪青,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常见纹饰有枇杷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梅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凤、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锦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釉里红瓷器

宣德釉里红瓷器继承了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工艺并有所改进,呈色更加鲜艳稳定。在传世实物中,宣德釉里红瓷器都是官窑器,以三鱼高足碗及三果高足碗稍多见,但传世数量亦有限。如果仔细观察,看上去相同的三鱼或三果高足碗,其实是两个品种,除了釉里红以外,还有一种是将白釉按纹饰剔去,填上红釉,为一次高温烧成的剔填红釉品种。

白釉瓷器

宣德白釉不同于永乐,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长物志》说“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并且器面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釉面的这种特殊现象,在明代为宣德器所独有。器型主要有梅瓶、四方折角瓶、钵、高足碗、鸡心碗、撇口式盘、碗、抱月瓶、大盘、墩式碗、葫芦瓶等。

宣德时期白釉多见浅划暗花,薄胎器上的暗花部分和胎釉的白色相比,往往微有青色。图案花饰以缠枝花和龙凤纹为多见。凡半胎的盘、碗之类器物,器壁薄而器底稍厚且不透亮。款识有青花款及浅划暗款两种,青花款除中、小盘类书于器物外底,其他琢器往往书于器物口沿处。

红釉瓷器

宣德时期的红釉比永乐时期的鲜红釉颜色略深,并且有鲜红和豇豆红两种,鲜红因烧成气氛的不同,有深、浅不同的红色,习称宝石红、祭红等等。鲜红釉的器型以盘、碗较多见,僧帽壶、梅瓶、莲瓣纹卤壶、梨形小壶、香炉、洗等则数量较少。大多无纹饰,仅少量有刻划暗龙或莲瓣纹装饰。

宣德红釉瓷器分里外全红和里白外红两种, 口边都有一圈自然形成的很窄很齐的白边,也称“灯草边”,只是宣德红釉瓷的白边没有永乐时的白,略带青灰色,因此也有称之为“虾背青”的。在自然形成的器口、器足及凸棱处白边的映衬下,宝石红色更加光彩夺目。

宣德红釉器有的器壁上有极细的暗花。圈足内一般是白釉,有青花或暗刻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蓝釉瓷器

宣德时的蓝釉瓷器因其色呈深蓝色,像蓝宝石那么光润幽亮,因此也称之为“宝石蓝”。常见的器型有盘、碗,还有水仙盆等不常见的器型。和红釉器一样,蓝釉器口边、足边也有自然形成的窄齐白边“灯草边”,器里也是蓝或白两种颜色,部分盘壁有极浅的暗纹。圈足内白釉,有青花暗刻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

洒蓝创烧于宣德时期,因其色如雪花隐于蓝釉内,所以又名“雪花蓝”或“青金蓝”,用竹管醮蓝釉往白釉上吹,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是吹釉,形成蓝白相间深浅浓淡大小不一的特殊釉面,像天空中织着的密密麻麻的雪花,又像雪地上撒落的蓝粉,这类品种常见厚胎盔子碗或钵缸。有的光素无纹,有的釉下划暗纹饰,多刻款。宣德洒蓝器传世极为稀少,一般常见者为洒蓝刻花龙纹钵。

孔雀绿釉瓷器

孔雀绿釉是两次烧成低温釉品种,即在高温烧好的白釉瓷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制。还有一种在高温烧成的涩胎上罩孔雀绿釉,再经低温第二次烧成。这类瓷器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子易脱落。釉子颜色很像孔雀羽毛的颜色,因此得名。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宣德层出土了孔雀绿釉大碗及高足杯,釉层很薄,透出下面的白釉,器里亦为白釉,足稍高。

明宣德·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

高7.5厘米

高足外撇,杯底与高足接合。因凸节把便于在马上执饮,故又称为竹节把杯或马上杯。杯上绘庭园、湖石、蕉柳,一仕女执扇坐于庭内,注视两童嬉戏草地花间。图案皆以小笔蘸画,笔触圆润流畅,花色浓艳,釉面橘皮纹明显,为宣德官窑的典型器。

明宣德·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直径40.5厘米

敛口圆腹,圈足,细砂底,器型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外壁绘卷草、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卉,口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高10.4厘米

通体施白釉,碗外壁饰釉里红三鱼,鱼头椭圆上扬,肚硕微垂,尾部肥大呈长圆翘起,内壁浅印双龙纹。胎质略厚,白釉莹洁,红釉色泽鲜丽。碗心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釉里红刻花鱼藻纹荷叶盖罐

