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白地青花瓷葫芦扁瓶

白地青花瓷葫芦扁瓶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1-14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明史·外国传》称“青斑白地”或“白地青花”瓷,或“青斑白瓷”、“白瓷青花”。学术界一样平常以为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直接在瓷胎上刻画,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窑炉里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以其清新、庄严、深邃的蓝色给人以空阔、辽远、超凡脱俗的审美享受,一跃代替了唐宋以来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瓷主导的瓷业格局,扩展为以青花瓷为主导的壮丽多彩的彩瓷天下。

永乐盛世,为弘化天朝圣德,明成祖谕遣中官郑和六下西洋,前后二十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空前绝后之盛事,今后“外洋诸番,益服天子威德”。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乐成骏烈,卓乎盛矣。”郑和下西洋之举,促使中外往来日益密切,此前停止数十年的外洋经贸重开,与伊斯兰地域交换得以规复。

郑和宝船载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如瓷器、丝绸等以调换国外的珍奇特物,正是在出使的过程中,带回了为后代津津乐道的苏麻离青。作为舶来品,苏麻离青毕竟有什么与永宣青花瓷独特艺术魅力相干的特殊之处呢?一方面,苏麻离青凝重亮丽、浓郁美丽的发色,使永宣青花瓷散发着独特的异域风情;另一方面,苏麻离青特有的差别身分比例所造成的画面结果与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相契合。这种青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可以淘汰青色中的紫、赤色调,在得当的火候下,出现出深浅差别的光泽,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相契合。中国画固然不似西洋画色彩浓郁丰富,只有水墨单色,但向来画论都夸大“墨分五彩”,苏麻离青晕散不匀的特性恰好便于刻画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而由于含铁量高,每每会在青花部门形成黑疵斑点,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被称为“铁褐斑”或“铁锈斑”。这原来是苏麻离青发色的缺陷,但却不测地与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使纹饰更显挺秀峻峭,气魄凛然,成为无法模拟的永、宣青花瓷的独到之处。TaOCI52.cOm

青花瓷,作为郑和宝船之中赏赐西洋诸国的礼品浩繁之一,其无论造型照旧艺术风格均为迎合彼地的利用风俗而富具异域特色。明承元制,器重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能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永乐天子登位之后,御器厂勉力为下西洋之恢宏筹划所预备,烧造赏赉瓷器,数目浩荡而质量精绝,凡稍具瑕疵者每每会合打坏掩埋,皆不得流出御器厂,可鉴永乐天子对此之器重。

绶带耳葫芦扁瓶,即为其时的赏赉瓷器之一,又有人称之为“扁腹绶带葫芦瓶”、“快意耳葫芦扁瓶”、“抱月瓶”、“宝月瓶”,始于洪武,盛于永、宣。此件青花宝相花草纹绶带葫芦瓶,高27厘米,是以变了形的葫芦式造型,团体看是收口,束颈,上小圆鼓腹,下大圆扁腹,浅方圈足。葫芦颈至肩部两侧对称处塑绶带双耳。口沿饰弦纹两道,小圆腹下部一圈饰缠枝花草纹,大圆腹部两面各绘佛花(车轮花)一朵,四周围绕花叶纹一周。小圆腹口上一面青花书有“永乐年制”款。今后品纹饰的青花花色来看,是用入口料绘画的,即苏麻尼青,故此瓶面的青斑纹饰和款字都产生了晕染扩散的近况,其青花浓艳,秞面肥厚、莹润,胎质精致、润滑。因此扁腹绶带葫芦瓶的造型是受到西亚方面的器物影响产生的,可谓是东西方文化交换的又一个汗青见证物,弥足贵重。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代葫芦瓶特征


葫芦是一种古老的植物,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葫芦的历史,葫芦也与我们民族、生活和历史息息相关,葫芦形的艺术品也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有很多的葫芦形玉器、陶瓷器等等,都被收入博物馆。

在我国民间,曾经古人认为葫芦就是多字多孙的寓意,而后葫芦进入了道教,并且在道教文化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东汉时期的瓷器当中,出现了一种用来陪葬的高端瓷器,就是做成了葫芦的形状,但整体来说,瓶身低矮。

后来,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瓶身开始渐渐提高,再加上了许多装饰,宋代沿袭了唐代以小为贵的特色审美。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釉彩和制作工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而这个时候的葫芦瓶瓷器,有了瓶身,瓶盖还有把手,挺拔俊秀,加上上好的工艺点缀,想一个站立的大家闺秀。

