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茶具 > 导航 >

鉴定真品紫砂茶具要学会“四看”

鉴定真品紫砂茶具要学会“四看”

古代瓷器茶具 毛瓷器鉴别真品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2020-03-19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茶具】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几年,玩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紫砂茶具的价格连年攀升,紫砂茶具正成为投资新宠。但是,同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仿品、赝品。因此,如何来鉴定真品紫砂茶具呢?

从原料上来讲,目前的紫砂茶具少量使用真正的紫砂泥料,大部分是类紫砂泥的陶土,区分真正的紫砂泥和类紫砂的陶土的方法如下:

1、看密度。密度不同导致同样体积的紫砂茶具重量不同。矿物中各种氧化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导致烧制的紫砂密度不同,类紫砂的陶土较重,而真正的紫砂泥烧造后内壁结构中会形成团聚体,有气泡,所以密度稍小,上手稍轻。

2、看质感。真正的紫砂泥烧成的茶具犹如豆沙一样,再精细的紫砂看起来仍有半悬浮态的颗粒感,摸上去也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拉手,类紫砂的陶土摸起来有涩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又过于光滑。

3、听声音。紫砂与瓷器不同,不用专门上釉,烧结后表面就会自然形成有附着感的泥门浆体表皮,不漏水但透气,声音传导没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闷,而类紫砂陶土发闷。

4、看款识和铭刻。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作的艺术大师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这同样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从工艺上来说,紫砂茶具制作分全手工茶壶、半手工半模具壶、挡坯壶以及手拉坯壶,同等条件下价位依次递减。识别时,全手工壶从工艺角度看分打身筒和镶身筒,圆壶都是打身筒的工艺,方壶则是利用镶着身筒的方法,就是把几块紫砂泥镶结起来,这两种是紫砂茶具独有的成型工艺。全手工壶线条灵活,有张力,在线条周围有鼓胀感,在壶身内壁把手处可摸到手工接片略微突出的痕迹;半手工壶延续了全手工的特点,但造型相对呆板,张力不足;挡坯壶毫无鼓胀感,呆板;手拉坯壶内壁有明显的一圈圈的同心圆痕迹,外表面有玻璃光泽。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鉴别青白瓷要“四看”


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息,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许多收藏同好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有的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笔者得地理之便,有空常去作坊集中的地方浏览探访,窥到几许“猫腻”,现不避絮叨之嫌,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一、看表釉。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往往过犹不及。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而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画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还有少数作坊采用酸蚀手段去光,结果轻者手感滞涩,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察觉。

二、看胎质。众多书籍和专著介绍宋代青白瓷的胎质,都说是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高,这只是相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工艺水平而言,它与现今瓷器胎质的洁白坚致细腻和瓷化程度相比较,不能类同。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胎质,其实以淡淡的糙米黄和浅灰白为多,由于当时还没有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才发明),胎质比不上现代瓷器坚密,这从残器的剖面可以观察领悟,严重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孔隙。另外,宋时瓷土采用碓、碾粉碎,人工淘炼,坯土不可能十分精细。很多器物的露胎处(尤其是器底)会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制的青白瓷,胎质雪白光滑,十分坚挺,这一点是很容易辨别的。为了掩人耳目,有的作坊采取在瓷土中掺入微量的色土和细沙粒,以改变胎质颜色和结构;有的则在成品瓷的露胎处,抹上黄土或黑泥,以充出土之器。这些只要稍具常识,即可“捉襟见肘”。

三、看底足。从传世器物和出土标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采用芒口覆烧、涩圈叠烧和垫饼置烧三种方法,当代仿品均采用之。前两种因为芒口和涩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质的知识,是不难识别的。而垫饼置烧,有不少人却真伪不辨。需要注意的是,真品的垫饼痕呈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且深浅不一,而仿品实际上并非用垫饼置烧,而是在匣钵中(有的甚至不用匣钵,直接在气窑中裸烧)烧出成瓷后,再人工采用釉料、颜料以及杂料做出饼痕,这种“饼痕”颜色为黄黑色或酱色,特别的深,甚至高出器底,与真品饼痕自然渗出吸附明显不相同。有的更简单,用淡淡的黄色浆水或黄泥涂满器底,以“丑”遮“俊”。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有圈足的器物,足根无釉,器底满釉却有饼痕;有的既有饼痕,又有支钉痕,根本不符窑艺,仿制者一知半解,“狗尾续貂”,自露马脚。

