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 导航 >

瓷器上面的龙凤呈祥纹饰

瓷器上面的龙凤呈祥纹饰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古代瓷器几何纹饰

2020-11-09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认为凤凰是百鸟之王,四灵之一。在《孔丛子·记问》有一句话足以证明龙凤之间的关系密切,那就是“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所以,古代手工艺人们多把龙纹和凤纹结合起来装饰工艺品,龙凤纹不但象征着了至高的权力,也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就是“龙凤呈祥”。

我们把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表面常见的五种龙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螭龙、夔龙都是没有鱼状鳞片的,并且都是兽足造型,专家推测这和古代文献记录两者为兽不无相关。

依照螭龙、夔龙、应龙以及秃尾龙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我们可以简单描述它们的造型特点,螭龙:四足,没有鱼状鳞片、没有翼;夔龙:双足、没有鱼状鳞片、有翼;应龙:部分有足部分无足,龙爪有二爪和四爪,有鱼状鳞片,有翼;秃尾龙:除尾巴光秃秃之外,其他地方和角龙别无二致。

从龙纹造型在元代、明代以及清代瓷器上的应用情况来看,在明代宣德时期运用螭龙纹、应龙纹、夔龙纹。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官窑制瓷工艺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承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变革。

即便说在这之后,官窑的制瓷业发展兴盛,但是主要的龙纹造型还是由明代宣德时期的龙纹造型发展起来的。因此,明代宣德在官窑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段时期,它当时的成就为后来兴盛的制瓷业埋下了伏笔。各种各样龙纹造型接连不断的出现,印证了官窑瓷器纹饰的设计,是在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一直创新和变革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龙凤在汉族文化中非常重要,作为四圣兽多用来表达一种祥瑞之意。在明清两代,龙象征着皇帝,凤象征着皇后,龙纹彰显王者霸气,凤纹流露雍容高贵。

御窑厂的匠人们创造了更多的龙纹,譬如说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纹,与此同时,和龙凤纹饰搭配的相应纹饰也渐渐出现。由最先定型角龙凤纹,再到之后的应龙凤纹和螭龙凤纹,基本上凤纹都是靠左边,凤头朝下,龙纹靠右边,龙头向上。这种独具特色的格局,恰好反映了封建社会里老尊女卑的落后思想,从中我们也可窥得古代文化风俗的一些特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代的“福禄寿”祥符纹饰


民窑陶瓷上的吉语祥符纹样所涉及到“福禄寿”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用蝙蝠、龙凤、瑞日喻意福,用鹿、冠、元宝喻意禄,用仙鹤、寿桃、松柏喻意寿。人物“福禄寿”三星在民窑各类型瓷器上的绘画,更被人们所喜闻乐见。单用文字式“福”与“寿”做纹饰,在明代的实用器物上已广泛采用,清代在明代原有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所书写的文字及形状,有方、有圆,有行草、有正楷,或茂密、或疏朗,或变体、或规范。康熙青花尊上的万个“寿”字和数不清的吉语,给清代陶瓷纹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笔者收集的残瓷标本中,一件雍正年青花梵文碗残底,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民窑纪年款,碗心部绘由篆文减画连笔组合成的“福禄寿”团形祥符图案纹样,用笔简练,左边是“衣”字旁,中间为共用偏旁的“上福下禄”,右边为“寿”字,清晰易读,用笔画做圆形轮廓,直径1.7厘米图一左 。另一件雍正青花“寿”字纹碗残底,足内绘“方形双框窗花”款,碗心绘制风格独特,构思巧妙的带团形连体文字内容的纹样,外置双圈,直径3.8厘米图一右 。文字笔画采用双线勾描,左边竖“衣”偏旁,右边有明显的“五王”二字,“五”是“福”谐音,也有五福的含义,《书·洪范》记“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图案中间的“王”应与官禄有关,而“寿”字则由“王”与下边的简笔凑合而成。此类纹样作为古瓷的装饰和延续,甚少见到。图二为清中期青花龙凤纹鼎式香炉的颈部连体式“福禄寿”图案纹样,从客观上反映了古人祈祷追求家道昌盛,多子多福,升迁,发财,成名成家,长寿康宁的愿望与憧憬。

