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 导航 >

皇冠血统 见证不一样的欧洲瓷器

皇冠血统 见证不一样的欧洲瓷器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古代欧洲瓷器 古代中国瓷器欧洲

2020-03-19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以往我们很少有人对欧洲顶级瓷器有所了解,但随着这两年欧洲这些顶级的品牌陆续进驻北京,越来越多的人痴迷收藏欧洲顶级瓷器了。这其实是个一举三得的事情,既可以使用,又可以当摆设来欣赏,有的产品还能升值,何乐而不为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欧洲的“奢瓷”早就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它们最高端的产品是皇室专用的;它们限量版的产品早就进入了博物馆……在收藏家眼中,它们的升值潜力不亚于古董和名画;在FANS眼中,它们的价值决不低于豪宅和名车……

无可比拟的传统手工

顶级瓷器之所以昂贵,除了用料讲究,身份高贵外,工匠们纯手工的世袭工艺,也极为关键。它就像独家配方,秘而不宣。特别是一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瓷塑和瓷偶,它繁复的工序如同天方夜谭,需要一个工匠连续工作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手工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可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倾注了人类特殊的情感。

不过,现在很多著名“奢瓷”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开始为现代生活创造全新的题材,它们往往会联合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师为其设计产品,给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就像来自西班牙的雅致瓷器,起初,它仅限于对历史的阐释。不久以后,雅致三兄弟制作出首批自成风格的作品,将新浪漫主义的怀旧与流行风格互相融合,从而产生了雅致作品,广受世人赞赏。

作为西班牙的第三大奢侈品牌,雅致的作品无一不是珍藏家的最爱。西班牙冈萨雷斯?马蒂瓦伦西亚国家陶瓷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传统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高地博物馆等都将其作为收藏品,而其最出名的FANS,莫过于肌肉猛男史泰龙和拉丁美女詹尼佛 ? 洛佩兹了。

高贵的皇族血统

瓷器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16至18世纪时,欧洲皇室贵族对瓷器的狂热达到了极限,这也促生了欧洲瓷器。

18世纪,伯特格发明了瓷器。他本来在柏林专研炼金术,后来被阮囊羞涩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抓去炼金,以解决财务危机。深怕炼金不成,人头不保的伯特格,匆忙逃到萨克森的威腾堡。无奈当地财富捉襟见肘的选帝侯奥古斯都所需要的,正是一位逃亡的炼金师。伯特格在其他监工的劝勉下,着手他感兴趣的陶瓷制作,终于在1708年,发明欧洲白瓷。

由于瓷器在欧洲十分珍贵,因此从事瓷器生产的家族都有很高的荣耀,而且大都能延续至今。比如英国的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1887年,它的创始人汉瑞?道尔顿成为第一位被授予骑士爵位的瓷器艺人;1984年,它成为第一个被带入太空的瓷器(“发现号”宇宙飞船)。其他诸如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匈牙利的赫伦(Herend)、德国的罗森泰尔(Rosenthal)等古老品牌,都是带有浓厚皇家色彩的御用“瓷厂”,曾受到维多利亚女皇、拿破仑钦点选用,并与皇室结下不解之缘。

品质绝佳的骨质瓷

除了从中国学习传统工艺,欧洲瓷器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骨瓷”,被称为英国陶瓷之父的研制者Josiah Wedgwood,据说还与大发明家爱迪生有着亲缘关系。“骨瓷”从1765年开始成为英国王室用瓷,被封为“皇后御用陶器”。

到19世纪初,历经了上千次的试验后,历史上第一只“骨瓷”餐具在Josiah Wedgwood手中诞生了。因为原料里加入了50%的动物骨粉,这种瓷不但看上去晶莹、透明,同时恒温效果比一般瓷器更好,质地还很坚硬。1857年,英国的使臣将这种瓷器第一次带到中国,竟也引来了一片赞叹之声。“骨瓷”的品质到底有多好?有人做过试验,四只咖啡杯竟能托起一辆轿车。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谁说定窑只有白釉瓷器,其它颜色釉瓷枕一样很美


谁说定窑只有白釉瓷器,其它颜色釉一样很美,只是白瓷天下白的定窑太出名了,导致我们一些藏友被迷惑了,定窑白瓷孩儿瓷是国宝大家都知道,样子收藏分享几件定窑不同釉色瓷枕,让大家对定窑瓷器有更全面的了解。

