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雍正仿写款

清雍正仿写款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2020-03-16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代雍正时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亦常落前朝年款,明代各朝年款几乎无所不仿。

其仿洪武年款,见于青花人物纹小盘,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洪武年制”三行款,外加双重圈。仿永乐年款,见于白釉碗,为“大明永乐年制”青花楷书。仿建文年款,见于青花瓷砚,砚外底中心部位长方形青花双重框内写青花楷书“大明建文年制”双行款,字体工整秀丽,笔法遒劲。仿宣德年款,见于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写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圈;青花团龙纹十方洗、青花缠枝花纹小碗、青花海石榴纹贯耳瓶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双重圈;另见白釉划花鸡心碗外底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无边栏。雍正仿宣德年款的特点是,字体过于规整,拘谨无力。仿成化年款见于斗彩鸡缸杯,外底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方框;斗彩花果纹方斗杯,内底心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双重方框;斗彩山石花蝶纹罐,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双重圆圈。仿弘治年款,见于黄釉绿彩云龙纹盘,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双重圆圈。仿正德年款,见于黄釉绿彩龙纹盘、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正德年制”双行款,外加以双重圈。仿嘉靖年款见于斗彩灵芝纹盘,外底为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圈。

仿万历年款出现在青花五彩人物纹花觚等器上,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圆圈。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雍正年款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陶瓷器上的年款,与康熙朝相比,篆书款明显增多,但楷书年款仍多于篆书。

雍正官窑楷书年款最为多见的是以青花料书于器物外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或三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圆或双线方框。其中六字三行双圈款系雍正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不太规整,只有少数写得工整有力。六字双行双圈或双方框款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多为宋版书体正宗小楷,青花料色调大都纯正,只有少数呈色深浅不—。六字青花楷款也有个别自右向左横书于器物外壁近口沿处的。高足杯、碗上的六字青花楷款一般书于高足内沿,壶类则多于足里边环形排列。雍正官窑楷书年款中还有一种“雍正年制”四字青花款,多书于器物外底,四字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正方框或双重圆圈。雍正官窑篆书年款有六字双行或三行以及四字双行的体式,大多无边栏,个别的围有双圈,可分为青花料或金彩书写款和镌刻款。篆字棱角分明,笔画刚劲有力,俗称“铁线篆”。镌刻篆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可分为款上覆釉与不覆釉两种形式。如窑变釉器外底的镌刻款多覆以酱色釉汁,釉色或深或浅;青金蓝釉器外底的镌刻款或覆釉或不覆釉。花盆外底的四字镌刻年款有的作十字形钱文排列。青花料篆书年款有六字和四字之分,六字年款多作三行排列书于器物外底,但也有较特别的,如天蓝釉或青花釉 里红茶托,款字多写于器足里圈。四字篆书青花款除常见的四字双行排列形式,有时还作钱文排列。青花或天蓝釉四连筒瓶上的四字款,则将四字分别书于四瓶的外底。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图章式蓝料款最为多见,蓝料色泽比康熙时浅淡,字体也比康熙时略小,笔法极其工整,款外所套双方框边线外粗内细,还有极少数款外无边栏、主要见于小酒杯上,可能由于底部空间过于狭小,无法再围边框。雍正珐琅彩瓷上的青花款共有3种,第一种是“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正方框,内外框线粗细一致。第二种是“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方框,此种极少见。第三种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线圆圈。雍正珐琅彩器上还有一种罕见的花果间藏款,如在珐琅彩器外底彩绘寿桃,其间写“雍正年制”双行红彩楷书款。

雍正官窑瓷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的是奉皇帝指示不书款。如《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圆一件,传旨着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的烧造些来,底下不必落款。”也有宫廷指定落某种年款的,如《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高足宣窑碗一件,传旨交与年希尧照样烧造,其碗内款落大清雍正年制。”雍正时景德镇民窑瓷器年款见有青花楷书“雍正元年监制”、“雍正二年制”、“雍正三年谷旦”、“大清国雍正九年”、“大清雍正二年冬制”等。

