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是什么 > 导航 >

古瓷收藏之路,你大的收获是什么?

古瓷收藏之路,你大的收获是什么?

瓷砖是什么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2020-11-09

瓷砖是什么。

瓷器收藏之路充满乐趣,但有时也略显枯燥无味,每一位收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收藏小收获,关注小编有段时间的收藏者们也都知道,小编在收藏瓷器的这条道路上是披荆斩棘,如今有也有了自己一点小小的收获,今天,小编想给广大收藏者们分享一下小编自个在收藏瓷器道路上的小收获,之后在分享几个藏友的瓷器小收获,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小编是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开始接触的瓷器,至今也有了十多年的瓷龄。从小就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尤其喜欢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汉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我国古代的瓷器,从此就对瓷器艺术的收藏与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学习可以新的领域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小编也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买假、藏假之后,终于找到了收藏瓷器的小窍门,就是学习瓷片收藏。

其实说白了学习瓷器收藏就是收藏者们在学习如何提高一个人的修养,玩陶瓷最终要的就是收藏者们的心态,拥有一个处事不惊的心态远比拥有一件价值亿元的瓷器更加的重要。小编也同时想对刚入门的收藏者们来来说,对于菜鸟级别的我们,瓷器学习类型的书籍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而且一定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自以为的认为自己多看了几本书,在古玩市场中就可以无敌了,往往拥有这种心态的收藏者们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在瓷器收藏的初期一定是从一些低端的民窑瓷器或者是瓷片入手,小编比较推荐收藏者们从瓷片的学习开始入手,一个一个脚印,夯实基础之后在慢慢的由低端瓷器往高端瓷器上研究,这是瓷器收藏的一种捷径,也是小编在收藏这么多年来的一点小收获。

小编小编来分享一个广大瓷友们在收藏瓷器之路上的小收获。在几年之前,有一位瓷友在小编的建议之下开始收藏瓷器,原本拥有三高和胃病的他,在几年的收藏过程中居然有了好转的迹象,当他告诉小编一意外收获时,小编也觉得十分的惊讶,随之咨询的相关的专家,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合适必然的情况。专家表示说,他们做过相关的研究有明确的实验数据证明古瓷的收藏是治疗部分慢性病的良药,尤其是对三高和胃病这类慢性病来说有着十分不错的效果。这就是这位藏友在收藏瓷器道路上意外收获,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业余生活乐趣,还提高的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笔意外收获,另人羡慕不已。

以上这两个小故事,就是小编自己和一位瓷友在收藏之路上的意外小收获,如果广大收藏们有什么想给大家分享的收藏小故事,都可以给小编私信哦,小编会在筛选之后选出一些比较有意思或者是比较特别的,写出来分享给各位藏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拜拜。

古瓷精品赏析及价格参考:

1:清乾隆粉彩御题诗鸡缸杯(一对),尺寸:直径6.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7,590,000 ,成交时间:2014-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仿古」款。

成窑鸡缸杯乃旷世珍品,引得后世摹仿无数,历代仿造者唯恐形神不合,往往百般临摹,唯独乾隆内府化裁为之,更易原貌,独具一格,叹为瓷史之绝唱。本品即为当中之佳例,其形隽巧怡人,胎釉精良,丽质非凡,外壁一侧顽童戏鸡图,雄鸡引颈高吭,前有一顽童,作调戏状,神态可掬;另外一侧书乾隆御题诗《咏鸡缸杯》一文,诗文:“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蹔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后落“乾隆丙申御题”,诗尾钤印红彩“≡”、“隆”二章,诗文下更见雌鸡带领数只雏鸡悠然觅食,雏鸡各有盼顾,情态可爱传神。全诗一百三十二字,于方寸之间井然书列,章法之妙堪可独步于世。整器画笔生动细腻,设色妍丽无匹,所绘人物神形俱佳,衣褶刻画细致入微,所置庭院美景,春意荡漾,妍花怒放,洞石玲珑,意趣盎然,所敷彩料,匀净亮丽,尤以蓝彩夺目,所绘山石质感逼真,更胜纸帛。以一器之微,融诗、书、画、印诸美于其中,画工、彩料至精至美,俱可窥见乾隆彩瓷诸般特色,实为难能可贵,不失为御瓷隽品。器身所书之御制诗《咏鸡缸杯》作于乾隆干丙申年,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本品之制作应在其后,故本品据此可为乾隆后期之少有佳作。《饮流斋说瓷》评曰:“所题诗字体有两种:一种字较小,体近虞、王之间;一种字较大,楷法凝重,又颇似颜鲁公矣”,本件字体较小,笔划清劲,当为前者。存世乾隆御题诗鸡缸杯有大小两种尺寸,大者直径8cm(同成化大小),小者直径6.5cm,所见十之八九为尺寸较大者,而此对则为其中较小者,更显精巧可爱,并且成对保存,保存良好,流传有绪,尤为珍罕。

