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研究 > 导航 >

磁州窑在陶瓷研究中占据很重要位置

磁州窑在陶瓷研究中占据很重要位置

古代瓷器研究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2020-11-13

古代瓷器研究。

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是罕见和无与伦比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研究中都占据着很重要位置。

磁州窑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是中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历史悠久,品种多、产量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磁州窑发展了刻花技法并创造性地采用了红绿彩,其“白地黑花”装饰是划时代的创造,为宋代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磁州窑三彩瓷为后世留下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称谓由来

现代磁州窑研究始于1918年巨鹿古城的惊天发现。当年,巨鹿出现罕见的旱灾,人们挖井自救。本指望挖出救命之水的他们,却意外挖出了一座在地下掩埋了812年的北宋城邑——巨鹿古城(文献记载北宋大观二年巨鹿毁于洪水),并出土了大量的北宋古瓷。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当地人大肆盗掘古城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宋瓷令外国精明的投资者驱之若鹜,掀起了抢购狂潮。世界各地的古董商、陶瓷学者逐鹿中原,大批巨鹿宋瓷因此流传到世界各地。

1925年,英国学者霍普逊将生产这批巨鹿宋瓷(白地黑花瓷)的原产窑场首先冠以“磁州窑”称谓,从此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磁州窑的研究大幕。此后,这一称谓迅速为海内外学者普遍认同,这就是“磁州窑”称谓的由来。

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中凡有东方艺术品陈设者,无不以陈列有精美的磁州窑产品而感到骄傲。日本收藏的有关巨鹿的宋瓷(磁州窑珍品)达到上万件,为各国之冠,日本收藏界甚至把巨鹿宋瓷当其作国宝加以珍藏、展览。日本对磁州窑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与其丰富的藏品密不可分),小森忍、小山富士夫、长谷部乐尔和蓑丰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

目前,文博界专家学者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磁州窑是一个历史悠久、作坊众多、分布较广,但又缺乏文献可考的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县古称磁州,是磁州窑的发祥地。磁州窑烧造历史悠久,以古磁州(磁县和峰峰矿区)为中心,窑场遍及磁州各地,并辐射到黄河两岸广大地区。

磁州窑始烧于北朝,兴于隋唐,臻于宋金元,由明清延续生产至今。北朝时期主要有临水、北贾壁和曹村等窑场。隋唐时期临水窑是中心窑场,观台、彭城等窑场均是受其影响发展起来的。宋金时期观台窑和彭城、临水等窑长期并存。金元时期临水窑不仅生产白地黑花瓷,而且其红绿彩瓷及印花白瓷(仿定瓷)则为观台窑所不及。漳河北岸的观台窑因为品种繁多、装饰技法丰富及纹饰精美,所以最具有代表性。

元末明初之际,漳河改道遂致观台窑停烧,彭城、临水等窑后来居上。时人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是既生产日用瓷,又生产官用瓷的窑场。金元时期,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磁州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元代延佑年间,泰国素可泰王朝宋家洛窑也生产与磁州窑风格相若的宋家洛陶瓷,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泰国社会完美融合。

枕上清风

瓷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当时的文人还将其作为相互馈赠的礼品,以解暑热。瓷枕为生活用器,因常随亡者下葬,故传世品罕见。磁州窑的瓷枕形制多样,有山形(叶子形、如意形)、豆形、腰圆形、兽形和几何形等。山形枕比较常见,李清照《浣溪沙》有“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的句子。 “山枕”即“如意形”或“叶形”的瓷枕。该枕形制中间凹,外缘高,形成一个弧面。枕面的边缘线呈上尖下圆,两侧边缘线相若。因枕面形似山峦,故名;瓷枕装饰技法繁多,有白地黑绘、剔花、珍珠地划花及三彩等。瓷枕装饰题材丰富多彩,主要有诗文、人物故事及写意动物等。这些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瓷枕,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明清至近代瓷枕形制多见卧猫形、人形、匍匐形、长方半圆面形等。

特征

在磁州窑各类装饰当中,白地黑花最具代表性。而最令人叹服也是最稀少的品种,则是绞化妆土装饰器,它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此外,磁州窑还烧白釉剔、划花、黑釉剔、划花、白地黑花配剔划花、珍珠地、三彩和仿定等品种。

白地黑花是宋代磁州窑瓷器主要装饰技法。又称“白釉釉下黑彩”,是指在敷色粉(施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褐彩),绘出各种纹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磁州窑的器型主要有瓶、瓮(四系酒瓶)、枕、坛、盘、碗、盆、罐、钵、炉、盒、水注、盏托,以及佛、观音塑像等。磁州窑纹饰线条粗犷豪放,题材丰富多彩,如龙(最著名的是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宋磁州窑黑彩龙纹瓶)、凤、动物、人物、花鸟、鱼藻和山水等,并善于将图案、吉语、诗词、歌赋、警句、格言及民俗、生活形态等,融入陶瓷艺术中,这一装饰风格是宋金时期大批文人参与制作的结果。

宋代磁州窑的梅瓶瘦俏挺拔,当年都是装酒的实用器皿,有白地黑花和绿釉釉下黑彩等品种。绿釉釉下黑彩梅瓶珍贵罕见,自民国就有仿品,唯以出土白地黑花器后挂绿釉者仿得逼真。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瓷、绿釉剔绘瓷等为高档瓷。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晚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元代以绘花为主。明代的牙色、米色釉上绘折枝花,花朵挂粉产品也很有特点。清末和民国初年磁州窑还烧制青花瓷。青料采用进口洋蓝,青花色调青雅沉稳,与清早期青花较易区别。宋金时期的磁州窑瓷(尤指是那些敷色粉的精品),有脱釉或剥釉是很正常的,不脱釉者要存疑。

