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淘词语文网 > 陶瓷文化 > 鉴别精修瓷器 > 导航 >

给我倒杯茶吧,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

给我倒杯茶吧,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

鉴别精修瓷器 中国瓷器鉴别 中国瓷器出口古代

2020-12-01

【www.taoci52.com - 鉴别精修瓷器】

给我倒杯茶吧,

艾兰小姐,

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

这是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的一句诗,足以显示中国瓷器在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成为西方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自然天成含蓄内敛

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已有万年的历史。时间赋予瓷器历史的厚重感,带给人们久远年代里的故事。

瓷器的美,自然天成。古人为瓷器取名为“仿玉”,取人之巧工而胜天的意思。陶瓷从泥水之中而来,经烈火重生,重生即美胜于玉,其中智慧实在令人不禁赞叹。

陶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得以保留下来,还与人们长期追求的文化和美学精神相关,即平淡天真、自然从容。在陶瓷含蓄蕴藉的风格里,随处可见儒家美学内敛的气质。

瓷器发展到成熟时期,追求内在的质感,表现方式从“放”到“藏”。“藏”推崇内在的力量,外表看似平静如水面,不泛一丝涟漪,里面却早已汹涌澎湃。正是这不经意的“藏”,使得瓷器耐看,富有余味。

茶与瓷

说到陶瓷,不得不提及茶。由于茶文化的普及,人们咏茶而推及瓷器,瓷器第一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符号,而非只是一般的食用器。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膻鼎腥瓯,非器也”,这里的“瓯”,指的便是瓷茶具。

唐朝,咏瓷诗兴盛,文人雅士借瓷器来表达茶香,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施肩吾等皆有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杜甫在《进艇》中写道: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曹雪芹谙于茶道,在《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当属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给贾母的是景德镇官窑所产的“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同来众人的茶盏则是“脱胎填白盖碗”。

茶因陶瓷而富有古韵,陶瓷因茶而充实丰盈。

花与瓷

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之一。古人将花枝作为朋友间馈赠之礼,在《诗经》里,青年男女采摘花枝互赠,表达爱意。

插花的出现,得以将大自然的美带进居室。袁宏道在《瓶史》中寥寥几句,道出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真谛: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花艺与瓷器的契合度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平静与优雅呼之欲出,天、地、人之宇宙平衡互融。

延伸阅读

英国下午茶和中国陶瓷茶具


对于英式午茶的说法有很多,甚至于时间到底是我们口头惯常称的“三点三”还是英国俗语中的“四点”,都有不同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茶具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四点”。

正统的茶具

“当下午钟敲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停止。”这是在英国流行的一句话没错,事实上,最开始,如此贵族风格的下午茶,却是在英国乡村兴起——农妇们为下午劳作的人们准备茶点小休。

因此英式下午茶才被认为是最人权的生活方式,无论贵族或农妇,都要享用这一刻。所以直到今日,最正统的英式午茶茶具,白底瓷胎上通常描绘着稻穗、果实的花纹,而不会出现人物或单纯的几何线条图案。这就是英国乡村传统的体现。

而一个完整的传统英式午茶,甚至包括白色蕾丝!要知道,最传统的英式午茶,男士会穿着黑礼服,女士则要穿着镶着蕾丝花边的丝绸裙子。

现代生活简化了礼仪,白色蕾丝镂空桌布,一小束鲜花,精致的三层点心架,是英式午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你是否知道,一套完备的英式下午茶,必须要有多少标准配备器皿?

陶瓷茶壶、杯具组、糖罐、奶盅、七英寸个人点心盘、点心架点心盘、放茶渣的小碗,皆为白底描花瓷器。

此外,茶壶加热器、茶叶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茶匙、奶油刀、蛋糕叉以及两层或三层点心架,这些器皿都必须是擦得锃亮的银器。

尽管瓷器发明于中国,但英式午茶却将瓷器茶具发扬光大,令全世界已想到英式午茶,必要配备最正统的英国产茶具。湖区、圣爱甫兹、爱尔兰等是英国历史悠久的陶瓷镇,那些耳熟能详的韦奇伍德、骨瓷名门斯波德、以典雅绘图风靡全球的皇家道尔顿都源自那里。

韦奇伍德

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瓷器”。1793年英国使团出使中国,韦奇伍德瓷器也是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之一。而它另一最为经典的典故,则是它以动物骨粉为主要原料,耐力惊人,1988年9月,在一次产品展示中,4只韦奇伍德杯托起了一辆15吨重的运土车。

