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 导航 >

清代窑变釉瓷器价值为何一路走高

清代窑变釉瓷器价值为何一路走高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全釉瓷砖 黑釉瓷器鉴别

2020-11-13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窑变釉瓷器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称呼,在我国古代以往的烧造历史中,凡是开窑以后瓷器成品形成了非预期的特异形状或釉色,并且具有区别于规矩瓷的明显美感,这类瓷器都可以称之为窑变釉。也就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没有将窑变釉视作一种单独的瓷器种类。

而到了清朝,瓷器匠人在钧窑烧制技艺的基础上,用景德镇颜料不断尝试、探寻窑变釉瓷器的成型因素。雍正七年,在人为配料、控火技术下的窑变釉烧造成功,这意味着窑变釉的随机性被进一步大大改善,已经能够初步为人力所掌握烧造结果。也就是在这一年,窑变釉瓷器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瓷器品种。

自此之后的雍乾两朝,窑变釉瓷器不断繁盛,达到一个鼎峰。如今收藏市场上的窑变釉瓷器,大部分都是来自清代,其次有一部分是宋元、民国时期,极少见其他朝代的。但是宋元时期毕竟没有将窑变釉瓷器列为单独的品类,很多窑口烧出窑变釉以后甚至以之为不祥之兆,故而留存数量不多,能够传世者皆为难得的珍品。近年来,清代窑变釉瓷器的拍卖价格一直走势上翘,很多藏品的拍卖价格在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很常态化的情况,不少藏品年均涨幅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或更多。

2011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出了一件高41cm的清乾隆-窑变釉蝴蝶耳尊,其主题色调呈月白色,淡雅清新,窑变色彩带水蓝、粉紫色调,光灿非凡,最终以313.6万元成交。2013年,北京保利国际又拍出一件高38cm的清雍正-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其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最终成交价557.75万元。

2017年,中国嘉德国际再次拍出一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瓷器,这是一件窑变釉大鸠耳衔环尊,高35cm,器底落“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属于顶级御窑珍瓷,最终拍出了1035万余的惊人高价。一般来说,清代窑变釉瓷器价高者仍以官瓷为主,并且雍正、乾隆两朝的作品普遍高于清晚期窑变釉瓷器。民窑作品中,窑变釉瓷器价格破百万大关的较少,品相好的大多在几十万左右,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窑变釉收藏初入之选。

那么即使在近两年艺术品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为什么清代窑变釉瓷器的价格在大体上仍然一直走高呢?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清代窑变釉瓷器尤其是官窑变釉的艺术价值。清代瓷器制作本身就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鼎峰,尤其是清三代期间,绝美佳品数不胜数。

这些瓷器经历了清晚期的时局动荡、抗日战争的洗礼和后期大大小小很多纷乱的局面,能够流传或者回到今天的中国的拍卖市场上,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其次,比清朝更早的时期,不论是否外销,窑变釉能够留存下来的数量则更加稀少,其所占市场份额本就不大,升值空间虽然很好但是也有一定膨胀限制。

最后,清代窑变釉瓷器的制造才是真正能够通过人为配料、火控来初步掌握烧造呈成果的,这种技艺可以说是集大成之法,其研究价值巨大,是后人完全有据可依的典范,自然更深受追捧。

taoci52.com编辑推荐

7501瓷是什么 收藏价格为何一路攀升


在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江西景德镇瓷厂和湖南醴陵瓷厂为核心的一批国有艺术瓷厂,根据党和国家组织机构、领导人等的指示或需求,先后烧造了多批精美绝伦的瓷器,即如今我们所说的“567瓷”。由于这层深厚的官方政治背景,以及这些瓷器正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它们便有了当代官窑瓷器的称谓,也成为红色文物中很引人关注的一个品种,在近些年的收藏市场上身价屡有上涨。这其中,以7501瓷最为典型。

