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岁寒三友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岁寒三友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瓷砖的工艺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11-19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人常道:“花中君子”、“岁寒三友”,可见这几种植物的高洁形象已深入人心。而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瓷器纹饰也颇有渊源,宋之前已有出现,在宋之后得到了发展,元、明、清三朝岁寒三友纹瓷器进入了巅峰时期,佳品频出。那岁寒三友纹瓷器是如何发展的,价格变动又是如何呢?

岁寒三友纹,首先应该看这“三友”:松、竹、梅。松不畏冬雪,有长寿之美名;竹清高有节,梅凌寒独自开,都是君子的象征,所以岁寒三友一开始就是文人画中的常客。随着文人画技法与瓷器的融合,岁寒三友纹开始绽放其独特的光彩。以青花瓷为例,在元代已经出现了青花的岁寒三友纹瓷器,松竹梅苍劲有精神,再佐之以蕉叶纹,画面更加丰富、清隽,是元青花中的代表性瓷器。

而到了明代,岁寒三友纹瓷器进一步发展,在原本松、竹、梅共景的基础上,在画面布局、取景上有了创新,加之以亭台楼阁、庭院山水,更添岁寒三友的精神气。具体到画面上,有青石边芭蕉、流泉边劲松、庭院里翠竹,画面布局得当、疏密有致、生动典雅,特别是青花中绘制的松、竹、梅,清秀隽永,充满文人画的意趣,所以明岁寒三友纹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同时,明岁寒三友纹瓷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注重留白,这一点和其后的清瓷大相径庭。无论是山谷清流还是亭台楼榭,反有岁寒三友处,俱有留白,或朗或疏,松边留泉、梅边留枝,所以岁寒三友瓷器画面景物虽多,却不显得拥挤,是文人画的韵致,也是瓷器的独特之处。

清代的岁寒三友纹瓷器相比于明瓷来说,画面仍然丰富,但文人画的韵味已减少很多。这一时期的松、竹、梅三者都重写实大过写意,线条分明、平滑。在色彩上也多了许多变化,比如在素色瓷之外,有粉彩、珐琅彩的运用,甚至在大红瓶上,都有岁寒三友的影子。这一时期重写实,使瓷器纹饰也颇显得真实而生动,常见如青松绿竹红梅这样鲜明的组合,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品相佳者价格也是极高的。

总而言之,岁寒三友纹瓷器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而在元代佐以其它纹饰,显青花之典雅;在明代则注重留白,加以布景,颇具文人画的风采;在清代,色彩缤纷,具象写实,使岁寒三友瓷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的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做“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该墓的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4.1厘米,口径6.4 厘米,底径13厘米。带盖,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器盖为红地白花, 纹饰为火焰纹、双重花瓣、菱形纹、缠枝牡丹纹。器身是白地红花,纹饰为蕉叶纹、双重如意纹、卷草纹、松竹梅、海水江芽、变体莲瓣。主题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会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

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忍冬,即民间所称“金银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香草,可凌寒生长,经冬不衰,有“君子”美誉。由其衍生而来的忍冬纹也是中国古典纹饰中常见的植物纹,无论是绘画雕刻,都常常用到,并且在瓷器装饰中,忍冬纹也是常客,甚至根据其形态衍生出来别名——卷草纹。所以,忍冬纹瓷器也是瓷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那么,忍冬纹瓷器是如何发展的,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忍冬纹最早是被运用于佛教装饰的,因其经冬不衰,所以有“永生”之寓意,又因其寓意美好、形态优美,逐渐从佛教专用纹饰走下神坛,成为了瓷器装饰中常见的纹饰。但最早的忍冬纹瓷器,便是南北朝时期寺庙里的佛像,这一时期的忍冬纹发展还不甚成熟,只是简单的卷草组合排列而成,为佛像营造出素洁高雅的形象。但当忍冬纹成为瓷器的固有装饰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富于变化,组合时也开始有了错落感,为瓷器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

