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瓷釉有哪些种类?

瓷釉有哪些种类?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2020-03-12

瓷砖有哪些。

釉的分类法有许多种,现举几种主要的介绍如下:

1) 按坯体的类型进行分类。例如:瓷釉,陶釉以及炻器釉。瓷釉中又有硬瓷釉的软瓷釉之分。

2) 根据釉配方的组份来分,有长石釉,灰釉,铅釉,硼釉,铅硼釉等等。

3) 按烧成温度进行分类。一般将1100度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1250度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度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

4) 按釉面特征分类时,釉可分为透明釉,结晶釉,无光釉,变色釉,乳浊釉,裂纹釉,花釉,颜色釉等。

5) 按电性能将釉分为普通釉和半导体釉。

6) 按釉料的制备方法可将釉归纳为下面四种:

 1. 生料釉。此釉所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先熔制,直接加水调制成浆。

 2. 熔块釉。此釉在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成玻璃状物质并用不淬成小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研制釉浆。

 3. 食盐釉。此釉不须事先制备,而是在产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锌盐等发物,使与坯体表面作用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 土釉。此釉是采用天然有色粘土,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用。

西欧各国一般采用长石釉,日本也以长石釉为主,我国除了采用长石釉外,采用石灰釉的也很多。这两种釉都是高温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特种陶瓷有哪些种类?


特种陶瓷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培育下,它们"繁殖"得非常快,尤其在近20、30年,新品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化学组成划分有:

1) 氧化物陶瓷: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铍、氧化锌、氧化钇、氧化钛、氧化钍、氧化铀等。

2) 氮化物陶瓷: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铀等。

3) 碳化物陶瓷: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铀等。

4) 硼化物陶瓷:硼化锆、硼化镧等。

5) 硅化物陶瓷:硅化钼等。

6) 氟化物陶瓷: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镧等。

7) 硫化物陶瓷:硫化锌、硫化铈等。

还有砷化物陶瓷,硒化物陶瓷,碲化物陶瓷等。

除了主要由一种化合物构成的单相陶瓷外,还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构成的复合陶瓷。例如,由氧化铝和氧化镁结合而成的镁铝尖晶石陶瓷,由氮化硅和氧化铝结合而成的氧氮化硅铝陶瓷,由氧化铬、氧化镧和氧化钙结合而成的铬酸镧钙陶瓷,由氧化锆、氧化钛和氧化铅、氧化镧结合而成的锆钛酸铅镧陶瓷等等。此外,有一大类在陶瓷中添加了金属而生成的金属陶瓷,例如氧化物基金属陶瓷,碳化物基金属陶瓷,硼化物基金属陶瓷等,也是现代陶瓷中的重要品种。近年来,为了改善陶瓷的脆性,在陶瓷基体中添加了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这样构成的纤维补强陶瓷复合材料,是陶瓷家族中最年轻但却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分支。

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电解质陶瓷,半导体陶瓷,电介质陶瓷,光学陶瓷,磁性瓷,耐酸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预期现代陶瓷将会更快地发展,产生更多更新的品种。

唐代瓷器有哪些种类


唐代被公认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陪都洛阳。唐代瓷器的发展有三个社会因素:一是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增,造成铜料不足,使政府禁止百姓用铜铸造生活用品,铜器也被禁用,因此陶瓷逐渐代替了铜器;;二是唐代中叶以后,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瓷器生产的发展;三是由于官方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官府专门设置了“将作监”、“少府监”等机构,加强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手工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当朝官府服务。

由于瓷器的发展,产区日广,唐代各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逐步形成了青瓷与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

陆上与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唐代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受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

第一节 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

当时,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成为白瓷与青瓷的具有代表性的窑口,一白一青、遥相呼应,出现了陶瓷史上所称“南青北白”的局面。据考古发掘显示:在江南地区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绝大多数是青瓷窑,而北方的唐代白瓷窑已发现10多处,仅在陕西铜川窑发现少量青瓷,基本上符合唐瓷器“南青北白”的发展特点。然而,尽管唐代瓷器制造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但青瓷在整个瓷业中仍然占主要地位。

