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珐琅瓷

珐琅瓷

瓷砖墙面 珐琅彩瓷器鉴别 全瓷瓷砖

2020-11-25

瓷砖墙面。

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瓷的历史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瓷的主要特征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延伸阅读

雍容华贵的珐琅器


珐琅器,即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根据胎地的不同,珐琅器一般可以分为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而最为常见的是金属胎珐琅器。其中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金属胎珐琅器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掐丝珐琅器在国内出现比较早,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即是俗称的“景泰蓝”。

而画珐琅工艺则是由欧洲佛兰德斯地区发明,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当时又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康、雍、乾三朝画珐琅工艺得以发展,可绘制在紫砂、铜胎、玻璃胎等质地上。一般来说,康熙时期釉色亮丽洁净,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雍正年间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泽亮丽;乾隆年间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画珐琅的一个特殊种类,即是雍容华贵的瓷胎珐琅(珐琅彩瓷),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起步与成熟时间较晚。康熙时期宫内首创,直到末期依然没有制作成熟,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带有一层不透明的珐琅釉作底层的素胎,再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绘制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名动一时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即属这一类。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其中又以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居多。但精品存世稀少的现状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收藏珐琅器也要注重鉴定,入手前最好先了解其时代特征,主要可以从款识、胎骨和型制、纹饰图案三方面来看。

珐琅彩的工艺特点与鉴赏


一、珐琅彩工艺特点

珐琅彩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然后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因珐琅彩华丽夺目,到清朝时陶工们把这种“珐琅”工艺仿效到瓷胎上,直至康熙年间,珐琅彩瓷器才真正烧制成功。因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珐琅彩红色福寿赏瓶工艺品摆设

珐琅彩装饰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康熙五十八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宫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匠师们在结合中外技艺的实践中,很快熟练地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浓郁韵味的宫廷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一般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圈足内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淡黄、深蓝、胭脂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钩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者,装饰风格严谨华丽。印章的内容也多是固定的,是根据绘画的内容和题句内容而定的,像“先春”、“香逸”、“山高”、“水长”、“霞映”、“君子”等。款識一般是显示瓷器制造的时间、窑址以及占有瓷器的对象的身份。如“康熙御制”“雍正御制”等。

二、料胎珐琅彩工艺特点

料胎画珐琅是以玻璃为胎体,以画珐琅工艺进行装饰。珐琅彩艺术品有金属胎(景泰蓝、烧瓷)、陶瓷胎和料胎之分,其中以料胎珐琅彩后人称“古月轩”最为贵重。使用外来颜料,色种多,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它是清宫造办处内的玻璃厂与珐琅合作的产物,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充“内廷秘玩”。“料胎画珐琅”的烧制难点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匠师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如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作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数次着色,反复彩烧,温度过低,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温度稍高,胎壶又易变形、炸裂,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炉温控制没有一个固定温度,要因壶胎的大、小、薄、厚不同而变化。全凭画师多年经验来掌握。在烘烧这一环节中,一次只能烘烧一件作品,而且一件作品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它的釉料要上一层,烘烧一次,反复几次,有时在烧最后一次时坏了,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画珐琅器中的料胎、瓷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比如当今所说的古月轩,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的质地是砗磲。砗磲自然不能作釉,是说珐琅釉的颜色很像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最好。

三、清朝时期珐琅彩的分辨与鉴赏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色彩图案一般都会仿照铜胎画珐琅。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因而各种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庭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如《合家欢》珐琅彩赏瓶,瓶身所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其构图和风格皆具郎世宁之画风,精致而又灵活,华丽高雅而又不庸俗,彰显辉煌盛世的那种富贵雍容和独超神韵。

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乾隆款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乾隆款蓝锦地珐琅彩折技花卉纹灯龙尊这是中西结合的人物画法。“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如一组开光为椭圆形,内以珐琅彩绘的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组开光为圆形,内以胭脂彩绘的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珐琅彩工艺本身既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作为现代的艺术创作者,我们应当将通过长期的审美与实践,创作出题材更新、意境更深、技法和形式更出色、更优秀的珐琅彩陶瓷艺术作品。