北宋时期,正是道教发展的高峰期,道馆很多都用葫芦形的东西一位尊贵,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仰。在葫芦瓶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是精神的寄托,不仅仅是出家人,深入道观之人,还有很多的文人雅士崖豆用葫芦来比喻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怀。

一、样貌

葫芦瓶作为宋代一种典型的瓷器造型,端庄大方,胎比较后,釉色并不明亮,釉色质量是很好的,温润如玉,器体沉重,胎骨坚细,葫芦状瓷器的表面有像蜡的感觉,在光线之下,还有会产生光晕,这种釉面后世是很难做到的。

宋代青瓷的釉面常常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斑点,这些斑点有不同的颜色,有黄色的,有黑色的,其中有的还带有明亮的光泽,流传到现在的市面上的葫芦瓶多有气泡,或者有大小不一的棕眼。

二、工艺

宋代葫芦瓶的烧制方法采用了垫烧,葫芦瓶造型规整,分为上下两部分,瓶口较窄,底面较宽,全身包裹着釉彩。大部分官窑出产的瓷釉都会有纹片,而这些纹片的颜色是不统一的,有黄色的、黑色的,但是这些纹片的大小粗细是大致均等的,而还有的细小的纹片只有在显微镜下面才能见到,它没有直接贯穿釉层。

葫芦瓶多产自于杭州的官窑之中,敲打它的声音就像是紫檀一样,釉面的开片是难得的疏密有致,传世的产品很少,具有收藏价值。

清青花春耕图双耳扁瓶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农耕。”著名学者左河水的这一首《惊蛰》,形象地再现了春分前后中华大地,尤其是江南地区开始春耕的景象,与笔者所藏的一件双耳扁瓶上的春耕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一)

这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耳扁瓶(图一),高39厘米,宽27厘米,底部有 “大清乾隆年制”的篆书款印(图二)。扁瓶造型由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器演变而来,为乾隆时期烧制最精的青花工艺之典型代表。该瓶身运用拼接方法,颈、肩对称,并饰有夔龙双耳,通体满绘青花纹饰,如口沿外部绘有如意云头纹,颈部则是蝙蝠纹,其余边饰为青花绘寿字吉磬缠枝花卉纹,纷繁复杂,却又细致入微,轻盈如真,颇见功力。最为突出的是瓶身腹部,其两面开光,一面绘《耕织图》之“耕”:图中农夫右手握犁,左手执鞭,赶牛犁地;另一面则绘《耕织图》之“耙耨”:大牛拉一长方形耙,农夫着斗笠,手执牛鞭站在耙上,田垄上小牛抬头对视。两面背景相近,皆是双桐树下,阡陌相交,不远处农舍隐现,画中梧桐枝叶婆娑,生机盎然。《礼丰威仪》说:“其政平,梧桐为常生。”被赋予代表天下太平的梧桐,是政治清明的祥瑞之物,也正好与耕织图所寓之意相暗合。

观察扁瓶构图,由远而近,由大到小,虚实透视,空间布局非常得当;人物面目表情及衣褶生动,大牛与小牛相顾动人,绝妙地再现了原画神韵;图中村落风景,田家劳作之苦,曲尽其致,画法极重工笔之精妙,堪称佳作。细品其线条,不难发现,两幅图中出现了17世纪以来东西美术相激荡的新气象,即多处摹自当时深得乾隆喜爱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创的新体画。比如梧桐,一改传统国画的线条表现手法,运用素描和明暗效果,使梧桐树皮具备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树叶向背、老嫩之差皆得以准确表现;瓶身青花,出色浓妍,于莹白滋润的釉面映衬之下,更见清雅逸致。

(图二)

江南秀美的春色和淳朴的耕种情景出现在瓷器中,并非偶然。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作《耕织图》呈献宋高宗,深得赞赏,朝野传诵;康熙三十五年,瓷器上最初出现了耕织图纹,之后在青花中多有表现;乾隆认为“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因此,“注重男耕女织,发展农桑生产”自然成了乾隆皇帝根深蒂固的经济思想。这也正是民间《耕织图》摹刻之风盛行的原因,连一些地方农书如《授时通考》等,也以各种形式加以翻刻,瓷扁瓶中的同类题材又将之推进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两幅瓷上春耕图,几多百姓劳作苦。把玩扁瓶,不由想起陆游的那首《春耕》诗:“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如今,现实生活中的耕牛犁田已不多见,而诸多藏品却能再现历史,这难道不是收藏的魅力所在吗?