7501瓷是什么呢?很多对567瓷不太了解的朋友,或许都一头雾水。7501,实际上既是一个时间简写,也是一个制瓷任务的工程代号。7501,指的是1975年4月,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主席年事已高时的饮食、居住等需要,向江西省委下达的限期3个月的瓷器研制和生产任务。由于这项任务是当年中央下达至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个任务,故以7501为工程代号。后来这批瓷器也就称为7501瓷。

7501瓷的制作,完全是以当时我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来完成的,可以说成品没有一件有瑕疵。7501瓷一共设计制作了包括被、碗、勺、盒等日用器在内的24个品种,瓷器全部为半薄胎,餐饮具中除调羹外均带保温盖。

这批瓷器所用的原料共计10吨,但是制作中可用和实际使用的材料约为1吨,这1吨是经过严苛精细的选料得到的,当时还有红卫兵小将的参与。从这里可以看到,7501瓷并不只有光辉的一面,还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压力因素在其中。这种压力因素,当然对7501瓷的生产是具有正向的促进推动作用的。

7501瓷的核心艺术风格,是古典中国式的端庄简洁、稳重明雅,其线条简约流畅,器型饱满大方,口边转折入微,底脚直斜适中,瓷绘朴雅优美。7501瓷的装饰,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有,制作极为精细。其中釉上彩以“水点桃花”最为精妙,釉下彩则以“水点梅花”为主。而在制作“水点芙蓉”时,为了让芙蓉叶的发色更加真实厚重,还采用了青松绿和复色分水绿2种釉下绿色叠用的方法,精巧十足。

对于收藏来说,7501瓷最早流传到普通百姓家,是当时留在景德镇库房中的备用瓷,在1982年时作为职工福利分发给了工人,7501瓷的研制秘密才公之于众。但当时收藏价格还比较低,有长远眼光的藏家大量低价买入,这也导致7501瓷热度高涨以后,市面上一器难求的情况。

7501瓷,作为当时毛主席的专用瓷,也是红色文物的代表作品,其原料精细、工艺极度考究,可以说代表着当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近几年来其收藏价格不断攀升。如今,就是一把小小的调羹也要10万,一个瓷碗100多万,足见其受到追捧的程度。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收藏热,7501瓷作假的也不少,再加上其民间存世量本就稀少,藏友收藏一定要谨慎又谨慎。

窑变釉瓷器价值高吗


在中国瓷器种类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就是窑变釉瓷器,这种瓷器在最开始并未被当做单独瓷器种类分类,而是融入到其他瓷器分类当中,直到后来才慢慢延伸出了窑变釉瓷器种类。而这个时间已经跨越到了清朝。在清朝时期,瓷器匠人经过反复烧制,研究,在已有钧窑瓷器的基础上,通过景德镇颜料不断尝试、探索,最终到雍正七年,在人为配料、控火技术的完美把控下,最终窑变釉瓷器烧制成功,也正是这一年,窑变釉瓷器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

窑变釉瓷器价值高吗?

窑变釉瓷器在清雍正时期发展成独立瓷器种类,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如今,收藏市场中看到的窑变釉瓷器,大部分都是来自清朝,只有少部分是宋元、民国时期,且效果不如清朝时期的好。再加上宋朝时期并未将窑变釉瓷器当做单独种类对待,因而很多窑口并未特意烧制。

而且,据了解,在当时,很多人将这种窑变釉瓷器当做是不祥之兆,凡是烧制出来的就会直接打碎,并不会上贡或者是流入市场。这也是窑变釉瓷器市场价格高的原因之一,毕竟数量少,好看的瓷器价值还是挺高的。那么,为什么古人不将窑变釉瓷器上贡,会刻意损毁呢?

除了之前说到过的,很多匠人都将这种瓷器当做是不祥之物,因此会直接打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瓷器的烧制非常不稳定,匠人没有掌握这种技能,无法大批量烧制,一旦上贡给皇帝,如果皇帝下令大批量烧制的话,很可能烧制不出来,因而冒犯天颜,被处死。为了保命,匠人们也不会将这种窑变釉瓷器上贡给领导者,只会暗地里将其敲碎、埋掉,以免惹祸上身。

窑变釉瓷器的价格是多少?

