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三阳开泰纹瓷器的发展与价格变动

三阳开泰纹瓷器的发展与价格变动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古代瓷器的价格 瓷器的旋纹鉴别

2020-11-18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三阳开泰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其本身指的是《易经》中的一种卦象,但是随着其具象化,往往也被“三羊开泰”代为表现。顾名思义,“三羊”即是三头羊的形象,往往佐之以多种吉祥图案,这样的纹饰就被称之为“三阳开泰纹”,并专门形成了三阳开泰纹瓷器。那三阳开泰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要鉴赏三阳开泰纹瓷器,就要弄明白其“三阳”的寓意。前文已提到其源出《易经》,为卦象名,既如瓷器,可知三卦皆是寓意吉祥的。那么“三阳开泰”的“三阳”各自代表的都是什么呢?第一个是代表“动”,古人通医理,知道运动可强身健体,即能“升阳”;第二个则代表着“善”,因古人讲究心善延年,所以也可“升阳”;第三个代表的是“喜”,人常喜乐,身心舒畅,自然亦可“升阳”,此为“三阳开泰”,也就是瓷器纹饰中三羊各自的寓意。

因为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三阳开泰纹瓷器常常被用在祝福、歌颂年节的时候。

三阳开泰纹瓷器在宋汝窑中已有精品,而宋瓷中三阳开泰纹饰的表达也是较为直白的,往往是瓷器三面各绘一个羊头,器型大多秀气端丽。又因为汝窑三阳开泰纹瓷器往往较为圆润,山羊头也就绘制得比较饱满,羊角卷曲、羊脸丰润,这是第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则是汝窑三阳开泰纹瓷器常见裂纹釉,所以在莹润的釉面上会有错落有致的纹路,在羊头边缘体现得最为明显,整体呈现出细致、婉丽、秀逸的效果。

至于清朝,三阳开泰纹瓷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以粉彩瓷中的三阳开泰纹为上,较之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独立三阳开泰纹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纹饰,如卷草纹、花卉纹等等,以多种纹饰来衬托三阳开泰纹。并且清瓷的色泽绚丽,粉彩、描金、珐琅彩等多种技法的运用为三阳开泰纹瓷器增色不少,所以清三阳开泰纹瓷器是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应注意鉴别其釉面与落款。

总而言之,三阳开泰纹瓷器源起于《易经》卦象,寓意着吉祥如意,三阳分别对应的是“动”、“善”、“喜”。宋时已有三阳开泰纹瓷器的出现,以汝窑所出为佳;到了清朝,粉彩三阳开泰纹瓷器富丽精美,也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代嘉靖青花三羊开泰纹仰钟式杯


青花三羊开泰纹仰钟式杯采用青花纹饰,内心为麒麟纹,外壁绘“三羊开泰图”,三羊神态各异,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其间衬以松竹梅、杨柳、芭蕉纹,画面生机盎然。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杯高9.8厘米 口径16.5厘米 足径5.4厘米,造型规整,青花鲜丽,蓝中泛紫,绘制细腻,纹饰祥瑞,布局严谨,为嘉靖青花瓷中的珍品瓷器。中国古时“羊”与“祥”通,“吉祥”多写为“吉羊”。《易经》泰卦下为三阳爻,《易记》:“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三羊开泰图为传统吉祥装饰纹样,取其否极泰来,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多用作岁首称颂之辞。三羊开泰图始于明代中期,清代较为流行,又有画九只羊,为九阳启泰。

仰钟式杯,陈浏《陶雅》中称:“谓如钟之倒置几上者也。”杯撇口,弧壁,深腹,矮圈足。

清代官窑瓷器上的三果纹图案


三果纹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以三种瑞果作为装饰题材,并赋予美好的寓意,形成丰富多彩的吉祥纹饰。三果纹一般为桃、石榴、荔枝或桃、石榴、苹果等,寓意长寿、多子、平安。这类三果纹常见于碗、盘外腹及内底。

