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宣德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

宣德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宣德瓷器鉴别 瓷砖有哪些

2020-11-20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明朝宣德时期的官瓷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德字都少一笔,民间误为错字。要知所以然,实为宣德年间皇宫里的一场大火。大火过后,宣德帝召道家占卜,法师用奇门遁甲宣卜:大明宫,居南方,属火德。宣字九划,德字十五划,阳气太盛,需要滋阴,因此把德字简少为十四划。

这场大火之前,“大明宣德年制”德字都有一横,大火之后,德字都少一笔。所以认为宣德官瓷底款“德”字一定都少一笔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由此可推断宣德时期官窑瓷器底款,有一横的应是早期官瓷,而少一横的为中后期制品。而不是民间所传的错字,是宣德帝有意而为之。

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为宣德时期国之重器。此塑象造型端庄,比例匀称,纹饰采青花料绘制彰显盛世之象。此处的“象”释义为气象的象,是昭示人们国家天下太平,政通人和,自然是“太平有象”。

象背驮一“象耳钵”有钵满盆“溢”之意,寓意丰足,大象正姿,目光有神,意“国正民谦”之法度,青花发色纯正艳丽,微不足处釉有少许窑伤,底书“宣德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宣德 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 尺寸:

高:12.3cm

足径:4.7c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唐代仿生瓷有市无价


鸡首壶

象嘴壶

尽管读者展示的鸡首壶和象嘴壶神形兼备,但吴教授估价仅1000-2000元收藏界一般把模仿动物造型的瓷器称为仿生瓷。在本周鉴赏活动中,读者带来两件唐代白瓷器具,一件鸡首壶,一件象嘴壶。两件瓷器皆神形兼备,展现出唐代文化的魅力。

鸡为古代六畜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因为鸡多产,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因此常作为陶瓷器装饰纹样。

鸡首壶在两晋时期便已出现。隋唐时期的鸡首壶,鸡首逐渐变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颈变细。读者展示的这件鸡首壶的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啼鸣状,颈上有装饰性羽毛。壶肩后部“伸”出把手。

鸡首壶壶身有图案。由朵花卷叶组成的圆形图纹内,是一个武士骑射。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当时的唐代文化,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这件鸡首壶胎灰,有土沁,瓷器淡土黄色,底部无款。壶本来有盖,现已遗失。

另一件为象嘴壶。这件象嘴壶壶口为一象首造型,象鼻向上扬,象嘴张开。象嘴壶的口为葵口。总体上给人一种浑圆丰满稳重的感觉。

吴教授介绍说,这两件仿生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格只有1000-2000元。吴教授谈收藏宋瓷风韵依旧在

文!吴应骑当下,许多藏友的收藏视角似乎都聚集在清三代的官窑上,这些尤物因其华美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而受人青睐。而对造型淳朴内秀,釉色莹润的宋代瓷却问津甚微。

其实,宋时有胎质细腻纯净、有“紫口铁足”的“官窑”瓷;有因烧制时胎釉收缩不同步而形成疏密有致的“白圾碎”;有“金丝铁线”之纹的“哥窑”瓷;有列为“百代之冠”、胎土细润、厚若堆脂的“汝窑”瓷,被人们视为稀世之宝,珍若天球河璧;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瓷,因其紫云红霞,异彩斑斓,加之釉润如酥,厚而不垂,受到大清几朝皇帝的厚爱。

这些名瓷,誉满海内外。在宋末,就有荷兰人将宋瓷运到欧洲,价格与黄金媲美。而在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称宋瓷为“porcelanin”。此系拉丁语,意指珍珠母、玛瑙、玉髓之类。而古人更是用“夕照紫翠忽成岚”来形容宋瓷的釉色之美。

就在世人注目清三代官窑瓷的时候,而国外有识人士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宋瓷上。1988年5月,在苏富比拍卖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拍出2200万港元。1991年2月,在佳士得拍卖场上,“宋哥窑八方壶”尽管底足有残,但仍拍出1100万港元。同年11月该行又拍出一件“南宋郊坛下官窑瓶”,以275万美元成交。可见,宋瓷的风韵依旧,藏友不可疏忽。收藏•行情高古瓷身价