2::清雍正御制天蓝釉六方倭角卷缸式花器,尺寸:26.3×26.3×20.5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6,670,000 ,成交时间:2017-06-18,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天蓝釉是明初御窑仿宋汝窑釉色而创烧的高温釉,因其娇蓝的釉色雅素莹洁,一若雨后晴空,故名。清康熙御窑恢复烧制,技术已臻成熟,至雍正朝釉色更趋隽雅,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雍正时期御窑天蓝釉烧制水平卓越,后世难以企及。此卷缸式花器呈六方倭角式,造型设计别致,富具创意,身、座一体塑成。缸体施天蓝釉,座则为青金蓝釉,釉质柔美润泽,雅致娇嫩。底刻“大清雍正年制”帝王年号篆书款。

粉彩御鹿仙人图小盌,生动描绘鹿上寿老,回眸笑望随从,讨喜迷人,乃雍正早期粉彩瓷佳作,珍罕至极。仙人粉红彩袍,施彩厚凝,略透明,为釉上彩创新发展之成果。以矾红轻细勾勒仙人轮廓,对比随从青春样貌,更显其慈爱胸怀。鹿身皮毛细巧精绘象征高寿,寿老羽状腰饰寄意仙气超凡。

3:清雍正淡绿彩葵式盌,尺寸:21厘米,估价: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价: HKD 7,48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4: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花卉纹碗,尺寸:直径14.6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0 ,成交时间:2018-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碗敞口,斜腹,圈足。外壁主体绘有两朵交叠掩映的粉红色牡丹,娇艳欲滴;玉兰花枝伸展至一侧,或含苞,或盛放;枝叶中间有浅橘色的雏菊,甚为可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5:清雍正粉青釉六方贯耳弦纹瓶,尺寸:高28.2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11-12,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雍正皇帝酷爱宋瓷典雅含蓄之美,御窑厂因此研制出各种仿宋代釉色,同时借鉴青铜器、宋瓷造型,制作多种形美色佳的单色釉瓷器,充作宫中陈设。

6:明永乐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尺寸:直径17.8厘米;高17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5-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此件青花无挡尊形制这件无挡尊上下折沿,器身如筒,口底相通,通体以青花绘花卉纹和圆形开光的阿拉伯文字;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呈色深蓝,浸入胎骨。无挡尊应为支撑置放器物的盘座,是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吸收西亚地区器物造型艺术,烧制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瓷器精品,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腹部上书阿拉伯文,由于青花略有晕散,内容为吉祥颂语。

7:清雍正粉青釉刻花大碗,尺寸:直径33.7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8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8:清乾隆青花缠枝什锦花卉纹卷缸,尺寸:47×36.3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6,720,000 ,成交时间:2009-11-22,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自口沿起分层饰海水、如意云头、缠枝什锦花卉、莲瓣纹等。主题纹饰构图饱满,花朵形态各异,莲花、牡丹、菊花、石竹、蝴蝶戏珠花等排列有序却不失灵动,枝蔓翻卷,婀娜多姿。纹饰风格具典型乾隆官窑器特质,装饰性极强,尤以什锦花卉纹最为突出,风格相似者多见两岸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雍正、乾隆青花大器。

