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如何鉴定唐三彩瓷器

如何鉴定唐三彩瓷器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古代彩瓷器

2020-11-06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釉陶器,是在唐朝时期盛行的一种低温釉瓷器,主要有黄、绿、白、蓝、黑等色彩,但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将它俗称为“唐三彩”。从其造型上看较为的多样,有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等,由于在三色的调配技法上极具特色,也是最富有韵味的,所以它的烧制量较大,存世量相对较多,收藏价值较高。

唐三彩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从其唐朝贞观之治以后国家兴盛,而唐三彩则是作为一种冥器,根据官员的地位进行不同的埋葬,形成了厚葬之风。从其制作原材料上看,主要是在一种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等色进行交错的使用,形成了色彩丰富的艺术效果、作为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瓷器,它主要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为其胎料,将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融入其中。

从其制作的工艺上看,经过多层的工序将白色的黏土捏成一定的形状,在经过休整、晾干后进行入窑烧制,冷却之后在上釉挂彩,在进行烧制,工艺较为的复杂,但具有烧成率高、成色稳定等特点。

从其工艺特色上看,由于它发展时间较长,有了多种艺术的融合,例如: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还加入了优质的高岭土,将各种颜色进行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色彩;从其装饰内容上看,有非常多的动态事物出现,例如:骆驼、马、人物等造型非常的生动且生活气息较浓,细节部分刻画的十分到位且传神。

从其造型上看,唐三彩的造型较为的丰富,一般有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四大类,动物的造型出现的较多,特别是对于马的刻画,造型较为的肥硕、眼部较为的传神,象征着将马的内在精神以及内在的韵律传达到世人的眼中。

唐三彩顾名思义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其釉色,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了黄、绿、白三种颜色,将其进行相互交融、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流窜工艺,有原色、复色、兼色,看到的则是斑驳淋漓的多种色彩;从其唐三彩瓷器的外形上看,以圆润、饱满为其主要的特征,形态较为的自然,线条的流畅感较强,人物生动活泼;从其胎质上看,胎土较为细腻且胎质中白中泛浅红、浅黄色,含有较多的矿物质。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三彩瓷器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从其价格上看,呈飞速上涨的形式,收藏价值也是非常高,上等的珍品却很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唐三彩瓷器真品价格


唐三彩多出土于我国古都洛阳一带,指的是从唐朝的墓室里挖出来的陶瓷的总称,后来又被学者用来作为分类陶瓷的术语。唐三彩不一定特指哪三种色彩,从唐山的墓穴中挖出来的各类陶像、陶俑,有一些只有单色、有些则只有二色,而其他物器,颜色则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唐三彩拥有自己独特的色彩风格,具备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唐朝会有这么多唐三彩出现呢?据说在唐朝时期,非常流行厚葬,一些冥器也跟着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陶瓷的烧制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烧制出大量的艺术珍品。

那么,唐三彩到底是陶还是瓷?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成了困扰很多藏家的问题,我国的陶瓷业在宋朝最为蓬勃,以汝、钧、哥、官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名窑在全国纷纷崛起,而且产量日渐丰富,到了明朝时期,青花瓷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唐三彩以白、黄、绿为基本釉色到底是瓷还是陶呢?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许多人之所以对此不了解,是因为陶瓷在口语上通常都是并称的,因此陶和瓷之间的区别也就变得模糊,甚至混为一谈。我们如何将之区分开呢?主要通过一下几点。

一、陶和瓷的吸水率各有不同

权威区分陶和瓷的方法,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一般情况下,吸水率大于百分之十的就是陶器,小于百分之五的,就是瓷器,介于两者之间自然就是半陶板瓷。

二、烧制温度不同

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比较高,多数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时还可能达到1400℃左右以上。而陶器的烧制温度就要低很多,其最低温度有时可降到800℃以下,而最高也不会超过1100℃。

四、原料各有不同

陶器用料不是特别讲究,采用一般的黏土即可制坯烧成。但瓷器选料极必须以高岭土作坯才能烧制出上好的瓷器,不然很可能烧成陶器。

五、透明度的差异

因为用料和烧制的原因,陶器即使坯体很薄,也没有半透明的特点,但是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均有一种半透明之感。

六、釉料的不同

陶器向来有挂釉和不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很低的烧制温度下就可以熔融。而瓷器的釉料却有两种,它们既可在高温素烧胎后再挂低温釉,再次采用低温烧制。也可以在高温之下和胎体一次烧成。