据了解,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件乾隆时期的窑变釉蝴蝶耳尊,高度是41厘米,主色调为月白色,淡雅清新,深受喜爱,这件藏品最终以313.6万元价格成交;2013年,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会上,又有一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红紫交融,灿若晚霞,最终以557.75万元价格成交。

总的来说,窑变釉瓷器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这主要是因为窑变釉瓷器的艺术价值高、收藏价值高,因此想要收藏的人非常多,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窑变釉瓷器价格的提升。再加上,这种艺术品的数量极少,大部分要么损毁,要么流失海外,国内能收藏到都极少,自然拍卖价格不低。

窑变釉瓷器精品价格:

1:清乾隆窑变釉撇口瓶,尺寸:高40厘米,估价:HKD 2,200,000 ~ 3,200,000,成交价: HKD 3,540,000,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暗刻六字三行篆书款。

长颈瓶器型规整,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圈足外撇。全器通体施窑变釉,其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沉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造型优美典雅至极,器身不加雕镂,别无装点,唯以釉色取胜。底心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著录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812。

此器器型稀少,为乾隆御窑烧制之精品,保存至善,甚为少见。以撇口瓶为形多见粉彩装饰,以颜色釉装饰较为少见,而以窑变釉装饰则更为罕见,类似器形参考不多,见一例录于柯玫瑰,《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伦敦,1986年,编号3:1998,图54。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5日,编号84,仇炎之旧藏一霁蓝釉之例。伦敦苏富比,1975年7月8日,编号188,一天蓝釉之例。佳士得纽约,2002年3月31日,编号237,为尺寸稍大的天蓝釉例;后售于北京保利,2008年5月30日,编号2023。

2:清乾隆窑变釉玉壶春瓶,尺寸:30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3,280,000,成交时间:2014.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3:清乾隆窑变釉蝴蝶耳尊,尺寸:高41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RMB 3,136,000 ,成交时间:2010.05.1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窑变釉尊,双蝶耳衔环,造型大气浑厚,极具体量感。窑变釉色泽明丽,主题色调呈月白色,淡雅清新,变幻多彩,极具装饰效果。清代盛世康雍干三朝,各类颜色釉的烧造日臻完璧,窑变釉是其中大宗的一类,作品丰富,官窑民窑皆有烧造,极具装饰效果。

此器造型硕大,釉色流淌自然,类似作品极为罕见,器底刻款“大清乾隆年制”,字迹清晰,是甚为难得的乾隆官窑立件大器。带有日本木盒包装,流传有序。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有与此件极为相仿的一件窑变釉尊,可资比较。

4:[清]乾隆朝官窑窑变釉铺首尊,尺寸:高40厘米,估价:RMB 2,2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3,105,000 ,成交时间:2015.11.19,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本品气势雄浑,形製颇似紫禁城殿前陈放用于防火消暑的“门海”大缸,传世品亦见有青花及斗彩器,窑变者仅见。此尊肩部两侧堆贴铺首衔环,外施窑变釉,足内阴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尊造型仿自青铜器“尊”的形製。釉色艳丽,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隽秀的器形与瑰丽明艳的窑变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陶瓷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单色釉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仿钧釉是清代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二朝仿烧的製品最好,釉色以红为主,天蓝、月白、绿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5:清雍正窑变釉抱月瓶,尺寸:高34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3,000,000,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诚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诚昌雅敘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刻款。

宫廷陈设瓷。唇口,短直颈,扁圆腹,有一款圆腹椭圆形圈足外撇,颈部对饰变形灵芝耳,通体施窑变铜红釉,外为紫蓝斑,内为月白色。釉层凝原光亮,釉色流畅自然像火焰。底施芝麻酱釉并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是雍正御器厂仿宋代钧窑的成功之作。窑变釉色,斑驳灿烂,从仿宋钧釉演化而成,据文献记载,雍正皇帝曾多次亲命御厂烧制仿钧器。唐英督陶期间的颜色釉瓷制品,仿古创新“陶成纪事碑记”总结唐英督理陶务的心得和陶政,记下当时御厂“仿古采今岁例贡御”,的各种釉水,款项五十七种,单色釉种类近四十种,窑变釉即为仿均釉的一种。