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

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高14.7厘米 长31.5 宽23.3厘米,瓷枕略呈椭圆形 ,枕面前 低后高,两端翘起,出短檐。直壁,平底,底有两气孔。枕面剔荷叶及盛开荷花,一只鸭悠游于荷花丛中,篦划叶脉及羽毛纹。侧壁饰炫纹及草叶纹。胎较粗,灰白色,施化妆土。全器施翠绿釉,底露胎,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瓷器。

定窑白釉卧狮枕

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 长18.2厘米 宽9.5厘米 。瓷器胎质较细, 白釉泛黄。采用雕刻与印花技法。枕体为一伏卧的狮子,头部高,尾部低。枕面为弧形的狮背,狮头扭附于前爪之上。狮胡须修长,头后鬃毛弯曲,高鼻,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目,尾毛贴于后肢上。平底无釉。

定窑黑卧狮枕

定窑黑卧狮枕高12.5厘米 长24厘米 宽18.3厘米,瓷枕形椭圆,枕面前低后高,两侧翘起,中间下凹,周边出短檐,枕面划二道弦纹。枕体为一伏卧的狮子,两眼圆睁,大鼻张口,四肢和尾部只有大致轮廓。

一起见证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传奇故事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在元朝,跟着国内外交易的发展需要,制瓷业较宋朝有了很大的前进,其表现为青花瓷的遍及呈现和趋于老练。元青花以景德镇为代表,拓荒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元青花这个我国陶瓷史上的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共同的魅力风行国际。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元青花――我国陶瓷史上充溢传奇色彩的瓷器种类,由于制造精巧、历史悠久、存世稀疏而无价之宝。作为蒙元文明的发祥地,内蒙古民间存有许多精巧的元青花珍品,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导致大家的重视。5月31日开馆的内蒙古元瓷博物馆,是展现蒙晋民间传世元青花的窗口,馆藏27件元青花个个精巧富丽,令人拍案叫绝。这些稀世之珍开放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向大家昭示着永久灿烂的蒙元文明。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在中华5000年灿烂文明中,瓷器作为艺术品的尖端商品,一直是一切我国艺术品中最具保藏价值的。目前,国际艺术品拍卖报价排行榜上,前三甲都是瓷器,而元青花则位列榜首。2003年纽约朵尔拍卖行拍出一件元青花朝圣龙纹带系扁壶,成交价为583.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20万元,变成当年的瓷器榜首高价。然而这个纪录很快被打破了,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出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成交价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变成全国际我国艺术品中的最高价,这个依照当天金价能够换回2吨黄金的元青花大罐登时变成传奇。而同年12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另一件“锦香亭”元青花大罐,因为曾破损修补过,所以成交价未破纪录,可是也拍出了4716万港币的高价。跟着元青花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不断升温,这个沉寂多年的艺术奇葩逐渐导致世人留意。元代国祚极短,在不及百年的历史中,却因创烧青花、釉里红瓷器,而在我国陶瓷史上奠定了不行撼动的位置。

欧洲瓷器收藏指南


从16世纪起,欧洲航海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来自东方各国的珍贵文物,源源不断地运至欧洲各国,尤其是光润柔美的硬质瓷器,更为王公贵族所珍爱,致使瓷器的价值超过了黄金,瓷器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但是,制瓷技术相当复杂,要想成功绝非易事。然而终于被一位从未接触过制陶业的逃亡炼金术师发明了欧洲瓷器。他就是约翰·弗里德里西·伯特格尔(1682~1719)。伯特格尔于1709年3月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

接下来的五十年,欧洲的瓷器中心转移到德国Meissen地区,而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也成为了目前收藏家所寻觅的珍品,为十八世纪三十年代Meissen地区制作的茶壶,其在2000年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中以1540英镑成交,是当时Meissen地区茶壶中的精品,其制作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相比前面的一个茶壶,其在绘画工艺上更加讲究,因而其在2000年的拍卖中以14300英镑成交。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制瓷业的中心从Meissen转移到法国,当时法国的Sesvres瓷器厂是欧洲著名瓷器生产中心。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瓷器工业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英国。英国的普利茅斯、切尔西等地因形成大规模的生产瓷器而闻名。当时的欧洲瓷器生产基地的变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是欧洲瓷器从软瓷向硬瓷发展的标志:从1709年以后,虽然欧洲已能仿制中国德化白釉瓷和孔雀釉瓷,但火度较低,仍属软瓷。而当时英国就是在十八世纪通过仿造中国的德化瓷而发展出硬瓷。