康熙粉彩龙纹葫芦瓶


陶瓷承载着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虽然陶瓷没有被列入中国四大发明之列,但从其诞生、到演变,瓷器一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至生活质量,可以说瓷的美学,永远无间断地在中国这片沃土滋长着。

康熙三十六年档案曾记载,御窑场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就曾向宫中送进二件粉彩龙纹葫芦瓶,可见明清两代,瓷质葫芦瓶大量烧造,葫芦瓶之用途多适于祝寿所用,而此件葫芦瓶应为康熙朝时最为经典的样式。

此瓶颇具宫廷造办处之气度,器身以绿釉为地,葫芦形寓意大吉大利。周身饰吉祥花卉纹饰,极具富贵典雅,给人以华贵之感。上下腹部绘腾龙数条,周围以花卉相伴;腾龙神态威严凶猛。图案布局疏朗,无半点繁杂之感。色调淡雅纯正,尤其是器身所散发出温文尔雅内涵让人叹为观止,堪为不可多得的康熙淡彩佳作。

此件制胎周正,施釉肥厚滋润,釉色呈绿中泛蓝,色泽沉着独特。周身满饰花卉纹饰,神龙或傲立,或盘旋,或仰望;双目如风驰电掣,龙爪如钢锋铁钩,遨游于花草之中别具一番格调,而神态更是气势威猛,呼之欲出。

圈足修整极致圆润平滑,自然且顺畅,无半点呆滞、生硬之感,可鉴历史之久远。底部以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识。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每笔都有顿触,字与字之间较为疏朗,笔力遒劲。

此瓶粉彩均匀和润秀丽,龙纹勾勒精细工整,笔触气韵流畅,寓意吉祥尊贵,瓶体晶莹完整,浑然天成。该瓶历经三百余年仍保持品相完美,色泽浑然,不失为康熙官窑瓷器精品中的佼佼者。

受西亚影响的明代永乐官窑青花宝月扁瓶


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宝月扁瓶器形和青花发色都受到西亚金银器物的影响,这个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样子收藏分享一组明代永乐官窑青花扁瓶。

永乐青花使用的是进口青花所用的颜料是产于今天伊朗的“苏泥渤青”料,特点是发色浓重,有铁质黑斑。明代之后的正德晚期都还在使用“苏泥渤青”料。

其次是明代永乐官窑青花宝月扁瓶造型据有伊斯兰教器物的特征,造型非常具有西方色彩。扁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中部两节葫芦间有如意形双耳。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无款识。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瓶蒜头口,束颈,圆形扁腹。口肩连以对称的如意耳,腹两侧正中各凸饰一乳钉纹,璧形底足,无款识。瓶口边绘如意纹,腹部纹饰以六角星开光向四周伸展构成六边形锦式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缠枝花、朵花、团花、江崖海水等纹饰,足边绘朵梅纹一周。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高25.7厘米 口径3.1厘米 足径6厘米。瓶为葫芦形,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通体青花纹饰,上部饰缠枝花卉纹,下部两面绘轮花纹,外环以忍冬纹,耳部饰朵花纹。

此瓶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明代洪武时期御窑厂开始烧制此器物,见有青花品种。永乐、宣德时期有青花和白釉器,但两朝器型略有不同。永乐器器口细长,底足较小,腹部所绘轮花或龙纹纤细清晰;宣德器器口较短圆,底足较大,纹饰粗重有力。抱月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有仿,改称“马挂瓶”,为皇亲国戚骑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用具。雍正制品制作精湛,造型、胎釉、青花和绘制足以乱真,但胎体稍轻,青花色泽略显漂浮。

乾隆郎红葫芦瓶宝光耀目


看过电影《祭红》的人,一定还会记得我国明代有一种名贵的红釉瓷器,釉色鲜红,光彩夺目。因这种红釉瓷器常作祭祀用品,人们称之为“祭红”。祭红之器在宣德年间烧制的色彩鲜红,犹如红宝石,宝光耀目。可惜到了明后期,祭红断烧失传了。二百年之后,即清康熙年间,江西巡抚兼任督陶官郎廷极在景德镇督烧官窑时,仿宣德祭红烧造成功。而且殷红灼烁,比祭红更为鲜红精彩,令人爱不释手。人们把这种创新红釉瓷器,以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叫“郎红”,也称“郎窑红”。此件郎红葫芦瓶,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产品,底部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体方印款。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由于有一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乾隆郎红葫芦瓶,造型俊秀,给人美感,是一件珍贵艺术品”——专家如是说。

