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乾隆紫金釉凤眼耳香炉

乾隆紫金釉凤眼耳香炉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香炉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2020-11-28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紫金釉又名“柿色釉”、“酱釉”,该釉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其中以定窑烧制的酱釉最著名。但一直以来其呈色颇不稳定,直至清代其烧造技术方能完全成熟。

此紫金釉凤眼耳香炉乃清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奉谕旨而制作,这类别的祭器陈设多是为紫禁城内的宫殿和庙宇而订制、或作呈献予皇帝的贡品。香炉为敞口,束颈,鼓腹,下承三乳足。远观见肃穆静雅,近触则温润有加。底部描金朱文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wWw.taOcI52.CoM

香炉周身均施紫金釉,不加任何修饰;腹部部分釉色有自然腐蚀现象,非近代人仿制,应为皇家御用器物。其色泽明亮匀净,晶莹润泽,光亮自然,胎体紧致,老气十足,代表着清代紫金釉烧造技术的最高水准。

香炉在宫廷、贵族中广泛使用并传承。古人在炉中放置香料,致香味外散,缭绕迂回,清香满堂。另有焚香之外,颇具赏玩趣味。整件器物典雅利落,胎釉结合紧密,犷柔相济,堪称精绝。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乾隆官窑仿青铜器香炉


在此次活动征集到的藏品中,一款乾隆官窑出品的仿古紫金釉香炉得到了鉴宝专家的首肯,此香炉高9厘米, 口径12厘米,造型仿战国时期出土青铜器造型,其紫金色釉面让原本为瓷器的香炉呈紫铜色,看上去犹如铜器。

专家评价:该香炉做工精致、造型优美,.品相佳,是仿古代青铜器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鉴宝专家蓝蔚特别向记者介绍,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特别是金石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给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所有这些都为乾隆朝仿古之风的劲吹制造了条件。“乾隆时期的仿古仿什么像什么,技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蓝蔚称。由于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商周青铜礼器、宋代至明代的瓷器、古代的玉器等古物,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位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皇宫里庞大的手工制造机构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可以制作玉器、珐琅、竹雕、铜器等各种工艺品;而京城以外如景德镇、扬州、苏州等地也据自己所长为皇家制作物品。品质优良、工艺精湛的仿古器就这样在皇帝的授意和亲自指点下诞生了。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

清代乾隆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瓶


“哥釉青花”始见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乃青花瓷上罩以效哥窰之冰裂釉命名。明清时期的哥釉青花瓷,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器。其特点是青花彩瓷上罩以纹片釉,由于碎片纹很象哥窑釉的开片,故名“哥釉青花瓷”。

宣德时期御器厂仿烧哥釉瓷器时,底部用青花书写款识,可谓此品种的始创。万历朝的器物纹片釉釉面闪米黄或黄色,开片纹路呈现粉红色,青花呈色多为蓝中闪灰或发黑,一般多用白、褐色等彩料堆绘出松鼠、花蝶、蟠螭等图案。

清康熙朝制品的纹片釉开片呈米色或灰色,青花则青翠明快、色泽浓艳。到了乾隆以及清中期,烧制工艺进一步提升,也有一些哥釉青花的精品之作。

此哥釉青花描金龙凤灵芝纹螭耳大瓶,胎骨坚密细白,釉面肥厚滋润,光洁柔润。开片的纹路为肉粉色,尽显繁花似锦,青花发色深沉沉稳,蓝中闪灰黑,比较少见。

瓶口描金,往下绘如意描金纹,颈部及腹部青花描金绘龙凤灵芝纹。青花发色纯正,浓淡有致,灵芝花卉神态生动逼真,线条流畅,气韵传神。肩部及底部均绘青花描金海水纹饰,画风简易遒劲,气势雄浑。瓶内及底部均施松绿釉,底部中部留白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灵芝纹间绘以龙凤呈祥,但见云龙纹五爪伸张,鬃发上扬,闭口鼓目,形神威猛;凤纹俯身回旋,机灵矫健,华丽婀娜,在翻腾的祥云之中显得富丽堂皇, 如此龙凤呈祥,寓意福泽绵长,更有书云 “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乾隆粉彩黄釉描金福凤纹兽衔环辅耳赏瓶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