江苏省镇江博物馆就藏有不少这种纹饰的清代官窑瓷器。今介绍两件如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象征着长寿;“荔枝”与“立子”谐音,所以人们用荔枝来预祝生子,有祝早生贵子之意,同时荔枝亦可取其谐音“利”、“立”,都为吉祥之意;石榴绽开,露出果中百籽。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具有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吉祥寓意,更多为世人所喜。如图1所示的这只嘉庆款白地粉彩三果纹碗。其高6.5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9.1厘米。圆唇,直腹略鼓,浅圈足。足内有“大清嘉庆年制”三行篆书款,外腹绘三果纹。三果均衡排列,枝叶分叉疏密有致,上结果子,果子被浓淡不一的红彩渲染得嫣然可爱,树叶绿彩渲染得清秀而粉润,树枝上垂挂着湿润鲜美的桃子、荔枝以及破皮而出的石榴籽配以绿、红色彩,显得浓翠欲滴。石榴利用色彩的变化突出质感,红中有黄并泛浅绿,恰是真的石榴一样,绽开的石榴露出红黄相间的石榴籽,极为晶莹,娇翠欲滴。以石榴作为瓷器上的装饰纹样,从考古中得知宋代瓷器中有石榴造型瓷粉盒和石榴纹饰,如镇江宋墓出土1件景德镇窑青白釉石榴型粉盒,江西宋墓出土1件耀州窑青釉盘,盘内刻划二童子嬉戏石榴枝的纹饰图案,其多子多孙的意思已较明显了。明清时期,石榴纹题材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以石榴绽开,露出果中百籽的图案屡见不鲜。

碗外腹所绘三果纹,是将三种果实均衡排列,分别为瓜瓞、石榴、桃子。瓜为草本、蔓生植物。瓜初生时甚小,而后乃盛大。瓞即小瓜,因蝶与瓞同音,并且此藤蔓绵长、果实累累、瓜籽较多,寓意家族兴旺、子孙繁衍、代代相继、连绵不断。

三国故事与瓷器的融合


《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明代初年,三国故事在民间却流传甚早。早在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就被大量搬上舞台,演出的三国剧目至少有三十多种。而元代到民国的陶瓷制品上,三国故事也是最常见的题材。今天,一起来看看瓷器上的“三国故事”吧。

以人物的形象在陶瓷器上作装饰,大致可分为传说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人物、生活场景人物、佛教人物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曾经在瓷器上出现。陶瓷上的三国故事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赵云、乱世佳人二乔等。

清晚期 青花三国演义之辕门射戟人物故事图瓶

高 43.7cm

清康熙 青花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图罐

高 20.2cm

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陶瓷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家归晋都有涉及。其中以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刺杀董卓、三顾茅庐、大宴铜雀台、凤仪亭、空城计、火烧赤壁、大闹长坂桥、七擒孟获等为多。这些题材大多描绘了一些历史上的故事场景,记载了重要的人物活动和重大的战争场面,寄托了普通人民群众对英勇奋战、仗义豪爽的精神品质的推崇和敬重,表达了人们惩恶除奸、扶弱扬善的愿望。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盘

直径 27.5cm

吕布和貂蝉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施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讲述在王允的安排下,貂蝉巧妙周旋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终于令两人反目成仇的故事。这只明崇祯青花筒瓶描绘的正是凤仪亭的故事。画面中貂蝉亭亭而立,吕布站立左侧,头戴小冠,身穿铠甲,显得威风凛凛。最右侧为董卓,面部皱纹堆积,一手扶须,神色震怒。吕董两人的矛盾由此激化。

清道光 粉彩三国演义之空城计人物故事图花口盘

直径 24.8cm

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刘备的宽厚仁德、曹操的奸诈多变、孙权的雄才伟略、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肝义胆……更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明代初年,三国故事在民间却流传甚早。早在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就被大量搬上舞台,演出的三国剧目至少有三十多种。而元代到民国的陶瓷制品上,三国故事也是最常见的题材。今天,一起来看看瓷器上的“三国故事”吧。