民国仿写款


1912—1949年的民国时期,随着瓷器仿古之风的盛行,瓷器上大量兴起仿写前朝款识。

例如仿磁州窑白地黑花龙纹瓶,瓶体下部刻“花瓶刘家造”;仿金代瓷枕,有于外底墨书“大定十八年”铭文的;仿宋黑釉枕、白釉枕很多,枕形与宋青白瓷枕略似,枕身校长,两头方形,中腰细,这类枕有印纹装饰,有的带“张家造”、“至和三年”、“重和三年”、“宣和三年”等阳文印记。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民国仿宋三彩人物纹枕,枕面上刻有“隆兴纪元春二月张冲珍玩”纪年款。仿磁州窑的器物中、还有一种白地黑花罐,上有“大明万历年制”款。仿宋越窑洗的外底有刻“太平戊寅”双行款的。仿明永乐款影青暗花云龙纹薄胎碗,内壁锥拱双云龙戏珠纹,内底心暗刻“永乐年制”双行篆款。仿宣德款青花海水地白龙纹盘、青花双凤穿牡丹纹罐等器的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弘治款青花松竹梅纹盘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嘉靖款红绿彩云龙纹方罐,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款,外无边栏,而真品款外则围以青花双重方框。仿康熙款红地珐琅彩九秋图碗,外底有胭脂紫彩“康熙御制”双行款,外围双重正方框;仿康熙素三彩牡丹纹碗,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外底有青花楷书六字三行款,款字结构松散;仿康熙款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外底有胭脂彩“康熙御制”双行款,外围双重正方框,其胭脂彩呈色深红泛紫,浓艳生硬,而真品的胭脂彩款却浅淡柔和,细润透明。仿雍正款窑变釉四方委角洗,外底心阴刻“雍正年制”双行篆书款;仿雍正款粉青釉刻花盘,外底写青花楷书“雍正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雍正款胭脂水釉蒜头瓶,外底有蓝料彩“雍正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正方框;仿雍正天蓝釉花觚、小天球瓶、花盆等,有的仿写雍正官窑六字年款,有的于外底写青花楷书“朗吟阁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方框。仿乾隆款粉青釉络子尊,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仿乾隆款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外底有青花篆书六字三行款;仿乾隆款珐琅彩牡丹纹小瓶,外底有蓝料彩“乾隆年制’双行款,外围双重正方框;仿乾隆花斑石釉盒,外底有红彩六字三行篆款;民国彩瓷花果盘中,有外底落以“乾隆甲辰俊公赠品”八字篆书款的,款外以蝙蝠作边框。

民国仿明、清官窑瓷器年款的最大破绽是款字的呈色很难达到与真品相同的地步,如青花款,即多偏紫红,并且看似浮于釉面,而真品则如渗入胎骨。

清康熙仿写款


清康熙时的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盛行仿写前朝年款。从传世品看,明代各朝年款几乎均有仿写。

仿写洪武年款的瓷器,见有内青花外豆青釉小碗,外底落青花料楷书“洪武年造”四字双行款;仿写永乐年款瓷器,见有红釉暗龙纹碗和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器内底有暗刻后描青花的“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仿写宣德年款瓷器见有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宣德祭红釉僧帽壶,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而真正的宣德祭红釉僧帽壶—般无款识;仿宣德祭蓝釉白鱼莲纹盘、釉里红云龙纹碗、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红绿彩鱼藻纹盘及青花仕女纹碗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康熙仿宣德年款的特点是:字体或过大,或过于规整,笔力较软。康熙仿写成化年款,见有仿成化斗彩鸡缸杯、葡萄纹杯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方框;仿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碗、婴戏纹碗等,于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仿成化斗彩缠妓莲纹罐和青花罐,外底以青花料写楷书“天”字;仿成化款紫地三彩双龙纹大盘,外底黑地上刻划“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款,而成化时无此品种;仿成化款豆青地五彩盖碗,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成化时亦无此品种。康熙仿写弘治年款的瓷器,见有青花缠枝莲纹碗及紫绿彩云龙纹碗等,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款字体较长,有的还把“治”字错写成“冶”字。康熙仿写正德年款的瓷器,见有仿正德黄地绿龙纹盘、白地绿龙纹碗等,外底为青花料楷书“大明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正德矾红彩缠枝莲纹盘,外底以矾红彩写楷书“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矾红双重圈。康熙仿嘉靖年款瓷器,见有青花云龙纹环耳瓶,青花山水花鸟纹觚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料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康熙仿隆庆年款的瓷器,见有青花云龙纹小碗外底的青花楷书款“大明隆庆年造”,外围青花双重圈;另有青花缠校莲纹卧足小碗,以青花料写“隆庆年造”双行楷书款。康熙仿万历年款瓷器,见有五彩云龙纹小盒,落“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楷书款。

明隆庆、万历仿写款


明隆庆一朝历时较短,仿写款瓷器不多见。目前所见有青花蟠螭纹盘、双鸭纹盘外底的青花楷书“宣德年造”四字双行款。万历朝有仿写永乐、宣德、天顺、成化、弘治年款的瓷器。仿永乐年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种,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款写在器物内底心。仿宣德年款形式多佯,有青花双重圆圈或双线长方栏内“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款,青花双重圆圈内“大明宣德年造”六字双行楷款,青花双重圆圈内“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款或“宣德年置”四字双行楷款,款字多书于器外底,个别书于内底心。万历仿宣德款瓷器以青花瓷为主,青釉器也偶有所见。万历仿天顺年款仅见书于器物外底的“大明天顺年制”一种青花楷书款,六字作双行排列,外自花单四:外围青花单圈。万历仿写成化年款见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等,款字均为青花双行楷书,写于器物外底,并多围以双圈、单圈、双重方框等,也有无边栏的。万历仿弘治款瓷器,见有青花缠枝莲八吉祥纹碗,外底青花楷书“大明弘洽年制”双行款。万历仿写款的最明显特征是款外圆圈过大,常靠近足边,与真品有所区别。

