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大清雍正瓷器为什么能价值千万

大清雍正瓷器为什么能价值千万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2020-11-04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对于清三代的瓷器,很多人都是非常喜爱的,毕竟市场价格高,收藏价值大,肯定是受欢迎的。不过,也有部分藏家虽然醉心收藏,却对其中一些藏家市场价值如此之高感到不解,比如大清雍正时期的瓷器,有的价值千万以上,这样的高价就让不少藏家费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大清雍正瓷器的高价?为什么大清雍正瓷器能价值千万呢?

清三代,众所周知,指的就是康雍乾,这三个朝代烧制瓷器水平是最高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也改变了宋元明时期以青花瓷为主流的情况。可以说,在清朝时期,色釉或彩瓷的制作工艺不仅达到了巅峰,还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再加上乾隆皇帝在艺术方面的钻研,更是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

雍正时期的粉彩色调温润,看起来非常鲜艳却并不让人感到妖冶,这时候的瓷器立体感非常强,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叹为观止,为其赞叹。此时的仿宋代五大名窑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非专业人士很难区分开来。因此,大清雍正的瓷器器型最为丰富,但又带有创新,堪称一绝。

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仅有十三年,但是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雍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不仅使得社会安定,国家财力雄厚,经济发展快速,同时国内外市场都很活跃,制瓷工艺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继承康熙王朝时期的制瓷特点之后,雍正时期的制瓷业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为乾隆朝时期的鼎盛奠定基础。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充满了秀美,它与康熙时期的请不同,不仅柔美,而且俊秀,因此也是深受藏家的喜爱和欢迎。此外,雍正时期的瓷器更注重实用性,因此,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既有高雅风格又有实用性的艺术品。雍正青花不仅博采众长,同时还进行手法创新,增强其表现力,增加瓷器的艺术感。

雍正青花纹饰风格高雅,题材丰富,用笔精细,且构图清晰,层次分明,不仅强调主题,同时还配有诗句、印章等,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瓷器纹饰中,为其增加艺术风采。

总而言之,雍正时期的瓷器是清朝时期最完美,特征最明显的,这个时期的瓷器构思非常巧妙,而且器皿种类多样化,追求实用与美观统一,做到了完美结合。正是因为如此,大清雍正时期的瓷器市场价值才会那么高。而即使如此高价,依然 有不少人想要收藏却收藏不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大清雍正瓷器精品赏析:

1:清雍正青花仙人纳福尊,尺寸:高22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以周汉铜壶为形,端庄古雅,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层次清晰井然,口沿前后分别装饰灵芝竹石图和禽栖洞石图,并以留白凸起的弦纹线、“卍”字纹与金钱纹上下分隔展现主题纹饰:蓬头四仙图。画中所绘铁拐、刘海、寒山、拾得四仙,秃顶披发,因皆不施巾帻,谓之“四蓬头”。画中四仙布置错落,姿态各殊,形骨古野,怪戾骇俗。正面在祥蝠之下抱膝而睡的是铁拐李,身边傍依着大葫芦。左侧奔跑相告的是寒山,另一面绘出翘腿坐于古松树下的是拾得,与之对语者则是刘海,肩上伏蹲的金蟾吐出一道金钱仙气,神秘而有趣。纵观全图,放笔纵墨,轻盈飘逸,诸仙情势俱佳,形象诡怪,得妙趣于天然,一如明初名家商喜之作《四仙拱寿图》,运笔刚劲有力,气势挺健,饱满而富有弹性;衣纹走势棱角分明、潇洒利落,自见飘逸之气。对四仙的嘴、眉、颧骨均加以强调,使形象更具冲击力和生命力,尤其对嘴部的夸张表达,突出了“笑”态,增强了画面的喜庆气氛,予人观之,忍俊不禁,深受感染。与高超的人物技法相匹配的山石诸景同样引人入胜,山石苍润,皴法俨然,运笔稳健而锋芒凌厉,结构跌宕多姿,富有变化。古松横欹生姿,遒劲盘曲,前后呼应,为构图增添空间感。青花一色于不同技法运用之下各见风韵,时而淡如浮云,时而重若浓墨,时而缓似流水,时而急像飞瀑,运笔所至处,俱含意蕴,纵观雍正一朝青花御瓷之中未见有出其之上者,是为一绝。