赏瓶的形式最早出现于雍正朝,专为赏赐之用,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乾隆朝则为发扬光大呈经典品种,乾隆后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从未间断,逐渐演变为观赏器型。

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有专家认为,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一般赏瓶多以青花配缠枝莲纹为主体,因“青莲”与“清廉”谐音,故赏赐给臣下则希望能为政清廉。而乾隆时期创新了以粉彩描金的品种。

此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精美的纹饰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一直未将此瓶赏赐于他人,足见其喜爱程度。

此瓶通身绘缠枝莲宝相花纹,寓意吉祥完美。瓶腹绘凤凰三只,则是五彩缭绕,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征兆。昭示天下“鸾鸣凤奏,天下太平,吉星高照”。

乾隆粉彩群仙图兽耳大瓶


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纵观清宫的寓意文化,康雍乾三朝可谓集历代之大成,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往往多以谐音、象征为主。本品颇为独特,单色釉表现可谓是对 “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不仅如此,在单色釉的基础上加入吉祥寓意的粉彩装饰,使两者相得益彰,甚是罕见。

此瓶除颈部腹部开光外通体施蓝釉,釉色蓝中泛灰,釉色沉稳,釉层细润,手感极其细腻;釉下暗刻传统纹路清晰可见,有细开片;整器釉色表现出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开光中彩釉群仙人物浑然天成、素雅淡净。

本品造型端庄,考究俊逸。瓶盘口,束颈,两侧饰兽耳;腹部一侧绘“八仙送福”纹饰,八仙齐聚,手持法器,含笑而立。铁拐李从葫芦瓶法器中放飞五只红蝠,寓意 “洪福齐天”。所绘衣饰发带簪环皆描绘细腻,人物神情潇洒自如,形象清秀饱满,极具仙风道骨,吉庆非常。

另侧绘福禄寿三星,东方朔立于松下,高额长须,眉目慈善,青松枝叶如盖,海上琼楼玉宇。景象犹如天上人间,地下仙境,赏心悦目,吉祥喜庆。东方朔为我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

此瓶吉庆装饰题材的运用已臻化境,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不论主题绘画或辅助纹饰均绘制精细无比,寓意吉祥如意,令人观之即可领悟其中寄予的美好祝愿。

整器绘制工丽精细,寓意吉祥,颇具乾隆一朝制瓷之风,且为如此大件之作,实为难得的清代粉彩瓷器精品,陈设堂前,富丽典雅,乃乾隆官窑瓷器的传世名品。

乾隆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每朝皇帝均会主宰百姓的意识。每人的嗜好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所以督造官会根据皇帝的喜好,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引进的先进原料或技术,据此来烧制官窑瓷器,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官窑瓷器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恢复了 “匠籍制度”,窑场常年维持着数以千计的工匠为朝廷烧造瓷器。这些工匠世代相传技艺精湛,或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能工巧匠。

当时由朝廷垄断最重要的原料高岭土、麻仓土,如今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没有了。而烧制青花瓷所需的青料,朝廷也严格管控,民窑难于得到,因此,官窑比同期民窑产品精良百倍。

此器通体黄釉,满绘勾莲宝相花,长颈,口沿一道如意纹,中部旁塑有鎏金象耳,腹作海棠形,开光亦作海棠形,两面均绘西洋母子图,底及内壁施昂贵之绿松釉。

画风是当时欧洲盛行的洛可可式,加以西洋透视法的构图和点彩的阴影画法,在乾隆手中把玩细赏时,就像透视水晶球般,将西洋的景色和人物一瞬间超越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来到乾隆跟前。

乾隆 粉彩黄釉海棠形开光西洋人物象耳长颈扁瓶 尺寸:

口径:4.4×4.6cm

高:33.2cm

足径:8.8×6.8cm

乾隆青花粉彩山水纹柿耳瓶


现存最早下令烧制青花粉彩山水纹柿耳瓶的文字记载见于清史。据《造办处活计档·记事档》载,乾隆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下发一百五十三件瓷样让唐英照样烧造,其中专门叮嘱「青花粉彩山水纹瓶一件,照样烧造要加柿耳」。

