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上常用的花 > 导航 >

乾隆瓷器上的百花图案

乾隆瓷器上的百花图案

古代瓷器上常用的花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瓷砖上的胶

2020-11-19

古代瓷器上常用的花。

我们最亲爱的乾隆皇帝爱花的程度,在瓷器上是显现无疑!

下面请欣赏满屏的花花:

看着这种浮夸的纹饰,估计大家又会把它的创烧与那位最近很火的“农家乐审美”皇帝——乾隆帝联系起来。其实钟爱这种百花齐放的皇帝,不止只有乾隆一人哦,实际上,这种纹饰还真不是乾隆皇帝开创的。它的创烧时间是雍正晚期。

请接着往下看~

乾隆:总算为朕的审美扳回一局

为了达到满身是花的效果,器物上花朵的形状、大小、正侧各不相同,繁密之极。这种纹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画出花朵本身,不露出花朵的枝条,看起来像悬浮在空中一样。由于以上两点原因,这种纹饰又被称为“百花不落地”“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

创烧之初的百花不露地纹,其实还没有那么繁密,可以看到少量的地色。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碗

但是乾隆皇帝对这种纹饰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把仅剩的那点地色也填满了花,达到了令后世叹为观止的效果……

清乾隆 粉彩百花觚 南京博物院藏

这种纹饰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雍正、乾隆时期的大清帝国,在统治阶级看来是四海升平,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穷极工巧、繁缛富丽的花纹,正是当时统治者心态的反映。

清乾隆 粉彩百花葫芦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实际上,绘制这种纹饰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用不同尺寸的花朵画满瓷器表面。相比在瓷器上绘制山水、人物,绘制百花不露地纹样,更重要的是耐心。

清嘉庆 粉彩百花不露地杯

因此,乾隆朝以后的嘉庆朝,乃至更晚的道光、同治、光绪直到民国时期,这种纹样仍然时有烧造。

清光绪 粉彩百花不露地盘

民国 百花不露地杯一对

「粉彩小碎花」是时代审美,它代表了当时清代宫廷御用瓷器最高昂的造假、最尊贵的档次、最贵重的身份。这些皇帝们真是可爱极了~

中国向来讲究“百花齐放”不是么?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百花不露”瓷器,美艳动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看到凋谢的花朵被风吹起,可怜那些美丽的花朵吟诵出这样的诗句,丰富而奇特姣美而凄清,花朵的开放是你我不能拒绝的美丽,然而如何将这美丽留下来?

在古代除了画画,还可以将其烧制成瓷器!

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落地抱月瓶

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落地小罐

清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汇集了当代最著名的一批名工巧匠,因此这个时期的瓷器,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百花不露”瓷器正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

百花不落瓷器烧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若无良工为之构图设计,巧匠为之敷彩洗染,何来一器成,天下宠?

考其源流,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

其次,御窑厂的工匠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务必与原稿一致,同时又要照顾到器表不同于纸面的不均衡特性,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

第三,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此项工作之完成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时间,预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

最后,填绘洗染,必经画师数人之手,历十数日之功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大器则更为罕见。

如此工艺,必出现在工艺繁荣之世。乾隆一朝,瓷艺精进,榷(què)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以瓷为胎,敷设彩釉,铸就千古不遇之辉煌。其间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采均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其中百花不露地一项为乾隆御瓷粉彩器之珍贵隽品,历为藏家所珍。

百花齐放的瓷器时代——雍正瓷器


小编今天来说一说雍正时期的瓷器。雍正一朝虽短短13年,但其官窑制瓷业已发展到了巅峰时代,粉彩、珐琅彩、斗彩、青花、仿古等的胎釉制作、纹样绘制更加精进,皇帝的情趣雅致之极,督陶官唐英亦功不可没。雍正的瓷器就象晶莹剔透的水晶在有清一朝无人媲美。大英博物馆里的大维德基金会的雍正瓷器可谓誉满天下了。

雍正朝(1723-1735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雍正皇帝对瓷器非常重视和偏爱,曾派年希尧、唐英等官员赴江西景德镇督办陶务等措施,不但促进了制瓷业的迅猛发展而且“上有所好,下必趋之”。雍正皇帝对御用瓷器造型、图案、尺寸的规定注入了他本人的审美情趣。