不及明清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却只有1000-2000元。这与动辄上万的明清瓷器相比,价格悬殊。

元代以前的陶瓷器一般被称为高古瓷。元代以前的瓷器大多都是日用器,传世很少。

但现在收藏市场对高古瓷的基本认识是,除宋代官、哥、汝、定、钧5大名窑外,其余大部分工艺水平与明清瓷器相比,有很大差距,属于瓷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受国家文物政策的影响,市场上真正的高古瓷精品还不多见。

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热炒,清代瓷器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系列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比如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福寿》纹橄榄瓶以4000多万元港币成交;同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而高古瓷价格与之相比,仍旧相当低。资料记载,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菊瓣碗价格才200余元;一件汉代绿釉带浮雕狩猎图的釉陶壶也在千元以下。在本报组织的收藏鉴赏活动中,包括一些汉陶、唐三彩以及宋代以前的魂瓶,吴教授认为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包括美术价值都非常高,但其投资价值却并不高。

永乐青花瓷与宣德朝青花瓷有哪些区别


永乐青花瓷与宣德朝青花瓷有哪些区别

元末明初连年战争,导致明初制瓷业萧条。但随着经济的恢复,永乐、宣德两朝,形成了明代瓷器制作上的第一个高峰。宣德朝的青花瓷和永乐朝的差别不大,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已基本解决。二者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书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冲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番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细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宣德青花瓷怎么鉴定?


宣德青花瓷怎么鉴定?1、宣德官窑青花采用苏麻离青钴料,烧出的瓷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浓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清《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宣青所烧出的青花带有如此多的铁结晶斑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铁离子本身带有负电,当青花在窑内烧制时经过热运动产生分解反应和化学反应的作用,铁离子相互吸附而积聚,在高温下凝聚成晶点晶块分布在青花层面上。由于受热的膨胀而深入到胎里凸出到釉面,这种釉面上分布的晶体如行云流水有动感。这就是宣德青花黑铁结晶体所形成的机理。

2、宣德青花的橘皮纹的问题。由于宣德釉富含碱金属氧化物的缘故,所以,它的前朝永乐和它的后代正统都没有这一种釉面。它是宣窑特殊的生产工艺。这种釉高温黏度大,冷却过程较慢,继而形成的一种高低不平的橘皮釉面,能使人看上去有厚重感,器物显得饱满,也可称是宣德窑工的匠心独运吧。所以《清秘藏》说“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诚哉斯言。

3、宣德青花胎的问题,业内人士都说露胎为细砂底,其实宣器的砂底上面抹一层釉浆或护胎土的不在少数,以起到一种护胎作用。至于火石红的问题,有的有火石红,有的没有,这是因为它形成于二次氧化的结果,胎里的铁在还原气氛中应呈现青白色,在炉内接触到氧,才能产生火石红,这是火石红形成的机理。

4、宣青装饰问题,宣德青花纹饰都是采用双勾填彩的方法,一律是用小笔触填就,无论大块花瓣或是小块叶瓣,人物衣着,龙凤躯体毫无例外都是用小笔触填彩,绝无一笔平涂之法。只要是真正宣德青花,只要你仔细看,无论是大块青或小块青,都有浓淡,尤其是大块如牡丹花、月季花等,杂陈着黑色晶体,在较强的光源下,闪烁亚光,煞是好看。装饰纹中也出现梵文,用作边饰,有的就用做主题纹饰如出戟梵文盖罐,祭祀用的大匙等。