9: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菱式折沿盘,尺寸:33.7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7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此永乐青花盘雅致亮丽,乃明初瓷匠技术发展成就之佳证。永乐造瓷以其浓艳钴蓝著称,发色浓淡相宜,变化微妙。钴蓝积处呈现银黑结晶之斑点,浓深色泽对比瓷胎之洁白细致,更显夺目。

十四世纪风行一时的花繁枝盛之牡丹或莲纹,至十五世纪初,改由细腻多姿的折枝花卉代之,此乃瓷艺纹饰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如此盘内壁所饰折技花卉,圈以卷延枝草,腾出更多白地,每六种花卉为一组,重复一回共绘两组,是以相同的花卉落在对角两端,遥相呼应。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古窑的含义是什么?


有狭义及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讲,古窑指古代的旧式窑炉,最初指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四千年)的陶窑,形式可分竖式穴窑和横式穴窑两种,通常是用土坯砌的窑床。商周(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窑床由不固定到固定,烟窑也从窑膛上面转移到窑膛后面,但还只能烧造少量器物,火候或气氛无法控制。

到了东汉时期(公元61年前后),南方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从陶器跃升到瓷器,从陶窑跃升到瓷窑的新阶段。它也说明在窑炉技术上已能初步控制气氛,在窑炉结构上也渐趋完备。

隋、唐时代是我国瓷器发展时期,除了南方赿窑青瓷为瓷器的先驱外,出现了北方邢窑白瓷,与之并驾齐驱,盛行海内,驰名中外。

宋代以来,由于积累了复烧和窑变色釉的丰富经验,各地名窑辈出,在北方以河北定窑和河南汝窑为代表,在南方以浙江龙泉窑为代表。红釉的创造,并发展到多种多样的颜色釉和空变花釉,此时为我国窑业和瓷器全面发展时期,给明清瓷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时期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集历代名窑之大成,由素瓷全面发展到彩瓷新阶段。特别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窑无论在新彩瓷、青花瓷和色釉等方面,其品质之精,造型之多样,釉彩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为后人所称颂。

我国古窑的结构及形状,据考证,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制瓷原料,工艺,燃料,地形以及产品品种等等的差异,经过长期沿革演变,形成南北两地陶瓷窑炉的不同类型。南方窑炉由龙窑演变为阶级窑和景德镇式柴窑;北方窑炉则由马蹄形窑演变为馒头式平焰窑。

所有这些旧式窑炉的特点:结构简易,建造投资少,速度快,易于修筑,燃料损耗少,烧成成本低,产量大,品种多,周转快,质量较好,匣钵损耗较少。但缺点是装窑和出窑的劳作较麻烦。古窑,广义的则指陶瓷器的产地及其制品,例如邢窑定窑分别指唐,宋时邢洲,定州的窑场所制的瓷器。明清时还以封建帝王的建年命窑,如“宣德窑”、“成化窑”等。

古瓷收藏四大误区


并非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也并非器物越大价值越高

古陶瓷收藏作为一个收藏中的大门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重视。但看了一些藏家的藏品,包括与一些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接触,感到比较普遍的是存在收藏观念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陶瓷并不一定是年份越高越好。有的高古瓷诸如一些杂窑的陶盆瓦罐,尽管年代久远,货真价实,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很低,行内人士称其为“大路货”。在地摊上,一件唐代欧窑青瓷小土罐,顶多20元钱;一件宋代品相完好的湘湖窑影青碗,亦在百元以下无人问津。这类东西即便是再过多少年,也绝不可能升值。相反,一些近代比如民国的精品瓷,价值也远远超过上述的东西。更何况那些高古瓷往往出自古墓遗存,来路不明,易生出是非,还是少碰为好。