以人物的形象在陶瓷器上作装饰,大致可分为传说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人物、生活场景人物、佛教人物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曾经在瓷器上出现。陶瓷上的三国故事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赵云、乱世佳人二乔等。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人马乱纷纷。”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讲的是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这只花口盘,画面是城门大开,诸葛亮在城头镇定自若地抚琴,城下司马懿策马迟疑不前,惟恐中了诸葛亮的埋伏。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孟德献刀人物故事图盘

直径 23.5cm

三国中的诗词名句、人物话语也会出现在瓷器上,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这些诗词表达了对道义、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认识,引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人物故事,花鸟鱼虫与瓷器的结合使瓷器更加的生动,演绎出更精彩的故事。

雍正青花瓷器的价格与市场行情


雍正粉彩一向是拍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但现在雍正瓷器拍卖成交价排行榜首的,却是一件以6799多万元成交的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2011年春拍中又有多达5件青花器物冲进雍正青花瓷器成交价排行榜的前十位,而在秋拍商场上各家拍卖公司好像没有响应影视圈中的“四爷”热,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青花器上拍,成交成果也非常平平。

这不是说全部瓷器商场呈现萎缩,而是愈加趋于精品化、合理化的方向开展。关于有方案出资瓷器保藏的人来说是一个入市的好时机。

现在内地仅三件雍正瓷器超越千万元的纪录

雍正青花一向是艺术品商场的抢手出资种类,据不完全统计,内地及香港区域,历史上成交价超越1000万元的雍正青花瓷有17件,比照香港商场后咱们不难发现,内地的雍正青花价位还没有到达应有的高度,仍存在无穷的增值潜力。到现在为止,内地只有北京保利、我国嘉德、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有过3件雍正瓷器超越千万元的纪录。成交价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区间的雍正青花有14件,其间内地拍卖公司占4件;成交价在400万元的拍品也有14件,内地拍卖公司占5件;其它内地拍卖公司雍正青花瓷多在300万元的价位徘徊,与香港商场比较还有不小的间隔,且长年没有改变,出资者能够使用这一地理差异寻找机会。

此外,因为雍正青花瓷以小器居多,大件器物的报价就比较突出,上扬空间最大;而盘、瓶等小件器物的报价要相对廉价一些,价位涨幅不大。

御用瓷器须经雍正皇帝审定工艺水平较高有一定保值功用

雍正青花瓷器拍卖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虽然榜首名6799多万元的位置还没有被撼动,但成交价排行榜上的数字屡次被刷新,2004年时一件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以1170.8万元即可占据雍正青花拍卖纪录头把交椅多年,7年过去了,现在最高价也几乎涨了7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雍正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与请求,更是促进了工艺水平的开展。雍正御制瓷器做工精美,选料讲究,绘工细腻,规划生动,工匠们更是不吝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一向可遇而不可求,并且有一定的保值功用。

清康熙素三彩瓷器的欣赏与鉴定


素三彩海兽纹碗 清康熙

康熙时期釉上彩瓷器中有一种艺术上文静典雅、生产数量不是很多的瓷器,叫素三彩。大家熟知康熙五彩绚丽多姿,驰名中外,而素三彩作为康熙的彩瓷之一,虽然用彩方面没有五彩那么丰富,但它在清朝宫廷用瓷中地位很高,非同凡响,这主要是由于素三彩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精细的工艺。什么叫素三彩?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低温彩瓷器,绘瓷的彩料以绿、黄、紫彩为主,还有白彩和墨彩。底色釉有白釉,即“白地三彩”;黑釉,即“黑地三彩”;黄釉,即“黄地三彩”;紫色釉,即“紫地三彩”等等。素三彩瓷要二次烧成,第一次烧素瓷,已成型好的各类器形要用1250℃以上的高温烧成,画成彩画以后再以850℃~950℃的高温烧彩。素三彩以康熙御窑厂和景德镇民窑中部分高级作坊生产的作品最佳。在用彩上,素三彩不用红彩,故和五彩区别开来。