高25厘米,口径13.8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 圆唇,短颈,荷叶形盖,宝珠形纽,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红釉,肩部留白绘缠枝莲纹一周,胫下绘仰莲纹一周,腹部主体留白描绘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肩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明宣德·白釉暗刻龙纹罐

高20.5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下暗刻云龙纹。色泽淡雅柔和,刻花刀法娴熟,纹样生动细腻。

明宣德·白釉穿花凤凰纹仰钟式碗

高10.3厘米,口径15.2厘米

撇口,深壁,下腹微硕,圈足。此类碗形,造型如钟倒置,故通称“仰钟式碗”。碗心及碗壁均在坯土未干时先锥划凤凰一对,穿飞于转枝及缠枝莲纹中,内口沿划卷草纹一周,外底边则为双层仰莲瓣纹,纹饰锥划后再罩白色透明釉。胎骨稍厚,白釉微泛浅青,圈足露胎处呈浅橘色,并夹带铁斑,底部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红釉碗

直径10.9厘米

宣德本朝碗,内外施浓艳红釉,釉质晶莹凝厚,口沿留一线灯草口,红白分明。据文献记载,此品种釉料中加有红宝石粉末,故有特殊的红宝石般色泽,流传至今,较为难得。口沿小修。“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明宣德·红釉暗花双龙纹盘

高3.7厘米,口径18.1厘米

盘底内凹外凸。内外壁均施红釉,底施白釉。内壁印饰双龙赶珠纹,印纹稍深,凸起纹饰略见白筋,口足均露白边,釉面多橘皮纹。胎质细腻洁白,胎釉间泛浅橘色。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青圈。

明宣德·霁蓝釉盘

直径18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里外满施霁蓝釉,釉层较厚,釉面泛橘皮纹,颜色深沉艳丽,非常高雅。

明宣德·洒蓝刻花莲塘鱼藻纹碗

高8.9厘米,口径20.6厘米

外壁施蓝釉,釉下刻饰莲塘鱼藻纹,碗内及底部均施白釉,白釉尤泛青。蓝釉深浅不匀,浅处透白,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凹凸不平。在放大镜下,刻纹沟线内,蓝釉如孔雀绿色,呈色鲜丽。足圈平削露胎,质坚细腻。器虽无款,然形制、胎釉、纹饰应属典型宣德制品。

明宣德·孔雀绿釉白里暗花双龙纹盘

高3.9厘米,口径17.9厘米

撇口,弧壁,圈足。外壁施低温孔雀绿釉,器内壁锥印双龙纹,盘心浅划三朵排列成品字形的云纹。内壁及底施白釉泛青,釉色莹亮蓝绿,口白底深,底边积釉一道,边线不匀,釉面满布细小开片纹。圈足露胎,胎质洁白。器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鼎

高12.2厘米,口径15.1厘米

全器以七道双凸弦纹为饰,外罩孔雀绿釉,内白釉微泛青,有黑疵斑点,足部积釉处呈色深蓝,足底无釉,孔雀

《明清彩瓷鉴赏与收藏》


内容简介:

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中国彩瓷发展最为迅速、成就最为突出的要数明清时期的中国彩瓷。在现在这个“盛世藏宝”的时代里,明清彩瓷作为中国陶瓷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并在古玩市场上大放异彩,屡创佳绩。叶佩兰主编的《明清彩瓷鉴赏与收藏》一书在吸收了中国彩瓷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考古发掘的新成就以及全国各博物馆的藏品,全面、科学、细致的对明清彩瓷进行诠释。全书通过200多张精美图片、翔实可靠的图片说明等对明清彩瓷进行全方位解读,让读者能够更为清楚全面地了解明清彩瓷,领略明清彩瓷的无穷魅力。

叶佩兰

叶佩兰,1937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56年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半个世纪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庋藏文物的整理、定级、存档工作,还考察过中国南北方的古瓷窑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各省市参加文物局特许出口文物鉴定工作,在多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举办的陶瓷鉴定学习班授课。曾赴英国、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曾编著《斗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中国彩瓷》《汝窑聚珍》等书籍,其中《元代瓷器》荣获第二届全国对台宣传画册二等奖。

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化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委员会委员。

样文:

火眼金晴识明成化斗彩

斗彩是成化彩瓷中闻名于世的品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面滋润沉静,与淡雅的青花和艳丽的釉上五彩搭配,形成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为名贵。从现存实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绘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有的器物还使用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后,烧成所谓的淡描青花器,然后再在釉面上的青花双勾线内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以多种色彩,再入炉烘烧而成。成化斗彩色彩有浓艳与浅淡之分,设色很多,却无黑彩;红彩鲜艳耀目,历代后仿者均难以企及;黄彩多样,变化多端;绿色大都透亮闪黄;紫色均很醒目,只有姹紫表面无光。成化时最著名的器型有鸡缸杯、婴戏杯、葡萄杯、花鸟杯、花卉杯、团花碗等。

◇【典型器】

鸡缸杯、天字罐、葡萄纹杯、婴戏纹杯等,均是成化时期的典型器,其画面疏朗秀丽,画法精致,在万历时期已经价值连城。如万历《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成化斗彩瓷中还有一种天字罐极负盛名。它是一种短颈、直口、丰肩、收腹、广底圈足的斗彩小罐,罐底往往书一青花“天”字楷款,故名。天字罐的造型端庄秀丽,形体虽小却有大器的风韵,其纹饰有缠枝莲、海水瑞兽、双龙戏水、海马行空等图,色彩艳丽柔和,画意飘逸洒脱。

◇【价值评估】

成化瓷因制作精美、传世数量少而在拍卖会上一直是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之一,无论是青花还是彩瓷均十分珍贵。一件斗彩鸡缸杯的价格通常都在数百万元人民币,近年来还有上涨趋势,如1999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一件成化的斗彩鸡缸杯,最后以2 917万港元成交。

◇【器型】

成化时期斗彩主要器型有高足杯、碗、盘、罐、瓶、洗、碟等,很少见大器。瓶高不超过19厘米,碗口径不超过23厘米,盘直径不超过18厘米,高足杯高度大致在7.6厘米左右。器型具有圆润端庄、清雅隽秀的特点。

◇【胎釉】

因其胎中的铁、钙含量下降,使得成化斗彩的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釉色纯净莹亮,

◇【彩绘】

成化斗彩色彩丰富、透明而鲜亮。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所用色彩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深绿、浅绿、松绿、浅紫、孔雀蓝、孔雀绿

等十余种。一般斗彩器物上多用三四种釉上彩,多者五六种,所施色彩的特征极为鲜明,如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油红浓艳而有光泽;鹅黄娇嫩透明而闪微绿;杏黄色闪微红;蜜蜡黄色稍透明;姜黄色浓,光泽较弱;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色皆透明而闪微黄;松绿浓重而闪青;孔雀绿浅翠而透明;孔雀蓝色泽深沉;葡萄紫恰如成熟葡萄色而透明;赭紫色暗;姹紫色浓而无光。

◇【纹饰】

成化斗彩的纹样主要采用勾勒平涂的画法,常见纹饰主要有鸡、花鸟、龙、天马、海兽、团蝶、鸳鸯、瓜果、山石、团花、莲花、菊花、牡丹、宝相花、八宝、高士、灵芝、蔓草、荷莲等。花朵只绘正面,人物衣着都是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无凹凸之感,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画面古朴典雅,情趣盎然。其纹饰有图案化与写实两种,但无论何种构图方式均给人以舒展大方的感觉。

◇【款识】

成化斗彩款识多为双方框二行“大明成化年制”楷款和“天”字楷款。“天”字款器物仅见罐一类,俗称“天”字罐。款识书写透出稚拙之气,笔道较粗,官窑款识应以成化帝本人所书为摹本。

明成化 斗彩瓜蔓行龙纹天字罐高12厘米口径11厘米

明成化 斗彩花卉湖石罐1高9.1厘米

明成化 斗彩花卉湖石罐2高9.1厘米

明成化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高7.6厘米口径6.8厘米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高3.8厘米,口径8厘米

明成化 斗彩夔龙纹杯高5厘米口径7.5厘米

元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技巧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 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袁述凡手绘作品·青花釉下五彩缠枝牡丹花瓶

优质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此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其中有许多与大维德瓶的水平、风格相似。而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至正型的青花是使用伊朗青料绘制烧成。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容易误认为宣德时期,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20年才逐渐被区分出来。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元青花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那么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元青花究竟应该如何估价?

