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豇豆红瓷器 > 导航 >

清朝豇豆红瓷器有什么特点特征

清朝豇豆红瓷器有什么特点特征

如何鉴别豇豆红瓷器 古代有什么瓷器 怎样鉴别豇豆红瓷器

2020-11-09

如何鉴别豇豆红瓷器。

清朝时期的豇豆红瓷器是康熙时期发展最好的时期,瓷器的品种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豇豆红的瓷器就是其中的一类,受到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豇豆红主要是属于一种高温铜红釉,一般是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通过高温烧制而成,上色的方式也是非常特殊,一般瓷器都是通过浸釉、浇釉,然而它确实通过吹釉来进行上色的。

在其釉色上有着高低之分,上等的学名为“大红袍”,釉色比较鲜明,整个瓷器瓶身为一种颜色,透光度和光泽度都很好,洁白纯洁,一般釉色深浅不一的器物在烧造的过程中,受到了氧化的作用,在瓷器的器口露出绿色的苔点,属于豇豆红中的次品。虽然这是小小的瑕疵,但是在收藏爱好着的心中却是另一番独特的美景。

正是因为豇豆红的烧制难度较大,掌握这项技术的工匠人又很少,所以很少在市面上可以遇上真正的豇豆红瓷器,大多数的豇豆红瓷器成品都是有绿苔点,在光绪时期和民国年间市面上的豇豆红瓷器大多都有绿色苔点,几乎对于大红袍的烧制很少,所以说现在市面上豇豆红瓷器的大红袍的收藏价值才是最高的,价格自然也要比普通常见的绿色苔点豇豆红瓷器要高很多。

一般在豇豆红瓷器的外表上,通常以小件为主,文房用品特别常见,盘、碗之类的很少见,大件器却绝无,比如说:太白尊,造型大致为一个倒扣的碗,小口、矮、颜色光泽度高、形制大小较为统一,所以说也形成了一定的烧制技巧,在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太过普通,样式相似的太多,反而收藏价值和价格就会减少很多。

由于市面上古代的豇豆红瓷器存世量很少,出现了许多仿制品,一般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初步的辨别,一是通过看其器型,由于在康熙时期属于皇帝的专属器物,所以一般都为文房用品八大码,有柳叶瓶、太白尊、印泥盒等,普遍特点就是器型特别小,都在十几厘米以内;二是观其颜色,上等的豇豆红釉质地纯净,可能会含有粉质,红色颜色浅淡,往往散步着很多天然的绿色苔点;三是通过看其底部,底部足圈施白釉,微微泛青色,手感极其的光滑细致;四是通过看其款识,一般都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款识无双圈,青花的呈色较深,楷体的字迹较重,而飘若无力的一般都为光绪民国时期所仿制的;五是看其豇豆红纹饰,太白尊一般都为暗刻的龙纹,蟠龙瓶的龙纹是龙纹是呈绿色,不同品种呈色是不同的。

清朝康熙年间的豇豆红瓷器是我国瓷器历史的一道绚丽的篇章,不仅在其品种上更加的丰富、纹饰上的多样化、器型的优美化,造就了它的今天。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怎么鉴别?


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怎么鉴别?豇豆红是在清朝康熙晚期所烧成的一种铜红釉,它的烧成难度非常大,因此传世的作品极其少,一直以来都深受收藏家们的青睐。今天小编就要来为大家讲一下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应如何鉴别以及介绍一下豇豆红釉洗的知识与图片。

首先先来说说如何鉴别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

1、器形。器形与色彩一样一样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因素,看豇豆红的器形主要记住一点,就是豇豆红是没有大器的。康熙年间,豇豆红瓷器最常被最为文房用具,比如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等。