一、越窑青瓷

唐越窑青釉八棱瓶

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朝廷对青瓷需求量的增大,都促使越窑青瓷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晚唐时期,南方地区形成了以浙江余姚为中心的瓷区。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釉色葱翠、釉层均匀、浑厚滋润、如冰似玉、造型典雅、式样优美,在装饰处理上也是以素面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刻划花装饰线条简洁流畅,廖廖数笔就描绘出当时人们喜爱的荷花、荷叶、牡丹花等花卉,绝无繁琐之笔。

唐越窑青釉壶

越窑青瓷业在唐代大体可分两个发展阶段:一为初唐,二为中晚唐。初唐时期的瓷器基本上保持着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容易剥落,产品种类和造型的变化不大。中晚唐时期的越窑生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烧瓷的窑场大量增加,而且器物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其在影响其他窑口的同时,广泛吸取了它们的长处,以及玉、石、陶艺的风格和金银器制作的工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唐越窑青釉直颈瓶

晚唐时越窑瓷器质量越来越精,对坯料的粉碎、淘洗、揉炼工艺和釉料都处理得十分精细,并改进了施釉技术、采用了匣钵装烧方法,使得青瓷胎质细腻致密、胎面光滑、胎色呈灰或淡灰。成型操作严格、器型规整、口沿细薄、转折处分界显明,给人以轻之感。胎体通体施釉、薄而均匀。

二、邢窑白瓷

唐邢窑白釉瓶

唐代内丘邢窑的规模很大,南北约30公里。生产数量也巨大,器物粗精皆有。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坚实、釉色类银似雪,工艺水平相当成熟。所出产的精器一般供上层皇室官吏使用。如陕西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洁白光润的邢窑器就刻有“盈”字,属官窑性质。

唐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唐代邢窑白瓷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其洁白如雪的胎质为后期瓷器的美化和各种彩绘装饰打下了良好条件,把瓷器工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二节 其他釉色瓷的发展

一、寿州黄瓷

唐寿州窑黄釉注子

1960年,人们在安徽淮南市发现窑址,那足一处长达两公里长的大窑场,瓷器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劣,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感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多是器内施满釉,器外施半釉;釉色以黄为主,有蜡黄、鳝黄、黄绿等色,釉色浓淡不一、釉面细润并开有细小纹片;釉与化妆土结合不好,有时有剥落现象;常见的器型有碗、盏、杯、钵、瓶、盘、罐以及玩具等,造型特点与唐代其他窑相似。

二、黑瓷

唐代黑釉凤首壶

唐代黑瓷的一般特点是:胎体厚重,器物多为平底,制作较青瓷、白瓷略为粗糙;釉色有的色黑如漆,也有些因火候把握不好而烧成褐色或茶叶末色。

三、唐花釉瓷

唐鲁山窑花瓷腰鼓

在唐代,花釉瓷获得了一定发展。寿州窑黄釉壶瓷是指用含两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呈色剂的釉料,在坯体上两次施釉,高温烧成后呈现,以浑然一色的底釉衬托不规则的斑条状面釉作装饰的瓷器。那些色泽对比强烈的花斑,仿若白云朵朵,又似落叶片片,充溢着诗情画意。此时,花釉瓷的色釉组合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黑或褐黑、茶叶末釉为底色,其上饰以月白或灰白色釉斑;另一类是以黑、月白或钧蓝色釉为底釉,衬托天蓝色的不规则条块状釉斑。一般是:深色釉饰以浅色斑点,浅色釉则饰以深色斑点,深浅相间、对比强烈,且釉斑排列无论足有序还是任意,都很工整。这种花斑釉器物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花瓷”,其器型主要有罐、瓶、碗、壶、腰鼓等。其中彩斑腰鼓是乐器,釉色绚丽美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唐花瓷罐

关于花瓷的产地,被认同的是河南省境内的郏县窑、鲁山窑、内乡窑和禹县窑。20世纪60年代人们住郏县窑最先发现花釉瓷残器,70年代在鲁山窑发现了花釉腰鼓碎器,从而证实了鲁山窑是唐代花釉腰鼓的窑场。

四、彩绘瓷

唐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唐代中期以后,长沙窑兴起了彩绘装饰。过去有人认为长沙窑属于釉下彩绘,而现在经化验表明:长沙窑的彩绘装饰技术多种多样,有釉上彩或釉中彩,人物、花鸟一类精细作品则类似釉下彩的工艺。主要是以褐色、绿色和蓝色进行彩绘,色彩以褐、绿为主。装饰图案丰富,有用联珠纹组成的图案,还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构思简洁、意境协调,表现出明丽浑朴的装饰格调。