5、宣德青花的釉泡问题,宣德青花的釉泡是大、中、小分布在釉膜下的。所谓釉膜是古玩行中的称谓,实际上它是连续相玻璃介质上面的一层硅磷胶它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悬浮在釉面下,这是由于胎釉原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以及自然水在沸点以上的高温中汽化而形成、受高热膨胀直向釉面冲刺,一直冲到硅磷胶下面,无力再冲破而停留,这样就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分布不均而悬浮的釉泡,而这种釉泡它是受到釉的化学结构、釉的细度以及高温黏度和窑温制约的。宣德釉富含碱金属元素,故高温黏稠度大,釉泡的冲刺阻力也就大;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所以也就形成大小不同高低参差的悬浮气泡在硅磷胶下面。这就是宣德釉泡形成的机理,

6、宣青釉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釉厚处泛青,釉薄处泛微黄的釉面;这也是识别宣青真假的一个方面。在现代史上有位明清瓷器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凡款色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里足内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青色者,具备这三个特点,虽无橘皮棕眼,也无疑是真品。”这是前辈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后辈借鉴。其实孙先生所说“虽无橘皮棕眼也是真品”潜台词也就是宣青橘皮棕眼仍为要素。

7、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观察分析,极易混淆。

宣德青花瓷器有哪些特征?


宣德青花瓷器有哪些特征?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宣德帝本身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列朝诗集小传》等均有记载,能诗善画,且有大量作品留世,如:《武侯高卧图卷》、《万年松图卷》、《莲蒲松荫图卷》、《苦瓜鼠图卷》等作品。除了瓷器,宣德朝的铜器、珐琅、雕漆及织绣、绘画等,俱能成就辉煌。

宣德青花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桔皮纹,极少数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

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与国产料有很大的不同,据化学分析,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烧出的瓷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浓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同时,工匠们熟练地运用不同含量的青料,烧制出色调不同的青花,令人赏心悦目,如蓝地白花、淡描青花等。青花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以上二本书均对宣德青花有很高的赞誉。

宣德青花造型比永乐青花丰富得多,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常见有盘(敞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鸡心式、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高足杯,瓶(梅瓶、小口微撇,肩部丰满,瓶体肥胖与元代比颈部粗而短,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大天球瓶、绶带耳葫芦扁瓶、扁瓶),罐(壮罐、轴头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瓜式、竹节式、盂式),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壶(扁壶、背壶、梨形壶、执壶、茶壶、僧帽壶),洗(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砚滴、笔管、灯、水盂、盏托、军持、花浇、钵、盒、豆、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盘类最具代表性,有敞口、敛口和折沿口,折沿口中又分圆形口和菱花式的,一种造型有多种尺寸,小的十几厘米,大的近八十厘米。以把莲盘传世最多无论大小极少见塌底现象,胎体都比较厚,足墙不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为无釉细砂底,清仿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多写本朝年款。宣德青花有的小梅瓶、小罐及尊、渣斗呈台阶底,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摹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器的特点,如:天球瓶,瓶颈短粗,上阔下敛,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八方烛台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宣德青花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并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很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动物纹有: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行龙、龙纹牡丹、龙穿花、龙穿莲),凤(团凤、云凤、双凤、凤穿莲、龙凤)鱼藻纹、麻鹊、海兽、飞象、麟麟、狮子等。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琴棋书画,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另外庭园小景、莲花托八宝、梵文、藏文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当时比较常见的边饰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划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字体清晰,六字有的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此为宣德年款的鉴定要点。

根据结合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资料来看,永、宣青花既有其同点,二者也有许多区别之处。概括起来,永乐青花胎体较轻,釉层更为肥厚、莹润,青花十分浓重带有晕散,温度高于宣德青花,造型小,尺寸不是很大,纹饰清新秀丽,笔道细,无桔皮纹,大多无款,仅见于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篆书款;而宣德青花,胎体重,釉色白中泛青,釉层多布气泡,有桔皮棕眼,青花浓淡相间,带有黑色斑点,造型丰富,尺寸大,纹饰画法笔道较粗,大多写有年款。

