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耳杯

陶瓷知识:耳杯

陶瓷知识 古代虎纹瓷器耳杯 瓷砖知识

2020-11-25

陶瓷知识。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小编推荐

陶瓷知识:圹碗


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光绪秋操杯


秋操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在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常见到的一种是粉彩牡丹花式,莲花式等。以叶茎为柄,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又可称为吸杯。在柄的背面用墨书写着操练时间和地点。

陶瓷知识:博山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新石器时代陶器蛋壳黑陶杯 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


·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反映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以及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蛋壳黑陶杯

山东龙山文化遗物------------蛋壳陶的含义是指器皿的厚度如蛋壳一样,那么这种名字分明是不符合几千年前古人赋予它真正存在的含义。今天我们给了它这样的名字“蛋壳陶”,虽然不确切,但是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没有任何人作为旁证的今天,也只有如此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几千年前是没有轴承这种东西,拉坯造型是离不开轴承,轴承作为承载轮盘唯一最稳定的配件是人所共知,那么没有这样的先进设备还能制造出这样薄的器皿我们不得不承认祖先技艺的高超极致!

·蛋壳黑陶杯

一般的陶器都是使用当地的粘土原料,蛋壳陶细腻的粘土颗粒直径是没有超过1mm的,那么在还没有丝网的四千多年祖先使用什么工具过滤陶土的?现在仍然没有人知道,如果说猜测那就多了去,更不确切的种种所谓评说都很多。大家知道,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否则这蛋壳陶保存不到这年头,远古时期祖先会使用耐火材料吗?另外,高温环境下烧制的蛋壳陶不变形,并且还有镂空工艺于压光融为一炉,这又印证了四千多年的祖先在温度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材料工艺方面已经具备了绝世水平。它是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迄今,很多艺人都难以达到。

·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仅仅出土于少数的大中型墓葬之中,说明它在当时就是一种极高贵的用品,并非常人可以享用,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中国古代的陶制品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颜色纯正,举世闻名的蛋壳黑陶杯是其中的杰出之作。它“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冰裂杯 巧夺天工的残缺美


冰裂杯,杯壁厚实,口缘宽敞,釉薄而质细,釉面上有不规则的细碎层层叠叠,好似竖冰乍裂,立体感很强,极富艺术魅力。同时冰裂纹杯也是南宋官窖的极品。

绿色冰裂杯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冰裂纹茶具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陶瓷艺术·冰裂杯

冰裂纹杯是南宋官窖的极品。该茶杯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的优点!陶艺中的杯体与釉,如果在配方与烧成上设计不当,两者膨胀系数差异过大,常会造成釉面裂纹。然而刻意造成釉面裂纹,也别有一番风味,在陶艺上我们称之为裂纹釉。

装饰物·冰裂杯

“冰裂釉”与裂纹釉不同,其差异在于前者为多层次裂纹,而后者为单层次。“多层次裂纹”在技术上的困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把开水或茶水倒入冰裂杯中浸泡,可令水质口感绵软甘甜。这也是冰裂杯深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香茗芬芳冰裂杯 极富艺术魅力


冰裂杯,杯壁厚实,口缘宽敞,釉薄而质细,釉面上有不规则的细碎层层叠叠,好似竖冰乍裂,立体感很强,极富艺术魅力,在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裂纹,造成犹如花瓣般的层面。

冰裂杯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冰裂纹茶具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冰裂纹杯是南宋官窖的极品。该茶杯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的优点!陶艺中的杯体与釉,如果在配方与烧成上设计不当,两者膨胀系数差异过大,常会造成釉面裂纹。然而刻意造成釉面裂纹,也别有一番风味,在陶艺上我们称之为裂纹釉。

装饰物·冰裂杯

“冰裂釉”与裂纹釉不同,其差异在于前者为多层次裂纹,而后者为单层次。“多层次裂纹”在技术上的困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把开水或茶水倒入冰裂杯中浸泡,可令水质口感绵软甘甜。这也是冰裂杯深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鸡缸杯从酒器到满地鸡走


2014年4月8日,一只鸡缸杯藏品在香港苏富比以2.8亿港元拍卖价格震惊于世。10月21日,买家刘益谦决定联手景德镇御窑元华堂,全球限量制造6900只和6900对高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然而,随着鸡缸杯的声名鹊起,景德镇出现了当地百姓嘲笑的“满地‘鸡’走”的乱象。

明成化鸡缸杯

一只诞生于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的小小酒杯,500多年后的今天,不经意间在全球的古玩收藏界、陶瓷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掀起了一阵难以名状的追逐浪潮,更被参加2014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专业人士称为“鸡缸杯”现象。

近日,笔者走进了景德镇市著名的御窑陶瓷工艺传承机构——御窑元华堂。这是一座依山坡而建的普通的手工作坊式工厂,大门外没有任何可供辨识的招牌,车间旁是一栋高层豪华住宅,著名的仿古瓷制作大师向元华和他的家人就居住于此。而举世闻名的限量版高仿“鸡缸杯”就将诞生于此。