款识

磁州窑瓷器题写年款的不多,传世所见最早纪年款磁州窑瓷是署“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1023年)铭款,传世品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铭款白釉黑彩长方虎纹枕,墨书纪年铭款有“宣和二年”(1120年)等。在各类题句款识中,常见有诗词、俗谚、对联、警句及格言,如宋磁州窑白釉黑彩“见贤思齐”铭款枕,其文字书法笔笔中锋。堂名款也是磁州窑的一大特色,如“百忍堂”“仁和馆” 及“太平馆”等。姓氏款见于各式瓷枕上,如 “ 刘家造”“花瓶刘家造”“滏阳陈家造”“陈家狮枕”和“王家造”等。

另外,在瓷枕上题写“福”“寿”“德”“禄”或“福禄”“福德”等铭款则寓意吉祥。

传承和弘扬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峰峰矿区磁州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际衡为代表性传承人。安际衡先后开发出不同形制、装饰的磁州窑艺术作品近300件,充分体现了磁州窑简洁豪放、潇洒高雅的风格,并把磁州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受到陶艺界和海内外磁州窑爱好者的好评。该公司已成为传承和弘扬磁州窑文化的实习、创作和科普基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参加拍卖会准备工作很重要


元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折沿盘

拍卖会一定是成熟的收藏家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当然,参与其中也是很讲究技巧的。不论新老藏家,参拍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在拍卖会正式举槌之前,拍品与买家见面,主要通过图录和预展两种方式进行。这里进行简要介绍。

要巧用拍卖图录

先来说说拍卖图录。一本内容翔实的图录,包括拍卖时间、拍卖地点、拍卖规则、委托竞投授权书、拍品索引、拍品图片、拍品信息、作者背景、拍品估价、拍品状态等重要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买家参与拍卖大有裨益。同时,一册设计雅致、印刷考究的图录也透出拍卖公司的专业精神和鉴赏品味。近几年的春秋大拍,部分拍卖图录都是免费发放的,发放地点主要设置在拍卖公司的办公地,同时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索阅或者在拍卖当天向在场的工作人员领取。

当你拿到拍卖图录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头到尾,大概浏览一下全部拍品的情况。一般说来,图录里面所呈现的拍品,都是拍卖公司经过严格选择的既有学术地位又有市场价值的艺术家及作品。在掌握全部的拍品情况之后,则要确定你所要购买的艺术家名单,看看这位艺术家在整场中有几幅作品上拍,都是什么题材和规格。名单确定下来了,就需要你非常认真地把图录中提供的艺术家的相关拍品信息认真读一遍,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你大致确定好某件作品就是你将要竞拍的目标后,可以参考拍卖公司给的估价,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成交纪录,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可以承受的价格标准,然后在图录上做好标记,以备拍卖时能够较好地掌握进度。

多看预展好处多

预展则是拍卖公司在拍卖前将所有拍品进行公开展示的环节。有兴趣的买家可以到预展现场近距离观看拍品,检查拍品的状况,并能得到拍卖公司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现场解答。多看预展对于藏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便于你对拍品进行精挑细选,也可以助你快速提升鉴赏水平。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拍卖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个无偿服务的机会,到现场去学习。

简单来说,图录和预展都是为了给买家留下足够的时间。当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你就可以去拍场了。当然,拍场竞风流,还需各显神通。

论钧瓷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钧瓷作为河南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在中国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学术界、收藏界以及很多钧瓷艺人都对研究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钧瓷热刚刚起步,钧瓷研究方兴未艾,这对推动钧瓷艺术以及钧瓷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状况,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概念性问题急需探讨与解决,甚至说需要正本清源、矫枉过正。

一、 所谓“型为本”、“釉为魂”的提法对不对?

“型为本”、“釉为魂”是当前钧瓷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但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起码也是不准确的。

何谓“本”?“本”即“根本”、“本源”,每一个事物都有每一个事物之本,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由此而论,如果我们把钧瓷的“型”定性为钧瓷之本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钧瓷与其他瓷种。因为同样的“型”,钧窑可以烧,汝窑也可以烧,青花、粉彩亦可以烧。可见,型为共性,共性的东西是没有区别的。

而钧瓷与其他瓷种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釉”。从一定意义上讲,“釉”为个性,“釉”是区分不同瓷种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见到青花釉,一定会说它是“青花”;我们见到粉彩釉,一定会说它是“粉彩”。同理,我们见到钧瓷釉,也一定会说它是钧瓷。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釉”是不同瓷种之本。

那么,何为“钧瓷之魂”呢?我认为钧瓷是以窑变为特征的,所以只有“窑变”才能称得上是“钧瓷之魂”。钧釉虽然为窑变之釉。但真正变得好的、变得奇的、变得美的有多少呢?不然,为什么一件窑变好的钧瓷,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难以忘怀呢?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钧瓷二厂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寒鸦归林”的效果;晋佩章大师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霞光”的效果;周有老艺人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春雪”的效果;张麦圈先生所烧的一个象耳活环瓶,形成了“蜘蛛张网”的效果;刘建军先生所烧制的一个棒槌瓶,形成了“四大美女”的效果等,不一而举。这些钧瓷之所以能为人们所追捧,就在于这些钧瓷彰显出了窑变的魅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窑变是“钧瓷之魂”。尽管这种窑变是“釉”的结果,但釉绝不能说成是“钧瓷之魂”。正如前面所讲,虽然同施钧釉,但不同的气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如果一定要对钧瓷窑变下一定义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钧瓷窑变是不为人们所掌控的火的艺术,是人釉合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窑变是钧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即“钧瓷之魂”。

如果以上推论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把所谓的钧瓷“型为本”、“釉为魂”纠正为“釉为本”、“变为魂”呢?

