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水刀 > 导航 >

α—半水石膏

α—半水石膏

瓷砖水刀 瓷砖水刀拼花 瓷砖的水刀

2020-11-25

瓷砖水刀。

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a—C aSO41/2H2O)。

小编推荐

胭脂水釉的介绍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永正、乾隆之间。

北宋官瓷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窑及开封东窑等窑口制作精华创制的青瓷巅峰之作,作为国仪之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于一般百姓来说,实乃不敢想象的难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

北宋官瓷

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质淳厚、匀润,釉色温润如玉,纹片如宝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铁,其清籁幽韵、趣雅拨俗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种所望尘莫及的。同时,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足见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见。

宋代官瓷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北宋官瓷微观

宋官窑青釉弦纹瓶是一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瓷器。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官窑青釉弦纹瓶

北宋官瓷烧制技艺随之失传千年。虽历代王朝对北宋官瓷均有仿烧,但基本未闻有杰作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全国各地的瓷器艺术复兴,北宋官窑也开始了恢复之路。1980年,国家有关部门划拨130万元巨额专项资金用于北宋官瓷国家级烧制工艺的恢复,这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恢复一个瓷种投入资金最多也最为重视的陶瓷种类科研项目。

如冰似玉通明淡雅赏心悦目 出淤泥而不染之半刀泥


·半刀泥

半刀泥,陶瓷刻花技法名称。景德镇称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为半刀泥。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图案纹饰则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其中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鬼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主流。

·半刀泥

素面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瓷质洁白如玉、釉色莹润、胎薄透明、刻花纹样流畅生动、精巧细腻、在灯光映照下,通明淡雅、玲珑清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景梅文化瓷半刀泥瓷器,就是素面半刀泥瓷器中的代表作品,运用清新淡雅的青釉与半刀泥的技法相结合,瓷器剔透如玉,雕花精细,应用于文房四宝、功夫茶具之中,体现文人雅士之志。其中《万寿莲》以莲为主题,运用半刀泥技法创作,将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气质得以完美诠释。

·半刀泥

·半刀泥

半刀泥给人一种神奇悦目的美感。它是用铁质的小刻刀在干燥的坯体上刻画成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组成的花纹,再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陶瓷装饰品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