6:清雍正窑变釉镶铜象耳八棱尊,尺寸:高52.5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2,990,000,成交时间:2017.06.04,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春季拍卖会。

此八棱尊束颈,饰双象耳,仿青铜器造型。施红蓝相间的窑变釉,釉层肥厚,色泽深沉饱满。口沿、象耳、足部镶铜,不同材质的娴熟运用,使其焕发多样的艺术魅力。整体造型端庄典雅,釉色璀璨夺目,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奔放,是雍正官窑难得的颜色釉佳品。

窑变釉是雍正时仿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类。据文献记载,督陶官唐英曾派吴尧圃调查钧窑釉料的配方和制法,后成功烧成雍正仿宋钧釉。釉面呈现紫、蓝、白、青等色,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游荡的丝条纹,犹如火焰,热烈奔放。

7:清乾隆窑变釉蝴蝶耳大瓶,尺寸:高43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2,500,000,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8:清乾隆窑变釉长颈胆式瓶,尺寸:高47.3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2,478,000,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器形端庄大方,较之同时代作品,颈部更为挺立超拔,线条更为细腻流畅,充满上冲的动感。通体施窑变釉,难得的是作品较常见的窑变玫瑰红釉不同,其釉色窑变为天青釉、天蓝釉相间,鲜艳夺目,巧若天成。口唇因釉料垂流自然显出一圈牙黄,对比相宜,奇趣盎然,妙得宋钧釉神韵。瓶内壁施白釉,色泽典雅含蓄,底釉斑驳自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盛世帝王对颜色釉的关切喜爱,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各式颜色釉之中,最为常见者是霁红和霁蓝,烧制技术相对稳定。而由于烧制困难,窑变釉之例颇为罕见。此器为乾隆朝窑变釉经典代表之作,可考之例不为多见。南京博物院典藏,清宫旧藏清乾隆窑变釉瓶,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年,图版345。另见一例,怀海堂收藏,展于《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2007 年,图版68。

参考拍卖二例,售于香港苏富比1993年4月27日,编号84,继售于2011年4月8日,编号3027。另一例售于佳士得纽约,2015年9月17日,编号2165。本品与上述例者,器形相似,仅釉色存在差异。

窑变釉为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釉品种,《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并多次奉命烧造,足见皇帝对窑变釉的偏爱。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久之,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

陶瓷名词:一路连科


一路连科——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取鹭与路、莲与边谐音,故名。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是祥图案。此外,画鹭鸶芙蓉寓意"一路荣华",画鹭鸶花瓶寓意"一路平安"等等。

浅谈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演变


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期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釉面呈现出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然而窑变主要是氧化铜的呈色,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本出自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因此自古称之为“窑变”。清代以前景德镇所见到的窑变红釉瓷都为偶然出现的,偶尔烧制出的窑变红釉也未成为一个固定品种流传下来,这与当时人们认为窑变红釉瓷是“怪胎”,出现窑变即预示不祥多将其捣毁有关。明郭子章《豫章大事记》中就有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者极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然而,到了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从一开始的只任其器物在窑中烧制,釉面自然流淌变幻,根本不知出窑后的呈色效果,到虽然任其釉面流动变化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景德镇陶录》所载:“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中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因此,鉴别窑变红釉瓷器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根据器物的各方面特征,加之时代背景为依据,我们可将清代窑变红釉瓷的演变规律大致归纳成三个阶段:

清雍正窑变仿钧螭耳盘口瓶

(一)雍正时期

处于盛世时期的清代瓷器手工业,也是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况且,雍正皇帝特别喜爱仿钧瓷,随着社会的稳定繁荣和皇帝的重视,都促成了窑变红釉瓷器的创烧与后来的发展。

