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碗 > 导航 >

明宣德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

明宣德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

古代瓷器青花碗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大明宣德瓷器开片鉴别

2020-11-28

古代瓷器青花碗。

明代沈德符所书的《敝帚轩剩语•瓷器》:“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可见眀宣德青花瓷地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的地位。

此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器型端正大气,胎釉肥厚,犹如堆脂。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青花浓艳苍翠,晕染自然。鱼藻纹绘画风格浑厚凝重,奔放豪迈,生动传神。虽然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完美无损,实属难能可贵。

鱼藻纹在中国的瓷器样式上是常见的饰样,但归功于宣德朝的经济推动下,宣德朝的纹饰画工而非常讲究。宣德青花在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

碗身呈十瓣花式,犹如荷叶之态。碗上绘有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在水藻池莲之间游水嬉戏、栩栩如生,图案寓意品德清白廉洁。

碗心绘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两条游鱼随着水流动的波纹轻轻荡漾。青花发色明艳,画意幽雅。纹饰线条流丽自由,游鱼悠然自得,穿梭莲草之间,予观者自在无拘之感,为中国历代御瓷少见罕例,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款识结构布局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同款的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于香港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会中以2.29亿港元成交。同类的宣德青花鱼藻纹碗台北故宫亦有收藏。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明宣德青花束莲大盘


每一件古瓷

都是一个活化石

都是穿越历史

遗留下的璀璨明珠

探究古瓷背后

世纪变迁的故事

让高雅艺术

走入凡尘

短小精悍的专业解读

每个人都将读懂古瓷的魅力

今日分享的是:明宣德青花一束莲大盘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太平天子”。宣德一朝(1426—1435)仅继续了短短十年。在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后,由于宣德帝全力开展社会经济,倡导艺术开展,使社会在经济开展的同时,文明也有所开展。景德镇制瓷业在前朝的根底之上迅速开展,消费出了出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开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倍受国际外人士的欣赏和注重,充沛表现了中国陶瓷高明的技术造诣。

瓷中青花一把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一束莲”。把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茨菰、浮萍和莲叶等的画面。束莲图案开端于宋,耀州窑青瓷上饰的三把束莲纹,并印有“三把莲”字样。莲花是中国的传统纹样,青莲与“清廉”谐音,寓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含义。在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瓷上“一把莲”成爲典型的装饰图案,听说永乐皇帝恩赐爲政清廉的大臣时,就会赐予大臣绘有“一束莲”的青花大盘。此“清廉”瓷的样式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都倡导这种式样的青花盘子。透过一束莲青花大盘这一特殊的文明载体,看到了中国陶瓷文明的胸无点墨和丰厚外延。

在器形上,“青花一把莲”次要以盘爲主,也有盒、罐、碗、壶等生活用器。元朝中叶曾烧造过一些仿古青铜器的款式,如“方口尊”等,如今极爲稀有。内销瓷中的“青花一把莲”,次要器形有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欣赏器,真正意义上的适用器极少。这款青花一束莲大盘,收口,圆唇,弧壁,广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内口沿绘卷草纹,内心爲束莲纹,花朵争相怒放,争奇吐艳,花柄上扎有绶带结,在水波中冉冉飘动,与盘内壁盘绕布局的缠枝花卉纹互相烘托,是宣德瓷器上独具特征的装饰。外壁绘回纹、缠枝牡丹纹、卷草纹,外细砂底。此器轻巧典雅,胎质洁白细腻,青花发色淡雅,构图疏简有致,展示出高洁俗气的艺术魅力,应爲同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最后补上一句,因实在找不到高清照片,只能网上借鉴图片,图片仅供参考,主要还是文章内容,望各位藏友不要在图片上过于纠结,感谢。

极品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好的艺术品是经过时间的推移依然炫彩夺目,珐琅彩是经过景泰蓝演变而来的,创烧于康熙后期。珐琅彩是专供宫廷皇室赏玩的,不允许向外流失,所以数量稀少;制作难度系数高,基本都是名师手绘制图案,成本昂贵,单做一件小的珐琅彩作品都要耗费三到四个月的时间。珐琅彩也被称为“古月轩”瓷,代表了高贵身份的象征,收藏价值极高。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盛轩国际有幸征得一件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高为40.8厘米,口径为13厘米,底径为12.5c厘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采用雍正时期的技法,绘画多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且会御题诗词。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构图精致灵活,华丽而不庸俗,是辉煌盛世里一朵璀璨的明珠。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乾隆帝对珐琅彩很钟爱,对其技艺有所了解。一般选用皇宫里顶尖的画师,所以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有了最高的成就水准。胎壁较薄,均匀规整,釉色细腻,胎质光泽。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瓷器在拍卖会上成交率是一直是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流入民间数量少,所以收藏价值高。由于当时清宫珐琅彩瓷是用于皇室贵族赏用,是中国瓷器中的经典之作,彰显乾隆时期的工艺精美,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现在收藏市场上也炙手可热,是不可多得罕见之宝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鱼藻纹瓷器欣赏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科悉精,青花最贵”。此斗笠碗口呈花瓣状,深腹,至底渐收,小圈足,外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胎质细密精致、雪白坚固,釉面肥厚润泽,光泽柔和不耀眼。碗外壁青花饰鱼藻纹,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嬉泳水藻池莲之间,寄明净耿介之德。碗心双圈内亦绘鱼藻纹,与之呼应。内壁近口沿处饰折枝花草纹,线条流通,勾勒天然。鱼藻纹使整个器物既生动又不失庄严典雅,而青花料的纯熟运用,亦使纹饰浓淡适宜,虚实恰当,极具艺术观赏性。