自古以来,陶瓷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将两者混合理解。陶和瓷烧制技术的发明,均是我国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拥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仿唐三彩鉴定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胎的区别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目前见到的高仿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故本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目前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1、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2. 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笔者曾多次敲开几个真品罐的盖子进行观察,其结果都一致。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关于真假唐三彩胎的微妙之处,程进奎老师在《唐三彩辨伪新知》(见《中国收藏》总第13期)一文中还有这样的陈述:“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笔者曾多次试之,结果亦然。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3.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釉光的区别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只哈利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哈利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哈利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哈利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哈利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哈利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哈利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哈利光,所以不排除没有哈利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上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曾有大量的三彩仿制品,它们到现在也已近百年,釉面火光已褪,柔和温润,不排除个别器物会有微弱的哈利光,但绝不会有真品三彩那种从釉里面涌溢而出的宝光。只要你认真观察民国早期的低温釉就会发现,此时期绝大部分的低温釉是没有哈利光的,上观至乾隆时期的低温釉,迎光侧视仔细观察才会隐约发现哈利光。所以,有无明显的哈利光仍可作为区别民国三彩的硬件之一。

釉面的区别

岁月无情,唐三彩釉面经受千年时光的洗礼会留下一些不容易发现却很特别的痕迹。它们分别是:

1.泥土的腐蚀痕迹。目前还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实际上高仿者目前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2.过渡自然的腐蚀斑块。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目前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给了我们辨别的依据。

先说由浅到深: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再说由深到浅:腐蚀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之处釉表釉光全无,只见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着是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再过渡下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釉面就隐约可见腐蚀细孔,用小刀轻划可划出痕迹。这种由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交替腐蚀过程,在釉表的表现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但在时间上要形成这一过程却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整个器物易仿,细微之处难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过头来看仿品的釉面,其浅薄之处也就一清二楚了。

3.返铅现象——百年时间浓缩而成的精灵。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铅现象,即人们常说的“银斑”,是唐三彩后天生成的典型物质。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是时间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记。从笔者珍藏的几件有返铅现象的唐三彩来看,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

(2)一件器物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而大部分釉面则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返铅现象出现于任何颜色的釉面,蓝色的釉面的返铅现象往往更为突出,颜色更加自然。并不像有的文章所说的蓝釉不会出现返铅现象,要知道唐三彩的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其中铅的成分达25%左右。既然釉有那么高的铅含量,只要条件合适,什么颜色的釉面铅分子还不是照样跑出来,蓝釉亦釉,没有例外。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时期专供宫廷的御用瓷器,由于宫廷瓷器制作要求严格,因此珐琅彩瓷器制作工艺复杂。珐琅彩瓷器外观精美,时代印记明显,数量稀少,成为瓷器收藏的热门,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并被瓷器收藏界所推崇。

珐琅彩瓷器流传下来的甚少,能够流传下来的珐琅彩瓷器基本上样样都是精品,并且在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出尽了风头,早在2007年的时候,一件珐琅彩瓷器就拍出了840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我国瓷器在国内最高的一次成交价,这件珐琅彩为“御制珐琅彩庭园人物图”。目前大多数的珐琅彩瓷器都是以花鸟、动物为图案很少以人物作为题材,而这件珐琅彩瓷器就是展现的人物,因此也更为的珍贵。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存世量十分稀少,而且十分名贵,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珐琅彩瓷器,一些不法分子就伪造珐琅彩瓷器,鉴定珐琅彩瓷器首先要看珐琅彩瓷器的大小,大多数的珐琅彩瓷器都为小件,尺寸过大的就有可能是赝品,然后是造型,珐琅彩瓷器的造型大多是一些日常的小件,并且一般是碗、瓶和烟壶。珐琅的颜色一般是多彩的,一般要有七八种颜色,有的多的可能会达到10种以上。然后是底釉,真正的珐琅彩瓷器的底釉的颜色是纯白色,不偏黄也不是那种淡淡的绿色,釉面看起来很光滑,在鉴别珐琅彩瓷器的时候就要格外的注意底釉,从底釉就可以看得出来制作工艺的水平,由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比较高,虽然造假技术了得,但是还是很难能模仿的了真品。

唐三彩如何鉴别真伪


唐三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它从多个角度折射出了大唐文明迷人的艺术风采,不只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难得可贵的考证资料,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市场效应,受到了无数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青睐。现如今我国瓷器收藏市场上,真假掺卖的情况十分常见。那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鉴别唐三彩的真伪呢?