雍正时期瓷器的最高价缔造者是“清雍正 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比康熙最高价瓷器提升了861.15万元。它是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最高价,不过在2010年秋拍有4件瓷器过亿的情况下,仅位于当时秋拍的瓷器排行中第7位。

清雍正 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

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雍正朝官窑款只有3种:大清雍正年制的楷书,篆书款,珐琅彩的雍正年制堆粉款,还有一种大清雍正仿古的仿汝,官,哥等器物的仿古款,另外还有几种寄托款,如宣德,成化,嘉靖三朝最多。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清代瓷器百花齐放,为何偏偏乾隆官窑独领风骚


众所周知的是我们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大国,我国的瓷器制作精美,观赏性高还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在瓷器中我国最出名的就是清朝时期青花瓷了,在清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在顺治康熙年间,还是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在我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使我国的青花瓷技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说起这青花瓷,不得不提的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虽然清代的青花瓷百家齐放,各领风骚但是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确是独享美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乾隆年间是我国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泰民安的社会制度、百家齐放的文化背景以及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使得青花瓷的发展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尤其是乾隆年间的官窑青花瓷更是在世界青花瓷领域上独领风骚数百年。

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种类丰富多彩、造型别具匠心、绘画内容多种多样,色彩鲜艳亮丽,不仅使传统的青花白瓷技术到达顶峰还在现有的青花白瓷中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品种使青花瓷工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使得官窑瓷器极具其收藏价值,它的价值也在其价格上有所体现,一位外国友人家中有一青花瓷器,他只知道这一瓷器在家中有近百年时间,一次的突发奇他将青花瓷拿去拍卖行,却不曾想到最终于1.5亿的天价成交,官窑瓷器的真品的价值如此之高,可见其收藏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最具出名的就是乾隆年间的官窑青花瓷了,官窑青花瓷造型奇特、瓶身花纹繁琐复杂及其考验绘画者及其烧瓷之人的技艺,官窑瓷器落款工整简洁,大都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为主,也是以篆书书法为主,它要求字体书写端庄工整,落笔利落干脆,虽是简单的几个字却也非常考验所写之人的书法功底。

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的价格如此之高,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着我国古代最高的烧瓷工艺,更是因为在瓶中为我们传递的内在文化精神是不可比拟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是我国古代技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内在文化精神的体现,是我国的瑰宝艺术。

宋代陶瓷百花齐放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海上贸易频繁,而技术的积淀与发展也使得陶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根据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异同,人们将宋瓷分为定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等。

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了品类丰富而极富价值的宋代瓷器,其中也不乏名品。定窑白釉葵口盘是定窑系的代表作品,造型为六出花瓣式,口微收。釉色白中泛黄,呈象牙白色,质地细腻,胎体轻薄,没有覆烧露胎的口沿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与珍贵性。盘内饰有三圈纹样,分别为团花纹、折枝牡丹纹、回形几何纹,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是宋代新兴的品种,因釉中含铁量略高于定窑而略泛青色,也称影青瓷。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中所收藏的景德镇窑注子也是一件保存完好,做工精美的艺术珍品。壶体与注碗均有花瓣式造型元素,内外相得益彰,圆颈直且高,盖为荷叶式,前有流后有把,体态优美。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胎薄质密,温润而含蓄,可谓宋瓷之精品。另外一件影青美人枕也极具代表性。瓷枕在两宋时期很流行,造型也很丰富别致,其中孩儿枕、美人枕更具时代性。此枕中部以一侧卧美女为装饰,头部支以手臂抬起,身着被子,梳高髻。其上为枕面,造型有一定弧度使人卧枕时更为舒服。釉色莹润,白而不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日用精品。

馆中的宋代越窑精品当属一件荷叶盖八棱瓶,造型别致。瓶体为棱状,并有出筋的装饰效果,盖为外翻荷叶状,其上有茎与瓶体八棱相呼应。色泽青润有光,釉面平滑细致,出筋处釉薄而略呈白色,极具艺术效果。与南方越窑青瓷遥相呼应的是位于陕西的耀州窑,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国内外爱瓷之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耀州窑瓷器较多,精品也很多,其中一件青瓷阳刻宝相纹小罐就很有代表性。