误区之二:以为器物越大经济价值越高。古陶瓷作为艺术品,并非越大越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不在大,精巧为名”,有的陶瓷物件虽小,但由于是精品,却远胜收藏一些大件器物的价值。一件古代的精品鼻烟壶,近年拍卖到近百万;而同时代的一件200件大瓶,价值不过区区数万而已。前些年,香港大收藏家仇氏的一件成化斗彩杯,小可盈握,拍出了千万元的天价。当然,此类藏品,并非一般的藏家所能企及的。眼下普通人家居室尚不宽裕,摆上那些笨重而又不很精美的大件藏品,既占地方,也不容易出手。因此,还是收些有品位的小件器物来得合算。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遇有一些品位高的大件,收那么一二件也并非不可。

误区之三:以为古陶瓷所有残器、瓷片都有收藏价值。近几年,一些收藏刊物连篇累牍介绍陶瓷残器、残瓷片的价值,吹得过高过热,导致收藏残器、瓷片成风。应该说,作为一位接触、收藏古陶瓷的藏家来说,适当收藏一些有特色的残器、瓷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作为以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古陶瓷收藏家,应有这些实物作为重要参考物。然而,作为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贪图便宜,认为凡残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实在是误入歧途了。建议陶瓷收藏者从起步之日就应该有精品意识,量力而行,尽可能从专、精、稀入手,买一件成一件。即便是残器,也应选择那些有特色、稀少和有代表性的器物,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

误区之四:以为上了文物等级的器物就是珍稀价高之物。其实“文物等级”和一般藏家的价值取向有的并不完全一样,从国家馆藏文物角度来说,自然是等级代表此物稀有和珍贵,但这种等级更多地是考虑其历史、时代、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有的东西虽然很一般,但有确凿的出土地址和时间,并可作为某一窑口的重要参照物,很可能就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而作为一般的藏者,当然要考虑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更看重的是大众的趋同性和经济价值。

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是什么?“象牙白”釉、“蜡泪痕”、“竹丝刷痕”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宋代定窑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所谓黑定、紫定、绿定、红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种。这些彩釉品种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所谓“金装定器”。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仿品通常采用硬器将口沿敲毛,再涂以污垢做旧,冒充“芒口”;或者在没有“芒口”的盘碗口沿上也包上包口。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识宋代定窑白釉瓷,从胎釉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辨识: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定窑到金代,胎釉和工艺上有一些变化。虽然胎质仍洁白细腻,但釉色多呈乳白色。工艺上虽承接了“覆烧法”,但在工艺上又有所变化。即在许多盘碗的内心刮去一层釉,露出胎骨,然后叠烧,这露胎处通常称为“涩圈”。

定窑在宋代时就有仿烧。仿烧的窑口,无论北方或南方各窑的产品,与定窑相比,都是大同而小异的。北方定窑系诸窑虽仿制定窑的制瓷风格,但一般都不采用覆烧工艺。特别是宋王朝南迁之后,一部分定窑工匠也跟着南迁。于是在景德镇等窑口也纷纷仿烧定窑瓷,出现了“南定”、“粉定”、“土定”等诸多仿烧的品种。但这些仿烧品种,由于地域和烧造条件的不同,南方诸定还是有自己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景德镇的仿定釉色如粉,所以被称之为“粉定”;“土定”的胎土较粗,胎骨偏厚,釉色偏黄,釉面有纹片;“南定”烧结温度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较强,釉色也在白中闪出青色。所有的仿定瓷品,在胎釉特征上,几乎都不见北定的“象牙白”釉、“蜡泪痕”和“竹丝刷痕”三大基本胎釉特征。根据以上的一些特点,可以把真定和仿定区别开来。

定窑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划花法出现稍晚。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有时候划花和刻花也常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刻划的花纹早期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和蕉叶纹、回纹等,稍后又出现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纹饰,而且在图案一侧常划一细线,以凸出图像的立体感。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的图案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次之为菊花。有缠枝也有折枝的。图案讲究对称。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仿品当然也可仿造印刻上述各种图案,但常见进刀迟疑,线条呆滞,图像木讷。印花的则是形象模糊,章法混乱。真品刻划一气呵成,图像有一种流畅之美,仔细审察,不难识破。