到了十九世纪的下半叶,当时英国的瓷器已经开始逐渐由生活用品转换到装饰用途,在1851年伦敦举行的瓷器展览会上,英国的瓷器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变化。而这一时期,欧洲其他各国的装饰瓷器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广大中国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欧洲瓷器似乎是一个陌生的收藏领域,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瓷器的影子,特别是德化瓷的影响,而在2000年11月17日至25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瓷器拍卖———“泰兴号”船载瓷器拍卖中就有大量明代的德化瓷珍品,全部的成交额达到了1100多万美元。右上图为明代德化瓷最著名瓷圣何朝宗大师的作品《观音渡海》。因此对于有实力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妨花点时间收集一些早期的欧洲的瓷器,其回报一定不菲。

收藏品与"稀世古瓷"几乎一样 西安藏家期待鉴宝


这套古瓷和报道中的那套几乎一模一样。

大连一市民家中收藏的一套瓷壶,很有可能是五代时期柴窑的古瓷,“如果确实如此,它将是迄今为止面世的唯一一件柴窑瓷器,也将填补我国青瓷史的空白”。当天下午,西安市民肖先生打来热线反映,自己也收藏着一套同样的古瓷,希望能确认一下该古瓷的价值。

昨日上午,记者在钟楼附近见到了肖先生及他收藏的这套古瓷。古瓷分为瓷壶和瓷碗两部分,呈浅绿色,有暗纹,壶盖的上方是一尊卧式坐狮,瓷碗的碗口直径有15厘米左右,形似莲花,共7片莲花瓣。从外形上看,肖先生收藏的这套瓷壶和报纸上刊登的那套瓷壶几乎一模一样。

据肖先生介绍,这套瓷壶是他十几年前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当时花了几千元,自己一直认为这是一套宋瓷,因为很喜欢,所以收藏至今。直到9月6日,肖先生看到《西安晚报》上刊登的《家藏稀世古瓷“身世成谜”疑是五代柴窑古瓷》新闻后,发现自己收藏的这套古瓷和报道中的看上去一模一样,很可能是五代柴窑古瓷,具有重大意义,于是将这套宝贝拿出来,希望有关专家能给它验明正身。

特殊历史的见证——文革瓷的收藏


近来,收藏市场上,“7501”毛瓷屡拍高价,备受追捧。而在鉴宝活动中,文革时期烧制的毛主席瓷像也是价格不断攀升。文革瓷因它特殊的历史特征而成为了收藏界的宠儿。

“文革”时期,我国陶瓷生产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瓷器也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文革”瓷器,因其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有着较大的区别,“文革”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黄,而且它的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也极其精良。

“奇葩艺术网3v4CygKY“”“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从瓷质来看,“文革”瓷又分陶瓷和搪瓷。“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圣地图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

文革瓷器品种繁多,最主要的“角色”,当然是毛泽东,还有革命样板戏、工农兵、乒乓外交、太平天国英雄等等。有位资深藏友专门将毛泽东曾大力赞扬的白求恩大夫、赤脚医生、针刺麻醉等构成了他“文革瓷器”收藏专题中的一个小专题。

现在时而想想收藏界的起起伏伏,不禁令人感慨时光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三十年前,“文革”瓷器遍地都是,人们只把它当做日常用品,现在作为特殊历史年代见证的“文革”瓷器以其巨大的收藏升值价值而引导众藏友蜂拥而至、竞相够藏。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 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有关专家总结出依款断年代应掌握的几条规则:带有皇家徽章的印款一般始于19、20世纪;带有图案名称的印款始自1810年;所有在公司名称或词首字母后带有“Ltd.”(有限公司)的英文款记必定晚于1855年;带有“商标”一词则表明器物制造日期在1862年商标法颁布之后;在公司名称或商标中含有“Royal”皇家 一词,意味着属19世纪后半叶或20世纪产品;1891年美国开始实行麦肯利关税法,要求所有进口陶瓷标明原产国,后为避免混淆又加上了“……制造”字样;带有“Bone China”(骨瓷)和“English Bone China”(英国骨瓷)等字样的瓷器表示为20世纪产品。