这一阶段窑变红釉瓷器的胎骨由于瓷土淘选得细致,呈现出极为坚密、精细的特点,胎色洁白。大型器物的胎骨也较薄,不显厚重感。

瓷釉上,雍正时一般为蓝色大于红色的面积,蓝色的部分有的呈大块的火焰状,谓之“火焰青”,红色的部分谓之“火焰红”。蓝色部分有的呈丝絮状不规则地分布于器表,亦有少数器物通体呈红色,其间分布有零星的蓝紫色斑点或条纹。此时的窑变红釉模仿钧窑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器物口沿处多为酱黄色或月白色,少数器物口沿为白中夹杂有浅蓝色的条纹。器物口沿内壁处多为蓝与月白相间或酱黄色釉。在有附加堆纹的器物表面突起部分多呈褐色或白中闪黄色。官窑器底施以芝麻酱色釉,颜色或深或浅,有的施釉不均底部多处露胎。民窑器底多施以黄褐色釉。

雍正时期的窑变红釉器物施釉较厚,釉面多丰莹润泽,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光亮夺目。亦有少数器物光泽感较弱,显得比较凝重、浑散。釉面上偶见有细碎的开片纹理。器物底足处一般都经过磨平加工,胎釉交界处极为规整,没有垂釉现象。圈足露胎处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民窑器底部有明显的旋痕。

雍正时窑变红釉瓷的款识多在器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民窑均无款识。

清乾隆窑变釉双卷草耳瓶

(二)乾隆时期

窑变釉瓷器足底特征


据史料记载,“瓷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能加,谓之窑变。窑变,指烧造瓷器时,在开窑后出现和预期形状或釉色不同的情况,或者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窑变简单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多种类型。

而“窑变釉”,顾名思义,指的是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釉色效果。由于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窑经氧化、还原作用,出窑后才会有超预期的意外现象。因为窑变釉的出现是偶然情况,没有固定规律,因此有俗语称“窑变无双”,来表示窑变釉的变化莫测。

后来,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逐渐深入,这种偶然产生的缺陷美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窑变釉也因其变化莫测、形态优美而被视为一种美的享受。或如灿烂的云霞,或如汹涌的波涛,或如奔腾的万马,被人们欣赏着,赞叹着。

在北宋时期出产的钧瓷,是窑变釉的典型代表。其胎体厚重,釉层肥厚,釉色属玫瑰紫、闪天青、天蓝最为珍贵。曾有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美词来赞美它的变化莫测、绚丽多姿。

到了清朝,又出现窑变红釉,它是在模仿宋代钧窑玫瑰紫彩釉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品种,它是作为一种特色品种专门生产的。特别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已经达到能人为配制釉料,自由控制火候的水平,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窑变规律。因此,在鉴别窑变釉瓷器的方面,变得有律可循了,基本鉴别点和窑变瓷器的主要特征、时代背景差距不大,足底特征也是和各个时期的瓷器类似。

以清代窑变红釉为例,雍正时期的窑变红釉,圈足露胎处常为浑圆的“泥鳅背”状,若是民窑器,底部会有明显的旋痕,器底会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后期的圈足露胎处略有棱角突起;嘉道时期的足部仍施均匀黄褐色釉,少数器底露胎无釉。

总而言之,了解窑变釉瓷器的足部特征,是会因为其所处朝代不同、用料不同、用火不同,涂釉、修足技术、用釉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苹果绿类型的窑变釉是清代用吹釉技术吹的,釉面有涟漪波纹,耀州窑足釉边有火石红,压手杯砂足部是滑底,宣德盘子足部多为塌底等等。所以掌握各个时期颜色釉瓷器的区别,即能较为正确的鉴定窑变釉的区别了。

