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碗 > 导航 >

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观赏

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观赏

古代瓷器青花碗 明代宣德瓷器鉴别要点 宣德瓷器鉴别

2020-11-10

古代瓷器青花碗。

明代青花瓷器是其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洪武时期 既有元代风格,又开辟新样,出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严,也有更加秀气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武艺的继承。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快意云纹 3朵。厥后的永乐、宣德以致正德、嘉靖时均相沿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快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通。

宣德青花瓷较多新样,如石榴式尊、兽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龙柄凤首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与骰盔等。此时所制的大盘比永乐时多。有一种86厘米之特大盘,绘以九龙海水,为此中之最。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也曾出土了各式瓶、盆、缸、盘,大器许多,补充了传世品之缺。中型器以收口、折沿与菱花口为常见,在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 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就占50%以上,只有2件书款。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样图

明 宣德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摆设品

高18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7.8厘米

碗撇口,深腹,丰底,高足中空外撇。通体青斑纹饰,内口沿绘海水纹,碗心为团龙纹,外口沿下青花横书“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外壁绘波浪涛天的海水之上飞奔的行龙,模样形状威猛强健,有翻江倒海之势,气魄磅礴,足柄为江芽海水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宣德青花海水海兽纹爵杯


爵也称爵杯,古代饮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一大类。史载,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

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

此杯仿造商代青铜器造型,爵身呈漏斗状,上宽下窄,有流有引,爵顶两侧立两只立杆,更显得地位尊贵,高人一等。三只脚高高耸立,支撑着爵身。自古就有三足鼎立之说,而古人很早就已懂得了三点定平面的几何原理。三点定面,才可以安稳如初,不致倾倒。

爵杯在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寓意“战胜困难,无往而不胜,欢庆胜利”。爵是爵位、爵禄的意思,爵杯倒入美酒佳酿,皇家借良辰美景,盛宴豪饮,爵内陈酿一饮而尽,“加官进爵”之意便呼之欲出了。此对爵杯,工艺原料登峰造极,制作得精美绝伦,无以复加。故宫也藏有此类器物。

雍正青花海水云龙纹石榴尊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柔媚、俊秀,无论造型纹饰;无不贴合其“文雅精细”的审美情趣,而如“淡描青花”一种,秀雅之至,可谓雍正“恬淡”艺术心境之最佳折射。

此类青花海水云龙纹亦受乾隆皇帝钟爱,遂命烧造相类瓷品。初视,两朝所制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乾隆纹样,雍正所绘游龙更显强健威猛,所衬波涛海水,汹涌澎湃;而乾隆海水则趋向形式化,一成不变。

雍正此类青花器,乾隆器盘壁纹饰则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四十五度,且所绘舒卷瑞云亦略显统一单调。而雍正风格,自由灵动,含蓄婉丽,大异于乾隆,可见二人品味之别。

石榴尊复烧自雍正,以“多子多孙,榴开百子”之寓意,象征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备受皇帝喜爱,乃成清代官窑之典型器。纵观各朝之石榴尊,以雍正之造型最为秀致。本品胎骨精细,白釉温润致密。特别是瓶形端庄优美,短颈,滑肩,圆鼓腹,圈足。器形隽秀典雅,浑圆稳重,新颖别致,独具一格。

整器施青花料,颈部描绘倒蕉叶纹,外壁绘龙纹翻腾飞舞于江崖海水之上,龙纹饱满而富有弹性,张牙舞爪,扭转腾挪,威武生动。青花发色浓妍泛紫,沉厚浓郁,运笔刚劲有力,气势挺健,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雍正 青花海水云龙纹石榴尊 尺寸:

口径:5.8cm

高:13.2cm

足径:6.5cm

宋海水龙纹瓷器鉴赏


提到宋瓷的代表性纹饰,就不能不提到大气磅礴、精美非凡的海水龙纹,它不仅在瓷器装饰上非常富有表现力,使瓷器呈现辉煌、富贵的美感,而且其中蕴含着文化内涵也是非常受藏家推崇的,即:“四海翻腾,天下归一。”所以海水龙纹在宋以后依旧是大放异彩的瓷器纹饰,但宋海水龙纹瓷器有其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宋青花中常见海水龙纹。早期海水龙纹表现方式较为简单,即一条青龙盘踞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龙纹也较为简单。而青花的颜色与白瓷相呼应,整体呈现出生动而霸气的气度。所以宋海水龙纹瓷器中的海水龙纹相对于后来的元明清瓷器而言,虽富丽有限,但胜在颜色更为典雅、端庄,而且其刻画手法、龙纹数量也有不同。

比如北宋的海水龙纹瓷器,一般是以单龙为主,与后世的明清等朝多龙同器不同,同时,与后世多以彩绘来呈现龙纹的富丽堂皇不同,宋海水龙纹的技法重线条流畅与气韵生动,在色料的选择上仍以素色为主,这也是我们常在宋青花中看到海水龙纹的原因。