车间很大,分为上下三层,底层有几个年岁较大的工人聚精会神地在修坯,二楼十几名工人在聚光灯下一笔笔描绘,工作台前,排放着一只只精巧的鸡缸杯,走上三楼,偌大的车间略显空旷,十几名女工占据着车间内的一角,她们和二楼的工人一样在仔细描绘着杯上的图案,在她们芊芊十指的巧绘下,一只只鸡缸杯栩栩如生脱颖而出。

整个生产流程看似非常简单,但工人们却都在全神贯注地工作,车间里没有任何的杂音。一位年轻的女工告诉笔者:“这是纯手工上料的第三道工序。能亲手制作‘6900工程’很荣幸。”景德镇瓷工喜欢把重要的生产任务比喻为“某某工程”,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毛瓷就被誉为“7501工程”。

从车间出来,笔者和几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商人在四楼的会议室里见到御元堂董事长向元华。他穿着朴素,不苟言笑,身型消瘦,精神矍铄。没有客套,他侃侃而谈:“景德镇是历代官窑瓷器的烧造地,一件官窑制品从选料、拉坯、成型、修坯、彩绘、上釉、烧制……少说也要经过70多道主要工序,细分的话更要达到近200道工序,鸡缸杯是明成化年间中国瓷器的巅峰代表作,其烧制过程非常复杂,它需要先用青花钴料在瓷坯上勾画出图案纹样,然后入窑,以1300℃的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烧成取出后,在釉上填入彩料,再次入窑以900℃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而成,整个制造工艺无与伦比。”

鸡缸杯何以名扬天下

1949年前后,香港收藏家仇炎之用1000元港元,买下了一对被许多人认为是“假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据赵汝珍著的《古玩指南》记载:“明成化窑斗彩鸡缸杯,现存仅三只。”成化斗彩瓷器,基本上都是官窑产品,在明代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据相关资料,1980年,仇炎之家属将这对鸡缸杯送上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只拍了418万港元,另一只拍了528万港元,刷新了当年中国瓷器成交纪录。前者后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后者则在1999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17万港元被瑞士收藏家裕利兄弟购得,再次刷新中国古瓷拍卖纪录。时隔15年后,2014年4月8日,这件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又被拍卖,拍卖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港元,加上佣金达到了2.8亿港元。后经苏富比证实,买家为上海龙美术馆的创立人刘益谦先生。

10月21日,刘益谦在得手鸡缸杯后仅半年,就决定联手景德镇御窑元华堂,再做惊世之举:由刘益谦名下的上海龙美术馆出品,景德镇御窑元华堂承制,全球限量制造6900只和6900对高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不过,刘益谦并没有来到景德镇出席盛况空前的启动仪式,而是委托自己的夫人王薇来到景德镇。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中国陶瓷艺术界强强联手的一次合作,刘益谦拥有举世闻名的鸡缸杯,而以生产仿古瓷闻名业内的元华堂也将名利双收。

“满地‘鸡’走”乱象背后

然而,随着鸡缸杯的声名鹊起,景德镇出现了当地百姓嘲笑的“满地‘鸡’走”的乱象。

在景德镇的大场小市,在一些瓷器店里,在一些名人作坊,几乎一夜之间,仿制得惟妙惟肖的鸡缸杯堂而皇之的摆上了货架,且价格之间相差巨大。一位多年经营仿古瓷的朋友告诉笔者,近些年来,景德镇仿古瓷非常好卖,尤其是精仿古瓷,价格不贵,且都是根据经典名瓷作仿,比起一些价格不着边际的文人艺术瓷更抢手。鸡缸杯精巧细致,很上档次,适合各类高端人士把玩,且经过收藏界多次炒作,自然成为陶瓷市场上的抢手货。

笔者对景德镇市场上的鸡缸杯做了一番了解,比如,御窑元华堂的限量版目前价格很贵,每只带编号的鸡缸杯6900元,每对鸡缸杯13800元,一只某著名古窑生产的所谓柴窑烧制的鸡缸杯开价仅1200元,而另一只几乎一模一样的气窑产鸡缸杯开价才420元。在一些街边陶瓷店内,一只鸡缸杯才卖百十元人民币。在几个低档的瓷器卖场,一些摊主竟然对粗制滥造的鸡缸杯来了个批发大甩卖:100元两对!

景德镇的业内人士对满地“鸡”走也颇有微词。一位颇有研究的景德镇学者说,仿制和造假一直都是景德镇陶瓷无法避开的尴尬话题,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类青花、粉彩、釉里红等瓶瓶罐罐,再到各类大师的艺术作品,直至眼下的鸡缸杯,几乎所有的名瓷都会出现各类仿品,甚至造假,都无法避免和难以躲过伪作市场的冲击和低俗廉价的蹂躏。而仿制和造假因为理念的差别,制造工艺的不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一位在某陶瓷广场开店的业主笑着说:“鸡缸杯是国宝,名气那么大,又不是哪个人的专利,只要有经济利益,就会有仿制,大师卖得贵,我量走得快,各赚各的钱!”