2、颜色。豇豆红是一种高温釉,是在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铜红釉品种,所谓的铜红釉是一种以含铜的物质作为着色剂,经过还原焰烧过之后形成的红色釉。它的颜色非常特别,整体颜色是不均匀的粉红色,十分像豇豆,故因此得名。豇豆红的色彩是其他瓷器所没有了,就算是普通人看一遍也会对这种颜色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3、年代。豇豆红主要流行于康熙晚期,康熙时期的文房用具中时有见到,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就已经烧制得很少了,雍正之后就更是难以见到了。辨别豇豆红的年代要看它究竟是康熙时期制的,还是光绪时期、民国时期甚至是现代的一些仿制品。如何通过年代来辨别豇豆红瓷器可以从这几点来着手:1、观察底釉的氧化程度。2、观察胎骨的年代特征。3、观察落款,传世小件的豇豆红瓷器底部大多都有“大清康熙年制”的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4、感受重量。

接下来再来说说豇豆红釉洗的知识。

豇豆红釉洗的高为3.9cm,口径为8.2cm,足径为7.5cm,洗敛口,圈足。里面施白釉,外面是豇豆红釉,足底是白釉,落款为“大清康熙年制”,共三行六字,为楷书款。豇豆红上面有一些绿色的苔斑,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清朝顺治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朝顺治瓷器有什么特点?清朝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未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朝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要领可分为以下六点: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黑蓝、淡蓝、正蓝、青翠等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值得提起的是,在清朝顺治时期仿明朝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均为楷书。

明清朝代款识有什么特点?


明清朝代款识有什么特点?所谓瓷器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身部或底部,用以表明器物的时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称铭文。制瓷业很早就采用这种做法。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谓“瓷器有款肇始于宋”的说法。黄矞的《瓷史》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见过三件带‘乾元年制’的器物。”

历朝款识沿革

事实上瓷器上面刻铭文最早始于东汉。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带铭文的瓷器是三国孙吴时代的青釉谷仓,它的主体由大小两个罈重叠而成,仓身堆贴多组纹饰。在大罈的肩部凸起一龟,背驮碑,碑面刻“永安三年”等二十四字铭文,说明此物为公元二六○年孙吴时期的青瓷器。

到了唐代,工匠的姓名开始出现在瓷器铭文中,如唐代白釉刻花小壶,腹部划刻“丁道刚作瓶大好”七字。唐代邛窑青釉小碟,在碟的边缘处刻有“徐家沉”三字,还有的刻有“丙午岁造蒋应”六字。从这几件唐代器物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知道陶工的姓名、器物的制作时代,还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欣赏和宣扬自己的作品。

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许多新的瓷窑,瓷器的款识也有了新的变化。有的有模印标记,有的划刻宫殿名称等。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底印“张家造”三字;景德镇影青印花盒子,底印“吴家合子记”。定窑、汝窑、钧窑的器物因多属宫廷用品,器物的底部则刻有宫殿的名字,如“奉华”、“聚秀”、“重华宫”等(有的字是宫廷玉工后刻的)。从宋代瓷器的款识,可以了解到当时瓷业的生产状况:已经出现了单一的专业作坊,有专烧枕头的,也有专烧盒子的;瓷器中并有许多是宫廷用品。

元代有款识的瓷器比较少见,国外有一件元至正十一年青花双耳大瓶,还有少数瓷器有模印标记或工匠的姓名,如“古相张家造”的枕头,有龙泉窑工匠“顾氏成”姓名的瓷器等。从上述各时期瓷器款识的简单状况,可知款识是鉴别、鉴定古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重点谈谈明清两代的瓷器款识。

明清两代,由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除为官府烧造大量瓷器的官窑外,民窑也广泛兴起。瓷器款识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代款识的风尚,而且更加丰富多样。从款识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七种,即朝代款、干支款、供养款、花样款、室名款、吉言赞颂款、人名款等。书写方法以楷书和篆书为主,也有划刻阳文或阴文的。写款的彩釉,大部分使用青花,也有用墨彩、金彩、红彩、珐琅彩书写的。总之,明清两代的瓷器款识比较复杂,每个朝代又有各自的特点。

明清朝代款识特点

朝代款又称年款,即以朝代的年号为主,有四字或六字的,最后二字一般是“年制”或“年造”。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隆庆年造”、“正德年制”等。这种款识标明了器物的朝代,不同朝代的款识写法又各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一般无款识,真品中只见青花压手杯杯心有四篆字小款及薄胎白釉器的暗款(把字刻在器胎上,然后上釉烧造,通过透视可看出器物上面的款识,称暗款)。青花篆款与白釉暗款的笔法基本一致,都是四个字。明正德以后开始仿永乐青花款,清代有仿永乐白釉暗款的,但从笔法、颜色、胎、釉等方面对照,差别都很大,不能乱真。