2、瓷款种类

欧洲瓷款种类多样,从制款方式看,大致有以下几种:1、用锐器将款记刻在未烧瓷胎上,19世纪前多为手工雕刻,一种呈细线,另一种为一侧带坡度的明显刻槽,呈现犁田般的自然效果。这类款记一般用于小型陶瓷工作室。2、像“Wedgwood”(韦奇伍德)等著名瓷款,则用金属印或木戳盖款于未烧瓷胎上,显出机械盖印的匀称;3、名字或姓名首字母组成的文字款记多为手绘,分釉上和釉下。所绘款记多为钴蓝,因这种氧化物最耐高温;4、19世纪很多款记从雕刻铜板转印到瓷器上,用颜料覆于铜板将图案印到薄纸上,再贴花转印到瓷器表面,可为釉下也可为釉上,若器物主体图纹为釉下蓝,款记一般也为釉下蓝。

款记除有釉下、釉上之分,还有同一器物釉下和釉上款记并用的情形。欧洲名窑出产的古瓷,款记多为釉下施彩,如迈森的釉下蓝剑款记。在欧洲发明硬质瓷后的一百年或一百多年里(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瓷胎上仅有铁红和钴蓝两种颜料经得起高温焙烧,而后者更为流行,所以大多数欧洲瓷器的款记为釉下钴蓝。但也有例外,19世纪晚期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的一些瓷艺工坊制作的瓷器,款记比较特别。很多工坊主为著名艺术家,他们从其他瓷厂购得瓷器坯料,进行绘画或浮雕创作。这些坯料大多带有瓷厂标记,他们先用金色釉料罩上,再在釉上标示自己的款记,通常为蓝色王冠。

当然,有些厂家的做法与德累斯顿瓷艺家不同,对制胎和装饰在不同地方完成的器物,一般用两个款记进行标注:一为釉下彩,标明制胎厂家,另一为釉上彩,表明装饰者。例如,著名的法国哈维兰瓷器同时拥有绿色釉下款记“Haviland France”和红色装饰者标记“Haviland & Co. Limoges”(见图二)。这种情况表明,双款瓷器是在同一工厂的不同生产车间完成制作的。

与厂家款记标在一起的,还常有刻上或印上的纹饰号码(pattern number),以及成套器物的分序号等。纹饰号码代表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器物在瓷厂纹饰目录中的位置。19世纪30、40年代,纹饰名称开始出现在批量生产的转印花器物上,在没有工厂款记的情况下,同样能帮助识辨器物。有时也会有绘画师个人记号出现,这种记号与器物上出现的画家签名作用不同,主要便于厂家计算画师工作量支付报酬。在英国,这种标记则特别用于带有纹饰号码的餐桌用具。

另外,还有些瓷器款记既不代表制造厂家或瓷器工坊,也不代表装饰者,而是代表零售商或批发商。有时,一些大进口商会向瓷厂提出特殊要求,将订购的瓷器标上本国销售商名款,以便创立良好的销售信誉。这类情形可从法国销往美国的哈维兰瓷器上看到,有些器物带有美国本地零售商的标记,如达拉斯市的“山格兄弟”标记,奥克拉霍玛市的“TX”标记或“W. J. Petee &Co”标记等。

从瓷款图纹看,造型各异,丰富多彩。有单个字母款记,如带有特体字母“A”(中间短横向下呈尖形)的瓷器,为英国伦敦斯塔福德郡博瓷器工厂1747-1776年所产,器型仿造中国、日本和迈森瓷器,洛可可装饰风格;有普通的姓名首字母款记,也有花押首字母款记,如上面提到的迈森厂花押“AR”款记;有手写体姓名和个性化签名款记,也有字母配特定图纹款记。这些特定图纹有王冠、盾、锚、漩涡饰、几何形、星形、十字形、鸟类、动物、鱼类、植物、树木、花草、建筑、罐陶、舟船、人物、旗帜、钟铃、地球仪、翅膀以及其他混合物等。王冠标记如英国王冠德比瓷厂的款记;动物标记如德国阿尔特瓦沙瓷厂的鹰纹款记;帝王徽章标记如德国霍切斯特瓷厂的选帝侯车轮标志。也有以制瓷工具作为款记图形的,像匈牙利海林德瓷厂的交叉画笔标志。还有被称为英国斯塔福德郡风格的款记,主要融合了英国皇家纹章图案,这在19、20世纪的英国瓷厂中比较常见。