矾红描金龙纹如意耳扁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均热衷于收藏古物,故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是精益求精。如乾隆皇帝,他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于是乾隆时期成为清代官窑的顶峰,将瓷器的工艺性发展到极致,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烧瓷件无论釉色品种、造型、纹饰,都集中国瓷器烧造之大成。

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屡有创新。扁瓶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宫档案中,这种双耳扁瓶被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是乾隆皇帝颇为青睐的器形,因此扁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乾隆帝屡次下旨命唐英烧造,其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达的烧造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放大马褂瓶一件”。

矾红是中国最古老的釉上红色彩料,宋定窑红彩、磁州窑系已出现,到后来成化斗彩、万历康熙五彩也都是以矾红作为红色彩料。但是由于原料的纯度、制作工艺及烧烤温度等各种条件不尽相同,矾红呈现出多种色调。明代多偏向枣红,清代以后则多偏带有橙味的砖红色。到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进步,色泽鲜艳,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以这件扁瓶为例,即用矾红彩料,此瓶侈口,束颈,斜肩,颈中部至肩附对称如意式双耳,扁腹,圈足,底部“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此器以矾红描金手法绘饰神龙盘飞祥云之中,龙首瞪目,冲发,龙身矫健盘旋,龙身金鳞片片,龙须威武雄壮,指爪犀利,动感十足,苍龙腾跃,气势雄伟。整观此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形制端庄雅正,矾红描金绘饰大气,庄重典雅,贵族气派尽显,为乾隆年间瓷器少有珍品,极为珍贵。

青花瓷款识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青花瓷的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云南青花瓷


“目前陶瓷收藏专业单位和民间队伍都对云南青花瓷比较青睐。每次大型拍卖会陶瓷成交量占80%以上。”目前民间收藏队伍或专业研究队伍对青花瓷的研究和品鉴都还有一定差距。

元明时除景德镇外,云南的玉溪等地曾一度烧制青花瓷。产品虽无景德镇青花的精致华丽,但质朴而率真,如布衣荆钗别存风韵。

云南青花瓷品种以大罐为主,另见玉壶春瓶、执壶、碗盘之类。云南有些少数民族旧俗实行火葬,青花大罐作棺椁之用,在大罐中和罐外两侧用玉壶春瓶、碗盘等其他器物随葬。云南的曲靖、大理、思茅、丽江等地的古墓群都出土过元明青花瓷。这些和景德镇产品风格迥异的青花瓷经考古证明,属云南本地烧制。主要是玉溪窑、建水窑和罗川窑等处生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玉溪窑。

玉溪窑在云南省中部,距昆明约一百多公里,考古界对玉溪窑作过多次调查并建立了窑址博物馆。但大部分窑址未作宣传已垦作农田或夷为平地,殊为可惜。玉溪窑在元至正到明永乐、宣德间开窑烧瓷。有仿龙泉青瓷和青花瓷两大类。青花的烧制相当于元末明初,以碗盘为主,瓶罐较少。胎大多青灰色或灰白色,粗松且有气孔。釉玻璃质状,青黄或青灰色。青花采用当地的土青料,呈色不稳,青中含绿,青中含灰或青中含紫均有,见晕散和铁褐斑。施釉大多不及底,露胎处见明显的旋削痕。玉溪窑青花近年频见出土,云南友人曾持数枚残片相赠。经细观,其绘画笔法跌宕起伏,有奔石惊雷之势,极度夸张和变形的纹饰带有几分神秘,从中可以感受到原始艺术的野性之美。

网记者从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获悉,近年来云南的青花瓷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为增进大家对青花瓷的了解和品鉴知识,日前多名专家就此进行了研讨。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永康介绍,一般说到青花,都会想到景德镇青花瓷器。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古窑址的发掘,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各地都相继有青花瓷器出现。

云南玉溪窑曾在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一条龙窑,出土了一些瓷器和碎片;建水窑发现了较大的窑口,已知的就有七八条龙窑,以青釉瓷和青花瓷为主;禄丰古瓷窑发现了精美的火葬罐。这些发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收藏者的高度关注。

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文物产业集团总经理王昆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云南烧造的青花瓷器品种和数量开始增多,精品也不断出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白地青花瓷葫芦扁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白地青花瓷葫芦扁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