本柿耳瓶纹饰以青花和粉彩交相绘制而成,口沿、颈部肩部及足胫分别以青花描绘如意云头、回纹及荷叶;腹部以粉彩绘制山水风景图案。颈部以红色柿果绿叶为主题,其中柿果意与瓶耳相互呼应。

腹部粉彩绘有参天古木、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岩上清泉奔泻,岩下流水潺潺。苍松古朴有力,灵芝、花草点缀其间,整体构图疏朗。画面中山石、树干以褚、黑等彩作画,树叶多绿彩施绘,色彩浓重,苍松翠柏下商贸鼎盛,各种人物姿态各异,全景以静衬动,相互呼应,充满生机,自然逼真。

整器绘工精细流畅、色彩雍容大方,构图之巧妙与典雅之器型浑然一体,寓言吉祥。底部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器工艺精湛,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呈色晶莹艳丽,立体感强。若将此画面展开,犹如一幅清代山水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堪称乾隆时期官窑粉彩标准器。

乾隆 青花粉彩山水纹柿耳瓶 尺寸:

口径:12.2cm

高:34.4cm

足径:10.5cm

乾隆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尊


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生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丰富,工艺繁缛,不惜工本,令人叹为观止。本器在这几方面都足以代表乾隆瓷器的特色。它造型端庄规整,而装饰细节匠心独具。

在此时期造办处这种专门的机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陆续从全国各地招来的工匠不计其数,可谓以乾隆一己之欲网罗天下之英才。

此尊器型硕大,绘画线条流畅细腻,颜色搭配鲜艳。颈部出两瑞兽为耳,纹饰饱满华丽,色彩鲜明亮丽,制作工艺精湛。螭龙铺首,腹部开光,底及内壁施绿松釉,底款双框双行楷书“乾隆年制”蓝料款。

开光处分绘孩童燃爆竹、观鹌鹑、挂灯笼及持戟悬磬图景,热烈喜庆气氛一览无余。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上谕唐英,瓷器图案需与节日民俗关联,如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中秋节用丹桂飘香等。本件器物亦有可能于某佳节为宫廷特别烧制。

本器绘画多了树石草地庭院等背景,更为写实,儿童三五成群,稚态可亲,更富天真烂漫嬉戏热闹之趣,佳节喜庆之感染力尤强;彩瓷上的婴戏图底本或出自当时供奉内廷之宫廷画家金廷标之手。

细观本品,装饰繁简得宜,收放有节,布局简洁明晰,寓意吉庆温馨,堪可体现十全老人乾隆帝之盛世情怀与完美瓷艺,诚为清代御瓷之精绝妙品。

乾隆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尊 尺寸:

口径:13.9cm

高:35.7cm

足径:15.7cm

乾隆粉彩宝蝠纹象耳转心瓶


乾隆帝喜奇好新,大兴精品巧作。唐英出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致力研创奇巧之品,件件均能以悦龙心。在其监督下所制官窑器,塑形、绘饰、施釉、髹彩、烧制,一丝不苟,艺巧技绝,鬼斧神工。

镂空套瓶形饰可谓五花八门。瓷瓶镂空开光,意为从中窥探内瓶绘饰,以达观有限而意无穷之妙。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转心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以粉彩绘制纹饰。转心瓶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颈部绘蝠、馨、勾莲、宝相花等吉祥图案,口沿描金,绘如意云一周,颈外饰折枝宝相花,两侧贴塑施红釉象首,象首雕琢细腻生动。

转心瓶中部为球形,通体绘饰缠枝莲宝相花,并伴以飞翔的数只红蝠。中部饰四幅圆形开光洋彩镂雕对凤纹,瓶颈与内胆相连,在颈部如意纹下与瓶体分离,可自由运转,通过腹部镂空,可窥见内胆之山水纹,别出心裁,彷佛置入幽幽春景之中。

本品集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又透露出皇族的威严,简直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该瓶制作于清王朝最为鼎盛的乾隆时期,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紫金釉凤眼耳香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紫金釉凤眼耳香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