福象、禄象、寿象的祥符图案内容寄托着时代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作为一种历史特定的通达民族情感和思想的独到艺术手法,在明、清两朝陶瓷绘画书写艺术中得以充分完善的表现。

龙凤纹饰之陶瓷餐具介绍(二)


瓷库中国讯昨天介绍了三款龙凤纹饰的陶瓷餐具,今天由瓷库中国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另外三款带有龙凤纹饰的陶瓷餐具。

首先瓷库中国小编要推荐给大家的是56头龙腾凤舞骨瓷餐具套装,配置如下: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瓷库中国主页购买。

接下来小编要推荐的是同样精美的56头龙凤呈祥骨瓷餐具套装。56头配置包括: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包括: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瓷库中国主页购买。

最后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56头金龙凤骨瓷餐具套装,56头配置: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瓷库中国主页购买。

龙凤纹饰之陶瓷餐具介绍(二)_陶瓷常识


讯 昨天介绍了三款龙凤纹饰的陶瓷餐具,今天由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另外三款带有龙凤纹饰的陶瓷餐具。

首先小编要推荐给大家的是56头龙腾凤舞骨瓷餐具套装,配置如下: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主页购买。

接下来小编要推荐的是同样精美的56头龙凤呈祥骨瓷餐具套装。56头配置包括: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包括: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主页购买。

最后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56头金龙凤骨瓷餐具套装,56头配置:10寸大平盘1个、鱼盘1个、带盖大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10个、4.25寸饭碗10个、味碟10个、调羹10个、筷子架10个。28头配置:9寸汤碗1个、大汤勺1个、烟灰缸1个、牙签筒1个、8寸菜盘6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登录主页购买。

瓷器纹饰


婴戏纹 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

行乐图 即今日俗说的“生活照片”。在园林庭院场景中,有画一人独坐品茶或酌饮赏景,旁衬婢女童仆烹茶或侍立者;有画三五名流雅聚,或合家欢庆者。

渔家乐图 “渔家乐”图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现。有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的画面,有渔舟唱晚、渔翁举杯共庆丰收的画面等等,均为表现渔家劳动欢快的场景。

仕女图 仕女图在五彩瓷器上比较常见,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婴的,也有在器物上突出画一个仕女。飘逸凌云,形象优美,画笔传神,栩栩如生。

鹤纹 瓷器上的鹤纹初见于唐代,但为数甚少。宋耀州窑青釉碗有双鹤展翅、群鹤飞舞以及飞鹤与古图案相间的画面。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项鹤。因其体形优美,潇洒秀丽,常为文人墨客诗画题材。又因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一60年,所以绘有鹤纹的瓷器,多用作祝寿的礼品。

鹿纹 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花鸟纹 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其余,小鸟琢果、鹊噪枝头,以及双系瓶上的草花飞燕等等,都各具特色。面师们抓住了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融,颇为佳作。

鱼藻纹 “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缠枝纹 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牡丹纹 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并把它作为装饰题材广泛应用在各种工艺品上。宋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明清两代的牡丹花纹更加丰富多彩。

莲花纹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宋以后则常用作瓷器的装饰图。

山水画 在元青花、釉里红中,山水画开始显露头角。明代民窑青花,山水装饰已矗立于陶瓷艺术之林。山川乡气、楼台亭阁、田园风光、庭园小景均饶有情趣,且笔势洒脱,意境深远。清雍正、乾隆以来,多仿宋、元、明、清诸名家绘画笔意。御窑制作大多工整精细,而民窑产品则有明显的装饰性和质朴的民间风格。在画风上,康熙青花、五彩山水画中的山石,山石呈劈开的片状,系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而雍正时期,则逐渐改用“披麻皴”,这是绘画界追随元代四王画派对制瓷工艺的影响。乾隆时期山水画的题材大量减少,而常以西湖十景及私人园钵之类,用写实的手法画在瓷器上。