素三彩镂空锦地梅花寿字纹香薰 清康熙

素三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一个“细”字。胎体细,制胎原料配制和锤炼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器物做得比较薄,又精巧,但没有任何厚薄不匀或变形的现象,胎体各部分厚薄的处理很和谐完美。为了保证绘瓷艺术的效果,保证胎体表面的细润,坯体晾干以后要施釉,器物里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画的部位(大多数在外壁),将釉层细细地刮掉,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坯体泥料细微颗粒之间多少都有些孔隙,釉的微粒更细,可以将这些孔隙填实,使坯体更加细润。素三彩的釉属于SiO2-PbO系为基础的釉,品质也很良好。白釉是和瓷器一道烧成的高温釉。黄地、紫地、墨地等釉色属于低温釉,是画彩画时在花纹周围铺上的。素三彩的精细还表现在绘画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素三彩山石花卉纹盘,洁白的盘体中央以遒劲的笔力、精细的线条画出苍古的山石,墨彩皴点石头层层披露的斑斑表层,清淡如水的浅绿和略深的翠绿渲染出石头饱经岁月沧桑而又坚韧的质感。山石背后的牡丹花、翠竹、野草、小花,画得很细。牡丹的主干和旁枝,双钩填绘,填以紫色,笔力如拗铁。牡丹花和叶画得都很细,有的线条细如发丝。有的素三彩瓷器为了绘画形象和用彩准确,保证花纹内容布局和设色的严谨,在釉下胎体上还用针一样的工具线刻花纹的轮廓。烧成后在釉上沿轮廓线用色料作画。彩料的配制上,原料研磨精细。素三彩釉上彩画的各种色彩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粉彩那样凸起凹下的层次之分,用手抚摩画面细滑。这就是釉细、胎细、绘画细、彩料细,工艺的精细提高了瓷器的品质。

康熙素三彩用彩的种类比同时期的五彩少一些,最突出的是不用红彩。如前面举的康熙素三彩山石牡丹纹盘,牡丹叶用的是深沉透明的老绿色,大小不同的朵朵牡丹有的繁盛开放,有的刚刚绽开,有的含苞欲放,用墨彩勾画、点蕊,淡黄、淡绿描绘花瓣,酱紫色描绘粗干细枝和硕大山石的背沿部分,全幅画没有红彩。在整体洁净的白盘上黄绿紫色画出的花纹豪纵爽朗,花蕊纷披,感官上清韵幽逸,苍凉多致。

黑地素三彩花卉纹方瓶 清康熙

康熙素三彩镂空锦地梅花寿字纹香熏,在体现素三彩瓷器的细、素特点之外,还体现出淡的特点。这件香熏高16.3厘米,直径为18.8厘米,六方形。每一面在正中长方形壁面上镂空出由弧线组成的图案,顶面中央是一个钱纹图案,外侧有菱形、半圆弧形图案。在洁白胎体上每一面以较深的绿色铺地,用墨彩画锦缎纹,上下左右中心是白色圆形,用很细的双线勾画篆书寿字。镂空的部位图案形实体上,淡绿铺地,墨彩点色,画出数朵梅花,梅花有淡黄色、淡紫色。香熏的每一面交接处为白色。花纹中无论是梅花还是锦纹都很细腻,用彩不多,只有白、黄、绿、紫等种,各种颜色都很浅淡,让人在“淡”中品味到康熙釉上彩的新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一件黄地素三彩攒盘,由17个小盘拼成,外圈各种形状的小盘12个,第二圈为4个规规矩矩六边形盘围成,中心一个六方形小盘。每个形制特异小盘可以独立作碟子使用,拼对起来是一个十二边形的攒盘。今天酒席宴会上的大拼盘的情趣和它一样,这是清朝宫廷、达官显贵和富有之家招待客人的实用器具。每个小盘,有规整的平折沿。沿面敷紫釉,与其他盘相接处,棱角分明,以白彩画1/3朵梅花,拼对完全时这些地方就是盛开的一朵白梅花。每个小盘的腹壁绘黄褐色釉。盘底以淡绿铺地,墨彩勾画梅花的苍老枯干的瘦枝,涂绘淡紫色,白彩绘梅花朵朵,绽开枝头。整个攒盘画面精细,彩素,色淡。素三彩瓷器这个品种和色彩浓烈,用彩多样的五彩和层次分明、妩媚娇艳的粉彩相比真是淡淡的妆,纯纯的情,展现出素静高雅的风姿,所以在瓷器釉上彩的品种中独树一帜。