当然,它的售价也极为昂贵,在中国的专卖店中,一只韦奇伍德瓷碗售价高达上千元。

皇室道尔顿

英国最大骨瓷出口制造商皇家道尔顿,曾被维多利亚女皇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瓷器的制造者”,以镀金的宴会餐具闻名,广受世界各王室喜爱,至今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仍使用他们的瓷器。他们甚至有一项大胆的承诺,保证在两年内,如果瓷器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裂痕或瑕疵,将为顾客免费更换。“老镇玫瑰”系列怀旧的田园风光与英式典雅的代表之作,一套茶具至少要人民币4000元以上。

1751年成立的皇家瓦塞思为英国最古老的名窑。现在,大多数的皇家瓦塞思骨瓷仍然以独特的手工描绘图案展现优雅品味。

产自英国的明顿,属于皇室道尔顿旗下品牌,同样以骨瓷出名。拿破仑在他的日记中,也曾提到他有几套明顿的茶杯。其哈顿庄园“HAD-DONHALL”系列,主题取材于英国中世纪哈顿庄园的壁画及花毯,在日本尤其受欢迎。

除了最正统的陶瓷品牌,不少欧洲时装品牌,在推出家具产品的同时,都不会忘记茶具这个体现优质生活品位的极佳道具。时装化的英式午茶茶具,则未必要严守百年不变的传统,设计师们将品牌理念与茶具设计相结合,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贵族姿态。

范思哲茶具

要讲奢华,范思哲茶具当仁不让。将希腊神话中的“蛇发魔女”MEDUSA的图案演绎于餐具精品上,将他著名的Logo与英式茶具的贵族气息相结合,所有茶具都镶上了24K金,无论色彩还是图案都奢华精巧的无可挑剔。

据说,使用Hermes茶杯喝茶,只能选用贝诺亚红茶(benoist),因为这才能品味出真正英国皇家悠闲的下午风情。虽然这个说法的审美情趣大于实用建议,但Hermes一贯至精至美、无可挑剔的宗旨亦由此体现。

了解瓷器带给我们的文化享受


艺术品收藏,要的是感觉,是一种由内心到外延的美。当我们看到一件陶瓷艺术品,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美得无以复加,于是突然间就有了一种想要拥有它的愿望,这种感觉和青年才俊情窦初开,遇到一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姑娘一样,飘飘然的甜美。这便是艺术陶瓷的魅力所在,由里向外,如一瓶陈年的女儿红,越品越醇。

与文学“离婚”后的朱大可,转战文化评论,这些年更是染指“文化器物学”。陶瓷,这个在他看来最具象征意义的中国器物,似乎只有更加有文化,有内涵,才是硬道理。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公认与陶瓷有着密切的联系,china其实来源于景德镇古名“昌南”,这个说法似乎更具说服力。因为它不仅表明了瓷器的产地,而且是双音节词,跟china的发音更加吻合。可以说,瓷器、景德镇(昌南)和中国这三个词语之间,出现了戏剧性的关联。瓷、茶、丝三位一体,是华夏文明对世界日常生活体系的最大贡献,它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农业时代乃至资本主义时代的生活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瓷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所谓“千度成陶”,伴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趋益进和我国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中国陶瓷在其造型、手绘、釉下及工艺制作等流程方面也在不断的丰富、成熟、推陈出新,因此,雄浑大气、厚重深沉而又不失轻盈剔透的现代瓷器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远的文化意蕴和前卫强烈的现代审美观。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热点,当前一方面是古瓷器拍卖不断刷新天价,另一方面是新兴的现代艺术瓷突飞猛进,成为拍场的一大亮点。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积累,瓷器收藏尤其是现当代名家名瓷,因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内涵丰富的现代审美,逐渐成为圈内朋友们争夺的对象。现代艺术瓷,因冠以文化元素的名义,才得以愈发壮大,势如破竹。著名文化评论员朱大可曾表示,陶瓷作为“中国制造”要想升级,就必须学会把文化符号注入裸器,令其产生精神价值,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这其中不仅积淀了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手工制作技艺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基础上,碰撞出极高的艺术性、鉴赏性和审美价值,陶瓷艺术品在实用与装饰的相互交融、生活与创作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相互辉映,满足着时下人们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不懈追求。收一件陶瓷,藏一种文化,享受一份美丽,拥有一段历史……专家建议您,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侯里,闲暇处不妨添此雅兴,去各地的陶瓷博物馆看看,更多的了解瓷器带给我们的文化享受,体验其中的精神内涵。

精美茶具 文人雅趣


精美茶具文人雅趣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中国茶和茶具上来。

自古以来,茶具就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究竟怎么样的茶具既具有使用价值,又能保值增值呢?