吉祥纹祥 在古瓷纹饰中,有很大—部分是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明清以来,特别流行以寓意谐音的方式来体现这一主题,如:鸳鸯——成双,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磐、瓶——喜庆平安等等。

同时,某一种花卉与其它花鸟虫鱼相配都能构成多种吉祥图饰。如,蝙蝠、桃子——福寿双全,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梅花、喜鹊——“喜上眉梢”,牡丹、海棠一“富贵满堂”,牡丹、月季一“富贵长春”,牡丹、松树一“富贵不老”,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柏树—“富贵高龄”,牡丹、玉兰一“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一“富贵白头”等等

御题诗 清乾隆朝盛行,凡是刻有乾隆诗文的瓷器,都评价甚高,因为乾隆本人只对他最喜爱的宋代名窑和其它陶资精品才肯题诗。他一生所作有关瓷器的诗文—百九十九首,这些瓷器一向都视为内廷秘藏。外国人千方百计地想购买此种瓷器,于是刻“御题”的瓷器突然出现;但真品为数极少。

梵文 自明宣德开始,梵文就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的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发展到用花朵环绕梵文构成一种特殊的“捧字”图案。

阿拉伯文 瓷器上书写阿拉伯文,在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中已有发现,到正德时期则更为流行。

全面的古董瓷器知识(一)


一、原料类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NV,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NV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NV名词。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NV、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NV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NV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NV雅。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二、工艺类

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NV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明代青花瓷器呈色赏析


明代青花瓷器青料:

多种青花料的使用,为明代瓷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花料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钴,明代瓷器所用青花料按产地可以分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

进口青料为产于西亚的苏麻离青,是高铁低锰型青料,烧成后青花上局部有黑色结晶斑,绘制的图案线条有晕散的特点,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看上去好像用工具在胎上雕刻后填色一般,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国产青料种类较多,包括平等青、回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等,都属于低铁型青料,其中的回青属于低铁高锰型。国产料绘制的青花,一般线条精细而稳定,不易晕散,图案不仅没有往胎骨渗入下沉的现象,反而有非常明显的往釉上漂浮之感,时代越晚越明显。但不同品种成色也有差异。平等青产于江西的乐平,又称陂塘青,发色淡雅、秀气;回青产于西域,又称佛头青,色泽紫艳、蓝中泛红,使用时常和石子青按比例相配;石子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发色特点是清淡无华,但也有个别比较鲜艳的。

明代青花瓷器特点

明代瓷器的生产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各期青花的青料情况不尽相同。第一个时期为洪武、建文两朝,青花使用进口料苏麻离青;第二个时期为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也用苏麻离青;第三个时期为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以使用苏麻离青为主,同时使用国产青料;第四个时期为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主要使用平等青;第五个时期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多用回青,万历开始使用浙料;第六个时期为天启、崇祯两朝,主要使用国产青料。

明代洪武青花瓷特征具有承前启后的特征。洪武瓷器尽管使用苏麻离青,但青花呈色不是偏灰就是偏黑,并不漂亮,主要与烧窑温度及烧成气氛都有关。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成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制造的主流产品,是明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永乐青花使用的青料一般较厚,呈色浓艳,线条粗犷,不仅有较浓的黑色结晶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锈斑”,而且还有较为严重的晕散与流淌现象,往往渗入胎骨,表现出的一种天然成趣的青花特征。宣德朝青花成色与永乐青花特征一致,且器形图案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即俗称的永宣不分。但二者在某些方面也略有不同。永乐青花的呈色较深,而且流淌大,黑色结晶斑过重,线条晕散比较严重,纹饰也不太清晰,青料凹入胎骨的现象也是最为明显的。尽管宣德青花也有上述特征,但要轻微得多。因线条稳定,除花卉、装饰外,人物纹样也逐渐增多。纹饰风格上,同样的青花图案,永乐的纹样略显柔弱,宣德更显粗犷。