而宋瓷中对海水的描绘是比较少的,在海水龙纹中海水的表达上,宋瓷多采用青花直接表现波浪,波涛汹涌、层层叠叠,非常生动,而龙的形象也是与海水波浪相互映衬的,主要是通过深浅不一的线条来刻画龙的神情,并且十分强调龙的爪子和须发,刻画非常细腻,同时又不显得匠气,是十分难得的。

但是宋海水龙纹瓷器也有其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发展时间还太短。因为唐宋时期龙的形象被正式表现在瓷器上,早期的海水龙纹瓷器重釉料的运用,所以其纹饰的艺术化程度远不如后来的朝代高,所以在这一时期,海水龙纹的形象虽然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刻画也较为精细了,但就龙纹的发展来说,仍然是较为直白和粗糙的。所以在同时期,海水龙纹还被作为纹饰运用在玉器上,颇多精品,与之相比,宋海水龙纹瓷器就稍显逊色了。

总的来说,宋海水龙纹瓷器相较于唐朝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美感。其独龙翻涛、霸气外露的表现形式、典雅素净的颜色、精细而充满层次感的细节,品相好的佳品甚至比明海水龙纹瓷器更具有收藏价值。

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这是一尊别具特色的青花梅瓶,八边形的瓶身上绘着四条白龙,在以青花绘成的海水于火焰中升腾而起。繁缛的花纹与龙身留白的简洁使主体纹饰更加突出,体现了元代青花瓷器中非常有特色的表现方式。瓶肩部的云肩纹内,绘着象征富贵与吉祥的凤穿牡丹和麒麟穿牡丹的图样。近足处的如意云头纹里也画满了牡丹花叶。此瓶虽然纹饰布局繁密,但是主次分明,很有元代青花瓷庄重、饱满的感觉。

元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有着“苍狼白鹿”祖先起源传说的蒙古族,对白色与蓝色有着特殊的热爱。“苍”是苍天的颜色——蓝色,蒙古人尊天敬祖,因而重的就是天的颜色。而在蒙古族早期信奉的萨满教里,白色则是善的象征,就像我们所见到的元代忽必烈画像,穿着的是白色衣服。因此,同样拥有蓝色与白色的青花瓷在元代异军突起,得到了特殊的宠爱。梅瓶的八边形称作“八方”,不仅体现了后来崇尚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对于八方世界的思想,也体现了蒙古人在迁徙生活中保留的习惯,八边形的器物显然要比圆形更易于携带与固定。瓶身上的云肩纹也是元青花中比较常见的装饰题材,它的范本是帝王仪卫服饰上的云肩,《元史·舆服志》里说:“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指的就是如垂云一般的披肩。至于云肩纹里的麒麟图案,更是作为一种祥瑞而受到贵族们的喜爱,在元代的瓷器纹样中频频出现,后来甚至成为皇家专用纹样。

元代的景德镇因为青花瓷而重放光芒,烧制成熟的元青花源源不断地随着对外贸易输送到伊朗、土耳其、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地,青花瓷也成为了以后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我们还不能确定元青花所使用的青花钴料的确切产地,但是,发色鲜艳、浓重处泛黑色疵点,并闪着金属般光泽的元青花用“明艳洒脱”四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元朝蒙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尊梅瓶,崇尚蓝白的他们将青花瓷做得如此浑厚朴实。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成吉思汗驰骋疆场的大气磅礴,正是在那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明代龙泉官窑龙纹碗


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自此,特定龙纹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

2005年,笔者在发现并认定大窑枫洞岩窑址为明初龙泉官窑遗址的过程中,双角五爪龙纹盘残片即是一条线索和依据。后来大窑枫洞岩窑址经文物部门正式挖掘后也出土了少量龙纹残片,除了龙纹盘外,还有龙纹高足杯。在数以吨计的官器残片中,龙纹残片却是屈指可数,其特殊珍贵不言而喻。时至今日,笔者又接触到一件大明龙泉官窑龙纹碗,特对相关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该龙纹碗(图1)直径为18厘米,敞口圆唇,弧腹,圈足,外底环形一圈涩胎垫烧,内壁光素,碗心饰印花龙纹,外壁刻饰双龙,龙呈行龙姿,首尾相逐,环绕器壁,隙地点缀云纹。通体施青釉,釉汁肥腴滋润。此碗造型规整,釉色翠润,纹饰布局严谨,刻工深邃灵动,其胎釉工艺特征均为明初龙泉官器之典型。