本品巧妙地借用佛、道两教的典型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进而达到传神写意上的一致。人物容貌虽见寝陋,神态却从容潇洒,具有灵动飘逸的禅画特色。铁拐李为道家仙人,居八仙之首,法宝葫芦里装灵丹妙药,可包治百病使人长生不老;刘海传说曾受八仙的点化而修道成仙,能为人带来财运和福寿;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相传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然而寒山、拾得又有道家的一面,虽以佛为表,实是佛道合一。本品撷纳四仙恢谐可爱的形象,洋溢出喜庆祥和的气息,且融四仙于一体,取其瑞意,表达增寿纳福、万寿无疆之义。

雍正一朝御瓷装饰图案之中仙人题材非常罕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康熙晚期御瓷风行以神仙吉庆贺寿图案为装饰主题,而且传世数量众多,分别为各大公私文博机构典藏。依据雍正三年江西布政使常德寿《查讯安尚义烧造磁器折》、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年希尧的奏折可知,康熙五十九年明珠家奴、大盐商安尚义曾派家仆马士弘等三人“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磁”,为清宫进贡御瓷,称为“安尚义效力处”,至雍正五年初方为雍正皇帝正式撤销,前后持续七八年之久,是为长期被人忽略的“安窑”。结合传世对应实物可知,安窑设立之初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康熙皇帝七十大寿准备贺寿御瓷。(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驾崩,时年为康熙69岁,次年三月则为70岁)。安窑的康熙晚期作品在纹饰上突出贺寿吉庆之意,所以流行神仙贺寿题材;在款式方面,流行书写横款,如六字单行横款、双圈六字三行楷书横款,当中“清”字多写成“淸”的器皿,皆为安窑所造,是辨识安窑的主要依据。

本品恰恰继承了康熙晚期贺寿御瓷的典型风格,使用神仙贺寿题材,处处可与安窑贺寿御瓷比对,例如南京博物院典藏“康熙 斗彩和合二仙纹花盆”所描绘的神仙形象与本品最为接近(见《清瓷萃珍》图27);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康熙 青花渔家乐图四方花盆”、“康熙 青花祝寿图六方花盆”山石景地画法与本品高度一致。(分别见《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页518,图337和页524,图339)。对比康熙安窑贺寿御瓷与本品之风格,如出一辙,流露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因此本品烧造时间必然距康熙一朝不远,并与安窑存.

本品的写款也是有别于雍正朝其它御瓷,为单圈六字三行楷书横款,独特而罕见。

2:清雍正斗彩八仙图撇口盌(一对),尺寸:直径10.6厘米×2,估价:HKD 2,0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11,860,000 ,成交时间:2010.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器为著名日本艺术收藏家中野忠太郎(1862-1939)之旧藏,二十世纪初购入。

3: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如意耳抱月瓶,尺寸:高53.2厘米,估价:RMB 6,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1,615,000 ,成交时间:2013.12.0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本器圆口,首部呈葫芦状,束颈,腹部扁圆。颈部装饰如意耳,首部绘青花缠枝花卉,连珠花卉等纹饰,腹部主题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卷草纹勾勒边缘。器形及青花发色刻意模仿明代青花抱月瓶,青花笔意间尚存永宣豪放浑厚之感,颇得前朝古韵。为雍正朝典型青花作品。构图清晰明快,绘画严谨缜密,造型清逸,《陶雅》有评“雍正背壶式瓶,多画串枝莲。及花鸟果品,亦殊可赏也。”,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式抱月瓶为雍正御瓷经典,清宫档案中又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之独特的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的容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了陈设用的艺术品,以永宣时期之抱月瓶最富盛名,其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其造型恢宏,为雍正御瓷中体量最大的一类。

