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乾隆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

乾隆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古代瓷器壶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2020-11-18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清帝喜欢饮茶,尤以乾隆、嘉庆二帝为甚,而乾隆帝所作御制诗甚多。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誊写御制诗文为饰以乾隆为最甚。其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量广多,颇为精妙。

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造型端庄别致,极具儒雅书卷气质。整器除瓶腹开光处外,满绘卷草纹宝相花,绘以轧道纹铺满满身。画工、工艺、瓷胎均为上品,实乃乾隆中期顶峰时珍品。

正面开光绘“乾隆品茶图”,此图画工精深,构图深图远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近景的奇石、远处的苍山、竹林。庭院水榭透视关系清晰,布局公道。而人物则描画的惟妙惟肖,出现出江南水乡之韵味。

反面开光楷书诗一首。据传,乾隆帝下江南到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被那微微的茶香所感染,即提笔作诗《冷泉亭观采茶作歌》,诗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而骑火指“明朗”,节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格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观此书法感叹用笔遒劲有力,笔划的顿挫、轻重、强弱也极尽精美,章法皆虚实联合。给人感觉字由心田而抒发,依附诗意而表达表露,把此壶的诗情画意体现的极尽描摹,使人在品茗时感悟思采之意境。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清乾隆

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 壶盖与底均有描金。壶底中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壶造型丰腴,线条圆熟,粉彩淡雅。纹饰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意,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题诗书法精妙。乾隆是一位崇尚风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诗稿丰富,从这件官窑茶壶中可见其文人情趣。

宋金时期红彩描金诗文碗


宋金时期的红绿彩瓷,亦称“勾红点绿”,是我国陶瓷釉上彩绘工艺史的一种重要形态。据考古学者吕军、周高亮等人初步统计,河南省发现红绿彩踪迹的有:扒村、钧台、刘家门、老宕、鹤壁集、清凉寺、上李庄、韩庄、当阳峪、登封曲河、新安城关、庙后、淮子沟、西王封、牛庄、段店、济源勋掌村、邓州古城(内乡)、临汝、密县、安阳等20多个窑场。

这件宋金时期红彩描金诗文碗(图1),是由10块残片拼接修复而成。这些残片是2016年邓州团结路道路工程两侧下水道(古穰城西郊、今明、清土城墙内)小十字街翻土中所得。该碗口径15.8、高5.5厘米;碗底足直径6.5、足高0.9厘米(图2);敞口,圆腹,外壁光素无纹,圈足露胎,上体施白釉,内壁勾描红彩宝相纹填金。碗心(图3)纹饰用红彩行草书诗文:“枝远蝉鸣细,堂高燕语轻。”在50倍的放大镜下看,口沿处弦纹内壁及宝相纹饰明亮的金粉,器体表显钙化土锈蚀痕(图4)。此碗白瓷釉微黄,圈足刮痕不规整,足心有两道圆纹,是一件极具民窑特征的宋金时期邓州古城窑(集散地)红彩瓷标本佳作。

关于红绿彩烧造年代,《宋会要缉稿·职官八》:“后苑烧朱所,掌烧变朱红,以供丹漆作绘之用,设监官一人,以内侍充任,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后苑烧朱所”,官署名。南宋周密撰《志雅堂杂钞》:“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宋金时期陶瓷工匠法效百工,创造性地使用矾红彩在陶瓷之上绘画花纹、图案、文字等,与已经成熟的黄、绿三彩、釉下黑彩等配合,制作出宋金时期的器物时代风格。

红彩,主要由青矾炒制后提纯研磨加其他元素配制,据《江西大志》卷七《陶书》载:“用青矾炼红,每一两用铅粉五两,用广缪合成。”即以青矾煅烧提炼后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以矿物质氧化铅(包含一些其他微量元素)为助熔剂,以广缪或其他胶水、瓷土淘炼的浆水等按照比例混合研磨使用,烧成后红彩颗粒粘结在釉面上。红彩中不含石英等玻化成分,烧成后流动性差、发色艳丽而不躁,与其他颜色不相融。书写文字、勾描边线等能细致入微而不漫漶。胎釉结合差,易磨损和脱落,无开片和气泡。古陶瓷专家从陶瓷史学的角度分析,宋(金)红绿彩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鉴赏碗心红彩行草书“枝远蝉鸣细,堂高燕语轻”对仗工整诗文,可谓绝唱。蝉鸣,典自《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李白《夏景》:“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堂高,指高大的厅堂。屈原《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王逸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显。”燕语,宴饮叙谈。《诗经·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郑玄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朱熹集传:“燕,谓燕饮。”亦指闲谈,亲切交谈。碗心诗文告诫人们,在高大的厅堂宴饮叙谈、闲聊,一定要轻声慢语。