不同厂家,款记自然不同,但同一瓷厂,因不同时期,不同管理者,瓷款也会有所变化。拿迈森瓷器来说,从1720年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几种瓷款的变化。近年,瓷厂曾烧制一套盘面为不同年代瓷款标志的白釉小碟,深受收藏者欢迎。

3、瓷款仿造及瓷款识别

一般而言,厂家名气越大,其产品款记越有可能被仿造。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欧洲最声名显赫的瓷厂,一度也曾靠仿造他人瓷器起家。例如,18世纪迈森瓷厂制作的带有东方人物图案的瓷器,干脆就仿造中国或日本瓷器的款记。19世纪德累斯顿很有名气的艺术家赫勒纳·沃尔夫松(Helena Wolfsohn)等人,也是仿效迈森瓷器进行装饰,甚至因擅用迈森皇家瓷厂款记而遭起诉。当然,在今天由赫勒纳·沃尔夫松仿制的带有花押“AR”款文的瓷器仍有很高收藏价值。有意思的是,当年德累斯顿热衷于仿造迈森,而在过去的100年里,德累斯顿的作品又被其他地方仿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18世纪前半期的迈森瓷器值得信赖,因为早在1720年迈森瓷厂就通过特殊标记,向顾客作出产品信誉保证。仿造款记的瓷厂大多建于19世纪,因为当时新富们发现了瓷器的收藏价值,这与18世纪极其昂贵的瓷器只属贵族阶层特有截然不同。随着瓷厂越建越多,瓷器款记显得更为重要。较之手工描绘的款记,刻印或盖印的款记模仿得要少一些,因为手工绘制的款记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

目前,在国内鉴定欧洲瓷器价值,除观其胎质、釉色和装饰外,主要依据瓷款辨别厂家和年代。由于国人历来轻洋瓷,所以市场上除发现有仿制粗糙的荷兰代尔夫特瓷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外,尚未发现有专门仿造欧洲古瓷的。因此,一般根据款记而识别欧洲古瓷的年代和厂家的方法比较可靠。

要想掌握辨别欧洲瓷厂标志的技巧,首先要全面了解瓷款,可以借助这方面的专门出版物,也可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几百年来,欧洲大小瓷厂数以千计,各种瓷器款记数量颇为可观,专门介绍和研究瓷款的书籍也不少,笔者所知年代较早的有1930年洛杉矶波登出版社出版的威廉姆·切弗斯《欧洲和东方陶瓷上的标记和花押文字》。近年的有1997年美国阿特格兰出版社出版的罗伯特·朗特金《1710年以来的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器款记》,收集了3300个瓷器款记和1300家瓷厂和装饰者,并收录650个容易与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厂混淆的美国及欧陆瓷厂的款记。2003年伦敦拜瑞和简金斯出版社出版的乔弗瑞·戈登《英国陶瓷款记百科全书》,则收集了4516条从1650年至今的陶瓷厂家款记和详细资料。笔者曾用过一本英国出版的瓷器款记手册,虽所录款记并非最多,但按类区分排列的编撰方法,查找方便实用。

4、依款识器实例二则

曾有国内藏者来信或来电咨询英国瓷器款记,据其描述,我查找了有关瓷款资料,认为像位于英国斯塔福德郡汉雷镇的JOHNSON BROS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建于1883年,现已归入英国著名的韦奇伍德公司。这家瓷器公司的款记有几种:“JOHNSON BROS”字样上有王冠图案,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自1913年以来使用;王冠上有“ROYAL IRONSTONE CHINA”字样,下有卵形盾徽,左右各立狮子和独角兽相守盾徽,并有“JOHNSON BROS ENGLAND”字样的款记,为1883-1913年使用。而藏者询问的王冠上有“ROYAL SEMI PORCELAIN”字样,下方有“JOHNSON BROS”字样的横幅旗标,旗标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则自1900年起使用。所以可以认定,询问者所藏瓷盘为英国JOHNSON BROS有限公司1900年以后的产品。