至于唐朝,忍冬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忍冬纹,飘逸、精致,带有西域美感。这是由于忍冬纹本身就是就是宗教纹饰,是随着佛教与祆教传入才进行本土化的,在唐朝,教派林立,多种文化融合,纹饰更是如此,其中就包括忍冬纹。此时忍冬纹不再是中规中矩的植物纹饰,而是在卷曲弧度、线条变化、色彩选择上都变得大胆,重线条的流畅飘逸、色泽的瑰丽鲜亮,所以唐朝的忍冬纹瓷器是价值比较高的,颇具盛唐气象。

在唐之后,忍冬纹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其固定的表现形式——叶三叶一各一边,相互呼应;藤蔓卷曲张弛有度,偏于秀丽;并且不再单独作为瓷器纹饰的主题,而往往与莲纹饰配合使用,取“吉祥”、“长生”、“君子”之美意。并且此时的忍冬纹也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一样较为写实,而是延续了隋唐遗风,富于变化,飘逸动人。所以此时的忍冬纹瓷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总体而言,忍冬纹的发展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后来又因为其寓意美好而广泛使用,魏晋时期的忍冬纹瓷器写实、盛唐时期俊逸,其后就有了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且常与莲纹配合,代表“吉祥”。但在其后就逐渐被其他的卷纹所代替了,所以论及收藏价值,仍是以唐代所出为上。

刀马人物图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清瓷中刀马人物图瓷器是一个另类,因为它的出现预示着瓷器开始有了“语言”。所以刀马人物图相较于其他的瓷器纹饰,从生动性上说略胜一筹,并且刀马人物图瓷器作为清瓷中的彩绘瓷,不仅色泽流丽多变,画面本身也是十分充实、饱满、鲜艳的,那么刀马人物图瓷器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因为刀马人物图瓷器非常注重画面的故事性,所以画面相较于其他种类的瓷器更为复杂。但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对技艺的要求也更高。清康熙之后的刀马人物图,是粉彩瓷器中的常见题材,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精细逼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时期刀马人物图瓷器呈现出的惊人光彩固然有市井生活丰富而带来多样化题材的因素,也有康熙时期众窑口技艺精进的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例,此窑所出刀马人物图瓷器流釉均匀、光泽明丽,画面气韵酣畅、动作漂亮,是难得的精品,究其原因,正是此时期烧制方式的改良与釉料使用的进步,才让原本画面复杂的刀马人物图瓷器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而从内容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的主角往往是武将,背景与布局则以战争场景为主。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五霸之战、夷陵之战,甚至包括铜雀台上曹操宴宾客的场景等等,这些都是刀马人物图瓷器的纹饰主题,但主要还是以战争场面为主。画面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单独的一组故事,中间用几何纹隔开,保证画面的完整性与故事的细致性,宛如瓷器正在通过刀马人物图表达自己的语言,可见清刀马人物图瓷器的进步性。

而从器型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多采用圆器型,器型多修长雅致,其上所绘制的刀马图也是极尽精细之能事,均匀分布于瓷器各面。特别是在乾隆朝前后,刀马人物图瓷器发展到了小高峰,品控佳、画面美:人物图生动形象,或怒目视之或爽朗大笑,人物个性分明、衣饰描绘细致入微,将清瓷的优点都展现了出来。

总而言之,刀马人物图瓷器开始只是简单的场景性纹饰,随着技艺的精进、素材的丰富,逐渐开始有了针对性,对人物和布景的绘制也更加精细,在乾隆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珍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镂空瓷器收藏价值及工艺特征