北京翰海2013年秋拍拍品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成交价:920万

明代青花瓷器呈色赏析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接近三十年,由于战争不断、灾荒连年,景德镇瓷业也受到了干扰,这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各种论著也少有提及,所以被人们称作明代瓷器历史上的“混沌时期”或“空白期”。从有限的出土实物看,多为民窑瓷器。应该说正统时期的风格比较接近宣德晚期,青花色料比前朝要精细一些,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景泰一朝历时七年,是“空白期”中最低谷的时期,青花瓷器生产基本延续正统朝的风格。而天顺时期则与成化弘治的风格接近,多使用国产青料,个别使用进口料,青花呈色浓艳清新,有晕散的现象,青花浓聚处也有下凹不平的褐黑色斑点;还有一种呈色比较淡的灰青色。

成化制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烧制的青花瓷可以说独树一帜,极富时代特征。成化初期继承了宣德青花的进口料,但后期则大量使用国产青料,有时两者混合使用。成化时所用国产青料为平等青,没有铁黑斑点;所绘纹饰线条具有不晕散的特点,但青花呈色比较灰淡,并有轻微泛紫的色调。淡雅是成化青花一朝总的特点。弘治青花传世不多,使用的也是平等青。其胎釉、青花呈色与成化青花大体相同,青花大多发色浅淡,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虽没有成化青花淡雅,但也不乏本朝含蓄的一面。另外也有少数呈色深沉的灰蓝色调,与正德青花相差不多,只是呈色有些不纯,原因是正德后期平等青已接近用完,改用了江西的石子青,青花发色青中偏灰。正德一朝处在明代中、晚期的转折、交替时期。此时期的瓷器,一般施釉都比较厚,烧成温度又低,不利于青花的呈色,釉下青花仿佛罩上了云雾一样,青花往往呈现带灰的色调。正德早期用的是平等青,呈色稳定,颜色清淡闪灰;中期则是典型的正德朝青花瓷器,采用石子青,大部分呈色浅淡灰蓝;晚期使用回青料,发色浓翠而泛紫红,但不如嘉靖朝的浓艳,有的甚至发灰黑色。

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拍品 明中期青花人物梅瓶

明代青花瓷器呈色赏析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长达百年,属于明代后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开始走向衰落,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嘉靖青花使用回青,高锰低铁,的色泽呈现出的是一种蓝中泛紫红的鲜艳色调,多是以回青和石子青配合使用,青花呈色浓重,蓝色鲜艳。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传世品较少,隆庆青花使用的是回青料,由于选料精细,烧制技术纯熟,回青料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青花颜色浓艳泛紫,非常漂亮。可以说隆庆时的青花瓷,色泽鲜艳,制作精细,可居三朝之首。明万历朝历四十八年,烧制的瓷器数量多,流传下来的也多。万历初期主要继承嘉靖时期,混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青花的呈色与嘉靖青花也较接近。到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后,因回青料的枯竭,采用浙料绘制。这种钴料也需要提炼,有级别之分。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万历青花的呈色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有一种蓝中微微泛灰的色调,而青花晕染也是万历青花的普遍现象。