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及其统治集团很注意学习汉人的传统文化,以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网罗大批有学问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从皇帝皇后嫔妃到王公大臣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如顺治、康熙及其以后的雍正、乾隆都能用汉文写字吟诗作画。他们的文化素养影响到人们在生活上喜爱高雅的素三彩瓷器,能够品味到素三彩的平和气氛,享受到它典雅的艺术情趣。一件瓷器花纹太多,太拥挤,用彩太浓太艳太刺激反而降低了艺术的格调。所以康熙素三彩瓷器能取得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到清朝中晚期走上腐败没落道路以后,素三彩的艺术水平也逐渐败落了。

康熙素三彩瓷器后世有赝品出现。有的仿得很精细,猛一看很像,但仔细推敲,有以下几方面易露出破绽:

一、彩绘不够细,表现在画面施彩的部位高起;

二、似是而非,赝品细不到康熙素三彩的程度,尤其用手抚摸彩绘画面会有不细腻的感觉,底足露胎部位刺手,就像摸到细砂纸上一样;

三、素三彩的彩色相当多,但比不上五彩和粉彩,强调一个雅字,赝品配不出,或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色彩不正不纯不雅。这是真品和赝品的主要区别,也是鉴定真伪的要点;

四、线条没有真品流畅,敷彩也比较死板,尤其有釉下线刻花纹的部分施彩很拘谨。真品虽然有釉下线刻花纹轮廓线,但施彩比较随意,有的彩色往往越出轮廊线,显得很自然,花草树木都很生动。

清三代瓷器的种类与工艺特点


“清三代”瓷器指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生产的瓷器。这三朝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生产也是空前繁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的斗彩相当部分是追仿明成化等时期的官窑器。康熙仿成化斗彩比其他二朝少,因而更显珍贵。雍正斗彩以两部分为主,一部分仿成化斗彩,有鸡缸杯、天字罐;另一部分则是当时流行的造型。雍正斗彩在彩绘上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在青花内填彩,起到特殊的渲染作用。乾隆斗彩与雍正斗彩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有不少器物是为宫廷寿庆典礼特别烧制的,常常加饰金彩、粉彩、洋红等。

造型有盘、碟、杯、碗、鸡缸杯、天字罐等,品种十分丰富,雍正突出的图案有“八蛮进宝”、蝠鹿等。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最高成就。清三代斗彩有相当部分很难区分各自的特点,有些只得从款式、造型上加以区分。

清三代粉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属而制成。在工艺上受了珐琅彩的影响,用粉彩绘画原料在素胎上作画,再低温烧成康熙粉彩属初创阶段,工艺不够精致。雍正时技艺精熟,胎薄,瓷质洁白。用纯净的透明釉在烧成的白瓷上彩绘,用没骨法绘出物体的浓淡相间,明暗阴阳,达到了淡雅柔丽的极致美感。乾隆粉彩品种多于雍正时期,风格承袭了雍正时期,又大胆吸收了油画技法和题材,显得更加富丽而又不失雅致。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笔筒、六角瓶、提梁壶,及文房用具笔洗、印盒等。纹饰以花蝶、蝠鹿、过枝花卉多见。康熙粉彩的产生给彩绘艺术带来了新领域。雍正粉彩代表了清代粉彩的最高水平。

