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剔刻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影青刻花

影青刻花

剔刻花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黑淘刻花瓷器 珍珠地刻花瓷器真伪鉴别

2020-11-25

剔刻花瓷器鉴别。

刻花又称刻划花,景德镇在宋代烧造的影青刻花瓷,因影青取青瓷和白瓷之长,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泛青,故而宋时叫作青白瓷,不仅国内受欢迎,而且畅销国外。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先后出土宋代景德镇的青白刻花瓷,其中“盒子有多种形状,印纹也丰富”,“青白瓷刻花瓶的造型及漩涡纹,婴戏纹都具有景德镇的典型风格”。日本弓场纪知等的{宋代景德镇窑》说:“在日本国内,景德镇窑及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出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从北宋后期到南宋的青白瓷,器壁通常薄如刀,内壁装饰有流畅隽美的刻花纹样。当然在制品中也有精细粗杂之别,大概是罩在瓷胎上的透明釉才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带有玻璃质青色的透明色。它们即是出土品,也令人难以感知时代在熠熠发光”。再从景德镇湖田、湘湖两窑址发掘的实物看,宋代景德镇的影青刻花瓷“色白花青”“体薄而润”造型稍长匀称,挺拔秀美、瓷色纯正、如冰似玉,青白相映,素雅恬静,纹样的内容丰富,形象简炼,手法利索。

刻划花的基本技法有刻、划、削、扒等形式,刻花刀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平刀为主,所谓平刀就是刻去花面周围的地皮,使纹样凸出,再在凸出的纹样上,用侧刀修饰刻花纹线条,完成花面。另一种是用侧刀为主,即倾斜刀面,一刀刻划的线条是一边深,一边浅,有宽有窄的各种线条,变化参差,形成纹饰,俗称“半刀泥”。刻划花中的“斜角形”线条犹如中国绘画“十八描”中的“钉头鼠尾描”,讲究用线的抑扬顿挫,十分有力,铁线形犹如“铁线描”,线条粗细均匀,如铁线流畅自如,易于掌握;“月牙形”线条如同“兰叶描”,柔中见刚,富有弹性,使于转动,灵活多变,刻划花用刀如用笔。用刀轻重缓急随线条方圆、曲折、长短、疏密、形状、结构的变化而奏刀,有挫有放。刻粗长线条,轻指而畅快。刻婉转处,心细而缓慢。

宋代,刻划花纹饰题材广泛,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牡丹、莲花、秋菊、芙蓉、石榴、萱草等;动物有游鱼、水鸭、鸳鸯、龙风、狮虎等;人物多为以胖娃娃为主题的“富贵宜男”、“婴戏纹”等;还有回纹、雷纹之类的几何纹样;边饰多为莲花瓣、蕉叶、水波纹等。纹样构架有“困式”、“带式”、“长式”几种样式,纹样与釉色、造型相一致,共同体现了一种挺拔、潇洒、秀丽、流畅的艺术风格。

元代影青刻花瓷釉色比宋代略深,装饰技法仍沿用宋瓷刻花法和印花法,但在装饰风格上却与宋代有别,元代影青花纹样较为简练,构图疏朗而简洁。元代后期影青刻花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为卵白釉瓷和青花瓷所取代。

入明以后,青花瓷生产成为主流,彩瓷盛行,影青刻花瓷生产只是在永乐朝有仿古的一种,汲取宋代青白釉和元代枢府瓷之制作方法,新研制一种青釉暗花瓷和白釉暗花瓷,俗称“甜白釉”。

清代,影青刻花瓷生产似乎中断。《饮流斋说瓷》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但在督陶官唐英期间却得到延续,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20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所谓米色宋釉,即是宋初瓷微带白米黄,尚未形成白里泛青的影青瓷前身。

民国时期,影青刻花瓷零星生产,多为细小玩件。

1950年后,影青刻花得到恢复和发展,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就为京、津、沪大宾馆饭店生产了大量的影青刻花瓷,技艺人员借鉴传统刻花刀法,在工艺上进行了革新,除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手工刻花外,还创造了“以模代刻”、“以贴代刻”和“阳模滚压印花”等新工艺。