定窑之器中,有极少数是有款识的,如“尚食局”、“五王府”等,还有带“官”、“新官”字样的款,这些都是入窑烧制前刻划在胎的底足上的,一般用楷书体,虽写得不大规正美观,但却表现得自然有力。还有一些和宫廷建筑有关的款,是送到宫里后由宫中玉工后刻上去的,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等。

定窑的仿制,从宋到明清、民国、现代一直不断。宋代仿造,其风格自然是宋代的。明清仿品,自有该时代的一些时代特征。近年按照当年图谱所仿烧的一些赝品,胎釉和工艺均难以到位,无论胎质、釉色、分量和工艺等均无法与真品定瓷相比拟。了解了定窑的胎釉、工艺和装饰特点,反复对照真品去审察,是不难将赝品剔除出来的。

青白瓷是什么?


青白瓷是什么?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一个瓷系。它生产一种瓷器,白胎,釉质较细,釉色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釉薄处为白色,白中透青,釉厚处为淡青绿色。由于它胎薄釉润,光照见影,后人称为“影青”瓷。江西景德镇的湖田窑规模最大,此外浙江的江山、台州,福建的德化和闽北广大地区,闽南的泉州、同安、安溪,安徽的繁昌,广东广州的西村窑均有生产。景德镇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北宋景德年间烧瓷取得很大成就,产生极好的影响,因此将原名新平的地名改为景德镇。

青白瓷的种类很多,有杯、碗、瓶、碟、罐、各种酒具、镂空香熏、各式小粉盒、瓷枕等。以划花、刻花、镂刻工艺和点彩作装饰,花纹活泼清秀。还有印花工艺,图案严谨,类似宋代织锦,与釉层相映,淡雅秀丽。南宋以后学习定窑的覆烧工艺,既便于镶金边、银边和铜边,也使产量大增。

青白瓷器产量很大,它与龙泉青瓷都属于产量最大的瓷窑体系。在国内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很多。在国外发现的中国瓷器中它的数量仅次于龙泉窑的作品,位居第二。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青白瓷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毛瓷是什么?


毛瓷是什么?。

毛瓷,指的是专门为毛主席设计著作的生活和办公用瓷,代表了我国陶瓷制造的最高水平。其中以醴陵生产的7041毛瓷最为著名,毛瓷胎质细腻坚韧,胎壁厚度不足毫米,光源照射下,几近透明,声如謦,做工精致,品相精美。

毛瓷从出现代现在少说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现代人嘴里的毛瓷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就是专门为毛主席特制的,并且为毛主席曾经使用的。第二类是专门为毛主席生产,而毛主席没有使用过的,第三类是不是专门为毛主席制作生产,而是特供国家机关如中南海、天安门、人名大会堂等重要场所生产的国家用瓷,其中部分也曾是毛主席生前使用过的。

先说说第一类和第二类,它们是当时我国制瓷界最优秀的艺术和技术人才共同制作的结晶,不管是瓷土还是别的都是当时最好的,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产品,第一类出现的时间只比第二类早了一点点。两者只在文物价值上有点区别,一个是毛主席使用过的,而另一个没有。

第三类毛瓷,因为人们对它还不是很了解,认为它是普通生活用瓷,其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相对较低。但是从现代官窑角度来看,它是有国家特制生产,专门用于国家特定场所,它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是一般生活用瓷所无法企及的。

陶瓷知识:古窑的含义是什么?