五、绞胎瓷

唐巩义窑绞胎枕

唐代的绞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器绞胎,把制好的花色泥料折片、粘合、修坯成型,施釉烧成后通体呈现出灰色与白色或赭色与白色线条交织组成的如羽毛似木纹般美丽而有规律的花纹;一种是器表的绞胎装饰,俗称绞胎贴花,即把花泥揉成条状,切薄片,断面拍平,镶贴于器表的装饰部位,施釉烧成后可呈现花朵绽开的画面。

唐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唐代绞胎瓷器外壁有的施白釉、有的施青釉、有的施绿釉,还有一种极为新颖、别致的绞胎瓷器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做坯,造成如羽毛或木纹纹理的效果。其工艺技法是: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白与灰或白与赭)分别制成泥料,揉作长片交叉叠放,拧绞一起制成花色泥料,用来制坯。

绞胎瓷的器型有绞胎杯、碗、三足小盘、长方形小枕等。而且,唐代已出现专门烧制绞胎贴花枕的作坊。

第三节 制瓷工艺的发展

一、窑炉的改进

馒头窑

这一时期,制瓷业在窑炉上普遍有所改善。北方均为馒头窑型,一般为直焰馒头窑或者是在窑底上设置台柱,还出现了原始倒焰窑。这几种窑型都由火膛、窑室、排烟孔、烟囱四部分组成,火焰流向呈现半倒焰式,依靠排烟孔调节燃气的流量。而最大的改进是由原来的冷底窑改为热底窑,使窑内温差大大减小、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龙窑

南方则以龙窑为主,为节省燃料、增加产量,充分利用空气预热,采取了加长窑身和减小窑床倾斜度的办法,如在浙江发现的唐初龙窑就残长40米、宽1.7米、倾斜度10—12度。从烧造工艺上看,唐代很多窑普遍使用了匣钵,避免窑火直接接触坯体。

二、器型的演变

此时的器型有了较大发展,包括碗、盘、洗、碟、盒、杯、钵、釜、灯、罐、罂、缸、执壶和唾壶等。胎体的厚度和重量有所减轻,器型更加轻薄秀美。釉面更加光洁。

瓷砚。砚足明显增多,四足、五足以至多到排列成密集的一圈。有的砚,砚面圆形凸起,四周围有深凹的水槽,造型更趋于实用。

中唐时期,碗口腹向外斜出、璧形底、制作工整,与敞口斜壁形底盘和撇口平底碟器型风格相同。同时还有翻口碗,口沿外翻,碗壁近于斜直矮圈足和敛口浅腹平底碗等。到了晚唐,碗的形式越来越多,有荷叶形碗、海棠式碗和葵瓣口碗等。

盘。常见的有翻口斜壁平底盘、撇口璧形底盘、直口弧腹短圈足盘、委角方盘和葵瓣口盘等。前几种出现的时间较早,后两种是晚期的产品。其中委角方盘呈方形,四角弧线折进。葵瓣口盘,有的口沿有四五处凹进、腹壁配以内凹的直线,有的口沿作波浪式起伏、花瓣丰满,给人以轻巧活泼之感,配以滋润的青釉,引人喜爱。

执壶。它是中唐时出现的一种酒器,可能由鸡壶演变而来。到了会昌、大中年间,壶的形状有了显著改变,颈部加高,腹部作椭圆形,有四条内凹的直线,腹作瓜形,流延长,把孔加大,式样优美,装酒、注酒更加方便。

唐晚期还生产各种小壶,有的形似盘口壶;有的又像球形小罐,但肩部装一个外壁削成多角形的短流;还有一种为喇叭口短颈,球腹平底,肩腹之间装短流和柄各一,流在前,柄在右,成90角。这类小壶高仅6-9厘米,容量很小,多数有流,应该是盛放饮食调味的器具。