四、看器型。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演变规律与特征。现代作坊中生产的青白瓷,大多数是按照正式出版物的图谱或存世品进行仿制,但那毕竟是仿品,具备一定常识还是容易鉴别的。让人较为头痛的是少数似是而非的器型,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一藏友购得一只青白瓷塔式盖罐,晶莹透亮的色泽、冰裂如砌石般的开片(深埋土层形成的典型特征)、白中微黄的胎质、罐内壁粗拙的胎泥连接条疤、平底垫烧的褐黄色饼痕、外壁刻花低凹处积釉呈淡淡的湖青色,都不是现代仿品所能企及的,这些均为“开门”的宋代青白瓷特征。然而,此罐却是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这是因为:在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浙江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等,都曾经生产过塔式盖罐,从出土和存世的器物看,塔式盖罐的罐身一般都为长体形,配上高高的塔盖,比例十分协调;圆体的罐子,其盖一般为扁圆形,有齐边的,有花边的(如荷叶形);有的有钮,有的无钮。而藏友的这只罐,罐身高9cm,腹径10cm,基本上呈圆形;而塔盖高7.5cm,差不多与罐身的高度相接近,上下比例不适当,看起来很别扭。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罐身和罐盖的青釉虽然都有开片,但开片的纹路并不相同,而一器物深埋于同一土层中,却形成两种不同纹片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将作何解释呢?我认为,这应该是同一地点出土的两件器物张冠李戴了:圆罐身存盖破,塔盖罐身碎盖存,它们重见天日后,被人为地搭配在一起了,因此,此罐应算作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

当然,除了上述四个方面,还有宋代与元代、湖田窑与其他窑口、装饰技法以及窑艺等方面,需要比较区别的地方还很多,古瓷收藏爱好者要努力通过实践加以掌握。比如宋代青白瓷的胎壁,普遍比元代的要薄,佳器几近脱胎。如宋代青白瓷刻折枝莲纹碗,器高6.5cm,口径17cm,口沿厚只有1毫米强,圈足厚只有2毫米。纹饰刀法恣肆,线条流畅,疏朗空灵,迎光照之,两朵折枝莲花透亮美奂。器口包银,由于年代久远,包银已氧蚀发黑剥落,多处有灰白或绿色锈斑。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刀刻纹饰,刻轻纹饰不显,刻重则坯破胎废,可用宋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言:“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而仿制的薄胎青白瓷,虽然胎体也薄,有的甚至可以薄到半毫米,但采用的是现代制模灌浆法,与宋时手工拉坯成型的器物截然两样,显得规整、匠气、呆板,缺乏灵性与韵致。同时,仿制薄胎青白瓷,其装饰只能是印花或划花,绝无刻花,因为能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刻花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代瓷工岂能望其项背?

细数紫砂茶具鉴定新法


一看,真紫砂茶具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紫砂颗粒) 。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茶具色泽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内壁也没有放射状线(这叫“推墙刮底”工艺)。正品紫砂茶具除了壶底款,盖款,还有把款的印章。

二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 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 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 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瓷器转动的时候手感发 涩。这些区别都和第二条所说的分子物理结构原因一样。

四听,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 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 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但是 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 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 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 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六试水,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然后没多 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这个与紫砂多孔的物理结构有关,紫砂具有 2%的吸水性。但是水浇在 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显隆起的水珠滞留,直到最后风干。

最后,对于“一壶一茶”的传说是否有必要效法?我认为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完全没 有必要。每次用茶后,只要把壶洗干净,完全可以一壶多茶而不串味,还很经济实用。喝茶 主要喝的是健康和口感,紫砂壶具有其他材质茶壶不具有的透气性和纯天然矿石,这才是它的根本。

紫砂茶具or陶瓷茶具?


