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代临汝窑瓷器

宋代临汝窑瓷器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汝窑瓷器鉴别 汝窑瓷器气泡鉴别

2020-12-03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临汝窑为中国宋代北方瓷窑之一。窑址分布在河南临汝县境内,以严和店窑为代表。临汝宋属汝州,亦称“汝窑”。临汝窑烧瓷始于北宋中叶,北宋后期至金代盛烧不衰。过去古陶瓷界认为,临汝县窑场宋时烧瓷有二:一是烧宫廷用瓷的御用汝窑业,二是烧民品用瓷的民间窑业。由于烧造宫廷用瓷的汝窑址尚未在今临汝县境内发现,所以现在所说的临汝窑则专指民间窑业。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河南宝丰清凉寺窑是一处烧制御用青瓷的汝窑遗存,今被称为“汝官窑”,出土了较完整的碗、盘、洗、瓶、盏托、盂、器盖等20余件,胎质细腻,香灰色,青釉温润有鳞状片纹,裹足支烧,工艺精细。其特点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相类。

临汝窑产品以食具为大宗。瓷器品种以青釉瓷为主,兼烧钧窑系青瓷。青瓷的器类以盘、碗居多,样式简单。宋代瓷窑习见的瓶、壶、罐、枕等器物极为少见。器皿的胎质较粗,胎色灰白,釉色青中闪绿,釉层稍厚,釉中气泡较多。盘、 碗器的胎体略厚重,轮旋修坯较粗,圈足部位欠规整,多粘挂窑渣。钧窑系青瓷盘、碗、洗等器物的釉色有青绿、月白、天蓝,色泽纯正,釉质滋润,具有宋钧窑特征。一种于淡月白釉上显露鲜红斑的釉色,是独具特色的作品。

临汝窑瓷器

临汝窑的装饰绝大部分青瓷饰以印花,刻花极少另有光素无纹饰者。印花纹样均饰于盘、碗器内壁,花纹廓线凸起,以点线纹勾勒叶筋为其特点。题材以花卉为主,菊花、牡丹最多,还有枝叶纹、海水纹等。习用缠枝式或折枝式布局表现多彩的花姿。碗器多用缠枝式构图,六朵大小不一的菊花或牡丹花相间穿缀在弯转的枝茎上,仰覆有致。折枝式构图有两种:一种是一枝花的二方连续式布局,器壁上一根曲绕的枝茎缀着两朵盛开的花朵和大叶,花与叶的轮廓线凸起,筋脉线凹下,凸、凹线纹相衬,使花叶越显丰满;另一种是三枝花的交叉布局,每一枝茎上缀着两朵小花和舒展的小叶,纤秀清丽。有的折枝式与缠枝式布局并用,变化多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临汝窑青釉印花盘,六瓣花式的盘壁上印六株竖式折枝花,盘心上花枝缠绵,花朵怒放,花叶勾卷,与花瓣式秀巧的盘体相配,和谐美观,是装饰画面依形布局的典范。还有较为多见的团菊纹,通常在碗内壁印一朵无花蕊的团菊,有的则在团菊中心的圆圈内印一阳文“童”字或阴文“吴”字,可能是窑业主的姓氏。亦有在碗内壁印缠枝宝相花纹,碗心印“吴”字的。临汝窑装饰花纹中的海水纹颇有特色,以八到十层的圈线表现波浪层迭的海水,水中心飘浮一朵小花,很有落花流水的意境。有的于海水中心翻浮一小田螺,在青绿釉掩映下或隐或现,极富艺术感染力。

临汝窑青釉印、刻花瓷器与耀州窑青釉印、刻花瓷器的造型与装饰相类,但质量逊于耀州窑,烧瓷时间亦晚于耀州窑。临汝窑的生产显然受耀州窑影响,故被认为属耀州窑系。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窑的故事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看不够的雨过天青色

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稀少,历来受人喜爱,宋徽宗赵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雨后诗,其中一句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片宋徽宗梦中见到的天青色,让汝窑从此名满天下。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宋汝窑青瓷奉化款碟

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南宋人周辉也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看来以玛瑙入釉呈现出皇帝梦中的色彩,虽是一个传说,其中原委亦无法考证。而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但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时至今日,汝官窑瓷器就更为难得了。

而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与此同时,汝瓷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也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其釉面明显酥油感觉,看起来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宋汝窑天青釉奁式炉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

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进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贵,纵有家财万贯,不低汝瓷一件,就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

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在古瓷收藏界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的说法,究其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只有20年左右的烧制时间。

汝窑的出现,在南宋《坦斋笔衡》中有记载,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汝官窑的烧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北宋宣和年间,随使高丽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

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陶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有很大差距,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各位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窑的故事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看不够的雨过天青色

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稀少,历来受人喜爱,宋徽宗赵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雨后诗,其中一句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片宋徽宗梦中见到的天青色,让汝窑从此名满天下。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宋汝窑青瓷奉化款碟

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南宋人周辉也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看来以“玛瑙入釉”呈现出皇帝梦中的色彩,虽是一个传说,其中原委亦无法考证。而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但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时至今日,汝官窑瓷器就更为难得了。

而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与此同时,汝瓷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也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其釉面明显酥油感觉,看起来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宋汝窑天青釉奁式炉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

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C.T.Loo)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进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贵,“纵有家财万贯,不低汝瓷一件”,就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

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在古瓷收藏界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的说法,究其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只有20年左右的烧制时间。

汝窑的出现,在南宋《坦斋笔衡》中有记载,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汝官窑的烧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北宋宣和年间,随使高丽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指出,“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以作宫用”。