第一个方面:造型

唐三彩的造型多种多样,通常可以区分为三个大类——动物、人物、生活用具,其中动物所占比例较大。唐三彩的成型工艺一共有两种,分别是轮制模制和雕塑。就拿唐三彩马来说,先制模左右两块,接着拼接起来,组成马的身子。然后载制模马的头,将其拼接在马的身子上面。我们鉴别唐三彩马的真伪,就可以观察马肚上的与圆孔。如果发现接痕和制模的时候,用手指挤压泥胎产生的痕迹,这件唐三彩马就是真品;如果发现里面是光滑的,那么这件器物采用的是灌浆成型,属于唐三彩仿作。马的四条腿也是先制模,再拼接上去的,我们认真地观察腿和身子接连处,就会发现上面有明显的接痕,而唐三彩仿作采用的现代工艺,通常一次成型,并不会出现接痕。

唐三彩马其他细节的地方也是采用先制模再通过粘粘然后再拼接的工艺技术,我们在辨别一件唐三彩真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观察,因为经过一千度左右高温烧制,粘贴上去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缝隙,但是唐三彩仿作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总的来说,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唐三彩真品的动感都比较强烈,形象也比较逼真;唐三彩仿作看上去就比较呆板,并没有生动活泼的感觉,甚至有些马还呈现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动态。

第二个方面:胎体

烧制唐三彩所采用的的胎土细腻而紧实,内含矿物杂质,胎质白中浅红和浅黄。现代唐三彩仿作的胎基本上都是瓷胎或者石膏胎,内无矿物杂质。将唐三彩真品的露胎处放入水中之后,再拿出来会呈现淡淡藕色,同时伴有比较浓的土浸味。而唐三彩仿品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第三个方面:釉面

在唐三彩真品放在光线下转动,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和蛤蜊光,这种特质使得高仿者也感到无可奈何。釉面上有细小的开片,通过放大镜可以发现这些开片呈爆裂状,这也是唐三彩仿作所不具备的,唐三彩仿作没有爆裂状开片和玻璃质感,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开片内含污垢,而唐三彩真品具有玻璃质感,即便有污垢也是深入器中。

第四个方面:釉色

唐三彩的主要釉色为红、绿、黄。制瓷工匠巧用施釉方面,不同色块在高温下相互交融,并没有明显界线,使得唐三彩的颜色丰富多彩,给人流动之感。而唐三彩仿作不是流淌太过,就是色块界线过于分明。

如何鉴定珐琅彩瓷器的真假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有特色、釉上彩中最为精美、清代的代表性瓷器之一的瓷器,在雍正时期开始创烧,到雍正、乾隆的发展,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将珐琅这一彩料彩瓷器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也是珐琅彩发展的巅峰时期。在康熙晚期皇帝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在瓷胎上创造出了新的彩瓷品种,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以及蓝色最为常见,还有一些宜兴的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有诗、书、画等相结合的艺术品,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瓷器不仅实用性能较好,也有着较高的视觉审美性。

珐琅彩的工艺尤为的讲究,从瓷器的底胎、画工、图案、色彩要求的非常严格,选胎要求其胎壁较薄,画工要求极为的规整、图案色彩的搭配要紧密结合以及胎质要求较为细腻,做工工艺较为复杂且烧成率较低,有着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清代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黄、红、蓝、绿等色为主,内容多以缠枝牡丹、缠枝秋葵、花卉等,色彩、绘画以及款式都贴合了当时瓷器烧造的特点。我们在进行购买的时候主要注意其显著特征,如:所有的色彩以及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较为洁白、底部有圈足、深弧壁,制作工艺较为精湛,不会出现质地不平的情况。例如:以康熙时期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色泽以蓝色为主,光润度较高,加上牡丹等花卉的衬托,使其碗的层次更加的丰富。从其碗内看,做工较为的精细且内部施加的釉色工艺较好。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延续了康熙时期的珐琅瓷彩绘,但是最为特殊的就是通过“勾”、“画”、“染”等工艺,对纹饰的细节刻画以及生动性上有了更加深层次的展现,特别是芙蓉鸳鸯、牡丹、麻雀、八哥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融入其中,贴合了当时的社会风情,雍正水墨珐琅彩以及蓝彩山水珐琅瓷器都是非常著名的瓷器。我们可以通过观其工艺以及细节之处的刻画、纹饰花样来进行判别。