北京翰海2010春拍拍品 明万历青花龙纹双耳四足炉成交:30.24万元

明代青花瓷器呈色赏析

天启一朝仅有八年,官窑瓷器很少,其特点也不太突出,但造型规整。此时期青料以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耿宝昌先生把天启一朝青料呈色分为四类:一是青花色泽不稳定,有深浅不一和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往往与釉面混淆不清,与万历民窑的青花器基本相同,所见这类青花器多属佛前供器;二是青花色泽清淡,呈色稳定,青中闪浅灰,构图严谨、线条细腻;三是青花色调浓重,泛黑蓝或黑灰的一类,常见于厚重青花器;四是青花色调浅蓝,鲜艳,稳定。崇祯一朝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政府已无力支持瓷器的烧造,传世的官窑较少,多是民窑及一些外销瓷。青花料采用石子青,发色多样。一种青花颜色纯正,色泽鲜亮明快、青翠欲滴、浓淡分明、层次清晰,这与崇祯时改用火煅法提取青料,大大提高了青料纯度有关。此时期还有一种青花呈色,显得比较沉闷灰青,略有一些晕散,纹饰线条大多数会溢出轮廓线,纹饰显得模糊不清。

明崇祯 青花罗汉笔筒

明代青花瓷器呈色赏析

新奇釉色说祥陶


又一家新奇陶瓷作品,显出异样光华。那釉色,如火树银花,如浮水泛起,如梅开满树,如月下云飞。亦有紫玉晶莹,亦有宝石呈碧。还古朴清淳,如魏晋时文物重光,如唐宋期珍品再现,研究制作这异乎导常陶瓷作品的 葛明祥 先生,本是一介书生;曾从医,却又对陶瓷情有独钟,于是设厂制陶。不愿与人雷同,于是潜心釉色,潜心艺术,反复揣摩,拉坯制陶器,经两千个日日夜夜,终于将他自己的土与火的艺术,烧炼得光华灿烂,由于窑变的不可捉摸,所以,他的产品,色彩斑烂,百态千恣,几乎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人类的创造是精进不息的,艺术祥陶,也是这样。

走过祥陶陈列室,云纺釉天柱瓶,水纹釉窑变,釉里红窑变,亚光朱砂结晶釉,亚光梅花皮釉,仿古结晶釉,均花釉,古陶釉……各种各样的釉色装饰的瓶、罐、杯、碟、各类茶具酒具,或小巧玲珑,光华四溢。或明丽高雅,巧拙兼容。或柔和深沉,含蓄精美。或新颖奇特,令人欣喜。而且,所有产品,高温无铅,理化指标符合国际最高标准。在科技、视觉、工艺与艺术内涵上,都是理想化的产品。

梅花皮釉为祥陶独有,釉白如雪,又凝结与分裂成特殊的纹理,如冰山春日,雪山春日,冰雪既融化又不融化。融化处,雪水奔流,冰水奔流,将冰雪分割成不可规范的百态千恣。若说它新颖,还真新颖。若说它奇特,还真奇特。

还有青翠的绿釉,红灿的祭红釉,蓝里透白的均花釉,都色泽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陈设釉陶,因施釉的变化与窑变丰富,更有各不相同的妙处,各不相同的珍品。在陈列室,有两只水纹窑变釉瓶,一只釉色如白云漫卷,一只则让感到云涌风狂。还有亚光朱砂,釉窑变,仿古结晶窑变,及其他各种窑变,似乎都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创造。

祥陶亦制作紫砂器皿、有单壶、有小套茶具,有精美的曼生十八式。部分精品,饰以名家书画,文义幽深,画蕴情趣,刻划精良,是高档紫砂艺术。

祥陶艺术的品位是很高的。在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中,梅花皮釉产品获银奖,而且,祥陶的作品还在不断翻新,不断精进。

潜心钻研古今陶瓷艺术。经常并接受日本陶艺大师斋藤井、永濑的启发与指点,受益非浅。为追求超越,全身心扑进陶瓷艺术高难度的釉与火之探索。废寝忘食艰苦劳累,致使罹患重疾。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全方位陶艺成就。经历了泥土的研究,制坏的研究,经历了由普通釉发展到高档釉,然后提高到特殊釉的上千次失败的艰辛复杂过程。对窑火的探险究也极其精到。最出色的是从未见过的在陶胎上高温烧制成立体厚釉、多层次窑变鸡血红。无铅无镉无毒。肌理天然,丰富精彩。令人震撼、令方家拍案叫绝……。