唐以来主要变化较大的茶具有茶壶、茶盏(杯)和茶碗。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紫砂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紫砂壶从造型上来说有花壶和光壶之分。光壶根据球形、筒形、方形及其他几何形变化而来,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花壶是把自然界动植物的自然形态在壶上展现。在2008年上海的一场秋拍上,顾景舟制大石瓢紫砂壶估价100至1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315.84万元。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是光壶的典型代表。此壶为顾景舟制于1948年的五把名壶之一。这五把壶身均由吴湖湖先生手书,分别送给吴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说到花壶的代表,就不能不说到蒋蓉的五头束柴三友壶,其成交价达到了50.4万元。

除了紫砂外,瓷、玉质地的茶壶也可以在市场上看见,特别是在清代宫廷使用中更为常用。但光有茶壶还不够,茶盏(杯)和茶碗也是不可少的,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茶碗当比茶盏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饭碗,主要是满足当时文人墨客的豪饮。这两种茶具主要以瓷器为主,衡量它们好坏的标准与鉴赏瓷器一样。像2005年春拍中,有一对黄地纷彩喜鹊登梅枝茶碗,成交价为13.2万元,内壁及底施透明白釉,釉质均净。外壁黄地纷彩,几只喜鹊穿梭于梅枝之间。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茶具之外,还有茶船和茶盘等。其中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而在乌龙茶的茶具中还有闻香杯,其主要是用于闻香之用,像在2006年上海秋拍中,就有一对清代德化暗刻诗文闻香杯,通体施白釉并在釉下刻草书似为"香渚方月山"诗句,为德化窑中之精品,深得文人青睐。(方羽)

瓷器美的是哪儿


陶瓷文明是中华文明最丰富的一支,千百年来,陶瓷本身从内在到外在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变化。以陶瓷装饰来看,两大基本手段——釉色与纹饰是陶瓷之美的左膀右臂,前者抽象,后者具象。

釉色是陶瓷的外衣。古人的聪明才智让白作为起点,黑作为终点,五色杂陈其中。这一手段让陶瓷一天天地漂亮起来,也让陶瓷更加实用。换一种角度解释陶瓷的成因,并充分展示瓷之色带给人们感观上的神奇变化。

瓷器之釉

白釉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大约在北齐,古人才烧出相对意义的白瓷。唐代邢窑白瓷撑起了半壁江山;五代到北宋白瓷以邢窑、定窑为代表;凭借景德镇洁白如雪的高岭土,元代的枢府釉、明永乐的甜白釉,均领一时之风骚。17、18世纪,福建德化白瓷异军突起,大量出口欧洲各国,“中国白”之名对西方产生过巨大影响。

黑釉

唐代黑釉贴花执壶

黑瓷早在东汉就已出现。东晋的德清黑釉率先举起一面大旗,至唐代黑釉烧造已不再有技术障碍。宋之黑釉首推建盏,其塬因在于宋代饮茶习俗的改良。在大环境影响下,辽金元的渔猎文化中也见黑釉。康熙一朝,景德镇烧造出着名的黑釉——乌金釉。以质量论,乌金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釉

南宋龙泉窑莲瓣碗

宽泛地说,商代已出现塬始青瓷。唐代越窑青瓷被茶圣陆羽誉为如冰似玉,并最终成就了传奇的秘色瓷。从科学意义上讲,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都属青瓷;此外,北方耀州青瓷和南方龙泉青瓷堪宋代民窑青瓷之代表。清代青釉按色差由深及浅,可分为豆青、东青、粉青。单用一种色彩作为表现手段,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魁首。

酱釉

北宋定窑酱釉(紫定)渣斗

严格意义的酱釉在宋以前未见实物,仅见褐釉。宋代酱釉迅速崛起,定窑中有名为“紫定”的品种;耀州窑亦大量生产酱釉,与定州酱釉在颜色上近似,但略显清亮。明代酱釉少见。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烧造酱釉,因使用紫金土,得名为“紫金釉”。至此,酱釉获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地位。

黄釉

明成化黄釉暗刻龙纹碗

汉代的铅黄釉首开黄釉装饰之先河。隋唐黄釉分两类,低温以叁彩为主,高温以寿州窑黄釉为代表。辽代尚可见黄釉,而宋金元时期少见。按传统说法,明代黄釉以弘治“娇黄”首推第一。明清各朝将官窑黄釉的标准烧造延续下来,成为皇家规范。内外普施黄釉的瓷器被尊称为“黄器“,又称“殿器”。