4:清雍正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尺寸:高3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2013.06.0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柔媚、俊秀,无论造型纹饰,无不贴合其“文雅精细”的审美情趣,而如“淡描青花”一种,秀雅之至,可谓雍正“恬淡”艺术心境之最佳折射。

优美,比例协调,恰如其分。项上勾绘复线莲瓣一周,肩以下通身描绘竹纹,竹子主干修劲挺拔,细枝斜逸横出,有竹叶簇簇点缀其间,竹笋冒尖衬于其下,图案用笔细腻纤巧,青花发色淡雅宜人,加之胎骨细白,釉面莹润,虽轻描淡绘,然清新雅泽之感逼人,以此铅华洗尽之素姿却得大道至简,大巧若拙之妙。 淡描青花,始于明宣德,成化淡描青花,万历“铁线描”均为代表,雍正淡描青花则博采前朝之众长,如此件梅瓶上的淡描竹纹,即见成化瓷的细腻纤秀,又有对“铁线描”技法的借鉴,以十分细弱的表现形式获得“柔弱胜刚强”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雍正青花中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这与雍正本人极致化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且竹纹题材是非常文人化的寓意纹样,其清高内涵与此种淡描简约的艺术形式也可谓相得益彰。

5:清雍正淡绿彩直口杯(一对),尺寸:8.8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11,300,000 ,成交时间:2011.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淡绿彩釉或许是雍正一朝最为珍稀之釉彩,其所署双方框年款,亦有见于部分品质超卓,技艺术至臻之雍正瓷器佳作。

6:清雍正斗彩纒枝番莲纹长颈瓶,尺寸:高2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10,740,000 ,成交时间:2010.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瓶盘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通体绘缠枝莲纹,以青花弦线作边饰,足墙饰卷草纹。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此器为雍正仿成化瓷器中珍罕的作品。此瓶的足部虽带清朝的特色,但观其器型整体却是明成化的风格,传世品中未有所见,为孤品。

7: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撇口大尊,尺寸:70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0,68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8: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喜上枝头海棠式龙耳扁壶,尺寸:49.5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0,3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雍正瓷器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清雍正时期瓷器


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雍正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风格。

二、青料。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如故宫博物馆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槌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盅及各种小件文房用具外,还有许多大件琢器及创新式样。

碗类:有撇口、敛口、花口、有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为流行。碗壁普遍较薄,口、足处理很精细,有圈足和卧足两种,圈足切削整齐,比较大。民窑青花足内有砂底,带旋坯痕。

茶壶类:壶形俊秀,既实用又美观,有菊瓣式、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壶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瓶类:有玉壶春瓶、象耳折角方瓶、桶式瓶、蒜头瓶、葫芦瓶、双耳六方瓶、直口瓶、赏瓶(赏赐之用)、灯笼瓶(形似灯笼)、四连瓶、六连瓶、撇口瓶、橄榄瓶、梅瓶等。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丰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乐、宣德的溜肩式样。天球瓶有细砂底和釉底两种。

尊类:造型古朴,多是皇室的大型陈设器。一般高度在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双螭耳尊、灯笼尊、蒜头大尊、撇口圆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这是因为以宫中真品为摹本去仿烧,所以有时是真假难辨,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尖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

四、纹饰。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雍正青花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总体上看,雍正青花绘画技术法多样化,纹饰中大量使用团花、皮球花、过枝花,非常新颖独特。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五、款识。雍正青花的款识主要是在器物底足内写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次是六字篆书款和四字篆书款。四字楷书款少。从故宫博物院藏品看,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书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写楷书款,个别也写篆书款。仿明代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写本朝官款,有的写仿款,有的不写款,对于这种不写年款的仿品要仔细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就有这三种情况。另外比较特殊的是青花四连瓶,在每一个瓶底分写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连瓶是在中间小瓶的足内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雍正本朝官款一般字体清晰、秀丽、工整,是典型的宋体小楷,字与字之间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紧密得多。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青花数量很多,本文从中挑选一些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以飨同好。