清雍正瓷器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清雍正时期瓷器


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雍正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风格。

二、青料。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如故宫博物馆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槌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盅及各种小件文房用具外,还有许多大件琢器及创新式样。

碗类:有撇口、敛口、花口、有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为流行。碗壁普遍较薄,口、足处理很精细,有圈足和卧足两种,圈足切削整齐,比较大。民窑青花足内有砂底,带旋坯痕。

茶壶类:壶形俊秀,既实用又美观,有菊瓣式、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壶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瓶类:有玉壶春瓶、象耳折角方瓶、桶式瓶、蒜头瓶、葫芦瓶、双耳六方瓶、直口瓶、赏瓶(赏赐之用)、灯笼瓶(形似灯笼)、四连瓶、六连瓶、撇口瓶、橄榄瓶、梅瓶等。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丰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乐、宣德的溜肩式样。天球瓶有细砂底和釉底两种。

尊类:造型古朴,多是皇室的大型陈设器。一般高度在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双螭耳尊、灯笼尊、蒜头大尊、撇口圆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这是因为以宫中真品为摹本去仿烧,所以有时是真假难辨,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尖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

四、纹饰。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雍正青花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总体上看,雍正青花绘画技术法多样化,纹饰中大量使用团花、皮球花、过枝花,非常新颖独特。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五、款识。雍正青花的款识主要是在器物底足内写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次是六字篆书款和四字篆书款。四字楷书款少。从故宫博物院藏品看,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书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写楷书款,个别也写篆书款。仿明代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写本朝官款,有的写仿款,有的不写款,对于这种不写年款的仿品要仔细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就有这三种情况。另外比较特殊的是青花四连瓶,在每一个瓶底分写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连瓶是在中间小瓶的足内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雍正本朝官款一般字体清晰、秀丽、工整,是典型的宋体小楷,字与字之间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紧密得多。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青花数量很多,本文从中挑选一些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以飨同好。

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赏


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清檔》的记载,造办处在康熙朝成立,至雍正时期运作机制逐渐步上轨道。造办处承做的皇家用器,每一件文物的产造,皆需经过「呈核再做」的程序,即使如此,当装饰纹样或器形不符合皇帝期待时,整件文物必须重新进行修改、调整与再制。因此经由造办处承造的皇家用器,充分地反映出皇帝的艺术品味。

在雍正皇帝的眼中,造办处的造作应该具有「内廷恭造式样」,应该和一般民间文物有所区隔。两岸故宫典藏雍正年款的文物甚丰,此次展览挑选其中精品,包含瓷器、珐琅、玛瑙、漆器、玻璃器与松花石砚等,从皇权象征、吉祥寓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等五个面向切入,归纳雍正时期皇家用器的特色。

一、皇权象征

自古以来,皇家用器即具有承袭正统与展现王治的象征。对于继位存在合法性争议的雍正皇帝而言,产造象征皇权的文物,更成为宫廷造作的重要目标,其中以龙纹最具有代表性。

清 雍正 红地白龙海水纹盖罐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蟠龙瓶

二、吉祥寓意

「盛世太平」和「山高水长」是祈求国祚绵延的象征,「福寿康宁」和「子孙万代」是美好人生的祝祷,在雍正皇帝的倡导下,吉祥寓意成为皇家用器上流行的装饰母题。

清 雍正 瓷胎画珐琅蓝料山水碗

三、文人雅趣

早在亲王时期,雍正皇帝就深具文人涵养,登基为帝之后为了使吉祥寓意不俗,遂在装饰题材或器形上,加入松、竹、梅等文人喜爱的元素,在皇家气势中同时融合了文雅气息。

清 雍正 松花石竹节砚

四、仿古创新

雍正时期的皇家用器,无论模仿自古代文物的器形,或在釉彩和纹样上融合新与旧的元素,或利用新质材和新技法重新诠释旧意象,都直接反映出从传统中创新的风格。

清 雍正 仿龍泉窑凤尾尊

清 雍正 仿钧釉兽耳弦纹瓶

清 雍正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玛瑙碗

五、东西洋异趣

来自欧洲的西洋文明和来自日本的东洋趣味,都带给雍正时期的宫廷造作一股新动力,在东西洋新概念、新技法和新装饰纹样的交流下,使宫廷文物的产造呈现出更丰富多元的面貌。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玻璃天球冠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绿地粉彩描金堆花纹六角形瓶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雍正 粉彩镂空团寿字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六孔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 仿汝釉瓷五管瓶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雍正仿写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雍正仿写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