明宣德款识的特点,孙瀛洲先生编有:“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无,晋唐小楷最出群”四句话,《故宫博物院院刊》(总第二期)有过详细叙述。这里再补充几点:(一)笔法工正、清秀、刚劲、自然;一件器物上青花款的颜色深浅不一。(二)基本写法是:“大”字多数写成撇短、捺长不相称;“宣”字第一笔写成斜点的多,偶有直点,第二笔写一竖道的多,有少数写重点,第三笔软匀少肩,末笔多数右边长,少数左边长或左右相等;“德”字第一、二笔有少数向下撇,一般都向外撇;“心”字第一笔写一立道的多,写一点的少。(三)青花楷款无论六字或四字,圆器带款的多,琢器带款的少。(四)器身各处的款识均无边线,其中只有茶壶在流上写款,带双边线。

明成化款识的特点,孙瀛洲先生云:“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日尖年肥胖,成字三点头肩腰”。

明弘治款识特点是,笔道均匀、清秀,大多数写在器底。笔法有两个特点:(一)“弘”字第二笔要长出第一笔。“治”字第八笔要过于第七笔,但也有少数例外。

明正德款识特点:(一)孙瀛洲先生云:“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高,正字底丰三横年,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二)“正德年制”四字款的“年”字多为四横年。(三)用阿拉伯文或回文写款识,其他时代少见。

明嘉靖款识特点:(一)比正德时期字体刚劲有力,有的字形瘦高,撇短、捺长、勾大。(二)款识的位置遍器身,都带边线,与宣德时期特点正相反。(三)早期笔体与正德相接近,晚期笔体与万历相接近。(四)彩瓷上面出现“大茶房”、“外膳房”红彩款,为御膳用品,是此时代独特款识,其他时代没有,有则后仿。(五)黄地绿彩器物为此时代特殊品种,均为两行六字刻款。(六)此时代的新产品,黄地红彩器物的款识均无圈线,有则可疑。

明隆庆款识特点:多数写“大明隆庆年造”,笔道较细,字样清秀。

明代官窑题“某某年造”款识,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到隆庆时期应用较广泛,但同时也用“制”字。而清代则概用“制”字,罕见用“造”字的。

明万历款识一般笔力很硬,捺笔较长。“万”字有两种写法,即“羊”头万或“草”头万。“年”字有时也写四横年。万历早期的笔体与嘉靖晚期相似。

天启、崇祯已到明代晚期,传世品很少,器物本身及款识都较粗糙,有四字、六字楷款。总之,明代年款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说法。

清代顺治时期瓷器传世品少,款识多数带干支,少数为“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款。到了康熙时期,瓷器就丰富多样起来,早期作品多无款或仅有干支款,中晚期大量楷款,晚期出现少量的篆书款。其基本特点是:(一)“康”字下半部的“水”多用半水或楷水;“熙”字有所谓“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面四点多为顺点或直点;“製”字的“衣”无上点,衣横越过刀,最后三笔都用二笔写完。这些特点一般出现在青花器物上面。(二)天蓝釉、豇豆红釉、釉里红、苹果青、釉里红加彩等器物的青花款识外均无边线,有则可疑。(三)出现堆料款,即用料彩堆写成图章式四字款“康熙年制”、“康熙御制”,款字外围双边线,一般外线宽、内线窄。

清代雍正款识的特点是:(一)楷书多于篆书。无论楷款或篆款,笔体都非常规正,楷书中只有用六字三行的写法时,字体不太规正,但它也是官窑作品。(二)有的器物用黑彩写款,其他时代少见。