鱼藻纹是一种典范的瓷器纹饰。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与“余”同音,是“”的意思。鱼纹险些是每个朝代都利用的重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卉。

宣德朝代,只历近十年(1426——1435年),固然较短暂,其瓷器造型极为丰富。它的青花瓷在明代各朝代的青花器中,给鉴藏者的评价最高。宣德青花器上画人物、庭院,民窑多用国产青花钴料。人物、庭院线条清楚;官窑器画人物、庭院,多数用入口苏麻离青钴料,画面及人物面部眉、目、嘴、鼻线条较含糊不清楚,纹饰晕散。宣德中后期入口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钴料共享,互为烘托,此时器物上的青斑纹饰图案线条清楚。

“鱼藻”一词劈头于《诗经》,但鱼纹与藻纹这种组合式图案作为陶瓷画片初次出现却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事。宋代磁州窑对鱼藻纹的解释极为精准,水藻飘动恰似水的活动,鱼儿浮游使人感到鱼逆流而上;再加上青花料添釉烧制后有浓淡烟散的结果,如水墨画一样平常,以是鱼藻纹在瓷器上宛在目前、惟妙惟肖。自此,鱼藻纹的创意便传播开来,直至本日。

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


永宣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

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宣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青花盘为明永乐官窑的经典品种,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胎釉精细,色泽深翠,产品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此盘以缠枝莲纹为主要纹饰,构图疏朗大方,多出几分文人气息。盘外壁内壁均绘缠枝莲纹图案,盘心绘宝相花一朵,绘画婉转流畅,釉色肥莹,胎体光润,青花又有大量晕散,苏麻离青氧化铁之锡光几乎凡深处皆有,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作品典范之作。

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盘 尺寸:

口径:8.2cm

高:3.9cm

足径:2cm

宣德青花团龙纹十菱葵瓣式笔洗


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精神信仰,也流淌着历史的血液。所以一定要拿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眼界去完成这个事情,有了这些前提,你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

笔洗为承水洗笔之器皿,以形制巧俏、雅致而广受文人青睐。笔洗材质有瓷、玉、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而瓷笔洗则最常见。

宣德之御瓷,有釉里红、青花、斗彩、青花五彩、红釉、白釉、蓝釉等。青花瓷则沿袭永乐风格,钴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为主。永、宣皆盛行青花,此青花十菱葵瓣式笔洗,乃宣德官窑传统纹饰青花器中之精品。

此宣德青花团龙纹十菱葵瓣式笔洗,呈十菱葵瓣形,洗心绘五爪云龙一只,外壁十瓣绘团龙十组,造型别致,青料发色浓艳,结晶斑凹陷深入胎骨,釉质莹润。

此器与故宫藏“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堪称一双。而与我公司所藏同款笔洗,曾在1996年6月30日,在北京瀚海拍卖行于2688万元拍出(由陈润民主编,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第二版青花瓷器拍卖投资大指南”中第119页有详细记录)。

宣德 青花团龙纹十菱葵瓣式笔洗

口径:4.7cm

高:17.7×17.5cm

足径:14.4×14.1cm

民国青花鱼纹盘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天青色等烟雨,隔江千万里,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青花瓷从古至今出现在各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诗中。那如果是一件来自民国的青花盘,它的价值是不是会像传世的青花瓷那般,价值颇丰呢?

这件来自民国的青花盘,直径20厘米,盘中绘有鱼纹,盘正中刻有一个玉字,造型简洁,胎体颜色清白分明,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

盘子是从地方的古玩市场淘来的,藏主透露这件青花盘是自己以三百元的低价捡的漏,东西也收藏了十年八年了,到现在怎么着也得值一个几千几万。

青花瓷常听说,而青花盘不常有,一件以三百元的低价购得的民国青花盘经历数年的典藏是否会增值呢?

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件藏主所谓的民国青花盘自己闻所未闻,看起来就像是小时候家里面自家吃饭用的饭菜盘子,而且这个青花盘的烧制工艺看起来极为普通,有重复烧制的痕迹,人为做旧的嫌疑,价格最多一两百,收藏价值也不高。

宝主踌躇,答不上来,这个物件纯粹就是自己图个便宜捡来的,真要说到它方方面面的工艺,造型和价格还真为难。

这时候专家开口讲道,首先这个盘子是一个典型器,在新中国解放以后,中国邮票公司,出的中国的瓷器的第一套邮票,最后一件民窑选的就是青花釉的鱼纹盘,这个鱼纹盘在景德镇生产的年代就是属于民国,到中国解放以后这种盘子就停止生产了。而宝主的这件鱼纹盘,从胎质来看,一看就是现代在景德镇周边的小窑口烧制的,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盘子正中刻的一个玉字,它是现代人用工具刻上去的,而且呢,这种盘子在市场上面卖的也不贵,之所以会有仿制品,是因为那套邮票发行之后,鱼纹盘有了一些知名度,引起了收藏者的眼光,但是价格最贵的时候也只是在几千左右徘徊,近年这种真正的出自民国的盘子价格稳定在几百左右,所以升值空间较小。