二、“炉钧”与“卢钧”的概念之谜。

“炉钧”与“卢钧”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至今未被人们破解的两个谜团。

“炉钧”最早的提法出现在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中。书中记载:“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有人对此解释为: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但何为“炉型窑”?至今没人能解释通。

据记载,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创烧的。它由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窑变效果,但釉层不透明,开细小片纹,器足涂釉,内底一般有款。同时期景德镇还烧有仿钧窑变釉,这种瓷器内壁釉面为柔润的洁白色,其外壁多以红为底,有浅蓝色细纹,红、蓝掩映,釉汁有呈旋涡状、有呈花朵状,开片自然,偶有流釉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讲,景德镇所烧的“炉钧”或“仿钧窑变釉”风格和品相与宋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宋钧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它以幻化莫测的窑变工艺,展现了钧瓷五彩斑斓的绝妙釉色和独特新奇的开片纹理特征,开了复合颜色釉的先河。可以说,宋钧那种厚重典雅的风格和“宝光内蕴”的品质对后世影响极大,并成为后世竞相仿烧的一个重要瓷种。

至于说“卢钧”,“卢”是姓氏,“卢钧”即卢氏家族所烧的钧窑器。据记载,清道光时期,神垕镇窑工卢振太、卢振中以及卢振太之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兄弟三人,在钧瓷烧制方面造诣极深。据说他们当年烧的钧瓷送到开封和上海等地都当宋钧卖,价格极高。后来,当人们得知这些钧瓷是卢家所烧后,一些古玩商们便在店门口挂出了“谨防卢瓷”的牌子。这大概就是后来“卢钧”之名的由来。

至今,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仍将卢家所烧的钧瓷当做宋钧收藏。可见,钧瓷界所说的“唯卢钧可与宋钧相媲美”之说还是很有根据的。

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卢氏家族在道光时期一出道,就能烧出与宋钧相媲美的钧瓷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从唐花釉到北宋晚期的钧窑烧成,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据此,如果我们大胆推断的话,至少卢家在清初就开始以宋钧为蓝本复烧钧瓷,直到道光时期,他们的技术才日臻成熟。只是这一段历史史书缺乏记载而已。

如是,这就为我们判断清代江西景德镇“炉钧”之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一,卢家所烧的钧窑是小窑,也就是一窑只能烧一件的风箱式小窑炉。景德镇要仿烧钧窑,肯定要借鉴神垕当时的烧造工艺,而神垕卢家的技术又最高,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就必然会有“小窑炉卢家钧窑”这样的概念。因“卢”为姓氏,不可能作为他们定名的依据。所以,他们就有可能取“小窑炉”的“炉”作为他们所仿烧钧瓷的定名,于是景德镇就有了“炉钧”之说。

其二,因景德镇是清廷御窑的所在地,又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以即便仿烧钧瓷,也不能像江西宜兴那样起“宜钧”,像广东那样起“广钧”之名。这也是他们选“炉钧”为名的理由。

以上两种虽为推测,但也不无道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景德镇的所谓“炉钧”之名如按《南窑笔记》的讲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何为“火炉中所烧”,请问,什么瓷器不是在火炉中所烧的呢?那为什么“青花”和“粉彩”不叫“炉青花”和“炉粉彩”呢?据此,如果一定要确切并合理地定名的话,不妨称其为“清代御窑仿钧”或“清代御窑钧器”。这样,既不失其官窑的地位,也不会影响后人对钧窑的种种猜测,何乐而不为?至于说神垕卢家所烧的钧窑,虽然它们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仍然属钧瓷的范畴,所以它们只能叫钧瓷,而不应叫“卢钧”。

当然,“卢钧”的称谓之所以能够保持至今,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公认,但更多的是人们对卢家在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复烧钧瓷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烧制工艺和钧釉配方的尊重。的确,“卢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确实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珍惜。

【相关阅读】

炉钧釉烧制艺术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钧瓷百问:钧瓷鉴赏之八美

磁州窑


磁州窑,古称巨鹿窑,相传为柴荣的官窑,1918年,民国直隶省巨鹿县巨鹿人掘井自救,意外挖出了被淹埋在地下6米,已淹没长达810年的宋代巨鹿古城解开了磁州窑神秘的面纱。磁州窑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1996年11月,磁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于2004年建成富田遗址博物馆。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

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磁州窑还往往使用化妆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妆土最早为白色优质瓷土制成的泥浆,是为了适应粗瓷细作,掩饰胎体表面的凹凸不平,从而提高瓷器的外观质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后又出现了有色化妆土。

从馆藏陶瓷枕来看,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黄色衣衫即施了一层赭黄色化妆土,上绘黑花,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

釉下彩绘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念。

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画面既简洁又生动。同时还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金银器、漆器和织绣工艺对磁州窑的彩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磁州窑始烧于北朝,兴于隋唐,臻于宋金元,由明清延续生产至今。北朝时期主要有临水、北贾壁和曹村等窑场。隋唐时期临水窑是中心窑场,观台、彭城等窑场均是受其影响发展起来的。宋金时期观台窑和彭城、临水等窑长期并存。金元时期临水窑不仅生产白地黑花瓷,而且其红绿彩瓷及印花白瓷(仿定瓷)则为观台窑所不及。漳河北岸的观台窑因为品种繁多、装饰技法丰富及纹饰精美,所以最具有代表性。