鸡缸杯走红,也带动了景德镇“小器精品”市场的“单杯时代”出现。近年来,市场上一些精美高端、单只价值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小茶杯,成为商界、文人、收藏家的追捧,并由此产生了一批非常著名的品牌(因而受到国家专利保护)。景德镇《东方陶瓷》执行主编黄茂军说:“传统的瓷器都是手工制作,且大多是量身定做,这和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生产截然不同。‘为一人而烧’和‘为一群人而烧’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感觉。”

他说,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该是“单杯时代”的翘首,而不该沦为没有标准且不设底线的地摊货。

钧瓷“危”中求“机”-小杯大商机


一个需要正视的事实是,当下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陷入低迷。一方面,少数品牌影响力大、转型快的大窑口虽然不比前几年,但势头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包括中小窑口特别是新窑口在内的一大批窑口,由于受经济下行等大环境的影响,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危机,危机,危险和机遇总是孪生兄弟。面对危机,钧瓷人如何反躬自省,弥补自己的发展短板?面对危机,每一个具体的窑口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面对危机,钧瓷产业怎样“危”中求“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带着这些问题,特组织本次《钧瓷“危”中求“机”系列谈》,以期通过汇聚各方智力,打通制约当前钧瓷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从而给各个窑口带来理性、科学、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助推钧瓷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小杯大商机-跳刀纹杯-白胜利/制

钧瓷圈的朋友年底聚会,细数经济寒流下2015年依然能赚到钱的钧瓷厂家,概括起来有四类企业。

一、诞生国礼级产品并有良好政商圈人气的厂家。

二、烧成稳定、釉色超群、以大路产品为主、针对众店商的厂家。

三、有独特的泥釉配方技术和娴熟的手工制瓷技艺的“夫妻”小作坊。

四、“跟着下,不害怕”,一味仿制别人专利造型,不求创新,满足市场的“偷窥”欲而赚些银两的厂家。

品茗杯

这四类企业,我比较推崇夫妻小作坊。我有一个学生,是手拉坯高手。去年年底,他约我到他的作坊喝茶。一到他家,我就傻眼了。三条七十年代砌成的青砖窑洞就是全部的厂房。环窑洞的四周是青砖垒就的火炕,火炕上面是光洁如镜的米色地板砖,地板砖上有序码排着尺寸不同的生坯茶盏。同一类茶盏的口径都丝毫不差,仿佛同一模具浇铸成的。看我吃惊的样子,学生说:“老师,这没有什么,比数学上的微积分容易多了。一年中每一天都干这个,熟能生巧,一年能拉几万只杯子,咋拉不好?不过,这两年生意不好做,烧大路货费力不赚钱。琢磨之后,决定精工细做,一天只做三二十只杯子,烧成之后,再精挑细选,选出十只八只,每一只能卖到100到150元,虽然产量小,但利润可观!”学生继续说着,内容是什么,我却听不进去了。我一个二千多平米的生产车间,用了七八个一线工人,创造的利润竟赶不上我的学生,这真是思路决定出路呀!

接下来,学生又说:“老师,眼下钧瓷礼品没有前几年火了,你那里生产条件好,不如多烧些实用器。”隔壁也是小作坊,新开发了双层保温养生杯,杯盖是网上定制的,现在订单排队,半立方的窑炉产值能达到一万多。人家很有头脑,杯子刚试烧成功,就跑到国家陶瓷质检中心做了全方位的质检,质检合格后,第一时间就挂到了网上,真厉害呀!第一个月就赚了五万多,学生越说越有劲,兴奋异常。我知道学生是对我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就像当年我恨他们不成才一样。

双层保温养生杯-李朝斐/制

回家的路上我想,钧瓷说到底还是艺术品,艺术品的市场比起生活用品市场就小得多了。在艺术品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艺术品生活化,应该是钧瓷产业发展的方向。钧瓷茶盏、钧瓷养生杯的横空出世不就是很好的说明吗?

当然,这次转型是需要下些工夫的。无论是产品的款式、功用还是价格,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全方位的调整。调整的同时,自己的内功也必须练好,就像我那位学生。人家整年累月只拉圆圆的茶盏,其它一概不做,几年下来名气就出去了,只要提到姓牛的茶盏谁不叫好!叫好的还是他那两只茶盏般溜圆的眼睛,光溜溜泛着水光,我真的疑心是长时间做茶盏影响的。只要功夫下到,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达摩的九年面壁不就生生地在冰冷的岩壁上映出了活活的“佛影”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