名声显赫的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观察分析,极易混淆。

瓷塑


用瓷器的原料和烧制工艺做出的雕塑艺术品,也包括实用瓷器上附加的装饰雕塑。瓷塑成型有的用瓷泥捏塑,有的用范模将泥料挤压成型,近代还有用石膏范注浆成型的。瓷器发明以后,开始都是生产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实用器物,如碗、盘、杯、瓶、罐等。随着工艺的成熟,逐渐做出一些满足人们意识形态需要的雕塑艺术品和陈设品。如东汉时的瓷灯、灯座塑成人物形象,身上还爬满偷油的老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谷仓罐,在一个瓷罐上塑出亭台楼阁、长廊列舍等多层建筑,上面有持械守卫的人物,有披麻戴孝作道场的送葬场面,庭园正中立看刻写年号和吉祥颂词的碑碣、周围还环绕着各种鸟兽。羊形器、牛形灯等也是以雕塑为丰的实用器具。西晋瓷塑有神兽尊、仙人骑狮、持械的部族武装、对坐的文人学士、各类动物、鸡笼狗舍模型、蛙形水孟等。隋、唐时期用雕塑手法或用陶范成型作出瓷俑,如镇墓兽、文吏武官、男仆女侍、明驼骏马、狮子,以及童于骑兽等玩具。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塑包括瓷枕上塑出的人物、动物形象,还有童子拜观音、神仙故事、观音、达摩等。有的瓷塑还加彩饰,这些瓷塑是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史上出现许多杰出的工匠,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宋吉州窑的舒翁、舒娇,明末清初福建德化窑的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清代景德镇的六十四等人。其中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雕塑的白瓷观音、达摩形象,亨誉海内外,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见下图)

怎么鉴定明代宣德青花瓷?


怎么鉴定明代宣德青花瓷?青花瓷到明代宣德时期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平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

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

玻璃蓝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

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平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状;意境幽深另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处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六”字为多,个别用“造”;

“德”字中“四”与“心”紧,中间无一横;“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

明代宣德青花


宜德时官窑青花瓷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同伴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具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闪育,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常见纹饰有批把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花果、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风、海兽波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等,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连钱纹、回纹、弦纹等。另外,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龙纹渣斗,这类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

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明宣德 □径40·5厘米

敛□圆腹,圈足内细砂底,器形规整大方,胎质坚硬洁白,白釉肥润。盘分壁绘卷茧、缠枝莲与回纹,盘心绘一把莲纹,内壁绘缠枝花开,□沿饰海水纹。笔法流畅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为明宣德时期同类器中规格较大的品种,较为少见。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明宣德 高28厘米

13世纪伊斯兰八方烛台器型,上部为八棱形烛插,中部为锥形连柱,下部为八棱形台座,共3层,胎质厚重细白,苏麻离青浓翠深沉,装饰纹饰繁复精美,自口部到底部分别绘如意云纹、锦纹、莲瓣纹、缠枝花开纹、缠枝石榴纹、海水纹、缠枝莲纹,加上台座上的主题纹饰折枝花开等总共有11层装饰。为宣德青花的代表作。

青花瑞果纹大碗 明宣德 口径,9.5厘米

胎质缜密坚硬,白釉微微闪青,釉光莹润如玉。碗外壁以青花绘桃子、石榴、柿子、葡萄等六组瑞果纹,腔部以莲瓣纹衬托,足部绘六组花卉纹,外口沿落"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宇楷书款。苏麻离青深入胎骨,自然晕散,此特征为永宣时期青花所独有。大碗制作工艺精湛,青花发色艳丽,保存完好,为传世同类器中之上品。

青花八仙纹盖罐 明宣德 高41厘米

口沿小修,盖上饰缠枝莲纹,颈外部连钱纹装饰带,肩部海水飞马纹,腹部是主题纹饰----"八仙过海"图,青花绘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各显神通、漂洋过海。近足部饰海涛纹。纹饰生动,人物飘逸。造型端庄凝重,秀美规整。

陶瓷知识:明宣德青花瓷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宣德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宣德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