以模代刻是利用模型上的纹样采取倒浆、旋浆成型方法代替手工刻花,这是借鉴景德镇在宋、元时曾有过的印花形式,就是把花纹雕刻在模具上,再把湿坯(有塑性的坯体)放在模上压印,使其内壁(或外壁)出现纹饰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是先在坯体上设计好花面,用刻刀按花纹刻划纹样,制成模间,再翻制模型,模型干燥后再采取倒、旋浆方法做成坯,最后将坯体合缝线修清,再用刻刀微清理一下花纹,使纹样清晰,以后施釉烧成。成瓷效果与手工刻花基本相似,可以制作堆雕和暗雕花纹,而且花面一致,适用于瓶类陈设瓷的批量生产。

以贴代刻是先在坯体上绘制花纹,然后按器型将花纹分成数块,制成软橡胶模型,再用配制好的釉浆注入胶模内,依次贴在施好外釉的器型上,撕下橡胶模,最后用刻刀修饰一下花纹便可。用这种方法制作堆雕花面,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工时,而且花面统一,适用各类产品,一般工人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手。

以压代刻的制模方法和以模代刻一样,只是成型方法采取阳模成型,其中滚压成型最佳,因为滚压成型压力大,且均匀,广泛适用于日用瓷大批量生产。此种方法,无需另外用刻刀修饰花纹,不仅产量大,而且规格统一。

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的艺术珍品 景德镇代表作品影青


·影青

影青是中国陶瓷的艺术珍品。远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竹园陶说》载: “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以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

其实影青也是一种青瓷,和定器也有颇大的区别;在色调上,定窑是一种乳酪样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则是一种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窑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莹润彻,透明性强。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分经过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

·影青

古代景德镇的瓷釉配合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含量在0.600分子当量以上时,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的烧成条件下韵必然客观产物。

·影青

影青 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细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竹园陶说》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清代许之衡评论景德镇的影青瓷说:“永乐影青一种,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观青色,故曰影青。决非永乐,乃嘉靖瓷,而书永乐款者。亦有雍窑,书永乐款”。 影青瓷是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景德镇附近的牛屎岭、洪源、三宝蓬、南市、湖田等地先后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以后历代都生产,1949年后,景德镇有些瓷厂采用色剂加基础釉的方法制成新影青,其优良者也酷似传统影青的釉色而被广泛应用。

影青瓷的特点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 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

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青言青语”看陶艺


■刘颖睿青釉瓷塑作品《御风》

中国当代陶艺在改革开放以来一路发展,有市场因素的推动,但更多的则是艺术观念的推动。所以艺术家创作观念的体现与技术层面的实现,应该是收藏爱好者认清的一条主线。目前在当代陶艺领域里,有不少作品并不能充分体现先进的艺术观念,甚至因循守旧,亦步亦趋,只是凭借着陶艺家的名气抬升价格,收藏这样的作品就是有风险的。而同时也有一批学院派的艺术家,他们作品的价位尚处于低位,但艺术观念与技术都是相当高的,这就值得收藏与欣赏。青年陶艺家刘颖睿的作品,因其强烈的个性与现代的雕塑感,受到陶艺爱好者的关注。11月25日起,溧阳路111号艺术园区的陶艺后援会将举办“青言青语”――刘颖睿当代陶艺作品展,这是一个值得观赏的个展。

刘颖睿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当代陶艺创作。刘颖睿的当代陶艺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江西省美展金奖、银奖等奖项30余项。刘颖睿的陶艺作品注重从传统陶艺中汲取创作营养,注重陶艺本体语言,擅长从陶瓷工艺和材料创新的角度着手寻求创作上的突破。近期他把创作重点放在雕塑类型的作品上,其作品游离在写实与抽象之间,以青釉、超薄泥板表现当代女性形象,以传统语言表现当下的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