清代乾隆款识开始篆书多于楷书,它的篆书款非常整齐,横平竖直。要注意的是后人仿乾隆篆款较多,破绽处为“乾”字左下边的写法与真款相反;“制”字下半部笔道连起来没断开。嘉庆以后篆书款逐渐成为主流,很少见楷款。道光、咸丰时期楷款又渐渐出现,它们的笔法基本一致,写得很规矩,仔细观察整个款识有点倾斜。道光时篆款写得流畅、圆滑,不同于乾隆篆款那样方方正正。同治、光绪时才又大量书写楷款。光绪青花楷款突破过去仅能表示年代的四字、六字款框框,丰富了款识内容,即表示年代的同时,把作者姓名及器物的画意都写在款识中,如“光绪辛卯素云送人制三友图”十二字。还有一点应提出的是乾隆以后普遍应用红彩书写款识,但是各种色地的粉彩描金花卉器物的底部,都为金彩篆书四字款。

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点?


釉里红是瓷器釉下五彩品种之一。首创于元代。因以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纹饰,(含铜0.3%~0.5%)施于坯体,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红色花纹,故又称“铜红釉”,是我国颜色釉中的名贵品种。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烧成技术不易掌握,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发色暗红。明初烧成永乐“鲜红”与宣德“宝石红”名贵品种,质料细腻、红而深沉、釉汁莹厚,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为后人所重,有“以鲜红为宝”的评价。嘉、万时期,鲜红器多以矾红代之,这是由于铜红釉难以烧成所致。

元代釉里红瓷器:由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少量红色器物以青花盖碗、罐、玉壶春瓶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草叶纹等。明洪武朝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莲等。

明代釉里红瓷器:明永乐时期的釉里红器物也不是很成功,传世不多,直到宣德时期方成功烧制出釉里红瓷器。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做纹饰,烧成后图案凸显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

清代釉里红瓷器: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三果、五蝠为多见。不管是元、明还是清初,釉里红瓷器都是采用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绘线,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多种不同的图案花纹;二是釉里红留白,装饰方法多出现在元代中、晚期;三是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图案花纹。

清朝光绪时期瓷器的特征是什么?


清朝光绪时期瓷器的特征是什么?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下面Neil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光绪瓷器鉴定特征: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

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和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多粗糙不规。

3、光绪瓷器鉴定釉面特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和现代瓷釉面相接近。

4、光绪瓷器鉴定纹饰特征:光绪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5、光绪瓷器鉴定款识特征: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


“中国红”因其瓷种独特、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而受到各方的好评,产品相当高档。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难:红瓷工艺难

中国红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是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每一环节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瓷器在烧制多件中才能出一件成品,大型成品的合格率更低,所谓“十窑九不成”。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艺与极低的成品率,彰显中国红瓷稀缺性与珍贵性。

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800℃要分解,中国红在1450℃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特点二、贵:红瓷材料贵

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且红瓷上的金色图案是用纯度在99%以上的纯金烤制而成,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中国红瓷从用材方面就体现了高贵艺术品的品味与内含的现实价值。

特点三、好:红瓷瓷质好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

低温陶重

中温精陶

中-高温白瓷、强化瓷

高温细白瓷、玉瓷轻

中国红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简约雅致、细致白润、胎薄如纸、击声如磬是其真实写照。自其诞生之日起,红瓷以其“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收藏与赠友的珍品。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红瓷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豇豆红 珍贵的红釉瓷器


豇豆红瓷器首创于清朝康熙时期,它是尤为珍贵的铜红釉品种,在高温条件下烧造而成。表面呈分布不均的粉红色,常伴有绿色斑点,和红豇豆颜色相似,故而得名。

铜红釉的雏形出现在唐朝的长沙窑;在宋朝时期钧窑工匠基本掌握了钢红釉的烧造技术,但是未能烧出好的铜红釉瓷器;在元朝末期,景德镇窑成功烧出豇豆红;在明朝永乐、宜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工匠完全掌握了铜红釉烧造工艺,先后创制多个红釉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工匠创制出郎窑红等新品种。红釉瓷器烧造在明代前期表现不错,但在成化之后一度陷入低迷,但是清代却创烧了很多红釉瓷器,实在是泽被万世。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相当繁盛,光是品种就有十余种,成功创烧郎窖红,意味着清代的红釉瓷器烧造工艺又上了一个阶段。而豇豆红瓷器是比郎窖红瓷器还要珍贵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再加上中国人推崇红色,其在清代瓷器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豇豆红不如郎窑红那般热烈浓艳,它是一种深浅相宜的粉红,温润雅致,赏心悦目。瓷器的釉色是烧造过程中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些瓷器的红釉中有苔斑,显得颇有意趣。一些红釉中掺杂深红色苔斑,一些红釉中掺杂绿色苔斑。含有绿色斑点的红釉瓷器,被人们称作““美人祭”和“美人醉”;颜色更淡一些的红釉瓷器,被人们叫作“娃娃脸”和“桃花泛”,虽然不如前者惊艳,但是却非常耐人寻味;颜色比前者更加浅淡或暗淡浑浊,被人们叫作鼠皮”和“偷树皮”。