瓷罂。它是这个时期常见的一种产品,其形状与六朝、初唐时的盘口壶或瓶相似。余姚县上林湖东岙南山脚就发掘出一件刻有“维唐故大中四年……,入记此罂”的器物,可知这类盘口壶本名为罂。罂字下部,有从“瓦”、从“缶”和从“女”的,互相通用。而且,根据南京市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的青瓷鸡壶的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推测:在六朝时期,这种盘口壶也称为“罂”。

三、装饰特征

此时,瓷器的装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现为:壶多是短短的小嘴,与壶嘴相对称的地方多是弯弯的曲柄。碗的口多作四瓣或五瓣花瓣形,外部多刻直线。这几乎成为唐代瓷器的共同装饰方法,但也或多或少地有其地方特色。此时,长沙窑制瓷工匠已开始把绘画题材反映到瓷器上,并开始使用三彩和多彩的装饰方法,如在瓷器上用几种不同的矿物质画圆斑点或花鸟纹饰,使瓷器上呈现出青、褐、绿三种色调。在三彩和多彩的基础上,印贴花的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以宝相花及独立的花朵为多。陕西及长沙窑出土的青釉瓷器就印贴有打马球、人物、龙、狮子及葡萄等纹饰。在造型方面,则带有外来作风,如凤头壶、四花瓣形口的椭圆杯等,都是受中亚的影响。

第四节 唐代青花瓷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国内外陶瓷学界一直都有争议:一种认为青花瓷器产生于元代景德镇;另一种认为产生于宋代;第三种认为产生于唐代。但195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扬州遗址发现的一片唐代瓷枕残片和1983年扬州出土的许多件青花瓷残片证明,这些青花瓷均属于唐代。而且,南京雨花台出土的吴末、晋初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证明,早在三国时我国的瓷匠就已经掌握了青花瓷的生产有两个必备条件:釉下彩工艺和钴料的应用。春秋、战国时代的琉璃珠就已有用钴蓝作为着色剂的了,而钴蓝在唐三彩和唐蓝釉陶中的使用则更为普遍,这些都说明唐青花瓷出现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在当时都已具备。经过测定证明:上述出土的瓷片,其烧造温度在1200℃——1300℃之间;胎、釉化学成分与唐代河南巩县窑白瓷产品相似;青花色料为低锰钴矿,与巩县唐三彩器中的钴蓝料雷同。而且,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探针测试,表明这些青花瓷为釉下彩。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唐代沉船“黑石号”出水的青花瓷器

经专家考证:青花瓷的发明是唐代景德镇陶瓷前辈们智慧的结晶,是由唐代褐彩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先民们在唐代褐彩和唐三彩的基础上运用氧化钴作为呈色剂在坯体上进行描绘并施以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的。其特点是:钴料的着色力强,呈色明快、鲜亮;成品白底蓝花,显得庄重、典雅和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艺术风格;釉下彩,发色剂得到釉的保护,永不褪色。

2006年10月,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以西4公里的7号墓出土的两件唐青花瓷罐

特种陶瓷有哪些种类


特种陶瓷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培育下,它们"繁殖"得非常快,尤其在近二、三十年,新品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化学组成划分有:

① 氧化物陶瓷: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铍、氧化锌、氧化钇、氧化钛、氧化钍、氧化铀等。

② 氮 化物陶瓷: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氮化铀等。

③ 碳化物陶瓷: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铀等。

④ 硼化物陶瓷:硼化锆 、硼化镧等。

⑤ 硅化物陶瓷:硅化钼等。

⑥ 氟化物陶瓷: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镧等。

⑦ 硫化物陶瓷:硫化锌、硫化铈等。

还有砷化物陶瓷,硒化物陶瓷,碲化物陶瓷等。

除了主要由一种化合物构成的单相陶瓷外,还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构成的复合陶瓷。例如,由氧化铝和氧化镁结合而成的镁铝尖晶石陶瓷,由氮化硅和氧化铝结合而成的氧氮化硅铝陶瓷,由氧化铬、氧化 镧和氧化钙结合而成的铬酸镧钙陶瓷,由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铅、氧化镧结合而成的锆钛酸铅镧(PLZT)陶瓷等等。此外,有一大类在陶瓷中添加了金属而生成的金属陶瓷,例如氧化物基金属陶瓷,碳化物基金属陶瓷,硼化物基金属陶瓷等,也是现代陶瓷中的重要品种上。近年来,为了改善陶瓷的脆性,在陶瓷基体中添加了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这样构成的纤维补强陶瓷复合材料,是陶瓷家族中最年轻但却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分支。