百花不落地:粉彩瓷的极致瓷绘


“百花不落地”,也叫“百花不露地”,是清代在社会文化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在清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汇集了当代最著名的一批名工巧匠,令这个时期的瓷器,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百花不露地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百花不露地的装饰形式始于乾隆年间,这种纹饰多在瓷器中心部位做绘出牡丹等大朵纹样。

在周围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作为陪衬,辅纹精细,令整个画面覆盖整个瓷器之上,象征着百花呈瑞的好兆头 …

百花不露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直解为画上许多花把底子都盖住,使其不露地儿,也叫做“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其绘饰手法属于粉彩的一种,粉彩是康熙朝形成的,那么“百花不露地”的表现手法也不会早于康熙朝。“百花不露地”的画面繁缛,极尽工巧,衬托出了器物本身的雍容华贵,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了极大的美感。

乾隆时期,清朝的瓷器从工艺到品种都达到了一种顶峰状态,繁密和华贵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而百花不露地工艺充分的反映了这种特点。繁华的顶点必然是衰落,乾隆之后,中国的瓷器,在繁荣中,已经透露出衰落的气息。百花不露地工艺的瓷器,远看给人一种极其密集的感觉,甚至会引起人视觉上的不适,但是近看,每一朵花都画的十分精致。

是不是看着满眼晕,好,再来一波!

刚才说了“百花图”一般以牡丹花作为画面的主题,然后以此为中心,在器身遍绘菊花、牵牛花、百合、月季、荷花、茶花等等,有的花与花之间留有空隙,填充成黑色的,称为“黑地”。

直接留白,称为“白地”。

花与花之间不留空隙的,称为“百花不露地”。

如此惊艳的“百花图”,出现在200多年前的乾隆时期,为何它不早不晚,刚好出现在那时呢?综合以下几个因素,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合的缘故。

天 时

用粉彩绘制花卉早在雍正一朝早已出现,且技法运用日渐成熟,乾隆一朝的“百花图”,相比雍正一朝,无根本性的突破,只是在雍正成熟的粉彩花卉技艺的基础上,将图案复杂化。所以,“百花图”在专业人士看来,只能说是“继承加创新”的结果。

地 利

乾隆时期,也正是西方洛可可艺术的风行时期。这种复杂又繁缛的百花图,正好符合西方审美。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致粉彩瓷大量外销的原因之一。“百花图”也因此而流行开来。

洛可可风格装饰

人 和

乾隆帝的“农家乐”审美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与他父亲的“小清新”审美风格有着天壤之别。他热衷那些“巧夺天功”的器物,对于颜色鲜艳布局繁密的彩瓷装饰格外喜爱。话说,这也从另一方面促使了粉彩装饰纹样的发展道路向更加密集的方向靠拢。

百花图粉彩艺术

虽然“百花图”是应了乾隆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其内在的艺术可是大有讲究,看似繁杂的百朵鲜花,在构图上,通常会以一只硕大的牡丹为主体,旁再穿插各种花卉,且会用到缠枝将花与花朵之间进行巧妙的过渡。

在色彩方面,也是应用了西洋的明暗渲染法,使得整个画面形成明显的空间感。如果是采用老一套的五彩技法,则很难做到这种错落的层次感。

暂得艺术馆作为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暂得艺术馆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热爱中国古代艺术,在全民逐的时代不因城市的喧嚣和浮躁而焦灼不定,以宁静而致远的人生观触摸历史风情、感悟文人风骚。

粉彩极致的瓷绘——“百花不落地”


粉彩名品,百花不落地

乾隆一朝,瓷艺精进,榷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以瓷为胎,敷设彩釉,铸就千古不遇之辉煌。其间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采均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其中百花不露地一项为乾隆御瓷粉彩器之珍贵隽品,历为藏家所珍。

所谓“百花不落地”

“百花不落地”,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 “百花图”又称“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的花卉题材之一。