元末明初之际,漳河改道遂致观台窑停烧,彭城、临水等窑后来居上。时人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是既生产日用瓷,又生产官用瓷的窑场。金元时期,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磁州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元代延佑年间,泰国素可泰王朝宋家洛窑也生产与磁州窑风格相若的宋家洛陶瓷,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泰国社会完美融合。

磁州窑款识

磁州窑瓷器是北方最大的民窑,所以题写年款的不多,传世所见最早纪年款磁州窑瓷是署“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1023年)铭款,传世品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铭款白釉黑彩长方虎纹枕,墨书纪年铭款有“宣和二年”(1120年)等。在各类题句款识中,常见有诗词、俗谚、对联、警句及格言,如宋磁州窑白釉黑彩“见贤思齐”铭款枕,其文字书法笔笔中锋。堂名款也是磁州窑的一大特色,如“百忍堂”“仁和馆” 及“太平馆”等。姓氏款见于各式瓷枕上,如 “ 刘家造”“花瓶刘家造”“滏阳陈家造”“陈家狮枕”和“王家造”等。

另外,在磁州窑瓷枕上题写“福”“寿”“德”“禄”或“福禄”“福德”等铭款则寓意吉祥。

古窑厂作坊

明代瓷窑

清代磁州窑

川滇古陶瓷鉴定研究


川滇古陶瓷鉴定的方法虽与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方法基本一致,但川滇陶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其造型、釉、胎、纹饰、工艺都与中原陶瓷有较大差异,另外,川滇古陶瓷主要集中在明以前,且基本上是出土器,又由于土壤与地下水的关系,其鉴定要点也与中原不同。因此,许多中原收藏大家虽然喜欢川滇古陶瓷,但上手往往走眼,一般收藏者对川滇古陶瓷更是不甚了了。这就造成川滇古陶瓷虽然品种众多,异彩纷呈,却不能走向全国。

在西南地区,清以前除西藏、贵州生产少量陶器外,基本不产瓷器,云南、四川是西南陶瓷器的主产地。川滇古陶器创烧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鼎盛期在两汉,一直延续至元明。汉代开始,川滇古陶瓷自成体系,四川有著名的东汉陶俑、宋三彩,云南有怪异的南诏板俑和元明生肖俑。

瓷器方面,川滇也是各有千秋,四川瓷器生产较早(南北朝),以青瓷为代表,也产黑瓷、白瓷等,但不产青花。云南直到元代才有瓷器,但一开始就很发达,以玉溪窑青花瓷为代表,也生产带浓郁地方特色的青瓷。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川滇古陶瓷基本停烧,直到近代方有所恢复,但已经与景德镇的风格一样了。

川滇古陶瓷鉴定要点

1、土沁

土沁味道和土沁痕迹是鉴定川滇古陶瓷的要点之一。明末清初,吴三桂和张献忠之乱使川滇陶瓷的生产和流传遭到致命打击。张献忠屠川后,成都平原曾经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现在的四川人多为“湖广填川”而来;云南陶瓷器本就多为冥器,吴三桂之乱使原本就不多的实用器基本损毁,故川滇古陶瓷大多为出土器。由于川滇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潮湿,所以出土的陶瓷土腥味特浓,且有阴寒之气,与北方淡淡的干燥土味不同,这也是川滇古陶瓷出土器最明显的特征。同样原因,川滇瓷器土沁痕迹呈现釉下钙化斑形式,很少大片的釉上土沁痕。陶器皮壳较厚,颜色与胎土有差异,出土后往往有斑点状剥落。

2、开片

由于釉料、胎土和长期埋藏地下的原因,川滇古陶瓷大多开片,包括青花瓷底釉都是开片的,尤其是青瓷类,如青羊宫窑、玉溪窑、邛崃窑、琉璃厂窑。其开片大多细小,基本上没有冰裂纹和大网格纹。川滇古陶瓷的开片与越窑类似,但更明显,肉眼清晰可见,其老旧气看一次就可记住,黑釉瓷和白瓷则不一定开片。

3、造型

川滇古陶瓷造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陶器上。因川滇远离中原,其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中原差别很大,所以这种差别在陶器上就很明显地被体现出来。川滇古陶器极少有三足器,对青铜礼器的仿制也很少,大量的是人物俑、动物俑和实用器。汉代四川远离战火,富足悠闲,所以汉人物俑造型夸张,表情幽默、满足,有“无笑不成俑”之说。有经验的藏家,从造型和表情上就可以断真假。云南古代就更为荒凉,南诏、大理均为化外之国,其所思所想为我们所不理解,故云南陶器无论是人物俑还是动物俑,其造型、表情均怪异、神秘,远非中原模样。川滇远离统治中心,王权的代表形象龙在川滇并不威严,甚至有些滑稽。

4、胎釉

川滇古陶瓷的瓷土都是取自窑口当地,都不太纯,夹杂有黄土或红土,所以川滇古瓷器胎大多为灰黄,有颗粒,并比较疏松,其温度太高则成为缸胎(邛崃窑),温度不够则半瓷半陶(玉溪窑)。由于胎土白度不够,故除黑釉瓷和上了化妆土的精细瓷外,川滇古瓷器底釉大多泛黄,青瓷和青花瓷皆是如此。

5、纹饰

川滇古陶瓷纹饰古朴神秘、自由奔放,很少有类似中原规矩的双勾线描等,大多为没骨画法,一笔而成,同时川滇古陶瓷纹饰有相似性和继承性。如川北羌族羊头罐、川滇交界攀西地区出土的旋纹羊头罐、玉溪窑小罐,从中可以看出纹饰风格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川滇古陶瓷的鱼藻纹、生肖纹都各具特色,与中原绝不相同。总之,川滇古陶瓷典型纹饰具有典型风格特征,让人一见就忘不了,其神韵是现代仿品无法企及的。