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赏


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清檔》的记载,造办处在康熙朝成立,至雍正时期运作机制逐渐步上轨道。造办处承做的皇家用器,每一件文物的产造,皆需经过「呈核再做」的程序,即使如此,当装饰纹样或器形不符合皇帝期待时,整件文物必须重新进行修改、调整与再制。因此经由造办处承造的皇家用器,充分地反映出皇帝的艺术品味。

在雍正皇帝的眼中,造办处的造作应该具有「内廷恭造式样」,应该和一般民间文物有所区隔。两岸故宫典藏雍正年款的文物甚丰,此次展览挑选其中精品,包含瓷器、珐琅、玛瑙、漆器、玻璃器与松花石砚等,从皇权象征、吉祥寓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等五个面向切入,归纳雍正时期皇家用器的特色。

一、皇权象征

自古以来,皇家用器即具有承袭正统与展现王治的象征。对于继位存在合法性争议的雍正皇帝而言,产造象征皇权的文物,更成为宫廷造作的重要目标,其中以龙纹最具有代表性。

清 雍正 红地白龙海水纹盖罐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蟠龙瓶

二、吉祥寓意

「盛世太平」和「山高水长」是祈求国祚绵延的象征,「福寿康宁」和「子孙万代」是美好人生的祝祷,在雍正皇帝的倡导下,吉祥寓意成为皇家用器上流行的装饰母题。

清 雍正 瓷胎画珐琅蓝料山水碗

三、文人雅趣

早在亲王时期,雍正皇帝就深具文人涵养,登基为帝之后为了使吉祥寓意不俗,遂在装饰题材或器形上,加入松、竹、梅等文人喜爱的元素,在皇家气势中同时融合了文雅气息。

清 雍正 松花石竹节砚

四、仿古创新

雍正时期的皇家用器,无论模仿自古代文物的器形,或在釉彩和纹样上融合新与旧的元素,或利用新质材和新技法重新诠释旧意象,都直接反映出从传统中创新的风格。

清 雍正 仿龍泉窑凤尾尊

清 雍正 仿钧釉兽耳弦纹瓶

清 雍正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玛瑙碗

五、东西洋异趣

来自欧洲的西洋文明和来自日本的东洋趣味,都带给雍正时期的宫廷造作一股新动力,在东西洋新概念、新技法和新装饰纹样的交流下,使宫廷文物的产造呈现出更丰富多元的面貌。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玻璃天球冠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绿地粉彩描金堆花纹六角形瓶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雍正 粉彩镂空团寿字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六孔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仿汝釉瓷五管瓶

清雍正粉彩瓷的文物价值


我在上海博物馆同香港著名慈善家张永珍女士亲切交谈,悉知她为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寻找娘家用心良苦,现在宝瓶总算有了归宿,再也不会流到海外,令人感到欣慰、兴奋。张永珍女士将宝瓶捐赠上海博物馆,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这件宝瓶是前年五月张女士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元竞得的,创下了清瓷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件天价宝瓶回归祖国,引起了世人对清三代粉彩瓷的极大兴趣。笔者作为中国古陶瓷学会的会员,访问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研究员,就中国粉彩瓷发展和瓷器拍卖事宜同他进行了对话。