茶具知识介绍,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下面有小编为您介绍茶具知识。

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典雅精美,气质独特,自明朝正德年间以来已有500年历史,而以江苏宜兴出品最负盛名。

紫砂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用它沏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使用较长时间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是光亮照人。因此在选购紫砂壶时,凡经打磨抛光、上蜡、擦油而光亮的多为新壶,正宗的紫砂茶具是干净整洁,经一段时间使用才生光泽。仅一件紫砂壶就要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当然,这样纯手工完成的艺术品价格也不斐,目前市场上有三四万元一把的紫砂壶,最便宜的有一二百元一套紫砂茶具,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细腻敦厚的陶瓷茶具

陶瓷茶具在茶具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价格适中而更多地流行于寻常百姓家。具体可分为青瓷茶具、精陶茶具、彩陶茶具等等。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有的宛若碧峰翠色,有的犹如一湖春水,再加上茶具独特的造型,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除了运用传统的浮雕、暗刻等工艺手法,釉色上也有娇嫩明润的颜色。而精陶茶具则多洁白无瑕、华丽精致,属于陶瓷新品,兼有陶和瓷的特点。精陶茶具色彩和谐悦目,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光彩照人、异常精美。至于彩陶茶具则釉色润厚、绚丽多彩,颜色十分丰富且纯正,观之赏心悦目、乐趣无穷。

陶瓷茶具有一壶四碗一套的,也有一壶六碗一套的,有的还配有托盘。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的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比较实用。市场上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陶瓷茶具的特点,传热较慢,保温适中,与茶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沏出的茶有较好的色、香、味,而且此类茶具一般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宜兴的紫砂壶是陶器中的珍品,造型雅致、古朴,用来泡茶,香味特别醇郁,色泽格外澄洁,久置也不易走茶味。

瓷器收藏要学会综合辨别真假


收藏古代瓷器,最紧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辨别真伪。当不同水平的藏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角度、参之以各自不同的经验体会,对同一藏品进行真伪优劣判断时,难免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顶牛”现象。这是正常的。然而正象条条大路通北京一样,对同一器物(收藏品)真伪的认定结论必须只有一个。真就是真,伪就是伪(换旧底的,后加彩的一般视其为伪)。之所以发生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情况。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以片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故而陷入种种误区。

例如,偏执于器型特征,以为玉壁底足,唇状口沿,约45℃角斜壁的白碗,就一定是唐代邢窑的产品,而完全乎略了胎质、釉质等方面的特征,结果很可能是此碗仅仅仿了唐邢窑的器形,而脂釉方面的特征却清楚地告诉我们它是21世纪的新生儿。

又如,偏执于器物的纹饰特征,以为莲花瓣外廓留白,葫芦形叶子,图案花纹密布,层次较多,凡有这般纹饰的就一定是元代的,却忽略了器型、胎釉方面的特征,其结果也很可能是将白棉花贴在眉上、唇上、下巴上的小男孩认成了古稀老头。

上述的例子说明,对古代瓷器进行断代辨伪,也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具体器物要做客观的全面的分析。换句话说,面对几百年、上千年的先人遗物,无论是传世还是出土的,一定要来一番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研究,去伪存真,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要知道,个别虽然反映一般,但不能代替一般,局部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但不能代替整体。一部分明永乐朝的青花器口沿施酱褐色釉,不等于所有明永乐朝的青花器口沿都有酱褐色釉,反过来说,一般也不能等同于个别,整体不能等同于局部。明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胎釉结合处一般都有火石红,但不等于明代所有青花瓷都有火石红,个别贴土淘洗精细的青花瓷就看不见火石红。

所以,我们研究古陶瓷,尤其是对它进行断代辨伪时,必须学会并且善于运用系统、整体的综合分析方法,要把器物的胎质、釉色、纹饰绘制手法、特点、器型、圈足等诸方面综合起来分析,从整体上得出正确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交不合理学费,及早迈入神秘迷人的古陶瓷鉴藏之门。