6、款识

川滇古陶瓷都是砂底,底足很少有款,偶有匠人标记刻款,如花三,王等,也有烧成后再写墨书款,主要是方位或数字;纪年款极少,只在邛崃窑中发现过,是刻在盘边沿再上釉烧造的。最有争议的是“元”字款,既有墨书写在砂底上的(图18),也有青花写在碗心的。有观点认为这是表示器物是元代烧造的,因为明代不会允许明目张胆的书写前朝款,特别明早期更是如此,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表示方位或吉语的。所有的款识书写都很随意流畅,绝无印章式款识。

7、工艺

川滇古陶器基本都是模制。东汉川俑是分两半模制(人物俑分前后,动物俑分左右),然后用泥浆粘合,所以成品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间的粘合线。云南俑是用模具制一个大概形状,再用竹刀加工。所以,云南俑基本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川滇瓷器的工艺较中原落后,云南更甚。最典型的是碗盘内底有粗糙的支钉痕,很影响使用。另外,其平底器大多为线割,留下非同心圆线割痕。

8、川滇三彩器

川滇三彩器有两类。一类是宋三彩,宋三彩是对唐三彩的直接继承,因此唐三彩的鉴定方法也适用于宋三彩。唐三彩与宋三彩的区别主要在造型上。宋代四川深受道教影响,所以四川宋三彩俑表现的或是道教的神,或是道教的故事。另一类是高温三彩,主要有四川邛崃窑三彩和云南华宁窑三彩。这类三彩器属于瓷器,使用氧化铜、铁和其他有色金属作釉料,胎釉结合紧密,釉彩有图案化倾向。

以上是对川滇古陶瓷鉴定的简要叙述,有些是川滇古陶瓷鉴定所特有的,有的虽然是所有陶瓷鉴定共有的,但在川滇古陶瓷鉴定中要特别重视。笔者一直认为,鉴定具有专业性和地域性,哪个窑口都懂,什么都能鉴定的大家是极少极少的,但如果将各个地方各种专长的鉴定者的经验汇集起来,一定可以超过任何大家。最后要提醒的是川滇古陶瓷窑口众多,品种纷繁复杂,就是我们本地藏家也不一定认得全,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断新老,再断窑口,随后确定年代、品种、价值就比较容易了。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中重要的品种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雅致。茶叶末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撰《陶雅》,书中称茶叶末为“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 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到“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此釉称为茶叶末,是因为在暗绿色的底釉中有许多黄色星点,犹如将茶叶末调在釉里。经研究,茶叶末釉面星点的形成,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图1-1 茶叶末釉兽耳尊图1-2 茶叶末釉兽耳尊底部款 陶瓷:元代青白釉点褐彩瓷枕 茶叶末瓷器的生产始于唐代,如在陕西耀州窑遗址中出土了茶叶末釉瓷器,釉色有黄绿、褐绿等。唐以后,有些窑厂也有茶叶末釉瓷器,但这类茶叶末釉瓷器,可能是在烧制青釉或黑釉瓷时,由于胎釉原料及烧成时产生的变化,而出现茶叶末釉色。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继承古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白瓷胎上,精工细作,烧制出富于变化的多种色泽的茶叶末釉瓷器。据唐英的《陶成纪事》记载:“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黄斑点即为“茶叶末”。从传世品看,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是茶末兼有。如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图1),高26.2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8.2厘米;呈葫芦形,小口、细直颈,两侧为对称的弯曲绶带形系耳,俊秀飘逸,中间为束腰式箍形装饰。瓶底足外撇,圈足露胎,胎体较薄,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图章篆款(图2)。全器施茶叶末釉,釉色纯正,色调沉稳,绿中闪黄,黄中闪绿,圈足釉色较深,足部釉与露胎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茶叶末釉兽耳尊(图3),高4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2.3厘米;口微敛,两侧为对称的兽形系耳,下腹垂大,圈足;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图章篆款(图4)。全器施茶叶末釉,色泽深沉,典雅古朴。此器为仿古铜器,具有青铜器的沉着稳定的色调。图2-1 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图2-2 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底部款 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器,在青褐釉中散布着不规则的黄色小黑点或小丝纹,色调有深浅之分,深者略显深褐,浅者略显黄色,足部釉与露胎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像锯齿样边缘线。

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造型、装饰特点


元代磁州窑曾为宫廷提供御用瓷器,酒具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元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饮品。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代的陶瓷酒具产生深刻影响。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代主要酒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圆球体,最大限度增大容积,减少许多不必要造型因素,降低高度,增加器物稳定感。蒙古人住帐篷的习俗,均席地而坐,坛体上的纹饰正好适宜俯视角度。

磁州窑白地黑花"元家酒瓶"纹四系罐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刻花、黑釉、饴釉、三彩、翠蓝釉等装饰。尤以笔绘白地赭彩为主,绘画或书法,笔锋雄健、草率,体现出雄浑大气、不拘一格的内在气质。酒具文字书法多为唐诗、宋词、元曲,诸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句,以及“风花雪月”、“沉醉东风”、“一枝花”、“一半儿”、“金盏儿”、“蝶恋花”、“江天暮雪”、“烟寺晚钟”等,表现出很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境界。有的在酒坛、酒壶画以龙凤、牡丹、菊花、花鸟、水禽、鱼纹等。还有写“无深巷”、“梨花白”、“金波玉液”、“竹叶青”及“羊羔酒”等酒名,这些名酒均产自北方,酒具在彭城订制。有的酒具用行书或草书写有“酒”、“酒海”、“酒盆儿”、“一色好酒”、“好酒江来”、“一醉解千愁”、“三杯和万事”等丰富酒令、酒语,以此表现对酒的赞颂与人的情感。