●钱汉东 张永珍女士将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捐赠上海博物馆,广大市民盛赞张女士的善举。正如她所言的那样,与其让她放在保险柜里,不如让大众共赏宝瓶。粉彩瓷是清三代中我国彩瓷发展巅峰时期的杰作。雍正皇帝在位13年,亲自关心督造瓷器,还派出重臣年希尧兼管景德镇御厂的窑务,清一代276年无人能及。粉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我看来当时朝廷祭祀用的单色瓷更出色,雍正皇帝相信天地感应之理,制造工艺理应更佳。《大清会典》规定祭祀只用青、黄、白、蓝四种,天坛用青釉瓷,地坛用黄釉瓷,日坛用红釉瓷,月坛用白釉瓷。而当时达官贵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瓷不少是粉彩瓷,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汪庆正 张永珍女士捐赠清雍正粉彩瓶,这是近年来现买捐赠给上博的最昂贵的一件器物,其他人捐赠的大都是祖传下来的或自己收藏的,数量也有较大的。我们理应褒扬张永珍女士的善举。雍正粉彩可以说是彩瓷的巅峰。粉彩前的彩瓷分两种,一种是单纯釉上彩,一种是釉上、釉下相结合的斗彩,明代称其为青花五彩。康熙晚年出现了粉彩,而真正大发展的是在雍正时期。清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单色瓷,康熙、雍正宫廷特别重视单色瓷生产,这是祭祀的需要,但也有少量的供陈设和日用。而彩瓷大量用于陈设和帝王结婚、祝寿,突出喜洋洋的吉祥气氛。历代皇帝过生日都要制作龙凤瓷碗,而且都是彩瓷,艳丽夺目。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瓷器。

●钱汉东 粉彩系康熙年间创始,盛行于雍正年间。粉彩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彩色透明,线条有浓淡深浅,色调秀丽柔和。粉彩烧制一般温度在700℃左右,给人感觉更柔和一点。粉彩瓷的图案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各种丰富的色彩,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图案画面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因有充分运用胭脂红和黄色、白色渲染的有利条件,故以花卉画为主。如天价宝瓶上就绘有蟠桃和繁花茂果。康熙晚期始从国外进口的胭脂红,改变了古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从而使每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感。粉彩的主要彩料和施彩的方法都是外来的,人们又称其为“洋彩”。这里人们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今天科学大大发展,然而现代工艺却很难达到这种装饰效果。不知你如何看待此项工艺?

■汪庆正 中国瓷器用的彩料,最突出的是红颜色。红色主要有两种元素,最早是运用氧化铁,铁锈是红色的,这在中国古代彩陶上就出现了。另一种是铜红,高温还原状态下烧制成的。康熙时国外进口珐琅彩,用微量黄金精心烧成红色。这种方法很可能是从法国引进的。将珐琅彩巧妙地运用到普通的彩瓷上,产生了“粉彩” 。上颜料时不采用传统工艺用水或用胶水,而用油料调色,并加入粉状的砷元素,用低温烧出来,看上去柔和而富有立体感,我们也称其为“软彩”,上粉其实就是用砷元素。而绿色依旧用传统技法,可见这是一种中西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如今也能制造出精致的粉彩,有的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收藏家要加倍留心。

●钱汉东 粉彩宝瓶虽精美无比,但以4150港元天价拍得,似乎太昂贵了。有人认为物有所值,也有人认为竞拍得有点离谱了,你如何看待此事?目前古玩市场上,像样的古瓷器价格暴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我去古玩市场逛逛,发现比前二三年贵了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拍卖行古瓷器每年以22%速度增值。不少人觉得投资古玩可保值升值,而购买当代瓷器仅仅只是消费而已,尽管制作同样精致,然少有收藏价值,此说有点厚古薄今,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汪庆正 这是有关价值和价格的问题,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规律,为什么明清官窑瓷器价格如此昂贵,因为明清官窑瓷器不可能在墓葬中出土,目前在世界各地出现官窑瓷器,都是从宫廷里流出去的。景德镇古窑址里出土的碎片,经济价值不高。官窑瓷器也不可能像其他瓷器或青铜器那样有大批发现的机会。官窑瓷器越来越少,而需求量越来越大,投资者也都看好它,价格自然不菲了。雍正粉彩国内外也有一些,但像蝠桃橄榄瓶那样精彩的器物,全世界仅此一件。这显然取决于市场供求规律。其实,不少人收藏古玩并没有想到投资,张永珍女士用重金买回慷慨捐出就是一例。投资要看市场的需求,切忌盲目,有的也不一定升值,如钱币投资,有的地方突然一下子出土不少钱币,价格可能会一落千丈。集邮市场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因此投资者要理性。