据邓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洪涛粗略统计,邓州市在团结路道路工程两侧下水道翻土中,先后捡选出49件行草书诗文红绿彩瓷器及残片(图5、6),大致有如下几大类:器皿类(碗、盏、盘、罐等);造像类(佛道宗教造像、各类动物、人物、器物造型的玩具类等);有日常生活用器、宗教供奉、装饰摆设、玩偶等功能用途。

鉴赏一件长沙窑诗文壶


众所周知,唐代诗歌以其气势的恢宏、内容的博大,声韵的优美、因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在那个浪漫与辉煌的时代,诗不但可以入歌、入戏、入画,而且还被以各种工艺技法广泛地铭刻、书写在生活器皿之上。唐代湖南长沙窑生产的陶瓷器上,就常常用诗文书法来美化外表,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笔者收藏的这只青黄釉执壶就是一件极具典型性的例证。

此壶高22.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2.3厘米。主体造型为口沿向外平折;筒形颈,较粗较长,其直径和高度基本相等,约为腹部侧视最宽处的二分之一;削肩,瓜棱形腹,瓜棱因前后左右均等对称按压四条较深阴线而凸显出来;肩部有短流斜直向上伸出,短流以刀削出十棱状,上细下粗;与流对应一侧的颈中部至腹中部贴有双条形柄,柄内可容入三指受力以持壶;釉色黄中泛青,开细碎纹片,质感莹亮柔润,透明度高;平底假圈足,胎土灰白,细腻致密。壶短流下方的腹部棱面上,釉下以铁褐彩书写诗文一首:“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从诗的体裁上看,不拘泥押韵对仗,文字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首五言绝句类的打油诗;从内容上看,吟咏志向,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股好男儿志在四方豪迈气势;从字体上看,楷草相间,用毛笔蘸褐彩写成,线条圆转有力,间架结构随意自然,似与不似间见有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笔法格调,也多少带出点书圣王羲之的墨色神韵。如果你整体观察一下这把壶,再连贯起来欣赏:造型饱满而古朴,诗歌简练明快,书法拙中见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感叹,这就是大唐时代浪漫而又朴实的民间艺术。你一定会为大唐时代民间艺人的自由创造力所折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把壶的形体和纹饰达到了善与美的和谐统一。言其善,是因为它腹阔能容,利于致用;言其美,是因为它沉稳中见灵动,饰诗文以抒豪情寄壮志,每用之饮,见则自勉警醒。

中国陶瓷史上,唐代湖南长沙窑瓷器釉下彩绘装饰工艺,已是先领风骚,而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更是前无古人,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这把壶,就一定能深切的感受到壶里壶外所浸透着、洋溢着、闪烁着的一千多年前泱泱大唐帝国的盛世情怀,感受到制作者对美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与追求。

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鉴赏


我们现在买东西、换手机号都喜欢吉利,有6和8的号码往往比较畅销,价格也昂贵一些。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也都喜欢用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佳节的庆贺,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古代也是这样,古代的家具、门窗、瓷器、玉器上都有很多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多来自于汉字的谐音,比如蝙蝠同“福”,马、蜜蜂和猴子组成“马上封侯”,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有幸福长寿的意思。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还有的吉祥图案来自于民间传说,比如八仙祝寿、麻姑献瑞等。这种追求吉祥图案的氛围到了明、清时期最为繁盛,这其中又数乾隆时期最盛行。

乾隆朝是古代最为繁荣富庶的朝代,当时的工艺品极尽工巧,装饰风格追求全满,具有“无物不吉利,无语不吉祥”的特点。嘉德2006春拍,一件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人民币成交。此器为乾隆官窑器,瓶身装饰图案富丽华贵,构图繁密,瓶颈部绘粉彩盘结、磬、缨络纹寓意“福寿吉庆”,瓶腹八面开光内绘“八仙过海”图,这些显然都是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精心构思的。既是皇帝御用瓷器又有非常吉祥的图案装饰,这都决定了它的不菲身价。