漫谈珐琅彩的黄金时代


景德镇瓷器,从元代以来就是朝延的贡瓷。景德镇瓷器不仅制瓷原料好,制瓷工艺也更胜一筹。“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之所以景德镇能有“千年瓷都”的世界级美誉靠的是人才和质量。景德镇的制瓷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不仅带来了独具一帜的制瓷工艺,也带来了各地的不同文化,景德镇是中国内陆最早的开放城市。全国重点湖田古窑遗址,位于市区东郊4公里的湖田村,面积40公顷,窑建于五代,经宋、元至明中叶,历时600多年,占地约4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窑址。窑址反映了景德镇近7个世纪制瓷技术的发展过程,被称为世界文化宝库。湖田窑是影青瓷、青花瓷、釉里红的发源地。如果说湖田古窑是景德镇制瓷史的上部,那么景德镇的珠山御窑厂作为生产颜色釉、斗彩、粉彩的发扬地,就是景德镇制瓷史的下部。

到了清代,景德镇陶瓷进入了鼎盛时期,名列全国四大名镇之首。陶瓷业是景德镇的主要支柱产业,“瓷都”这一美誉也是被当时朝庭所封。到当代,景德镇不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还是我国陶瓷产品最大的集散地。景镇镇有四大传统瓷:青花、玲珑、高温颜色釉、粉彩,其中珐琅彩瓷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更有投资性强的特点,受到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有人说珐琅彩瓷器最早出现于1446年法国的佛朗德斯边陲小镇,由罗丹家族的传人皮尔斯·罗丹传到中国,也有人说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把珐琅釉填到白瓷上去就叫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主要产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极少,珐琅彩瓷器一直以来藏于故宫之中,深得皇帝们的喜爱,曾成为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瓷,皇帝们一高兴起来,也把一些珐琅彩瓷器赏赐给功臣们。但是宫外的人们从来就没见到过珐琅彩瓷器。那么珐琅彩瓷器又如何流落到民间的呢?由于八国联军的侵略,故宫遭抢,这才使得珐琅彩瓷器流入到民间。

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珐琅彩瓷器用于清宫廷用器,为清康熙晚期所烧造。在景德镇窑选用上好的素白胎瓷器,用进口的西洋珐琅彩料,在内务府造办处彩绘,再二次入炉烧成。其中彩料有几十种。因其成本昂贵,生产数量不多,传世量极少,故弥足珍贵。

有人要问,民间留下来的珐琅彩瓷器又有那么多,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由于欧洲人特别喜欢绚丽多彩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的彩瓷价格要比白瓷和青花瓷高出许多,后来欧洲人对彩瓷独有情钟,导致了珐琅彩、墨彩等彩瓷比同类瓷器又高出两倍。在高额利润驱动下,景德镇决定到欧洲采购一批珐琅彩原料,并引进西洋画法。在当时的珐琅彩绘瓷当中,享有盛誉的有王原祁、赫英、黄鼎、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唐岱、钱维城、高其佩、邹一挂、张若蔼、张若澄、黄钺、李世倬、金廷标、陆遵书、沈铨、方琮、关槐、余省、余樨、弘午、冷枚、蒋廷锡、董邦达、胡有才等人。这些画家、工艺家的珐琅彩瓷器画工精细,形神兼备,各具风采。

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烙印,如宋代的影青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斗彩瓷,那么珐琅彩就是清代印记,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缠枝牡丹,也有写生花卉、龙云图案。构图上是讲究对称,内容简单,缺乏生气。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相比康熙时期,制作工艺和技术都有进步,并且当时已能成功生产国产珐琅料,珐琅料不管从颜色还是品种,比康熙时期都丰富很多。所用素胎依然由景德镇御窑厂选送精品,有时也直接利用宫中的白胎瓷器,以白地彩绘。彩绘图案也日趋丰富,器内器外,从花鸟竹石到山水人物一应俱全,并配有与画意相应的题诗,成为将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瓷器风格也更趋优雅。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珐琅彩瓷绘画除继续沿袭雍正时期的风格,画面人物题材增多,如宫室、楼台、庙宇等等。乾隆皇帝才华横溢,兴趣广泛,他本身就是一位大玩家,此时的珐琅彩瓷器制作水平也更加精细靓丽。