古人怎么祝愿考生 一路连科纹瓷器告诉你


自古以来,人们就是十分重视考生的,即使到今天,每到放榜日时都采用各种方式祝愿考生金榜题名,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怎么祝愿考生的呢?除了各种习俗,还有一种瓷器纹饰:一路连科纹,就是专门用来祝愿考生连中三元、一路荣华的,所以一路连科纹瓷器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一般来说,一路连科纹是以鹭鸶与莲为主题的,鹭鸶俊秀、莲花娇美,取的是“路”与“连”的谐音,所以才被称之为“一路连科”,正是祝愿考生连中科举,道路酣畅。又因为赴京赶考路途遥远,也有祝愿考生一路平安、顺利抵达之意;而莲花更不必说,取的是“一路荣华”的寓意。所以,一路连科纹瓷器就是古人专门用来祝福考生的瓷器。

一路连科纹瓷器发端于何时今已难考,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在清代被广泛应用于民窑中,官窑虽也有但数量有限。清一路连科纹瓷器最大的特色就是画面色彩明丽鲜艳、线条稳重流畅,绘制时也非常注重莲花与鹭鸶的布局,莲花与荷叶高则鹭鸶在其下;莲花略矮,则鹭鸶在其侧,整体画面显得闲而不散,莲花与鹭鸶的搭配也极尽细致,丝毫不显得累赘,二者相辅相成,使一路连科纹瓷器不仅寓意佳,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因为有为考生祝愿这个特殊的寓意,所以一路连科纹瓷器颇具文人画的风味,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注重留白。因为一路连科纹是在清朝才被广泛应用于瓷器上的,而清瓷在乾隆朝前后颇富丽,独一路连科纹瓷器素净、优美,较多地采用青花绘制,重色泽清丽、重线条变化、重文人意境表达,特别是在莲花与鹭鸶的绘制上,场景布局悠远、主题鲜明、技法高超,是佳瓷频出的清瓷中亮眼的一类瓷器。

总的来说,一路连科纹瓷器就是古人用来祝愿考生金榜题名、一路荣华、连中三元、平安吉祥的一种瓷器,它色泽明丽、画面优美,还注重文人意境的表达,同时,作为收藏品来说,以清朝的一路连科纹瓷器为上,不仅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观赏性强,在鉴赏时应当注意从画面布局、色料选择、主题是否鲜明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德化陶瓷乘“一带一路”东风再出发


德化陶瓷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产白瓷有着“中国白”的美誉。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宠儿”,德化陶瓷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近年来,该县商务部门以陶瓷为抓手,乘着国家“一带一路”东风,围绕服务再优化、市场再聚焦、品牌再提升工作目标,再次推进“中国白”扬帆远航。德化已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出口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德化陶瓷产值328.46亿元,增长14.1%;自营出口总额21.5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约2.88亿元,同比增长29.8%。

服务再优化

紧扣服务优化提升,该县出台了《德化县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商务部门立足职能,从目标、政策、服务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致力营造更加优质的亲商安商营商环境,全力激发陶瓷实体经济活力。

目标引领。贯彻落实好《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国外市场需求为目标,引导企业逐步由产品输出向品牌、文化输出转变,不断提升技术含量、文化内涵、产品档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等领域的空间。

政策引领。整合扶持企业出口的政策组合,落实“一带一路”出口相关扶持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运用出口信保等手段,及时向企业兑现各项奖补资金。2018年以来,兑现各级各类外贸奖补资金1800多万元。

服务引领。强化预警意识,应对贸易壁垒,及时跟踪陶瓷行业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引导企业提高防范与应对能力。2018年,该县14家日用陶瓷生产企业通过土耳其对中国的日用陶瓷产品反倾销调查,经过无损害抗辩努力,获得8%的统一税率。今年4月,举办欧盟日用陶瓷反规避调查应对协调会暨日用陶瓷出口企业贸易摩擦应对培训会,为该县出口欧盟企业提供涉外律师服务,并指导涉案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市场再聚焦

聚焦精准营销,德化商务部门注重筛选一批适合该县企业的知名展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尤其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全方位拓展市场。