类似龙纹碗还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龙纹碗(图2),不同之处是台北故宫所藏的明初官窑龙纹碗外壁光素,内壁刻双龙,内底还饰有十字宝杵纹。与本品龙纹碗装饰风格高度相似的还有龙纹匜式盂、龙纹高足杯。龙纹匜式盂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图3),龙纹高足杯除枫洞岩窑址所出外,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也有珍藏(图4)。此两种均内外刻花,外壁刻饰行龙。

此外,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明龙泉窑海水龙纹梅瓶(图5)”,亦作环壁的行龙式样,该梅瓶式样不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所出的官窑梅瓶,尺寸亦较小,高度只有21.6厘米,整个造型风格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梅瓶相一致。高足杯、匜式盂和梅瓶无疑为酒器,龙纹碗亦有可能用作酒盏。

龙纹式样差别稍大的是龙纹盘。龙纹盘造型有折沿口和敞口两种,前者罕见,可资参照的器物如伦敦苏富比2009年春节拍卖会0063号拍品(直径40.5厘米,图6)。敞口盘(图7)传世数量稍多,直径有30多厘米、40多厘米等不同规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均有珍藏,国际大拍上亦有数例。两类盘造型虽不同,纹样布局大致相同,均为内壁刻缠枝莲,内底刻龙纹,龙呈倒挂回升姿势,隙地缀饰云纹,龙的形象气质稍有差异,折沿盘龙纹面目较温和,而敞口盘龙纹多呈凶猛凌厉之态。从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盘类瓷片来看,折沿盘数量(不包括菱口折沿)也是远少于敞口盘,两类纹饰风格存在一定差异,折沿盘或为洪武或永乐早期之物,烧制时间上很可能早于敞口盘。另,2005年处州青瓷博物馆在整理征集到的明初龙泉官窑瓷片过程中,还曾发现一批“次官窑”残片,五爪龙纹盘数量较多且集中。说其“次”,主要表现为与“正品”相比,胎壁相对较薄,尺寸相对较小,外底涩圈的处理也较随意,刻功相对草率,釉不佳多泛黄泛灰,有喑哑之色,但其造型纹样和龙纹的处理手法和“正品”龙纹盘无异,所以笔者认为此类“次品”或系主要针对龙纹盘的试烧品,龙纹器在制作要求上或高于一般的官窑器。

比对各例明初龙泉官窑龙纹器可发现,不同器型种类,器物上的龙纹式样虽存小异,却有大同,大部分应制作于同一时代。而其具体烧制时间,笔者认为以永乐朝为主,首先,根据《大明会典》、《明实录》等文献的记载,明初龙泉官窑的始烧时间至迟在洪武二十六年,停烧时间最早在成化元年,永乐一朝无疑为鼎盛期。而更关键的还是与同时期景德镇官窑龙纹器的比较。

明初景德镇官窑龙纹器,自洪武朝即有烧造,但洪武年间的龙纹器传世较少,最有代表性的是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疏浚工程中出土的白釉红彩龙纹盘残片(图8)。至永乐朝,龙纹器大量涌现,青花器、釉里红器,碗、盘、高足杯、梅瓶、盖罐等均有龙纹的出现,龙纹式样也较丰富,以行龙最为常见。就龙纹特征而言,洪武龙纹基本承自元代,头小,颈细,身细长,周身披鳞片,衬火焰纹,头部和肘部的毛发要比元代少,永乐龙纹总体上形体壮硕,趾爪有力,毛发浓密,形象凶猛威武,颈腹部有横条纹区别于覆盖鳞甲的背部,张口伸舌者上颚比下颚长而突起,头发上竖,有怒发冲冠之势。

明代景德镇官窑烧制时间长,序列完整,各朝龙纹器特征之异同可考诸于大量实物。通过比对发现,上述几种龙泉窑龙纹器之龙纹与景德镇永乐官器龙纹最为接近,如行龙躯体和四肢的姿势角度大体一致,龙身颈腹部也装饰横条纹,这类横条纹基本未见于元代及洪武龙纹。火焰纹、飘带云也能找出极相似的例子。龙泉器的龙纹头发也呈上竖状,但发较稀疏,向额前倾斜,龙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上颚长,下颚饰疏须,其格局是一致的。不过明初龙泉官窑的烧制时间偏短,综合诸多龙纹器来看,龙纹特征并无大的分歧或变化,其龙纹式样相对单一,如口部均作微闭状,没有景德镇那种张口伸舌的龙,毛发样式上,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纹碗内壁上的龙纹和伦敦苏富比2009春拍折沿盘龙纹较为特殊。而两者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龙爪的处理,景德镇官器龙纹除五爪之外,还见有三爪、四爪者,趾爪排列多呈风车状,明龙泉官窑龙纹器目前所见者均为五爪,趾爪刻划如鹰爪,有锋利刚劲之感,较景德镇龙爪更为雄健有力。