笔者曾见过一套颇有意思的德国阿尔特瓦沙公司的欧洲桌用瓷器,约60多件,包括餐具和咖啡具。其中一只咖啡杯与其他几杯器型和花饰完全相同,细看发现尺寸略小,胎质稍薄,底款有明显差异:整套器具的款记为字母“C.T.”中间绘有鹰纹,下方有“TIELSCH-ALTWASSER”字样,其下为数字“35”,再下是“Deutsche Ware”(意为“德国瓷器”);那只略有差异的杯子底款最上为鹰纹,其下为字母“C.T.”,下为“ALTWASSER”,再下为“Germany”,最下面是数字“2849”。显然,前一款年代较早,后一款时间晚些,因为“Deutsche”(意为“德国的”)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用,战后则用“Germany”(德国)。看来这套瓷器为20世纪早年生产,后藏者因杯子破损而补购同一厂家同类瓷杯,虽模具相同,但时代不同,瓷厂合伙人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款记不同,厂名有差别,国家的名字也有了变化。

康熙后欧洲人开始定制欧式中国瓷器


简介

孟露夏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藏品研究员、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英国学会前研究员。

对话孟露夏

收藏周刊:目前V&A(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中国外销瓷的情况如何?包括年代最早,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等分别是哪个朝代?

孟露夏:V&A现在有18000件中国藏品,包括陶瓷、服装、家具、版画、青铜器、玉器、玻璃等。其中外销瓷器有几千件,时代从元代到19世纪,最多的是康熙、雍正、乾隆等“清三代”的,最早是14世纪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的梨形瓶。水平最高的是康熙的硬彩和雍正和乾隆的粉彩。

收藏周刊:在英国乃至欧洲,收藏中国外销瓷的情况如何?V&A在这方面处于怎样的地位?

孟露夏:从康熙时代以后,大概1683年以后,中国再开始对外贸易。更多“东印度公司”来中国。欧洲人也开始订制受欧式器型和风格影响的中国瓷器。这些订单被称为“特别订单”。V&A在这方面有很多种类。这些瓷器主要是景德镇工匠按照欧洲人的要求做的。“纹章瓷”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V&A的外销瓷器收藏数量是英国最多的,外销瓷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欧洲最重要的收藏。

外销瓷来自十多个窑口

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根据现今的考古研究资料记载,生产外销瓷的主要窑口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巩义窑、耀州窑、吉州窑、泉州窑、海康窑、安溪窑、石湾窑、德化窑、磁州窑、福建诸窑等。

2根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的陶瓷标本。陶瓷所到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

3输出外销瓷的港口从唐代开始,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等,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泉州等,元代有广州、泉州、漳州、温州、庆元、杭州、上海等,明清以来,陶瓷外销的港口增加了福州、漳州、厦门、汕头等。

奥古斯都收藏瓷器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大批欧洲商人、传教士赴华经商和访问,启蒙艺术的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对清朝初期的绘画及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为中国瓷器提供了全新的创作视角与表现方式。”日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黄忠杰所做的《关于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古陶瓷艺术关系》讲座吸引了许多陶瓷爱好者。

黄忠杰以启蒙运动时期最为著名的东方艺术收藏家“奥古斯都一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为切入点展开研究,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互关系。

黄忠杰介绍说,奥古斯都一世(1670-1733年)曾于1697年至1706年及1709年至1733年出任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一世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军阀和只知旅行的国王,而更多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推动者之一,一个东方瓷器艺术的酷爱者,一个狂热的艺术收藏家,欧洲盛大庆典的创造者,天才的建筑督导者和富于幻想的博物馆创始人。时至今日,在奥古斯都一世的行宫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仍保存着他举世瞩目的文艺复兴艺术收藏。“奥古斯都一世对中国的陶瓷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他一生耗费巨资收藏的中国明朝晚期至清朝初期的外销瓷器曾达到1.2万多件,成为当时欧洲贵族收藏东方艺术的一个成功典范。”

奥古斯都一世留给后世的财富除了价值连城的绘画、瓷器和珠宝之外,一份制定于1721至1727年的皇家收藏清单也成为茨温格尔宫的稀世珍宝,而这份清单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史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启蒙主义对中国工匠创作的影响