镂空瓷器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是在瓷器的陶胚体上进行透雕花纹。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镂空的陶瓷,那时的形状主要是透雕圆孔进行修饰;汉朝时期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灯都有了透雕的纹饰,这时期的纹饰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到了宋朝以后镂空装饰的瓷器就开始蓬勃发展;清朝乾隆年间的镂空开始烧制成镂空转心、转颈以镂空的空套瓶等,这时期的镂空透雕艺术达到了鼎峰时期。“中华号称瓷之国,瓷窑高峰则是景德镇”,其所产的瓷器具有“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特征,而镂空的瓷器更是将薄如纸、白如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镂空瓷器的制作是经过层层筛选出上等的景德镇产高岭瓷土,因为其胎体烧制成型后会成为洁白的玉,其手感、质感都是非常好的。到其胎体变干变硬之后,用专业的胚刀将其粗胚体剔制成薄薄的器具,雕刻出精美、独特的镂空花纹在进行二次烧制,还需要加入陶瓷的彩绘,再次进行烧制才可以形成一件精美的镂空瓷器,因为其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又较强,对于工艺师傅的要求较高,所以这样上等的镂空瓷器的收藏价值和价格都是不菲的一笔数目。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蟠璃纹象耳转心瓶,其瓶身敞口、束颈、垂腹、圈足,主要在其瓶身外部的颈部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用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瓶身的四周则是圆形开光内镂空雕刻的绿色蟠璃纹,足部的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其纹饰可以说是璀璨夺目,像这样一件艺术品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镂空技法是清对于器物装饰是最为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镂空技艺的利用在转心瓶和转颈瓶上,但是这样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底,所以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瓷器而言它更加的特殊、独特,收藏价值更高。

除了粉彩最为突出,还有就是黄地珐琅镂空转心瓶,其瓷器的内部构造十分的复杂,纹饰的处理通过彩绘和镂空两种技法,在外观上看,该瓶的鱼纹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宽唇、短颈、硕腹、矮圈足是其主要的特征,色调之间的典雅、柔和,圆润光泽度较高,质感较强且其釉色细腻,观赏艺术价值较高,这类的转心瓶一般都会使用黄色来作为装饰,象征着它的地位与其他瓷器不同。

现在在我国的镂空瓷器市场上,大多都是由现代仿制的,在它的原料、镂空技艺、彩绘等方面的工艺都不像清朝时期的精湛,所以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大量的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目睹清朝的镂空瓷器,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在原料、色泽、镂空技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牡丹纹瓷器的发展与收藏价值


牡丹有国花的美誉,它花型硕大、颜色缤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所以,牡丹纹也是瓷器中常用的装饰花纹,那什么样的牡丹纹瓷器最具有收藏价值呢?牡丹纹瓷器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首先应当明确,历代牡丹纹瓷器的表现手法都各有不同,比较常用的技法有彩绘、印花等,并且在形式上富于变化,例如缠枝牡丹纹就是其中翘楚,它繁而不乱,典雅细致,运用于瓷器上有非常好的观赏效果,愈老愈分明,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除此之外还有独枝牡丹、串枝牡丹等多种形态的纹饰。所以牡丹纹瓷器是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瓷器。

在历代牡丹纹瓷器中,以宋瓷为上品。因为在此时期,几大名窑都有烧制牡丹纹瓷器,特别是定窑,其所出牡丹纹瓷器以线条刻划为主,层次分明、纹路清晰,花的情态生动,是难得的惊喜。而在磁州窑的牡丹纹瓷器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于一种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的瓷器,品相好者价格翻番。

同时,宋代牡丹纹瓷器还不仅仅是绘制技法上有提升。此时期的牡丹纹瓷器还非常注重瓷器装饰的整体效果。比如这一时期牡丹纹往往是与人物或者风景组合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瓷器纹饰的画面更加丰富美丽,与画面内容配合又可以反向衬托牡丹纹的气韵灵动,让牡丹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典雅雍容的特点。