关于文物艺术品的估价问题,按照价值规律。实际上并非每一件元青花都是一级精品。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那么什么样的才是至正型的元青花呢?这就涉及至正型的元青花器的鉴定。

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瓷,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盘,传世品也是以大盘为最多,而且这些传世的元青花大盘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家博物馆,是昔日王宫的遗留。这说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返销元青花技术的故乡—盛产米纳依彩绘陶器的伊朗。当然也有龙泉窑的大盘。这种大盘是我国以前没有的新型式样,系按照伊斯兰国家人的饮食习惯,置于地毯上盛放食物。盘子的直径达三尺,却极为平整,毫不翘棱变形。盘的样式为折沿,而且板沿很宽,有二寸多,适于手持搬动,分菱花和圆形两种。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圆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体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制作十分讲究,尤为精致。

元青花的装饰

至正型青花在纹样上的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又极为相似。从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画面精美生动。

西亚的特产花卉—大丽花,又称西番莲的缠枝花纹是元青花的最常见的纹样,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纹饰。元青花的纹饰分很多层,少则两三层,多达七八层,但均分主纹与辅纹两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子的中心为主纹,常见的有海水龙、云龙、凤凰、麒麟、孔雀、天马、狮子、鱼藻、草虫、牡丹、山茶、松竹梅、鸳鸯荷花、牵牛花、庭院竹石芭蕉以及十字宝杵等,辅纹有如意云肩、缠枝花、蕉叶、海浪、鱼鳞、龟贝、金钱、回纹、锁子连环、杂宝变形莲瓣等,极为丰富。

至正型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斑。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元青花无论大小盘、碗、杯、盏之属,均里外画花,有白底蓝花,也有蓝底白花,还有白底蓝花与蓝底白花分不同层次交织在一起。有的白花凸起,呈浅浮雕状,为预先在胚体上雕刻而成,可见元青花制作之精。

元青花的胎釉特点

元朝开始采用高岭山的优质瓷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配置瓷胎,胎质已经比宋代影青玻璃化程度高多了,坚实细腻,但仍然含有金属杂质,所以烧出后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处呈现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元青花的釉面颜色总体为青白色,早期偏青,并且釉子较厚,常有垂流泪痕,泪痕处颜色更加青灰。晚期的特别是至正型精品,釉子浓淡适宜,釉色透亮接近洁白。器里施釉少而薄,接痕更加明显。

元青花的防伪

随着元青花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日益提高,仿伪也愈演愈烈。鉴别元青花仿品的方法,首先需熟悉珍品的各方面特点。至正型青花不但数量屈指可数,品种和式样也不多,只有大盘、大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几种,只要牢记这些式样,任何生编硬造之器都不会迷惑人了。对于高度模仿器,则需要从造型、胎质、釉质、青花的发色、画面和画法等方面入手,仔细比较。一些细小的特征尤其要注意,比如元青花无论把杯、把碗或是一般圈足的碗、碟,底心凡露胎者多有一脐状凸起;带盖的大罐、梅瓶等,盖内又有一层子口,恰好将瓶、罐的口部套住;纹饰上缠枝花的花朵十分丰满硕大,叶子呈葫芦状,有一到五个尖瓣;海浪常画成有眼睛的小虫子浮出水面状;龙凤都是极细的颈部,显得头很灵活。龙多为三爪,锋利似钢钩;凤鸡头鹰嘴,多条尾羽飘飘如彩带。

毛瓷的收藏与鉴赏


讯 瓷库专家偶然在网上看到景德镇宫廷陶瓷有限公司在展厅中展出的一套毛瓷茶具的照片,被称7501毛瓷,查看了所有毛瓷的资料似乎只有75年文化大革命时景德镇才为毛泽东制作过专用瓷。其实不然,难道75年以前毛泽东一直用搪瓷碗、搪瓷杯吃饭、喝茶不成。这让瓷库专家有点想不通。

解放以后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毛泽东用的瓷器大量的是有景德镇提供,而大力宣传7501毛瓷仅是因为当时特定时代的需要。展厅中那套茶具的照片小了点,但看得出那套茶具仍是十几年前即六十年代初提供给毛泽东用瓷的翻版。茶具的式样、大小、看上去和过去制作的一样(照片太小无法完全肯定),花还是桃花,只是桃花的布局变动了一下。

我有一套六十年代初毛瓷的茶具,我原打算提供一些照片给大家,后来发现网上公布的毛泽东用瓷的照片都无法看清,有的干脆把主要的图案遮盖掉,我想大概是怕有人仿制吧,因此我也提供侧面图案的照片为好。

目前只讲7501毛瓷似乎太片面,景德镇的有关单位应该对景德镇制作毛泽东用瓷的历史有个比较全面的讲法,为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历史和景德镇为历代宫廷制作宫廷瓷器的历史加上光辉的一页。

小编建议大家不妨收藏一款毛瓷来投资增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