尽管学界对于汝官窑存在的时间没有一个定论,但烧制时间短,大概只有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识。这20年却不可小觑,汝官窑所开创的“芝麻钉满釉裹足支烧”成为与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形成了宋青瓷的另一景象。

据了解,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而由于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

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陶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有很大差距,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各位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古代瓷器:汝窑经典文物汝窑三足洗赏析


汝窑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3.6cm,口径18.3cm,足径16.7cm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满釉,釉面穿插细碎纹片,韵味无穷。底部满釉,有五个细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三足洗造型较为少见,极为难得。

汝窑瓷器的鉴定和鉴赏


北宋汝窑刻“丙、蔡”款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天青釉荷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作为一代名窑,高丽曾对其进行过仿制。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其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方位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据笔者观察,仿品很难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笔者曾问仿制者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回答说是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体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御题诗者,只要看看真正的汝窑瓷器上所錾刻的乾隆御题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御题诗的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的刻诗水平。至于在仿品上包金镶银者,更是别出心裁之作。

古代瓷器:汝窑瓷器的鉴定和鉴赏


北宋汝窑刻丙、蔡款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天青釉荷花式温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作为一代名窑,高丽曾对其进行过仿制。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其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方位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据笔者观察,仿品很难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笔者曾问仿制者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回答说是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体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御题诗者,只要看看真正的汝窑瓷器上所錾刻的乾隆御题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御题诗的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的刻诗水平。至于在仿品上包金镶银者,更是别出心裁之作。

宋代定窑瓷器鉴赏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宋代是定窑的发展时期,产量、质量及制作工艺较五代又有明显提高。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宋代白釉颜色偏黄,唐代定窑白釉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这是区别唐宋定窑白瓷的重要依据。宋代定窑白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所谓的“泪痕”。这是上釉过程中,釉浆流淌的痕迹,“泪痕”厚处均有明显的偏黄色。无论是正烧,还是覆烧,“泪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这是鉴定定窑瓷器尤其要仔细观察的重要特征。

酱釉、褐釉、黑釉、绿釉等品种,在定窑瓷器中占的比例不大,完整的传世收藏品更是稀少,故收藏价值较高。定窑颜色釉品种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系白胎,即与白瓷所用胎料完全一样,只是外罩色釉不同。这是紫定、黑定、绿定与其他窑口区别的重要标志。

定窑刻莲花纹盘:敞口,圈足,芒口覆烧。盘心及内壁刻莲花纹饰,造型生动,布局疏朗典雅。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宋定窑龙纹浅口盘:器型古朴,盘心暗刻龙行纹饰,边沿暗刻云形纹饰,通身施白釉,釉质较佳,胎质细腻,晶莹可人,牙白色自然顺畅,是河北曲阳窑的典型器物,较少见。

宋代官窑瓷器欣赏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簋式炉

官窑广义是指朝廷开设的窑场,狭义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官府在汴京开设的瓷窑场和南宋杭州的修内司官窑。宋代是一个十分文艺的王朝,强调的是平淡、自然之美,在艺术上爱好幽玄苍古之趣。这种所谓高雅的艺术格调与文人趣味,典雅的审美情趣,也必然反映到工艺美术中来。官窑瓷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它没有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不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独以古朴庄重的器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配合着紫口铁足之美,堪称宋代审美的代表。

北宋 官窑粉青鬲式炉

北宋 官窑粉青贯耳穿带小方壶

北宋 官窑粉青胆瓶

北宋 官窑粉青花插

北宋 官窑粉青花觚

北宋 官窑粉青三登方壶

真正的宋代官窑精品尤其体现在釉质上:釉层滋润,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之间,鱼子纹的晶莹奇妙之处不可言传,却与“做旧”后的乌光质感绝然不同。由于技术的保密,使得后世的收藏家与制瓷专家们,只能用各种方法去猜测它的工艺。像这种如玉的釉质,古朴淡雅蕴趣的“油酥光”仿起来非常困难,始终不知其密决。宋官窑器给人的印象是乍一看时并不起眼,但如长时间品味,则会被那份特别的历史沉淀与淡雅的含蓄之美深深吸引,令人回味无穷。

北宋 官窑粉青弦纹瓶

北宋 官窑贯耳瓶

北宋 官窑浅粉青弓耳扁壶

北宋 官窑青瓷琮式瓶

北宋 官窑青瓷葵花式小碗

北宋 官窑天蓝三足圆炉

北宋 官窑天青椭圆水仙盆

北宋 官窑投壶

北宋 官窑月白双耳三足炉

手感平滑细腻釉色莹润如玉青中泛红,象是涂了一层粉。表面虽然晶莹光亮却没有一般青瓷那种“贼亮”的浮光。闪现着含蓄温润的光泽,精光内蕴,有凝重深沉的感受。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呈现相对差异的色泽,强光线釉如翠一般透亮,弱光线如脂玉般润滑,也是宋官窑青瓷器的特点。迎光斜视,闪着点点的结晶。釉象翡翠色呈酥蜡泪痕堆脂状,故器上常有无釉之处,显露出棕灰色胎骨,当时风尚颇以此种釉汁不均匀现象者为美观。

南宋 郊坛下官窑粉青穿带瓶

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

南宋 郊坛下官窑粉青弦纹瓶

南宋 郊坛下官窑渣斗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钵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更是空前绝后的。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从美学角度,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特别受到西方人的倾赖。细密的冰片,隐约间闪烁着的光芒,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间冰镐敲击的严冰穿过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温润而细腻。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八方壶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方壶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杏叶方壶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弦纹瓶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长方盆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纸槌瓶

南宋 修内司官窑灰青钵

南宋 修内司官窑浅粉青花插

南宋 修内司官窑天青窑变弦纹瓶

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

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投壶

相关推荐