至于刚刚有人说道,自己小时候家里吃饭用过这种盘子,其实很正常,中国解放以前,很多地主财主家里吃饭用的就是这种碗,当时改革开放,很多地主财产被分配,就有很多这种盘子被分到了各个阶级的家庭,所以似曾相识也不奇怪。

现在市场上,这种盘子留存量有很多,价格低廉,很多人都不愿意买,有些家庭到现在也一直在用这种碗来盛菜做饭,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鱼纹盘只能算是有一定年岁的老物件,还算不上古董。

因此最后呢,提醒各位,虽然青花瓷器在市场上面属于高价的物件,但是并不是所有与青花沾边的东西都能立居高价,对于青花鱼纹盘,虽然算不上古董,价值也不高,但收藏全凭喜好。

鱼藻纹​龙泉​青瓷碗


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龙泉之质,温如玉、清如冰、色葱翠。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景德镇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明代早期的龙泉窑,花纹装饰仍旧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纹饰有弦纹、回纹、S纹、竹节、鼓钉、瓜棱、花卉纹、蕉叶纹、缠枝花、八宝、八卦、云纹、十字杵纹等;龙、凤、鱼、以及吉祥动物纹罕见。装饰方式主要有刻划、模印、镂雕等,元代常用的贴花和露胎贴花的装饰方法已不多见。

明早期的龙泉窑继承前代的制瓷工艺,胎釉特征变化不大,胎呈灰白或灰色,釉色较深,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少见,说明烧窑时,窑内气氛的控制比较好,烧窑技术高。多数产品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产品釉层较厚,多次施釉,有玉质感。常见的器物有碗、盘、杯、执壶、盒、罐、瓶、炉、砚、砚屏、烛台、凳和雕塑等。

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对明早期的鱼藻纹龙泉青瓷碗,口径:15cm 高:7cm 底径:6cm,广口,深腹,圈足。此对鱼藻纹龙泉青瓷碗,以鲜活灵动的鱼藻纹饰于外壁,意趣盎然,青釉厚腴温润,碧翠怡人,极得素雅匀净之美。明代初年龙泉窑深得宫廷的赏识,成为与景德镇御器厂并立的贡御窑场,从而获得空前发展,成就其历史上最后的辉煌。此对鱼藻纹龙泉青瓷碗与早期宫廷御藏龙泉瓷一致,民间收藏十分少见,且出自名门贵族书香门第之家,完美无损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值得收藏!

龙泉窑早在800年前就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畅销,影响十分深远。如今国内外也形成了一个龙泉窑收藏体系,使得龙泉青窑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龙泉青瓷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2010年以来,龙泉窑瓷器一路平稳,在成交量、成交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亮点频出。例如,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最终以1265万元高价易手。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只“元龙泉青釉铁斑蒜头瓶”估价1500万-2500万港元,备受藏家的关注。

工写兼备鱼藻纹葫芦瓶


粉彩瓷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烧造出不少精品。而且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因此,如果有人要是轻视或低估民国时期粉彩瓷的收藏价值,未免有失偏颇。这件粉彩瓷鱼藻纹葫芦瓶,就是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珠山八友”之一、著名瓷绘画家邓碧珊的作品。

“珠山八友”指的是王琦、邓碧珊、徐仲南、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田鹤仙,在绘画技法上,他们可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时形成了瓷绘上诗、书、画并茂,工笔画与写意画兼备的独特风格。特别是邓碧珊(1874年至1930年),他以绘画鱼藻纹见长,画工细腻,色调清新、画意神气,可谓当时之最。

该瓶通高26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7.6厘米,造型呈葫芦形,白釉底粉彩,瓷质精良,胎体较薄,按写意的画法作画,彩色透明,线条浓淡深浅,色调秀丽柔和,圆润锃亮,富有质感,底款为双线方框,框内有“邓碧珊绘”4个楷体字。

瓶上通体绘有鱼藻纹,特别是成双结队游动的鱼儿,不是静止的也不是程式化的,而是富有生命感、力量感的美,靠水藻的漂动来表现活动的鱼儿,鱼儿带动水藻,它们在水中相互追逐嬉戏,活蹦乱跳的样儿,非常可爱可亲。看了这些鱼儿自由欢快嬉戏的神态,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会使人联想到当时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百姓受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的情景。古人云“诗言志”,绘画亦然。

别看瓶上有的绘画情节单一,但却情趣十分生动,意味深长。这幅鱼藻纹瓷画,一眼看去,主题突出,如该瓷画上寥寥几笔,只表现了几条鱼、几株藻,但却蕴藏着十分深邃的思想内涵,耐人寻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宣德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宣德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