有狭义及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讲,古窑指古代的旧式窑炉,最初指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四千年)的陶窑,形式可分竖式穴窑和横式穴窑两种,通常是用土坯砌的窑床。商周(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窑床由不固定到固定,烟窑也从窑膛上面转移到窑膛后面,但还只能烧造少量器物,火候或气氛无法控制。

到了东汉时期(公元61年前后),南方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从陶器跃升到瓷器,从陶窑跃升到瓷窑的新阶段。它也说明在窑炉技术上已能初步控制气氛,在窑炉结构上也渐趋完备。

隋、唐时代是我国瓷器发展时期,除了南方赿窑青瓷为瓷器的先驱外,出现了北方邢窑白瓷,与之并驾齐驱,盛行海内,驰名中外。宋代以来,由于积累了复烧和窑变色釉的丰富经验,各地名窑辈出,在北方以河北定窑和河南汝窑为代表,在南方以浙江龙泉窑为代表。红釉的创造,并发展到多种多样的颜色釉和空变花釉,此时为我国窑业和瓷器全面发展时期,给明清瓷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时期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集历代名窑之大成,由素瓷全面发展到彩瓷新阶段。特别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窑无论在新彩瓷、青花瓷和色釉等方面,其品质之精,造型之多样,釉彩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为后人所称颂。

我国古窑的结构及形状,据考证,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制瓷原料,工艺,燃料,地形以及产品品种等等的差异,经过长期沿革演变,形成南北两地陶瓷窑炉的不同类型。南方窑炉由龙窑演变为阶级窑和景德镇式柴窑;北方窑炉则由马蹄形窑演变为馒头式平焰窑。

所有这些旧式窑炉的特点:结构简易,建造投资少,速度快,易于修筑,燃料损耗少,烧成成本低,产量大,品种多,周转快,质量较好,匣钵损耗较少。但缺点是装窑和出窑的劳作较麻烦。古窑,广义的则指陶瓷器的产地及其制品,例如邢窑定窑分别指唐,宋时邢洲,定州的窑场所制的瓷器。明清时还以封建帝王的建年命窑,如“宣德窑”、“成化窑”等。

小件古瓷的收藏


中国古代瓷器,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收藏宠儿,它是收藏品的大项,多少收藏爱好者在为它魂牵梦绕,殚精竭虑,争相追逐。有的人总想有朝一日能收藏到一件“镇室之宝”,过把大瘾。

在众多的古瓷收藏同好中,不少人在观念上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重官轻民、厚过错薄近,喜彩厌素、求全弃残、贪大舍小等,其中有贪大舍小心态的占不小比例。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小件古瓷有没有收藏价值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我国历史上古瓷造型,大者奇瑰阳刚,小者珠玑柔丽,二者甄选孰取,各具风骚。总的来讲,远古时期,型制硕大,主要是适应生活实用,比如元代青花大瓷盘,当时多供阿拉伯游牧民族日用,因该民族习惯合食,用盘盛荤素,浇以汤汁,诸客围坐,以手撮食。明代以后,大件瓷器多是为供陈设之用,品种有花瓶、花盆、鱼缸等。应当肯定,大件古瓷因烧造困难,产量有限,加之搬动容易破损,存世量相对盘碗类小件古瓷要小,工艺精湛的大件古瓷,收藏价值当然不菲。然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历代文献记载的古瓷名器,却往往以小巧而著称于世:晋、唐之茶酒具及文具、五代柴窑器和秘色器,宋代汝、官、哥窑器,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和成化斗彩鸡缸杯,清代康雍朝的珐琅器等。同时,古瓷小器在艺术品市场常常以百万元以上的价位成交不胜枚举的事实,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1999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2917万港元的价位,成为近10年国际艺术品瓷器拍卖价排行榜的第3位。同年天津市蓝天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一对清代开光粉彩瓷鼻烟壶竟拍出111万元的天价,在收藏界着实喧沸了好了一阵子。