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画牡丹等大朵纹样,在周围加绘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朵图案,并且画有很精细的辅纹,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百花不落地的这种装饰技法出现在工艺繁荣之世,考其源流,其创见于雍正时期,流行于乾、嘉二朝。雍正一朝多见碗杯之属,花叶之间留有空隙,尚无致密之象,实物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之后发展至极致,嘉庆初年尚见。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彩瓷之妙贵在工致,工致之本则在于良工与巧匠。

百花不落地者,若无良工为之构图设计,巧匠为之敷彩洗染,何来一器成,天下宠?故其烧制颇为考究。

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

其次,御窑厂的工匠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务必与原稿一致,同时又要照顾到器表不同于纸面的不均衡特性。百花不露地者花饰遍身皆是,故临摹工作最难,而临摹画稿为施彩绘画之基础,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

第三,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此项工作之完成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时间,预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

最后,填绘洗染,必经画师数人之手,历十数日之功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

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大器则更为罕见。百花不落地,繁美的花纹彰显了帝国的昌盛与统治者追求完美的审美喜好。

纵观整个陶瓷发展史,可以看到自清以来,陶瓷的装饰风格由简入繁,开始极尽能工巧事,陶瓷工匠都以技艺展露为尚,一件瓷器上往往可见多种装饰工艺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百花不落地”的出现是历史必然,其工艺之精细、画面之细腻、色泽之艳丽,可一窥制作中所耗费的人力与财力,它所展现的收藏价值也将显得更为珍重。

在诸多瓷器中,粉彩瓷雍容华贵的气韵与青花相媲美,深得清朝皇室的宠爱。直到现在,它是唯一能撼动艺术品市场上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纵览近年来中国瓷器的成交记录,粉彩瓷器的价格稳中有升,一直以来都是数一数二的高价精品瓷器,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市场行情一片向好。作为粉彩名品,百花不落地者,一器成而天下宠,其价值可见一斑,是非常值得收藏瓷器珍品。

宝相花图案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上的宝相花纹饰。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花花,是古代最常见的吉祥纹样之一。宝相花综合了牡丹、荷花、菊花等诸多花卉的成分、特点,重新组合而成。隋唐时宝相花纹样主要被应用于佛教建筑装饰,敦煌壁画中也有大量的宝相花图案。曾经在江苏省高邮市出土的唐代菩提纹瓦当上有宝相花的图案,主题纹饰为宝相花,叶纹呈三层横向S形展开,这是唐朝时期将宝相花图案运用到建筑中的最好代表。明代时,宝相花已成为旋子画的主要摹本,开始用于宫殿彩画。清朝苏州园林建筑中,宝相花纹样也十分常见。

在佛教文化中,庄严的佛像被称为宝相。佛教在东汉时传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民间流传。在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下,植物花卉题材的纹饰渗透到了包括陶瓷装饰、建筑装饰和金属器皿装饰等领域。宝相花最初由莲花演变而来。自南北朝开始,莲花纹饰便被大量运用在石窟装饰艺术中。这种图案发展演化到隋唐时期,造型更加饱满。从花形看,除了莲花,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经过艺术加工,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纹样,这种图案被称为宝相花。

寓意庄重、富贵、高洁、吉祥如意。

“百花奖”评选在景报名工作已经展开


“百花奖”评选已在景德镇接受报名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立的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将于2010年6月在福建莆田拉开帷幕。日前,“百花奖”评选在景报名工作已经展开,5月25日前,意欲角逐该奖项的景德镇艺术家可前往景德镇美术馆报名。

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组织工作的景德镇地区负责人、著名陶艺家钟鸣告诉记者,目前景德镇地区的报名工作已经展开,许多景德镇的陶艺家拿来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参选。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25日,钟鸣提醒意欲参选的陶艺家抓紧时间到景德镇市美术馆报名。

在收到参选作品后,主办方将在5月26日至5月28日,组织专家对送选作品进行初选,其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参加最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角逐,落选作品也将随后退回作者。

本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的申报方式十分开放,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报名,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也将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选。

作为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立的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2009年在深圳取得了成功,2010年6月该奖项评选移师福建莆田,与第五届海峡(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同期举行,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业珠宝首饰中心和福建莆田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瓷器上的百花图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瓷器上的百花图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上常用的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