乾隆时期的虽然在烧制量上较少,主要对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更加注意颜色以及配景,所以我们在进行辨别时,要注意圈足外墙的纹饰、形态。现今的珐琅彩瓷器深受大众的喜爱,一方面是它的色彩、另一方面是做工,康熙时期的色彩浓重、雍正时期的清新淡雅以及乾隆时期的精美复杂的纹饰都是我们进行鉴定的方式。

珐琅彩瓷器鉴赏及成交价格参考:

1: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牡丹纹碗,尺寸:直径12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4,424,000 ,成交时间:2013-12-15,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年制”,本朝官窑。

此碗以珊瑚红为地,上绘蓝彩对角牡丹三朵,花瓣边缘以黄白二色渲染,衬托出阴阳反侧之态,四周辅以绿彩枝叶,翻卷自如。底为青花双方框“雍正年制”四字楷款,色泽淡雅,章法规整。制作工艺、纹饰均沿袭康熙朝,绘画技法、纹饰风格摹自西洋,符合康雍时期宫廷对西洋艺术追求的历史背景。款识与前朝风格一脉相承,是极为尊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此类彩瓷为雍正朝颇为独特之种类,宫中此类碗在清代乾隆时期所配制的木制匣盒上称为珐琅彩瓷器。同类之作尚见巴黎吉美博物馆有藏。

2:清康熙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小碗,尺寸:直径10.8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1-11-1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康熙御制”四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雍干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创始于康熙朝,是在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故在当时也称作“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它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无论用料、绘工,皆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故其一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此碗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珊瑚红彩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底以青花双方框内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整器隽秀娇巧,堪称收藏绝品。

3:清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万寿长春"字盌,尺寸:直径11.7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03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4:清康熙黄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碗,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3,190,000 ,成交时间:2004-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康熙御制”楷书款。

碗地子为明黄色,以衬托四朵黑粉二色花瓣的莲花,绘者用绿、紫、蓝等色绘莲花的卷叶,并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细微之处,图案生动,形态逼真。绘者运用了康熙皇帝所喜爱的西洋透视法,色彩浓淡处理适度,赋予画面生动的立体感。同时,多姿多彩的颜色增添了欢快的色调。表面晶莹剔透的釉质,与画面浑然一体。

5:清雍正御制珐琅彩月季海棠图盌?,尺寸:直径12.7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2,880,000 ,成交时间:2007-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方框蓝料《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微撇,深腹,圈足。胎体轻薄,内壁光素无纹饰,外壁绘嫩黄色月季和粉红海棠,诗题朱庆余的《题蔷薇花》:「粉着蜂须腻 光凝蝶翅明」,「佳丽」迎首,下钤「金成」、「旭映」红料印,底蓝料双方框《雍正年制》楷书款。在雍正皇朝短短的十三年中,把粉彩工艺推到了高峰,如此?绘月季、海棠,意境清幽,色彩绚丽,幽姿淑态,互相辉映,正如《陶雅》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6:清雍正珐琅彩白地轧道牡丹玉兰花卉瓶,尺寸:高23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016,000 ,成交时间:2008-10-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金秋(第63期)拍卖会。

7:清雍正珐琅彩红地西番莲纹茶碗,尺寸:直径11.6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3-11-17,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御制”四字二行双方框楷书款。

此品碗形较浅,外壁以浓艳的红彩为地,绘三组西番莲纹,花叶翻转自然,以不同彩料区别阴阳向背,富有立体感。胎体坚致轻盈,釉面莹洁温润,填彩准确,色料鲜亮妍丽,为雍正时期彩瓷之精品。

8:清乾隆珐琅彩万花锦碗,尺寸:直径10.3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365,000 ,成交时间:2000-10-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0年秋季拍卖会。

9:乾隆年制珐琅彩花鸟瓶(一对),尺寸:高17.8厘米,估价:RMB 35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1,035,000 ,成交时间:2013-07-12,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铭文:高邮。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碧,露。款识:乾隆年制。

唐三彩不是瓷器


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釉色斑斓,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代也是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三彩各种形象的器物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使唐三彩造型更是不同凡响。唐三彩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光辉灿烂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则以马和骆驼为多。