元代磁州窑系酒瓶

元代磁州彭城窑生产的酒具有黑、白釉“内府”瓶。黑釉刻“内府”字款式应为供御酒瓶。因为它们与20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出土的“内府\"瓷片相同,说明磁州窑为元宫廷生产的御用瓷器。元代瓷器酒具使用高温釉上彩装饰,受窑内还原气氛影响,白地黑彩常变成赭彩,很显然这是为了适应快速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结果。

关于磁州窑知识扩展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因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宋金时期北方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一般供邻近地区民众使用,部分销往海外,磁州窑主要代表器物是白地黑(褐)花瓷器,影响所及河南、山西等地,形成了宋金时期北方的一个窑系,并沿续到元代。

磁州窑系瓷器胎釉较厚,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画风朴拙粗犷,题材包括山水、花卉、鸟兽、人物等,线条流畅,为一般城乡民众所喜闻乐见。龙凤纹是磁州窑瓷罐的常见装饰,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内蒙古翁牛特旗等地都出土过龙凤纹罐,辽宁绥中沉船也发现过这类器物,可能是销往海外的。磁州窑系瓷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器物上题字,字数多少不一,少则一字,多则数十以至上百字,内容涵盖诗词、记事、格言、用途等等。

磁州窑系瓷器广泛用于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是白釉褐花盘、碗、碟等。磁州窑系瓷碗除了用作餐具、酒具外,还被当作浮针航海。1964年甘井子区营城子对门沟元代墓葬中出土的内底绘有一线相穿3个褐点的瓷碗,经着名文物专家王振铎研究,为指南针碗,底部图案形象地表现了水浮法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是重要的古代科技文物,曾远赴加拿大等国展出。

陶瓷收藏:磁州窑瓷器价格尚在低谷


去年10月20日至27日,两场以磁州窑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接踵在邯郸、磁县举办——20日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0年会暨磁州窑学术研讨会” 在邯郸开幕,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内地的近200名古陶瓷学者、专家出席,学者们分别从磁州窑的烧制年代、窑业性质、生产方式、制作技术、装饰工艺、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其他名窑的相对影响等方面,对磁州窑作了多方位、多视觉的审视和探讨,提出了应该重新审视磁州窑在陶瓷史上地位;26日在磁县开幕的“首届国际磁州窑论坛”,近百位学者着眼于“国际”,把磁州窑和韩国、泰国、伊斯兰等国家、地区的陶瓷文化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这两场学术会议也是近年来有关磁州窑瓷器规格最高、参与学者最多的纯粹意义上的学术会议,引起了学术界、收藏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对收藏界产生重要影响。创烧于北朝时期的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瓷器烧造窑场之一,其生产的陶瓷质地优良,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风格质朴、豪放,对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金时期的磁州观台窑以及元、明时期磁州彭城窑的传世精品,一直是中外收藏家重点搜求的对象,少数精品的价格早已超过了千万元。海外市场早在20世纪早期即关注到了磁州窑瓷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多半磁州窑瓷器均来自20世纪上半叶欧美藏家,但由于宋代名窑众多,其受欢迎程度不及“五大名窑”瓷器,这一点从该等以及海外许多重要的博物馆收藏情况可以看出,早期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也较低。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收藏、拍卖市场兴起,收藏者逐渐关注到了磁州窑瓷器。2000年以后,磁州窑瓷器精品的价格大涨,特别是宋、金时期制品,在纽约、伦敦市场屡屡高价成交。

近十年来,纽约、伦敦、香港三大拍卖市场上每年磁州窑瓷器上拍的数量相当有限,成交价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通常都在30件之下,有的年度甚至低于10件,可见其流通量并不大。内地市场受文物法规的保护,宋代至元代的磁州窑瓷上拍不多,仅中国嘉德多年来有少量拍品上拍。从这十年几大市场的成交情况看,磁州窑瓷器的成交品主要以宋、金、元时期的器物为主,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多出自宋代,明清制品稀见,成交价普遍较低。成交品器型丰富,涉及梅瓶、瓜棱瓶、花觚、玉壶春瓶、卵形瓶、双系罐、四系罐,大罐、各式枕、行炉、盖盒、雕像、各式盘和碗、钵等等,琢器的价格明显高于圆器。其市场行情具有代表性的器型有梅瓶、花觚、瓷枕等几类。

各式梅瓶价最高

宋、金时期是磁州观台窑生产的兴盛期,“以其特有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拍场上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磁州窑瓷器九成以上是宋代制品,且以琢器为主流,行情表现最突出的是各式梅瓶、花觚、瓷枕、大罐等。

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是一件北宋时期的刻花褐彩梅瓶,高27厘米,2000年6月7日在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以50.5万英镑拍出,创造了当时磁州窑瓷器的最高成交价。至2004年11月1日香港佳士得“龙凤传珍”专场再拍时,此瓶估价已涨到了1000万至1500万港币,结果不负众望,拍出了1350.375万港币(约合1444.9万元),至今仍保持着磁州窑瓷器的拍卖最高纪录。这件梅瓶的装饰风格独树一帜,风格类似定窑制品,如江苏省镇江博物馆所藏的定窑紫釉梅瓶。日本大阪东洋陶磁美术馆藏有一件造型、纹饰类似的梅瓶。这件梅瓶应出自北宋观台窑,在观台窑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件深褐色的刻花梅瓶,梅瓶的颈、口与此件相似,也接近现藏于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所藏的白地褐剔花缠枝牡丹纹矮腹瓶。