投资收藏紫砂茶具:针对不同阶层要量力而为


宜兴的紫砂陶艺,产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较之于其他的手工技艺,紫砂陶艺最鲜明的特征是:它采用一种稀有的、神奇的泥料,不借助任何模具,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徒手创制茶具。这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催生的结果必然是:每一把壶都是独一无二的。大量的文史资料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郑板桥、李笠翁、董其昌等,都是爱茶之人。许许多多的达官政要,如乾隆皇帝弘历、两江总督张之洞、民国主席林森、考试院长于右任等,也都是爱壶之人。要说当代的爱壶之人,那可就没法说了。小编只能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什么许多人都爱紫砂壶呢?小编的体会是:如果你以壶为友,你的性情可以得到陶冶,人品可以得到修炼。如果你以壶为友,你的精神可以得到升华、心灵可以得到抚慰。紫砂壶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可以将你喜欢的诗句、书法、绘画、印章附作在上面。一把有文化的紫砂壶,可以给你的心灵以慰藉。让人忍不住的去欣赏她,去赞美她,引得众多阶层的人去收藏紫砂茶具。在此,瓷库中国专家建议:投资需要量力而为,针对不同阶层要看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方面和水平,这样才能把握的真,心理踏实。

不同阶层投资收藏紫砂茶具之一:对于收入较高、有较丰富收藏经验的高端壶友,专家建议多关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壶作品。目前国内健在的大师级紫砂壶工艺师只有10人左右,每位大师每年一般只制作十几把紫砂壶,通常一壶难求,价格攀升相对较快。这些大师的紫砂壶一般在十万元到数十万元之间,收藏他们的作品既不会面临过大的资金压力,在艺术和价值上又能有较可观的升值潜力,可谓一举两得。“健在大师的作品比已故大师的作品更容易辨别真伪,收藏风险低。对于高层次的壶友来说,挑选大师作品要注重少而精,着重收藏他们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作品就可以了,并不是越多越好。”

不同阶层投资收藏紫砂茶具之二:对于中等偏高收入的壶友,可多关注高级工艺师的紫砂壶作品,比如何忍群、王福君、李霓等。若干年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可能步入大师的行列,是指日可待的“潜力股”。目前,多数高级工艺师的紫砂壶作品都在万元以下,升值空间很大。而且这些高级工艺师大多正值壮年、师从名师,不仅做壶选用的泥料传统纯正,还有着比较前沿的创作理念,作品有可能成为引领业内潮流的标杆。

不同阶层投资收藏紫砂茶具之三:而对于对壶有一定了解、又需要进一步把玩的初级收藏者,建议多关注有潜力的工艺美术师或助理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此类壶有一定的工艺水平,而且价格不会太高,价位约在数百元到上千元。制壶工艺师职称考评每5年一次,当前一些职称为助理工艺师、工艺师的制壶艺人,他们的茶具,茶杯作品具有很大升值潜力。因为5年后,他们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职称,而职称一高,作品售价也水涨船高。

此外,对于还不太懂得辨别泥料质量、深层制壶工艺的初级收藏者,建议最好到信誉资质好、经营时间长的茶具店中选购紫砂壶,这样不容易吃亏。

华夏酒报:“四看一品”鉴定老酒“真身”


老酒收藏因人而异,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爱好及诸多因素差异而选择。但是,对于藏品的真假,恐怕并非所有的收藏人都能鉴定出来。下面,就简单地给藏友们介绍几种鉴别的方法。

老酒的品相保真鉴定要求做到:一看封口——封口是否破败不堪、爆裂无形、看密封完好无损还是有松动现象、有无人为做旧的痕迹。

二看酒标——酒瓶上的标准酒标,视瓶体而定,应含有:盖标、颈标、大标、底标。除了有木制或塑料瓶塞之外。至少还有颈标和大标(腰间大标),没有商标的白版酒是近年才流行的内招性质的酒,一般不是老酒。

三看容量——老酒收藏一般都有15年以上的历史,有的多达20年—3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贮存,即使收藏条件良好,但由于酒瓶的封口问题或陶瓷酒瓶烧制温度达不到瓷质化,造成有微小空隙,滴跑渗漏、挥发等现象是难免的,这时瓶装酒的容量与标识上的容量就有了差距。而玻璃酒瓶只要封口好,酒体挥发就降低了。