在宋之后,辽金时期的牡丹纹瓷器也有发展,这一时期不再以线条刻划为主,而是创意性地使用了印花的手法,比如在瓷器外或者瓷器内印上端正的牡丹纹,然后再施以釉料,其后的牡丹纹瓷器较少采用印花的方式,所以这也是辽金牡丹纹瓷器的一大特色。而另一个特色,则是仿照宋磁州窑,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更富有立体感,是牡丹纹瓷器的一大创新,所以辽金牡丹纹瓷器是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至于明代,牡丹纹瓷器开始注重对牡丹纹瓷器构图,比如在宋牡丹瓷器中比较少见的对称式牡丹纹,在这一时期广泛运用,同时画面更加紧凑,因为这一时期的牡丹纹并不是单独运用于瓷器之上的,它往往会与其他的纹饰组合,比如茶花与石榴花等,用以表现富贵吉祥。

而在清代,牡丹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只时期的粉彩与珐琅彩的运用使牡丹纹瓷器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色泽更加鲜艳,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兼备。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牡丹纹瓷器,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使用,线条勾勒、彩绘打底,在蓝色釉底上施以彩料,色彩辉煌缤纷,使牡丹纹瓷器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汪友棠瓷器收藏价值


汪友棠又被世人称之为汪棣,字柳村,长山水、以画花鸟人物画见长。他的生卒年不详,在相关历史资料上没有过多的介绍。史书记载汪友棠是安徽黟县人,室名为“修竹轩”。我们从其流传于世作品来看,其绘画作品的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到民国前期的这一段时间里,是属于高产的瓷画家,其作品的画路较宽,涉猎范围较广。他的作品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汪友棠曾经是浅绛瓷绘大师程门的弟子。就藤屋所看见的,汪友棠所绘画的浅绛彩瓷,有着纪年的作品,其最早出现的作品时间光绪十七年间,其最晚则是延续至民国十二年,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已经长达到三十余年左右,可谓是瓷画坛界的长青树了。

我们从其流传于世作品上来了解,汪友棠先生及其擅长绘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绘画主题。还兼及书法创作,使之四体皆备。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品种多种多样,且器物丰富多彩。不论是大到二尺有余的花瓶,还是小到盈寸的酒杯,他所创作的瓷器作品不管是从其色彩搭配还是从其构图的绘画技巧来看都是无不精致且巧妙,凸显出其创作人的深厚功底。汪友棠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清新秀雅,洒脱自如,有着一股清新、清纯、自然、和谐生气扑面而来。

让我们从其作品的艺术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汪友棠先生虽然学于程门,但是却与其师父清苍的绘画艺术风格完全相反,所以使得他的瓷器作品最难把握,使之极易流于甜媚,但是由于他能博采众长,从而达到清新高超的境界。他的山水瓷器作品主要是受黄公望、沈石田、石溪等人的影响,注重其笔墨运用的技法,不管是用笔还是用墨,都是潇洒自如,流美雅逸。

而花鸟画的瓷器作品则师法元人、唐伯虎、八大山人、华秋岳等人。人物画的瓷器作品则是取法仇十洲、唐伯虎等人。汪友棠先生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善于吸收消化,取精华去糟粕,且又富于变化,风格华丽而娴静,瓷器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喧嚣浮躁的成分。也正是因为他的瓷器作品有着以上的这些特点,使得其作品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他与友人的作品粉彩挂屏就以1495万的高价所成交,由此可见其作品的市场潜力。

唐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与鉴定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铁、钻、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表面,在800℃左右的低温中一次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三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为主。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均有唐三彩出土,说明当时已输出到各国。日本、朝鲜并由此仿烧,制成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

唐三彩具有很高的价值,原因有二:

(1)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铜、铁、钴、锰等)氯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2)唐三彩的陶塑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的塑造最为有名。特别是三彩马,头小颈长,膘肥体壮,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其中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最为名贵。1989年12月12日,国际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4955万英镑成交。以黄、绿、褐为主的马则价值略低,比如1991年6月10日,佳士得拍卖行有一件黄、褐彩为主的"三花饰马"仅拍得6.05万英镑。