红釉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

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是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宋代钧窑之玫瑰紫色在当时可算最红的颜色;而真正意义的纯正红色诞生在元代。明代红釉首推永乐的“鲜红”和宣德的“牛血红”。清代红釉除大名鼎鼎的“郎窑红”外,还包括祭(霁)红、豇豆红、珊瑚红、胭脂红、盖雪红、窑变红等等。

绿釉

清康熙苹果绿釉梅瓶

两汉及唐、辽重视厚葬,绿釉大部分充当了冥器角色。宋金绿釉首推定窑,称为“绿定”。元明时期对绿釉态度淡漠,直至清代康熙中期,郎廷极创烧着名的“郎窑绿”。清代绿釉包括瓜皮绿、湖水绿、苹果绿、葱心绿、松石绿等等。此外,孔雀绿釉属于一种特殊的绿釉,又称“孔雀蓝”,色彩独特。

蓝釉

清康熙霁蓝釉药钵

唐代早期的叁彩上首次出现了蓝色,入宋后则只有钧窑的天蓝釉可以贴近。元代景德镇重新以钴为呈色剂,烧造出纯正的蓝色。明代蓝釉以宣德朝的“宝石蓝”、“雪花蓝”最为着名。康熙时期的霁蓝、天蓝、月白,其釉色依次减淡。康熙朝复烧“雪花蓝”,雍正朝创新“青金蓝”,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釉

清雍正仿官釉花口尊

唐代邢窑之“盈”字白瓷与越窑之“秘色”青瓷,是官釉瓷器的开端。北宋汝窑与官窑出现的灰蓝色调,标志着宋代官方陶瓷美学形成,这一标准延续至南宋之官釉及宋末元初之哥釉。明清时期,景德镇以青花、彩瓷占据了官制瓷器的领地,宋以来形成的官釉理念就此基本终止,仅烧造少量仿制品,供宫廷怀旧。

色斑

清乾隆桃花洞观音瓶

唐以前,陶瓷不见标准意义的色斑作品,仅见点彩。入唐后色斑作品大增,统称为“花瓷”。宋金磁州窑在黑釉之上以大片色斑装饰,称为“铁锈斑”;钧窑的民窑系统亦出现大量色斑作品。元代龙泉窑发明以褐斑装饰青瓷,日本称为“飞青”。清代康熙时期的“虎皮叁彩”、乾隆时期的“桃花洞”,均为创新品种。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驰名海内外。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功夫茶具,无论到哪一家做客,主人首先招待你的,便是功夫茶。

功夫茶对茶具、水、茶叶、冲法都极为讲究,特别是冲法,要求很严格。

茶具有冲罐、茶盅和茶池。冲罐是陶土制的。有壶盖、茶嘴和把手。盅是瓷的,有半个鸡蛋壳大小和厚薄,看起来小巧玲珑,晶莹如玉。茶池的外形像个小鼓。

冲茶的全过程则有活火、虾蓄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低筛、盖沫、淋顶等十道程序。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高冲”和“低筛”。高冲即冲水时锅嘴离罐口要约一拳高,使开水能直灌罐底。茶从罐里筛下盅时,罐嘴要靠近盅口,防止茶水起泡、变凉,这就是低筛。筛茶时要均匀地筛进每个盅里,务必使各个盅的茶水保持一个成色。每筛一轮茶时,罐里的茶水要尽量筛出,点滴不漏,但却不能筛得太满,如还有茶水,要筛在茶池里。这是因为茶水留在罐里太久了,会变苦,影响下一轮茶的质量。而不能筛得太满是为了方便客人饮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潮汕人请客人喝功夫茶时,也有许多俗礼。“茶三酒四”。他们认为喝酒还是四个人好,而喝功夫茶,3个人最为合适。所以,一套茶具,一般只配3个茶盅。请人喝茶时茶要浓,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淡了或者又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就要重新换上茶叶。

潮汕人不单在喝茶上下功夫,对茶具的爱护也是很下功夫的。相传从前有个过门不久的媳妇,收拾客厅时,见茶罐里四壁都是软绵绵、黑乎乎的东西,误以为是公公平时只顾冲茶,忘记茶罐的清洁,用手指两三下就把它抠了出来,里里外外洗刷一新,自以为会得到欣赏。谁料,公公一见火冒三丈。原来那些是茶碱。茶碱越厚,冲出来的茶色就越浓,香气也越浓。所以,茶罐是越老越好,即使不慎打破,也要请师傅用锡镶嵌起来。