清雍正仿宋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雍正仿宋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官窑”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约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由官府直接造于汴凉。宋代官窑有新官、旧官之称,前者为南宋官窑,后者为北宋官窑。宋代官窑,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色,起初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来则变为粉青为上,月白次之。器物多为开片纹,其中冰裂纹为上,梅花纹次之,细碎纹为下,且带有黄黑线的为上品。若论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宋代官窑瓷器虽只占宋代瓷器中的一小部分,但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得其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廷所需的高档瓷器,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官窑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烧造温度稍高于汝窑,因此其釉面的玻璃质感稍强于汝窑。官窑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亦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种类。釉面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亦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既能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又能使胎釉结合更加牢固,烧成后,底足露胎处显酱黑色,口沿处由于流釉的缘故呈浅紫色,即所说的“紫口铁足”。从装饰来看,与汝窑相仿,多素面无纹,仅个别器物有弦纹装饰。器型多仿古代青铜器,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类。清雍正时期是仿宋代官窑最为猖狂的时期,广大藏家鉴定二者,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釉质

宋代官窑瓷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且明亮,累叠密集,如“聚沫攒珠”。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釉色为主。

后世中,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且疏,釉表透明光亮但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部分甚至接近亮白。

二、纹片

宋代官窑器纹片分大小开片,大开片纹痕长且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小开片的瓷器中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

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相差不大,但未见牛毛纹者。纹痕颜色单一,以黑色或浅黑色为主。

三、胎色

官窑胎色以灰黑或深灰色(紫灰)为主,均色深,故又称“黑胎”,“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也完全依赖于胎色。

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则以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为主,也使得其所制瓷器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形成不了紫口铁足。

四、底足

从底足来看,宋代官窑器可分为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

雍正仿宋官窑器除足根施以酱釉外,足部修胎则较之宋代官窑精细规整许多。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钧瓷为什么能名列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之源》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以其“神奇诡秘”“窑变无双”的唯一性,昭示了“唯吾独尊”的王者风范,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之贵》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惟一经1300度高温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自唐宋起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贡瓷,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五大名瓷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每年只准烧制三十六件,遴选入宫,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家中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自古就成为身份地位象征,当今仍是国家领导人馈赠各国政要的首选珍贵国礼。

《钧瓷之美》

钧瓷线条简洁清新,明快流畅,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尤其是宋钧官窑的器皿,如盆、尊、洗等青铜器雕工严整,法度自然,在各种瓷器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民族冷峻崇高之美。严整造型更是应于釉色的流动,钧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使钧瓷表面布满了冰裂纹、珍珠点、菟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纵横流淌的釉色和诡异奇特的斑点流纹组成了各种梦幻般的画面,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呈现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浪迹飞舟、翠竹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节日礼花……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堪称国宝。

《钧瓷工艺》

钧瓷的窑变工艺及其二液分相的釉层结构与其它瓷器截然不同。其胎骨釉料全部采用禹州特产的孔雀岩、虎皮绿、阴阳土、玛瑙石、豆腐石等名贵矿物。经夏日曝晒、秋雨浸润、寒风冰冻、春暖软化,然后再用清净的颍河水制釉。颍河水源出嵩岳颍谷,流经金玉玛瑙丛生之地,含山川之精灵,融天地万象之气,用此水制釉,成色其傲。钧瓷的意境是靠严格的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窑炉内温度、气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钧釉内成色元素形成不同的色彩和花纹,产生“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这种窑变工艺使钧瓷色彩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似玉非玉胜似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幻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能及。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浩然之气,具有千古耐看的艺术魅力。有诗云:“层峦叠翠云霞飞,琼楼仙阁玉人归。不似仙境胜仙境,流连忘返使人醉。”