古代唐三彩主要用于做随葬的器物,称为“冥器”。唐三彩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其中以西安、洛阳出土最多,长安和洛阳是唐代都城所在,是唐代政治、经济中心,王公、官僚、士大夫以及富商的墓葬集中,所以唐三彩出土的数量也多,因而有“洛阳唐三彩”之说。

唐三彩如何进行保养


让杰出陶艺作品流传更久

众所周知,唐三彩的烧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因此现在出土的唐三彩保养很重要。

首先观察唐三彩的保存情况

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经过了地理、气候的变化,唐三彩的保存情况不一。有的唐三彩保存比较好,釉比较牢固,而有的唐三彩在长期的地下环境中,受到水以及潮湿的影响,损坏比较严重。针对不同情况的唐三彩,不能置之不理。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养。

破损严重的保养方法

对于表面釉比较完整的,可以用蒸馏水进行除盐保养。用一个大点的容器装满蒸馏水,然后将唐三彩器物泡在里面,注意不要每天换水,隔上一两天换一次水。这样连续泡上10多天后就可以了。将唐三彩器物取出,晾干后,让专业师傅涂上一层保护层。

破损不严重,保存基本完整的唐三彩保养方法

有些唐三彩器物的表面釉脱落很严重,就不能采用上面的方法了。因此如果用水浸泡的话,会让釉脱落的更加严重。对于这种破损严重的唐三彩,应该进行减压处理。减压处理一般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减压过程中可以进行加固。加固剂的选择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唐三彩的损坏程度配用合适的加固剂,不可用别人的。

唐三彩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是无价之宝,因此每个收藏唐三彩的人都应该重视对唐三彩的保养,让我国的杰出陶艺作品流传更久。

如何鉴定清代雍正珐琅彩瓷器真伪


说起这瓷器,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清代的珐琅彩,珐琅彩瓷器是清朝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珐琅彩绘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50年代欧洲佛朗德斯地区。在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大量涌入中国,西洋珐琅彩从此进入中国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珐琅彩在工艺和色彩的选择上也上融合了中国元素,从清初色彩上的素净淡雅到清中期的雍容华贵,庄重威严,这都于当时的执政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珐琅彩的收藏价值极高,也正是因为它的收藏价值使得世上有许多以假乱真仿品在市场上浑水摸鱼。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辨别雍正珐琅彩的真伪。

一、首先看瓶子的形状

我们在看一个瓶子的形状时,首先要了解瓶子出现的历史阶段,对瓶子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型的流行趋势及烧瓷的工艺都要有所了解,因为这些是可以鲜明的了解当时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随着时代的进步烧瓷工艺及形态也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素雅到华丽的阶段。我们不说唐宋就以元、明、清这三个时期为代表、元代瓷器大多高大笨重,早期以古朴浑厚后期以秀美飘逸为造型特点,清代瓶子造型多种多样。

二、其次看纹路和色彩

从绘画的纹路和色彩方面来看,陶瓷器上绘画的纹路及对色彩的搭配同瓷器的形状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会随着绘画原料的变化,烧瓷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变化。不论是在其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题材内容的选择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代表性。所有的绘画技术也都是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纯绘画到增加雕刻技术、由清静素雅到雍容华贵的色彩搭配,就以雍正年间的珐琅彩为例,这个时期的珐琅彩用色鲜艳温柔,极少用纯色,大都以七八种颜色搭配,有时候多达十多种颜色。所以看绘画纹路及色彩的搭配也就成了辨别真伪的有力证据。

三、最后看落款

时至今日,由于珐琅彩的收藏价值极高,市面上也流窜着不少的仿品来以假乱真。我们在辨别珐琅彩的时候,首先应注意落款,由于每一个人的书法不同,写作方式不同,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是不同的。珐琅彩大多都是官窑,写官窑落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严格选择上要选择有一定书法水平的人来写,就是为了防止做赝品的人仿照着临摹。但是由于书写人过于小心谨慎,就难免会有因为紧张而造成的细小失误,使得字迹僵硬不自然。然而就是这细小的美中不足之处,为鉴定珐琅彩提供了有效线索。

以上三种方法就是初步辨别珐琅彩的简单方法,必要时还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来辨别真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如何鉴定唐三彩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如何鉴定唐三彩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