“今天,当我们查阅清宫旧档,几乎看不到欧洲启蒙运动的任何影子。地球另外一端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改革运动,似乎与清朝政府毫无相干。即便当时中国宫廷和沿海地区有不少德国和法国传教士,但由于启蒙运动本身是否定教会的,所以传教士也不愿向中国人传达启蒙主义的任何信息。”黄忠杰说,欧洲“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与东渐并没有因为传教士的阻挠而停止脚步。17世纪晚期的中国,一股从西方传来的自由主义思潮早已悄然传开。康熙时期,中西方海上贸易日益频繁,大量欧洲商人涌入中国订购瓷器和丝绸制品,他们不仅带来各式各样的铜版画蓝本,还提供了西方画家绘制的画稿与设计图样。出于对于异国情调的猎奇心理,大量中国工匠对欧洲人的生活展开了大胆幻想和自由臆造。这一点,从奥古斯都一世收藏的清朝初期的德化白瓷中就能体会到。

“骑士风范”是奥古斯都收藏的德化窑外销瓷器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门类,此类题材的瓷塑在茨温格尔宫相当多,尺寸不同,形态各异,别有风趣。“马背上的荷兰人”,高16.6㎝,注浆成型,通体施白釉。塑造一荷兰绅士骑马行进的瞬间形象。男子身材魁梧,穿着呢子缝制的大袖长外套,围上系一细腰带,穗子长至膝盖,脚穿长筒靴。虽是深目高鼻,若有所思,却性情温和,落落大方。左手似有所握,右手则张开,似乎拿着一份公文。虽无浓墨重彩,却把异乡人刻绘得惟妙惟肖。

◆中国外销瓷见证中西文化艺术交流

“自然”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哲学和美学的关键概念,是人类作出积极定义的中心内容。哲学家雅克·卢梭提出“城市是人类的坟墓”,城市提供了沙龙、宫殿、博物馆和公共空间,但是城市却无法取代自然界这一给予知识和幸福的源泉。哲学家要求人们离开封闭的空间,走出家门,去感受外部的自然世界,去探索自然的奥妙,同时也要挖掘属于内心的那份自然。

黄忠杰告诉记者,在茨温格尔宫博物馆中有一类瓷塑叫“狩猎的欧洲人”,它是康熙时期典型的中国外销瓷题材之一。作品“狩猎的欧洲人”,刻画了一组野外打猎活动的生动场面:一群手持老式霰弹枪的洋人行走于山林间,领队骑着马,手腕上停着一只鹰,处于最显眼的位置;领队背后站着一名随从,手里拿着一面小燕尾旗;三只一组的猎狗列阵,有的不时回头观望,被猎的对象主要是野兔和牡鹿等;而在岩崖上有一座普通的神龛,瓷塑的前方则有中国式的拱桥和亭台楼阁。这类瓷塑在奥古斯都的收藏中共有20多件,欧洲各大博物馆或私人也都有收藏,虽然各个场面不尽相同,但却是18世纪欧洲贵族娱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奥古斯都一世的中国瓷器收藏中还有不少关于梅花的题材,诸如梅花杯、梅花酒壶和梅花底座等。从艺术效果来看,17世纪早期,德化工匠常将梅花塑造为含苞欲放的状态,以半立体浮雕的方式堆贴于器物的表面,显出呼之欲出的生动效果。17世纪中晚期,这类梅花题材的装饰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盛开的一剪梅,梅花瓣的棱线逐渐丰富,瓣面的起伏凹凸也有了不同式样,甚至出现了半球体的花瓣和内凹形花瓣,而且花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花朵数量增加到五朵,枝干从单枝发展到两枝,并巧妙地转化为酒杯底座。18世纪以后,受西方风景写生油画的影响,德化的梅花题材瓷塑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这些不同种类的中国外销陶瓷可以看出,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物质富饶、文化昌盛,给了欧洲人很大启发,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目标。而启蒙运动思想家也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黄忠杰说,与此同时,中国的文人和艺匠也从欧洲汲取了诸多创作思想,通过对欧洲绘画的解读和联想,中国的匠师获得了一次内心世界的解放。奥古斯都一世的收藏仅仅是当时欧洲皇家贵族中重要的一个单元,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销瓷足以说明当时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启蒙运动所带来西方近代文化,丰富了中国古代瓷器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充实了清朝手工艺品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清朝初期文化、艺术、政治、哲学的趣味,为清朝中后期手工艺品发展与变革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