每件成功之作都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每件成功之作都是人类智慧无法复制的奇妙幻景……。

葛明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陶艺之路。

古瓷器纹饰技法


古瓷器不仅造型典雅,釉彩鲜艳晶莹,装饰图案也十分端庄精美。瓷器的装饰由主图、纹饰、题款三者组成。纹饰是衬托主图的辅助装饰,如绿叶之于牡丹,与主图交相辉映,达到高度和谐的审美境界。没有主图只有纹饰的瓷品更多,又是一番情趣。

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区、窑口各有不同的装饰技法和纹饰特色。明以前称为素瓷时代,所产瓷器多为素瓷,不予任何装饰,只有少数档次较高的瓷品才饰以不同的花纹。但多为暗花、浮雕之类,与瓷品同一色调,少有彩绘。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品装饰。归纳起来,纹饰的装饰技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1.印花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花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分阳纹和阴纹两种。此法始于汉代,宋之时南北许多窑口产品盛行印花装饰。以临汝窑、定窑、景德镇窑等较著名。

2.贴花一是范印贴花,亦称印贴花。即用印范印出带有浮雕状纹样的坯片,然后贴于瓷品的坯体上。贴花一般在施釉前进行。如在施釉后贴上去的,烧成后贴花部分露出胎色,称为露胎贴花,元代龙泉窑青瓷有此做法,贴花呈红褐色。二是剪纸贴花。将剪刻成的纸花贴在未施釉或已施底釉的坯体上,施釉后揭去纸花,然后入窑烧成。烧成后纸花纹样呈深褐色,底色浅淡,有明显的剪纸效果。宋代磁州窑曾大量烧制这种瓷器。三是树叶贴花。这是宋代吉州窑所独创的一种贴花技术,将经过处理的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出现木叶纹,轮廓、叶脉清晰自然。有半叶、一叶的,亦有二三叶相交叠的,十分美观。四是塑皮贴花。这是辽代瓷器的特有装饰技法,代表了金辽民族的风格。即在未干的坯胎上塑贴皮条、皮绳、皮穗之类的纹样,使瓷器具有皮制品的审美效果,风格粗犷古朴。

3.剔花有留花刻底、留底刻花两种。在敷有深色化妆土的坯体上绘出花纹,然后将花纹外的空间或花纹本身部分的化妆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烧成,具有浮雕效果。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的制品最具特色。

4.刻花用刀具在瓷坯上刻出花纹的装饰技法,多为阴纹单线。流行于五代以后,越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大量烧制。

5.划花用竹、骨或金属针在坯体上划出花纹,花纹均由粗细大致相等的阴纹线条组成。始见于汉代,唐宋间盛行,宋以后仍然流行。宋磁州窑的珍珠底划花十分有名,即在主题纹样外的空隙处划饰又细又密的珍珠纹,艺术效果别具一格。

6.镂雕又称镂花、镂空、透雕。按设计好的花纹将瓷胎镂成浮雕状,或将花纹外的空间雕透,是常用装饰技法,流行于五代以后。

7.锦地开光在繁密、规整的织锦般的底纹中空出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白底,用之绘制主要纹饰,与锦底形成主次、疏密、虚实的对比变化,使整个装饰显得活泼。宋吉州窑有这类品种,明清时景德镇窑制品尤为精美。

8.彩绘有素彩、五彩、斗彩和粉彩等。明以前多为素彩。素彩多用单一的青花、墨彩、红彩,以毛笔绘制纹饰。五彩则用多种颜色绘制。斗彩是以青花勾轮廓,再填其他颜色。粉彩是康熙时引进西洋颜料,因掺有粉质,层次过度均匀,色调润软,质感较强,乾隆时有很大发展。

五花八门的纹饰装饰技法,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了解这些独特的技法,对于古瓷器的鉴赏、辨伪至关重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上面的龙凤呈祥纹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上面的龙凤呈祥纹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