梅瓶是磁州窑的经典器型,变化多样,装饰风格丰富多彩,白釉、白釉褐彩、白釉黑花、绿釉、黑釉等品种均有,装饰技法有绘画、刻、划、剔等多种。完整器在拍场上的价格不低,2001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估价7000至1万英镑的北宋磁州窑梅瓶以3.76万英镑成交,高31.8厘米,梅瓶小口细颈,造型丰硕,通体施褐釉,肩、足刻覆仰呼应的莲瓣纹,腹部刻绘饱满的缠枝牡丹纹。同场中还以3.965万英镑拍出的北宋白釉刻花梅瓶,高29.5厘米,采用了磁州窑非常少见的珍珠地刻花装饰。2008年该公司春拍再以6.05万英镑拍出一件同时期风格类似的刻花黑彩牡丹纹梅瓶,高31.3厘米,可见这类梅瓶的价格目前已经逼近百万元。

珍珠地装饰的手法还在宋至元代的瓷枕、瓶、罐、行炉等器物上出现,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河北各地的博物馆中收藏有不少标准器物,但是存于私人收藏者手中的传世完整器并不多见。珍珠地纹饰出现在中国器物上最早见于唐代的金银器,应是由西亚传入,由出土实物来看,唐代河南密县窑烧制的瓷器已经开始运用此种技法,通常以管状的竹木或金属工具在施好白色护胎粉的坯体上戳印而成。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一件Walter Hochstader旧藏的北宋珍珠地缠枝花卉纹瓶,仅以2.875万美元拍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场中还是有很多收藏者、行家对磁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不甚了了。绿釉梅瓶的价格也不低,2009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一件高仅19.8厘米的北宋绿釉彩绘小梅瓶成交价已达7.45万美元。

2002年纽约佳士得春拍,高22.9厘米的北宋刻花梅瓶估5万至7万美元,以16.55万美元拍出,梅身刻绘两枝折枝花卉纹,先施黑彩后刻绘,采用这种装饰手法的器物同场上还以3.525万美元拍出一件北宋的双耳罐。这类梅瓶的器型有别于常见梅瓶,为矮腹型,有矮腹梅瓶之称,与长身型梅瓶最大的区别仅在于瓶身仅取长身梅瓶的上半部分,造型圆润丰满,存世数量不多。邯郸、磁县地区的博物馆中藏有白釉褐彩、白釉黑彩和绿釉黑彩等品种。2003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以1.8万英镑拍出一件金代制品,高19厘米,画意较北宋刻花梅瓶更加写意豪放,梅瓶瓶口及颈部满饰黑釉,古朴典雅。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以10.8万美元拍出一件类似风格的宋代梅瓶,高21.5厘米。10月26日,笔者在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首届磁州窑论坛特展”上见有一件与上述风格类似的展品,不同的是,展品腹部除折枝花卉外,尚绘有4只飞舞的蜜蜂。今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将上拍一件高22.9厘米的北宋/金代白地褐花小口瓶,亦属同类风格,估30万至40万港币。

2005年伦敦苏富比春拍,高22厘米的一件北宋/金绿釉绘、划黑牡丹纹矮梅瓶拍出了51.2万英镑,是此类梅瓶的拍卖交易最高价,此瓶器型、纹饰风格也上述白釉器近似,通体所施绿釉更现其珍贵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21.6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6厘米的金代黑釉荷花纹梅瓶,其风格明显与磁州窑制品有差距,应该是西夏瓷器,其造型及装饰风格与大英博物馆所藏一件题款年份约1304年的西夏刻花童子戏莲瓶类似。2009年纽约佳士得秋拍3.25万美元拍出的金/元黑釉刻花牡丹纹罐,以及伦敦苏富比秋拍2.375万英镑拍出的灵武黑釉牡丹纹梅瓶亦属同类品种。

花觚精品量最少

花觚也是磁州窑的经典器型 ,2001年磁州窑瓷器拍卖交易价格最高的就是一件花觚——香港佳士得春拍,元代磁州窑褐釉刻花纹花觚估20万至40万港币,结果拍到了92.5万港币的高价。花觚高77.5厘米,通体施褐釉,花口长颈,鼓腹,高撇足,饰一对镂空如意耳,鼓腹上主题纹饰采用刻花技术,上刻缠枝莲花纹,花瓣肥硕丰满,下刻缠枝叶纹,是典型的磁州窑装饰风格。磁州窑还见有绿釉、白釉褐彩、白釉黑花的此类花觚,时代早至北宋时期,同时期钧窑也常见这种器型。

绿釉花觚是磁州窑稀少的品种,拍卖成交价格很高。2004年伦敦苏富比春拍,高22.2厘米的金代绿釉花觚以6万英镑拍出,瓶口径尺寸远超过高撇足的足径,通体施绿釉,但脱落严重,瓶身绘、划折枝花卉纹,豪放狙犷,器型、装饰的风格均极为典型,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收藏有类似的白釉器,峰峰矿区出土过一件黑釉器,无耳无纹饰。

该公司2005年春拍,高21.5厘米的南宋白地黑花纹花觚拍到了17.6万英镑的高价。2008年纽约佳士得秋拍,宋/金12世纪绿釉刻牡丹纹褐彩花觚更拍到了72.25万美元,是所知历年成交价格最高的磁州窑花觚,高25厘米,器型标准,绿釉翠亮,觚身绘、划的折枝花卉纹写意粗犷,是不可多得的磁州窑绿釉精品,同类的完整器存世数量不多,此次拍卖被古董商Eskenazi竞得。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有一件风格类似的金代制品。