乾隆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


乾隆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对,是传世瓷器。瓷尊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这件瓷尊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时代特点。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多寄予吉祥寓意,称之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尤甚。乾隆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

唐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中有“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之说。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歌颂天下太平,“海晏堂”之名应取意于此。海晏堂亦是圆明园中最著名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不幸的是,圆明园这一世界名园连同海晏堂于公元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当年海晏堂内的实情实景后人已无从得见,这件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也因此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粉彩方壶(清)


清 粉彩方壶

规格:高14cm

粉彩由于其彩料中含有铅粉的成分而得名,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用的彩色比五彩丰富,最多的达到十几种以上,颜色浓淡谐调,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创始于康熙朝,而以雍正朝产品最为著名。雍正彩瓷中以粉彩为主流,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珐琅彩变化而来。因为粉彩利用了进口的金红,而且它的施彩方法及画风是外来的,所以与珐琅彩一样,也被称为洋彩。除胭脂红之外,还有洋黄、洋绿、洋白等颜色。粉彩的颜料十分丰富,有红、绿、蓝、黄、白五大色系。每一色系里又包括许多种,如绿色系里就有大绿、翡翠、苦绿、粉大绿、墨绿、石头绿、松绿、粉苦绿、淡水绿等。

粉彩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在素瓷胎上描绘轮廓后,先填一层玻璃白。五彩则不使用玻璃白。这种白色因为含有氧化砷,可引起乳浊作用,产生一种不透明的效果。第二步是把色料与油料调和在一起,在玻璃白上进行描绘后入窑烧造。粉彩的上色方法很有特色,充分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常用接色或渲染,将两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涂于同一部位,使之相互衔接,均匀过渡。其上色过程是:先按照图案的轮廓填上一层玻璃白,干了之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五彩则靠线来描绘,用笔方式主要是平涂,无阴阳向背之分,缺乏立体感)。粉彩改平涂为渲染,使得色彩层次分明,水墨韵味十足,加之粉彩以铅粉作底,彩料中掺入了粉质,给人以温柔的感觉,因而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多数是在精细的白瓷上进行彩绘,因而更显淡雅清丽,有不少成为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瓷,如盘、碗、杯、提梁壶、碟、瓶等。

乾隆粉彩瓷的鉴定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

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清乾隆粉彩葫芦挂屏


在厅堂内墙壁上,古人除悬挂字画外,还会使用挂屏,自清朝初期之后,挂屏极为盛行,从挂屏的图文上,可反映主人的审美喜好。旧时有的富裕文人,对书房、卧室、客厅等悬挂的挂屏都有严格要求,甚至还将之视为改善室内风水的物件。

这对清代乾隆粉彩描金“大吉”葫芦挂屏(见图),是近期南京博物院清宫精品文物贺岁展上的藏品。其高34、宽21厘米,整体为葫芦形。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幸福、子孙万代之寓意。

挂屏做工较为精致,下方为云卷纹的红木座样,使葫芦看起来具有较高的观赏度。葫芦上下头饱满,施有粉彩,釉色温柔,泛有典雅光泽。

葫芦底侧为如意云纹,上以红料绘成繁密的雷纹,上下头中间描金圆框内各有金色“大吉”两字,字为楷体,端庄静雅,能窥见清代馆阁体风貌。在两字四周,各有五只金色蝙蝠,仔细观察,会看见蝙蝠头尾均以如意云纹构成,其祥瑞寓意一目了然。这十只以写意技法表现的蝙蝠与葫芦口的一只金色大蝙蝠互为呼应,似乎有福上加福的含义。

挂屏葫芦较醒目处,当属中间所系绿色绶带,其表现趋于立体化,连绶带的褶纹带细致刻划,葫芦两边的绶带有细微区别,但整体却和谐一致,尽显奇妙典雅之趣。

这对粉彩葫芦挂屏,虽描画的是寻俗图案,但细细品赏,却能深感其蕴含的人文风韵。难得的是,挂屏上的粉彩无一丝磨损,这体现了原主人及后来藏者的珍爱之情,能保存完整传世至今,殊为不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