“颜色比琼玖”的瓷杯


有些喜欢中国茶艺的人士,总爱添置和使用不少紫砂茶具,如茶池、茶盂、盖杯、闻香杯、小茶杯、茶荷和茶壶等,它们造型各异,纵使是近代所制,也可同时作为陈设与收藏;泡茶时一套套取出来,增加生活情趣;但并非一定要齐备,视乎各人的个别喜好。况且,有些基本茶具不一定是宜兴紫砂泥所精制者。

笔者自己唯一坚持的,是每次泡名茶必用已无“火气”的旧紫砂壶,容量约为八十毫升至一百毫升。上好的名茶质优味醇和芳馥,大都很珍贵;以小壶泡之最适合。通常约放三分之一壶容量的茶叶比较易控制水量,不宜放太多茶叶。如果发觉放的茶叶量稍多,就要灵活地缩短浸泡时间。

至于小茶杯,不一定要用紫砂泥者,反而内壁雪白而“颜色比琼玖”的精瓷小茶杯,薄如纸、明如镜、润如玉(见附图),更能鲜明地显出茶汤的原色。紫砂杯色皆紫紫褐褐(或赤红、蓝绿、土黄),黯沉而不能与茶汤的特异美色形成强烈对比。名茶泡出的汤色各具韵味,悦人心灵:茶艺应兼顾色、香、味。若喜用闻香杯的同好者,也多用精制的白瓷,其理相通:盖闻香时可一并欣赏明亮鲜丽的汤色。

紫砂壶:因壶适茶,因茶选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总所周知,紫砂茶具的优势在于茶,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壶、旧壶,愈能养出个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养出精神;愈是别人感到难养的壶,愈能养成好壶。如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都能把它鉴别出来。爱茶爱壶者应以适用的、实用的、时代的、科学的泡茶方法来泡茶。养好紫砂壶,把握着茶、壶、茶的量、壶的容积、水、水温、火候、时间,形成优选的结构,编成规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壶供真茶,色、香、味皆蕴。养壶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紫砂壶确是世间茶具之首的科学道理,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方就能体会其中无穷的乐趣。

用养壶之法,也能养好紫砂盆、紫砂雕塑和整个紫砂艺,充分显示紫砂艺自发暗之光,入手可鉴,久且色泽生光明的真谛,还报人间。制陶(制壶)艺人,对泡茶、养壶能使紫砂艺术显现真、善、美的灵光实相。我们能从茶文化、陶艺术中得到我们要得到的东西,得到应得的成果,从中陶冶我们的性情,达到美的休闲紫砂文化之享受,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地。

茶与紫砂 天作之合


从饮茶衍生而来的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一门独立、精深的学问。在所有的茶具尤其是茶壶中,紫砂壶以风流之姿坐稳当今第一把交椅,成了人们争相购买、收藏的器皿。

然而近来,关于使用劣质、仿制紫砂壶喝茶危害健康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让人们对紫砂壶的茶用价值产生了怀疑。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紫砂壶研究、收藏者,他们表示,纯正的紫砂壶,仍是饮茶的最佳器具。

裕后堂纯正紫砂博究馆的王祖淦先生认为,“茶事以紫砂为上”的说法是准确的。据他介绍,紫砂壶适于茶事,首先就有科学依据。多项研究表明,常见的茶壶中,瓷壶偏酸性,玻璃壶偏碱性,而紫砂壶恰为中性,最适于保持茶质、提取茶香,可令茶与水有效融合。并且,和普通的陶瓷相比,紫砂壶透气而不渗水,可最大限度发挥茶香。用紫砂壶冲泡的茶,香气馥郁,口感上佳,紫砂壶几乎就是为茶量身定做的“衣服”。

自明代以来,紫砂壶的茶用价值逐渐广为人知。不过在早期,金银、瓷器茶具盛行的时候,紫砂壶还只能做陪衬。后来,伴随着紫砂壶的广泛传播与文人们舞文弄墨的追捧,紫砂壶后来居上,成为了饮茶时的必备器皿。紫砂的“加冕”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发现。只有紫砂最合茶性,能完美地诠释出茶的价值,可谓天作之合。

本市知名紫砂壶研究者罗文华先生说,紫砂壶不但善保茶香,其自身的性质也决定了适于泡茶。紫砂壶耐热好,导热慢,不但沏茶、煮茶时不烫手,饮茶时不烫嘴,且寒冬季节遇热水不开裂,较适于保养。此外,紫砂久经茶事后,色泽愈加温润古雅,还可保有茶香。紫砂壶本身造型大气简约,结合书画后更加形神兼备,其独特意蕴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