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高温陶瓷,高韧性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电解质陶瓷,半导体陶瓷,电介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瓷,耐酸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预期现代陶瓷将会更快地发展,产生更多更新的品种。

青花料有哪些种类


青花主要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的胎体上描绘纹饰,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之后还原焰一次烧成一般温度在1200度左右,因为高温烧制之后会形成蓝色,所以也称之为白地青花瓷(釉下蓝)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而青花料的种类主要有一苏泥麻青是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的专用料,铁高锰低,发色艳丽有铁锈斑和晕散的现象;二 平等青主要是在明朝成化至嘉靖中期中广泛使用,产于江西乐平发色淡雅清新;三 石子青是明朝中期的民窑青花专用,色泽灰暗,主要是回青之前进行使用;四回青是进口的青料,主要是在明朝时期官窑专用,发色兰中泛紫;五 浙江浙青料色泽浓艳与优雅并存,其中在这儿最著名的就是康熙翠毛蓝,以上五种是青花料中最普遍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朝青花成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而明清时期还新烧制出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等,这些都彰显了青花料品种的丰富。

其中回青是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话,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这种颜色是所有青花料中最具特色的,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在明朝嘉靖年间常常使用,笔路分明清晰,这一时期的明朝嘉靖年间的纹饰出了传统的仍然流行之外,还有道教的色彩纹饰大量加入,如云鹤、八仙、八卦等,虽然回青难以调和但是呈色非常的稳定,纯正,蓝中泛紫,胎釉极其的细腻,所以这一时期是回青料发展的繁荣时期。

在国料中以浙料的品质最为上乘,其中发色青翠,因为其颜色和容易与其他成分相融合所以说明朝万历年间中期到清代景德镇的官窑青料则都采与此料,而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多淡描的青花,纹饰除传统的之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布局繁密有了镂空和套活环等工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浙料使用较多,成为了国料中最上乘的。

苏泥麻青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于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着“铁锈斑痕”,在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朝时期的永乐和宣德官窑所用的青料均是这一种,而在我国的这种原料是没有的只能依靠古波斯、叙利亚一带。

现在在我国的青花瓷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是流传下来的上乘青花瓷器却很少,所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仿制的一方面是做工方面没有古代时的精致缺少,原料的提纯度和使用上开始追求高利润,另一方面就是现在很多的原料都已经很稀缺,价值是非常高的所以他的成本就会上升,导致只能用价值一般的原料所以最后的成品可能会相差很多。青花料是决定上好青花瓷的决定性材料。

元代瓷器有哪些种类?


元代瓷器有哪些种类?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候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首先我们来了解传统瓷窑在元代的发展、生产情况。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白釉瓷: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鹅卵,润如堆脂;多印花装饰,有云龙、龙凤、花卉、缠枝莲、卷草等。

蓝釉瓷: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红釉瓷: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仅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青花:青花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饿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和国产的钴土矿特点相同,应是国产钴料所绘,常见器物有高中产杯、碗、盘、匜、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还有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来得很满期,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釉里红: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于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做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

钧窑元代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是器物上有紫红色彩班,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龙泉窑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元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绽、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因釉厚,纹饿不很清晰。元龙泉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磁州窑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黄色,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元代官窑瓷器吸引现代收藏家和“另类投资者”,可分三大品种:一为釉里红,二为青花,三为卵白釉枢府瓷,皆为景德镇所设立的“浮梁瓷局”烧造。元代青花瓷以大型器为精,配合娴熟画法,辄予人磅礴刚健之感,甚引人入胜;但保存完整者极少,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不足200件;流落民间者甚稀,故身价倍增。元代釉里红乃于中期创烧,呈色不稳定,常常发黑发灰,红色不鲜纯,且见晕散,盖釉里红属釉下彩,要用铜红作着色剂,以高温烧成,初期技术难以掌握,烧至摄氏1250度以上,铜元素易游离而散失;在还原过程中压力亦不稳定,难以变成呈鲜红的氧化亚铜,故烧成品少,釉彩纯正者更如凤毛麟角;历来拍卖多数以天价成交。至于卵白瓷,精粗不一,压模印花制作水平参差;早期釉含铁多,白中泛青,后期釉层厚而失透,以致纹饰模糊,上品现已难觅。收藏家多偏重釉里红与青花。元代另有烧制一种青釉器,甚受人忽视,富时代特色,乃继承宋代青瓷制作技术,但不如宋代者洁净莹润,传世完美品极少,十分难得。

