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有一种烧制陶瓷使用的容器叫“匣钵”

有一种烧制陶瓷使用的容器叫“匣钵”

瓷砖有哪些 一般的瓷砖 古代的瓷器有哪些

2020-11-25

瓷砖有哪些。

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匣钵的形状,依器物形状而异。我国龙山文化时期烧制的蛋壳黑陶,已经使用专门的匣钵。在山东省诸城市杨家子遗址曾采集过两件烧制龙山文化蛋壳陶的匣钵,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匣钵。后世发现的匣钵,以盛装瓷器为主,隋代湘窑已有发现。

匣钵,是用耐火泥料制成的各种规格的圆钵,经高温焙烧而成。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精选阅读

白瓷和骨瓷是同一种瓷器吗?


瓷器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创举之一,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受到瓷器釉色的影响,大部分瓷器都为白色,那么市场上的白瓷和骨瓷是同一种瓷器吗?当然不是!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而且白度比较高,上了一层透明釉以后,反映出来的颜色很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并形容它的胎釉像雪和银子一样洁白。

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青花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瓷器,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青花瓷之所以能享誉国际,最主要就是它那精美无比的花纹。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属釉下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烧制青花瓷时常用的“青料”有哪些?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韭菜边

国产青料名。产江西高安。呈黑色硬颗粒状。经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可使用。韭菜边颇耐高温,窑火稍过,纹饰乃清楚而不散漫。故细描必用之。

每种青料的特性各不相同,有的耐高温,有的颜色亮,所适用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也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青料才造就出了这些无以伦比的的青花瓷。

邛陶烧制技艺 陶瓷文化延续辉煌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史》记载“邛窑始于南北朝,极盛唐代,衰于宋朝”,邛窑是中国彩瓷的始祖,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中国彩绘瓷是邛窑最早烧出,先于“唐三彩”三百年。“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谈到邛窑发现时带来的惊喜。

邛陶工艺品

《周礼·考工记》中曾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从这可以看出古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于手工艺十分崇拜,将其详细分类,十分重视工匠精神。陶瓷作为手工业制作与大众生活最为密切,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陶瓷产品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地处西南、始于东晋时期的四川邛窑陶艺经过约九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落,曾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

而邛窑陶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以民众生活为需要的产品,器物主要有各种罐、瓶、壶、杯、盘、碗、碟、盒、香炉以及文房用品;

许多生动传神的手捏小品,如小猴、狗、鱼、人形甚至弹珠,也是儿童玩具;

而鸭形杯、香炉等作品,又表现出装饰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邛陶烧制技艺

成都平原以黄、红土居多,由于就地取材,烧制的陶器通常都施以化妆土再进行装饰,虽然看起来似乎粗糙,但恰恰是这种浓郁的乡土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传统的工艺技术大多来自民间,有明确的地域特性,而以师徒传承、作坊式的规模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会有许多局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传统工艺门类面临失传的问题。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邛陶烧造的灯

虽说自己手工制陶没有邛陶传统制作技艺专业,但这样的陶艺也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

从体现艺术的角度来说,大众化的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艺术开始融入高等教育。近年来,很多大学都把陶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拓展课程并深受学生喜爱。在技艺的传承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民间工艺的传承人请进课堂,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并且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和作坊。

中国传统手艺·仿古邛窑

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工艺文化教育,才能够让邛陶陶艺生生不息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悠悠岁月,漫漫瓷路”。邛窑的辉煌不只是代表过去,它更激励了新一代青年陶艺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陶器的成色原理与烧制工艺


使用火和利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陶器的出现就是人们使用火和利用火的产物。我们不知到底是哪个区域哪个国家最先发明了陶器,但从全球的考古发掘结果看,世界上有很多地区都出土距今有六、七千年完整的陶器。甚至还发现了距今上万年的陶器和陶片。可以说,陶器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生存需求以及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先人们先后不约而同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即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

从我国境内出土的陶器来看,它的色泽主要有红、灰、黑、白等四种,也就是我们所称为的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当谈到陶器色泽时,会有很多人认为是原料不同。即认为不同色泽的陶器是用不同的原料制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在原料中添加了着色剂所致。前一种看法只说对了一半,即白陶与红陶、灰陶、黑陶不同,就是原料不同。因为白陶的原料其实是一种高岭土或近似高岭土的瓷土原料,含杂质(着色剂)少,原料纯度高,故呈白色。而其他三种陶器(红、灰、黑)就不是原料的区别,也不是原料中含着色剂的不同所致,而是同一种原料(或说含同一种着色剂),用不同的烧制工艺所形成的。白陶在我国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了,距今也有五千多年了。直到商周时期白陶一直存在。而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就是在这种白陶的基础上发展发明而成的。中国人之所以发明了瓷器,首先和我国盛产瓷土有很大的关系。那白陶器为什么不能叫瓷器?很简单,就是白陶只具备瓷器三大条件(原料、釉和温度)之一,而缺乏其它的两个条件,且是重要的条件。

我们还是来说说红、灰、黑这三种陶器的呈色差别吧。首先说明的是这三种陶器使用的原料是同一种原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地表土——黄土。黄土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见土,在哪个地方都随处可得。古代的先人们也是就地取材制造和生产生活日用陶器。我们知道黄土之所以发黄、发红,是因为土中主要含有氧化铁这种着色剂。随含量多少,颜色会呈色出不同深浅程度的黄色至红色。一般北方的黄土含铁量在4-5%,南方的黄土含铁量在7-9%,所以南方的黄土都比北方的黄土红,故烧出的陶器也偏红色或暗红色多,北方的偏土红或黄色多。为何说红陶、灰陶和黑陶都是采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着色剂(铁),却烧制出不同的色泽?原理如下:

1、红陶。红陶的烧制工艺是采用氧化气氛烧制的,就是在氧气(空气)充分供给的条件下烧成的。由于空气的充足,陶器原料中的铁呈氧化状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的发色就是红色,因此所烧制出来的陶器就是红色的。

2、灰陶。灰陶的烧制工艺则与红陶烧制工艺相反,采用的是还原气氛烧制的。具体采用的方法是在烧成的后期,封堵窑门和烟道并在窑的顶部往窑内渗水。使窑内造成还原气氛,陶坯体中的氧化铁(三氧化二铁)中的氧,由三价转成单价,形成单价铁。单价铁的呈色即为青灰色,这就是灰陶的由来。

3、黑陶。黑陶的烧制工艺与红陶、灰陶又不同了。黑陶的黑色不是由铁呈色的,因为铁的成色无论量的多少或烧制气氛的改变,都形成不了黑色。除非再加入大量的锰、钴等着色剂,才能变成黑色。那用普通的黄土如何烧制出黑色的陶器呢?只有采用“渗碳工艺”!“渗碳工艺”就是在陶器烧制后期往窑内投入大量柴草(或煤、沥青),并堵封窑门、烟道等进气或出气口,使窑内产生大量烟气。由于被封闭的窑内缺氧,柴草等燃料着不起来,而此时窑内的温度又在八九百度,柴草等燃料就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里弥漫着的细小碳离子就会渗入陶器坯体之中(陶器有较大的气孔率)。随着渗碳时间的长短和碳渗入量的大小,窑内的陶器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黑色来。

由此可见,传统陶器的成色是由烧制工艺决定的。换句话说,“陶器的烧制过程即是装饰过程”。在陶瓷行业中,工艺技术是艺术设计坚实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工艺技术这个基础就别奢谈艺术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