古代三彩质地疏松,有腐蚀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而现代复制品及商品生产的则无上述特征。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而新的三彩则色泽光亮、鲜艳、刺眼。古代三彩中的绿釉,色泽较深、柔和,而新作色泽较淡而浮,缺乏润泽感。古代三彩中的黄釉或红釉多出现蚕吐之细丝一样流纹,而新烧制品一般无这种现象。古代三彩釉层较厚,质感很强,而现代作为商品性生产的三彩,彩层较薄,这也是区别真伪作品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三彩一般无冰裂纹,而新烧制品往往出现冰裂纹。

还应警惕,有些作伪者故意将新制品打破,然后粘接起来以充古代真品,这是作伪者常用的手法之一。一般人认为,古代文物多系残破,所以古董商有意将其打破后粘接,就是想钻有这种心理人的空子。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末民初仿制唐代造型较好的粉彩马。这种打破粘接的伪品,一般有质地坚硬、色泽新鲜、断口整齐等突出特点,只要仔细察看,真伪是不难区分的。

拍卖行情:

古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中国官窑瓷器拍卖一直屡创佳绩!

让我们细数小部分这些年来在瓷器拍卖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历代高价瓷器拍卖结果:

1、2011年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6.8亿元人民币。

2、2005年元鬼谷子下山2.3亿元人民币

3、2006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1.23亿元

4、2006年明釉里红玉壶春瓶6440万元人民币......

那么怎么去确定其的价值观跟研究价值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民国粉彩三娘教子纹瓷器收藏价值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因此,中国的思想文化经过了历史的过滤和筛选,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中国一直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伦理道德一直是压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子孙绵延几乎成了每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历史上,以这一伦理为题材的故事、戏曲、小说比比皆是。在一些艺术作品中,还渐渐发展出一些婴戏纹、石榴纹、葫芦纹、四妃十六子等等多子祈福的装点纹饰,其中,三娘教子这一题材也被运用到格式艺术作品中,绘在各种瓷器之上。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制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制度。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此前一些专为皇室服务的御窑被要求停办,瓷器行业也得到了整治和改良。

此时,瓷业公司相继出现,为了保持中国瓷业在国际上和国内市场中稳定发展,此时出现了大量的仿古瓷。品种非常多:上至六朝的青瓷,下可有唐朝及五代、宋朝各大名窑的名品,明清闻名的御窑器型也包括其中,这些仿制的瓷器手工精湛,惟妙惟肖。到了今天,民国的这些仿品依然混迹在收藏市场中,有一些甚至还流出海外。在这些仿制的瓷器中,粉彩瓷器是当时的主流,多以民间故事纹饰装点,“三娘教子”题材就是其中之一。

民国粉彩三娘教子纹瓷器拥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现在,收藏市场中的民国粉彩三娘教子纹瓷器多数以千元的价值交易,最高可上万:2009年8月,一件民国粉彩三娘教子观音瓶估值5000元,最后以1.01万的拍卖价格成交;2013年6月,一对民国粉彩三娘教子壁瓶估值32000元,最后以43000的拍卖价格成交;2017年11月,一件民国粉彩三娘教子图瓶以6900的拍卖价格成交。民国粉彩三娘教子纹瓷器是一种具有稳定升值空间的瓷器,它的独特传统纹饰风格让其具备一种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功能,深受藏家喜爱。

民国粉彩三娘教子纹瓷器中的三娘教子纹与同时期的四妃十六子纹、婴戏纹大同小异,多描绘一些少妇与孩子的画面。如果画中有一个主妇和一个孩子,那么这种纹饰就是三娘教子;如果有一个主妇多个孩子,那就是婴戏纹;如果没有孩子只有几个少妇,那就是四美图;画面中少妇和孩子都很多,那就是四妃十六子纹饰。民国时期的民窑纹饰风格多以率性居多,三娘教子纹饰也是此阶段的纹饰主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岁寒三友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岁寒三友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