四品酒质——打开瓶盖,细细品酌,如果封口有问题,酒中乙醇和香精等成分肯定会有挥发,此状态的老酒,其状态会大打折扣。但如果酒瓶的材质优良,封口完好无损,贮存酒的自然条件(如避光、室温、通风等)达标时,就能保证酒的品质口感无异味,适宜人的饮用。这里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看包装——正规酒产品出厂时都有大小盒包装,看完酒瓶上的载体元素后,最后就要看小盒包装了,第一要有包装,第二要完整洁净,广告画面字迹要清晰,并能够流露出当年的包装特色,给人以真实可信和美的享受。

通过以上“四看一品”,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的“望闻问切”,综合分析和判断出酒的品质。要特别强调保真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定品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质、定价值就不难了。

紫砂茶具又成收藏热点


收藏热由来已久,其中也不乏大量的投资者。近来,紫砂茶具又成了收藏热点。紫砂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

自2010年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高价创下世界纪录之后,今年又有几件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拍出千万元的天价,带动其它的紫砂壶名家作品也水涨船高。眼下宁波玩壶的人越来越多,不但紫砂壶专营店增多,很多茶叶专卖店也开辟了紫砂专区。随着紫砂壶的价格连年攀升,紫砂壶正成为投资新宠。

在紫砂壶的主力支撑下,今年茶具收藏大盘整体升温。从前一直充当配角的茶具,已经摇身变为拍场主角。

谈到茶具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宜兴紫砂壶。然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宁波也曾经出产过紫砂名器。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有“清朝王羲之”之称的浙东书风开创者梅调鼎出于个人爱好,在慈城林家大院内创办了浙宁玉成窑,任伯年等一些上海文化名人也曾参与其中。玉成窑存世的时间很短,不过两三年时间,但它在中国紫砂壶制作史上却是公认的文人壶的代表。在一些宁波的资深藏家看来,玉成窑的造型比宜兴紫砂壶更富创意和时尚,其材料常用段泥、紫泥和清水泥,且常在外面涂上一层粉化妆土,这样刻出来的纹饰会更显眼。

国宝“曜变天目”茶盏现舟山 是否真品待鉴定


这件是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曜变天目”盏

网友“走向远古”爆料:自己再次收藏到失传九百年的国宝“曜变天目”茶盏。

网友“走向远古”叫王东辉,是舟山的一位收藏家。王东辉证实“曜变天目盏”就是他发现的,具体是真是假还有待专家近一步鉴定。

据史书记载;“斗茶”的倡导者宋徽宗皇帝,曾在皇宫内苑太清楼宴请“斗茶”鼻祖蔡京。在这场“天子”之邀的盛宴上,精于品茶的蔡京被赐饮“汴京三绝”——惠山泉、建溪异毫盏、北苑新贡太平嘉瑞茶。受宠若惊的蔡京,专门撰文《太清楼特宴记》录下此殊荣。其中的“建溪异毫盏”就是现在的“曜变天目盏”。

据说这种花纹的茶盏烧制出的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所以它在宋代数量就很少,烧成之后专供皇帝使用。宋代的时候流行白茶,用这种盏泡茶非常漂亮,当黑,白,蓝,银四色再加上阳光的照耀时,其景可用雾霭蒸腾,宝光笼罩,如入仙境来形容。然而之后“建溪异毫盏”却整整湮没了近八百年,直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的《陶雅》成书,才记下了有关建窑茶盏的重大发现。

王东辉说;“曜变天目盏”在我国目前只存世一件,在安徽“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记者随后向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求证,馆长王红五先生介绍说,该馆的确有一件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收藏家丁振仰先生从运河边收购后,捐赠给当时的淮北博物馆的。现在全世界对“曜变天目盏”的仿制上水平都还比较低,只停留在表象的仿制,其纹饰都是二次添加,和真品一次入窑烧成在形成原理和纹饰结构上完全不同。

“曜变天目盏”作为当时的顶级茶具,也是茶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标志物,在我国瓷器和茶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如果王东辉手中的“曜变天目盏”是真品的话,无疑是一件重大发现。

下周记者将继续关注,并前往舟山与专家一起进行鉴定。是真是假,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