以参展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春秋季广交会、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等知名展会。同时,引导企业参加印度国际消费品展览会、马来西亚福建商品展、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展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2018年共组织553家次企业、877个展位参加国(境)内外知名展会。借助中国陶瓷茶具城等营销平台,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博览会,加快建设“国际瓷艺城”,发挥活动推广平台的“虹吸效应”,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陶瓷之都”。

寻电商新突破。据统计,该县现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7500多家、淘宝镇3个、淘宝村13个,2018年全县网络零售额68.5亿元,同比增长86.6%。今年成功进入商务部公示的10个“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之一。在阿里公布的电商百佳县名单,网商指数、网商应用数据普及性、跨境电商三项位居全省第一,电商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21位。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全国首批中国国际电商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全国首家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合伙人试点LBS相继落地德化,率先在美国、俄罗斯设立陶瓷跨境海外仓,获评中国跨境电商创业最活跃县,着力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

品牌再提升

通过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该县不断完善鼓励企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深挖品牌价值,组建“品牌联盟”,提升“中国白”德化瓷的知名度。

推动品牌融合。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师品牌”四大品牌有机融合。区域品牌方面,连续三届荣膺“中国瓷都”称号,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并征集选定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标识。企业品牌方面,建立“商标孵化库”,以自主品牌进行出口。目前,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枚、中国陶瓷行业名牌45个,福建省著名商标36枚。产品品牌方面,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白瓷等5个商标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白瓷”入选首批中泰“33”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大师品牌方面,开展省级以上大师人名商标注册,保护大师品牌;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打造老中青大师培养梯队,推动陶瓷技艺传承。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01名、省陶瓷艺术大师108名。

加大品牌推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助国内国外各种展览展会全面推介德化世界瓷都品牌,鼓励企业在展区抱团设立德化陶瓷区域,区域统一特装、摊位统一标识,突出德化世界瓷都形象,推广本土陶瓷品牌,提高参展整体水平,加大世界陶瓷之都形象塑造。利用春秋两届广交会平台进行立体组合宣传,在展馆显眼位置悬挂“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广告牌,在LED显示屏播放宣传片。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品发布会,统一制作德化品牌企业展示柜,定制印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的T恤等方式,不断提高世界陶瓷之都品牌宣传。成立陶瓷艺术创作服务中心,建成10个外来艺术家驻地创作基地,先后有法国、韩国等100多名国内外艺术家来德化驻地创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国白”德化瓷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德化商务部门将不断优化举措、对接融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往来,拓展新市场、焕发新风采,为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和助力福建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带一路”:中国陶瓷新的“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贸易畅通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民心互通之路。回望古丝绸之路,无论是“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贸易兴盛、民族交流之路,不同文明得以碰撞交融,并通过创新发展得到提升。

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但众所周知,与古代丝绸之路曾经辉煌的贸易记忆相伴随的不仅仅是丝绸,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主力商品,中国陶瓷曾风靡全球。

“菲律宾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岛屿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在一本有关中国陶瓷的书中,菲律宾东方陶瓷学会前会长庄良有女士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居东南亚地区之首,菲律宾在先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出土大约40000件中国古代瓷器。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能找到古代中国陶瓷的出土。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从发端来看,中国陶瓷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文明。陶瓷不仅是物质产品,且是一种文化产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陶瓷器,在交流和借鉴中,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不仅有生活实用功能,还为人们提供着审美享受。

目前中国陶瓷无论数量或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是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但缺乏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陶瓷品牌,离陶瓷强国还有较大的距离。“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让古老的陶瓷迎来了新机遇。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应更重视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并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展设计创新。

“一带一路”,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筑梦空间”。一方面,中国陶瓷业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文化交流中汲取艺术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中国的陶瓷和陶瓷技艺传播到了世界,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同时也在传播中引进了一些独特的技术经验,如中国陶瓷的青花颜料,就是借鉴了波斯的陶瓷作品配料。

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一带一路”的“筑梦空间”里,中国的陶瓷业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力量,世界陶瓷产业和艺术的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源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窑变釉瓷器价值为何一路走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窑变釉瓷器价值为何一路走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