若要在红釉瓷器的形容词前加上一个“最”字的话,豇豆红可以说是“最”珍贵的红釉瓷器。之所以豇豆红瓷器如此珍贵,一是因为豇豆红如美人面、婴儿脸一般精美细致;二是因为豇豆红的烧造难度非常大;三是因为只有清代康熙时期才生产豇豆红,并且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使用,故而流向民间的豇豆红非常罕见,大多是一些文房用具之类的小器。

豇豆红仿品或釉色黯淡昏沉,或器型线条呆板,即使和真品有相同之处,但是也远远不及真品,这主要是因为后人难以掌握豇豆红复杂的烧造工艺。大家在购买豇豆红瓷器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辨识真伪。

豇豆红瓷器鉴定技巧分享


豇豆红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它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都非常高,因而备受现代藏家的喜爱。不过因为,豇豆红瓷器的数量并不多,真正能收藏到的人极少,因此,对于豇豆红瓷器鉴定方法众人都十分感兴趣,希望了解一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说一说,供大家参考一下。

豇豆红是高温烧制的铜红釉,为康熙晚期出现的瓷器品种,它的色泽淡雅娇艳,犹如红豇豆一般,轻灵秀美,又如小孩的脸蛋一般,也被称为是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豇豆红瓷器鉴定方法如下:

1、看器型

豇豆红瓷器因为是清康熙时期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所以无论是什么瓷器都是出自官窑工匠之手。再加上这种瓷器的烧制成功率极低,极少有大件,大部分都是小件,比如文房用具,俗称八大码,分别是莱菔瓶、柳叶瓶、菊瓣瓶、蟠龙瓶、镗锣洗、太白尊、苹果尊以及印泥盒。这些瓷器的造型都非常小巧,而且基本都在十几厘米范围之内。熟悉豇豆红瓷器特征的人在收藏时会格外注意,至于比较大的大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假的。

2、看发色

真正的豇豆红瓷器釉质均匀,可能含有粉色,但看起来极淡。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哪种釉色,在上面都能看到绿色斑点。豇豆红瓷器釉色也分上乘和下乘品种,其中上乘豇豆红瓷器犹如大红袍一般颜色纯净。中等的豇豆红瓷器看起来像是豇豆皮,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因而也被称为是美人醉或者是美人霁。下等则被称为是桃花片或者是娃娃脸,还有榆树皮等,这些都是次品,市场价格不是很高。

3、看底足

豇豆红瓷器真品的足圈内有白釉,微带青色,足底打磨成泥鳅背状,用手抚摸就为光滑。靠近底足的地方没有垂流感,主要是因为豇豆红瓷器所用釉为不流釉,所以不会向下流。足底没有火石红色都是后期仿制的瓷器,不是真正的康熙豇豆红瓷器。

4、看款识

豇豆红瓷器真品的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看书,没有双圈,青色发暗沉,笔力强劲。

5、看纹饰

真品豇豆红瓷器的纹饰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单色釉,除了太白尊、蟠龙瓶以及菊瓣瓶之外,其他的都极少有纹饰。

以上就是豇豆红瓷器鉴定的技巧,康熙朝时期的豇豆红瓷器较少,即使是后世也没有烧制出太多。所以,现代市场中销售的所谓的豇豆红瓷器大多是后期的仿品或者是赝品,收藏时要注意。

豇豆红瓷器鉴赏:

1: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尺寸:宽11.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 ,成交时间:2017.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2:清康熙豇豆红镗锣洗,尺寸:直径12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1,579,200 ,成交时间:2013.12.15,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本朝官窑。

洗敛口,鼓腹,圈足。外壁满施豇豆红釉。器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豇豆红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烧造难度很大,专供宫廷御用,因此十分珍贵。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由天成,经常隐现深浅不同的斑点,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

3: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尺寸:高21厘米,估价:US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USD 905,000 ,成交时间:2016.09.15,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9月拍卖会。

4:清康熙豇豆红菊瓣瓶(一对),尺寸:高15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02,000 ,成交时间:2008.07.27,拍卖公司:辽宁中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五周年艺术珍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为康熙晚期出现的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造型轻灵秀美而闻名于世,豇豆红无大器。豇豆红器釉质都匀净细腻,含有粉质,薄胎,但手头不错。红色釉面里,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深浅不匀的苔点形成的“缺陷美”被称之为“美人醉”、“桃花片”、“娃娃面”等。这对菊瓣瓶色泽柔美,如人面桃花又似美人醉,成双成对,古雅怡人。

5:清康熙豇豆红印盒,尺寸:直径7.2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 ,成交时间:2016.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印泥盒呈扁圆形,盖面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胎质洁白坚实,外壁满施豇豆红釉,釉面光洁滋润,盒身散布苔点,盖面片片浅色斑块,与红色交相辉映,如红霞掩现朝雾之中,隐泛绿氤,釉色变化神妙无方,可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豇豆红釉为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新创的名贵单色釉品种,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制品以各式文房小件为主。由于烧造难度大,又仅供宫廷御用,传世品稀有而珍贵,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清雍正《古玩图》手卷中即有此一品种,足见雍正宫廷已将之纳入古玩收藏之列。

6:清康熙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尺寸:直径12.6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 ,成交时间:2014.05.17,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7: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尊,尺寸:高16.9厘米,估价:RMB 600,000 ~ 1,000,000,成交价: RMB 672,000 ,成交时间:2010.01.08,拍卖公司:北京万隆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柳叶瓶。器底挖足,瓶底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通体满施豇豆红釉,色调淡雅,犹如桃花,又酷似豇豆的红色,并带有绿色苔点。好比“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上海博物馆馆藏一件同类藏品。豇豆红瓷器是红釉瓷器中最名贵的一种。为康熙晚期出现的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釉面呈幽雅的淡红色,带有绿色的斑点,酷似红豇豆之色,由于红色的深浅及绿色的斑点分布在器物的不同部位又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乳鼠皮”等称谓。其色调淡雅宜人,造形轻灵秀美,闻名于世,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豇豆红之所以名贵,是因它比郎窑红釉烧制的难度更大。在施釉过程中,需巧妙处理铜在器身各部位存在的形态,在用还原焰煅烧时,还要巧妙地放进一点点空气调解氧气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非常容易变化的铜色保持美丽的红色。氧气如果超过所需的限度,氧化部分的铜会由红变成绿斑。这本是烧制中的缺点,但被人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美丽釉色。豇豆红器由于烧制不易,因而只能在官窑中少量生产,供皇帝内廷赏用。所以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并且,其中的大部分,早年已流散在国外,在各国著名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仅数十件。

8:清康熙豇豆红釉盖罐(一对),尺寸:高9.5厘米,估价:RMB 600,000 ,成交价: RMB 672,000 ,成交时间:2012.04.22,拍卖公司:辽宁中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器形灵秀雅致,精巧玲珑。豇豆红釉色泽莹润。红釉绿苔,相应成辉。成双全品,薄胎施釉,釉色一流,为清康熙官窑器中之精品。

9:清豇豆红釉柳叶瓶,尺寸:高16.5厘米;高20.5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590,000 ,成交时间:2015.10.06,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两行楷书款。

器形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为康熙豇豆红釉名器,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器》,页318-319,图205)。外壁所施豇豆红釉,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宛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器底挖足甚深,施白釉,内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笔力深沉遒劲,非后世所能及。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是柳叶瓶显著的工艺特色之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朝豇豆红瓷器有什么特点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朝豇豆红瓷器有什么特点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豇豆红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