收藏古瓷小器,贵在小中见大,小中见精。小件器物,寸天厘地,要集造型、釉色、彩绘、刻划、烧炼等工艺于一体,精湛无瑕,绝非易事,有的甚至比生产大件器物还要难。如清代釉里红五龙纹鸟食罐,高仅2.3厘米,口径为2厘米,在如此小的器物上绘制了4条游龙和一条盘柱团龙,下部分还绘制了海水辅纹,龙鳞龙须笔触细如发丝充分体现了画工的鬼斧神工技艺。另外,釉里红对窑炉火焰异常敏感,稍有偏差,不但发色不正,而且极易晕散挥发。我曾拿这只鸟食罐到几个瓷器作坊去试制,然而没有一件理想之作,许多瓷工讲,像这样的效果,确实很难达到,堪称袖珍极品。宋代官窑玉壶春瓶,高13厘米,口径5厘米,宋官窑器存世稀少,这只玉壶春瓶更为可贵的是有并不多见的典型的粗壮而色深的牛毛纹,紫(微)口铁足也很自然,殊为珍稀。哥釉八方高脚杯,高11厘米,口径8厘米,通体上下内外金丝铁线鱼子纹非常精致到位,把纹片这种本是瓷器工艺上的“缺陷美”升华到了极致。

古瓷收藏爱好者,若有缘相遇小件古瓷精品,切莫因善小而不为,应该毫不犹豫地收而珍之。

【陶瓷文化】古瓷收藏四大误区


并非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也并非器物越大价值越高

古陶瓷收藏作为一个收藏中的大门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重视。但看了一些藏家的藏品,包括与一些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接触,感到比较普遍的是存在收藏观念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陶瓷并不一定是年份越高越好。有的高古瓷诸如一些杂窑的陶盆瓦罐,尽管年代久远,货真价实,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很低,行内人士称其为“大路货”。在地摊上,一件唐代欧窑青瓷小土罐,顶多20元钱;一件宋代品相完好的湘湖窑影青碗,亦在百元以下无人问津。这类东西即便是再过多少年,也绝不可能升值。相反,一些近代比如民国的精品瓷,价值也远远超过上述的东西。更何况那些高古瓷往往出自古墓遗存,来路不明,易生出是非,还是少碰为好。误区之二:以为器物越大经济价值越高。古陶瓷作为艺术品,并非越大越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不在大,精巧为名”,有的陶瓷物件虽小,但由于是精品,却远胜收藏一些大件器物的价值。一件古代的精品鼻烟壶,近年拍卖到近百万;而同时代的一件200件大瓶,价值不过区区数万而已。前些年,香港大收藏家仇氏的一件成化斗彩杯,小可盈握,拍出了千万元的天价。当然,此类藏品,并非一般的藏家所能企及的。眼下普通人家居室尚不宽裕,摆上那些笨重而又不很精美的大件藏品,既占地方,也不容易出手。因此,还是收些有品位的小件器物来得合算。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遇有一些品位高的大件,收那么一二件也并非不可。

误区之三:以为古陶瓷所有残器、瓷片都有收藏价值。近几年,一些收藏刊物连篇累牍介绍陶瓷残器、残瓷片的价值,吹得过高过热,导致收藏残器、瓷片成风。应该说,作为一位接触、收藏古陶瓷的藏家来说,适当收藏一些有特色的残器、瓷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作为以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古陶瓷收藏家,应有这些实物作为重要参考物。然而,作为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贪图便宜,认为凡残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实在是误入歧途了。建议陶瓷收藏者从起步之日就应该有精品意识,量力而行,尽可能从专、精、稀入手,买一件成一件。即便是残器,也应选择那些有特色、稀少和有代表性的器物,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

误区之四:以为上了文物等级的器物就是珍稀价高之物。其实“文物等级”和一般藏家的价值取向有的并不完全一样,从国家馆藏文物角度来说,自然是等级代表此物稀有和珍贵,但这种等级更多地是考虑其历史、时代、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有的东西虽然很一般,但有确凿的出土地址和时间,并可作为某一窑口的重要参照物,很可能就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而作为一般的藏者,当然要考虑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更看重的是大众的趋同性和经济价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瓷收藏之路,你大的收获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瓷收藏之路,你大的收获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