磁州窑的化妆白釉瓷种类繁多,宋代制品胎体精巧轻薄,金、元时期体型敦厚,曾是磁州窑早期白瓷的主流品种。拍场上这类传世的完整器物少,2004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以7.2万英镑拍出的北宋白釉花觚可谓代表作品,高31厘米,器型古朴典雅,除近足处以高撇足外,通体莹润的白釉,白釉泛黄,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完整器物仅在个位数。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Walter Hochstader旧藏的宋代白釉刻花纹盘口瓶以19.45万美元拍出,此瓶1986年曾由该公司春拍拍出,瓶高39.6厘米,盘口长颈,肩及足部刻圆形大瓣覆、仰莲瓣纹,腹部刻大花大叶的缠枝花卉纹,风格豪放,具有浮雕感,知所同时代的同类盘口瓶在美国华盛顿、印第安那州藏有2件。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程晓中:瓷器收藏看重三大价值


12月10日,数百名民间瓷器收藏爱好者齐聚南京珠山会馆。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瓷器专家程晓中在由南京珠山会馆承办的“大江南收藏学堂”开班仪式上,为瓷器收藏爱好者们讲解《瓷器收藏看重三大价值》。程晓中先生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珠山会馆提供的瓷片标本相结合,不仅让收藏爱好者们直观、全面地了解了瓷器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和历朝历代的风格特点,更是通过手把手的教授,让大家对不同朝代、不同窑口的瓷器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程晓中:瓷器收藏看重三大价值

从收藏角度,如何评价古代瓷器价值?

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中国明清官窑瓷器价格屡创新高,古代瓷器价值凸现。对于收藏者来说,如何评价古代瓷器价值,有较大的难度。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总结出一套评价古代瓷器价值的方法。

1.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古陶瓷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元明清时期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国瓷器。

2.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造型上以陈设器价值最高,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陈设器、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

装饰上目前以彩装饰价值最高(如雍正时期珐琅彩),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这里要说明一点,宋代单色釉瓷器是中国陶器发展的高峰,我认为它的价值最高,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没有得到体现(现在艺术品市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是彩瓷),所以从长远投资角度看,单色釉瓷器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3.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4.从其他因素来评估。包括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

以上所说的是古代瓷器价值的普遍性的评估方法,不可能完全覆盖,对于有些个例,要具体分析。

如何用这个评估体系来衡量古代瓷器价值?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中国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万英镑成交,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此罐为元代瓷器,处于中国瓷器发展高峰期之一的元明清时期,属于价值最高的时期。从艺术性来评估:此罐造型属陈设器范畴;装饰属彩装饰,且为进口钴料;图案为历史人物故事;三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从其他因素来评估:此罐高27.5cm,径宽33cm,尺寸大小适中,珍稀程度罕有,品相完好。因此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明清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一方面,它反映了陶瓷收藏市场非常火热,明清官窑瓷器仍然是藏家追逐的热点。同时反映了陶瓷藏品增值很快,特别是明清官窑瓷器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艺术品拍卖由于受到拍卖现场环境、气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价值。前面我已经说过宋代单色釉瓷器是中国陶器发展的高峰,我认为它的价值最高,现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将来总有一天它的价值能够得到显现。投资、收藏者要用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评估瓷器的价值。

为什么目前陶瓷收藏的热点是明清瓷器?升值的前景怎样?

从目前的流行趋势和市场热点看,明清陶瓷当仁不让。明清陶瓷成为市场热点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年代相对较近,流传相对较多,人们接触相对容易,并且也容易看懂,有较好的收藏基础。

2.这个时期的陶瓷交易在法律上是允许的,有法律基础。中国法律规定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是不允许经营的。但宋元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出土的,很少有传世的瓷器流传至今,在买卖、收藏上存在法律障碍,操作很难。

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明清陶瓷还将是投资热点,而且还会有一段升值期,大众审美情趣也大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明清瓷器的增值速度很快,高古瓷的投资前景怎样?

尽管明清官窑瓷器屡创新高,火爆异常,然而对广大藏友来讲,只能饱饱眼福,看看热闹,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已非一般藏友所能企及。因此收藏瓷器不要局限于市场热点,要拓展视野,着眼于高古瓷和近现代名人瓷的收藏。

1.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近年来在海内外藏家推动下,明清官窑瓷器价格扶摇直上,出现超过百万、千万甚至亿元的天价精品。而国内元代之前的高古陶瓷的价格一般比较便宜,收藏资金门槛较低。

2.高古陶瓷一直是海外文物收藏市场的主要品种,宋代官窑、磁州窑等精品的价格早已越过千万元大关。而在国内可以用几万、几十万买到的高古瓷,在国际市场可以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升值空间很大。

3.高古瓷虽然没有明清瓷华丽,但它古朴、内涵深刻、艺术境界深远、耐人寻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高古瓷器是收藏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感受,是陶瓷收藏的发展方向。

4.高古瓷历代名窑精品辈出。除宋五大名窑外,越窑、长沙窑、龙泉窑、建窑、湖田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洪州窑等都有精品,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去选择藏品,有利于形成系列。

随着古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有关政策的调整,高古瓷必将表现出更为强大的后劲。未来国内的高古陶瓷市场可能会出现爆发式行情。目前是收藏、投资高古瓷的最好时机。收藏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注重选择精品进行专题收藏,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普通收藏者怎样收藏陶瓷?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讲,收藏瓷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我见过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但这只能是宏观的感悟。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痒,很难掌握微观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上手瓷片标本。在市场中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很多人认为自己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知识,就想到市场去捡漏,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中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4.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初学者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南京珠山会馆就是这样的收藏组织,该会所拥有近万片古陶瓷标本,为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并定期请专家举办陶瓷收藏知识讲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