从9世纪景德镇陶瓷开始出口到中东地区,成为了皇家贵族、富贾商人们追求的奢侈品,在元代时景德镇就设置了御器厂,并建立了瓷局。到了14世纪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再次震撼了整个伊斯兰世界,15世纪开拓了东南亚市场;16世纪景德镇陶瓷遍布全球每个角落。到了18世纪景德镇的瓷器进入了鼎盛时期,而景德镇也名列全国四大名镇之首,陶瓷业也成为了主要的支柱产业。景德镇不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还是我国陶瓷产品最大的集散地。在20世纪初和80年代景德镇的粉彩、青花瓷就获得过国际博览会多枚金质奖章。到目前为止景德镇生产的珐琅彩瓷器,在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会上,一件高14厘米的清代“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瓷器拍出了7500万元的天价。加上12%的佣金,这件瓷器总成交价为8400万元,创下了中国内地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流彩颂和谐。现在的陶瓷作品,均来自各个层面,作品以多元化和多样性,诠释了陶瓷大师、陶瓷美术家、陶瓷非遗传承人和陶瓷工作者对生活的观察领悟。陶瓷是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之精粹,它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彰显东方陶瓷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珐琅彩的工艺离我们渐行渐远,珐琅彩瓷器的黄金时代己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作为一名陶瓷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交流经验。把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珐琅彩传承下去,发现新能源,塑造新技法。就拿现代的陶瓷综合装饰来说吧,有新彩扁笔新技法,有釉下与釉上创新法,还有釉中与浮雕变异法等等。像7501瓷就是釉中彩技法。釉中彩的技法好在不像釉下那样,色调单一。笔者这两年创作了不少珐琅彩陶瓷作品,如《画龙点睛》《辉煌》等等。笔者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遍访诸家,作品构图新颖、格调高雅,吸取传统绘画艺术精华,借鉴西画之优点,融合成独具风格的绘画技能。珐琅彩吸收了西洋画技法,抚摸有很强的质感,凹凸的很厉害,色彩层出不穷,很有立体感,素有“瓷上西洋画”之美誉。无论是在当今还是在今后,珐琅彩工艺不仅要传承下去,还要东西结合,更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创新求变,珐琅彩陶瓷装饰艺术才能继续延续下去。

珐琅器:具有宝石般效果的镶嵌艺术品


民国掐丝珐琅大花瓶

珐琅器是以红铜等材料作胎,用细而窄的金属丝焊接在胎体上形成图案,再在其内外填入各种颜色的矿物质珐琅料,经烧制、打磨、镀金几道工序之后,器物表面呈现出各式花纹,具有宝石般效果的镶嵌艺术品。

珐琅器具有造型端庄厚重,纹饰饱满,色彩强烈的特点,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

珐琅器品种主要有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透明珐琅器、画珐琅器等等,其中,掐丝珐琅器和画珐琅器最为常见。

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并非发源于明代景泰年间。它的的制作技术由中东传入我国,从元代开始出现,明代逐渐盛行,清代中期产量达到高峰。

鉴别珐琅器的年代,主要从造型特点、技术特点、釉料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器物。

首先从器型上看, 元代珐琅器存世较少,尊是主要的器型。元末明初除尊以外,又有灯、瓶、罐等器型。明代中期以后,珐琅器开始仿制古青铜,器型逐渐丰富,如鼎、盘一类大量出 现。清代的器型特点是,仿古器更加流行,但仿古不摹古,器型有了符合自己工艺特点的变化。除了仿古器外还有出现西洋风格的器物及人物和动物等器型。

其次从胎体上看,由于所用铜材和铸造器物的厚薄因素,同样大小的器物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元代至明代早期的胎体略厚,明代中晚期至清早期逐渐减薄。清代乾隆时期又略有增厚。

第三,从珐琅釉料上看,元代至明代永乐的珐琅器,一般以浅蓝色为地子,图纹饰红、黄、白、绿、紫、深 蓝色釉料,料色纯正而艳丽,釉质细腻而具有透明感。明代宣德及以后所用釉料略显灰暗,光泽度差于前期,地色有浅蓝,常见宝石蓝。明代万历年间出现豆青赫松 石绿等新的釉色品种。清代珐琅釉料品种非常丰富,有几十种之多,但釉料都不及元明的釉料透亮。

最后,从器物表面上看,元代、明代器物的釉料表面有许多砂眼(又称气泡),砂眼内有蜡补的现象。镀金 部分往往较薄,常有脱落现象。图案的盘丝部分经常会出现断丝的现象,有垂直几条断开,也有一条丝分断成两条。清代器物表面砂眼较少,镀金也较明代厚,尤其 是乾隆时期镀金非常厚。图案的盘丝,清代断丝的现象很少。

鉴定古代珐琅器除上述几方面特点外,还可根据图案的画法,如花卉、龙的画法来加以区别,这方面更多可以参照同时期瓷器图案的画法及风格来认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