康熙珐琅彩彩料为进口料,有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料,发色剂是黄金,称为“金红”,很名贵。康熙珐琅彩改变了以往彩瓷用胶水或清水施彩的做法,而是用油施彩。雍正珐琅彩以白地彩绘为主,图案远比康熙丰富得多,以画配诗最为名贵。乾隆珐琅彩品种更为丰富,除了沿袭雍正朝的风格外,还风行色地开光图案,以及圣经等西洋人物故事题材。

造型以碗、盘、花瓶、茶壶等多见。纹饰有一些特别的品种,即诗配画,还有西洋人物,花卉等。康熙珐琅彩的创造把彩绘瓷的制作技术推向了顶端。

清三代的青釉以微量铁为呈色剂,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曾占主导地位的色釉瓷,之后其地位逐渐被其他瓷器所替代。一直到康熙朝的仿青釉瓷器,重新提升了青釉的地位。雍正青釉已能达到相同器物色泽一致的高成品率,实属难能可贵。雍正青釉品种丰富:有粉青、冬青、豆青等。乾隆青釉在工艺上追随前朝,但造型更为丰富。

造型有盘、碗、瓶、炉、笔筒、盖罐、扁瓶、花盆、渣斗、洗、双耳壶,以及仿青铜器。康熙有豆青地青花、豆青地青花釉里红。雍正有印花装饰。乾隆防瓷器在圈足上涂抹一层黑色釉酱。其中雍正青釉的烧造技术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青花三果纹执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生产时代: 宣德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明宣德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盖面及近底处均绘莲瓣纹,流与足墙均饰忍冬纹,柄饰朵花纹。底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厚莹润,青花色泽深沉含蓄,色重处青花下凹,呈现出点点的黑疵斑痕,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烧成后的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的显著特征。

瓷器鉴定的发展


中国收藏家 

我国的近代瓷学研究可划分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依据有关陶瓷文献进行考证,尤其是宋元以后的陶瓷著录,如蒋祁的《陶记》、曹昭的《格古要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大清一统志》等书。

1928年陈万里先生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浙江的龙泉窑青瓷进行实地古窑址考察。他搜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研究的新途径,为现代陶瓷学奠定了基础。他著的《瓷器与浙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故宫博物院藏品唐越窑短流执壶,就是陈先生1936年在绍兴一个墓中发现的,墓志碑上有唐元和五年年号,是唐代越器的铁证。50年代以后,瓷器研究家冯先铭先生集录了大量古代文献和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调查了全国南北各地的古代瓷窑遗址,对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古窑址集中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考古调查,基本上弄清了中国古代瓷窑的分布及其南北重要瓷窑的发展历史。冯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总结了历代陶瓷史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阶段研究的最高水平。

鉴定中国瓷器的年代,宋代以前主要是依据墓葬,通过对大量带纪年墓出土的瓷器,找出各个时代造型、质地、釉色、装饰等的特征,以此作为鉴定宋代以前瓷器的依据。

明、清时代瓷器年代是从带年款的官窑瓷器排比出来的。以带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征、胎釉及纹饰风格作为标准,用以解决不带年款的官窑与民窑瓷器的断代问题。

现代陶瓷鉴定开始引进科学技术进行检测。目前主要有三种办法:

一、利用加速器C14测定方法,主要是用于史前遗址中陶器年代的测定。

二、“热释光”的基本原理是陶瓷器内有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对热释光测年技术这些晶体起着纪年的作用。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烧掉了原有的年代数据,同时又开始了新的纪年。利用了这一原理可以对陶瓷器进行鉴定,这种方法的弱点是鉴定时需要取样,也可以用放射流照射作伪,“热释光”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用在陶器上。

三、“无损”检测法是采用直接测定,显示胎釉的原料及其化学组成,进行聚类排比的一种方法。这需要建立数据库,数据库越是丰富准确性就越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