《钧瓷之神》

钧瓷以窑变为神,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换无群的神奇。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青者若蓝天,白者胜美玉,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千钧万变,意境无穷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每一件钧瓷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传世之珍品。

《钧瓷之奇》

钧瓷以开片为奇,奇在奥妙纹路,优雅劾俗:“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开片又称“并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人力不可为之奇迹,如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菟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良珍品。开片先音,出窑后的钧瓷永在浦写新的辉煌乐章。

《钧瓷之妙》

钧瓷妙在意境变换:曾识如新,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吏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都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独树一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优美,古朴典雅,釉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幅梦幻般的图画,如夕阳残照,伯牙抚琴等之,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古人文豪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来形容钧瓷意境之妙。

《钧瓷之绝》

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高山云雾、峡谷飞瀑、节日礼花、浪迹飞舟、沉积釉色、梦幻天成,“千古绝唱,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意境凶元,绝世无双”。

清雍正年款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陶瓷器上的年款,与康熙朝相比,篆书款明显增多,但楷书年款仍多于篆书。

雍正官窑楷书年款最为多见的是以青花料书于器物外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或三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圆或双线方框。其中六字三行双圈款系雍正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不太规整,只有少数写得工整有力。六字双行双圈或双方框款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多为宋版书体正宗小楷,青花料色调大都纯正,只有少数呈色深浅不—。六字青花楷款也有个别自右向左横书于器物外壁近口沿处的。高足杯、碗上的六字青花楷款一般书于高足内沿,壶类则多于足里边环形排列。雍正官窑楷书年款中还有一种“雍正年制”四字青花款,多书于器物外底,四字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正方框或双重圆圈。雍正官窑篆书年款有六字双行或三行以及四字双行的体式,大多无边栏,个别的围有双圈,可分为青花料或金彩书写款和镌刻款。篆字棱角分明,笔画刚劲有力,俗称“铁线篆”。镌刻篆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可分为款上覆釉与不覆釉两种形式。如窑变釉器外底的镌刻款多覆以酱色釉汁,釉色或深或浅;青金蓝釉器外底的镌刻款或覆釉或不覆釉。花盆外底的四字镌刻年款有的作十字形钱文排列。青花料篆书年款有六字和四字之分,六字年款多作三行排列书于器物外底,但也有较特别的,如天蓝釉或青花釉 里红茶托,款字多写于器足里圈。四字篆书青花款除常见的四字双行排列形式,有时还作钱文排列。青花或天蓝釉四连筒瓶上的四字款,则将四字分别书于四瓶的外底。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图章式蓝料款最为多见,蓝料色泽比康熙时浅淡,字体也比康熙时略小,笔法极其工整,款外所套双方框边线外粗内细,还有极少数款外无边栏、主要见于小酒杯上,可能由于底部空间过于狭小,无法再围边框。雍正珐琅彩瓷上的青花款共有3种,第一种是“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正方框,内外框线粗细一致。第二种是“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方框,此种极少见。第三种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线圆圈。雍正珐琅彩器上还有一种罕见的花果间藏款,如在珐琅彩器外底彩绘寿桃,其间写“雍正年制”双行红彩楷书款。

雍正官窑瓷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的是奉皇帝指示不书款。如《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圆一件,传旨着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的烧造些来,底下不必落款。”也有宫廷指定落某种年款的,如《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高足宣窑碗一件,传旨交与年希尧照样烧造,其碗内款落大清雍正年制。”雍正时景德镇民窑瓷器年款见有青花楷书“雍正元年监制”、“雍正二年制”、“雍正三年谷旦”、“大清国雍正九年”、“大清雍正二年冬制”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清雍正瓷器为什么能价值千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清雍正瓷器为什么能价值千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