上述龙纹器种类,除大盘、高足杯之外,均未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所以,明初龙泉官窑的规模应不止枫洞岩一处窑址,肯定还存在其他的烧造工场,而明代龙泉官窑龙纹器或还存在更多的品种。参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来看,龙泉官窑与之一致在永乐朝出现诸多龙纹器,此或与朱棣有意彰显皇权,展示开国之蓬勃豪阔气象有关,而此时的龙纹形象自然也是一派威武神气,昂然向上的神态。

宣德釉里红龙纹高足杯


宣德一朝釉里红、铜红釉器,烧制严格筛选苛刻。正如此,御出之品,日趋成熟,渐达官器标准 。此时御窑,属创烧阶段,各类新品辈出,精者留,不适宜者,刻时停废。

经反复试烧,铜红釉所用之料,较釉里红料,效果更佳。时之匠者,遂以釉代彩,或于两层透明釉间,着笔抹红,绘出纹饰。继而试作新器数类,但有次品,就地弃之。

本品撇口曲腹、高足,瓷胎坚实细密、釉质莹润如凝脂,杯身外壁行龙纹、底部绘江崖海水纹,寓意为江山永固、江山万代。行龙神态生动威武,笔触清晰。

杯心书梵文种子字,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於一字专注行观,修诸行愿,即能於一切 行愿皆得圆满”,所以,种子字经常包容无限的意思在内。本品除积釉处略呈灰色外,整体发色艳红,品相一流无任何瑕疵,是不可多得的明朝宣德年宫廷御用瓷器之精品!

宣德 釉里红龙纹高足杯 尺寸:

口径:8.3cm

高:7.6 cm

足径:4.1 cm

宣德暗龙纹甜白釉高足杯


明代永乐年间创烧的著名磁器,这种白釉磁器釉色柔和悦目,似棉白糖色,给人一种甜静感,故称“甜白”。甜白磁胎料精细洁白,胎壁极薄,有的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器物常饰有暗光刻纹和印纹,可迎光透视。在甜白磁上还可填以彩绘,因此又名“填白”。

由于永乐甜白瓷的赫赫声名,后世屡有仿制。宣德上承永乐,在瓷器烧造方面亦颇有建树。明宣德暗龙纹甜白釉高足杯,呈撇口,深腹,高足,底部稍外撇,整体比例协调。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

宣德甜白瓷也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但器物胎骨较重,施釉较厚,器面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这一特征为明代宣德器所独有。此高足杯敦厚端庄,周身施甜白釉,素犹积雪,釉质细腻温润如玉,色如脂,有一种甜蜜之感。

整器暗刻龙纹,龙纹灵动自然。胡须向后飞倾,双目圆睁,鳞片饱满,龙爪肥厚有力,凶猛矫健,颇有叱咤风云之势。此种暗花技艺是在胚胎施釉前刻花,再覆施白釉入炉烧造。烧成后的暗花纹饰不会给釉层掩盖,如果迎光透视,则可见隐隐绰绰的纹饰显现出来,在纯净的白釉背景衬托下,生出一番“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别致趣味。

宣德 暗龙纹甜白釉高足杯 尺寸:

口径:8cm

高:7.8cm

足径:4.1cm

明代宣德青花


宜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伴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闪育,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常见纹饰有批把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花果、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风、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连钱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 □径40·5厘米

敛□圆腹,圈足内细砂底,器形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分壁绘卷茧、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开,□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宣德 高28厘米

13世纪伊斯兰八方烛台器型,上部为八棱形烛插,中部为锥形连柱,下部为八棱形台座,共3层,胎质厚重细白,苏麻离青浓翠深沉,装饰纹饰繁复精美,自口部到底部分别绘如意云纹、锦纹、莲瓣纹、缠枝花开纹、缠枝石榴纹、海水纹、缠枝莲纹,加上台座上的主题纹饰折枝花开等总共有11层装饰。为宣德青花的代表作。

青花瑞果纹大碗 明宣德 口径,9.5厘米

胎质缜密坚硬,白釉微微闪青,釉光莹润如玉。碗外壁以青花绘桃子、石榴、柿子、葡萄等六组瑞果纹,腔部以莲瓣纹衬托,足部绘六组花卉纹,外口沿落"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宇楷书款。苏麻离青深入胎骨,自然晕散,此特征为永宣时期青花所独有。大碗制作工艺精湛,青花发色艳丽,保存完好,为传世同类器中之上品。

青花八仙纹盖罐 明宣德 高41厘米

口沿小修,盖上饰缠枝莲纹,颈外部连钱纹装饰带,肩部海水飞马纹,腹部是主题纹饰----"八仙过海"图,青花绘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各显神通、漂洋过海。近足部饰海涛纹。纹饰生动,人物飘逸。造型端庄凝重,秀美规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观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观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