韩国陶瓷有哪些种类


韩国陶瓷有哪些种类。

在韩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代(B.C.57-A.D.676)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陶器。到了统一新罗时代(676-935)陶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观越来越精致,花纹也丰富多彩起来。之后到了高丽时代(918-1392),瓷器文化逐渐取代了陶器,在陶器上涂上釉药再烤制而成的瓷器与陶器相比优点较多,比如不渗水,以及结实耐用等。高丽时代开始出现表面呈浅绿色的青瓷,从此进入陶瓷文化的全盛期,一般认为,用镶嵌技法(在陶瓷表面上刻画出多种花纹图案后,再嵌入其他材料来表现)制作的高丽青瓷是陶瓷艺术的顶峰。继高丽之后到了朝鲜时代(1392-1910),以表面呈白色的白瓷和粉青沙器为主带动陶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的陶瓷与高丽时期的相比,花纹简洁,外观粗糙。陶瓷的制作方法也是在朝鲜时代传到日本的。

今天,主要在利川、骊州、光州、丹阳、闻庆、河东、康津、扶安各地的陶艺村里生产,传承着陶瓷的命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利川陶瓷村,这里聚有80多家陶瓷工厂。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陶瓷的制作过程,也可以购买喜欢的作品。利川每2年还举行一次世界陶瓷艺术节。首尔市内的仁寺洞以陶瓷的种类齐全而闻名,从陶器到百瓷,无所不有。1999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问仁寺洞时,对韩国陶瓷赞不绝口。

陶瓷种类

1、青瓷

表面呈淡绿色的瓷器便是青瓷。它采用通过涂上含铁成份的釉药的方法来上色。在古时候,人们希望用陶瓷来代替珍贵的玉。青瓷一般呈淡绿色(也叫翡色),花纹细腻、外观相仿,是古时候富贵的象征。青瓷上的云、鹤、莲花池和垂柳的图案,表现了人们对永恒世界的憧憬。

2、白瓷

在白色泥土上涂上透明釉药烧制出来的便是白瓷。白瓷的制作历史和青瓷一样,始于高丽初期,但到了朝鲜时期才进入全盛期。白瓷基本色调是白色,但也会加入一些蓝色或乳白色(牛奶色)。高丽时代的青瓷代表了贵族文化的富丽堂皇,而白瓷则间接表现了朝鲜时代两班们的一尘不染的清高和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白瓷上有龙、牡丹、松树、梅花、鹤的图案。

3、粉青沙器

粉青沙器的制作方法是,在灰青色的主体上绘画或者涂上白色泥土后烧制,再刮出花纹。虽然无法与高丽青瓷的精湛相比,但朴素且自由奔放的图案,让人觉得很熟悉和亲近。经常可以看到鱼和花的图案。

4、陶瓷器皿

先用粘土做好,涂上釉药,再经过1100-1200℃高温烤制而成的缸。自古以来,用作储藏辣椒酱、黄豆酱或泡菜等发酵食品的器皿。也叫‘罐’。

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


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现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生料釉

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水调制而成浆。

2、熔块釉

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3、盐釉

此釉不须事先制备,而是在产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土釉

此釉是天然有色粘土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用。

5、长石釉

此釉主要由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配成,它的特点是硬度大,光泽较强,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

6、石灰釉

此釉主要由氧化钙作熔剂,且氧化钙的分子数应占半数以上,石灰釉弹性好,光泽强,也可以烧成无光釉和乳浊釉,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狭,制品易烟薰。

7、铅釉

此釉部分引用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常和硼的氧化物一起使用,强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温度,铅及铅硼釉的最大优点是光泽度强,弹性好,能适用于多种坯体,并能加强色釉的呈色,但考虑到铅毒的危害,目前应尽量少用。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陶瓷釉料的配方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瓷器原料有哪些种类?


瓷器原料有哪些种类?

1、青料类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2、胎料类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发现,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釉有哪些种类?》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釉有哪些种类?》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